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1510年,明朝太监刘瑾被凌迟3天,割足了3357刀,割下的肉被百姓们花钱哄抢一空,不是祭奠被刘瑾迫害过的家人,就是买来下酒,发泄心中对刘瑾的怨恨,刘瑾究竟做了什么,让百姓如此恨之入骨到如此程度?一切都源于刘瑾的贪婪。
刘瑾的钻营之术
1451 年,谈瑾出生陕西咸阳兴平,6岁时,谈瑾被太监刘顺收养,净身后成为了一名太监,至此改名为刘瑾,由此进入皇宫。
刘瑾十分羡慕明英宗大太监王振,幻想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出人头地。弘治年间,刘瑾工作中犯了罪,差点儿被处死,侥幸得到赦免。赦免之后的刘瑾费尽心思贿赂当时最红的大太监李广,这才有了机会走到太子朱厚照的身边,服侍当时年幼的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孝宗和张氏唯一的孩子,他原本有个弟弟朱厚炜,可是朱厚炜三岁时得病死了,明孝宗和张氏是历史上罕见的恩爱夫妻,明孝宗因此对朱厚照十分溺爱,也不怎么管朱厚照。
在明孝宗临终前,他把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辅佐大臣叫到病榻前,嘱咐道“朕遇病不起,也是天命。朕继位以来,一直遵守祖宗法度,不敢怠慢荒惰。日后之事,多烦爱卿诸人费心”。
明孝宗又拉着刘健的手说到“太子年幼,好逸乐,爱卿等当教之读书,辅导他成为有德明君”。
明孝宗的心愿是好的,但是他没有想到身边的刘瑾却并不这样想。
36岁的明孝宗驾崩后,年仅15岁的朱厚照登基成为了明武宗,刘瑾被指派掌管护卫明武宗的五千营,从一位干杂活的太监成为外朝实权的统领,刘瑾虽然文化程度很低,但十分会钻营,他不断地给朱厚照进献出歌姬、鹰犬、角斗士等好玩的东西,甚至还带着明孝宗微服私访,出宫玩耍。
刘瑾还有七名太监兄弟: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这八人俗称八虎,刘瑾位列八虎之首,一起巴结明武宗。
受到托孤使命的刘健、李东阳、谢迁看到宦官如此扰乱朝纲,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们发动了弹劾八虎的车轮大战。
刘健等人给明武宗不断地送上奏折阐述八虎的危害,可是明武宗根本不在意,接着尚书张升联同给事中四人,御史两人,以及南京给事御史等人轮番上书,明武宗还是假装看不见。此时五官监侯杨源不得已,上书说星象发生了变动,终于引起明武宗的警觉,当时星象被认为是上天的旨意,天象变动意味着有奸臣当道,此时,刘健等六部尚书又来了一轮上奏,明武宗终于下定决心,与司礼监太监商定将八虎送到南京,远离皇上。
没想到,就在决议要发出之前,大臣中出现了一位叛徒:吏部尚书焦芳,焦芳将皇帝准备遣送刘瑾等人的消息告诉了这八人,八人听后立马进宫求见明武宗,在明武宗面前哭得死去活来,追忆当年的美好时光,把矛头指向了司礼监太监王岳,说“如果司礼监的人能够尽忠职守,文臣又如何敢逼迫皇上呢?”
明武宗听后立马就怒了,又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遣返刘瑾等人,反而让刘瑾掌管司礼监,张永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将司礼监太监王岳送去南京!
