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二战死亡人数在7000万人左右,受伤人数在1.3亿人左右。
一战死亡人数在1600万人左右,受伤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
单纯从这个数据来看,二战明显比一战要惨烈太多了。但是,论惨烈程度,一战的确还是远超二战,这是为什么呢?
一、一战主要在欧洲,二战遍布全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枪杀了。因此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发动了对塞尔维亚的入侵。
塞尔维亚是俄国的好哥们,大家都是斯拉夫兄弟,因此沙俄要搞大斯拉夫主义,便开始加入到对抗奥匈帝国的行列中去了。
俄国动手了,他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还能忍?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战争了,也不差这一仗了吧?因此奥斯曼帝国开始对俄宣战。
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不爽了:欺负我哥们?这不合适吧?德国和奥地利,那是同宗同源的关系,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打算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所以表示支持奥匈帝国,加入到了战争。
德国动手了,法国作为曾经被德国揍得抬不起头的国家,当然不甘示弱。因此加入到了对付德国的行列中。
比利时、卢森堡,这两个小国家简直想骂娘,每次德国要动手,都先拿他们开刀。因此他们是被迫加入到了反对德国的行列中。荷兰举着双手表示:我保持中立!
保加利亚王国一开始没有参战的意思,他左顾右盼,发现俄国压根打不过德国和奥匈帝国,因此果断加入了德国这一边,打算分一杯羹。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来打去,全都是在欧洲这些个地盘十分狭小的国家。你说他们能有多少人口呢?加在一起,也才和我们差不多吧?
可一战中,他们的损失却达到了1600万人之多,这对他们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了。
肯定有人说,中国、美国、日本不是也参战了吗?说实话,中国就派了劳工过去意思了一下,日本派了几艘船过去放了两炮,美国就知道卖军火捞钱。基本都在打酱油,所以说这三国在一战中没有太大的损伤。
二、一战总是打阵地战,二战战场灵活很多。
一战的时候,武器装备还不算太先进,也就是枪炮之类的,顶天了有几架飞机。并没有出现翻山越岭的坦克,以及带着飞机满世界转悠的航空母舰。
所以说,一战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局面,那就是阵地战。一开始双方遭遇以后,先放炮,放完炮就打枪,接下来,大家就开始挖战壕。
之后的日子,大家便都躲在了战壕里,架上铁丝网,等着对手来攻。这是非常简单粗暴的阵地战,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所以说,阵地战中,谁负责进攻,谁的损失就是巨大的。对手躲在战壕里,想要收拾你太简单了。只要你想打破沉默,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战中,著名的3大阵地战,就能解释这一切。
第一,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德国向法国发起进攻,主要战场就在凡尔登,这里被称为打开巴黎的钥匙。虽然地方不大,可战略地位很重要。
德军主力到达前线的时候,才发现法军已经在当地布置下了4道防御阵地。这下完犊子了,要想强攻,就必须要付出惊人的代价。就算德军是法军的2倍多,也未必能啃下这里。
德军一来就发射了100万枚炮弹,把40公里的战线,炸得连一根毛都看不到了。法军完全扛不住这些猛烈的炮火,不得不往后撤,放弃了第二道防线。
这个时候法国元帅贝当,动用了3千多辆汽车,帮助法军运送物资。这是汽车首次大规模投入战斗使用,过去步兵是真的用双脚走路的步兵。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法军战斗力立马就上来了,开始与德军进行拉锯战。也正是这一段时间,双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没办法,德军的炮弹打光了,要想冲锋,就得死人。法军也一样,想要夺回阵地,也得冲锋,照样会死人。
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死亡人数超过了25万之多,还有50多万人因此受伤。
第二,索姆河之战。
这就更惨了,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英法联军打算渡过索姆河,对德军发起突击。但是这里有德军构筑的三道防线,可谓是铜墙铁壁,想要突破这些防线,英法联军必然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老规矩,英法这边先一顿炮轰,随后趁机冲锋,拿下了第一道防线。但是英军在一天之内的损失,就达到了6万人之多。没办法,你冲锋的时候,人家拿着机关枪在那儿把你当靶子射呢。
