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谢悟空!曹操是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关于他的典故和传说非常多,至于他为什么不称帝,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是曹操比较贼(奸)。有人曾劝说曹操称帝,但曹操认为这是把他要放在火炉上要烤,他才不干。曹操不是没有想过当皇帝,但他认为不是时候,因为他还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实力,天下仍然人心向汉,如果在这个时候称帝,无异于引火烧身,自取灭亡,袁术就是这样被消灭的。曹操之所以是三国有名的奸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在称帝问题上他才不会那么傻。
二是有人反对。曹操的张良荀彧就坚决反对曹操取代汉室,他曾不止一次的提醒过曹操,程昱劝曹操进位时,曹操说不可,首先荀彧第一个就会反对,后来荀彧因为曹操在封魏王问题上出现了明显裂痕,荀彧也因此不明不白病故。事实上虽然天下大乱,但天下仍然人心向汉,一旦曹操做了皇帝,我想信他也会和袁术一样有同样的结果。
三是不称帝更有利于曹操一统天下。曹操不称帝,但曹操拥有天子,这是袁绍、袁术、孙权、刘备等人没有的政治优势。有了天子在手,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有名,想打谁就打谁,怎么打他都没有错。但曹操如果自己称帝了,他就会丧上人这个优越条件,这对曹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四是称不称帝对曹操来说没有什么不同。曹操虽然是丞相,但曹操拥有军政大权,皇上和其他大臣也得听他的,他可以随便欺负皇上,滥杀朝臣,甚至都敢对皇后下毒手,实际上就已经是汉朝的皇帝,正如曹操说刘备,皇叔能咋的,我要想做皇大爷也都做了,还怕他是什么刘皇叔,足见曹操称不称帝已没有多大意义。
总之,曹操不想称帝的原因较多,我想主要与曹操一生追求简单实用有利有很大关系。
ℌ♐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英雄气短的曹操,沽名钓誉,没有顺势称帝,导致汉末分裂的局势继续存在。
豹眼以为这是曹操一生最大的罪责,就此一点,决定了他称不上千古一人。
此言一出,可能不管是操粉、备粉甚至是权粉、瑜粉,都会骂豹眼。但豹眼还是想说,静下心来,先看一眼豹眼说得是啥再喷吧。
曹操不称帝的原因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周瑜传》记载,在赤壁之战前,周瑜对孙权说:“(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且断言“欲废汉自立”。
天下人几乎都这么认为,其实,曹操所作所为,难免不令人怀疑。当然,许多人也是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态。
面对天下一片疑虑之声,曹操又能如何呢?
武帝纪:(十五年)冬,作铜雀台。
建安十五年(210年)冬,曹操在邺城建铜雀台,搞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就有曹操为自己洗白的桥段。
在这句话后,裴松之引用了《魏武故事》的记载,大段记述了曹操为自己洗白的过程。
这就是《述志令》,也称《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以退回献帝所封三县为由,借此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平生志向,反击朝野对他的非议。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曹操说,许多人看到我实力强盛,又不信天命之事,就妄加揣度,私下里认为我有篡位称帝的不逊之志,并为此耿耿于怀。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曹操说,我已经贵为宰相,位极人臣,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愿望,夫复何求呢?
同时,曹操解释了为何不交出兵权,回家安度晚年的原因。
当然,曹操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炫耀功德。
整个《述志令》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读来还是很令人感动的。没读过的友友,不妨去读一下。
曹操本是性情中人,又是文学青年,作这么篇文章,也不是难事。
但他究竟是咋想的,并不好妄加揣测,豹眼看来,作秀的成分也不少。
有人认为,曹操没有称帝之心,并以“若天命在孤,吾为周文王”为证。
这句话非常熟悉,到处在引用,但豹眼查阅了许多资料都没有找到其出处。但豹眼记得看过这句话,就一直在寻找,总算是找到了。
案此建安二十四年事。
陈群、桓阶、夏侯惇等劝进。操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矣。”〈萧常《续汉书音义》二引《魏略》。以下称萧书。
《魏略》记载了此事,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事。
这里特别注明萧常作《续汉书音义》引用了《魏略》这段话。
单独说一下萧常,此人宋朝庐陵人士,乡贡进士。他父亲萧寿朋,很憎恶陈寿作《三国志》尊崇曹魏称帝而废黜蜀汉,就想为此更正翻案,但还没有完成就病逝了。
萧常为完成父亲的遗志就作了此书,把昭烈帝刘备作为正统来记述。
《魏略》同时记载了此事的起因。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孙权给曹操上书,说天命所在,劝曹操进位称帝。曹操就把孙权的书信拿给左右的人看,并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弄到火炉子上烤啊。”
此时,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夏侯惇等人都上奏说:“汉朝自从安帝以来,就已经名存实亡,天下没有一尺土地、一个百姓属于汉室,其运数已经尽了。桓、灵之时,种种迹象表明,‘汉行气尽,黄家当兴’。魏王殿下,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由于这个缘故,孙权才称臣。您应该畏惧天命,不可以避让。”
意思就是说,上天赐予,不可以不接受哦。
但曹操不信天命,就不称帝。
豹眼认为,曹操不想称帝,是怕留下骂名。这是其不称帝的根本原因,并非不想。
但豹眼想说的是,你怕遭受骂名,想做周文王,难道就不怕后世骂你的子孙是篡汉的奸贼吗?
