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10万大军被敌人包围后突围失败,一般最多10天半个月就投降了。
最夸张的是,很多时候敌人只是围而不攻,还有战斗力的军队也会成建制投降,这是为什么?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人不喝水只能生存7天,人不吃饭如果躺着不动,最常可以活21天,但普通人一般也就能坚持2周左右。
这些都是针对普通老百姓,军人就不同。
以普通老百姓为例,男人一天只需要吃下去1500大卡热量的食物,就足够维持健康了,如果只需要尽量维持生命,800到1000大卡也就够了。
喝水来说,大家都知道普通成年人维持身体健康,一天要喝八杯水。维持身体健康最低标准,一天也要喝1200毫升,也就是中瓶可口可乐的水量。如果喝易拉罐可乐,就要4罐。
这些都是老百姓,军人差别就大了。
军人不但要呆在野外恶劣环境,还要高负重的行军和作战,尤其一些战术动作非常剧烈。
大家记得《高山上的花环》吗?
在战前的训练中,体能很强的连队也坚持不住,强壮的靳开来瘦了一圈,梁三喜更瘦了,赵蒙生几乎支持不下去。
这就是丛林越野训练的结果,消耗热量太大。
美军的研究是,作战军人每天要维持3000大卡以上的热量,一些极端环境下要保证5000甚至7000大卡热量,因为士兵消耗的太多。
至于喝水,由于老百姓每天食物里面就有大量的水,饮用水只是占到每天身体需要水量的一半。
但军人往往没有这个条件,他们的食物都是干粮,没有水份。
加上军人出汗很多,消耗水量很大,每天需要的水远远大于老百姓。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几句话。
如果军队被敌人包围,没有后勤人员送水送饭送弹药,军队坚持不了多久。
就算不提弹药,不提军人、不提打仗,你就是在家里躺着,能支持几天?
为什么《高山上的花环》靳开来牺牲自己一条命,也要给连里面的战士们换来两捆甘蔗?
没这两捆甘蔗,战士们因为缺水恐怕站都站不起来,还打什么仗,等待他们的就是全军覆没。
再说朝鲜战争的李奇微,为什么要等志愿军进攻7天以后,自己才从撤退转为反击?
因为志愿军轻装前进,携带的水粮最多坚持5天左右。在没有水粮的情况下,志愿军还能继续坚持作战2天,随后到了极限就必须撤退。
很多人谈什么人定胜天,但人不吃饭喝水就要死,这是没有办法胜天的。
再看看历史上最牛逼的围歼战,基辅会战。
参战苏联红军85万,最终只有不到10万人突围成功,其余75万被德军包围。
这75万红军,战斗伤亡只有19万多,其余还有高达66万人被俘(伤员基本都被俘虏了)
。
为什么投降的红军数量,是战斗伤亡的6倍多?
德军是1941年9月16日合围了红军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9月27日被包围红军才全部投降。
大家注意,从合围红军到最后投降,持续了10天之久。也就是说,红军在弹尽援绝情况下至少支持了一周以上,最终在水粮弹药全部断绝的情况下无法作战,只能投降。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第12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之初,兵团司令黄维中将非常有信心突围出去,因为该兵团拥有12万大军和一个快速纵队,不仅大多为美械武器,编成内的坦克大炮数量也远远超过当面的中原野战军。然而仅仅被围十天后,黄维兵团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力组织突围:12万人所需的口粮、2000多匹骡马的草料、100多门重炮的炮弹消耗、数万支冲锋枪步枪的子弹补充,都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第12兵团司令部原驻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完成集结向徐蚌战场开进时,曾经在安徽蒙城进行过一次野战补给,但是所携带的物资仅够整个兵团消耗5到7天,也就是一周的会战份。在与中野的交火之初,兵团各部作战时根本不计弹药消耗,轻重武器撒开了打,结果很快就傻眼了:一旦被中野围住,粮食弹药储备迅速见底而却得不到成规模的补充了。
第一次组织四个主力师突围失败后(廖师起义),从1948年11月27日开始算起的五天以后,第12兵团就全靠南京方面的空投维持作战了,然而蒋空军运力有限,而10万余大军(损失一部分了)每日所需粮草数量非常庞大,空投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突围不成决定固守后,黄维下令在双堆集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但运输机数量有限,每日仅得数吨或十余吨补给,而该兵团作战最低需求也在每日200吨物资以上。
随着我两大野战军对包围圈的不断压缩,华野增援上来的重炮射程,已经可以大致覆盖双堆集临时机场,所以敢于冒着炮火降落的运输机越来越少,第12兵团的物资补充降到了最低点:在黄淮大地11月寒冷的冬天,黄维的部下们那真是饥寒交迫,士气低落并且失去了斗志,这就是大兵团作战中被合围的最可怕之处:粮弹物资严重匮乏。
另一个致命因素是人力的损耗与补充困难,蒋系空军可没有二战时期德军的空运能力,在1942年底的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德国空军前后运走了42000名伤员,所以坚持的时间较长。而在1948年的双堆集,黄维只有能力运走少量负伤军官,大批伤员的存在,不仅急剧消耗有限的物资,也必然影响其他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双堆集包围圈本来方圆就不大,一片哼哼叽叽的声音怎么打仗?
