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盛宣怀和同时代的袁世凯等人类似,都是富有传奇性、成就耀眼的风云人物,但同时也是争议很大的人物。
慈禧太后评价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李鸿章赞誉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张之洞评价他“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清史稿》里把盛宣怀和瑞澂二人并列记入“列传二百五十八”,叙述了两人的生平之后,评论盛宣怀为“误国首恶”、瑞澂是“罪首”。
这两人都出身于清朝的官宦世家,地位显赫,曾是重臣、功臣,为何会被《清史稿》如此恶评呢?
盛宣怀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职位显赫,担任从一品的邮传部大臣、皇族内阁成员,还受赐太子少保衔。
他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秀才出身,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但也善于吸收西方的一些现代化模式,融通中西,能力超群,是个“实业官僚”。他斗倒了“红顶巨商”胡雪岩,被誉为“晚清首富”。
他创办了十多项“近代中国第一”:
第一家官督商办的企业、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个勘矿公司,以及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第一座公共图书馆,还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等……
他还热心公益,积极出面支持赈济救灾活动,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赈济人士之一。
他创办了许多开辟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诸多领域。
因而,盛宣怀被称为企业家和慈善家,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这样一位实业救国、成就非凡的杰出人物,为清廷续命,创造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的朝廷功臣,为什么会被《清史稿》评为“误国首恶”呢?
盛宣怀和瑞澂“晚节不保”
盛宣怀在任期间,倡导"铁路国有"政策,力主将全国的铁路权收归清廷中央。
于是清廷于1911年5月宣布:各省原已准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
随之,盛宣怀受命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了《借款合同》,把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修筑川汉铁路的股东,分布于社会各阶层。清政府收回铁路权,却没有退还补偿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股东们的强烈反对。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也纷纷抗议。
于是,这几省各界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清政府则派兵镇压、屠杀保路人士,更使全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行径。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
革命烽火燃遍四川全省,清政府则从湖北调集军队前往四川镇压。从而清廷在武昌的军事空虚,给武昌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良机。
于是,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很多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显然,盛宣怀力主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发了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清朝专制帝制被推翻。
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遭到清廷很多人的谴责,被革职、永不再用,被迫逃亡日本。
而瑞澂,全名为博尔济吉特·瑞澄,满洲正黄旗人,祖父是大学士琦善、父亲是黑龙江将军恭镗,家世显赫。瑞澂先后担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封疆大吏。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时任湖广总督的瑞澂获得武汉革命党人秘密名册,便按名抓捕、诛杀。于是军心骚动,提前发动武装起义。瑞澂则弃城逃至上海。随即被清廷革职。
也即,盛宣怀推行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前夕,瑞澂处置不当、激化了兵变,随即放弃抵抗、弃城而逃,使得武昌起义更加顺利。
由此,盛宣怀和瑞澂将清廷推向深渊,自身也从清廷的重臣、功臣一落千丈,被视为清廷的掘墓人。
《清史稿》的政治立场,决定了对盛宣怀和瑞澂的评价。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经袁世凯批准、赵尔巽为总担纲,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大型历史著作。
由于长期没有依照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之《清史稿》本身史料确实丰富,因而它的影响力很大。
但是《清史稿》也有自身的硬伤。
《清史稿》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但编者基本上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编写的。
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参加编撰《清史稿》的人,大多是清朝遗臣。
袁世凯,曾在清廷担任要职,辛亥革命期间力主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竟然复辟帝制。赵尔巽,是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历任多个地方的封疆大吏,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力图维护清廷统治。
因此,《清史稿》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正统的思想。例如诬蔑明末农民起义军为“土贼”,称太平军为“粤匪”,视辛亥革命为“倡乱”。
以致于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在1929年12月呈请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发行,列举了十九条理由:反革命、蔑视先烈、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反对汉族、为清朝讳等内容。
