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战国时期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没有。历史已经定局了。只有一个秦始皇,怎么假如与如果也产生不了一个赵始皇。(愿大家节省点笔墨与时间吧)[捂脸][耶]
▌➫战国时期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这个问答很有讨论价值,津城沐雨来回答。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曾经一度默默无闻,而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让赵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单独相抗衡的国家。
那么赵国有取代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吗?
从当时赵国强大后的情形来看,不具备这种可能性。
为什么呢?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赵国变法有限,国力军力不对称。
赵国在四面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有雄心的赵武灵王进行了军事上的改革——胡服骑射,但是,胡服骑射并没有像秦国商鞅变法那样全面和彻底。
赵国在胡服骑射后,军力大大增强,其实力不亚于秦军锐士,甚至比锐士更胜一筹,尤其在运动战中更占有优势。
但是赵国在经济上的改革较少,国力不稳定,难以支持长久的消耗战,长平之战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赵国撑不下去了,想尽早结束战争,于是才冒险任用赵括,结果造成元气大伤。
政治上的改革也少,受“人制”影响更大,国君大臣能力不强时更容易显现,这也是秦国能两次离间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二,赵国地理位置不好,没有稳固的后方。
赵国北依匈奴,但是并没有坚固屏障,侧后的燕国更是喜欢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时不时侵扰赵国侧后方。
中原地区虽然赵国最强,但其他诸侯国也有一定实力,西部秦国虎视眈眈,绝不会让赵国放心的扩张,而打败秦国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非长年累月数代君臣不能完成。
其三,赵国没有大一统的雄心壮志,尤其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后一代不如一代。
赵国从建国以及进行的胡服骑射,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国,但没有一统八荒的气魄。而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就基本确定了以后一统天下的格调。
赵国自从赵武灵王以后的国君,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可谓是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毁业、四代亡业,并不能像秦国那样奋六世之余烈,经过代代人的持续努力不断积累。
所以,赵国称霸强国尚且可以,但几乎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可能性。
而赵国能统一天下的唯一可能性,就是赵武灵王时期能实现绕道攻秦的计划,成功消灭秦国,获得稳固大后方并失去最强大的阻碍。到那时,赵国统一天下也未尝可知。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战国时期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此事绝无可能!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主要是因为从秦孝公开始,六代君王都很英明,吸引了大量人才。正是这些人才的努力,才使得秦国有了统一六国的资本。
秦孝公时期,有商鞅对秦国进行变法。秦惠文王时期,有张仪连横六国,司马错、公孙衍等人开疆拓土。秦武王时期,虽然打下了宜阳,可有打酱油的嫌疑。秦昭襄王时期,有范雎提供远交近攻之策,有白起征战四方,灭六国百万雄兵。秦孝文王时期,打酱油。秦庄襄王时期,有吕不韦安邦定国,守护秦土。也有打酱油的嫌疑。秦始皇时期,有李斯谋划吞并六国的战略,也有王翦、王贲、蒙恬等人征战天下。从以上的7位君王,我们就能看得出,其实秦国的君主也不一定全都是很牛的人物。秦武王举鼎而亡,秦孝文王在位1个月,秦庄襄王啥事儿也不管,这3位有点儿打酱油的嫌疑。
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还不是因为天下人才齐聚秦国嘛!商鞅来自卫国,张仪来自魏国,公孙衍来自魏国,范雎来自魏国,吕不韦来自卫国,李斯来自楚国,蒙骜、蒙恬家族来自齐国。
总之秦国吸纳了大量战国人才,这才使得秦国实力雄厚,成为了列国最强者。反观赵国,他们有这种魄力吗?很明显是没有的。
一、赵国也就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拿得出手。
三家分晋以后,赵国有拿得出手的君主吗?还是有的,著名的赵武灵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赵武灵王眼看着赵国的国力衰弱,甚至连中山国都要欺负赵国,心里很不舒服。
因此他痛定思痛,决心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也就是穿着胡人的衣服,按照胡人骑射的方式训练军队,学习胡人的风俗习惯,使得赵国的战斗力倍增,成为了列国中的强者。
不过赵武灵王只活了45岁,他虽然通过改革使得赵国变得强大,可晚年因为要分裂赵国,造成了赵国内乱。
此后的赵国君主们,说实话,能力的确很一般,再也没有赵武灵王这样的明君了。
赵惠文王,勉强拿得出手,虽说没有赵武灵王那么神,至少他在位期间,也有廉颇、蔺相如、赵奢这样的名臣辅佐。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被人家灭了40万青壮年,赵国差点灭国。
赵悼襄王,打酱油的。
赵幽缪王,也就是赵王迁。他在位期间害死李牧,导致赵国被秦国所灭。
代王嘉,赵国被灭后,躲到代地的君主,后被俘虏,纯粹是打酱油的。
所以说,赵国的这6代君主,一个比一个拉胯,除了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外,其他几位都是饭桶。这种国君队伍,怎么可能带领赵国统一六国呢?