第12兵团的主力第18军军长杨伯涛回忆:“解放军没有硬拼,而是采取了掘壕前进迫近作业的沟壕战术,然后利用夜暗调集兵力进入冲锋准备位置。在炮兵火力的配合下,一声令下,发起猛烈的冲锋,当者很难幸免,这样使我方拥有火力的优势,无从发挥”,划重点,下面才是关于人力问题的说明。
“在人力方面,第12兵团是被动挨打,士气低落,而且战斗伤亡一个就少了一个,没有补充,远不如解放军拥有广大的后备力量,可以源源补充,这在第12兵团是致命的劣势”。尽管黄维兵团的总兵力有10来万,但是一线战斗兵员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被包围后伤亡得不到补充,那么战斗力就会逐步下降,直至成建制失去抵抗能力。
不仅如此,由于包围圈内没有可靠的后方,第12兵团的指挥系统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有线电话基本瘫痪,各军、各师的无线电台也经常被炸飞。最惊险的一次,是胡琏和杨伯涛在18军军部的屋子里刚吃完饭走开,一发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饭桌,收拾碗筷的一个勤务兵当场毙命,胡琏和杨伯涛吓的一头钻进隐蔽部,再也不敢出来活动和进行有效指挥。(要说胡琏也真是命大,这跟后来的炮击金门的画面相同)。
因此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下,自我军于12月5日起发动总攻一步步攻克外围村庄后,到12月14日黄维就已经彻底崩溃了,情知无法坚持下去了,于是要求不顾一切突围。缺粮少弹士气低落的突围当然就是溃逃,至12月16日,第12兵团所属的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全部就歼,黄维被俘,胡琏逃了出去,12万人马荡然无存。
另外一个包围圈里的杜聿明集团,情况也差不许多,孙元良兵团溃散后,陈官庄包围圈内还有20万左右的蒋军,在华野的严密包围封锁下,其粮弹全部依赖南京方面空投。刚刚被包围时,老蒋命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杜聿明集团的生存,按照最低需求量,空军需要每日出动120架次飞机,空投粮食肉类240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160吨,总计约每日400吨的物资总量。
从1948年12月16日起,南京方面动用空军的两个运输机大队,同时租用三家民航公司的飞机,昼夜不停进行大规模空投空运,杜聿明的要求是除大饼、饼干、罐头和弹药外,其他一概不要。于是南京城内外的所有作坊都在赶制大饼和饼干,开始两天天气情况良好,空军也比较卖力,基本还能满足包围圈的需求。
然而从12月18日开始,陈官庄地区雨雪交加,民航飞机说啥也不参与了,只剩下空军两个大队在维持空投,由于包围圈越来越小以及华野组织的对空射击,蒋军飞行员不敢低飞,在1000多米的高空就把物资抛了下去,本来就少的可怜的物资,相当一部分还飘到了华野阵地上。这样的雨雪天气整整持续了10天,杜聿明手下的20万人也到了“饥寒交迫”的境地,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上,德军实施的大纵深钳击合围战,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包围圈一旦形成,苏军的重兵集团在失去补给的情况下,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建制战斗力,几十万人无粮无弹,是无法继续战斗下去的,当然就是要输的节奏。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就这问题,别说您了,一开始小编也搞不懂。小编作为半拉军迷,喜欢翻阅一些个战争史料。
在阅读过程中,总能看到类似于题主疑问的字样,一方被另一方包围,随后被包围的一方要么投降,要么被歼。
您看着这些文字,都会让您产生一种错觉,这打仗也太轻松了?
