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历史上毛文龙该不该杀?
Ⓡ➦你觉得历史上毛文龙该不该杀?
先说袁崇焕能不能挽救明朝,再说他该不该杀毛文龙的问题。
因为何可纲曾对袁崇焕说过:生文龙,是天下不幸,用文龙,是朝廷不幸,杀文龙,是公不幸。
袁崇焕为何要杀毛文龙,动机在于,毛文龙破坏了他对后金的战略封锁。
第一点:实事求是的讲,袁崇焕根本救不了明朝。他的作用就是把满人挡在关外。
其实啊,明朝是很难救了,唯一能救的就是崇祯,但是他能力不行,政治觉悟也没有太祖、成祖高,本性又多疑。
虽然从一个“个人”的角度来说,崇祯何尝不想救,何尝不想让明朝千秋万代?
但从他杀魏忠贤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既便是一个英雄,都无用武之地! (他应该杀了魏,再扶持另一个忠于他的)
我们去看明史,基本就是一部皇权与文官集团不断交锋的“争权史”。
所谓的“大礼仪”之争,就是“到底谁说了算”的问题,至于像“东厂”、“西厂”这些,仅仅是皇权与文官集团交锋的“历史产物”而已。
所以,崇祯杀了魏忠贤,使得文官集团平白无辜地少了一股制衡的力量,从此之后他变成了一个“睁眼瞎子”。
虽然他勤俭节约,经过了他自认为的“多方努力”之后,但仍然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剧照)
崇祯死心了,吊死在煤山,死之前说了一句话“满朝文武,无一人可用,该杀!”
看看,“上下相疑”到了如此地步,明朝其实已经走入了了“忠臣亦死”的格局困境。
但是清朝和明朝这老哥俩,谁也别笑话谁!清朝末年时候,也同样走入了“崇祯困境”——国家收不上来税、大量贪官污吏的存在使得国家财富大量流入私人腰包、大量的无能无才者占据高位,使得有才有能者想干点事都要受到上下掣肘、清朝则碰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明末碰到是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时期!
第二点:明亡是历史大势所然,但其进程也可以改一改嘛,那袁崇焕该不该杀毛文龙呢?
我们可以从国家经营模式去分析,首先,“制度”是立国的根本,一旦制度崩坏,国家必亡;二是执政阶层的行政纪律,这个阶层如果腐烂,国家亦亡;三是国家的法制,法治不彰,则上行下效,道德败坏,法制一旦崩溃,国家也亡。
而袁崇焕就是制度的破坏者!他凭什么杀了毛文龙?他有斩杀一品大员的生杀大权吗?没有!就算是要杀了毛文龙,那也得要上报皇帝同意吧!
况且,他执行的又不是战场纪律!而是把毛文龙诳到了帐下,于是宣告十二条大罪,直接斩杀,这完全就是诛心之论!
这就是无视皇权、无视纲常的制度破坏者行为!
自古以来,能成事者或者是力挽狂澜的人,一定都是那些会合作的人。
连惊天动地的伟人都要承认,是四万万人民愿意与他合作,这才建立了新中国,正是有了人民的愿意合作,这才建立了千秋伟业。
一看袁崇焕就不是一个会合作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口口声声地说要推行他的“平辽大计”,然而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可立、毛文龙所建立的东江海上防线顿时告破。
(三方形势图)
这,就是事实!在事实面前,所有的雄辩滔滔将被无坚不摧的事实所击破。
说毛文龙要反叛的、要投降的人,试问,毛文龙反了没有?没有啊!既然没有反,也没有降,就把他杀了,这不就是“莫须有”嘛,这不就是“诛心之论”吗? 他只是一个割据的军阀而已。
总而言之,明朝的读书人和文官集团,最爱干的就是“盖大帽子”、“诛心之论”、“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都说“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财”,国家就会昌盛,然而在明末,是行不通的。 严嵩是奸臣吧?
抄家的时候,良田四万亩,扳倒严嵩的大忠臣徐阶徐阁老,正直之名名满天下,然而家中二十万亩良田,这算什么事,都是蛀虫,就是比比看,谁的个更大而已。
(文官集团)
武将仗不行的,文官就对皇帝说,“此人误国欺君,臣请斩之!”武将打仗厉害的,文官又这么说,“臣子之忠,非在其心,而在其力也!”、“宋太祖效力于周世宗,岂又不忠乎?”