二、赵国并没有那么多像样的人才。
秦国这百年来,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前面讲的商鞅、司马错、公孙衍、张仪、范雎、白起、吕不韦、李斯、王翦、蒙骜、蒙恬等等,全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可以说,自从秦孝公放榜招贤以来,六国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从各地前往秦国效力。这就是招贤纳士的威力。其中魏惠文王时期的魏国,是著名的人才输出大国。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等人,都是从魏国溜走的。
反观赵国,又有多少像样的人才呢?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勉强再加上一个平原君赵胜,就这么点大才,拿什么去跟秦国相抗衡呢?
战国是一个各显神通的时代,比拼的其实就是人才。人才多的国家,在各方面自然就能占上风,很显然,从这一点来说,赵国就是比不上秦国。
就算只有这么点大才,赵国也不会用。比如说廉颇被人家用反间计,给撤了职,甚至被逼出国避难。李牧更惨,直接被赵王迁给杀了。
所以说啊,赵国对人才是这么个态度,天下人才凭什么要去赵国受这份罪呢?因此越是这样,越没有人愿意给赵国打工了。
三、赵国的综合国力,远比不上秦国。
三家分晋的时候,赵国的地盘并不小,但是和秦国比起来,体量还是太小了。毕竟秦国是可以和晋国并驾齐驱的大国,后来又拿下了蜀地,实力大增。而赵国只是晋国中的一部分而已。
在赵武灵王的努力之下,赵国灭掉了中山国,实力大增,向北拓地千里,看样子有了很大的长进。可秦国也没闲着啊,不仅灭了义渠国,扫除了后顾之忧,而且还拿下了巴蜀之地,拥有了一个天然粮仓。大家都在进步的情况下,底子厚的秦国,自然更具备优势了。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确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军事能力,使得赵国成为了天下六国中,唯一一个可以在军事上和秦国抗衡的国家。
问题是赵国的改革,仅限于军事层面和习俗层面,对增强国力,其实并没有多大帮助。这就很惨了,因为日益增强的军队战斗力,与落后的后勤补给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成为了赵国的主要矛盾。
秦国就不同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军事能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秦国的国家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后勤力量与军事力量相匹配。
因此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与赵国长期对峙的时候,赵孝成王完全扛不住,而秦昭襄王却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哪怕是耗,也能把赵国给活活耗死。
综合国力远不如秦国的赵国,拿什么去统一六国呢?甭说和秦国比了,赵国的综合国力,其实连齐国、楚国都比不上,他们只是单纯的军事能力强罢了。
总结:三晋之地,强敌环绕。
秦国除了以上的优势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没有后顾之忧。这件事要感谢一下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芈月。
宣太后利用美人计,成功诱杀义渠王,从而使得秦国灭掉了义渠国,扫除了后顾之忧。秦国的背后,再也没有任何隐患可言了。
所以说秦国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六国,打不过就退回函谷关内,反正自己有退路,也不用担心后院失火。
赵国就不同了,赵国西边有秦国,东边有燕国和齐国,南边有韩国和魏国,北边还有匈奴,可谓是四战之地。只要赵国出兵讨伐任何一方,那么其他方向的对手随时都会出手偷袭赵国,你说顾虑重重的赵国,又怎么能放手去统一六国呢?
々≅战国时期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不要退位,联合五国伐秦,楚军沿长江而上,直取巴蜀。燕、齐、韩、魏四国联军攻打函谷关。赵军骑兵倾巢出动,出九原,直扑咸阳,咸阳必破,秦国必亡。
赵国得关中之地,楚国得巴蜀,另外四国尚未攻破函谷关,寸土未得。
四国不服,赵楚联盟,赵国灭魏国与燕国,楚国吞并韩国并攻入齐国,齐国向赵国求援,赵国联齐灭楚,尽得楚地,逼齐国投降,一统天下,赵武灵王称帝,为赵始皇,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平百越,并占领朝鲜半岛,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发展生产,鼓励生育,轻徭薄赋,取消人头税,与民休息,建立密折制度、军机处与秘密立储制度,赵朝因此国祚绵长,华夏民族从此姓赵……
﹀❈战国时期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是经历了几代明君的不懈努力实现的,而其他六国或有明君强主出现,但终归是昙花一现,缺少一个延续性。说回赵国,赵国没有经历过深彻的变法,期间也出现了几代明君,但是缺少能够制定长远国策的强相,虽然赵国名将辈出,征战是个好手,但是统一天下的重担始终没有落在这个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