此后双方又进入到了拉锯战中,这下又完犊子了,每推进一公里,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这场战争中,英法德三国,损失的兵力居然超过了100万人之多,史称索姆河地狱。
第三,布鲁西洛夫突破。
英法在西边和德国打得相当惨烈,因此他们一直要求沙俄赶紧在东边搞出点事情来,以此减轻西边的压力。
俄国之前一直和奥匈帝国的军队陷入阵地战的尴尬之中,谁也不敢再动手了。这个时候,俄国打算发起反攻,当然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奥匈帝国的军队虽然撤了,可德军的支援又来了。
之前俄国取胜,一来是不怕损失士兵,二来速度比较快。可现在双方再次陷入僵局。因此这场阵地战中,双方的损失非常大。俄军损失了50多万人,奥匈帝国损失了110万人,德国损失了35万人。
从这3场阵地战中,我们就能看得出,一战的阵地战有多惨烈了。反观二战,武器先进以后,就不存在这种阵地战了。
需要推进战线的时候,可以动用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还有航空母舰,可以带着战斗机满世界打支援。伤亡人数虽然高,可惨烈程度,却比不上一战。比如说,一颗原子弹,一眨眼功夫送走了30万人,和用机枪慢慢扫射,造成30万人伤亡,你说哪个惨烈吧。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表面上看,二战比一战更惨烈,因为二战死亡人数是9000万,是一战死亡人数的九倍还多。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是因为二战时各种新式武器问世,或者一战原有的武器得到进一步改进,杀伤性能进一步提高。
比如航母的问世,让舰载机、重型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提高;性能优越的各种火炮走上战场,射程和威力跟一战不可同日而语;潜艇和鱼雷成为海军杀手锏,摧毁能力令人感到恐怖;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武器的诞生和完善,让步兵火力更加强大。
第二是二战范围比一战要大,涉及人数多。
一战的范围基本局限在欧洲,参战国也只有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俄国、英法、美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
二战的范围不仅仅在欧洲,而且扩大到整个亚洲、大西洋、太平洋、还波及中东、北非部分地区。参战国家和地区多达61个,波及人口也有20亿以上(一战波及人口6500万),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公里;所以说,战争惨烈程度是不能以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多少来判的。
打个比方,同样是执行死刑,用注射的方法结束犯人生命,本人就没有那么难受;用枪毙的方法跟用砍头的方法痛苦程度又不一样;如果要用古代的凌迟行刑,犯人就更加痛苦。
更确切地说,用先进武器杀死人,跟用落后武器杀死人战争惨烈程度又不一样;在战争中冻死、饿死,跟干干脆脆吃枪子死掉,更是不同概念。
所以我们说一战比二战更惨烈,因为当时的武器没有二战那么先进,杀伤力没有那么大,但局部战争的死亡人数非常多,场面非常血腥。
众所周知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叫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式的战役。
仅仅从数字上看,它都不能跟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比,后者的伤亡高达200万。但仔细比对,凡尔登战役还是要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要残酷得多。
其一是参战人数: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国参战兵力200万,苏联参战兵力300万,参战总人数高达500万。
凡尔登战役法国75个师参战、投入兵力114万;德国方面50个师参战,投入兵力是125万;双方投入兵力攻击只有230万。
其二是作战范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作战范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斯大林格勒附近地区总面积630多平方公里。
凡尔登就是一个要塞,主战场只有14英里,面积只有斯大林格勒的四十分之一,整个凡尔登地区面积只有30万平方公里。在面积只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四十分之一,死亡人数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五分之一,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其三是作战方式: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运动战,在穿插迂回中消灭对方。而凡尔登战役则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就在那么狭窄的区域内反复拉锯,厮杀。所以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其四是使用化学武器