看到事情发生了如此变化,刘健、李东阳、谢迁知道大势已去,纷纷上书请求辞职,但皇帝唯独留下了李东阳,批准了刘健、谢迁辞职,其余所有参与的文臣不是被杖责就是被降级,焦芳进入内阁,刘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八虎不降反升,控制了要害部门,八虎大获全胜。
铲除异己心狠手辣
掌管了实权之后的刘瑾继续打击异己,他采取了几种惩罚手段:
一是罚米戍边。户部尚书韩文是弹劾奏章的发起人之一,事发后韩文被革职返乡,回乡后没过多久,刘瑾又派人将他从家乡逮捕回来,投入到锦衣卫的监狱,严刑拷打关了几个月,之后又罚米2000石,这差不多是韩文十年工作的俸禄,此外,还令韩文自己去大同交纳,刘瑾看准了官员没钱这个软肋,没事就进行罚米,大臣们被罚得窘困潦倒。
二是去衣梃杖。梃杖是侮辱大臣的一种手段,最初允许受杖之人重毡叠裹,垫以棉衣,这样不会留下伤残,但刘瑾却并不满足这种方式,下令不得垫东西,受到梃杖的人非死即伤。
兵部主事王守仁曾经上书皇帝“遭到刘瑾陷害”,刘瑾知道后,假传圣旨“梃仗50大板”王守仁被打得皮开肉绽,晕死过去好几次,之后,王守仁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就这样刘瑾也没有解气,派人在他回家的路上对他进行追杀,王守仁以为自己在劫难逃,写下一首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他将自己比作含冤而死的伍子胥,但是命不该绝的王守仁运气比较好,趁着杭州深夜假装跳入钱塘江中,最终躲过了刘瑾的迫害。
三是带枷发配,为了折磨反抗他的人,刘瑾铸造了150斤的大枷,训练了一支神奇的杖刑部队,可以将板子打得出神入化,据说可以隔纸打青石,青石碎了纸不会破,刘瑾还规定罪无轻重,一律决杖戍边,并且带枷发配。
经过几年的整治,朝廷上下的异己势力完全被刘瑾打铲除,没有人再敢对他说三道四。
刘瑾十分贪婪。每年明朝官员进京述职时,他都借机向三司官员(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索贿,一人少的1000银子,多的5000两银子,不给就贬斥,多给的就升职,有一个叫安国的人接了父亲的班儿当了军官,1508年,安国考中武状元,分配到陕西三边当代理指挥使,这时刘瑾问他要钱,安国和同时中武举的60人都拿不出钱,刘瑾便发配他们下基层去当兵,随时听候调遣,禁止擅自回家。这60人陷入绝境,和士兵们同吃同住,难以维持生计,边疆守城的官员害怕刘瑾怪罪,没有一个人敢用他们,直到刘瑾死后,安国才终于接父亲的班,当上了军官。
1509年,刘瑾下令每个省布政司要交20000银,交了钱才放人回去,各级官员无奈,纷纷向京师熟人借款,等领导回来后,为了还贷还要加倍搜刮民脂民膏,每次刘瑾收刮,至少能进账10万两雪花银。
被八虎之一的兄弟插了刀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刘瑾的肆意妄为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世居甘肃的安化王朱寘鐇以刘瑾叛乱为名起兵谋反,明武宗派杨一清讨伐朱寘鐇,又派张永进行监军,杨一清原本为陕西一带的军事头领,在训练士兵、边防工作上履立战功,他为人正直,不与刘瑾同流合污,又怕遭受陷害,后经大臣们营救才终于回乡,这次明武宗平定藩王叛乱,重新重用他,而杨一清回到宁夏,发现朱寘鐇的判乱已经被平定了,准备押解到朱寘鐇北京杀头问罪。
杨一清心里对刘瑾有着深深的怨恨,在归来路上,他决定拉拢八虎之一的张永,极力说服张永,称“一旦大功告成,你就可名流千古”,而张永想要夺取刘瑾的权力,于是答应配合杨一清展开行动。
8月11日,明武宗举行平乱晚宴,张永在席间献上朱寘鐇申讨刘瑾的檄文,并揭露刘瑾17件违法之事,明武宗有几分醉意,点头说“刘瑾负我”,完了就不再开口。
张永连忙说“此事不可迟缓”,催促皇帝尽快下诏,并说“望陛下可怜奴才,奴才今天上言得罪刘瑾,不敢离开这里半步,否则就再也见不到陛下了,况且刘瑾得了天下的话,陛下将置身于何地?”
