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是古人有关传统饮食文化中自尊和尊人的谚语。
古无虚谚。
虽然很多人知道这句谚语,但对其真正含义并不十分清楚。那“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古人为什么称为“两不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宴席以及它的意义。
古人认为宴席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仪,更是区别贵贱身份的象征。酒敬有钱〈权〉人,上位必贵人。
他们认为参加宴席,“位下而上看不饮,位上而下坐更不饮,不居傲也不遭辱乃宴席之风也”。
古人认为参加宴席,并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这里面有很多礼节性的东西,虽然不可能做得十分周全,但最码要做到“不居傲也不遭辱”。
如果参加宴席时碰到“上了菜的宴”或“下了桌的酒”,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
高叔被我们村的人称为“老学究”,也是村里唯一一个坐“凳头子”的人。能得到这样的称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
解放前高叔家里比较富有,高叔从小就上过几年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对礼仪仁智信了解透彻,加上他又能说会道,所以村里凡是有办喜事的〈无论红喜还是白喜〉,都要请他去主持。
因为农村人最爱讲究传统礼节,普通人是应付不了那个场面的。
就比如同样是在堂屋里摆席,客人多和客人少席次的摆法就不同,如果摆得不对,那些爱讲究的人就会不肯入席。还有就什么人该坐哪里不该坐哪里,懂规矩的人一看就知道。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对比较正式的宴席,在开宴之前和宴席进行到一定时候,主办方先要说好话〈书面叫致词〉,说完后客方也要回好话。如果说得不好或回话回得不好,就会丢尽颜面。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个技术活。
我小时候就曾经亲眼目睹过高叔“舌战群儒”的经过,不过那时我还小又事隔多年,具体的过程记不清楚了,但有一点我是记忆犹新的,也是从那次起知道了什么叫“娘亲舅大”,也是从那次起我真正觉得高叔很了不起,很崇拜他。
有一次村里有个叫小六的娶媳妇,听小六说他媳妇家那边的人最爱讲究礼节,并且个个能说会道。在请高叔来主持的前,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高叔,好上高叔有所准备,免得到时尴尬。
高叔听了后对小六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尽管放心好了,到时看我的。
我记得那是1973年阴历12月初八,因为年少爱凑热闹,所以一大早就围在小六家看热闹。
因为距离小六媳妇娘家路程比较远,所以上午十一点半,抬嫁妆和小六媳妇娘家送亲的人才到家。
在高叔的安排下,一切都循规蹈矩地接待了小六老婆娘家人,从小六媳妇娘家人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在接待他们的礼节上应该是满意的。
但在接下来开席和宴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插曲。
结婚这种宴席是比较隆重的,所以对礼节也很看重,来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场面就会很尴尬,甚至收不了场。
在农村堂屋是中心位置,所以重要客人都会安排在堂屋里就坐。
我们那里举办重要的宴席,堂屋里一般放四张桌子,堂屋靠神龛左右各摆一张桌子,靠大门口也是左右各摆一张。靠神龛的两张桌子的位置最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客人就坐的。哪个位置该坐什么人必须安排得对。
左边桌子靠堂屋中心哪个位置为第一席位,是这次宴席中最重要的客人坐的,比如小六结婚,按礼节这个位置就由小六舅舅坐,并且这一桌8个人,也都是小六舅舅家里人坐,别的客人不得随便坐,除非没有坐够空了座位。
并排右边那张桌子,靠堂屋中心的坐位为第二席,重要性仅次于第一席,按礼节应由小六老婆娘家人最有地位的人就坐,同样这桌8个人都应该是小六老婆娘家人坐。
本来这样安排就是对的,但这一次小六媳妇娘家人却不肯就坐,他们说高叔这样安排席位是错的不懂规矩,他们应该坐第一席,理由是他们是新娘娘家人,又是第一次来做客,他们才是这次婚宴的主宾。
