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ℎ◑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很爱大明朝,想有一番作为,想治理好国家,想做一个好皇帝,但他生不逢时再加上国家沉疴难起,虽然他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最终也没有成功,在大明朝覆灭的前夜,他因不愿做亡国君而英勇赴死,年仅33岁!
崇祯帝一生节俭,生前因也没有为自己预建陵寝,那么他死后,是谁安葬的他呢?又是谁为他修的陵墓呢?
崇祯皇帝接班时年仅16岁,看似到达了权力巅峰,实质上他接手的是一个已经烂到芯里的国家,也就是说他爹留给他的是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
当时大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即,朝廷内部党争不休,后宫有魏忠贤专权,朝堂有东林党结帮,关键是那帮文官们还都不听他的;民间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爆发;关外有后金努尔哈赤政权的虎视眈眈。
在这种矛盾凸显的恶劣状况下,国家穷的却一没兵、二没钱,三没粮。
崇祯帝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实在没辙了,他就组织了一支由4000个宦官组成的城防军来守城,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几天,这些从没摸过枪炮的宦官们还在练习着瞄准和放炮。
因此让他治理这么一个岌岌可危的国家,也确实难为他了!
即便在位期间,他生活节俭,励精图治,平反冤狱、铲除魏忠贤等等,做出了种种政绩,但大明王朝早已摇摇欲坠,国运更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所以就算是神仙下凡也难以回天!
因此大明朝的灭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对于一国之君的崇祯来说,就有一些无奈和悲凉了。
明朝崇祯十七年 (公元1644年) ,当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时,尽管众人都劝说崇祯皇帝投降,但是崇祯却果断拒绝。
他自知北京破城在即,就开始安排后事。他先是让太子换上便服,送到亲戚家去,以备东山再起。随后他又赐死了自己的嫔妃以及子女。
杀完至亲,他自己则带着太监王承恩爬上了煤山,走上了不归路!
当他远远看着山下的紫荆城里火光冲天,杀声一片时,崇祯绝望之极,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拴到一颗树上,留下遗嘱就上吊自尽了,随同他终结的还有277年的大明王朝。
临死前,他在自己的衣袍上写道: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大致意思就是说,他登基17年,虽然自己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然而国运至此,这一切都是奸臣误国,导致最后奸贼攻入京师,自己无颜面对地下祖宗,所以自己脱掉衣冠,以发遮面,任凭奸贼处置我的遗体,但请不要伤害百姓。
崇祯皇帝吊死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三月十九日清晨进入北京城内,两天后,崇祯与王承恩的遗体被发现。
李自成下令用几块破门板将崇祯的尸骨拉到了宫门外,随后,“盛柳棺”,也就是说用了几块柳树板搞了口薄木棺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木放置在东华门外,搭盖了临时灵棚,供百官祭拜。
1、明朝大臣李国桢向李自成提出让崇祯帝入葬的要求,李自成这才下令葬了他。
停灵期间,明遗臣和京城百姓听说后都纷纷前去观看,他们看见崇祯的尸身以发覆面,穿着内衣裤,一只脚赤足,一只脚穿着袜子,情状及其凄惨,但始终都没有人敢去为崇祯料理后事。
在这些看“热闹”的前明官员里,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见状就抓着他去见李自成,李国桢“以头触阶,血流被面”。
