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李自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他最为辉煌的一件事,就是把大明王朝送进坟墓,这也成了李自成农民起义事业的巅峰。
从以往各个朝代看,靠农民起义推翻一个朝代的,并不多见,多数农民起义,他们的结局是被镇压的。
虽然他们的破坏力非常大,且严重削弱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像李自成这样,以农民起义军首领身份,直接打进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自尽,是很少见的。
农民起义的“魔咒”
但李自成依然没有逃脱中国农民起义的规律,那就是有足够的破坏力,却没有足够的创造力,他们往往善于毁掉所有的一切,却懒于创造,像朱元璋这样能够毁灭,也能够创造的农民起义领袖,十分罕见。
农民起义是在老百姓最活不下去的时候起义,因此,起义初期,只要有一些利益,就会响应云集,这种利益,在李自成起义中,就体现在“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的政治口号。
同时,农民起义除了口号,还会给响应者一些实际的好处,这些好处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比如,分地主家的房屋,土地,甚至可以娶地主家的小妾。
这种利益投入的本钱很少,因为老百姓已经临界死亡边缘,因此,不需要太多丰厚的实际利益,比如李自成,他解决了福王之后,获得了福王的所有家产,这些家产,大部分留给了自己的起义军将士,还有一部分,送给了百姓。
这些送出去的,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也足够让老百姓感恩戴德。在唐朝时,魏征和王珪就曾经对打江山容易还是守江山容易,做出了讨论,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但这种容易,并不能改变李自成起义的艰苦,李自成曾经两次被打的全军覆没,最惨一次,手下只有十八个人活着。
但他两次都东山再起,可以说,李自成有了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才能两次东山再起。
和很多农民起义一样,在攻破北京,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李自成的内部迅速腐化,再加上清军的进攻,让李自成迅速失败。
这似乎也成了一个铁律,当农民起义把一个王朝瓦解之后,他们很难创造一个王朝,必然会有一些官僚阶层,摘取果实,以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明史》中的李自成
在明史中,没有李自成的单独列传,只有《流寇传》。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编纂最为详细,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全都写了上去,虽然读起来相当繁琐,却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李自成的一生。
从明史中看,李自成以及其他一些农民起义领袖,的确是流寇,虽然是写农民起义,但重要笔墨还是官兵的英勇无畏,崇祯皇帝的短视猜忌,而描写李自成,则比较黑化,比如他喜欢吃人心等等。
就连他手下的重要将领李信(也就是李岩),虽然明史中对这个人,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但也写了他不得已的事情。
这是正史对于农民起义的普遍印象,这是立场不同,阶级不同,所以产生的评价也不同,所以,在明史中的一些黑化的内容,也是不足为奇了。
但明史对于李自成的生平描写,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除了一些阶级性有关的评价以外,其他生平事迹,可以完全显现出李自成的事迹。
中国的史料,浩如烟海,而且,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写的很详细,明史已经是足够详细了,但李自成的传记也不过几千字而已。
这几千字,绝大多数是记事,极少的评价,不会把非常详细的过程写出来。所以,从明史中了解到的李自成,是一种很骨感的李自成。
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
在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一个文学家姚雪垠,开始对李自成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艺术创造,这个人写李自成,足足用了十余年,期间,光记录零星资料的便签,卡片,就多达三百万张,更别说查阅的资料了。
成书的《李自成》,字数达到五百万字,差不多是正史的一百倍。这部书详细的描写了明末这场农民起义,可以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不同的是,历史演义小有不少虚构成分。
但历史小说不一样,他是以小说的写作风格,小说的笔法,描写历史事件,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有迹可循的,但又比正史的资料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可读性也很强。
同时,在历史小说中,比正史更注意塑造人物的形象,这些形象,并不是一种定势思维。比如流寇就是流寇,英雄就是英雄,他会把人物塑造的更加丰满,更加具有多面性,把人物的优点和缺点,都体现出来。
比如,在姚雪垠的《李自成》这部书中,表现出了农民起义的英勇无畏,也描写了他们的明争暗斗,既描写了崇祯皇帝的勤政,也体现了明朝官吏的腐朽。
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更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可以更真实展现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因此,《明史》中的李自成,真实但不够丰富,而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则真实而丰富,是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可容易体现出那段历史以及生活在那段历史中的人物。
╁➮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对于李自成来说,当代长篇小说《李自成》和历史典籍中的李自成相差甚远,甚至是南辕北辙,作为普通读者更应该相信哪一个呢?