听到这一番话后,明武宗如梦初醒,他于是下令逮捕刘瑾,让张永执行,张永不敢怠慢,带领禁军包围刘瑾住所,将刘瑾逮捕起来,并进行了抄家。
第二天,明武宗上朝时昭告天下,得到群臣们的欢呼庆祝,明武宗起初并没有杀刘瑾之意,他将刘瑾贬谪到凤阳看守祖陵,此时刘瑾上奏说“他走得急,一件贴身衣物都没有,祈求明武宗赐一件衣物遮盖身体”,明武宗看到后心中想起了与刘瑾往日的快乐,顿生怜悯之情,令人送去百件衣服。
张永看到明武宗心中还有挂念,于是历数刘瑾九宗大罪,除了弄权误国、打击异己和贪赃枉法之外,他强调从刘府中搜出私制玉玺一枚,衮袍八件,铠甲无数,还发现他平时常用的扇子里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这些都是违禁之物,尤其是扇子经常给明武宗扇风,图谋不轨路人皆知,此举让明武宗勃然大怒,说“这个奴才真想造反”,于是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凌迟是古代最不人道的一种处罚方式,而当时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
刽子手从刘瑾胸口开始割,每块肉只有指甲大小,为了让刘瑾保持清醒,每割10刀,刽子手就大喊一声,第一天割了357刀。
第一天行刑完,刘瑾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有力气吃完人生中最后一顿饭:两碗粥,第二天行刑时,刘瑾在行刑过程中当众爆料朝中全会的秘密,此时刽子手拿出了核桃,将其嘴巴堵上,让他有口难言,没过多久,刘瑾就被割得气断身亡了,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在他死后,筷子手依然割满了3357刀。
当官员宣布凌迟结束时,大量受害者家属蜂拥而上,将刘瑾的肉抢夺回去,告慰亡灵,大仇得报。
结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刘瑾在位时,狐假虎威,胡作非为,没想到却被自己的兄弟两肋插刀,落了个死无全尸的下场,这可能就是罪有应得吧。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刘谨被押赴刑场。刽子手扒下他的衣衫,开始凌迟。每刀割肉指甲大小,每满十刀就暂停片刻,高声报数。
他痛得大叫,说出许多大逆不道的话。剐了357刀后,他被押回大牢。血肉模糊的刘谨要求喝粥,狱卒端来两碗稀粥,刘谨忍痛喝下。他心里祈求皇帝能改变成命,恕他不死。
第二天,刘谨再次被押到刑场,嘴里被塞了核桃,再也无法喊叫。刽子手继续行刑,数十刀后,刘谨毙命。刽子手按皇帝的要求割满3357刀后,斩下他的首级,将其挫骨扬灰。百姓们抢着将他的肉生吞嚼碎,借此发泄心中怨恨。
上命徇于市凌迟三日,不必覆奏。仍以招情并处决图状榜示天下。行刑之日,仇家每以一钱易一脔,有得而生啖之者。海内闻之莫不踊跃相贺。——《武宗实录》
一,草根崛起
刘谨本姓谈,景泰二年,出生于陕西兴平县一个普通农家。
当时,宦官是许多底层百姓眼中一份体面的职业。为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六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宦官刘顺门下,改名刘谨,并进行了阉割。
成化年间,刘顺将他送入宫廷,成为负责洗刷马桶的低贱杂役。身最底层的刘谨志向远大,他以英宗时代权倾天下的大太监王振为偶像,梦想有一天能爬上高位,名留史册。
刘谨在底层打熬到四十岁,终于被授予教坊司大使之职,成为正九品太监。
弘治元年,为庆祝改元,刘谨管辖的教坊司排演了盛大的节目。不料一名戏子不按刘谨的安排,在表演时唱起了格调低下的民间小曲,惹怒了孝宗及大臣们。
刘谨被判死刑,他哀嚎求饶,将多年积攒的俸禄贿赂上司。终被改判发配茂陵守墓。
这一守就过去十年,年近五十的刘谨不甘心如此结束一生。他拿出所有积蓄四处行贿,终于得到孝宗身边的大宦官李广赏识。