李自成被李国桢的忠贞所感动,想要说服李国桢投降,李国桢同意了,但他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全都一一答应。
但李自成在安葬崇祯的问题上,却遇见两个难题,一没钱,二没“宝地”。由于当时连年战乱,国库空虚,他很难体面地埋葬崇祯;而且崇祯帝生前并没有为自己俢建陵园,他也没有钱去为崇祯修建一座陵墓。
思来想去后,李自成总算找到了一块 “宝地”,那就是将崇祯帝安葬在昌平鹿马山的田贵妃的墓中。
昌平鹿马山是明朝帝陵所在地,这里先前已经埋着十二位明朝皇帝,所以后来被称为明十三陵。田贵妃是崇祯帝的宠妃,死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她的坟园建筑是由工部侍郎陈必谦负责营建,明朝灭亡时,当时的地面建筑尚未完成。
李自成还算厚道,他命令属下将崇祯帝的梓宫刷上红漆,把一同上吊自杀的周皇后的棺材涂成黑色,还为崇祯皇帝换上翼善冠、衮玉及渗金靴。将帝后入殓之后,李自成又开始着手安排埋葬崇祯帝下葬的事情,他下令以“帝王礼,王礼祭”安葬崇祯。
因此李自成愿意为崇祯皇帝下葬,这和忠臣李国桢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说明李自成是一位有情义的汉子。
2、崇祯帝入葬是昌平地方官赵一桂和地方乡绅出钱,按照李自成的指示做的。
他把崇祯帝入葬的这件事情交待给昌平官府去办,并指示昌平州官员,速动用官银雇人打开田贵妃的墓门,将崇祯与皇后合葬于此。
说起来李自成也十分不容易,他虽做了指示却无银子可拨。当时埋葬崇祯的全部费用都是由省祭官署昌平州吏目赵一桂通过募捐的形式得来,因为昌平州银库一贫如洗,无钱雇人。
赵一桂联系了当地的一些富贵人家,并成功说服他们捐款,共筹得233两银子,最终崇祯皇帝才得以入土为安。
下葬是在四月初三,因为买不起椁,负责监葬的大顺礼主事许作梅临时决定把田贵妃的棺材从原来的木椁中取出,移到石床右侧,将周皇后的棺放在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的棺木放入田妃椁中,停放在石床正中位置。棺椁之前各设香案祭器,点起万年灯,遂将两座石门关闭,将隧道填平。
初六,赵一桂和孙繁祉又捐了五两银子,买来砖头在冢的四周修筑了一道五尺高的围墙,这一场丧事就算结束,崇祯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葬入妃陵的皇帝。
3、崇祯帝的陵墓是由清朝多尔衮和顺治俢建
满清进入北京城之后,也就是崇祯入葬一个多月以后,尔衮和顺治并没有糟践崇祯,相反做的还比较到位,他们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还重修了崇祯墓。
他们先挖出崇祯和周皇后,然后用皇帝的礼仪进行重新安葬,谥号是“庄烈愍皇帝”,令臣民着丧服3天,并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乾隆年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了修缮,扩建了司陵的湘殿、北亭等地面建筑,使其与其他墓葬没有太大区别。同时也安排保管陵墓的太监负责日常维护。
总之,不管清朝是收买人心也好,还是以礼相待也好,都算给了崇祯皇帝基本的尊严,维护了一个帝王最后的体面。
♚⇀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祯皇帝的安葬过程,是分两步走的,直接逼死他的李自成和几乎灭了他宗族的满清皇帝都出过力。
明末,君臣关系很奇葩——皇帝不信任臣子,臣子也没有担当。这些权贵们心里的小九九是:“江山国家是你的,金山银山是我的,凭什么让我出钱保卫你们老朱家的王朝?”
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也哭穷,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最终,没等到“勤王”的救兵,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就凄惨的吊死在了煤山的一颗歪脖子老树上,随他去的,只有一个贴身太监王承恩。
