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半自动步枪为什么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56式半自动步枪为什么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56式半自动步枪,全称中国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军方简称“56半”,称得上是“枪坛常青树”了,因为爷爷打过此枪、父亲打过此枪、本文作者打过此枪、儿子打过此枪,估计儿子结婚有了儿女,在军训时打的还是这把56半。此枪是苏制SKS半自动步枪的仿制品,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当年,是与56式轻机枪、56式冲锋枪同时装备我军,尽管枪械的零配件完全不能通用,但因为都发射7.62×39 mm中间威力步枪弹,被称为“56式枪族”。56半,具有重量较轻、射击精度高、动作可靠等优点,随枪装有折叠式刺刀,必要时可以进行白刃战,参与了62年西部、69年北部、79年南部三次军事冲突,算是参与实战较多的一把步兵枪械。此枪全枪长1.02m,枪重3.85公斤,口径7.62mm,初速735m/s,采用10发桥夹弹仓供弹模式,有效射程400m,弹丸在距离1500m处仍然有杀伤力。SKS半自动步枪,设计于二战时期,当正式装备苏军时,已经是战后的1947年,装备不过数年时间,就被火力更猛的30发弹匣供弹的AK-47突击步枪所取代,在苏俄军中保留的原因,是站岗的卫兵以及仪仗兵所使用,作战时不再使用SKS半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结构,自动装填子弹的SKS半自动步枪,在研发时吸取了苏军参与二战的10发弹匣供弹的SVT38/40半自动步枪,每个士兵只能得到3个弹匣,战斗紧张时弹匣根本就不够用,且可拆卸弹匣又增加了生产成本的经验教训,因此,设计师西蒙诺夫最终决定,SKS半自动步枪采取10发桥夹弹仓供弹模式。而56式半自动步枪,是参照全套SKS枪械设计图,以及样枪依样画葫芦地仿制的,当然,采用弹仓供弹模式了。况且,10发弹匣供弹,一个士兵120发子弹,就得携带12只弹匣,也是非常不方便的,弹仓供弹模式,使用56半的士兵,只需携带12只10发桥夹就解决了子弹。10发桥夹弹仓供弹,操作时非常方便,10发桥夹和比10发弹匣,要轻巧许多,也便于士兵携带,56半采用弹仓供弹,显然要比弹匣供弹,对于士兵来说省时省力。
◇➳56式半自动步枪为什么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56枪族里面最帅的枪,非56半莫属!
这款枪族包括3种枪,分别是56班用机枪,56冲锋枪(实际上就是AK47)以及五六半自动。
56半自动
56冲锋枪
56班用机枪
而这三兄弟,也担当了当年我军步兵班的主要作战武器。当时一个步兵班11个人。
班长,副班长一个一支56冲,然后是5个半自动步枪手,每人一支56半自动。然后是火箭筒手,火箭筒副手。火箭筒手装备40火箭筒和1发40火箭弹,配备一支手枪。火箭筒副手背3发40火箭弹,再背一支56半自动。
然后是机枪手,装备一挺56班用机枪,枪上一个弹鼓,身上背一个弹鼓。机枪副手,配一支56半自动,背两个弹鼓。
这样我军当年一个步兵班11人,装备7支56半自动,2支56冲,1支56班机,还有一支手枪,做到了人手一支枪。
而56半装备数量最多,是步兵班的基础火力。
虽然采用同种枪弹,但是56半的精确性比56冲要来的好。这是因为56半的枪管更长,瞄准基线也长,带来的后果是56半子弹的出膛速度比56冲要高25米每秒,达到了735米每秒,这样56半的弹道更加低平,瞄准性能也就更好。
56半的作用就是通过精确的射击,杀伤敌人。而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特别强调神枪手的作用,步枪手,民兵等,通过远距离精确射击,伏击,袭扰等方式杀伤敌人。同时,弹药携行量有限。这样,56半生逢其时,成为了我们生产和装备数量最大的步枪。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嘛,这个56半,弹仓容弹10发,枪身下那个弹仓突出很小,不像56冲有个弧形的长弹匣,这样,在卧姿据枪瞄准的时候,很舒服。
56冲瞄准
56三杰同时出场
而且,当时的基层军官,大都有打三八大盖汉阳造中正式这种老式栓动步枪的经验。在他们看来,这种56半,只要开始拉一下枪机,然后就可以抠一下扳机打一发,又准确又省事,比三八步枪好太多了,真是一把好枪!