弘治十一年,刘谨被调往东宫,伺候太子朱厚照。进入东宫后,刘谨的人生终于开始逆转。
二,步步高升
太子只是个八岁孩童,他性情活跃,喜欢玩闹,不喜读书。
由于是独子,孝宗对他过分宠溺,使年幼的朱厚照养成任性使气的不良性格,而刘谨则从中看到了机会。
他绞尽脑汁让太子开心,带他斗鸡走狗,荒废学业。朱厚照逐渐长大,性情乖张暴躁,行为也越来越荒唐。
刘谨向长大的朱厚照进献美女,引导他走上酒色之路。太子欢乐不已,对陪伴自己长大的刘谨更加信任。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六,孝宗病重,他将太子托付给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位大臣,嘱托说:
东宫年幼,好逸乐,卿等当教之读书,辅导成德。——《明通鉴》
次日,孝宗驾崩。十八日,十五岁的太子登基,改次年为正德元年,史称明武宗。
武宗一继位,便升任刘谨为正五品钟鼓司司正,专门负责自己的娱乐活动。
刘谨广招年轻美貌的歌女入宫,陪伴皇帝夜夜笙歌。武宗对文艺活动十分热衷,在这些歌女的熏陶下,他常常自己谱曲奏乐,玩的不亦乐乎。
武宗喜欢狩猎,刘谨便花重金从蒙古草原找来大量飞禽走兽,充实皇家猎场。引得武宗隔三差五就要带队出猎,京城百姓都戏称他为“猎户天子”。
武宗讨厌外廷文官,信任自小就服侍身边的刘谨,马永成,谷大用,魏斌,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个太监,时人称为“八虎”。
“八虎”变换着方法诱导皇帝胡作非为,刘谨甚至撺掇武宗微服到教坊司嫖妓。
由于武宗怠政,孝宗遗诏中宣布革新的政令全都无法施行,很多改革成果也化为泡影。以至于户科给事中刘菃痛心的说:
今梓宫未葬,德音犹存,而政治多乖,号令不信。——《明通鉴》
没多久,武宗又升刘谨为内官监掌印太监,负责督造天下工程,并总督团营兵。在刘谨的指挥安排下,原本负责守卫疆土的团营兵都成了修造宫殿和各类建筑的免费劳力,武宗更加开心,对内廷宦官更加宠信。
外廷所奏政事全都无法得到批准,徒有虚衔,一场内外之争即将开始。
左右宦竖日肆,增益且日众。享祀郊庙,带刀披甲拥驾后。内府诸监局敛书多者至百数十人,光禄日供,骤益数倍。——《明史·刘健传》
三,走上巅峰
刘健,马文升等协助孝宗改革的文臣对宦官大为不满,他们多次上疏辞职,武宗都不予批准,但又不给他们决定政事的权力。刘谨则派人严密监听内阁的言行举动。
叛逆的武宗与“八虎”胡作非为,常常通宵达旦饮酒作乐,根本不在乎国家大事。
近者两月以来,或至日高数丈,侍卫执劳役等不能久立,俱纵横坐卧,弃仗满地,四方朝见官吏,外国朝贡使臣,疲于久侯,非但精神困倦,抑且费时误事。——《明通鉴》
吏部左侍郎焦芳看出刘谨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便与之结交,希望借此向上爬。
正德元年四月,对皇帝失去信心的吏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请求退休。“八虎”劝武宗顺水推舟,批准其辞职,并升任焦芳为吏部尚书。
五月,曾屡次建议抑制宦官权力而不被采纳的的兵部尚书刘大夏辞职。
六月,刘健等大臣借天灾为由上奏武宗,要求他:
无单骑驰驱,出入宫禁,泛舟海子;
无视鹰犬弹射;
无纳内侍进献饮膳;
早朝乃人君首务。——《明史·刘健传》
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出当时武宗荒废朝政,纵情逸乐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而这一切,都是“八虎”引诱纵容所至。
武宗对此毫不在意,依旧沉迷声色犬马,更加激怒了外廷。十月,给事中陶谐,御史赵佑交章弹劾“八虎”,武宗将奏章教内阁议论。
刘健等阁臣表示赞同,于是内阁及九卿大臣集体上疏:要求武宗“奋乾纲,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将“八虎”明正典刑”。
