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里的鱼为什么一直长不大?
‖✭水井里的鱼为什么一直长不大?
现在农村里的水井都已经渐渐地少起来了!多以自来水所代替。所以,要说水井里有鱼,对新生代的年轻人来说还能还有点抽象!但是,这种现象在过去还是比较普遍的。
那个时候,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都不会象后来的水井还会有水泥盖子,甚至还能加把锁锁住,一来是为了安全,二来是为了卫生!可在过去,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诺大的村庄就有那么一两口水井,而且是敞口的。水井里的鱼一来是可以吃掉水井里面的藻类和一些害虫,起到卫生、净化净水的作用,二来是具有警醒提示作用。怎么理解呢?如果水质变坏,或者有毒,那么鱼自然会死亡,人们发现水井里死亡的鱼后,就会格外小心,放弃使用井水。从而达到人的安全。所以,古时候,人们很是十分的珍惜、爱惜水中的鱼。至于水井里的鱼为什么长不大呢?一是环境有限,水中的营养有限,二是空间有限,并不象大坝、大海那么海阔!就好像鱼缸里的鱼尽管他还会自如游玩,却就是长不大一样!
网友们:你说呢,你是否该对水井里的鱼有点感恩呢!呵呵!
我是凡尘观生活!谢谢!再见!
▍ϟ水井里的鱼为什么一直长不大?
水井里的鱼千万不能捕,因为作用太大了,这不仅仅是迷信,有人差点死了!
我们生活在南方地区,从来没有见过老式的压水井,通常都是老一辈人在野外发现了一口水井,然后人工把它开挖出来,在用砖块或者石头砌起来,接着又在水井的上方,盖一个顶遮起来,不让雨水进入污染的水源,等到井水清澈之后,就可以给全村人使用了
所以在小的时候,我们村子里面就有一口年代很久远的老井,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生活比较艰苦,还没有安装自来水 ,人们每天都要到井里面挑水,遇上了干旱的季节,出水量比较小,井水很快就会被挑完,村民排着队,出了一点水,就下去用瓢舀
还记得那个时候井里面还有鱼,但是没有人会捕捉,老人也会告诫小孩子,井里面的鱼千万不能拿,因为它们是井的守护神,如果伤害到,就会遭到报应
有一年小孩捕捉井里面的鱼,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们的一个玩伴特别的调皮,他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经常跟别人打架,甚至还敢辱骂大人,不过有一次他去井里拿鱼,差点就死掉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口老井里面有四五条鱼,而且长不大,但是小孩子看了特别的心动,这个小孩的绰号叫做二蛋,有一次二蛋就来到了老井的旁边喝水,突然看见鱼儿游了上来,于是就想要伸手去抓
结果整个人就栽了进去,因为那个时候他还小,也不会游泳,于是就拼命地挣扎,有一个大人在旁边干活,听见了动静,赶紧跑过去,用锄头把他勾了上来
此时他已经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地苏醒了过来,后来人人都说,他差点就死掉了,还好旁边有人才捡回了一条命,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那样做了
所以去井里面抓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井很深,而且是垂直向下的,没有任何的浅滩,小孩子一旦掉了下去,没有人发现就会淹死掉,所以这也是不能抓井里鱼的一个原因
还有过去的人们对井里的鱼有一种崇敬之情,是非常敬畏的,如果把它们抓回了家是不吉利的,而且生长在井里面的鱼,个头非常的小,又没有什么肉,人们也看不上的,还不如让它留在水里面,吃吃那些浮游生物,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如果有人把它擅自抓走了,还会遭到人们的唾骂
而且鱼能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看看水里面有没有毒,如果鱼突然死亡了,那么井水可能是被别人投毒了,所以也就不能喝了,因此,在关键时刻能起到救人的作用,虽然很少有人敢这样做,但是也要以防万一啊!
为什么井里面的鱼长不大?