凡尔登战役爆发后,德国为了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德国皇太子亲临前线下令对法军使用化学武器。
1915年1月31日,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泪毒气弹(数千枚毒气弹被发射到法军阵地)。
然而这只是一战中军队使用化学武器的一个片段,并不是德国军队的专利。英国军队后来也使用了杀伤力更大的,光气与氯气的混合化学武器。
1917年,化学战上升了一个档次,芥子气在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冲突中闪亮登场。
如果你到法国去,就会发现一片沉寂的地区,牌子上写着禁止入内。这片地区就是当年凡尔登战役化学战的遗迹,大片土地寸草不生,至今还残留着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远远望去,铁丝网、弹片,甚至士兵的残肢依稀可见。
索姆河战役也是说明一战惨烈的有力例证,在5个月的战斗中(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了7个月,凡尔登战役打了10个月),德国和英法军队伤亡130万左右,平均每天伤亡达到1.1万。而且索姆河战役的主场也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双方进行的也是激烈的战地战,残酷的拉锯战。
由于一战时期,武器没有二战先进,战争波及的区域没有二战大,战争方式主要是战地战消耗战,加上双方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所以说一战比二战惨烈得多。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西欧国家普遍认同一战比二战惨烈。比如英、法、比利时等。
但美、俄并不认同。在俄国人看来,二战比一战惨烈。而且是要惨烈的多。
这一点,从俄罗斯从来不纪念一战,但经常纪念二战。以及从沙俄、苏联参战一、二战的兵员损失对比上,可以看得很明显。
美国也同样如此。美国人对一战的印象是肮脏的,可耻的。是美国历史上的污点。
自己莫名其妙被卷入战争,投入较大。战后别说分赃了,就连阻止大家分赃都不行。自己兴冲冲的参战,灰溜溜的又被赶回老家。
丢人现眼,国之耻辱。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二战前,美国国内关于是否参加二战的论战。反对派全是用参加一战来论证美国参加二战必然要吃亏。
所以美国人对一、二战的观点比较现实。
他们承认一战惨烈,但认为二战更惨烈。
而且正是因为二战的惨烈,自己的牺牲。所以自己才有资格坐到世界老大,安理会五常头把交椅,世界警察的位置。
用我们古人的话说,这叫宣扬统治法统。
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不是抽奖抽来了。
别嫉妒哥的荣誉和地位,你还不配嫉妒。
叫爹,快叫爹,现在!马上!——美国人对二战胜利的心理刻画。
如果不是伟大的苏联红军解放欧洲,现在哪有你?再质疑我,当心我抽你!——俄国人对二战的心理刻画。
至于英法等西欧国家普遍为什么认为一战比二战惨烈,原因很简单。
首先。一战,它们是真的拼尽全力打了。
法国坚持了四年,巴黎没丢。这是法国从大革命开始到现如今,唯一一次在举国规模的大战中,保住自己的首都。
在整个一战期间,法军总计死伤606万人。
而后来的二战,法军总计死伤才56.7万。
就这50多万的死伤,绝对多数还都是法国投降前的一个月,被德军打掉的。
投降后,从1940年6月~1945年5月,法国根本没死几个人。
两次大战,死伤差距如此悬殊,法国人当然不会觉得二战比一战惨烈了。
在法国人看来。只要大家能忘掉二战,什么条件都可以谈。谁提二战,谁就是王八蛋。
比利时在一战期间,亦坚持了四年。虽然首都丢了,大部分国土也沦丧了。但比利时没有投降。在英法德支持下,比国政府顽强的坚持到了一战结束。
在一战期间,比利时全国才740万人,但它却动员了近38万部队。堪称是砸锅卖铁。
而到了二战,比利时仅坚持18天,就稀里糊涂的战败了。全国沦陷。
沦陷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为了保全国家,没逃走,留下了,并几次去德国与希特勒会谈,讨论比利时人民和王室的命运。
在希特勒的威逼下,后来他不得不起用一批亲德的比利时人执掌政权。这导致许多比利时人认为他里通卖国,就连丘吉尔也大骂他卖国求荣。要求比利时流亡政府以叛国罪指控他。(被比利时流亡政府拒绝)
1944年,盟军逼近比利时。德军将利奥波德三世和家人掳到奥地利软禁。
后来,盟军解放比利时,利奥波德三世仍被扣在德国人手里。比利时人干脆就选了利奥波德三世的弟弟查尔斯亲王代理国政。
至于他们的老国王,人民直接遗忘了。
1945年,美军解救利奥波德三世,当他准备回国登基时,比利时政客不干了。当时比利时德社会党、自由党、乌德比斯特党等党派的负责人一起指责他。
一个屈服于希特勒的投机分子还想复位?想什么呢?