姚雪垠的《李自成》几卷大都成书于文革前后,有着比较深的时代和阶级烙印。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对农民起义军是大力歌颂的,所以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被人为拔高了许多,成了一个说着现代语言的革命军。毋庸讳言,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长篇小说《李自成》中的一大败笔。
李自成败亡图
相比较而言,正史或者野史中记述的李自成及其手下,更加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虽然有其反抗强权等进步的一面,但整体上还是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本质上还是一股流寇。当时有不少文人留下了许多笔记,这些文人有的甚至在李自成军中待过,对李自成极为熟悉,他们笔下的李自成烧杀抢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没有大的规划和抱负,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这也是后来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整体说来,李自成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的出身、学识和观念限制了他的作为,所以他和他领导下的大顺军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李自成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一位农民政治家,军亊家。虽然因多种因素败笔北京,但摧毁腐败无能的朱,明政府,推动历史发展的功绩不可不磨灭,在历史长河中是闪光的一页。我赞同姚老小说《李自成》中描述的历史画面和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农民形象,也赞同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旧知识分子的形象。
朱氏族人福王等人搜刮民财,武将,文臣们投敌叛国,腐败导致国破家亡。农民起义军的行为是正义的,可歌可颂的,所以李自成一生是伟大的。任何诋毁抹黑起义军的言论是不可取的。
明史记述是满人入关建立大清政府后,出于稳定人心,收买亡明旧臣和旧知识分子们而编写,多有偏见敌意故而不可完全认同。
⇔❏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姚雪垠在他的小说里把李自成完美化了,里面的闯王纵然还有些不足,也会被读者轻易的原谅。
就好家孙皓辉在大秦帝国里完美化商鞅,完美化法家,却又诋毁儒家一样,有这样偏颇的立场,就会在小说里歪曲历史,歪曲真理。
而明史呢,就更不足为凭了。明史是清廷组织一干前明投降官员编写的,他们一方面要给主子树立正面形象,同时还要想着给自己洗白,你能指望这种背景下写的东西多少参考价值。
最离谱的,说张献忠杀光了四川人。张献忠的根据地在四川,他把这里的人都杀光,他有什么好处,人都没了他上哪找兵筹粮?
所以这个说法就好象日本人假设二战打赢了,然后他们在历史记载上,说八路在根据地里搞三光政策杀光了所有的人一样。
所以,所谓的明史就是离谱到这种地步,学历史只看表面文字的非学傻不可。
那么回到李自成,由于历经清朝的多次文字狱,无论正史野史都已不可信。我们只能从大局中判断,李自成和他的整个团队都是极不成熟的。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几乎所有位面都远不是清廷的对手。
综上,李自成也就是个有些军事才能的流寇吧,不过也不是历史上写的那么坏和无知。
☛☈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姚雪垠作为明史专家,他写的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与明史《李自成传》还是有交集的。例如,双方都肯定了李自成不贪财,不贪色,能与士卒同艰共苦,治理军队纪律严明,训军军队很有素质,所有将士人人慓悍,且他智勇双全,率领军队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双方的正面交集。只是姚雪垠的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有点政治色彩,而明史的《李自成传》没有。至于负面资料双方也都有披露。例如,明史的《李自成传》说李自成前段杀人如麻,喜欢做杀人游戏。而姚雪垠的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说了这样一件事,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时,他令刘宗敏和郝摇旗前去阻击前来救援开封的左良玉,丁启睿和杨文岳,因为刘宗敏和郝摇旗带领的人马较少,刘宗敏便令郝摇旗四处放火烧老百姓的房子,烧地里的麦子,烧得火光冲天,以此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在杀散救援开封的人马后,刘宗敏对李自成说,郝摇旗立了一大功,但李自成没有责备刘宗敏,也没有责备郝摇旗。由此可以看出,姚雪垠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美化李自成。
(图片源于网络)
------------------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业主们的正当、共同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业主们往往成了弱势群体,却改变不了什么?
上一篇:人出生是有贵贱之分的。不同阶层的人幸福指数会相同吗?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