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尼布楚谈判时,索额图第一次提出的要求是:以勒拿河与贝加尔湖为界。
这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
以勒拿河流域成为谈判基准线并非无道理
满清入关前,皇太极曾以征服、安抚手段,统治了黑龙江流域。
···自东北海滨(鄂霍次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帮,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清太宗实录》
在1639年时,贝加尔湖以东广大地区,“辽、金部落咸并于满洲矣”。
换而言之,黑龙江流域,及北部渔猎部落,在满清入关前,已经臣服于清。
由于当时没有近现代的国境线,因此,很难说最北到达何处。
不过,黑龙江流域,属于清,是毫无疑问的。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俄罗斯人也接近这一地区。
1630年代,俄罗斯人已经抵达勒拿河,1632年,俄国人在勒拿河流域建了雅库茨城为据点。
1649年,俄罗斯人抵达鄂霍次克海。
但是,由于东西伯利亚生产皮毛而不盛产粮食,因此,除了雅克萨之外,俄国最近的据点就是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和贝加尔湖的伊尔库茨克!
所以,从道理上说,谈判前的态势是:黑龙江流域,是大清领土,勒拿河流域,是俄国领地,中间地带,有争议,但大清提出占据并不是没有依据。
因此,提出以勒拿河为界,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
谈判前的有利态势
原本,沙俄是很嚣张的。
沙俄代表团出发时,沙皇指示了3条谈判线。
最高目标:以黑龙江为界,吞并整个黑龙江北岸;
次级目标:以牛满江或精奇里江为界,控制黑龙江中游北岸;
底线:保留雅克萨,控制精奇里江的渔猎场。
为实现目标,不惜使用武力!
但是,一系列事件,使沙皇改变了态度。
首先是雅克萨之战的进行,然后是尼布楚地区的反俄起义,再加上俄国与土耳其战争的升级。
沙皇先是指示:除非清采取极不友好和蛮横无理的行为,绝对不要发起战争或流血事件。
同时,雅克萨,可以让出。
不久,沙皇又来指示:实在不行,可以退出尼布楚。
无论是讲道理,还是讲形势,大清都是有利的。
“诚意”
大清如果真的以现代国土观念“寸土不让”,让俄国人滚回勒拿河,并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
不过,康熙很有诚意。
他指示索额图:初议时,你们以尼布潮为界。如果他们恳求尼布潮,你们可以以额尔古纳为界。
理由是:如果尼布潮为界,俄国人在附近没有据点,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
康熙是很有诚意的。
为了维护和平,大清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想要提出以勒拿河为界。
“抬杠”
但是,谈判开始后,沙俄代表戈洛文的条件却咄咄逼人。
戈洛文一上来就表示: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沙皇陛下所有,汗殿下(清朝皇帝)从未管辖过。
这种颠倒黑白的说法,当然是要反击的!
索额图则指出:沙皇陛下从没有领有过黑龙江!贝加尔湖这面的所有土地都隶属于大清!
该地区的居民一直像大清缴纳赋税,他们的领袖和子民还健在,许多都逃到了中国内地!
对此,戈洛文先是矢口否认,又承认“古代某个时候该地区居民曾缴纳过实物贡”,最后又表示“没有事件讨论历史问题”。
戈洛文在理屈词穷时,仍然提出“以阿穆尔河(黑龙江)为界”。
如此无理!
索额图遂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
谈判破裂。
次日,双方再谈时,俄国表示了次级方案:以牛满江和精奇里江为界。
大清为表诚意,提议以石勒喀河为界,把尼布楚割于俄国。
这就好像:开价时,一边开100,一边开50,讨价时,大家以60为基准谈判。
显然:大清从未真的要以勒拿河为界,只是“抬杠”。
相比之下,俄国人提出以黑龙江为界,则是策略性的“敲竹杠”。
和约:双方都觉得吃亏
谈判期间,尼布楚地区的反俄起义如火如荼,俄国在外贝加尔湖地区的统治陷入困难。
戈洛文通过贿赂拉拢大清的葡萄牙翻译,了解到大清的底线后,与大清完成了和约。
根据这个条约,双方都觉得吃亏了。
大清割让了尼布楚等地,自不必说。
尤其是,由于缺乏经验,加之翻译使坏,关于待定地区的范围漏洞极大,为后来埋下雷!