这样的大阵势把武宗吓得惊泣不食。他一天中三次派司礼太监陈宽,李荣,王岳至内阁商讨处理办法。
武宗请求将刘谨等人安置到南京,留其性命,但刘健,谢迁等人坚决不同意。
王岳早对刘谨等人的胡作非为不满,他将阁臣的话一一上报,并希望皇帝顺从阁臣。
焦芳则忙把消息飞报刘谨,刘谨等人大惊,连夜入宫,围着武宗哀嚎求救,武宗也伤心不已。
刘谨趁机进谗:
害奴者王岳,岳结阁臣欲制上出入,故先去所忌尔。且鹰犬何损万几!若司礼监得人,左班官安敢如是?——《明史·刘谨传》
武宗大怒,立即命刘谨掌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连夜逮捕王岳,发配南京充军。王岳走到半路,就被刘谨派人杀死。
武宗的突然变脸,让阁臣们感到危险。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纷纷辞职,武宗批准了刘健,谢迁的请求。而李东阳因之前并未坚持一定要杀“八虎”,故此得以留任。
这次内廷与外廷的斗争,以内阁全面失败告终。焦芳受到封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正式进入内阁。
从此,刘谨总揽内外大权,走上了权力巅峰。在他的操控下,
天下镇守太监悉如巡抚,都御史制,干预刑名政事。
四,权倾天下
刘谨得到大权后,一方面广植亲信,收受贿赂;另一方面则党同伐异,排除异己。
均州人刘宇,一次就送上一万两白银,刘谨惊喜地称赞:“刘先生厚我。”从此,他的官职迅速升迁,数月内从原来的右都御史升为兵部尚书。
安定人张䌽,本是小小的郎署,因贿赂刘谨,一年内便升到吏部尚书。他假借刘谨权势,四处巧取豪夺,百官畏之如虎。
翰林院学士杨廷和与刘忠看不惯刘谨专权跋扈,借日讲的机会暗中劝谏皇帝,惹得武宗发怒。
刘谨便建议将二人明升暗降,派往南京。于是即将入阁的杨廷和被改为南京吏部左侍郎,刘忠改任南京礼部左侍郎,当起了毫无实权的闲官。
为彻底打击异己,刘谨将原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韩文,杨守随,林翰,都御史张敷华,郎中李梦阳,主事王守仁,检讨刘端,给事中汤礼敬,御史陈琳等五十三人列为奸党,榜示朝堂。
武宗为此下旨命群臣跪于清金水桥南测,听鸿胪寺宣布奸党名字。这五十三人纷纷罢官去职,或被杀或隐退。
武宗的纵容和支持,让刘谨成为权倾天下的大太监。
公侯勋戚以下,莫敢钧礼,每私谒,相率跪拜。章奏先俱红揭投谨,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皆称刘太监而不名。督察院奏谳误名谨,谨怒之,都御史屠滽率属跪谢乃已。——《明史·刘谨传》
一些正直的官员纷纷隐退,有的甚至自尽明志。更多的则惧怕刘谨,纷纷加大对百姓的盘剥,向其行贿以求平安。
各路官员朝觐至京,畏谨虐焰,恐罹祸,各敛银赂之,每省至二万两。往往贷于京城富豪,复任之日,取官库储赔偿之,名曰:“京债”。上下交征,恬不为异。
——《明史纪事本末》
武宗对此不闻不问,将一切政务交给刘谨。刘谨每天将群臣章奏拿回家中,与妹夫孙聪及松江市侩张文冕商议处理,最后再由焦芳润色公布。
正德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武宗在发现一封揭发刘谨罪状的揭贴,他对此不屑一顾。
刘谨大怒,矫诏令百官跪在奉天门外,自己则严厉训斥。为了找出投贴人,他将五品以下三百多名官员打入诏狱,断绝饮食,一些官员竟热渴而死。后来,他听说揭贴是宫内宦官所写,才释放这些官员。
刘谨的行为,武宗一清二楚,但却毫不在意,而是一门心思研究怎么玩,怎么闹。在武宗的包庇与纵容下,正德三年,刘谨设立内行厂,由自己亲自掌管,与东西二厂构成了一张庞大的特务网。民间百姓常因宦官侦查和陷害而被抄家灭门。
一时间,冤案迭起。从官场到民间,谈到刘谨无不色变。
五,天怒人怨
刘谨专权后,武宗更加挥霍无度。
正德二年,武宗命刘谨负责修理南海子及制造明年元宵灯诸项工程,八个月内就花费二十万两白银,且尚未完工。
