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ℰ▍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谢谢邀请 :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你都接触过哪些?
本人才疏学浅
只浅识四书
其中讲到大学之要 ,
诚意而已矣。
诚意之功,
格物而已矣。
诚意之极,
止至善而已矣。
止至善之则,
致知而已矣。
作为自己终身修行之导师。
而对论语
则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来自我要求。
五经则知之甚少,诗经中只是印象最深刻的国风•周南一一关雎。
礼记是我国讨论礼仪法度的原则的一部书。没详读过。
@今日头条 @悟空问答
◅︴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
不读之无法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
具体说一下吧: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比如说论语,是记载孔子的言行的一本书。孔子生前没有出,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的回忆而编著的。
孔子在当时也算是政治家,文学家,闻人了。因为什么呢?没有实力,没有水平,怎么会有72个优秀学生,三千弟子呢?当然孔子的三千弟子可能是虚指,但是当时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已经不容易了。论语这本书还是很好的,一般人也容易阅读的了。有一些章句也是耳熟能详的。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比如温故而知新。比如学而不思则甿。比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句子都是比较熟悉的。
那么这里我突出说明了论语的重要性。
下面我来说中庸,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xia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这里简单的列一下原文。其实中庸的大意是不偏不倚的道。也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也。这个也是中国士大夫几千年一直遵循的道理。是儒家为官处事的一个准则。这里就大概的介绍如上了。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的是“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
《大学》以不长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论化,便于学者学习掌握,而儒家思想为封建王朝的稳固提供了保障。《大学》可以作为科学启蒙第一书,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首先一个人把自己搞好,各方面都完善这就是修身,然后把家搞好,家庭和睦,老少有序,阖家欢乐,然后再去治理国家,把国家治理的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没有什么穷人,然后才能再去谈平天下的志向。
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不是一步而就的。世界上本没有直接成功的事情。在大学里说的很明白。先格物致知,意诚而心正。看起来理论简单,实际上内容十分丰富。这里就大概介绍了一点。
下面谈孟子,孟子这本书讲的是孟子的理论。首先,孟子是师承孔子的孙子子思的。是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孔孟之道就是这个意思。有句话叫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说明孔子倡导了仁这个概念,孟子进一步提出义这个概念。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与当时的国君和重要政治人物有过很多精彩对话。都反映在孟子一书里面了。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未得为孔子徒也。" 因为孟子受学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所以说孔孟之道,一脉相承也。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及有关学术争鸣的情况,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全书共7篇,261章,约35,000字。篇名取开篇首句中二、三字,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孟子》千古名句,感悟深刻,让你受益匪浅!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出自于孟子一书里面的。意思简单,就是孝顺之道。
还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命是我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够同时获得二者,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去选取道义。这一句话其实是孟子的精华,孟子提出义。为了义,宁愿舍身而取义。
我们读书一定要明白精华的资料,不要泛泛而读,那样是不行的。读书要沉的下心才能好好的读。
今天就说这么多,有机会再谈吧。(内容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谢谢。)
(图来自网络,侵删。)[呲牙][呲牙][呲牙]
⇀╁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都读过,个别有背过,如四书中的《大学》
这里边最难懂的属五经的群经之首《易经》
没到35之后,看《论语》会有很多不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开始看的懂了
说起来真正看懂的,是因南怀瑾老师讲的《论语别裁》建议看看
还有南老师说的《易经杂说》《易经系传》
─↰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四书我看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的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治国理政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根本标准。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道理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知道所应该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而后才能泰然安稳;泰然安稳而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行事思虑周详而后才能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
世上万物都有根柢和末梢。天下万事都有结局和发端。能够明白它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能够接近大学的原理了。
中庸:夫子程顾先生说:不偏于一方叫做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的意思是天下的定理。这篇《中庸》是孔门传放心得的方法,子思恐怕年代久远传授会有差错,所以把它写录成书,传授给孟子。这本书开始只说一个道理,中间分开为各种事体,最后又综合起来归结到一个道理上来。这个道理,放开来可以充塞天地四方,收拢来可以深蔵于隐密的内心。它的意味是无穷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善于读书的人如果反复探求,心里必然会有收获。那就一辈子也受用不完了。
论语成才之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示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是愉快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处赶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就是个君子吗?
五经,易经为群书之首,乾卦,卦辞曰:乾,元亨利贞。象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分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这一爻辞潜龙勿用。不是不用而是另有大用,潜龙是在知识浅浦的时侯勿动。必须等待时机,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物与群分的道理。就是把男人的三纲五常,五伦八德忠孝仁义礼智信道德标准与天下人共同分享。让全世界充满爱,让全人类实现先天大同世界享福一万八百年不生不死快乐无边的美好的生活。是吾一生的梦想成真。诚信为本,吾传大道至简真理,帮助国家社会太平,是吾所行之忠孝仁义,吾奉天承运无极老母敕令掌管道盘,收天下千门万教同归一理躲灾避难。吾今通告天下人,自吾发出通告之日起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三会龙华收圆之时,打压阴山六万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一律平等就是玉皇大帝下世与庶民同罪!万事由我做起来,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弥勒祖师犯法与民同罪。这就是大学中庸的根本标准。
々╍四书五经,你都接触过哪些?
提起四书五经,可能大家都很熟悉,知道这是儒家的经典。但具体都是哪些经典,可能就不太清楚了。所以今天末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四书五经的基本常识,希望对你有用。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载体。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四书五经为标准和依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了解儒家思想,首先就要了解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的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当时著名大儒朱熹将“四书”和“五经”进行了编校整理,合称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