高叔却不认同,他说你们也应该称是舅舅家,又是第一次来做客,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主宾,但农村有句俗语叫“娘亲舅大”,既然是舅舅最大,那么最主要的两个席位,第一席和第二席就应该由两个舅舅家人坐,但是小六舅舅家是旧亲,你们是新率,按规矩小六舅舅大过新舅舅家,所以第一席应该由小六舅舅家坐,如果把小六舅舅家安排在第二席,那就说明我不懂礼节。当然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安排不妥,我可以跟小六舅舅协商,如果小六舅舅同意,也是可以让你们坐第一席,前提是小六舅舅同意。
小六舅舅是个识大体的人,考虑到是小六新婚,不愿扫了这份兴,所以也就同意坐第二席。
当然,这还是“斗智斗勇”的开始,最重要的是在后面,不过很遗憾的是那时我还小,根本不懂这些礼节,又事隔多年,具体说了什么我也都忘记了,不过我记得在开席时说好话〈致词〉环节(农村人喜欢在这个环节斗智斗勇,斗赢了就觉得很有面子),高叔面对小六媳妇娘家人的轮番“轰炸”,他却对答如流,不卑不亢恰到好处,也正因为这样,这个环节足足“斗”了有20分钟,场面十分热闹。
为了不耽误宴席时间,也好给小六媳妇娘家人一个台阶下,高叔在敬酒时故意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右手特意不托起酒杯底而认输,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高叔在给对方台阶下,当然也有点…。
自从这一次以后,我对高叔从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也有了想跟他学习的想法。
后来有事没事晚上都要到高叔家玩,听他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大概高叔也看出了我的意思,也就不吝赐教。
开始教我怎样写请柬和辞帖之类,后来就教我些礼节方面的礼数。同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带我到处做客,身临其境地学习。
记得1982年,我那时在读高中,有一次星期六下午回家,晚上象往常一样去高叔家。高叔看到我就说,回来得好,明天跟我去你一个堂姑家做客,你堂姑爷60大寿。我问她是哪个堂姑,他说是秀秀堂姑。
秀秀姑自从她父母被她在外省工作的哥哥接去以后,就很少看到她了。既然是堂姑爷进60岁,按家族规矩娘家人是要去祝寿的,只因她父母和哥哥都不在家,就由“坐凳头子”的高叔代劳。高叔看到我回来了,就叫上我刚好有个伴,顺便让我见识一下场面。
因为秀秀姑家离得有点远,所以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吃过早饭,高叔就带着我往秀秀姑家赶,怕到时候赶不上开席时间。
一路上也不停憩,紧赶慢赶在一点钟的时候,就到了距秀秀姑家一山之隔的山这边,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秀秀姑家了。
高叔看了看戴在手婉上的电子手表,看时间还早,一路上又没休息过,就停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然后跟我说先休息一下,然后再爬山,翻过这座山就到了。
大约休息了10分钟,我们就开始爬山,爬到山顶,高叔就指着山下一座红砖房屋说,那就是你秀秀姑家,你看到没有,好象有很多人,看来客人不少。
大概是高叔年纪大了,眼睛看远点东西有点模糊,他只看到有很多人,但没看清楚:那些人坐在席上己经开始吃了。
当我把己经开席了的情况告诉高叔时,高叔还不相信,还问我是不是看错了,因为在他心里,他是代表舅舅家的,是最重要的客人,怎么可能有最重要的客人没到就开席的道理。
高叔怕我没看清楚,跟我说,你年轻走得快,先走近些看清楚,如果真的开席就往回走,我们就不去了。
本来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但高叔非得要我走近点看,我只好往前走了约500米,清清楚楚地看见是己经开席了,然后按高叔说的往回走。
我走到高叔跟前,高叔说我们回去,等下到饭店我请你吃包子〈他知道我爱吃〉。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问高叔,大老远的走到家门口了,为什么又不去了,高叔说等下到饭店坐下来吃包子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不进去的原因。
到饭店高叔要了5个包子,给了我3个他自己两个,还炒了一盘回锅肉,边吃包子高叔一边跟我说为什么不进去的原因。
他告诉我,以前的老人就说过,“上了菜的宴席”是不可随便吃的,就比如秀秀姑家的寿宴,我们做为最重要的客人,又没有超过一般情况下开席的时间没赶到,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吃的。为什么呢?