正德二年八月,武宗又下旨建造“豹房”,随后直接搬入其中,对国事不闻不问。豹房内收集了大量珍禽异兽与各处征召的美女,供其纵情声享受。
日幸其处,即则歇宿,比大内。令内侍环值,名曰“豹房邸候”,群小见幸者,皆集于此。
由于皇帝的胡作非为和刘谨专权导致的贪腐成风,国家财政匮乏。为了有足够的财力供武宗挥霍享用,刘谨命工部上奏请求公开卖官鬻爵,武宗当即同意。
阴阳僧道医官有缺,许其生徒及仕宦子孙,农民纳银送部,免考受官,其等有四;
军民客商人等纳银,许授七品以下散官,荣其终身,仍免徭役,其等有三;
民间子弟纳银,许授都,布,按,府,州,县诸司承差,知印吏役,其等有八。——《明通鉴》
然而卖官鬻爵的收入远远赶不上武宗极速膨胀的欲望。为了加紧搜刮,刘谨于正德三年八月创立“罚米法”,得罪他的官员都被处以此法,缴纳从几百石到数千石不等的大米,直至破产方才罢休。
无论是“京债”还是“罚米”,最终都被官员们利用职权转嫁到底层百姓头上。一时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同年,刘谨将发给边地的银两改为宫廷支用,废除了边银发放制度。边塞储备因此空虚,士兵生活也得不到保障,怨声四起。
正德四年八月,刘瑾派御史等到各处清理屯田,增加财政收入。御史们迎合刘谨的心意,夸大屯田数量,逼屯田军士按上报数额缴纳租税。
刘谨拼命搜刮民财的同时,还不忘记照顾自己的家乡。正德五年初,他和焦芳勾结,减去江西乡试录取名额五十名,增加陕西乡试录取名额一百名,借此表达自己富而不忘乡亲的“情操”。
如此胡来,把天下读书人也得罪了。
刘谨的及党羽们疯狂的压榨盘剥,终于完成了“寘鐇之乱”,而刘谨的末日也即将到来。
六,末日降临
大理寺少卿周东,靠巴结刘谨而上位。他被派到宁夏清理屯田时,为了多征税贿赂刘谨,居然丧心病狂的以五十亩为一顷,向屯田戍卒强行摊派税收。稍有不满则被恐吓毒打,宁夏士卒愤怒不已。
驻守宁夏的安化王朱寘鐇利用这种不满情绪,乘机起兵叛乱。他杀死周东及镇守太监,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传檄四方,要攻入北京夺取皇位。
安化王叛乱的消息传入京师,刘谨建议武宗启用杨一清为提督,张永为监军,率大军平叛。
刘谨如此安排是深谋远虑的。原来,他与“八虎”之一的张永早就产生矛盾,二人为争宠曾在武宗面前大打出手,虽经武宗调停,但各自怀恨在心。而杨一清当年因得罪“八虎”而被罢官下狱,对张永也相当仇视。这次平叛如果失败,可以借机铲除二人;如果成功,则是自己用人有方。
但刘谨万没想到,安化王起兵仅十九天,就被地方将领平定,自己也被活捉。杨一清虽厌恶“八虎”,却早听说了刘谨和张永的矛盾,正要同张永联手除掉他。
大军走到半路,就得到叛乱平定的消息。杨一清与张永赶到宁夏,一起处理善后事宜。杨一清表示这次平乱都是张永的功劳,张永感激不尽,与之握手言和。二人很快将矛头对准了共同的敌人——刘谨。
杨一清对张永说:“外乱已平,内患何处?”张永怕被刘谨的耳目听到,故意装糊涂说:“内乱指的是谁?”
杨一清便在张永手掌划一“瑾”字。
张永会意,说:“此人日夜跟随皇上,耳目众多!”
杨一清说:“您也是皇上亲信,所以皇上才任用您为监军。如今奏凯还朝,正可借机上奏此贼恶行,为国除奸,到时候天下臣民都会对您感恩戴德啊!”
张永早对刘谨恨之入骨,见杨一清如此说,便决心与他联手铲除刘谨。
正德五年八月十一日,张永押解安化王等叛逆返回北京。
武宗大喜,赐宴慰劳张永,并让刘谨陪宴。事情的发展出乎刘谨的意料,他时刻不离皇帝左右,生怕张永趁机参劾自己。张永早有防备,他与武宗开怀畅饮,不久便酩酊大醉,刘谨这才放心离去。
刘谨一走,张永便恢复神智,拿出安化王的檄文对武宗说:“这次叛乱,都是刘谨专权所致!”半醉的武宗拿起檄文看了一遍,醉醺醺的说:“刘谨负我!”张永趁机陈奏刘谨专权乱政十七条罪状,最后又补了一句:“俱奴婢所知,刘谨欲篡位谋反!”
武宗却大笑说:“他想做皇帝,那就让他做好了!”张永忙说:“天下臣民早称他为刘皇帝,假如他谋反成功,陛下将至何处?”