所以,李成梁要“养寇自重”、戚继光可谓一代兵法名家,然终其一生,朝庭给他的永远就是“3000编制”,文官说这乃“君臣相得,善始善终矣!”
而袁崇焕就是出身于“文官集团”,斩毛文龙这件事情,套路一模一样!
第三点:那袁崇焕到底要怎么干才好呢?
其实啊,历史上已经有人干过他想要干的事了,那个人就是“郭子仪”!袁崇焕就应该要干郭子仪的活!咱们还是从“合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郭子仪礼贤于人、团结众人)
中唐以后,国家军阀割据,朝庭中枢因为财政崩溃,没有办法直接“铁腕收兵权”。
正是郭子仪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他正视了财政崩溃的这一个现实,正视了每一路军阀手中因为握有军队而桀骜不逊的现实,他放下了身段,以柔软的姿态穿梭于各路军阀之中,使得大唐慢慢形成合力,取得了对外防御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
就是因为郭子仪会合作啊!
我们再来说说卢象升,明末年间,基本上是有钱都买不到粮,卢象升带兵的时候,带领手下兵士亲自于奋斗于田间地头,因为他大力推行了“屯田制度”,收入粮米二十万石以上。
不向中央政府“吃拿卡要”而自立更生者,这才是国家良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孤悬于海外的“东江势力”的生存条件是多么的艰难,毛文龙到处找钱找粮,也不见得他有什么错的地方。 当然了,找后金做做生意也是情有可原的嘛。
(卢象升戴孝出征)
所以,袁崇焕该不该杀毛文龙这个问题,绝对的“不该杀”。不管毛文龙如何,都必须要交给皇帝来处理,是杀是放都要由皇帝来决定。
都已经内忧外患了,何必无视皇权,去破坏所谓的“纲常伦理制度”呢!
大唐皇帝对郭子仪多次解除兵权,又多次起用,难道说郭子仪心里就不怨恨吗?
当然怨恨,他又不是圣人。但是他非常明白,国家都这样了,不能再去破坏制度了。
以史鉴今,不管各位现在处于怎么样的一个位置,不管是当老板、经理或是带团队的,就必须非常明明白白地将自己放在一个“让别人愿意与你合作”的位置上。
如果是那一种颐指气使的人,总有一天,别人不再愿意和你合作,那你也就玩完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t你觉得历史上毛文龙该不该杀?
越看历史越觉得,崇祯他哥天启真是个不简单的人,要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是被政敌下毒),真说不定可以力挽狂澜,中兴明朝。
天启虽然爱玩木工,但其施政方针都是针对明朝当时政治局面的栋梁之策,一旦废弃,明马上就不行了。
明后期,资本主义已初现峥嵘,其代表特征就是,富商云集,财力通天,甚至形成了东林党这种话语集团,而朝廷却没有时间和智慧形成良好的税收制度,导致财力不足,最终军队战备水平下降,几次大战都输给了后金。天启在这种情况下捧出了魏忠贤来修理这些野心勃勃的商人代理,成效不错。但崇祯却被东林党洗脑,一上台就轻易杀掉了魏忠贤,致使文官集团无人制衡,直接造成后来满朝廷无一文官可用的可笑局面。也是,你这儿发工资都困难,人家那儿天天全家都给你养着,你说文官向着谁?
