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是否有胜算?
ℑ⊰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是否有胜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既然是假设,那么我们认为北洋水师至少不会打输,最起码是个平手。
黄海海战,联合舰队为什么大占上风,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口径速射炮。
当时日军所谓的三景舰,也就是松岛、严岛、桥立三舰都是主力。
而他们都配备法国造320mm加纳主炮1门,用来对付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
然而,这些巨炮根本就没有作用。
实战中,他们射速非常慢,命中率低,根本没有作用。
比如松岛号320毫米主炮只开炮3发,严岛号5发,桥立号4发,命中率都是0。
相反,联合舰队得以击沉、重创北洋水师的中口径速射炮,就完全不同了。
还是以这三艘舰为例,松岛号120毫米速射炮弹发射了410发,严岛号516发,桥立号731发!!!
后来日方估算,日军火炮命中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几。
也就是说,这三艘军舰一共发射1800多发速射炮弹,其中约有200发击中北洋水师。
即便是120毫米的炮弹,威力也是相当大的。除了无法击沉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以外,其他所有北洋水师军舰,包括也有较强装甲的来远号和经远号装甲巡洋舰,也是撑不住的。
更别说防御力很烂的致远号、靖远号穹甲巡洋舰,其他的军舰就更别提了。
相反,相比联合舰队速射火炮的威力,北洋水师主力舰全部没有速射火炮,只有同口径老式火炮。
然而,实战中,他们射速很低。
济远舰上的德国顾问哈富门回忆:济远舰海战中一共发射了35发150毫米口径炮弹。
这个数量,还不到敌人主力舰120毫米速射炮的发射数量的十分之一。
这还打个屁啊!
等于你打别人1拳,别人打你10几拳,你不死就有鬼。
但是,如果北洋水师大量换装速射炮,尤其是在定远号、镇远号两艘大型主力舰安装大量速射炮,情况又会不同。
我们知道,日军军舰虽然有航速和火炮的优势,防御却并不强。
除了三景舰算是装甲巡洋舰(和来远、经远号差不多),其余基本都是穹甲舰,防御力薄弱,这才在海战中也吃了亏。
以防御力最强的松岛号为例,它中弹很少。
相比定远号、镇远号都被击中一二百发炮弹,松岛号只中弹13发。
即便如此,松岛号也负了重伤,死亡35人。
如果北洋水师普遍装备速射炮,那么松岛号中弹就可能提高数倍,不被击沉也会彻底失去战斗力。
自然,北洋水师的军舰都是老舰,比如来远号、经远号、致远号、靖远号、济远号都只是各有2门150毫米火炮,全部换装也没有多少。他们加在一起,相当于松岛号一艘军舰(12门120毫米速射炮)。
但即便如此,这也可以使得北洋水师火力提高几倍。
另外,定远号和镇远号的体积很大,有7000多吨。萨沙亲自爬上过定远号,它的甲板上有很多空间,完全可以改造加装120毫米速射炮很多梦。
这样一来,无论如何,北洋水师总体火力提高至少二三倍,火力差距大大减少了。
要知道,黄海海战结局是:北洋舰队共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其余军舰大多重伤。
不过,超勇、扬威、广甲都是非常弱的军舰,击沉与否无关大局。
只有致远、经远被击沉,才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
但日军损失也不轻,多艘军舰重伤。
松岛被打得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直到11月尚未修复。吉野号等多舰重伤。
另外赤城、比睿、西京丸都是重伤,但也是弱舰,无关大局。
其实,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虽很惨,但联合舰队也有一定损失,只能说联合舰队大占上风而已。
如果北洋水师在现有基础上,仅仅花费几十万两白银换装和加装速射炮,就会大大拉平差距。此战中,日军可能就会有几艘军舰也被击沉,大家相差不大了。
≣┹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是否有胜算?
这个假设的牵涉面就很广了。如果北洋舰队的火炮、弹药这些海战的基本元素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那双方的准备、战术,甚至开战时机的选择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怎么可能其他条件都不变化呢?
假设如题中所问,只是添加了速射炮,其他什么都不改变,那黄海大战的结果一定会更惨。
就举一个例子:北洋水师的命令是保持舰首对敌。而速射炮这些中口径火炮都是安装在侧面。这个命令几乎等于放弃使用速射炮。
因此,假设只添加了速射炮,而其他什么都不变,这一定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丁军门不傻。
装备变了战术不变,真当我北洋将领是傻的!
因此,我大胆修改下题,假如北洋水师有速射炮,其他情况下双方可自由发挥(且都没有什么超神级偶然因素出现),那结果会如何呢?