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因为井水实在是太过于清澈了,并没有什么肥力,它们不能像江河湖泊中的鱼,吃到很多的食物,没有了营养补充,所以长不大,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
但是井里面就只有那么几条鱼,哪里还有小鱼给它们吃,最多就是吃一些微生物,所以不管过了多久,看着都是非常的瘦,能够维持生命就不错了,大江大河里面的鱼,可以吃到许多的食物,水库里的还会有人喂养,自然而然就会长的很大
还有井水通常都是比较阴暗的,因为人们会加个盖子,把它保护起来,那么阳光就照射不进来,温度、水质、含氧量都不适合鱼的生长,井水也特别的凉,加上有一些鱼的品种本来就长不大,就像小虾米一样,所以这就可以理解了
写在最后
我们千万不要捕杀井里面的鱼,首先它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还能预防别人投毒,我们村现在用的自来水,会用一个大池子储存着,这样就起到了沉淀和过滤的作用,但那个时候还是露天的,村民觉得要是有人恶意投毒的话,全村几百人口就会置于危险之中
后来村里面经过协商,直接在上面盖了一所房子,然后用锁锁住了,这样就比较安全了,野外的井里面有鱼,也能够防止别人投毒,过去下了大雨,井水就很容易脏掉,人们需要洗井,然后再把鱼放进去,没有人会吃掉它的
总而言之,因为井的空间比较小,而且食物又匮乏,光照又不充分,水又特别的凉,加上鱼品种的多种因素,所以就长不大了
不过我们这里的那口老井,自从通了自来水之后,就彻底的荒废了,前几天路过的时候,我还特意去看了看,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再也找不到了童年的景象,水面上全部被浮游的绿色植物覆盖了,而且井口的处还留下了许多农药的包装袋,显然,这里已经被村民们,当成了打农药取水的地方,再也没有人饮用这里的井水了,这口曾经的生命之源,就这样被污染了,老井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再也没有人善待它了,也不知道里面的鱼还有没有活着
▤⋆水井里的鱼为什么一直长不大?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口水井,上面还有一个老式的压水井,压水井绝对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利用了杠杆原理和大气压将水从井中压了上来。
不过,笔者小时候家里比较穷,院子里没有井,好在我们村子东边有一口古井,儿时都是母亲挑着扁担去打水喝,打满一缸,母亲需要挑5担水,当时看到母亲瘦小的身体挑着两桶水就有些心酸,后来,改用小推车,上面有一个特质的水桶,两桶水就能灌满我家的大水缸,此时我也不再是看客,而是会把小推车上栓一根绳子帮母亲拉车,再到后来,我自己就可以推动了,母亲就可以休息了。
图源网络
记得,上初中时,我们家盖了新房子,也打了一口水井,从那以后,就再也不用去挑水和推水了,而渐渐地那口古井也无人问津了。上初二那年夏天放暑假,我跟几个小伙伴去古井旁边玩,趴在古井上我竟然从里面看到了几条鲫鱼,没错就是鲫鱼。
当时,玩性大发的我还跑回家去用大头针做了一个简易鱼钩,然后挖了蚯蚓,准备把它们钓上来,结果这些鲫鱼根本就不吃钩。后来也就忘了这件事,上了高中后,我又去看过那口井,里面依然还有几条鲫鱼,不知道是不是那几条,但是体型与之前差不多,甚至还有些小了。
那么水井里的鱼是如何出现的呢?为何在水井里的鱼一直长不大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水井里的鱼
以前的人,视水井如命,毕竟水是生命之源,而在以前人们的饮水靠的就是水井,所以以前的水井平时人们都会用木板之类的盖上,防止风吹进一些脏东西去,不过,以前的井水那叫一个甜,小时候夏天外面玩耍回来,拿起舀子从水缸里来上一下,甘甜解渴,别提多爽了。
扯远了哈,我们回归正题,以前的人是不会往水井里放鱼的,因为这是饮用水,如果放上了鱼,人们会认为影响水质的。不过,我们村东边那口水井是先荒废(没有人去打水了),后出现鱼的,所以不排除有人放鱼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一个村子里共有的水井会打在小河附近,毕竟井水来源于地下水,虽然“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河水的渗透可以为井水作为补充,而且在小河附近打井更容易出水。
正是因为这样,给了一些鱼进入水井的机会,以前夏季的雨水特别多,农村经常会“发山水”,此时河水必然会泛滥,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河水就没过了那口井,之后还是全村人努力抽水,才将这口井的井水再次恢复清澈的,所以发大水时,河中的一些鱼类就有了进入到井里的机会了。
水井里的鱼为何长不大?