上图应该比某些电视剧更真实的还原了崇祯自缢的情形。据给他收尸的人描述,崇祯穿的蓝色袍服,没有戴帽子,以发覆面,一只脚穿着红鞋,另一只脚上只有白色锦袜。讲真,明朝皇帝并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天天一身明晃晃的“土豪金”,大部分时候,是穿素色衣衫的,何况喜好朴素生活,让皇后亲手给自己补袜子的崇祯皇帝。
崇祯更悲惨的地方在于,死的时候没人顾得上给他收尸。
当时,李自成已经进入了北京内城,除了少数选择“自杀”殉国的大明“死忠”外,更多的朝廷官员带着细软四处逃散,剩下的,则乖乖的跪在城门口迎接大顺军团。
李自成的手下沿着皇宫,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搜查,找遍了院落里的犄角旮旯,救起了失血昏厥的长平公主和袁贵妃,给周皇后收了尸,但唯独找不到崇祯皇帝。
此情此景下,李自成非常着急。毕竟,万一大明皇帝顺利出了城,跟南边来的“勤王”军队汇合,再反杀回来,对自己的威胁,那将是极大的。
于是,李自成下令,只要找到崇祯皇帝,无论死活,都赏赐黄金一万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第二天,马上就有热心的北京群众提供线索,崇祯皇帝的尸体正挂在一颗老树上,随着春天的沙尘暴晃悠悠的飘摇。脚下还倒着一位身着蟒服的中年太监。
(这老树的位置还在,成了景山公园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但树早就不属于“原版”的了,是1981年补栽的“假”歪脖子树。)
为了表姿态,李自成决定将崇祯皇帝按老规矩下葬在天寿山,结果竟然发现,已经当了16年皇帝的崇祯,根本就没顾得上给自己修陵墓。
此时,躲在周国丈家的明皇太子朱慈烺也被自己的姥爷主动交出。
自信满满的“闯王”并没有难为指朱慈烺,反而痛快的答应了朱太子的几项请求——“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
于是,李自成的手下匆忙中找来一具高质量的红漆棺材,和一口品质不错的黝漆棺材,把帝后两口子塞进了已经去世两年多的崇祯爱妃——田贵妃的陵墓里。
这时,大明的降官们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忙活,对于安葬崇祯两口的事儿,互相推诿,最后,安葬崇祯帝后的任务,落到了昌平州基层官员赵一桂身上。赵一桂费了大劲,四处忽悠哀求,向北京周边的商人和百姓募捐,得到了233两银子。
安葬的第一步,是要打通田贵妃陵墓的通道(帝后妃嫔下葬后,要用大石填塞墓道以免盗墓者进入陵寝),以便帝、后棺木进入。
赵一桂请了工人,不分昼夜,用了四天时间才打开了田妃的墓道。
这一步的花费最多,打开、封闭墓道需要200两银子的预算,剩下的三十多两银子则用来搭盖薄棚,买纸,买猪、羊、素供,结算活动人员工资,提供劳役们的工作餐等等。
不过,这样紧着花,钱还是不够用。因为,崇祯与周皇后都是有棺无椁(棺材外面的套),这样实在不符合帝王下葬的礼制。
赵一桂也是为难坏了,情急之下,他一狠心,干脆将田妃的棺木从她的椁中拎了出来,把崇祯的棺材放了进去上。然后,重新布局,崇祯放在中间,周皇后居左,田妃在右边。太监王承恩陪葬,埋在了外围。
于是,一夫一妻一妾,一家三口,加上老仆人,以这种尴尬的形式,在地下团圆了。
墓地封门后,参与工程的基层官吏和劳动人民们实在是看不下去,又现场集体捐资五两银子,给崇祯的陵寝外围包了一圈五尺高的围墙。
而此时,当年被崇祯皇帝寄予重任的大明权臣们,还在专注于“更重要的事儿”。
之后就是大顺匆忙撤离,满清入关,大明的臣子们跪完大顺后,又带头跪在北京和南京城门,连续两年,分两批次迎接了大清军队,几乎没人再关注过凄惨落幕的崇祯夫妇。
这时候,某些外族人倒显得更有骨气。比如,一名朝鲜崔姓大使拒绝向清朝统治者进行朝贺,之后,在兵荒马乱中来到崇祯皇帝的墓前,整整十天不吃不喝,活活的将自己饿死在了崇祯的坟头,为崇祯和大明王朝殉葬。
再接着,清朝皇帝正式平定中原后,一面为了断除后患,对明朝宗室男丁赶尽杀绝;一面为了笼络汉族老百姓,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开始高调的为崇祯皇帝修建陵寝。
清统治者对刚烈殉国的崇祯帝后两人还是比较敬重的。把崇祯皇帝谥为“庄烈愍皇帝”,周皇后谥为“庄烈愍皇后”。将田贵妃幕改为思陵,并拿出预算,按帝王陵寝的规格,对思陵进行扩建。
然而,开始的时候,进展并不顺利。
毕竟,给前朝殉国的帝后修陵墓,属于“高风险”活动。谁要是卖力干了,表现出对明朝的怀念和热情,那不就等于在找死吗?