结果可能会好一些,但失败依然难以避免。
军舰设计理念的代差,不是多安装几门火炮可改变的
铁甲舰时代的舰船的技术革新,主要上是装甲和火炮的博弈。
在19世纪70年代,大口径火炮的技术得到了巨大的飞跃。因此,当时海军界流行了一个想法:小船拉大炮。即巡洋舰上安装巨炮,也能击沉主力舰。
北洋水师的巡洋舰中,致远、来远等就是在这个理念下设计出来的。他们设计之初,假定的任务就是用大炮来击沉敌军的主力舰。
可是,这个思想在后来慢慢被淘汰。因为这个理念实在有些不伦不类:对于主力舰,你即使火炮威力大,但射速慢,在当时原始的火控系统下,击中敌舰的概率实在太低;对于巡洋舰,则显得单舰威力过猛,不易命中的弱点。
因此,这段时间设计的巡洋舰,算是不伦不类的“主力舰克星”。
这种尴尬的局面在19世纪80年代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中口径火炮射速的极大提高,巡洋舰可以安装许多速射炮。这些速射炮无法击穿定远、镇远这样主力舰的装甲,但对付巡洋舰绰绰有余。在当时火控系统还比较原始的情况下,这种巡洋舰堪称:“巡洋舰杀手”。
日军吉野等战舰也是这个设计思想的产物。
把一艘已经服役的战舰推翻其原先的设计理念,大修大改,这在今天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又何况当时呢?
“致远”这样的战舰本就是在“小船大炮”思路下设计出来的。即使安装了速射炮,也不伦不类,这种设计思路的代差。以大清的工业能力,还不如花银子直接再买船。
因此,即使你霸蛮,强行安装了许多速射炮,舰船的其他性能恐怕要付出几倍的牺牲!
以大清当时的工业能力,还是饶了老佛爷吧,要北洋水师有相当的速射炮,还不如要大清干脆直接购置军舰!
参战双方的实力差距比想象的还要大
即使我们带几个工程团队穿越回去,帮大清成功大改,那结果如何呢?也不行。
大东沟海战中的对比是:
吨位: 北洋 3.4496万吨 联合4.0849吨
人数: 北洋 2000 联合 3500
航速 : 北洋15.1 联合16.4(第一游击队19.4)
如果考虑到北洋水师成军早,军舰损耗大,可能相关差距会更大。
更重要的,我们再细看双方军舰的具体参数:
可以说,北洋水师所依赖的主力舰定远、镇远优势明显,但其余各舰差距很大。在实际作战中,日军确实没有办法奈何定远、镇远,但面对其他北洋战舰优势明显。
这个差距,绝不仅仅是速射炮而已!
大东沟海战晚打一点,差距更大
日军在大东沟海战中,拿定远和镇远办法不多。但是,这只是日本海军并未准备妥当!
日军可是一直盯着假想敌北洋水师动态的,北洋水师的实力变化牵动着日本的总体战略。
如果北洋水师拥有大量速射炮,或实力大幅度变化,日本会从战略上调整攻略。
事实上,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刚刚订购了两艘主力舰。这两艘主力舰如入列,定远、镇远就彻底落伍了!(因为日本已经认识到1888年的新一轮装甲革命的影响)。
从那是的大清来看,能给你补齐炮弹,用好煤保持动力就不错了,似乎没有想过添置军舰,尤其添置主力舰吧。
双方统治集团总体水准差距,决定了大东沟的结果。
一场战役的胜负,或许常具有偶然性。但大东沟这种国运级别的较量,其胜败是双方领导集团长期博弈的结果。不是单单速射炮就能解决的。
‱╆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是否有胜算?
十九世纪,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之下,清政府曾派遣一部分留学生前往发达国家学习,其中邓世昌,林永生也在其列,回国后加入了清政府组建的北洋舰队。清政府购得镇远舰,定远舰等舰船极大的武装了北洋舰队,大大提高了其军事能力,之后便消极提升舰队战力。
而日本积极发展海军,更是以镇远,定远为目标,日本海军实力迅速提升。甲午中日战争的前期,清政府与日本还是可以抗衡的,但日本不断发展扩充海军军备,更是进购了当时先进的速射炮,终于在黄海海战之中,击溃北洋舰队。当时情况看来,双方装备的差距似乎是造成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如果双方装备相同中国同样可不可能战胜日本呢?