天启时整个北方战线的总司令是孙承宗,这个人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有两样好处:一是身份高贵,是天启的老师,天启又念旧,所以谁也惹不起,魏忠贤也不敢打他的主意。二是宽厚不争功,愿意培养小辈。就这两个优点,保证了天启年间北方战线的基本稳定,虽无大功,大问题却也没出。在他手底下,北方军人材备出,且各司其职,不会内讧。论资历,论身份,论感情,谁也不会对孙有非份之想。底下有矛盾,他调解也管用。而换了崇祯,用人上又差到了天上地下,捧了个袁崇焕作总司令,身份低,资历低,有点能力却野心更大,胆子更肥,最终捅了大蒌子。
终于要说到毛文龙了,毛文龙本身在皮岛是靠自己发展起来的,朝廷在初期并没给多少支持,后来强大起来朝廷才注意到。天启对这点是很清楚的,所以封了个大官给毛以招安这支武装。要不以皮岛这点力量何至于封一品大员外加赐尚方宝剑?封这么大官实际上就是默认除了皇帝谁也无权干预岛内事务,皮岛可以自行其事,只要名义上归顺朝廷就行。而皮岛那小几万人也确实给后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就想当于在后金后方立起一座攻不下的城池。有点军事素养的人都知道,行军路线上坚城必攻,卧榻之侧绝不容他人酣睡,有了皮岛军在,后金主力就不可能远出。你以为努尔哈赤为什么死磕宁远以至于老命都赔在那儿了都不敢绕道攻明?正是后方有危险必须就近照应的原因。而为什么后来皇太极就敢了?说明皇太极认为后方已经安定。因为毛军已丧失力量。从这个角度讲,皇太极为什么不怕袁崇焕掏他老窝也是很奇怪的事。阴谋论一点皇袁二人还真说不定有什么密约。皮岛军实际上相当于天启亲封的藩属,就算撤藩也得是皇帝下令,袁居然敢谁都不说直接设计杀其主将,道德法理上都说不通。最终结果也很悲催,头年杀毛文龙,第二年后金就千里奔袭,兵至北京城下,这可是作为北部防线主帅百死莫赎的大罪,从崇祯的角度看“你说五年平辽,平到北京来了?把我当猴耍呀”,一气之下居然把袁剐了,袁的肥胆儿终于招来了后果,把自己一身皮肉都赔了进去。要说这君臣还真是一对活宝,都是率性妄为之人,实在不适合当领导。
说到这儿,毛文龙该不该杀恐怕已经很明显了吧?
✝▤你觉得历史上毛文龙该不该杀?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留着毛文龙都要比杀了他对明朝的稳定和辽东的局势有利的多。况且,崇祯皇帝的本意肯定不是要杀了毛文龙。
但是,因为打了两场漂亮的防御战而自视甚高的袁崇焕,用“五年平辽方略”唬住崇祯之后,当上蓟辽督师又拿着尚方宝剑的袁崇焕,眼里就更加的容不下沙子,对于敢于叫板的毛文龙,袁崇焕真的就拿出了尚方宝剑把他给杀了。
毛文龙应该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他的所谓问题或者劣迹和他的作用比起来还是可以容忍的,一贯刻薄的崇祯皇帝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容忍了毛文龙的很多毛病。
毛文龙是东江镇总兵,他经营的东江镇在“敌后”牵制清军方面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有目共睹”,而这个牵制作用就是毛文龙和他的东江兵民的价值所在。毛文龙通过收罗残兵败将经营起这个军事力量和军事重镇,对于明朝缓解辽东的局势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毛文龙功不可没。
正因为如此,东江镇的总兵毛文龙官居一品,也彰显了毛文龙的重要性和朝廷的重视程度。在毛文龙被杀之前,没有证据表明东江镇的和东江兵的存在对清朝的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更加有用一些。
毛文龙当然也有几乎所有的带兵将领的问题,包括独断专行,包括不服管理,也包括贪污军饷 ,在满清的后方生存的毛文龙,和满清之间做点买卖也是正常的。袁崇焕被判凌迟的罪名当中,也有私下给满清卖粮食的“资敌”的罪名。这些应该都不是毛文龙该杀的理由。
何况朝廷给毛文龙的军饷也是明显不足,并且毛文龙的手下对毛文龙并无怨言,倒是毛文龙死后 ,袁崇焕没本事有效节制毛文龙的手下,结果是跑的跑,降的降。这个经营多年的海上防线很快就土崩瓦解。
所以, 毛文龙显然是不该杀 ,至少是在那样一个局面下下不该杀,无论毛文龙做了什么,只要“没投敌”就不该杀。
袁崇焕在杀毛文龙的时候,罗列了十二该杀之罪。但是细看看其实多数是“诛心之罪” 而具体的罪行并不是那么板上钉钉。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想拿毛文龙这个一品大员兼地头蛇的脑袋为自己在辽东树威。毛文龙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不听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的节制而已。
用“五年平辽方略”这个极具忠心和情怀的“承诺”换来崇祯对袁崇焕的的无限信任和支持。这位本事不小但吹牛的胆量更大的忠臣,最终是牛皮吹破而让崇祯蒙羞,被欺骗的耻辱感让本来就猜忌心极重又相当严苛的崇祯,对袁崇焕的那个原本寄予极大希望的五年平辽方略彻底绝望之时,对袁崇焕也就彻底绝望了。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不多,仅有四条,但其中一条就是“擅杀一品大员”。这说明毛文龙在崇祯那里也是不该杀的。
其实,只有一种情况下毛文龙的死会变成“杀的对”。那就是袁崇焕真的有本事实现“五年平辽”的承诺,那个时候 ,袁崇焕干什么都会有理。
事实上在袁崇焕不请旨就杀了毛文龙之后,崇祯的反应已经决定了袁崇焕的命运,大概的意思是:杀就杀了吧,别忘了你给我的承诺就行。
当一个人的情怀远远大于能力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活成悲剧。
☥↶你觉得历史上毛文龙该不该杀?