首先,按照农村习惯,我们是秀秀姑娘家人,老话说“娘亲舅大”,我们是这次寿宴最重要的客人,理应等我们到了以后才能开席,那怕是我们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到,等也要等我们到了才行。
其次,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尊重秀秀娘家人,当然也间接的说明秀秀姑在婆家不被尊重。
既然他们不尊重我们在先,那我们不去参加寿宴理亏的是他们,不在于我们。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去参加寿宴,那就是自取其辱,另外也说明我们不懂规矩,所以碰到这种情况,这种宴席是不能吃的。
当然,如果是自己没有及时赶到,主办宴席方又推迟了开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去,去了还要主动自罚酒三杯以示歉意。
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自恃是舅家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没赶上开席时间,也都要去参加宴席,甚至大闹宴席的也有,但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不但难为了对方也贬低了自己,最起码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没素质的人。
高叔说到这里,我们的包子也吃完了,高叔便起身对我说,走吧,我们边走边说。
在路上高叔跟我说,除了“上了菜的宴席”这种饭不能随便吃之外,还有一种酒也是不能随便喝的。
我好奇的问,酒虽然也分三六九等,但只是口感和酒的后劲不同而已,如果在宴席上还挑剔别人的酒,岂不是显得自己不近人情?
高叔说不是这个意思,参加宴席当然要客随主便,但我要告诉你的不是指哪种酒,而是指“下了桌的酒”,也就是说大家的酒己经喝到尽兴,然后把酒撤下来开始吃饭。象这种己经开过封的酒,主人再拿出来给客人喝,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这个酒也是不能喝的。
至于为什么,高叔没有细说,只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一般情况下家里的残汤剩饭是怎么处理的?
我说是用来喂猪或鸡鸭。这就对了吗,高叔接着说,喝剩的酒虽然不能用来喂猪喂鸡鸭,但是如果用喝剩的酒,在重要场所拿出来招待客人,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如果碰到这样的酒就不要喝。
当然,这种酒只是在重要场所不能喝,如果私下里是两个要好的人一起喝酒,就不需要太多的讲究。
首先,能私交甚好,来身就说明双方能互相尊重,不存在看不看得起的问题。
其次,说不定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因为有时候,喜欢喝酒的人爱收藏好酒,而这种至爱的好酒是不随便拿出来喝的,只有碰到要好的人才会拿出来,并且是浅尝辄止。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农村俗语更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性内容,它涵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习俗,但现在很多人都把它抛之脑后了,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踏。
虽然这句老话在今天看来有点过时,但我认为它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告诉我们如何尊重他人;二个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尊。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各种行为都有规范,其中“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就是一种宴席文化规矩,民间称“两不吃”。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有道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问题。
1、上了菜的宴席
上了菜的宴席,说的是啥意思?我想就是说宴席上,人已坐好了,已经上了菜,要开席了,如果这时你出现了,看到这种情景,就不要上席了,赶紧走开。