这还不一样的吗?为子孙计,还不如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呢!
不得不说,曹操就是沽名钓誉,最终拖累了子孙,也将历史带入了更深的泥潭。
曹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称帝条件
武王伐纣,那是成功了,如果失败的话,周文王一样也是商贼。
曹操沽名钓誉耽误了一统天下的时机,但后来的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以及清朝的开国帝王就聪明多了。
他们一样,都是在没有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就登基做了皇帝。
新中国建国,也是如此。
当时有一种意见说,解放了全中国再建国,也有一种意见认为,提前筹备建国,可以鼓舞士气。
最后采纳了后一种意见。
新中国是十月一日成立的,但筹备工作早就在四月份渡江战役之前就开始了。
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就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条件,这是曹操称帝最好的时机。
但曹操英雄气短,失去了登基的第一个时机。
赤壁之战后,尽管失利,但曹操如果称帝,也是一个好时机。
平定西凉之后,也是称帝的一个好时机。
孙权上表称臣时,也是一个好时机,但曹操身体恐怕是支撑不住了,汉中撤军,恐怕就是因为身体出现问题。
曹操占据了起码三分之二的天下,称帝的条件已经具备。
这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曹操应该顺势而为,登基称帝
孙权称臣,曹操趁机称帝,那就封孙权为吴王,再把夏侯惇、夏侯渊、张辽等人多封几人为王,效仿刘邦的故事,把他们封在荆州、西凉附近,围困刘备。刘备称臣,就接受其为汉中王,不服就干。
刘备进攻孙权,就联合孙权直接灭掉刘备;刘备刚刚经过汉中之战,也没有多少势力在西北叫板。
形式上先把国家统一起来,等曹丕继位后,再寻找机会削藩。
这些情况,仅仅是就题说事,纯属扯淡。
说几句题外话,供友友们感悟吧。
《水浒传》中说宋江在江州服刑时作了一首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不得志时,瞧不上黄巢,认为他不是大丈夫。
而黄巢不得志时,又是咋说的呢?《题菊》为证: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何等的气魄?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又是何等的霸气?
但黄巢杀入了京师洛阳,不见满地黄金甲,只见一地鸡毛。
宋江成了气候,最后又是咋做的呢?不还是招安了吗?你的尿性呢?咋不杀入京师汴梁呢?还敢笑黄巢吗?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才是真正的千古一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与伦比哦!
曹操英雄气短,不能顺势而为,徒令后世遗憾哦。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及时删除。
≇¡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曹操不称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虽然曹操多次说自己甘做汉臣,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要说他一辈子没想过称帝,那谁都不信。可是曹操为什么没称帝呢?
因为功业不建。
曹操想要的功业,是统一天下,事实上,他曾经无比接近这个目标。
统一天下,则名正言顺,天下人皆心悦诚服,代汉是理所应当。后世李唐代杨隋,刘宋代东晋,都是走的这个路线。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废三公,自任丞相,率大军南下荆州,荆州官兵畏惧,不战而降。此时的曹操,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区和荆州,普天之下,只有西凉马腾、江东孙权、西蜀刘璋、汉中张鲁和被打的丢盔弃甲的刘备没有被剿灭,天下没有任何人敢跟曹操争锋。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无比接近统一天下的目标了,只要他采取正确的战略。
西川的刘璋,是出了名的怂包,数次向曹操示好。如果曹操此时西进益州的话,不用打,吓也能把刘璋吓死。如果曹操占领荆州、益州,在加上中原之地,那东吴的主战派,估计就根本不存在了。
可惜,曹操选择了东进东吴,赤壁一战打的大败亏输,断送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难道曹操从此以后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了吗?