不杀毛文龙,留着他在朝鲜过年吗?
毛文龙肯定是该杀的,但是不该由袁崇焕来杀。而且袁崇焕和毛文龙手里都有一把尚方宝剑,这就牵扯到一个新问题,袁崇焕有没有资格杀掉毛文龙。
当然了,袁崇焕为自己的愚蠢买单了,他最后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擅杀毛文龙,就是处死袁崇焕的一个重要理由,而且是袁崇焕无法反驳的理由。
这里不提袁崇焕的表现如何,单看毛文龙的表现如何,就知道为啥明朝必须要灭了毛文龙了。
第一,毛文龙对后金并没有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很多人说,只要毛文龙在,那后金就不敢轻举妄动。那么我就要问了,毛文龙在镇守皮岛期间,究竟是怎么拖住后金的呢?
不可否认,如果在皮岛驻军,的确有牵制后金的作用。但是这不代表毛文龙就在皮岛牵制住了后金。
从毛文龙镇守皮岛开始,一直到袁崇焕杀掉毛文龙,这期间毛文龙并没有正儿八经地跟后金打过什么仗,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很多人说他有牵制作用,指的是地理位置的作用而已,并不是毛文龙本人的作用。毛文龙在皮岛拥兵自重,谁的命令也不听,就想着做土皇帝,这事儿呆子都看得出来。
皮岛这么好的位置,留在毛文龙手里是真的白瞎了。如果换成其他有想法的将领,说不定真的可以达到牵制后金的作用。不过一旦后金受到牵制,第一个要消灭的就是皮岛上的守将,努尔哈赤没有这么做,也就反证了毛文龙没有对他产生威胁。
第二,毛文龙谎报战功的水平,令人咋舌。
毛文龙没怎么打仗,可是谎报战功的能力却很强,为了将战功编造得更加真实,他甚至需要考虑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各方面写小说的要素,这家伙不写小说真的屈才了。
天启三年八月,毛文龙上奏,表示自己偷袭了一次后金,而且在这次偷袭中,他带了1千人就灭了后金2万多人马,光砍了带回来的脑袋就有138颗。天启三年九月,毛文龙再次上奏,表示自己带着1万多人再次偷袭后金,而且还是获得了大胜,斩杀无数,带回后金士兵21颗脑袋。天启三年十月,毛文龙又上奏,表示自己带着3万大军再次偷袭后金,斩杀还是无数,又带回来225颗脑袋。大哥啊,写小说也不能这么写啊,后金八旗当时拢共才6万多人马,你这两三个月的功夫就给人家砍了一半,还让不让努尔哈赤活了?