有人感到奇怪,难道上菜开席了,就不上席吃了?我想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家根本没考虑你,没看重你,你来不来无所谓的,没把你当回事,照样开席;这席还是不吃为好。二是主家把你给忘记了,也说明沒重视你,还是有自知之明,走开为好。三是你来晚了,其他客人都齐了,不等你了。这时你来了,要知趣赶紧离开,人家都坐好了,就不能再吃了。
还有一种情况,别人家请你吃饭,你到时,桌子已上满了菜,其实这种情况放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人家上好了菜等你入席,也没啥不妥。但在过去,讲究宴席礼仪,这可能就不好。
请别人吃饭,一定要等客人来了,然后让客人点一些喜欢的菜,征求客人对菜品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忌口的,喝什么酒等,这之后再上菜,充分表明了对你的尊重,看的起你。这时你吃起来会很开心。
否则,你没到,人家也不管你,按人家意思上了菜,这在宴席礼节礼貌上就有问题。客人未到就上了菜,甚至开席了,就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这时,再好的菜,你吃起来也没味。
2、下了桌的酒
下了桌的酒,什么是下了桌的酒,简单的说就是指在宴席上大家没喝完的酒,席散了,主家把剩下的酒合装一个酒瓶子里,拿回家喝,这就叫下了桌的酒,不值钱了。
这些下了酒桌的酒,拿回家自己喝v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拿来招待客人喝的话,就不适合了。
一是对客人不礼貌。拿剩酒,下了桌的酒招待客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瞧不起人。二是不卫生。不管怎么说,这些是别人喝剩下来的酒,会不会有传染病,像肝炎什么的,都容易传染。三是名声不好。拿下了桌的剩酒招待客人,不地道,不友好,不礼貌,一旦传出去,说你喝的是别人喝剩下的,不仅自己的名声不好听,主家也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招待客人一定要用新酒。
当然老话“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不仅不能吃,这句话还可用来表示一个人没有价值了,不值钱了,没有用了。因为,对一些人来说,你没有使用价值了,你才就是那“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一点利用价值也没了。
总之,我们认为人生不吃两饭,“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讲的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些礼仪在今天仍还是要讲究的。
阁片来自网络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上了菜的宴席不能吃”的意思是,有人请你去参加宴会,你还没到人家宴席就开始吃了,这种情况就是人家沒拿你当回事儿,所以,为了尊严,这已经“上了菜的宴席不能吃”。
“下桌的菜不能吃”,这意思是去赴宴时,人家拿吃剩下的残羹剩饭来打发你,这是轻视你不尊重你的行为,这样的饭菜也不能吃。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几年前,大概是中午十二点这样子,我在店里看店,突然接到一个女同学打来的电话,她说:“你现在有时间参加同学聚会吗?”我心想现在才打电话给我,这太不诚心了吧?我正想着如何推辞,这个女同学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她说是班长刚才来找她,她是临时决定请几个同学一起聚餐的,你千万不要有什么想法哟,话都解释清楚了,是临时所为,所以我不能再挑理了,于是我欣然答应她去赴宴。
我把店门关上,赶紧回家换件出场面的衣服再简单化了下妆,然后就到小区门口等出租车,可能是中午打车高峰时间吧?我等出租车等了四十多分钟也沒等到一辆出租车,在等车这期间我这个女同学打了我好几个电话,问我怎么还没到啊?我说出租车不好打,我一直在路上等着呢,我说要不你们先吃?我这个女同学说:“那好,你快点来啊,”我说“好的”。
等我打的到饭店,爬上二楼推开包间门发现,他们已经快吃得差不多了,这时我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左右为难之际,班长和满坐同学都说:“你怎么才来啊?”我连忙自找台阶下,我说:“你们只管吃,我在家里已经吃过了,我来只是想和同学坐坐聊下天而已,”说完,我就坐下一口也沒吃,等到他们酒足饭饱后,我和那个请客女同学礼貌说声谢谢就准备回家了。
班长可能看出我心里不悦,他坚持要开车送我回家,一路上,他问我一句我回答一问,多一句我也不愿说,说心里话,这事首先怪我耽误了时间,叫他们失吃也是我叫的,但是他们不等我就开席了,我觉得这太伤我自尊心了,后来班长几次打电话发微信约我出来聚会,我都找借口婉言谢绝了,都是成年人了,社交礼仪难到都不懂吗?