俄国方面,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一世,都曾表示过不甘心。
这一方面表明: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一定时间内打击了沙俄的野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在领土问题上,就应该最大限度的争取利益,没必要讲客气!
因为:领土问题上,再客气,也是喂不饱别人的。
无论是道理上,还是形势上,大清提出以勒拿河为界,并非没有依据,至少不是狮子大开口。
不过,大清的谈判目的,从来没有以勒拿河为目标。一度提出这个目标,也只是对对方无礼要求的坚决反击。
坦率地说,《尼布楚条约》不是不平等条约,但在谈判中,没有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有些遗憾。
最重要的是:领土问题,不是讲客气的地方!就应该最大限度争取!
↦≔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索额图之所以敢在谈判中,以勒拿河为界限,主要是因为,过去女真人没有入关前,他们的活动范围,的确达到了勒拿河一带。
而沙俄在17世纪,才勉强抵达这一地区。恰好当时清朝的八旗军入关,没空打理勒拿河那片冰天雪地的地盘,所以才会让沙俄有机可乘。
清朝最初认为,自己已经入关了,那些冰天雪地的地方,没什么实际价值。可等到沙俄的军队,跑到东北地区撒野的时候,清朝才意识到了麻烦。
一、清朝和沙俄,都希望设立缓冲区。
沙俄野心勃勃,他们的谈判标准,则是以黑龙江为界限,以北归沙俄,以南归清朝。这和索额图所提出的勒拿河,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远了。
清朝这边是不可能答应的,所以说双方都在试探性地出高价,好在杀价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
比如说,一件货物,卖家出价100元,你报价10元。谈判结束以后,很有可能以50元的价格成交。这是当时沙俄和清朝都希望办成的事情。
那么沙俄提出以黑龙江为界限,其目的是什么呢?他们当然是希望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全都纳入自己的怀中。这么一来,西伯利亚,就会成为清朝和沙俄之间的缓冲地带。
一旦清朝想对沙俄动手,就必须要通过西伯利亚。而沙俄可以在西伯利亚有效设防,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清朝提出以勒拿河为界,其实目的也很类似。他们希望将东西伯利亚山地,作为清朝和沙俄的缓冲地带。
清朝不希望雅克萨事件再次发生,只要手里掌握勒拿河以东的大片寒冷的地方,那么清朝就能够在沙俄入侵的第一时间,知道这些消息,并且有效地在西伯利亚地区设防,甚至都不需要把战争带入内地。
二、清朝以勒拿河为界,一点儿也不过分。
勒拿河以东的大片地区,全都是茂密的山林。这地方人烟稀少,曾经是部落民族们赖以生存的聚集地。
女真族壮大以后,逐渐成为了这片山林的主人。他们以打猎、打鱼为业,时常出没在勒拿河一带。所以说,清朝对勒拿河以东的统治,是有历史根据的。
反观沙俄,那就太过分了。沙俄过去只有莫斯科附近那么一点大的地方,可他们对领土的欲望是无穷的。
沙俄曾经为了争夺克里米亚半岛,和奥斯曼帝国打了200年左右的仗。后来有英法插手以后,沙俄节节败退。
他们在欧洲吃了瘪以后,就希望从亚洲这边补偿回来。所以说,他们的骑兵疯狂地向东方推进,到了17世纪,才勉强推进到西伯利亚地区。
所以说,从历史角度来说,沙俄对西伯利亚地区,完完全全采取的是入侵行为。那时候的西伯利亚,不仅有女真人,还有不少蒙古人。
比如说蒙古人的后裔建立的西伯利亚汗国,就曾经在当地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可沙俄来了以后,毁了这一切。
勒拿河地区,更是沙俄在17世纪强行霸占的。而且他们只是在当地建立了几个小据点而已,就敢声称自己对整个西伯利亚拥有控制权,这未免口气也太大了吧?