为了这个事,小编也查阅了一些个资料,终于搞明白了
今天就借着题主这一亩三分,把小编知道的一点东西给您说道说道,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往下瞅。
被包围就意味着输了
咋说呢?您应该经常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夸夸咱老古人,早些年就总结了战争理论,并把他弄成一些个朗朗上口的俗语和谚语。
就眼跟前这句俗语,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题主的问题。
一方军队一旦陷入到另一方军队的包围之中,首先他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粮草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人这辈子就活了个吃喝拉撒,这要是遇到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情况,别人不动他,他也活不了多长时间。
那么部队一旦被陷入包围之中,整支部队的吃喝拉撒,这可就全部断绝了。
对方就算不打你,您感觉把补给吃光了,能抗多久?
不说吃的东西,还有弹药,弹药这东西打一发少一发,等打光了,拿啥和对手打仗?
其实这还不算,一旦被包围,出不去,每天都有人员伤亡,再加上后勤补给上不来,整支部队的士气都要受到影响,引起恐慌,以至于无心战斗最终可以达到崩溃的地步。
别的不说,咱有时候看古代冷兵器时期,总能听到营啸这个词。
营啸是啥意思?就是部队神经绷到了极限,只要有一个人在哪里大喊大叫,整个军营就有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
一声啸叫就能引起这样的恐慌,何况是被围困住之后,断绝后路,吃的穿的一天比一天少,每个士兵心里都会有一种要被饿死的心里。
您感觉这样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吗?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要说了:“你可拉倒吧!知道啥叫现代化战争?知不知道天上有飞机?知道啥叫空投不?”
这说笑了,咋能不知道呢?但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空投这玩意,靠谱不?
您别看各种运输机,造的一个比一个大,让他空投一个连或者是一个团补给,还成,但要是让他空投一个军,一个集团军,甚至是几个集团军的时候,得多少运输机来进行空投呢?
而且您能保证这空投就一定能空投到位?空投十个,能进去五个这就不错了。
而且实施包围的部队,他难道就不会对空投的飞机进行袭扰吗?而飞机飞的高了,这空投还真就说不准了。
所以范围越大的空投,他还就越不好空投。
回头看看淮海战役,国民党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的也不是一支两支了,蒋介石那一次没有空投?结果呢?空投的就赶不上消耗的,就算是蒋介石把所有空军飞机压上,再租借民航进行空投,都填不满那窟窿。
而且空投这事,他的消耗是很大的,第一汽油,第二空投之前把所有物资进行集中,其他的都不用说,就光这两项就耗不起。
当然了,这么说空落落的,也没有具体的实例,以及数据作为支持,说出来还说服不了一些个小伙伴。
那么小编就举个具体的例子,您体会一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大家伙都听说过吧?这一战可以说是二战的一个转折点,战争的结果是,苏联保住了最后的阵地,而德国人在这块阵地前失去了锋锐,把他最后一支可用于进攻的战略部队给报销了。
保卢斯的第六集团被苏联包围,最终保卢斯投降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他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物资?您绝对不会想到,每天八百吨的空投物资,这才能满足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一天的需求。
事实上呢?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每天只能得到一百吨左右的物资,最多的一天德国人动用了一百五十四架飞机,空投的物资也不过是二百六十二吨而已。
而这里面最多的是食品足足二百二十五吨的食品,其余只有三吨的弹药和三十吨的燃料。
就这,保卢斯还在天天向希特勒诉苦,没有吃的了。
到了十二月十九号的时候,保卢斯报告,包围圈中的马匹大多都被杀了吃掉了,或者是饿死了。
好吧,马都被饿死了?当然这个说法是被保卢斯给夸大了,因为根据后来曼施坦因的报告,其实包围圈里还有两万三千头各种动物。
但不管是夸大还是不夸大,您从中也能感觉出来,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的急迫。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还被苏联一步步的挤压生存空间,最终导致部队崩溃先后投降了事。
还有当年的长津湖战役,大家伙都知道,那是多大的包围圈,美国人没空投吗?空投了!有用吗?如果有用的话,美国一些个老兵就不会说,他们被冻死了很多人。
美国人后勤补给确实好,连喝的水,都能从日本运过来,时不时的还能空运个冰激凌啥的?但您要知道,那是在没有包围的前提下,被包围了,还冰激凌呢?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您要知道这场战役中,美国人的飞行员就死了八个,四个始终,三个负伤的。
所以从上面两个例子,您就能体会到,一旦部队被包围了,最要命的就是后勤补给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之下,部队的士气会低落,甚至于会达到崩溃的程度,那么投降也就成为了一种选择。
说道这里,估计较真的小伙伴就要问了:“那如果空投的物资勉强够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包围的部队就没事呢?”