鱼的生存离不开水,而井水非常的清澈,水质更是没话说,为何在里面的鱼几年后也不会长大,甚至还有变小的迹象呢?这其实与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水溶氧。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它们的生存也离不开氧气,只是不同于我们,它们可以从水中直接过滤氧气。不同的鱼类需要的氧气量不同,但是从整体上看,底栖型鱼类要比上层鱼类需要更少的氧气,而同一种类的鱼体型越大,需要的氧气越多,所以在夏天我们看到浮头的鱼基本上都是大鱼。
也就是说水溶氧的高低也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如果在长期低水溶氧的环境下,鱼显然就是长不大的,而井水就是如此。一般情况下,野生水体内的水溶氧由两个部分构成:水底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水面溶解空气中的氧气。
但是,井水是来自于地下水,氧气含量本来就很低,而且井水水底是没有植物的,即便有,如此深的井底也接收不到阳光,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井水中的氧气完全依赖于水面溶解。
一口井的水容量倒是不小,但是井口通常都比较小,这就使得井水水面接触到的空气极其有限,所以,井水中的氧气含量是非常低的,正是因为如此,在井中放几条鱼,它们才只在表面活动,很少下潜,这样也容易被我们发现,所以,井水的水溶氧较低限制了鱼在其中生长,这是它们长不大的原因之一。
第二:食物。井水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就是矿物质,但是矿物质并不能成为鱼的食物,对于大多数的鱼类来说,它们都是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动物以及植物为食。但是,在井水里,动物几乎是没有的,而植物呢?最多也就是在靠近水面的石头上有一些青苔。
所以,里面的鱼能够吃到的食物就只是少量的青苔、一些微小的水生生物以及风吹来的有机物碎屑,在这种食物环境中,食物仅仅能够维持鱼生存,想要长大显然是想多了,而一些鱼养着养着变小了,也是因为食物匮乏的缘故。
第三:空间。鱼是一种居无定所的动物,在野生水体内,它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游动,这样的环境对鱼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井中,鱼的生存空间其实只有水下1米左右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越深,水溶氧越低,鱼是无法生存的。
这就导致了在井中的鱼活动范围就仅限于井口这么大,在这种环境下,也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其实,在井水中养鱼还不如大水缸中养鱼来得更加合理,这是因为水缸还能满足一些藻类植物生长的条件,并且水缸中的水基本上来自于自然降雨,降雨时会将空气中的一些有机物碎屑带入其中,逐渐的水缸的水会富养化,这就给鱼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而鱼在其中消耗着这些有机物,还能净化水质。
其次,鱼缸的水相对较浅,缸口较大,水溶氧更多,而且水缸底部依然有充足的氧气,还有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就满足了鱼对氧气的需求,有了食物,有了氧气,只要夏天不暴晒(会降低水溶氧),水缸里的鱼甚至不用喂,就能长大。
写在最后
鱼在水井里确实能够生存,但是由于水井的溶氧量较低,其中的生物量较少,所以也只是能让鱼存活而已,至于长大就别想了,养几年别养瘦了就行,毕竟鱼的生存除了干净的水外,食物、溶氧量以及活动空间都是它们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水井里的鱼为什么一直长不大?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水井里面养鱼这种事情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应该是一件很陌生的事情,毕竟现在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自来水,就算是家住在农村,很多村子也都是通了自来水,就算不是自来水家里面打的井也都很少再用人力上水了。
水井里为何要养鱼?