而且,《清史稿》仓促成书,记述的史实中有不少错误。
当时由于时局动荡,众人编纂、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审核、校对,以至于《清史稿》中记述的史实过于粗陋,有不少错误。
编者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披露”,因而才叫《清史稿》。
因而,盛宣怀被《清史稿》评为“误国首恶”,也就不奇怪了。
几十年后,鲁迅在《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一文中,说盛宣怀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其实,评论者的立场、角度不同,评价、结论就不同。
在盛宣怀的生前和身后,褒贬毁誉一直存在着两个极端的评价。
❇☩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盛宣怀是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洋务派的代表。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他创造了十多个第一:
第一个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中国电报局6
第一个小火轮公司
第一家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条干线铁路(京汉铁路)
第一个钢铁联合集团
第一所高等师范(南洋公署)现在是北方交大的前身。
第一个勘矿公司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第一所近代大学是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前身。
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盛宣怀一生传奇,贡献卓著。在各个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
他主张先进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中国要走富强之路,“练兵,理财,育人”均为救世之要务。
他热衷于慈善事业,临终遗嘱把自家产业一半捐献给慈善基金。
就是这样一位能臣,被《清史稿》评价为侵权违法,欺君罔上的误国首恶。
要我说这位大人是真有点生不逢时。正赶上清末动荡之际,当时清政府制定了“铁路国有”的政策。直接导致了“保路运动”爆发。《清史稿》说:“辛亥革命,乱机久付,特以铁路国有为发端尔”。这个说法确实太过偏激。 当时清末乱世,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再加上列强的侵入和掠夺。这个政府早已摇摇欲坠。“铁路国有”只不过是个导火索。
⇉┤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清史稿》的作者赵尔巽,跟盛宣怀有些家族方面的恩怨纠葛,所以《清史稿》的评价,仅供参考而不可当真。
据《清史稿》记载,资政院评价盛宣怀,说他“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
我觉得,资政院对于盛宣怀的评价,很显然是有些过了。如果真的盛宣怀是“误国首恶”,那么,清政府对他罪行的处罚,怎么会仅仅是“夺职”呢?而且,按照这个罪名,这是要杀头灭族的,怎么会让他五年后才自然死亡?为什么尽早不碎尸万段斩尽杀绝?这可不是独裁的清政府的作风。
很显然,资政院对盛宣怀的评价不是盛宣怀的盖棺定论,《清史稿》对此也是留了一手,在评价叙述上,和了稀泥,以至于最后总结评价盛宣怀时,《清史稿》说:“宣怀有智略,尤善治赈。”
这就可以看出,《清史稿》并没有把盛宣怀一棍子打死,而是相对平直地叙述了相关史实。
清算起来,《清史稿》的作者赵尔巽,跟盛宣怀是有家族仇恨的。
要知道,这《清史稿》的作者赵尔巽,家族兴旺,不仅自己曾历任过多地总督,他的弟弟赵尔丰,也曾任四川总督。
他这个弟弟这赵尔丰,干过许多大事情,其中最具影响的事情,是在保路运动中,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大爆发,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当时,盛宣怀升任朝廷要员,就开始搞所谓的收路政策,也就是要将铁路收归国有。
这铁路,股东结构复杂,里面不仅有绅士、商人、地主,最主要的是,里面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了很大比例。
清政府在盛宣怀的建议下,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意在收回路权。但是,这个时候,清王朝独裁政府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们根本没有想着要补偿民间资本的投入,不想补偿这些股东。这就好像光拆迁,没有拆迁款,这哪行呢?
因此,政策一出,很快就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那些入过股的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在四川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愈演愈烈,这赵尔丰只好执行清政府的旨意,强力镇压。最后,局面终于闹大,以至于酿成了四川大乱,清政府就不得不到处调兵遣将支援四川。这样,湖北新军大规模出动,造成湖北武昌内部空虚,辛亥革命由此乘机爆发。
赵尔丰在此之后不久,就被尹昌衡诱捕斩杀,命丧黄泉。
这样,也就是说,盛宣怀成了赵尔丰之死的第一推手。追究起来,一切后续的暴力事件,都跟盛宣怀有关。因此,赵尔丰死后,这当哥哥的赵尔巽肯定心里面有个疙瘩解不开,所以给盛宣怀作传时,《清史稿》肯定是带有个人偏见的。
既然《清史稿》有偏见,那我们看一看其他人对盛宣怀的评价。
实际上,整个清政府高层人物,对盛宣怀都评价极高。比如慈禧太后曾经说:“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比如张之洞评价盛宣怀说他:“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伟大的革命先辈孙中山先生,评价盛宣怀说他:“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
可见,盛宣怀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言以蔽之的简单人物,尤其是不能以资政院的片面之词,对盛宣怀盖棺定论。
当然,对盛宣怀的评价也不是一味叫好,比如说鲁迅先生,就在一篇时评文章中,侧面评价了盛宣怀,认为他有卖国贼的嫌疑。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历史上的许多事,都是无风不起浪。
盛宣怀之所以有“误国首恶”的嫌疑,鲁迅先生之所以对他态度不好,都是有一些实际原因的,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盛宣怀是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先行官,由于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所以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与洋人“和平共处”,面对洋人对清政府的百般挑衅,他是主张“议和”的。这实际上与当时清政府高层的意见不大一致,大有里通外国的嫌疑。