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根本看不到世界的发展进步,只是一味的闭塞自守,而日本却更好的吸取了世界的进步果实。
正如历史中讲到,当清政府不再进购新的军舰的时候,世界的舰载火炮发生的革命性的改变,日本更是进购近一百五十门速射炮,而北洋水师仅七门,实力的绝对差距,而在黄海海战中,镇远,定远,等舰相继沉没,而日本吉野等舰则是遭受重创却没有沉没。如果清军也有150门速射炮,哪是不是就能改变战局?
答案是否定的,炮一样,炮弹可不一样,即使有相同的装备,同样的舰艇而火药上的差距同样是较大的。
当时日本军舰使用的炸药是苦味酸炸药,远比中国使用的黑色火药更加强烈,冰心的父亲曾在涞远号军舰上服役说到,“日本的炮弹让钢板都燃烧了”。日本所用的这种黄色火药属于当时日本呢高度机密,更是在日俄战争中建功。
那好吧,咱们再把弹药也给添上,如题中所说,两方除速射炮数量相同,弹药相同外,其余全部按历史来。会不会嬴?
答案是否定的!
火力上来了,但是航速慢,北洋的军舰没人家块,更没人家灵活。更可悲的是,北洋军内部腐败,居然还有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这样的事件发生,请问这样一只军队配赢吗?
当士气等因素基本相同时,实力就占了巨大的决胜性,反过来,当实力相当时,士气同样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日本从被中国压制到可以抗衡中国,无疑士气要超过清朝,中日两国同样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中国却输了。
故,即使装备一致,中国同样不可能战胜日本。
↷║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是否有胜算?
“速射炮数量相同,弹药相同”这个假设如果成立,那么北洋舰队毫无疑问是获胜的一方!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舰船装备上同日舰的差距主要在哪?其实主要就三个方面:火力投送、弹药效能、航速。
如果提问中的假设成立,那么北洋舰队在火力投送和弹药效能和日本联合舰队就处于同一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北洋舰队可以获得海战的胜利。
一、黄海海战,决定海战胜负天平的火炮就是日舰的大量120毫米,152毫米速射炮,北洋损失的舰船基本就是拜日舰的中口径速射炮所赐。
速射炮的优势就是火力密度大,而这正是北洋舰队的最大软肋。北洋舰队如果能在火力密度上与日舰等齐的话,毫无疑问,日舰将会遭受惨重的打击。
二、弹药效能也是决定黄海海战胜负倾向的一个重大因素。大量的证据表明,日舰在黄海海战中部分使用了装有苦味酸炸药的炮弹。这种炸药,其爆炸威力是黑火药的75倍。北洋舰队如果装备这种炮弹,再加上速射炮的火力加持,那么对于日舰而言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好的装备也需要有优秀的官兵来操作。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火炮命中率是要高于日舰的。关于双方的命中率,甲午学界的争议较大,版本也比较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大部分学者其研究推算结果,都是北洋火炮的命中率略高于日舰。
因此,这里可以下个结论: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如果速射炮跟弹药效能跟日舰同一水平的话,那么日本联合舰队除了一游四舰外,其余的舰船都会被北洋舰队击沉!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这里必须提到影响海战的另一要素,那就是航速。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秋津洲、浪速、高千穗)的机动性实在太强,其平均设计航速达到了19.4节,比北洋舰队的15.5节高出了3.9节。以它们的高航速,即便打不过北洋舰队,它们也能跑得掉。
而日本的本队(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叡)的航速并不出众,其平均设计航速为15.6节,仅比北洋舰队略高0.1节,这种差距在海战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非战斗序列的赤城、西京丸号,其速率就更慢了。
因此,提问的假设如果成立,日本联合舰队除了一游四舰能以其超高的机动性逃过北洋舰队的打击外,其余的日舰大概率被北洋舰队悉数击沉!
小结: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如果在速射炮数量和弹药效能与日舰同一水平的话,毫无疑问,北洋舰队将获得海战的胜利!
(全文完)
✠➬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是否有胜算?
假设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也有速射炮且与日军数量相等,双方除速射炮数量相同,弹药相同外,其余全部按历史来是否有胜算?