那么事实上呢?这些战绩都没有任何依据可言。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至少双方都会有记载,但是对不起,除了毛文龙自己的奏章,没有任何其他人有相关记载。天启三年九月的那场大战,在《满文老档》里的版本是反过来的,毛文龙大败而归,死伤没记录。
你对后金有骚扰,这我相信,但是骚扰造成的动静估计不会太大。因为最喜欢看热闹的朝鲜都没有记录相关的历史,可见压根就是不痛不痒的那种。难怪努尔哈赤会肆无忌惮地跑来打宁远了。
第三,毛文龙谎报编制骗钱。
这是历代王朝的将领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因为吃空饷来钱实在是太快了。一般情况下,如果上报100个人里,有20个名额是吃空饷的,这就算比较严重了。
可是毛文龙上报的数字能亮瞎你,他给朝廷上奏的时候,说自己的东江镇有20万大军。这是什么配置?相当于3个后金八旗兵那么多的兵力。
要是有这么多人,毛文龙早就跟后金拼命去了!因此朝廷对此非常怀疑,但是一时间也查不清,只好足额发军饷。
等到袁崇焕到了皮岛以后,一核实才发现,拢共才2.8万人不到,等于说毛文龙一口气就吃了17万人的空饷,这可把崇祯给坑惨了。
因为崇祯没钱啊,但是为了辽东的事业,军饷必然是要足额发放的。而毛文龙的粮饷不需要通过任何地方,是朝廷直接送到东江镇的。
第四,毛文龙有在朝鲜自立的倾向。
由于毛文龙常年在皮岛,身边没有人监视着,所以袁崇焕就建议朝廷派遣监军去皮岛任职。结果毛文龙连连摇头,声称:派监军来他就不干了!
于是袁崇焕退了一步,要求以后调拨给皮岛的粮饷,必须要经过宁远核实以后才能运到皮岛。结果毛文龙又不干了,他坚持要求朝廷直接派发粮饷给他,否则他又要撂挑子了!
不允许派监军,也不允许控制粮饷,毛文龙还反了天了不成?不好意思,人家还真的有这方面想法。
当时袁崇焕提出这些要求,都被毛文龙拒绝以后,袁崇焕也很生气,他索性告诫毛文龙:你是时候回家养老了!
袁崇焕是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完全有资格将毛文龙调走。但是毛文龙是怎么回答的呢?他的回答可就太吓人,他告诉袁崇焕:我还没老,况且混得再差,到朝鲜半岛去也大有可为嘛!
当时朝鲜可是明朝的藩属国,而毛文龙却有灭掉朝鲜,自立为王的想法。这就让袁崇焕比较震惊了。而且皮岛本来就是朝鲜国王的牧场所在地,是毛文龙强占的,朝鲜国王啥也不敢说。
由此可见,时间长了,毛文龙便有了在皮岛自立的想法。这对大明朝来说,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
因为毛文龙吃穿用度都是花的明朝的,甚至可以说,毛文龙创业的资本也是明朝给的,现在他居然要独立自主地和明朝、后金形成三足鼎立的关系了,你说气人不?
总结:设镇八年,寸土未收。
毛文龙大手大脚花了很多钱,有时候粮饷发迟了,这家伙居然敢带人去打家劫舍。估计也是家常便饭,所以他对朝鲜的威胁其实远大于对后金的威胁。
在崇祯元年和崇祯二年,毛文龙为了粮饷的问题,连续两次带着兵马跑到登莱半岛,劫持当地官商,跟抢劫没什么分别。
而且毛文龙在皮岛呆了八年时间,从设立东江镇开始,一直到被杀,毛文龙没有建立什么像样的功勋,甚至寸土都没有收复,甚至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都没有打过。你说他对后金有什么牵制呢?
还是当初那个带着一百多号人奇袭镇江,活捉佟养正的毛文龙可爱啊。可惜伴随着权力大了起来,毛文龙的欲望也就大了起来,以至于后来无法收场。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满文老档》等。
┇✸你觉得历史上毛文龙该不该杀?
崇祯二年六月五日,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于皮岛。如果说是毛文龙个人,该杀,但是如果考虑到毛文龙对明朝的贡献,那就不该杀,也杀不得,袁崇焕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
毛文龙是如何发家的?