小时候最喜欢额就是夏天的时候找一个篮子,用绳子拴起来,里面放上西瓜慢慢的放进水井里面,等吃的时候捞上来,西瓜特别凉爽。那时候很多人家都有自己家的水井,村子里还有那种比较大的村民们可以共用的水井。水井里的水总是很甘甜,尤其是用水井里面的水做出来的粥味道特别的好。那时候谁家如果有了一个可以用人力压动的水井,那简直厉害死了。
后来到了城里面后,最难适应的就是自来水的味道,自来水里面应该是添加了专门的消毒剂,每次总是觉得味道不是很好,尤其是做甜汤的时候特别明显,汤粥的粘稠度明显的没有井水做出来的好喝。最明显的就是喝自来水已经习惯了,突然回到农村就发现井水太好喝了,比瓶装的矿泉水还要好喝。
说完了这么多的井水的好处我们再来看看水井里面为何要养鱼,过去村子里面养鱼的问题,其实不止是养鱼,有的还会在水井里面养乌龟。
其实过去的很多村子里面都是共用一个水井的,自家有水井的还是少数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因为水井属于共用的水源,所以村民们在水井里面养鱼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用来查看水源的情况,一旦出现井里面的鱼死亡的情况,就说明井水可能是出了问题,这也是给人们一个提醒。
而且水井夏季容易长青苔,还容易吸引一些小虫子,井水里面养鱼也能够把这些有害的东西吃掉。不过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一般水井里面都是养殖的鲤鱼,因为鲤鱼的寓意比较好,所以大家一般比较喜欢养几条鲤鱼,不仅好看,也寓意吉祥。
其实有时候水井里面的鱼也不一定是人们放养的,因为水井的里面的水一般都是和地下水流通的,所以在夏季雨水比较充足的时候,这些鱼就有可能随着水流涌进了水井里面。
最后水井里面的鱼为何长不大?
其实大家想想啊,水井的环境本来就比较有限,再加上水井里面的水比较寒凉,鱼能够吃的食物也不多,自然是很难将鱼养大了。有时候别说养大了,这些在水井里面的鱼还有可能越养越小呢。(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水井里的鱼为什么一直长不大?
村里一位60岁的老人和我说:井里的鱼千万别去钓,那是故意放在里面的,是水井“守护神”,更不要尝试去钓,因为井鱼长不大没什么肉,与其误杀无辜不如放它们好好生存。
在农村生活的人大都接触过水井,它提供了村里人的生活和饮用水,有时过于干旱,村民也会把井水用于灌溉。以前跟大人去水井旁,总是能看到井底有鱼在游动,但看上去个头都特别小,这是为什么?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这是因为鱼活在水井里,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听起来很有道理,那再具体点的因素是什么?查阅资料后我才发现,原来水井里的鱼长不大,主要是以为以下几个方面:
01:品种的制约
如果不是人为放养的,那井里出现的鱼多数是一些野生小鱼类,不像是河鱼、海鱼体型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种野生的鱼体型撑死就能长那么大。
这是因为每种鱼类都有它的体型上限,这是有基因限定的,就像鲨鱼能长到几米长,而一些小鱼体型就只有拇指那么大,那便是它们的最大形态。
也只有这种野生小鱼,才能适应井底的环境,换做别的鱼来可能吃不了这样的苦。
02:井底食物匮乏
鱼类的成长离不开充足的食物,井下由于阳光无法照射进来,就导致一些藻类、浮游生物无法生长,更别提一些能作为鱼类口粮的小鱼小虾了。
即便是有浮游生物和水藻,其数量也比较稀少,只能满足一小部分鱼类的生存。井底环境黑暗,偶尔有一些小昆虫为食,已经算得上是吃大餐了。
所以对于井底生存的鱼来说,几乎从来没有吃饱过,有时候排出的粪便可能还要重复食用,没有足够营养物质,食物来源匮乏,这些鱼怎么可能长大呢,就算可以长成很大,也需要很长的周期,那只能在井底猥琐发育了。
03:水温过低,生长缓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喝过井水,用井水冲过澡,在触碰到的那瞬间,感觉就像是冰水一样让人身体抖一机灵。没错,这就是“地下水”的魅力。