为此,支持利奥波德三世和反对他的人在国内大论战。
1950年,比利时人举行公投。约58%的人认为利奥波德三世应该复位。不过为了避免再次引起骚乱,利奥波德三世还是退位了,把王位让给了儿子博杜安。
说实在的。走,很容易。留下来,才难。利奥波德三世在沦陷前没走,留下与比利时人一起共患难,这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但他的留下却在当时被很多人视为是耻辱。
所以对于二战,比利时人也是羞于提起。
当年不敢跟德国人死战到底,战后却把一腔热血净用在欺负自己的国王和与纳粹睡过觉的比利时女人的身上。不堪回首。
插一句,男人战后把怒气撒在女人身上,羞辱女人,剃光她们的头发,在她们身上或脸上画上羞辱词汇,扒光衣服拉到街上游街示众,这在当时的法国、荷兰、比利时,比较常见。
当时的人还觉得没什么。但事后翻旧账,都是羞愧难当。
英国参战一战,损失同样惨烈,约88.6万人战死,166万人受伤。
这一死伤数字是英军在二战期间的6倍多。
而且英军在二战的死伤,还包括了他们在亚太战场和中东战场的损失。
均摊到单个战场,英军的死伤都不算多。
所以,英国对二战的态度,固然不像法国和比利时那样消极。英国人认为,整个欧洲都投降了,就大不列颠没投降,这个牛皮还是要吹下去的。吹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又何妨?
但英国人也承认,二战不如一战惨烈。
六倍差距的死伤,是摆在那里的。
对于一战,英国国内的祭奠建筑、哀悼以及纪念会,远比纪念二战的要多的多。
第二方面。在西线战场,一战的烈度以及惨绝人寰的程度,确实比二战的西线要高。
一战的南线战场,不值一提。所有的大战都集中在西线和东线。然而东线俄军的死伤虽然很多,但战斗并不激烈,俄军只是一边倒的被屠杀而已。所以一战的核心战区,只有西线。也就是现在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那一巴掌大的地方。
在这块小小的战场上,英法比联军与德国的死伤合计,加起来有近千万人。
至于战场形势,1914年马恩河会战后,战线是什么样,截止到1918年德国投降前,基本还是那个样。
当时的防御性武器与二战相差无几,但进攻武器极其落后。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双方士兵都是拿血肉之躯迎击重机枪。几年大战下来,死伤几百万人,战线也就移动了4~8公里。
这种打法,在二战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在东线,苏德双方也是有进有退,战线随时都在变动当中。
一战的战线不变,双方长年累月的对峙,这必然会导致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士气低落,士兵会认为自己的牺牲毫无意义,谁都杀不死谁,但是却血流成河。为什么要继续打下去?继而,各国均出现各种反战思想,甚至是哗变。
二是精神压力巨大。战壕里全是泥巴水,睡觉都只能谁在泥水里。同时,战壕里还到处都是战友的“零碎”。在土里随便摸一把,摸到几根断手指,烂肠子,不是稀罕事。你不想待在战壕里?那更糟糕。对面几十个狙击手就等着你冒头。一冒头,一颗花子弹直接送你见上帝。在这种环境下,再有斗志的人也会精神崩溃。
三是当时的战地卫生医疗水平也没有跟上武器的发展。很多人不是被对手打死的,纯粹就是救治不及时,在病床上闭眼的。
如果只是3~5%的人病死,那倒还好。但大量的人因救治不利病死,问题就大了。
毕竟,看着战友在战场上瞬间被打死,和看着战友在手术台上痛苦哀嚎着咽气,给人的精神打击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一战之前,欧洲大约四十年没有大战。往年的战争,记下战场实录的都是贵族群体。普通小兵没有读过书,他们看到听到,但是写不到纸上,无法通过媒介把战场的残酷告诉给后方的民众。
而贵族笔下的文字,又偏文艺范。往往不能还原真实的战场环境。
到了一战,由于当时双方的士兵,多多少少都读过一点书。因而当这些人在战后把自己的见闻写成回忆录后,战争的残酷性,瞬间就被揭露了。
受此影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关于一战的电影,比如《西线无战事》、《我的孩子杰克》、《战壕》、《战马》等。
导演想表现的都是一战的残酷性,而非到底谁打胜了,谁打败了。
谁胜谁败,往往不是一战电影表达的重点。
其实说实在的,一战的西线,比不上二战的东线残酷。东线战场,不止有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有很多一战模式的阵地战。
但一来,苏德的话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英法重。
德国人打败了,没人权,没话语权,它自己干嚎,我好惨啊,没人搭理它。大家只会被认为它是活该。你嚎什么嚎?