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时间,甚至更久。他们还没发话,新来的沙俄哥萨克骑兵就宣布对当地拥有统治权了,这显然是一种霸权主义。
三、清朝没有出海口的概念,而沙俄一直在寻找出海口。
清朝地大物博,压根不需要和海外进行贸易,都能自给自足很长一段时间。更何况清朝拥有超长的天然海岸线,这是很多国家羡慕不来的。
比如说沙俄,这就是一个超级想要拥有天然出海口,却很难拥有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沙俄过去只在莫斯科地区生存,被称为莫斯科公国。等到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以后,莫斯科公国才正式成为了沙皇俄国。
到了1721年,彼得一世击败瑞典,赢得大北方战争以后,被加冕为全俄罗斯的皇帝。此后沙俄就变成了俄罗斯帝国。
不过大家叫习惯了,还是喜欢称之为沙俄。彼得一世之所以和瑞典常年交战,其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地区的天然港口。他们希望从这里进入波罗的海,从而进入大西洋。
但是波罗的海相当于是一个内陆海,因为除了瑞典外,还有挪威、丹麦、芬兰包括德国,对这片海域虎视眈眈,沙俄在这里出海,困难重重。
此外,沙俄和奥斯曼帝国也打了200多年,沙俄的大军甚至杀到了伊斯坦布尔城下。其实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黑海地区,找到一个天然的出海口。由黑海进入地中海,再进入广袤的海洋。
不过这条路异常艰难,前期奥斯曼帝国强盛,沙俄不是他的对手。后期奥斯曼帝国虽然衰败了,可英法等列强又掺和进来搞事情,就问你头大不大吧?
这两条路都堵住了以后,沙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远东地区。因此他们派遣了大量的哥萨克骑兵,不断向西伯利亚地区推进。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远东最东边的天然港口。
如果按照索额图提出的以勒拿河为界,那沙俄就会失去远东的出海口。那他们这么些年,岂不是白忙活了嘛!所以说,沙俄是不可能答应的。
反倒是清朝,对远东这边的出海口,似乎完全无感。没办法,清朝的出海口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烦恼,自然也就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了。
总结:以勒拿河为界,只能成为梦想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勒拿河为界,被沙俄给一口否决了。沙俄这次谈判,还带了2000多名士兵,包括几百车弹药。意思很明白,谈不成就打。
在这种态度之下,索额图使团,只能步步退让。其实当时沙俄通过两个外国传教士,知道了清朝的底牌,所以才会步步紧逼。
而清朝这边,却始终不知道沙俄真实的处境。那时候他们在俄土战争中,刚刚吃了瘪,正陷入胶着状态。沙俄压根就抽不出大量军队前来支援远东,所以说他们这是在大胆冒险。
结果清朝不知道背后的缘由,就一点点选择退让,最终将界限退让到了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一带。由此可见,看看国际新闻,才能避免吃亏啊!