说起毛文龙的身世,简直就是一个惨,自幼父亲身亡,与母亲相依为命。
而在那个年代,女子地位低下,能够做的工作少之又少,无非就是手工活之类的。因此收入微薄,只能够勉强保证两个人不饿肚子。
可惜了毛文龙这个未来鼎鼎大名的将才,连书都没有读过。
随着毛文龙的年纪越来越大,也得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毛文龙干的这一行很特殊——算命。
从毛文龙的家境情况来看,要是说他拜师学的算命,没有几个人相信。
他算命也就是靠着几本关于算命的书籍以及一嘴的忽悠功夫。
如果照此下去,毛文龙顶多也就是个远近闻名的算命先生,但是在他三十岁那一年,终于时来运转,他的舅舅沈光祚升任山东布政使。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沈光祚没有忘记毛文龙这个穷外甥,向辽东巡抚王化贞推荐了他,还说他是奇才。
布政使作为地方上的一把手,这个面子肯定是要给的。
毛文龙一到辽东,王化贞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都司的职位,虽然官不大,但勉强也算得上是一个将领,手底下有两百多人管着。
从一个算命先生摇身一变成为地方将领,毛文龙肯定是知足了,但是上天似乎觉得他的成就匹配不上他的能力,在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一日给了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在这一天,辽阳失守,数万守军全军覆没,明朝在广宁之外已经没有立足之地,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往关内跑。
但是毛文龙却没有跑,并不是他有骨气,而是他不敢跑。
由于辽阳失守的速度太快,毛文龙还没有反应,后金军就已经追在他的前面,他如果跑的话,在半路上碰上后金军,就他那两多百人,后金军一人吐一口唾沫都能把他那两百多人淹死。
放在他面前的似乎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投降,第二条路死,但是他却偏偏找出了另一条路,攻占镇江。
他的这一条路在他当时的所有同伴看来就是找死。
首先第一点,镇江在于后金的后方,其次,镇江的防守虽然薄弱,但也有上千大军,就凭他那两百多人估计看都不够看。
面对众人的质疑,毛文龙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为什么自己能当他们的首领。
毛文龙率领两百多人横跨海峡,航行上千里,终于抵达镇江,但是他却没有直接进攻,而是等到夜幕降临,再发动进攻。
镇江的守军根本就没有想到身在后方的自己竟然会遭到明军的攻打,最重要的是不知道明军有多少人,一被攻打,就四处逃窜。
此战,毛文龙歼灭后金军一千多人,还斩杀了守将佟养真父子,史称“镇江堡大捷”。
镇江位于后金的后方,以毛文龙的兵力就算攻打下来也无济于事,毕竟后金要是转过头来打他,镇江必定失守,那他为什么还去攻打镇江呢?
攻打镇江是出于一点考虑,那就是逼迫后金退兵。
有的人可能会想,毛文龙太伟大了,竟然以身殉国,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他还有退路,他的这条退路就是皮岛。
皮岛临近镇江,位于鸭绿江附近。后金军一转过头来攻打镇江,毛文龙就率领他那两百多士兵坐船前往皮岛。
按道理来说,毛文龙只有两百多士兵,而后金兵多将广,为什么不跟随毛文龙到皮岛,将毛文龙歼灭?
不是后金不想,而是不能,当时的后金没有海军。
王化贞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毛文龙一个关系户竟然这么有胆魄,不但敢孤身前往后金的后方打了一仗,还敢就在后金的眼皮子底下的皮岛驻扎下来,真是英雄出少年(相对于王化贞是少年)。
王化贞将他的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直接就给了他一个总兵的职位,统管一方大军,毛文龙自此终于混出了头。
身系重任
毛文龙初到皮岛的时候,努尔哈赤并没有将他放在心上,毕竟就他那两百多人,一个岛,能折腾出什么风浪。
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努尔哈赤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毛文龙不是一个安分的主。
毛文龙在皮岛上并没有闲着,他抓住后金没有海军这一点,积极展开长期的骚扰工作,时不时的就派点人到后金的地盘上杀人放火。
更过分的是,个别时候还占住后金的地盘不走,直到后金派人来攻打,才乘船下海。
后金对于他的这种举动不厌其烦,但是又无可奈何。后来认清了现实也不怎么管,反正他就那么点人,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后金退一步,毛文龙自然要进步,既然你不管,那我就来把大的。