于是,清朝的工部和负责内务的太监们相互推诿、扯皮,谁都不愿意出头,更不想担责任。再加上资金缺口,于是,扩建陵墓的事儿,拖了好几年。
此时,原明朝司礼监秉笔太曹化淳,冒着生命危险,向顺治皇帝反应了这个问题。
正在成长中,非常崇尚汉族文化的顺治帝,出于个人感情上的“共鸣”,对崇祯陵墓的重建工程还是比较上心的。于是,下令立即营建思陵,不得以各种借口拖延,如果再遇到扯皮情形,必定重办相关官员(“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在大清国皇帝的压力下,思陵终于开工了。
承担修筑思陵的官员们,每天都过的胆战心惊。很明显,他们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再拖延应付,不但会再次激怒顺治皇帝,别人也难免在背后指责他们没良心;而如果按照十三陵的标准修的太完美,又会被按上心怀前朝的帽子,容易被拉出来“秋后算账”。
最终,明思陵被修的不伦不类。虽然跟传统帝陵一样,建了无马道、宇墙、宝城墙、城台及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但崇祯皇帝墓前的五供(石头祭器)却与其他大明皇帝有很大差异。首先,五供体量比其他帝陵的五供要大;其次,论式样,更接近于给太监用的祭器(下图)。不过,在陵园的管理上,思陵和其他明朝帝陵的待遇是一样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财政预算。思陵配有司香内使(守陵太监)二名、陵夫八名(可带家属),照役给予香火地亩(国家安置房产和田地)。每年春秋二季,分由太常寺差官至陵致祭。清廷每年还委派专员出差,定期赴十三陵巡视,进行检查修葺。甚至在18世纪末的乾隆晚期,还进行了一次对思陵的大规模修缮和扩建工程,直到19世纪末,清朝都坚持着对明帝陵的祀享。
清灭亡后,思陵在战火和盗墓贼的侵扰下,残毁的十分严重,随葬品被掏干净,帝后两人和田贵妃的尸体也早就不知所踪。尤其是内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竟然大规模拆毁了陵园地面的亭台建筑。
最终,思陵被各路人马折腾的空空如也,仅凄凉的留下了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等实在拿不走,不能变现的大物件。
好在,咱们又下功夫依据史料记载,重新修葺了思陵,使其恢复了一些往日风采。目前,思陵属于明十三陵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的门票收入也相当可观。
⇋Ⓣ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
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南明的那些皇帝暂且不算),他是从哥哥天启皇帝手中接手的大明江山,他接手时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当时的大明天下南方有农民起义军,北方有女真人建立的清朝政权,这也使得崇祯在位时期大明总是双向开战,国库十分空虚。
可以说崇祯继位初期大明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国库空虚,兵备废弛。有意思的是由于天启皇帝23岁就去世了,天启生前也没有来得及修建陵寝,崇祯继位之后还要忙着给哥哥修建陵寝,可是由于国库没钱,崇祯只能一再压缩天启陵寝的开支预算,但是最后建造工程进入尾声后,大明国库还是实在拿不出修建陵寝的尾款,还是依靠王公贵族捐款才把天启的陵寝尾款结算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生前已经拿不出富裕的钱来给自己修建陵寝了,不过虽然崇祯生前没钱修建陵寝,但是他却把自己的陵寝地址早就选好了,只是一直没钱开工修建而已。
后来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的宠妃田贵妃去世,崇祯很喜爱田贵妃,因此特意让她葬到自己选好的陵寝地址周围,希冀百年之后田贵妃还能继续陪在他身边。
同样还是由于没钱,连规模较小的田贵妃墓崇祯都拿不出钱来修完,最终崇祯拿了一部分的钱,田贵妃的老爹田弘遇拿出了一部分的钱,翁婿二人凑凑才终于把田贵妃墓开工修建起来,但是一直到崇祯自缢后,田贵妃墓还因资金紧张没完全修建完毕,只修建好了地宫和部分地面建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了京城,在大明危亡之际,崇祯在这天清晨命心腹太监王承恩敲晨钟召集群臣上朝,但是没有一个大臣来上朝。
原来当李自成的起义军攻打京城九门时,大明的王公大臣有不少人都纷纷反水了,比如兵部尚书张缙彦本来负责京城九门布防,结果他却和大学士魏藻德打开城门跪迎李自成。