倒也不是。
几年以后(公元215年)曹操征服了西凉马腾和汉中张鲁,占领了四川的门户——汉中。
汉中是益州门户,被人称作“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是刘备的必争之地,曹操占领此地,也就是为了继续南征四川做准备。可惜曹操占领汉中以后,在辽东和合肥都爆发了大战,曹军没有进一步行动。
果然,三年之后,公元218年,刘备带着全部兵力倾国而来,经过两年的争夺——曹操退出了汉中,四川门户封死。
汉中之战对三国意义非常重大,汉中之战如果刘备输了,则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刘备为了打赢汉中之战倾尽所有)。如果曹操输了,则三国格局定鼎。
从此以后,东吴和蜀汉完成了地形闭环。东吴依靠长江天堑,蜀汉依靠秦岭大山,两国占据了中国最坚固的两种地理优势,从此以后,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微乎其微。
再接连打击之下,曹操称帝的心被按下了。
在失去汉中的同一年,关羽在荆州发起了攻势,曹操亲自指挥救援樊城,结果遭遇关羽水淹七军,曹操甚至想要迁都避祸。
接连的战争,在后期是接连的战败,他们不断消耗曹操的精力,也让曹操明白,自己此生是不可能统一天下了。
关羽死时,曹操已经病入膏肓,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他的精力和志气都支撑不起称帝这么大的政治运动了。
所以曹操决定把这件事交给他儿子去干,他说“吾为周文王矣”,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才当上天子,你们要劝进,劝我儿子吧。
另一方面,曹操不称帝,也是为了恶心一下刘备和孙权。
刘备以忠臣自持,可是咱们都知道,刘备一直有帝王理想,后来也的确称了帝,孙权亦然。他们在等什么?
等曹操篡汉。
只要汉朝亡了,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扛过大旗称帝,孙权也可以摆脱汉臣的名分称帝。可是曹操偏不!
只要汉献帝还在许昌坐一天,你刘备就一天不能称帝。
熬,我也要熬死你!
事实上,这个政策差点就成功了。曹丕代汉以后,刘备立刻称帝,但两年之后就病死在了白帝城。如果曹操再多挺哪怕三年,刘备也会跟曹操一样,顶着“汉臣”的名分过一辈子了。
✽ℚ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曹操确实想过当皇帝,并且也有称帝的计划流程。如果他再能多活五至十年,说不定就称帝了。但关键是曹操他很得意,他认为自身的优势太大,代汉之事可以缓缓图之。岂不料在他的生命晚期,连续遭遇了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对他的政治打击。因此,最后曹操也就没能够称帝。而称帝这个事,就交到曹丕手上了。
先列一个大事年表,简述曹操为了称帝所做的准备工作: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曹操败归。这一战对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犹如是破一盆冷水。
公元209年曹操下诏征辟豫州、扬州名士,借以摆脱曹氏集团对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派的依赖。同年曹操下令训练水军,并征讨孙权,收复了被孙权攻占的淮南地区。
公元210年
曹操休整一年。当年,他发布了《让县自明本志令》,从舆论上对孙权刘备抨击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的言论进行了回应。当然了,曹操心里在想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这么做,只是在掩耳盗铃而已。
公元211年
舆论攻击的风头散去,曹操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其它三子也一应封侯,曹操的野心开始显露。但是由于当年西凉的马超、韩遂叛乱,曹操便将立国一事延后,由他亲征关中。到了年底,马超、韩遂退回凉州,曹操留夏侯渊屯长安。
公元212年
外患以除,曹操班师回邺城,显露出他想封邦立国的野心。在遭到荀彧的反对后,他最终逼死了荀彧。朝野因此震动,没有人再敢跟曹操较劲。
公元213年
在扫清了反对派后,曹操称魏公。这是曹操为了称帝而走出的第一步!从这开始,东汉内部正式分为两派:汉臣派和魏臣派。而掌权的多是魏臣派。汉室名存实亡。曹操的兄弟夏侯惇甚至扬言:“耻为汉臣”。
公元214年
曹操幽禁伏皇后,汉献帝彻底沦为傀儡。但由于刘备得益州,曹操只得南下扬州,与孙权大战。他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减轻外患压力,逼迫孙权投降。(因为曹操认为孙权的威胁大于刘备,只要打服了孙权,刘备便不在话下)