毛文龙率军攻占了后金的旅顺、金州等地,直接就将军营搬在了后金的地盘上。
按道理来说,后金应该派出大军将属于自己的地盘抢回去才对,但事实是后金并没有派出大军,而是选择依旧躺平。
因为后金知道,就算你今天将地盘抢回来,明天说不定他毛文龙就会将地盘又抢过去。
既然如此,他毛文龙想要,就让给他,反正只是沿海地区,影响不到中心政权。
而毛文龙也很识趣,只占沿海地区,并不敢盲目的扩张,害怕后金跟自己拼命。
由于毛文龙的存在,后金每次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会先派出大军压住毛文龙。
毛文龙虽然对消灭后金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牵制,让后金就算有决战的心,也没有决战的胆。
“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明熹宗实录》
如果“松棉大战”毛文龙还在,后金绝对不敢倾巢出动,但可惜毛文龙不在。
才至于明朝在辽东的最后一点家底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袁崇焕杀毛文龙并不是直接杀,而是先颁布了毛文龙的十二条大罪再杀。
第一条、不听话
第二条、谎报战功
第三条、无人臣之礼
第四条、抢占边海钱粮
第五条、与他国人通商
第六条、培养自己的亲信
第七条、经常抢劫
第八条、好色
第九条、草菅人命
第十条、结交近侍
第十一条可以和第二条综合在一起
第十二条、在皮岛八年,却不能够收复辽东一寸土地
虽然这十二条大罪基本上都够套在毛文龙的头上,毛文龙也无法辩解,因为是事实。
但袁崇焕以这十二条大罪杀掉毛文龙,当时肯定有人说过闲话,因为毛文龙这十二条大罪基本上全部都可以理解。
只要是个将领都好色,杀过人,谎报过战功,当过强盗,培养过亲信,要是说这都能被杀,明朝的将领估计在一夜之间全部都得消失。
这十二条大罪里,最重要的罪行是结交近侍,因为结交近侍,一个在内,一个在外,有谋反的嫌疑。而毛文龙远在皮岛,说他结交近侍。别说别人,就连崇祯都不信。
其次的罪行就是与他国人通商,不听话。
毛文龙一开始只有两百多人,要想指望着这两百多人对后金产生威胁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要想对后金产生威胁必须要做的就是招兵,招兵就得需要钱。
但是明朝给毛文龙的钱根本就不够用,毛文龙招着招着就将两百多人扩充到四万多人。
按明朝给的军饷,也就只有四万人的一半,其他的一半全部都靠毛文龙补贴,补贴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走私。
朝廷要定期给毛文龙送物资,总不可能留毛文龙在岛上自生自灭。
而毛文龙则趁着这个机会,在自己的船上夹带私货,除了物资之外,他还顺带买了一大堆的瓷器、丝绸等等明朝特产。
他买的明朝特产,转手就卖给了日本、暹罗、朝鲜。
当时明朝与外界通商的港口少之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而明朝又是世界上排得上号的国家,因此明朝的特产不是一般的抢手。
基本上一拉出来就能够卖掉,毛文龙因此挣了个盘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后金与毛文龙虽然是敌对关系,但在有的时候,也是毛文龙的客户之一。
如果说不让毛文龙与其他国家的人通商,那么剩下的一半军饷谁来给?
要说毛文龙不听话,那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毛文龙知道自己对朝廷的重要性,再加上他手底下的士兵都是他自己招的,他要是听话,那才奇了怪。
而袁崇焕之所以要他的命,正是因为这一点。
袁崇焕到辽东当一把手,首先提出了三个要求,除了第一个是要钱之外,其他的两个都是将权力集中在他一个人的手上。
说简单点,就是辽东必须只有他一个人能说了算,崇祯都一一依了他,但只有一个人崇祯不敢依他,那就是毛文龙。
因此在袁崇焕看来,毛文龙不得不死。
如果说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再找一个毛文龙过来,这并无大碍,反正他毛文龙又不是独一无二。
但可恨的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却找不出另一个毛文龙,以至于毛文龙辛辛苦苦在皮岛之外打下的根据地全部失守,毛文龙的旧部也一个接连一个背叛明朝,其中就有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
什么叫亲者痛,仇者快,袁崇焕杀毛文龙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
推荐阅读:
各位网友们,可否介绍一下在自己的家乡最美丽而且环境比较优雅适合居住几日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