反观别的班班长约我聚餐,我都是最后一个到,他们都是在耐心地等我到了这才上菜,我认为他们这是尊重我才这样的,我心里非常感动,也非常珍惜这些同学们的友情,所以,只要他们聚会请我,我都会欣然赴约,我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道理,我也会经常回请他们,人际交往中,你赠我三月春光,我予你四月桃花,你来我往,互相珍视,任何关系,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谢谢!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虽说这两句话是民间俗语,但也是老百姓经过了长时间实践得来的,有它一定的道理的,在我们这里也被称为“两不吃”。这两句到底有蕴含着那些道理?老百姓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1.上了菜的宴席
这句话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宴席上,桌上饭菜基本都上好了,朋友客人都已经围坐在桌子的一圈了,就等主人发话开席了,如果你这时恰好来,看到这种情况,赶快给主家打个招呼,识趣的就不要上席了,赶快离开,这样大家都不会尴尬。有人就会打抱不平,不就吃顿饭吗?不就是来的晚点吗?为什么就不能吃呢?其实原因有三:
第一:主家就没有请你来,也许你和主家很熟悉,但是和其他围坐桌子的主家亲戚朋友不认识,如果你落座,吃起饭来是不是也不自在,很拘谨,主家还要向别人介绍你,到时候你就更不自在了,吃饭也吃不好,酒也喝不好,还不如一开始就打个招呼就离开的好。周围的人还会对你的礼貌点赞。
第二:主家请你来了,菜都上席了,你才来说明主家不重视你,也许你就是个陪酒说话的,要不就是搭班子的,如果主家请你来,你是比较重要的客人,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在我们陕西老家,重要的客人不来,做的菜绝对不上桌子的,不上桌子宴席也就开不了。所以说当你看到上了桌的宴席,就找个理由离开,不要不识趣。
第三:就是你个人的原因了,别人请你或者没请你,赶到别人菜都上了,你都要客气的给主家做一些解释说明,一是显得你比较懂规矩,通情达理。二是对主家的尊敬。当地老百姓称之“给面子”。得到主家的热情允许了,你再选择是否落座!
除了上述三种原因,其实还有一种就是家宴,这种家宴席,如果你来的时候已经上菜了,千万就不要落座了,因为这样的席,都是说一些家里的私事,如果你是外人这个时候落座,就不合时宜大家都觉得很尴尬,所以我们老祖辈留下的俗语、俚语,都是有它的道理的,毕竟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所以对老人说的上的菜的宴席还是不要吃了,我很是赞同的。
2. 下了桌的酒
首先给大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宴席结束了,有的主家会把桌子上没喝完的酒,收拾的时候归置到一个酒瓶了,拿回家自己喝,这样的酒一是剩下的,二是混装起来了,放不住了,这样的酒叫下了桌的酒,总的来说就是剩下来的,不值钱了。这样的酒,在我们农村基本都上自己打包回家,自己晚餐的时候喝点,不会拿来招待别人的,其原因有三;
第一:拿剩下的酒,招待客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也会让客人对你家瞧不起的,客人感觉你这个人,一是扣,二是对自己不重要,所以才用这种下了桌的酒来招待。在我们小的时候,父辈们请客是不是基本都上把好的酒用来招待客人,自己平时喝的酒都是很差的,而且喝酒的时候,还不忘把自己今天招待的酒吹嘘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个人感觉喝酒的人请别人喝酒,只有是自己带来的,绝对会吹嘘一下,如果大家有这样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第二:下了桌的酒对于现在人来说有点不卫生,自己人喝喝就算了,必定我们还保留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所以说一般家里办过酒席的人,后面一些天基本都是酒店打包的剩菜和剩酒,如果你到饭点去做客,也就要客气一下,不要去吃这时候的饭了。一是没有啥好吃的、好喝的,还落个嘴馋的话吧。
第三:如果用下了桌的酒请你,一是你不重要,在人生当中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价值,二是主家对你看不起的表现,当主家说是下了桌的酒,你就应该自知之明,不要再去上桌吃酒了。
总之,每个地方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样,总的来说,老祖宗留下的,肯定不是坏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它的哲理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总会听到很多“老人言”;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说上那么几句,希望今天的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听了我的说辞,我相信你也更懂一些我们长辈对人生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教育我们待人之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饭桌的文化也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筷子不能插到碗里、饭碗不能敲,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等等。