苏联倒是有话语权,但西方不搭理它。
后来苏联没了,俄罗斯话语权削弱。现在西方更不搭理他了。
时至今日,舆论已经完全被西方操控。诸如美军攻占柏林之类的谣言满天飞。
美军在欧洲才死了几个人?这一下,二战东线的残酷,瞬间就被谣言掩盖了。
二来。苏联自己拍的二战电影,让人厌恶战争的程度也确实不如西方拍的电影。
西方拍的一战电影,画风多为:泥泞不堪的战壕,被炸的光秃秃的树干,被毒气污染的土地和河流,还有烂在泥地里的尸体。
苏联拍的二战电影,画风多为:领导人运筹帷幄,高层将领指挥得当。底层士兵为了保家卫国,一往无前,不惧牺牲。战场上,飞机大炮坦克对阵。惨烈的画面主要集中在因战争而受波及的平民,比如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不是士兵如蝼蚁一般,在枪林弹雨中战死。
插一句。不光是苏联电影。早年美国拍的二战电影也是如此。胜负一定要有,输得一方若是轴心国,其在电影内,必然是被碾成渣渣。赢的一方若是轴心国,其在电影内,必然也赢的没那么轻松。
比如1945年,好莱坞拍的一部叫《菲律宾浴血战》的电影。用现在的眼光看,完全就是主旋律电影。
明明是日军完胜,美军惨败,麦克阿瑟灰溜溜撤走。但在电影里,讲的却是美军海军鱼雷艇部队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结尾处,专门给麦克阿瑟特写:我会回来的!
这部电影现在看来,很无聊。但在当时却获得了次年奥斯卡两项大奖。
这说明,美国观众买账。什么反战思想?二战电影就得分出个胜负!我们是胜者,日本鬼子和德国鬼子就是败者。反思什么?反思当年没多杀几个鬼子?
美国人在二战电影里面添加反战因素,反思战争,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历史很短。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电影带来的差异性对西方普通人的认知是有影响的。
现在的西方人,一不知道一战的残酷,二不知道二战的残酷。他们对战争的了解,很多情况下就是通过电影。
一战的电影那么惨烈,二战的电影相对没那么惨。所以很自然,一战比二战残酷的观点在西方也就大行其道了。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一战的进攻性武器更为落后。
面对敌人的重机枪,进攻一方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几乎都是靠人肉冲锋。
所以一战中出现一天伤亡数万的惨烈战役,然而双方阵地却只是缓慢的推动,有时候一天只推进几十米。
二战则很少出现这种野外阵地对峙情况,主要是进攻武器有很大的加强,除了诸如轻型火炮、坦克、自行火炮、俯冲轰炸机、大型轰炸机等等多种进攻武器。
所以,一战的战斗看起来是比较惨烈的。
自然,就伤亡来说,当然还是二战更大。因为进攻武器强大了,实际造成伤亡更大。
但就进攻模式来看,显然是一片片躺倒在重机枪前的士兵,更为凄惨。
另外就是一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化学武器。
二战最有名的是芥子气。
芥子气同氯气不同,不是用完就自动分解。
芥子气可以对环境,产生持续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12000吨芥子气被消耗于战争用途;因毒气伤亡的人数达到130万人,其中88.9%是因芥子气中毒。
芥子气的危害主要倒不是一次性杀伤,而是上面说到的让士兵和平民长期处于可怕的环境中。
对于氯气,普通士兵只需要带着防毒面具坚持一二个小时,就没事了。
即便如此,这也不是很容易熬过去。
防毒面具只要戴上1小时,就让人无法忍受,内部空气极为浑浊,温度很高。
人头上血管都会剧烈膨胀,毕竟还能够勉强忍受。
芥子气出现以后,这种防御方法就没用了。
它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肌体,潜伏期2—12小时,必须全身进行防御。
这种情况下,士兵和平民要长时间甚至无限制的戴防毒面具,还要打绑腿、戴手套、眼睛,尽量避免任何和芥子气的接触。
这基本是不可能的,还会让人陷入崩溃中。
一些士兵甚至受不了痛苦而自杀。
英军的报道认为,西线的100万军队有四分之一因长期佩戴防毒设备,导致失去战斗力。
1918年10月15日,著名的希特勒遭到了敌人的芥子气攻击。
希特勒中毒后,出现了典型的症状,眼睛出现严重结膜炎,导致暂时性失明。他全身皮肤也开始溃烂,人陷入半昏迷状态。
多年后,希特勒回忆当时的恐怖经历:开始还没有感觉什么,突然间眼睛像针扎一样巨疼,人开始呕吐。
希特勒被战友抬到了帕斯沃克镇的一家军事医院,接受治疗。
军医告诉希特勒,他的双眼可能会永久失明。
不过,希特勒交了好运,他的视力缓慢的恢复了一部分。
在这里,希特勒看到很多 人不像人的士兵。
一些士兵全身浮肿和水泡,连阴囊和阴茎全部浮肿起泡,像气球一样。