✔↢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寸土必争的前提是看国家的需求。你看古代国家不能套用今天的观念去看,一个现代国家,从综合因素考虑,它的每一寸领土都有它的意义。除了广义上的“领土完整性”,就算不能住人,也可以提供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但清王朝就不一样了,对于一个农业帝国来说,土地能不能耕种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不能种地,那就要看它有没有战略意义。
如果没有沙俄的东扩,可能整个外东北的意义都不会那么重。
因为沙俄的东扩,清帝国必须在外东北建立军事缓冲地带,而缓冲地带,在不用自己过分经营的情况下自然是越大越好。这就好比卖东西,一个商品值60,但我肯定想把它卖到100,能卖到固然好,但如果卖不到,还可以有退让的空间。
所以说清帝国开始的狮子大开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可以试探俄国的底线,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为自己争取战略缓冲地带。更何况,这片地本来就是有人的,鄂伦春战士的战斗力有多强,清帝国非常清楚,如果自己不争取,那就为俄罗斯人所用了(而且清帝国本来就羁縻过贝加尔湖一代)。
现在在看俄罗斯这边,俄国人的目标很明确——占领整个黑龙江流域,将整个外东北纳入自己的控制,进而控制向东的太平洋出海口。但很不幸的是,两次雅克萨之战俄国人战败,全境占领黑龙江流域已是不可能,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扔自己嘴里的肉不吐出去。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康熙皇帝还是蛮有诚意的,考虑到尼布楚附近没有什么定居点,俄罗斯的商队不易驻扎,玄烨说可以以额尔古纳为界。但俄方代表戈洛文确实坚决禀性沙皇的政策,上来就要去以黑龙江为界,然后信口雌黄的说清帝国从来不曾统治这里,所以无权占有。
这么一来清帝国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索额图直接表示,既然你们不讲理,那我们就以勒拿河为界,不服动手。
如此一来,俄方怂了,表示那就以牛满江和精奇里江为界。看俄方让步,清帝国这边表示也可以让步,但你们还是要的太多,可以以石勒喀河为界,尼布楚让给你们。双方欲求不满,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
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帝国都陷入了各自的麻烦。俄国正忙于对付土耳其和瑞典,清帝国正筹划如何制裁准格尔,所以双方都希望尽快的谈出一个结果。俄方代表戈洛文直接贿赂清朝这边的葡萄牙翻译,得知了清帝国的底线,于是便死咬不放,坚决以额尔古纳为界。索额图这边也懒得在纠缠了,反正皇帝也表示过可以以额尔古纳为界,那就这么地吧。就这样尼布楚条约算是达成了。
但这样的结果双方并不满意,俄罗斯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所以接下来的一百五十年里他们一直虎视眈眈,等待清帝国的疲惫时刻。
而清帝国也是很无奈,没想到俄国人这么烦人,虽然结果是预期,但谈判非常不顺利,有损帝国威严。
❣➬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是谁狮子大开口?见上图,欧洲在哪里?莫斯科在哪里?俄国人张开了血盆大口,要以黑龙江为清俄边界,不仅吞并了西伯利亚,还要把满洲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赫哲人的世居地黑龙江以北划归俄国所有。
清朝与俄国的边境谈判,大清使节索额图是有底气的,当然提出以勒拿河为界,这是以军事作为后盾,政治外交的手段。勒拿河及东西伯利亚的部落、族群与满洲人有着亲缘关系。而来自于欧洲的俄国人,则是侵略军和殖民统治者。
清俄边境谈判之前,大清使节索额图得到康熙帝的第二道训令,在《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中有记载,原文如下:
“上曰:今以尼布楚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居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楚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楚,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可以看出康熙帝的要求是,清俄以尼布楚为边界,但考虑到要与俄国进行互市、外交等方面的交流,不想让清俄关系尖锐化,所以给出的谈判底线,实际上是以额尔古为界。
当索额图与俄国代表戈洛文第一次会面谈判时,戈洛文的要求是以黑龙江作为清俄的边境,这是索额图所不能接受的。谈判就是各自试探对方的底线,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约。所以索额图提出清俄应以勒拿河为界,这样以进为退,迫使俄方让步。以勒拿河为界,俄国人也是不能接受,当时在勒拿河沿岸,俄国人已建有城堡和军事据点,而清军势力并没有在外兴安岭以北地区驻防。
索额图去尼布楚谈判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带了一万多名清军,五十门红夷大炮,还有近百艘的战船。而且在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也战胜了俄国哥萨克武装强盗们。在军事上打不羸对手,在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取得胜利。最终双方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虽然俄国人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吃了亏,做出了让步,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条约,但中俄尼布楚条约,为中国北方带来了一百七十年的和平环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主权国家签定的国际条约。俄国人将外兴安岭称为斯塔诺夫山脉(不可逾越的大山)。
♆〓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与清朝和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到现在为止,人们依然议论纷纷。人们之所以议论,是觉得清朝把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就像清朝后来在《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一样,把属于清朝的土地,割让给俄罗斯。
照理说,所有的土地谈判都是寸土必争,一分领土也不愿意让给别的国家。可是为什么,清朝当初却同意把大片土地让出去呢?