除了这些我相信你还知道很多,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违规联系速度删除,谢谢)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我拿下一个大项目,为此老板摆酒庆功,我故意晚到一会儿,他们却已经开席了。酒席结束,一位同事让我把剩余的酒喝掉,我刚要倒酒,老板一把按住我的手,轻轻地说:“假如你把这酒喝了,你的面子就全丢尽了。”
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前我刚上班的时候,那时我什么也不懂,就凭着一股子蛮劲,什么事都要争个先,想以此在职场上打出一片天地来。
我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小企业里当销售。一开始我虚心求教,想从其他同事身上学一些销售经验,可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的使用的方法很落后。
比如他们在销售一样件产品时,要么把价格压得很低,让公司没有多少利润;要么就是请客送礼,钱花了不少,可业绩还是上不去。
我觉得他们这套方法实在老土,完全和我在大学里所学的先进的销售理念格格不入。于是我另辟蹊径,用我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开展工作。
我在推销一件产品之前,会详细了解产品的性能,做好销售计划,在跟客户见面的时候,我以打质量牌为主,让产品能给客户带来实际利益。
起先我的业绩并不好,当时流行在酒桌上谈生意,不请客吃饭根本没人愿意跟你谈。不过我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不久之后我的业绩有了起色,而且客户满意度很高。
老板对我的能力也逐渐赏识起来,把一些重要的业务交给我做,为此我十分得意。可销售部的其他同事对我的眼光则变得越来越异样了。
不过我并不在意这些,甚至不屑一顾,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差点在销售部呆不下去。
有一次,一个客户来找我隔壁桌的同事谈业务,他急需一批货,可他要的型号正好没有,我同事介绍的产品他又不满意,所以生意没谈成,那位客户遗憾地走了。
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脑子一转突然有了主意。我拿起一份产品资料追了出去,在办公楼门口拦住了那位客户:“你好,我是小秦,您要的产品我有。”
那位客户疑惑地看着我,我接着说:“您要的那个产品我们的确没有,但我可以介绍您另一个产品,跟你需要的功能相似,价格也差不多,您有兴趣的话我给您看一下。”
那位客户听从了我的话,我领他到一间茶室里详细地推荐了我的产品,他相当满意,就向我订了货。
这下我那位同事不干了,他大光其火,指着我的鼻子骂道:“姓秦的,你懂不懂规矩,抢别人生意,你要不要脸!”
说完他还要过来打我。我自持年轻力壮,再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就顶撞他道:“是你没本事抓不住生意,怪我有什么用。”
我这么一说那位同事更受不了了,拿起杯子就朝我扔了过来,我不服气,跟他扭打在一起。可气的是,其他同事不上来解劝,还在旁边起哄,给那位同事鼓劲。
还有人冷言冷语地说:“这小子太狂了,是该揍他。”
最后还是老板出来把我们分开。他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劈头就问:“你抢了他的业务?”
我支支吾吾地说:“是他和客户谈崩了,我才推荐了另外一种产品,没想到客户要了,这不算抢吧……”
老板冷冷地看了我半天,说:“你熟悉业务是好的,我也知道你想提升业绩,但做事要讲规矩,这次饶了你,下不为例。”
然后老板到销售部门安慰了那位同事,同时重申了争取客户要注意流程,不能相互倾轧,这笔业务的提成我和他一人一半。
老板的做法总算让那位同事熄了火。工作还在继续,但我明显感觉同事们都对我敬而远之。
我对此依然满不在乎,自己没本事还怪我?我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果然没多久,由于我的一个特长,为公司拿下一个大项目,我自我感觉大放异彩。
那是一次业务招标,很多同行企业都参加了。原本我们公司规模小,老板没想参加,不过因为他在这个行业里人缘好,所以他的一位朋友力荐了我们。
对于这次招标,老板投入了很大的心思,召集我们销售部门天天开会订方案。我们也非常卖力,大家集思广益,制定了最后的招标书。
竞标那天,老板带着我和另一位同事到了现场。轮到我们时,我发现主席台上坐着两个外国人,老板在做自我介绍时,有位女士在老外后面用英语给他们翻译。
当我的同事在讲解招标书的时候,我隐约听见那位女士的翻译,但发现并不专业,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次来参加竞标的人好像没有人会讲专业英语,除了我。
我在大学里专业英语相当好,工作后一直没有使用的机会,今天我觉得有用武之地了。我跟老板说:“老板,我能不能做个补充发言,用英语说?”