64年全军比武的时候,甚至还有人可以单手举起56半,精确瞄准射击。真是了不起!
故而,56半采用弹仓供弹方式,10发桥夹,插在弹仓上面,一压就下去了。其实很方便的。因为弹匣越长,里面的托弹簧占据空间就越多,簧力更强。 而56半只采用一个小托弹弹簧,就解决问题了。
在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孤胆英雄”岩龙,曾以手持56半,创造过125发枪弹连续毙敌56人的惊人战绩。这是56半射击精确性的最好例子。
56半后来大量用于训练民兵。直到今天,我们的仪仗队用的礼宾枪仍然是56半。这是56半的光荣!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ℳ56式半自动步枪为什么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56半的原型,也就是SKS的设计从1941年就开始了,在那个时代,快拆可换弹匣这个概念虽然在冲锋枪、手枪这块领域已经流行开了。但对于步枪这种普遍装备的制式武器而言,依旧是弹夹的天下,即便是有弹匣—比如恩菲尔德,但也并不是用弹匣换弹,这个弹匣充其量只是一个可拆卸的弹仓而已。平常装弹依旧靠弹夹从上方供弹
SKS也一样,它在1943年,随着中间威力弹的定型而重启。当时正是东线打的最热闹的时候,而对于一款新弹和新枪的研发只能尽可能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包括弹仓。
尤其是可拆卸弹匣这玩意既要满足结实可靠,也得满足低成本,这个对1943年这么紧促的阶段是不现实的。(到现在为止,很多步枪出故障的原因依旧是弹匣)
所以说,为了可靠性和赶工,SKS采用固定弹仓、弹夹供弹
另一方面,10发的弹容量也确实适合弹夹供弹,如果换成AK那种30发弹匣要是用弹夹装填,估计压都压不进去
外加10发的弹容量...一个吃瓜步兵得准备多少个备用弹匣啊?这额外的负重考不考虑了?额外的后勤考不考虑了?额外的损耗考不考虑了?
✫♢56式半自动步枪为什么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说这事之前,咱先科普一个小知识,这枪械供弹的方式有那些?
估计一说这事一部分小伙伴就乐了:“这基础啊!还有个不懂的?”
别介呀?啥也有个入门到了解,然后整明白的过程,有些小伙伴还真就不明白,啥是弹匣?啥是弹夹?都还以为是一个玩意呢?咱科普的多了,同一战壕的小伙伴还能多不少,咱一块去吃个瓜,他也热闹不是?
而且咱把这弄明白了,题主的问题其实也就整的明明白白了。
好咱接着科普。
他供弹方式有三。头一种比较粗糙,整一堆子弹搁弹仓里头塞,就问您塞的爽不爽。
就这最不靠谱,最典型的就是二战那会戴着屁帘帽子帽子的日本人,抗的那三八大盖,咱在电视剧里头经常能看到,弄那子弹一颗一颗的往里头塞。
这塞好了之后,哒呴,哒呴的打,这咱不推荐。
然后就是弹夹,这玩意其实就是一根铁条,那子弹屁股后边不是有卡槽吗?一排子弹就能卡在这弹夹上,用的时候,把这弹夹往步枪的弹仓里头一塞,大拇指压着最上边的子弹,这么一抽,得咧子弹就装好了。
当然也有的枪械,他是不能抽这弹夹的,您可以把弹夹看成枪械的一部分,这么干的少,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您打不完最后一发子弹,这枪是不能补充子弹,这就是一坑!
这种弹夹叫漏夹是弹夹中的一种,他不是铁条,是一种将子弹半包起来的物件。
现在这种漏夹基本上已经淘汰了,一般的枪械就不整这个。
然后就是题主说的弹匣,这就是咱经常能看见的,这其实就是把弹夹和枪械上的弹仓给整到一块的结果。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还有弹鼓?”
要俺看这玩意其实就是弹匣的一个不成功的变种而已,和弹匣可以并列到一块的存在,您要是非要分开,俺不反对,这不打紧。
那么为嘛会出现这三种供弹方式呢?