因此崇祯当晨钟召集不到群臣上朝时,他就知道大明这回要完蛋了,绝望之际,崇祯也没忘记要保存皇室血脉,于是崇祯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
太子朱慈烺被崇祯托付给了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成国公朱纯臣,并且崇祯将京师兵权全部交到朱纯臣手上,希望朱纯臣能带领京城士兵护卫朱慈烺跑到南京延续大明政权。三子朱慈炯被崇祯派人送到其外公国丈嘉定伯周奎家中,四子朱慈炤被崇祯派人送到其外公田弘遇家中。
安排好儿子们的去处之后,崇祯就找到妻子周皇后和爱妃袁贵妃,他告诉她们大明大势已去,闯贼攻入京城,他和她们都在劫难逃,他不想皇后和贵妃受辱于贼人之手,因此现在赐她们自缢以保名节。
周皇后很刚烈,听崇祯说完之后,与他哭泣诀别,随即悬梁自缢。袁贵妃也随周皇后悬梁自缢,不过袁贵妃身材太胖了,把绳子压断了,崇祯当即挥剑朝袁贵妃随意刺了两剑,但是由于他心慌意乱并没有刺死袁贵妃就走了,因此袁贵妃命大活了下来,后来得到了清朝的善待安置,一直到顺治十年(1654年)才去世。
处死媳妇儿后,崇祯又担心两个女儿也受辱,于是来到女儿寝宫,先是将年仅6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刺死,又将16岁的大女儿长平公主砍断一臂砍成重伤。后来长平公主得到了清朝安置,在顺治三年(1646年)因怀孕染病而亡。
崇祯认为妻女都死了之后,又找到嫂子也就是天启皇帝的皇后懿安张皇后,同样他也怕嫂子受到起义军的侮辱,赐嫂子张皇后自尽,于是张皇后与崇祯诀别之后,也悬梁自尽。
皇室的直系女眷基本都被崇祯整死了,这时候崇祯还没想到自尽,他还想着最后组织一次军队突出义军对京城的包围,于是崇祯任命大太监王承恩为京城提督,组织军队护送他突围。
但凡王承恩要是能组织起来军队,李自成的起义军都不会这么容易攻进京城,王承恩根本组织不到军队,最后没辙,他只能组织了几十名东厂太监提着刀护送崇祯突围。
几十名太监的力量根本护送不了崇祯,他们跑遍了京城主要城门,都突围不出去,最终王承恩只得又护送着崇祯回到紫禁城。
傍晚时分,崇祯已经基本放弃突围逃生了,他让王承恩再敲最后一遍钟,召集群臣进宫勤王,结果当然还是没有一个大臣能入宫。崇祯最终彻底绝望,决意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精神了。
彻底绝望的崇祯带着王承恩跑到了景山上,他最后看了一眼京城景色,随即仰天长叹喊道:诸臣误朕也,君王死社稷,大明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之后崇祯用血书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遗诏写好之后,崇祯就让王承恩独自逃命吧,说完他就解下腰带在树上自缢而亡,但是王承恩没有逃跑,他伺候完崇祯升天,对着崇祯的遗体行完三拜九叩的大礼之后,他在旁边的树上也随着崇祯自缢殉国了。
全天下的人都没有想到崇祯会这么刚烈的自缢殉国,因此李自成在攻入紫禁城后还发布搜捕崇祯的命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不过三天之后李自成就接到了崇祯在景山自缢的消息,义军在景山上找到了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
君王死社稷的殉国精神让崇祯获得了李自成的敬重
崇祯的儿子们也没能逃出京城,家族世代深受大明厚恩的成国公朱纯臣辜负了崇祯的托付,他没有组织军队护送太子朱慈烺突围,而是他向李自成献出了朝阳门和朱慈烺投降,因此朱慈烺就落在了李自成手中,不过李自成并没有伤害朱慈烺,反对他以礼相待。
而朱慈烺也是不卑不亢,还对李自成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求李自成勿伤京城百姓,二是要求李自成厚葬崇祯和周皇后,他这些要求李自成一一答允,最后李自成册封朱慈烺为宋王。
不仅朱慈烺被献给了李自成,老三朱慈炯也被外公周奎献给了李自成,老四朱慈炤还没到外公田弘遇家,在路上就直接被崇祯派去的小太监献给了李自成,因此崇祯的三个儿子还是落在了李自成手中。
不过后来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朝联军打败,朱慈烺三兄弟趁乱从义军中逃跑了,但是三兄弟却在战乱中跑散了,所以三人结局各异。
朱慈烺最后出家修道隐居河南栾川县老君山,一直活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51岁时才去世。