老板惊奇地看着我,问道:“你行吗?”
我说:“行!”
老板向主席团提出申请,获得了批准。我站起身来,用娴熟的英语做了补充发言,尤其是重新解释了那位翻译翻错的地方,两个老外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久好消息传来,我们公司和另一家大公司同时竞标成功,将合作建设那个项目。老板高兴得大大夸奖了我一番,并决定摆酒庆功,还特别关照要我坐在他身边。
我因此洋洋得意,心想,这次庆功宴我就是主客了,让其他人嫉妒去吧!可就是这场酒席让我几乎丢尽了脸面,让我学到了人生的另一课。
老板在一家大饭店里摆了酒席,当天还特地不让加班,同事们结伴前去赴宴。看到他们高兴得样子,我心里嘀咕:你们能吃上这顿饭还不全靠我,今天我才是主客。
为了显摆自己的身份,我故意说家里有点事,办完了马上就去。然后出去逛了一圈,晚了半小时才赶到饭店。
我一进包厢,看到酒席已经开始了,大家都举杯欢笑,对于我的到来没有一个人起来欢迎。我一下子蒙住了,我不是这次酒席的主客吗?怎么我没来他们就开始了?
还好老板上来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才来呀”,就让我坐在他身边的位置上。
整个酒席上,同事们争相给老板敬酒,说着拍马P的话,却没有一个人理我,就算老板对我做了表扬,换来的也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感到很尴尬,也感到有些委屈,可又不敢破坏气氛,只得自顾自低头喝酒吃菜。
酒席快要结束,那位上次说我抢他生意的同事忽然对我说:“小秦,以后你就是我们部门的领头羊了,把剩下的这些酒喝光。”
其他同事也起哄地说:“喝,喝掉它。”
我不明所以,拿过酒瓶就要给自己倒酒,这时老板伸过手来一把按住我的手,把脸凑到我耳边轻声地说:“不要喝,假如你把这酒喝了,你的面子就全丢尽了。”
第二天,老板把我叫去,微笑着对我说:“昨晚酒席你是不是感到很委屈?”
我低着头不说话,老板又说道:“我知道你委屈,你以为昨天你是主客,可没人把你当回事,你怎么能不委屈呢。”
我依旧低着头,可感觉到眼眶有些湿润,我赶忙睁大眼睛,不让泪水流下来。老板让我坐在椅子上,接着问道:
“你知道老人有句话,‘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了摇头,我确实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老板向我解释道:
“假如有人请你吃饭,你去的时候酒席却已经开始了,那说明你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客;酒席结束了,这时酒就不能再喝了,再喝就是自讨没趣,脸面会丢尽的。”
“小秦啊,你应该是昨晚酒席的主客,怎么会变成陪客呢?”老板认真地看着我说,“就因为你太傲太狂了。你是有能力的,但你要记住,做事就是做人,如果你做人不到位,业绩再好也会被人瞧不起,那样你就只能从主客沦为有你没你都一样的陪客。”
“其实昨晚我是想等你来了再开席,但看到其他同事心有怨气,再加上你是故意晚来,所以我不等你先上了菜,就是要治治你这份傲气。”
老板的话让我羞愧难当,也让我幡然醒悟。
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和礼仪非常讲究,酒桌上的行为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能看出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地位。
“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就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不仅是喝酒吃菜的事情,更是对一个人做人做得好不好的一种体现,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