咋说呢?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而且这种被包围的部队还必须有一个靠谱的指挥官才成。
就像保卢斯这样的,上边说啥就是啥的,没有一点自己主见的指挥官,就算是给他足够使用的空投物资,最后的失败也是难免的。
当然了,这种说法,也得有战例支撑才能有说服力,接下来小编,再说一个战例,您来体会一下,被包围一方,有了能维持的空投物资,坚持到最后的事。
例子
这个例子是,当年远征军去缅甸打日本人发生的,叫李家寨之战。
这个战斗的名字也有点意思,其实战斗发生的地点就不叫李家寨,而是以一颗大榕树为中心进行的一场战斗。
之所以叫李家寨,是因为指挥官姓李,他办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所以就把这个阵地叫做了李家寨,而战斗的名称也就叫做了李家寨之战。
好了,我们说具体的事情。
当时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发起对日本人的于邦战役。那么在这场战役中,一个叫伯特纳的美军参谋长,让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仅仅携带轻武器以及少量的补给,就来了一次孤军深入。
结果一一二团距离新三十八师有二十多天的路程,所以这就被日本人十八师团给盯上了。
日本人当时就命令五十五联队和五十六联队,六千多人围攻一一二团,当时一一二团就只有一千多人。
就这场围攻,您都不知道,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日本人愣是没把一一二团拿下。
那么总体情况是咋样的呢?
一一二团下边有两个营,他被日本人分割包围了,其中第一营的李克己带了一个加强连(其实就是两个残缺的连队凑到一块拼凑出来的,拢共一百四十多个人)。
而李克己这一百四十来个人,要面对的是日本五十六联队的一个大队,日本人的大队对比我们一个营,但比我们营的人数多的多,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一千多号人(而这个日本大队,因为之前也有损失所以只有七百多人)。
李克己带着这个加强连撤退的过程中,已经陷入了日本人的包围,前前后后好几道日本人的火力封锁线。
“咋整?”李克己这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选择,是固守待援,还是进行突围。
如果是进行突围的话,就他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加强连,一百四十来个人能冲出去的又有几个?还有二十多天的距离,能回去吗?
“奶奶的!固守待援!”李克己选择了固守待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固守待援,李克己最少也要撑二十来天才成,毕竟新三十八师距离他们就是这么长的路程。
最少二十天,他们出来的时候本来带的粮食就不多,这要撑下去就得饿死。
所以想要撑下去,就要依靠空投了。
那么要依靠空投,就需要一个空地,您要知道缅甸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森林,李克己要是选择森林防守,空投绝对是个大麻烦。
可要选择河滩防守的话,就要面对日本人的炮火,您要知道日本人的手里现在可是有三十六门各种火炮,到时候不用全拉过来,来个一两门撑不撑得住这都是个问题。
最终李克己就在森林里头选择了一块,林木比较稀疏的地方进行防守,这块地方大概有半个足球场大小。
选择这里的原因有两点,一地方开阔一点,好空投,二有林木可以阻止日本人的火炮的攻击。
你看这就是一个优秀指挥员的能力,灵活多变。
那么在这块阵地上,他其实就是一颗大榕树,主干有三米粗细,周围还有二十多个枝干,树冠还特别的大。
李克己就相对了这大榕树的主干,以他为中心建造了一个碉堡,然后在树冠的最高处设置了瞭望哨,两个士兵在上边用望远镜对敌人实施观察进行警戒。
而李克己这个加强连,因为收编了半个机枪连,所以机枪这块还够用,建立了好几个以机枪为中心的工事阵地。
因为撤退的时候,李克己顺手赶了一批骡马,而骡马还驮着很多手雷,这个点上这些手雷就用上了。
李克己在四周围布置了两百多颗触发手雷,只要日本人经过,稍不注意就能被炸个底掉。
李克己这里前脚刚一布置好,后脚日本人就上来了。
咋说呢?森林里头发现对手的距离是很短的,往往二十米左右才能看到对手,但站在树冠上的瞭望手就不一样了,咱们就能提前看到日本人。
所以这第一次交手,李克己有所准备。
日本人一个冲锋过来之后,首先就被机枪给点到了一批,在慌乱中日本人要躲避,结果碰到了触发手雷,好家伙这一通炸,又被报销了十几个。
就算是这样,居然还是让日本人冲到阵地前几个。几个日本人也不算啥,步枪啪啪放上几枪,就把这些家伙给撂倒了。
之后,日本人就怒了,搬来了他们的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对着李克己的阵地就轰。
不管用的,炮弹来了,李克己带着部队就躲到了树干后边了,再说山炮能有个啥准头,保不齐炮弹还没飞过来就被其他树给顶住了,他就算是打过来了,还有大榕树顶着呢?