朱慈炯则是跑散之后彻底下落不明,其去向在历史上成谜,不过朱慈炯的名号在清朝时期却一直响亮,清朝康熙时期民间一直都陆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号反清复明,但是这些人大多是冒用朱慈炯的名号,只因朱慈炯一生下落不明。
朱慈炤最后则是隐居浙江余姚,改名王士元以教书为生,不过后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清朝在民间加大力度搜捕朱慈炯,才把当时已经75岁的朱慈炤搜捕出来,朱慈炤最终被康熙不肯承认其身份,称其冒充明朝皇室为罪名,将朱慈炤及其子孙满门抄斩。
当然崇祯儿子们的结局都是后话,话说朱慈烺要求李自成安葬崇祯和周皇后时,李自成也表现出了对崇祯宁死不屈的殉国精神的敬佩,因此李自成下令以礼葬崇祯和周皇后。
可是崇祯生前没有营建陵寝,如果从头给他按照帝王规格修建陵寝那需要李自成掏出很大一笔费用,李自成的起义军向来都是劫掠富人充实军饷,漂亮话可以说,但是真让他拿钱给崇祯修建陵寝,他也肉疼。
因此李自成就把给安葬崇祯的难题交给了前明投降过来的这些官员,这些前明官员自然明白要是按帝王规格给崇祯修建陵寝肯定是没钱,他们也不想给崇祯拿钱修陵寝,于是一合计,不如就把崇祯葬进田贵妃墓中,反正田贵妃墓的地宫已经建成,只差一些地面建筑没有完工,正好现成的陵寝。
所以崇祯和周皇后最后就被决定葬进了田贵妃墓中,但是到最后执行下葬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那就是没钱给崇祯和周皇后买棺材。
当时具体执行安葬崇祯的是前明礼部主事许作梅和顺天府文书赵一桂,二人一看居然没钱买棺材,找李自成的起义军去要,结果李自成他们连棺材钱都不舍得给崇祯掏,许作梅和赵一桂没辙,只得在京城张贴告示号召京城百姓为崇祯夫妇捐款买棺材。
最终靠着民间捐款得来的大约234两银子才给崇祯和周皇后买好了棺材发丧,不仅安葬了崇祯和周皇后到田贵妃墓中,李自成还感叹王承恩忠诚的陪着崇祯殉国,因此最后也给王承恩在旁边立了一座墓安葬在田贵妃墓外围,寓意着王承恩在九泉之下也要守护好崇祯皇帝。
可以说崇祯的君王死社稷精神使得李自成都对他十分敬佩,也最终才把他安葬进了田贵妃墓中。不过要说把草草安葬的崇祯陵寝改造成皇帝规模的帝陵,还得是清朝顺治的功劳。
崇祯的殉国精神让顺治也很钦佩,同时清朝也为了收买人心改造了崇祯陵寝
清朝入驻北京之后,当时清朝的皇帝是顺治皇帝,但他十分年幼,朝政有其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把持,多尔衮为了笼络汉族人心,因此下令要以君王之礼重新改葬崇祯,并给崇祯重修一座帝陵。
可是清朝入关之后忙于追歼李自成残部,还要东征西讨统一天下,而重新给崇祯修建帝陵那可是很大的一笔花费,清朝自然不愿意拿这笔钱出来,所以多尔衮的命令下了之后就是光有口号没有行动而已。
多尔衮根本不关心给不给崇祯修建帝陵,他只要负责把口号喊出去就行,况且当时多尔衮日理万机,要忙着处理很多天下大事。负责办事的工部和户部官员对于给前朝皇帝修建帝陵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积极性也不高,就这样重建崇祯帝陵的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后来还是前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多次劝勉央求工部和户部的官员尽快给崇祯重建帝陵,但是这些当官的怎么会买前朝太监的面子,曹化淳多次央求无效后,他只得拼着一死给顺治上书,提醒清朝统治者既然喊出口号了,就尽快落实给崇祯重建帝陵的事情,最终还是顺治和多尔衮催促了一次清朝的户部和工部官员才行动起来。
工部负责实地勘察并做出建筑预算,而户部则要核对预算,结果核对完了,如果按照正规帝陵规模给崇祯修建陵寝,清朝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多尔衮又不是傻了,不可能拿出一大笔钱给崇祯修建陵寝,所以多尔衮直接否决了提案,多尔衮命令工部和户部官员重新勘察,在田贵妃墓的基础上翻修扩建出一套帝陵出来,这样不就能省下一大笔钱了。
于是清朝就决定在田贵妃墓的基础上翻修扩建成崇祯帝陵,但是多尔衮特别要求,这笔翻修扩建的钱都不能完全由清朝来出,清朝只负责拿一半出来,剩下一半必须得由前明降清的官员们捐款修建。既然多尔衮发话了,那些前明降清的官员还想继续在清朝混得就必须得捐款啊,因此很多人都出来捐款,其中吴三桂捐款最多,捐出了五千多两银子。
可怜的崇祯就这样靠着前明降清的大臣们捐款加上清朝拨款,终于把田贵妃墓翻修扩建成了初具帝陵规模的陵寝,当然,即便如此崇祯整体的陵寝规格在明朝历代帝王中都是最落魄的一位。
随着多尔衮的去世,顺治逐渐亲政,顺治本人也很推崇崇祯的殉国精神,同时他也为了收买汉族人心,于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下旨拨款再重新翻修崇祯的帝陵。