好在,盛宣怀所管理的许多商业如电报、矿业、海关、铁路等,都是清政府当时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清政府对他也是奈何不得,不敢轻易动他。相反,慈禧太后还发了褒奖令给予盛宣怀,说他保证了长江的和平。
这个时候,表面上看,盛宣怀应该是相当顺风顺水的,但是,这表面的和平底下,是暗流涌动,暗藏杀机。
保路运动时,到处都传发着《卖国邮传部!卖国奴盛宣怀》的文章,人人痛骂“盛宣怀是卖国奴”。
保路运动的怒气未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又一次挑战了群众的底线:请袁世凯出山。
这样,盛宣怀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遭到了上下一致的反对。以至于他最后不得不流亡国外,到日本神户暂避风头。
我认为,这样的从政经历,是盛宣怀获评“误国首恶”的源头。
当然,从盛宣怀对现代商业,尤其是对现代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来看,他是一个有着先进思想的进步人士。而且最主要的是,他的许多先进思想都付诸了行动,这里面有太多积极性的深远影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具有历史性积极贡献的。
◄≃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写清史稿的是一批文人,他们清高瞧不起商人,但盛宣怀对中国实业和商业的贡献,岂是那些腐儒可比的,但盛宣怀毕竟是个资本家,而且又在各种权力斗争中选边站队,生逢乱世,身不由己,没有他的骚操作也可能武昌起义还不会马上到来。
⇌↞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幼勖,清末的一个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此外他有很多号如次沂、补楼等。 生平与事业 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清朝的官员,与李鸿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长。1870年盛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1871年畿辅大水,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捐助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购买并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从事福利事业。 航运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李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盛办理轮船航运\的开始。1873年, 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从此他开始正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1875年李又委盛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又开始办理矿业。 电报1879年盛建议李建立电报事业,李采纳之,又命盛督办,1881年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缐的总办,从此进入电讯业。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缐。 1883年盛宣怀督理天津海关,他挪用海关钱粮来资济电报事业,混淆各个部门的经费,因此受到处分,但因多方说情未被降职。 纺织 1892年起,他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开办华盛纺织总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盛宣怀一再请求自己的免职,一再不准。 大学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创建了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这是交通大学的前身。 银行 1896年,他还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他对康有为的改法是支持的,但认为康遇事太急。 汉冶萍公司1898年,盛开办萍乡煤矿,并在1908年将它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策划东南互保 1900年盛反对清朝一开始支持义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电报局将清廷召集拳民的诏旨扣压,只给各地总督看,他同时电告各总督让他们不要服从这个命令。在他的联系下,长江流域和苏杭的督抚们与列犟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中国军阀开始与中央的命令脱离。这是军阀时代的开始,可以说盛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盛当时主张与列犟议和,李鸿章入京进行和谈时请他同行,北京也宣他入京,但他觉得北京的政治太不可靠,因此推脱不肯奉诏入京。盛宣怀所管理的许多事业如电报、矿业、海关、铁路等是北京清廷的主要收入,因此北京对他奈和不得,反而褒奖他保护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加他为太子太保。 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同年他将他手下的铁路大权让给唐绍仪,这是以唐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权力巨大的交通系的开始。 盛宣怀与清朝的灭亡 1907年,盛宣怀奉召进京,次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1910年袁世凯被免职后,盛宣怀受到重用。1911年,升为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遭到了许多地方的反对,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请袁世凯出山,同时他遭到了各方的谴责,许多人责怪他的收路政策导致了动乱,盛宣怀被革职,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 1912年秋,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支持袁世凯,二次革命时他希望袁能胜利。1915年日本曾试图拉拢盛,但遭到盛的拒绝。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於上海。他的葬礼极其盛大,盛宣怀大出殡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
------------------
推荐阅读:
我老公的同学也是发小,我们生二胎办满月酒他没有随礼,我劝老公不要和他多接触对吗?
上一篇:你认识抠门的人有多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