武宗闻言,又惊又怒,他下令连夜捉拿刘谨,交付外廷决断。
次日,武宗酒醒了,心也软下来。他与外廷商议将刘谨贬谪到南京去。张永则对武宗说:“奴婢已派人抄没刘谨家产,陛下要不要亲自去看看!”武宗很好奇会抄出什么东西,便亲自来到刘谨府邸察看。
帝亲籍其家,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衮衣,玉带诸违禁物。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明史·刘谨传》
金二十四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又一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全甲二千,金钧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狮蛮带二束,金银汤盥五百,蟒衣四百七十袭,牙牌二匮,穿宫牌五百,金牌三,八爪金龙盔甲三十副,玉琴一,玉瑶印一。——《明史纪事本末补》
武宗见状大怒道:“狗奴才果然想造反!”随即下旨将刘谨下诏狱严审,六科弹劾他三十余条大罪,愤怒的武宗下令将他凌迟处死。权倾天下,不可一世的刘谨,终于迎来了覆灭的一天。
总结:
刘谨实现了自己权倾天下的理想,同时也教导出一个荒唐透顶的正德皇帝。虽然他一心奉承和巴结皇帝,但皇帝最后却以最残酷的刑法处死了他。
他专权误国,让明孝宗十多年的改革成果灰飞烟灭,也让原本出现中兴气象的大明王朝彻底走向了衰落。
他的惨死并不值得同情,因为全都是咎由自取。
Ⓙ々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根据大明律法,凌迟的刀数由罪行的轻重来决定。刘瑾当时的罪行是“私藏兵器,意图谋反”,被判了3357刀,要求三天割完,可惜的是刘瑾在第二天就死了。
刘瑾在行刑时到底有多惨?
其实凌迟之刑的残忍度都差不多,只是刀数多少的问题。刘瑾在第一天时,被割了357刀。刽子手是从刘瑾的胸部左右开始动刀的,还按老套数,为防止犯人昏死,每割十刀就吆喝一阵。
刘瑾当时是稍有昏死状态,刽子手就会休息一会等他醒来,然后再割,如此反复。在刘瑾的惨叫声中,第一天的行刑圆满完成。日落时分,血淋淋的刘瑾被押回大牢,缓了一阵后,刘瑾居然还喝下了两大碗粥。
第二天,奄奄一息的刘瑾又被拉回刑场,由于头一天行刑时刘瑾大喊大叫,说出了不少明武宗的隐私,所以今天在行刑前先找了个核桃塞到刘瑾嘴里。刘瑾的疼痛只能往肚子里咽,从喉咙里发出牛一样的叫声。
结果刘瑾在抗了几十刀之后,便断气了,没能坚持到预定的天数。死去的刘瑾被接着碎尸万段,他的头颅被砍下来悬挂示众,并在全国张贴了审理刘瑾的判词,刘瑾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刘瑾为何会被判处凌迟之刑?
刘瑾,陕西兴平人,是明武宗朱厚照时的太监。此人原本姓谈,年少时阉割入宫,依附在姓刘的宦官门下,于是便姓了刘。明孝宗时,刘瑾只不过是乾清宫中的一个普通的太监,大难不死后,在宦官李广的引荐下进入东宫。
明武宗即位后,刘瑾掌钟鼓司,负责皇帝出朝时的钟鼓及杂戏。刘瑾与宦官高凤、马永成、魏彬等七人,因都曾在东宫服侍过武宗,备受宠信,他们欺上瞒下、恣意横行,时称“八虎”。刘瑾最为狡诈凶狠,为八虎之首。
刘瑾善于揣摩武宗的心理,经常弄些歌妓鹰犬来供武宗玩乐,有时还带其出宫享受,玩的武宗十分痛快。得到恩宠的刘瑾很快就被升为内监官,总督团营。团营是三大营覆灭之后,于谦重新训练的精兵。这位刘瑾专权打下了基础。
在刘瑾等人的引诱之下,武宗对朝事十分厌倦,时常沉浸在淫乐之中,朝廷上下一片污乱景象。在群臣的联合弹劾下,武宗曾产生了诛杀刘瑾的想法。但内阁的决议不慎被刘瑾得知,惊慌失措的刘瑾急忙向武宗哭诉。
武宗听了刘瑾的哭诉后,想到昔日的歌舞升平,就打消了诛杀刘瑾的念头,还任命刘瑾掌管司礼监,随便找了个替死鬼王岳便将此案了解。面对这样的结局,以刘健为首的内阁成员提出辞呈,没想到武宗痛快批准。
刘健等重臣辞呈后,刘瑾对支持刘健的人大打出手,制造了一大批冤案。内阁大学士陆昆等人继续上书进谏,刘瑾将这些人各杖责三十,除名不用。江西御史王良臣为陆昆求情,也被杖责三十之后贬为庶民。
在刘瑾的高压之下,大臣们并没有妥协,一次次的上述,一次次的被刘瑾打击。正德二年三月,刘瑾将所有大臣召集起来,让他们全部在金水桥难免跪下,将曾反对他的五十三人列为奸党,纷纷被下狱治罪。
猖狂的刘瑾想尽方法惩治反对他的官员,明律中规定枷重不得超过十三公斤,可刘瑾却将枷加重到七十五公斤。许多大臣被枷整的奄奄一息,才被放去岭南充军,最惨的一位被枷了十三天。被枷死的大有人在。