这一次崇祯的帝陵被翻修得比之前好了不少,不过依然还是非常寒酸的帝王陵寝,顺治还亲自给崇祯陵寝定名为明思陵,除了翻修崇祯的陵寝,顺治也比较钦佩王承恩,特意下旨也为王承恩翻修了坟墓。
明思陵翻修好之后,顺治亲自为崇祯和王承恩写了祭文,并率领文武百官亲自祭拜崇祯的明思陵,并且顺治还声泪俱下的在明思陵前哭祭崇祯。
此后由于清朝为了收买人心,对明朝皇陵采取保护措施,因此在清朝时期,崇祯的明思陵都保存得很完好,甚至不定期还会被翻修一下。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崇祯的明思陵就惨了,先后遭到土匪、日本人和民国军阀盗挖,最终明思陵被盗毁得很严重。
写在最后
因此崇祯殉国之后,第一个安葬崇祯的人是李自成,是崇祯的殉国精神打动了李自成,也正是李自成把崇祯安葬进了田贵妃墓,才使得崇祯可以归葬于明十三陵中。
后来清廷为了收买人心,再加上崇祯的殉国精神也比较感动顺治,所以,顺治才会下旨把田贵妃墓翻修扩建成了明思陵,最终我们看到的明十三陵中崇祯的明思陵就是由清朝在田贵妃墓的基础上翻修扩建而来。
▨➺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崇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17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后在紫禁城后山上自缢而亡,大明王朝覆灭。
我将从北京城破的那一天开始,讲述崇祯的所作所为,以及其身后事。
公元1644年3月18号(崇祯17年),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到了北京城下,整个明朝宗室和文武百官成了瓮中之鳖。
当晚,太监曹化淳打开北京彰义门,迎闯王入城,李自成兵临紫禁城。
崇祯皇帝想要从正阳门出逃未果,被迫退回紫禁城。
当天夜里,崇祯皇帝赐死周皇后,亲手砍杀昭阳公主,砍下长平公主左臂,其他宫人全部赐死,安排太子乔装易服逃出北京城。
3月19号清晨,崇祯敲钟召集群臣议事,然而无一大臣出现,万念俱灰的崇祯来到景山上,自缢而亡。
3月19号中午,农民军攻入紫禁城,下令寻找崇祯皇帝,找到者赏万金。
3月20号中午,农民军在煤山发现崇祯和太监王承恩的尸体。李自成用两块门板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尸体放在东华门外,后来用柳木棺入殓。
3月23号,李自成用红漆棺重新入殓崇祯帝,用黑漆棺入殓周皇后(符合帝后礼仪),并且给两人换上帝后服饰,设立灵棚,允许明朝遗臣祭拜,然后只有李国桢一人敢出来哭祭,场景感动天地。
李自成也被其感动,想要将李国桢收为己用,李国桢提出三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用天子的礼仪安葬崇祯皇帝,李自成答应了。
但是李自成面临一个难题,崇祯帝生前没有修建陵墓。
3月25日,李自成决定将崇祯帝和周皇后葬入皇贵妃田氏墓中,田氏于1642年去世,时间距离最近,且皇贵妃的陵墓也不寒酸。
李自成做出了批示,却没有给钱,一切事情交给昌平官府办理,但是昌平官府一贫如洗,最后在昌平吏目赵一桂的带领下,向众人募捐,一共筹集了233两白银。
4月初四,用着区区233两白银,昌平府完成了帝后下葬的所有流程,关闭石室。
4月初六,赵一桂再次祭拜之后,众人为崇祯皇帝垒砌坟茔。
4月22号,清军入关,5月初二,多尔衮进入北京城。李自成在北京城总共呆了二十多天。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拉拢明朝遗民的心,出力保护明朝皇陵,下令将崇祯改葬,并命名为“思陵”。
然而早期清朝内部官府等单位不健全,再加上为前朝修陵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改葬的事情一拖再拖,最后在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迎闯王的那位)等一众明朝降臣的催促下开始实施。
11月29日,思陵改建工程开始,次年9月,工程完工,然而由于拨款有限,思陵的地面建筑并未建造。
10月27日,大汉奸吴三桂捐银千两修建地面建筑,思陵才有了配殿等建筑,有了一点皇陵的样子。
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修葺明十三陵,对思陵的享殿、碑亭等地面建筑做了扩建,使其和其他陵墓无太大差异,同时也安排守陵太监等人负责日常维护。
亡国之君真的是毫无尊严,然而明朝亡国真的是崇祯一个人的过错吗?从嘉靖执着于权势开始,到万历20多年不上朝,天启的不问朝政,到崇祯时已经积重难返,是崇祯为这些人背了黑锅!