其实这个说法本身是有些偏颇的。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北边和东北边的大片土地,其实一直就没有明确的归属。
当年,由于蒙古族只是游牧民族,他们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土地。因此,也并没有明确土地边界。后来,蒙古人南下灭掉南宋,建立了元朝以后,蒙古族就从游牧民族,变成了农耕的定居民族,他们对北边的那大片土地,就不怎么在意了。所以,究竟元朝北边的边界到哪里,现在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明朝的时候,蒙古人被再次赶到北方。这样一来,北方的土地,就不是中国中原国家的土地了。同时,由于蒙古人变弱,又成为游牧民族,因此又变成了“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国土”的状况。而东北边的女真族,因此得以崛起,最终形成了三大女真。这三大女真各自有一些土地,但是也属于游牧民族,并没有明确边界。
后来,努尔哈赤在明朝受到羞辱,他决定反抗明朝,用13副铠甲起事,同时发布“七大恨”。与此同时,他南征北战,把女真各部统一起来。为了避免在进攻南方的时候,后院不稳。因此努尔哈赤和蒙古人建立了姻亲关系。后来,随着蒙古林丹汗去世后,传国玉玺交到皇太极手里。因此,相当于蒙古人的地盘,也归满清所有。
从以上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和《尼布楚条约》中,之所以没有刻意去争土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清朝没有明确强烈的土地边界意识。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他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国土”的意识。因此并没有强烈的边界意识,没有觉得国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反而俄罗斯作为一个西方国家,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领土意识极为强烈。所以他们才会拼命往东边打。毕竟西方的领土已经被瓜分完了,所以他们才会极力往东边发展,扩充更多的土地。
二、北边的土地和南方的土地质量区别太大。
对于清朝来说,当他们打到中原来以后,北边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形同鸡肋,实在没什么意思。而南边的土地十分肥沃,作为向往农耕文明的民族来说,占有南方的土地,就是丰衣足食的象征。北边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没用,反而是负担,驻军各方面,代价都非常大,国家实在承受不了。
俄罗斯不一样,作为西方国家的俄罗斯,一方面他们本土的土地,与东边的土地差不多。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因此,夺得更多的土地,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所以他们才会极力争夺。
三、对于北方的土地,清朝与俄罗斯历史认同不一样。
清朝作为女真族的后代,他们并没有在北边那块土地上生活太长时间,并没有历史认同感。
俄罗斯不一样,由于俄罗斯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被蒙古人统治,他们觉得,作为蒙古族的后代,中国北边的这一片土地,应该是他们的,他们的历史认同感很强。再加上作为蒙古人的后代,他们有强大的征服性,因此同时又有返回家园的意识,所以他们才会不断往东边打,一直打到黑龙江一带。
四、两个国家土地实际控制不一样。
在两个国家谈判之前,俄罗斯已经对中国北边的大片地域,形成了实际控制。虽然在雅克萨之战中,他们打败了,但是并没有改变控制的情况。
所以,虽然索额图提出以勒拿河为界,但是俄罗斯并不同意。因此最终才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
五、清朝把战略重心放在南方。
清朝当时虽然已经入主中原,但是国内政局不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南明势力还在,三藩之乱还有余响,西北的准噶尔又崛起。总之,国内的矛盾还很大。因此清朝把重心放在南方,不想花太多精力应对北方。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条约还算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条约,与后世《瑷珲条约》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
推荐阅读:
月薪两千多,法定节假日都有双休平常偶尔打打杂比较清闲,朝九晚五,你愿意干吗?
老年人少吃肉蛋奶,少吃主食多吃蔬菜多运动,为什么有人说是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