个人愚见,先不谈能不能赢,这个假设根本就不成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明确几个前提。
第一,北洋海军所有的的军舰加在一起都不足以装备一百多门中口径速射炮。
↑被称为薄皮大馅的三景舰,侧舷一堆中口径速射炮,虽然比不了定远,打起济致靖经来这种落伍的轻型巡洋舰就像饿虎一样游刃有余。
稍微懂一点海军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八大远外加广甲、广丙、广乙、超勇级两艘撞击巡洋舰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改装空间,也就是说无法加设炮位。
为此,我参考了日本在甲午战后俘虏镇远舰的改装,小日本俘虏了镇远舰后,在原有的武备基础上,在两舷耳台架设了两门6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型速射炮,并将首尾两门原有的150克虏伯架退炮替换成了6英寸速射炮。虽然改装后的镇远侧舷火力较原版更加凶猛,但这样改装的结果就是牺牲了305毫米主炮向后射击的能力。
↑日本海军俘虏镇远后,在两舷增加了两门6寸炮
既然镇远的150毫米副炮能够替换成152毫米速射炮,那么镇远的姐姐定远也能如此改装。
致远级穹甲巡洋舰和经远级装甲巡洋舰的改装空间也不大,最多也就是把原有的150毫米克虏伯炮替换成4.7寸(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最多加装几门88毫米、47毫米小口径速射炮,其中中口径速射炮数量并没有任何实质提升,而47毫米小口径速射炮打一下鱼雷艇、炮击滩头还可以,打击吉野这种新式军舰,基本上跟挠痒痒没什么区别。而且致远级和经远级到了1894年这个年代,已经落伍,总体实力并不如日军一大批1890年后才下水的新军舰。
济远就更尴尬了,全舰才三门主副炮,顶多也是把150炮换成120速射炮,航速到了1894年也衰退的厉害,十分感人。
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威远也是如此,比致远级经远级强不了哪去,也没有什么改装空间,而且平远、超勇扬威、威远的航速实在感人。
即便如此,北洋海军整体的中口径速射炮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多。
第二,如果非要按照题目的假设框架来看,除非北洋海军新购军舰,否则中口径速射炮的数量根本达不到联合舰队的数量。
由于在中日问题上,英法德美列强持观望态度,所以根本就无法向英法德美购买新式军舰。而当时,愿意卖给清政府军舰的,只有南美小国智利。
既然买新式军舰,就不得不提白朗古·恩卡拉达号穹甲巡洋舰,也就是那艘智利坐地起价卖给清政府的军舰。这艘军舰的武备采用了2门8寸(203mm)速射炮,10门3寸速射炮,除了航速比吉野慢了半节,其火力、防护均在吉野之上,作战能力并不弱于定远级铁甲舰。由于智利政府坐地起价,购买军舰的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智利提出卖给清政府另外一艘军舰也都性能不俗。
卜拉德号一等铁甲舰,排水量7000吨,装备了4门239毫米主炮,整艘舰相比较定远级来讲,整体的布置火力比较均衡,除了防护能力、主炮火力不如定远级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比定原级要好。
所以清政府一旦买了这两艘军舰,再结合题目中的假设,那么整个战局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起码由于恩卡拉达和卜拉德的加入,日本整个第一游击队再也无法横行霸道了。
结合上边的前提,再回过头看题目,北洋舰队会打赢吗?
很明显,我个人觉得依然打不赢。
如果不买恩卡拉达和卜拉德,北洋海军的军舰实力并不强,定远级铁甲舰很强,结果被日军鱼雷艇偷袭,遭到重创后被迫充当水炮台。它的妹妹镇远舰也好不到哪去,竟然触礁重创,而它的管带林泰增竟然愤然自杀。
致靖经来四舰的实力也不强,就算加了速射炮,四舰的火力仍然无法和日军的千代田、吉野、三景舰等一大批新式巡洋舰相抗衡。经远为了掩护妹妹来远退场,干脆被吉野单独打了十八分钟。
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济远逃跑途中竟然撞伤友舰,作为军人,方伯谦被处斩实在罪有应得。
平远也好不到哪去,平远的防护、火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航速慢的感人。
广乙在丰岛海战中虽然作战英勇,但由于寡不敌众遭到重创,管带林国祥为避免资敌,下令焚毁。林国祥在方伯谦被处斩后,以守备衔接任济远管带。
广丙和广乙一样,说是鱼雷巡洋舰,其实就是放大版的鱼雷艇,自然无法和日军一大票的三四千吨巡洋舰相比。
而且以当时大清国的国情,党派斗争白热化,为了拖李鸿章下马,某些人拒不出兵,眼睁睁看着炮台上的淮军被全歼,又眼睁睁的看着日军将炮台调转炮口轰击港内的北洋海军,据说这种人居然也有人给他丰碑、歌功颂德,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翁同龢更是拒绝给海军拨款,各路援军也是心怀鬼胎,这样的战争,根本不是海军打赢就能扭转局面的。就像王者荣耀,辅助打的再好,队友不给力一样赢不了。
更何况,历史根本没有假设。
------------------
推荐阅读:
影视剧里清朝、民国的人都驼个背,难怪被叫做东亚病夫,你怎么看?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