士兵们痛苦的呻吟,医生却无能为力,只能给他们注射吗啡暂时缓解。
少数士兵忍受不了痛苦,开枪或者用刺刀自尽。
一些医生见一些士兵已经重伤不治,偷偷给他们注射超量的吗啡,对他们进行相对人道的安乐死。
某个可怜的士兵痛苦的死去,军医进行尸检,发现他的肺部充满了液体,是正常肺部的2倍重量。尸体大脑里面的血管,也充满了无数气泡。
在战争最后阶段,被芥子气杀伤德军士兵占伤亡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二战时期的伤亡人数远超一战!
那么,为什么说一战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呢?
二战讲计谋,则用巧力,一战讲实力,则硬刚!双方硬刚,自然是惨烈一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国家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现代化武器。
而在大战期间,交战国双方都非常自信!
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新式武器能够比敌人的武器更加先进,所以都想仅仅凭借新式武器就能够战胜敌人。
在西方国家的战争史上,基本上都是靠先进的武器战胜落后的敌人。
他们通过殖民战争在外掠夺。然后把这些掠夺的资本用于提高生产,提高科技水平。
这些科技能力,最后被用来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
西方国家已经习惯于使用先进的武器来战胜敌人,而不是用计谋来取得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拼死的搏斗。凡尔登战役可以说是大规模的对杀和厮杀。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很多著名的绞肉机战场。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绞肉机战场基本上没有了。
法国早早的就投降了!
为什么法国很早就投降了呢?
因为德国使用了比较高明的战略战术,避开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这样就减少了德军的伤亡,与此同时又能够迫使法国投降。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惨烈程度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再一个就是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作战经验。德国人开始重视战略战术了!
最后就是德国的闪电战,也是减少了伤亡程度,比长期的消耗战大大的减少了伤亡。
比如通过“闪电战”,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占领了波兰,尽管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是比起一战拼消耗来说肯定会减少直接的战场伤亡。
最后就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国也是使用的闪电战,这样的话直接对抗的情况就减少了,苏军有很多不是被闪电战击败,就是成了俘虏。
这样在整体上就减少了双方敌对厮杀,惨烈程度自然没有一战那么严重!双方的战场上的直接伤亡可能就是不如一战了!
特别是计谋的使用!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也使用了很多计谋。而且通过严寒来的冬天,来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士气。
最后,可以说是通过围困和包围,以及德军后勤补给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最终迫使德军失去了战斗力!
这样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纯粹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其战场惨烈程度就明显的降低了。
当然了,战场的惨烈程度的降低,不意味着战争死亡人数的减少,事实上苏德战争,死亡人数远远比一战更多。
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
一起走近历史和现实!@龚柳辉
------------------
推荐阅读:
没有核潜艇是不是就真的没有二次核反击能力了,陆基机动的发射车不行吗?
上一篇:和媳妇同一个姓氏是什么感觉?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