井水因为在地底下,温度本来就低,再加上阳光也无法直射,所以井水总是冰冰凉凉的。但不是所有的鱼类都能承受得住这种温度。例如:
鲫鱼的生存水温为4~32℃,部分可忍受零度低温;
鲤鱼在6~30℃可以存活,在15~25℃的水温下最活跃;
草鱼的理想水温为20~32℃,低于10℃就不吃不喝了;
鳙鱼和鲢鱼的适宜水温为25~30℃。
但井水的温度比较温度,大概在4-15℃之间,有的地方水井温度保持在4℃左右,显然这种低温是不适宜大多数鱼类长久生存的。
把它们放进去,可能食欲减退饿死,或者是活几天就没办法再蹦跶,最后翻肚皮冻死了。
除了这些鱼类,浮游生物也很难在这种温度繁殖,这就是为什么井水总是如此清净的原因。
04:氧气过低,不利于鱼类成长
井水的水质虽然很好,但含氧量并不高,20℃的水,含氧量也不过8mg每升。由于不像河水流动性那么强,和空气接触的面积那么大,相对静止的井水含氧量是很低的,是小龙虾放进去都会缺氧的程度。
溶氧度高的水会让鱼类更好存活,鱼也表现得活蹦乱跳。含氧量低或缺氧的情况下,鱼就像焉了一样,过不了多久就会翻肚皮死亡。
05:人类垂钓
井里的鱼由于环境较为封闭,且长期挨饿,所以垂钓的难度很小,一般有食物就会咬钩。小时候在村里的一口地下水井里,曾在一小时内钓上来一斤多的鱼,频繁的上钩钓得不亦乐乎,还担心这不一会就把鱼都钓完了。
鉴于类似的垂钓行为,也会影响到井底为数不多的鱼的繁衍、生存,就会导致我们看到井底的都是小鱼,因为大的都被人们钓完了。
为什么水井里会有鱼?
那问题来了,人们挖井的时候,空间都是密闭的,为什么井下会有鱼呢?其实,井水取的是地下水,这些地下水可能连通着地下、地表河流,河流中的鱼类通过水进入井底,这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有些井口外露的水井,鸟类在取水的时候,也会把一些鱼卵带到井里。而除了自然原因,也有人故意把鱼放进井里的,所以井底出现鱼并不奇怪。
到这我才想起村里的老人所说的话,人们故意把鱼放水井里,出于两个目的:
1、净化水质
在我国很多地方,仍有不少人没有喝上自来水,仍以井水为生,这就需要保证井水不能被污染掉。
鉴于鱼类能把一些小昆虫、浮游生物吃掉,不小心扔进井里的一些垃圾,也可以被鱼吃了消化,所以人们把鱼放进井里,作为“大自然的清洁工”来使用,这样井水的水质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
2、验证井水是否有污染、有毒
在湖北,曾有村民打水时发现,井底的鱼和甲鱼都翻了肚皮,随后告诉了大家,这才避免了一起水中毒事件。
原来当地的金矿污水泄露,导致井水被污染了,而水井里的鱼类是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的,如果水里有污染、毒物,它们就没法活下去了,打水的人看到这个明显的信号,就知道水不能再喝了。
在古代战乱时期,经常有水井放毒物的事件发生,古人为了保护自己,想到了这么个聪明的办法,一直被沿用至今,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写在最后
水井里的鱼之所以长不大,是因为体型限制、井底的环境较恶劣,食物、氧气、光照匮乏,水温过低,这几个方面综合决定的。能在里面存活的鱼,都可以算得上是鱼类中特种部队。
所以如果见到水里的鱼就别打它们注意了,没肉吃只是一点,它们也在尽职尽责守护水质卫生和水情安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放它们一条生路,也是造福人类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自来水普及,很多村里有历史、承载着无数人童年回忆的水井,被挖机一铲一铲地填平了,现在农村里很少能看到水井的身影了,更别提井底的鱼类了。冰冰凉凉的井水,只存在于记忆里了。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水井,保护水井里的生态。那么,你对于水井和井鱼还有记忆吗?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你们滴滴是怎么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