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ˇ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表达完整,我就简单说几句吧:
第一、人有惯性思维。抑郁复发和旧观念有关,这是惯性思维的特征。
第二、情绪低落所致。人的情绪不可能持续激昂,一旦回落,曾经的抑郁者便可能会复发。
第三、场景情景再现。引起情绪不愉快的场景和情景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再现。
第四、多次失败无望。遇到困难后经过多次努力仍无效果,绝望情绪便油然而生。
第五、自我评价过低。关于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别人相比,有的人往往会过度自我贬低。
这些都是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最容易复发 几个关节点。如果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复发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因为,和抑郁症做斗争,是一场持久战。即便是康复了以后,也要注意复发的危险。
⇑➜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以我们目前的医学水平很难说保证不再发病,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也都存在着再次发作的可能性,但一般也只是可能性,不见得一定会发病。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复发的几率,所以,也不都是疾病自身的原因,当然存在个人原因。
为什么我的抑郁症会容易复发?
首先一个问题是服药问题。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存在一个这样的认识误区,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就可以停药,这当然是错的。我们对抑郁症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有时候甚至还很陌生,但几十年的药物治疗经验,还是验证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就可以停药,这个时候停药只能是加大抑郁症复发的几率。抑郁症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并不能停药,因为抑郁症本身是慢性疾病,轻易停药只能加重复发的风险。
目前精神医学界的普遍共识是:
首次系统治疗,足剂量足疗程,治疗效果好,症状完全消失的前提下,维持系统治疗6-8个月。
二次复发后的治疗,足剂量足疗程,抑郁症状完全消失之后,要维持系统治疗2-3年。
三次以上复发的抑郁症患者,目前的建议是常年服药。
这不是某一个精神科权威专家的信口开河,而是全世界医学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药物治疗,总结出来的可行性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人为的减少复发几率,尽量帮助抑郁症患者朋友们远离复发。
不可否认的是抑郁症本身就是慢性疾病,其疾病特点就是存在症状反复发作的客观可能性。而且,很多患者朋友在缓解期的一些做法也人为的加大了复发的几率。你说到明明没什么事情发生,却渐渐感到失去了兴趣,也是典型的抑郁症状——兴趣丧失的表现。但兴趣丧失不见得一定要有原因,抑郁症的复发也不见得要有原因,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忽略了生活中不断积累的负面情绪,或者将之当做是真正的生活。但负面情绪只知道积累,不知道释放,只能越积越多,最终成为抑郁症状。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之前的抑郁症状并未完全消失,而你在自己的判断下,认为抑郁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因为每一个人衡量抑郁症的标准可能都不一样,但我们很多时候恰恰不喜欢麻烦医生,而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区分。也就措施了继续治疗,达到真正完全缓解的良机。
所以,不管是治病,还是打算停药,都去医院进行面诊吧,看看医生,听一听医生的专业建议,是停药也好,是继续服药也好,医生总归是最专业的人。
▭p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老沈,很高兴能解答你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抑郁症其实并不怎么了解,误解却有许多,至于抑郁症是否可以根治更是无从谈起。
抑郁症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抑郁症的遗传因素是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一个因素。据调查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非常多,可能有好几百种甚至上千种,但是目前,并没有明确定论是哪一种基因。就是说不只有一个基因,可能是很多基因交错在一起对抑郁症有影响。抑郁症的基因问题能不能解决呢?据我有限的了解,好像目前医学界很难不触及伦理问题对基因进行修复或者是替换。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你的家庭环境,你的成长经历,你的社会环境等等。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时代在发展,许多新的刺激层出不穷,不仅仅是工作压力、夫妻关系、出轨事件、孩子的学业等刺激因素,可能还有很多,比如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蝗虫灾害、地震、海啸等刺激,都可能成为影响我们的冲击因素。
1、容易患抑郁症的人格特质
包括但不仅限于:
性格过度内向——不敞开也不表达、不善于表达感受和情绪、也不善于或不喜欢交际;
自身也缺乏兴趣爱好;
完美主义者或完美主义倾向者——过度敏感,求全责备,比较苛求,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偏执于人生意义感——一定要找出人生意义,但是很多时候人生意义是很难找到的;
过度的自我关注……
2、抑郁症容易复发的相关因素
①环境刺激因素呈现多元化和多变性。众所周知,每一代人,每一个年龄层次的人,所面对的环境因素、刺激因素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正在经历的这种天灾人祸,也非常具有冲击性。
②心理治疗没有持续跟进。其实很多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持续跟进,可能做一、二次或五、六次,并没有达到一个心理治疗的疗程就不做了。
③缺乏耐心。不可否认心理治疗的疗程相对较长,比药物治疗起效时间要慢得多,但是它与药物治疗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做心理治疗要有耐心完成整个疗程。
④支持系统的不稳定。不管是家人、朋友、专业人员,这些都是支持系统的一部分。
⑤自我成长、改变的不充分。如果你有上述这些人格特质人的话,希望你能探索一下自己是否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3、如何预防抑郁症复发?