而且有些个炮弹,啥也没打中,还击中了包围李克己的日本人
这么没准头,日本人他还不敢靠的太近,毕竟李克己的机枪子弹他也咬肉不是?
所以日本人的火炮也就用了几次就不用了,只能进行步兵冲锋来夺取阵地。
就这么的前前后后打了一个星期,李克己大有一种你奈我何的样子,日本人撼动不了李克己的阵地,而且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李克己的部队对自己的阵地反而是相当熟悉了。
那么阵地是固守住了,日本人拿李克己没办法,所以李克己面临的就是食物和水的问题。尤其是是水,就这地的气温,高的时候能高到四十度,每个人出汗量大的惊人。
而当时这片区域的天空,美国人还是有制空权的,经过联系,美国人会在每一天派一架C47过来,空投一个连的补给,什么吃的喝的,武器弹药都有。
咋说呢?李克己防守的地方虽然小了点,美国人的空投技术还是可以的,大部分情况都能接到物资。
不过有一次,这架空投的飞机,被日本人的高射机枪给扫到了,此后近一个星期没敢露头。
害的李克己这些人吃了三天的芭蕉。
至于水,李克己用树藤取水,一根树藤一个晚上就能凝结出两三斤的水,还很好喝。
大榕树下,最不缺的就是树藤。
东西充足,李克己还时不时的对日本人发起突然袭击,来几个偷袭啥的,仗打的是有声有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吃有喝还有弹药的情况下,再加上指挥官布置得力,整个战斗维持了一个多月,李克己部下有几十个人的伤亡,而日本人却被打死了一百多个。
这是当时的一个小战场,那么整个战场最终的结果呢?十八师团几万人,被打的就剩下一千来人突围出去跑了,因为跑的匆忙,连十八师团的一块大印都落在了远征军的手里了。
所以从这场战斗中,我们就能发现,一支部队被围困,之所以会陷入绝境,就是因为缺少各种物资。
如果有充足的物资,指挥官给力,被包围其实也不是绝境。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实战中,有无数的被包围后很快就会输掉。这要看是谁指挥的被包围的部队。
比如孟良崮战役,是战神粟裕大将指挥的三野把张灵甫74师牢牢的包围在孟良崮上,经过几个回合,就把74师干掉了。
而在抗战中韩德勤指挥的国军三、四万人,包围了只有七千人马的粟裕指挥的新四军。当时两军对阵,装备和人数不对称,明显新四军处于弱势。然而在战神粟裕巧妙的布置下,发起了著名的黄桥决战。
首先把新四军大部分兵力,拉到十里以外进行外围作战,只留少数兵力再加上民兵,在粟裕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镇进行巷战。就这样外围作战的新四军找准敌薄弱部队,趁它们立足未稳,新四军是以逸待劳,三下五除二就把国军的一个师吃掉。他们又乘胜前进,占领有利地形,对前来进攻的敌军另一个师就地消灭,并且活捉了敌师长……。
就这样新四军把外围进攻的国军打得死的死、逃的逃,就剩下一股进攻新四军指挥部的敌人,大约有两个师的兵力。这股敌人正在城镇内与我军激烈的巷战,外围的新四军趁机来了个反包围,很快就把正在与我军巷战的敌人,一扫而光。就这样新四军夺取了黄桥决战的全面胜利。有力的打击了国军的嚣张气焰。
综合上述战争的胜败,不取决于被包围,而在于指挥官拥有智慧的头脑,士兵拥有不怕死敢打硬拼的精神,这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法宝。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参考一下美帝在朝鲜战场被我方包围后的反应,一切所谓的战术在硬实力面前一文不值,就地围圈打死你们也冲不进去,拿人命填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