公元215年
曹操征讨汉中。年底,曹操班师回邺城,留夏侯渊屯汉中,没有乘势攻益州。至于不攻蜀的原因,当时并没有人知道。曹操对此只说了一句:“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公元216年
曹操火急火燎赶回邺城的原因真像大白,因为他要赶回去称王。当年四月,曹操称魏王!这是汉朝至王莽篡汉之后,第二个逼迫皇帝封王的。
公元217年
曹操为了自己称帝做准备,他再次率大军再征东吴,孙权望风请降,曹操得意而归,称帝一事看似水到渠成。于是德胜之后的曹操设天子旌旗,设十二旒,车马等。一切都与天子的规制相同。同时曹操册立曹丕为王世子。他想称帝的野心,小孩都看出来了。
公元218年:
刘备集益州之力,全力攻讨汉中,这是一件对曹操声望打击巨大的事件!因为这件事情严重拖了曹操称帝的计划。为了稳定军心民心,当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刘备。大军至长安时,传出宛城侯音叛乱的消息。曹操又不得不分兵去平叛。
公元219年:
非常重要的一年。当年正月,宛城叛乱虽被平息,但夏侯渊却在汉中战死!于是曹操不得不离开长安,亲自到汉中阳平关与刘备决战。到了五月,曹军的粮道被截断。曹操被迫下令班师,十多万魏军如丧家犬一般朝斜谷道争相逃命,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
此后,曹操将称帝一事再次搁置。他率大军驻关中,与刘备在汉中形成对峙局面,意图夺回汉中。当时在荆州的关羽乘机攻打襄阳、樊城二城,打算从战略上逼迫曹操从关中撤军,以减轻汉中的压力。
岂不料关羽的进攻居然反客为主,全歼了曹操派去增援襄阳的于禁七军。同时,邺城的魏讽叛乱,宛城的反曹势力也起兵,最终造成了宛洛大震,曹操一时想迁都的结果。
这个时候的曹操内外交困,他的称帝之心也就只能再次被搁置了。
后来孙权上书曹操,孙、曹联合夹击关羽。
当年闰十月,徐晃破关羽,吕蒙出兵,取得了荆州。
年底,关羽被杀。
一个月后,曹操逝世。他的称帝梦,彻底的告吹了。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十个月后。曹丕代汉自立,汉朝灭亡。
从时间表上看,曹操他哪里是不想称帝?他最后没有称帝,只是因为他要脸,想在称帝之前把事情做全了。让别人没有辱骂他的理由。当然了,曹操本身也有很多其他的事得去做,最后把他给累死了。
那么,曹操在称帝前要做哪些事呢?
一方面,刘备孙权的威胁还存在。他自己绝不能乱,否则只会便宜刘、孙。
另一方面,朝廷的保汉派要铲除。而铲除这些人只能智取,否则天下大乱!
第三点,汉献帝也要妥善处置。绝对不能直接废了他,否则也是天下大乱。
第四点,他要解决储君的问题。偌大的家业要交给谁?自己身边这些一起征战多年的猛将谋士,他们一个个的态度如何,到底支持哪个儿子?他都要弄清楚。
正是因为曹操的事情太多,所以曹操才没有强行称帝。而是选择了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的来。
公元212 年春,他取得了如萧何一般的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这一年曹操58岁。
公元213年五月,曹操称魏公,建魏国。这一年曹操59岁。
公元214年三月,汉献帝授予曹操位在诸侯王之上的待遇。这一年曹操60岁。
公元216年五月,曹操进公爵为魏王,这一年曹操62岁。
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夏侯渊,曹操出兵救援无果,最终夏侯渊被杀。次年,曹操退回长安,这一年曹操65岁。
以上便可以看出,曹操已经做了所有的称帝准备。岂不料中间杀出了刘备、关羽,严重搅乱了曹操的计划。如果不是刘备在关键时刻给他来的这个沉重一击,他很有可能就于公元219年左右称帝了!
总的来说,曹操不称帝,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自认为无需天子名义,也一样终身是大汉帝国大部分疆域的实际控制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在搞定了朝野大臣的站队问题和外患问题后(孙权请降),他是真的想当皇帝。只是他的命还不够厚,没有熬到那一天罢了。
至于曹操说的那句不愿称帝的言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那是曹操在临死前说的话。这话说了没几天,曹操就病死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湘潭有哪些历史名人?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