改变环境:基因层面上目前基本是无法改变,而环境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工作环境很有压力,觉得现在的工作不适合你,跟同事或老板相处不愉快,你可以暂时离开这样的环境。
改变自己:人类的生存是具有社会性的,如果环境很难改变,那能改变的就只有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应对模式、情绪管理能力等等。
完善自知系统:包括找适合你的专业人士,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改变你的自知系统。
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个人闷在家里,呆在房间里面不停地玩游戏,或做一些对身体有伤害的事情,这些都会造成不良的情绪。
保持身心平衡:过度的压力,过度的工作负担,没有休息的时间,没有办法得到充足的睡眠,对饮食不够关注,这些都会造成身心健康的不平衡。
建立运动习惯: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可能不亚于药物治疗,甚至是药物和心理两种治疗的综合效果。
✦▀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本篇由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鑫老师回答。
心理学家德博拉·塞拉尼(Deborah Serani)博士(《与抑郁症和谐共处》的作者)说:抑郁症无论复燃还是复发,半数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复发。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Deborah Serani博士提到的复燃和复发。在临床上,抑郁症复燃或复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抑郁症康复的定义是抑郁症状消失(缓解期)四个月以上。复燃是当抑郁症状缓解但还未康复的时候,抑郁症再次发作。而复发是指抑郁症康复后又一次发作。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就是后者,抑郁症康复后,为什么仍容易反复发作呢?
第一点:只关注药物治疗
抑郁症治疗阶段,药物的介入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药物只能达到症状的缓解或控制。也就是说,药物只能努力保持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的平衡。但,药物永远无法解决造成化学不平衡的心理因素。
可以这么说,只注重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相当于要不断依靠外部输血才能维持生命机能,但自身却没有造血功能。所以,解决问题最终要从根源入手,治疗抑郁症的根源是要改变完成抑郁状态的不健康心理模式。
第二点:心理模式没有改变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大多采取调节方式如;听音乐,运动、旅行、转移注意力……,这些可能对抑郁症本人起到一定的帮助,并且渡过抑郁,但一旦生活中再度遇到压力或影响性事件就很可能会再度复发。其原因是心理模式没有改变,抑郁症本人的思维定势及情绪反应和过去还是一样的。因此,只有当抑郁症本人的心理模式改变了,即改变了容易敏感、多虑、多疑或完美主义等不健康的心理特质,抑郁症才能不再复发。
第三点:心理模式改变的难度较大
心理模式的改变,牵涉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行为,感受,情绪,思维等等,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抑郁发作两次以上后,这几个层面的联结会越来越紧密,变更加难以改变。就像无数个头儿缠绕起来的毛线团一样,越缠越紧,越来越难以解开。在这些问题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思维。
例如:当你不快乐时,会试图去找到不快乐的原因。这是我们已经习惯的问题解决模式。当我们反复的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的时候,这种反复思考的行为又会会加重抑郁和低落。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事实上试图找到不快乐的原因意味着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好,似乎我做到什么,就会快乐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自责,会不知不觉的让人更低落。
周而复始,你缠我绕,最后疲惫不堪,导致新一轮的抑郁发生。
可见,想要控制和降低抑郁症的复发,需要抑郁症患者对复发前兆(行为,感受,情绪,思维等)有足够的的觉察力和感受力。从以上的原因中找到突破口,方可有效控制并从根本上降低抑郁症的复发几率。
☞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妇专委协会近期推出线上系列公益微课,每周一次,欢迎收听,详询请发私信或留言。
✼℉抑郁症为何容易反复发作呢?
反复发作的原因是根本就没有康复!抑郁症相当于发烧,药物相当于退烧药。
从跟本上说,大脑的异常症状,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精神分裂症,都属于大脑疲惫与营养缺乏综合征,区别在于神经系统的哪部分功能减弱而已。
要想根治大脑异常,首先一定要找到导致大脑疲惫的各种负担,尤其是历史上累积的沉没负担。主要是亲子关系的矛盾。其次是检讨自己的饮食情况,通常一定是长期,甚至从小就缺乏肉蛋奶的摄入量。
最后是先改变自己,吃够足量的肉蛋奶,培养兴趣爱好,多运动。这样就永不复发了。
------------------
推荐阅读:
关羽张飞周瑜死时都是将星陨落,为何甘宁死时,数百乌鸦围绕其尸?
司马南吟诵的《将进酒》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诗歌之美,还是跳大神?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