很简单,打仗其实打的就是个快字,您要是比对方更快的发射子弹,这绝对会增加自己的活下来的机会。
一战那会讲究个精度射杀,所以没有速度上的讲究,隔个七八百米就开始射击了,您就算是盲射,整个一千米这子弹都能够的着。
就是在冲锋的时候,这要是把子弹打光了,再装这就费事了。
所以这就开始出现弹夹。
但后来随着武器击发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尤其是突击步枪的出现,一个弹夹您能塞多少子弹?扣一下扳机一个弹夹的子弹就没了,您再拉开弹仓装一弹夹,这不神经病吗?
当然也有那骚气十足的,这弹夹都快整成弹板了,插枪上打,您这影响视线不是,瞅着弹夹和子弹的屁股,这射击也费劲。
于是从下边插进去,去掉搁在枪械下边的弹仓,让他和弹夹合二为一的弹匣就出现了。
所以弹匣的出现,这是因为提高了射击速度,无奈的发现,这子弹不够打,才被逼出了这么个设计。
那么弹夹呢?他是能提高装填速度,对这射击速度没有太多的要求。
好了,了解这么多,咱就问大家伙一个问题。
一支枪您感觉在扳机的前边整一长鼻子(弹匣),和在扳机前边没有这长鼻子,那个使用的痛快?
没有长鼻子的!至少您卧倒的时候,这枪整体还是贴着身体,很自然的,整个持枪的手是不用变的,而有长鼻子的您突然来个卧倒,那么在空中的时候,您就得把这枪歪一下,让这长鼻子朝水平方向才成。
所以,击发速度慢的步枪,依然使用弹仓,用弹夹供弹,而突击步枪这讲究持续火力的家伙,就只能使用弹匣了。
回头咱看题主的问题,为嘛56半自动步枪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瞅见没,他是步枪。当然突击步枪他也是步枪的一种,但重在突击二字上,咱别叫这个真。
那么咱还用这种步枪干嘛呀?
步枪的精度高,说不好听的,您要是没有摸过枪,整个卧姿势,五发五十环,这都有可能的。
用过56式半自动步枪的小伙伴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摸枪经验,精度绝对好。
所以他们的功能不同,整出的供弹方式也就不同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56式半自动步枪为什么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56半)设计年代久远,属于老式步枪范畴。它是在二战期间设计的,直到1946年才装备到部队,而它的设计也沿袭了SVT半自动步枪的特点,早年间连队里的步枪都是发射大威力子弹的,需要精确射击,枪本身也很重,如果使用类似冲锋枪那样的弹匣枪不但变得更重,也起不到增加精确射击的效果,在半自动步枪下面插一个弹匣在卧姿射击时很别扭,所以包括SVT、SKS、加兰德这些半自动步枪都使用弹仓供弹方式,这样既减轻了战斗状态时的重量,在卧姿射击时还减小受弹面,所以SKS(56半)采用弹夹十发上弹方式。
对于半自动步枪来说,弹仓也是有一定好处的,一旦出现压入子弹错位可以打开弹仓的底部将子弹全部放出,然后重新关闭弹仓,再一次上弹就可以了,熟练的战士可以在不到10秒钟内完成。
一般来说7.62×39毫米子弹一个战士一次可携带180~200发里面有18~20个装好弹的十发弹夹,1940年代的人还是节约子弹和苦练精确射击本领的思维方式,那个年代也不能说这是错误的,因为二战这样的物资消耗是空前,各国军械设计师没有想到,认为栓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构成的连队火力打击层次和范围已经足够了,并没想到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
这只是演示怎样用弹夹上弹,时间战斗当中要比这
快一些,5~6秒就能完成在不算激烈的战斗场合还是能做到火力持续性的。
往下扳弹仓的卡笋
,弹仓的底部就打开了,可以将子弹全部缷出,这个动作主要是上弹时出现子弹错位,不能正常射击时,卸下→关闭→再上弹时间很短。
其实SKS是有一型伞兵枪的,它倒是可以使用20发的弹匣,但它也是半自动射击方式,使用弹匣的目的主要是伞降之后与敌接触可以提高一次装弹的火力持续性。
但56式毕竟是半自动步枪,射速太慢,不管弹仓压弹速度有多快火力持续也很低,所以它的前型SKS在苏军服役也就几年的时间就被AK–47全面替代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