✡╟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大明亡于李自成,而非满清。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并未丧心病狂,所以,他还是找到并收敛了崇祯的遗体,并将其安葬到了崇祯后宫田贵妃的墓中。满清入关后,又以精简版皇陵的规制,重修了田贵妃墓,形成了最终的明思陵。
1644年初,李自成大军进逼北京城。刚愎自用,又好面子的崇祯,在命人送走了太子等人后,自己却失去了南迁的时机。不得已之下,他逼周皇后自杀,砍杀了长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以及数位嫔妃之后,自己也在煤山之上自缢身亡。
如果崇祯能够及时放下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固执,避难南京,相信会有一番不同的景象,学东晋、南宋,划江而治,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说不定,还可以绝地反击,平定民乱,赶走满清,重整山河。不过,崇祯并没能这么做。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四处寻找崇祯。最后,在煤山之上,找到了身穿白衣,一只脚赤裸,自缢于槐树之上的崇祯。李自成开始仅仅是命人用宫中的门板,将崇祯的遗体抬出,并与周皇后一块,使用普通的棺木殓之,停放于东华门外。
据《甲申传信录》所载,崇祯的遗体被放在东华门外两三天后,灵柩之前突然哭声震天。李自成问是何原因,其部下答:“诸臣及士民、內监请葬先帝。”
李自成这才答应:“葬以帝礼,祭以王礼。”
很明显,李自成虽然答应了以帝礼安葬崇祯,但是却以王礼祭祀,还是会得罪很多明朝遗臣。明朝遗臣中,有软骨头,有见风使舵者,但也有忠贞之士。
根据《明史》、《甲申传信录》、《明史记事》等资料所载,数十位明朝大臣,带着妻妾,自尽身亡。甚至是太监、宫女,都有数百人自杀。还有大批虽然未死,但是,也并不支持李自成的明朝遗臣在。李自成如果能够跟满清学,相信不会败的那么快。
李自成之后命人给崇祯,还有周皇后分别穿戴上了帝后服,并用符合礼制的棺木重新成殓了两人。然后,起义军顺天府官李纸票要求昌平官吏打开崇祯田贵妃墓,将崇祯和周皇后葬入。
可是,当时昌平的“钞库如洗”,根本就没有钱。上报顺天府后,大顺朝廷是一分钱不拨。无奈之下,负责安葬崇祯的吏官只能向昌平各铺户募捐,筹得银钱340千文。其中,为了打开墓穴,就用了四天时间,花去了筹集来的大部分银钱。最后,只是买了一些简单的祭祀用品,将崇祯草草安葬。
李自成相比崇祯,更狭隘,在北京城待了四十余天,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清军给赶走了。很明显,满清要精明的多,为了招抚汉人,重新修缮了田贵妃墓,形成了最终的明思陵。
只是,明思陵的修缮过程同样是一波三折。负责办理的官员,因为“故君之事,既无赏可冀,又无罚可畏”,消极怠工。再加上,当时天下还处于战乱时代,清朝廷也是财政困难。修缮思陵的银两,还是由众大臣一起筹措。
最后,在投降满清的太监曹化淳力争,顺治帝切责,以及平西王吴三桂的助建下,明思陵的改葬工程才算得以完成。
崇祯因为是亡国之君,能够有一座安葬他的陵墓,已经实属不易。因此,明思陵的规模非常小,成了明朝众多皇陵中最寒酸的一座。这也不能不让人为崇祯的结局所唏嘘。好在,一起殉难而死的崇祯亲信太监王承恩,最后陪葬思陵,算是给了崇祯一丝丝安慰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