刘瑾总是在武宗寻欢作乐兴趣正浓之时奏报,武宗对此十分讨厌,并正告刘瑾,以后所奏之事自己决定就行了。刘瑾的目的再次达到,开始架空武宗,独揽大权,要求锦衣卫监督六部官员不得休息,使得许多人惧祸自杀。
正德五年,安化王打着诛杀刘瑾的旗号举兵造反,由此拉开了刘瑾灭亡的序幕。刘瑾在听闻叛乱后,惊恐的将檄文藏了起来。武宗对此也很担心,命杨一清讨伐安化王。叛乱很快被平息,刘瑾在占卜人的怂恿下想图谋废立。
刘瑾在家私藏了兵器弓弩,准备在举行献俘仪式之时发动政变。没想的是,负责献俘的张永提前回京,赶忙请武宗参加献俘仪式。其实张永对刘瑾已经有所怀疑,刘瑾看到张永后十分惊奇,但他没有做任何准备。
张永将刘瑾连夜捉拿起来,派人守住刘瑾的住宅。第二天,武宗亲自率人搜查刘瑾的住宅,从中搜出玉玺一颗、百官牙牌五百个以及盔甲、弓箭、龙袍、玉带等。另外,还从刘瑾平时所带的扇子里发现两把匕首。
武宗勃然大怒,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并示众,刘瑾的党羽和族人也都被处死。刘瑾的同党张绦死在狱中,仍被碎尸,其他牵扯到的大臣皆被革职查办。处死刘瑾一党的依据是明朝《大明律·刑律》中的谋反大逆罪:
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综上所述,刘瑾蛊惑皇帝、残害大臣、私藏兵器、意图谋反,最终被判处凌迟之刑实为罪有应得。对于被冤死的许多大臣来说,刘瑾的凌迟一点都不残忍。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刘瑾有多惨?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下令,在三天内,对其割满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而这都是刘瑾犯了“反逆”之罪的结果。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的一天,正德皇帝朱厚照带着一帮锦衣卫,气势汹汹地走出皇宫,他这次出宫不是干别的,而是要去抄家。
抄谁的家?自然是大太监刘瑾的家,之所以会出现皇帝亲自带队抄家的现象,实在是这个刘瑾,真的让朱厚照愤怒了。
就在前几日,太监张永秘密向朱厚照告发刘瑾,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让朱厚照大吃一惊,连夜抓捕审问后,刘瑾熬不住大刑,全部认罪伏法。
因此,这才出现了朱厚照亲自带队去抄家的景象,因为从刘瑾的嘴里得知,他的家里,藏着不计其数的宝贝,最重要的,还有他意图“反逆”的证据。
果不其然,在到了刘瑾家后,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一旦搜查之下,单是金银,就搜出来数百万两,还有伪造的玉玺、玉带等大逆不道的违禁物,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刘瑾经常用的一把扇子里,还藏着两把细长的匕首。
看着这两把匕首,朱厚照惊得冷汗都下来了,刘瑾可是经常拿着这把扇子给自己扇风啊,想到此处,朱厚照又惊又怒,当即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特意嘱咐,凌迟时,要割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割满三天为止。
不过,曾经权倾一时的刘瑾身子骨可没那么硬朗,只是割到第二天,他就熬不住,生生地疼死了,这位曾经深受朱厚照宠爱的“八虎”之首,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在其死后,他被割下来的肉,被百姓们花钱买走回去下酒,甚至出现了哄抢一空的现象,足以可见,刘瑾是如何的招人愤恨,让老百姓恨不得生啖其肉。
《华尔街日报》曾经评选过全球一千年来最富有的五十人,其中有六名中国人上榜,而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就位列其中之一。
当然,刘瑾能积累如此多的财富,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嫡长子,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因其父朱佑樘童年过得极其悲惨,因此,在朱厚照小的时候,朱佑樘可以说是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他这个儿子。
用含在嘴里怕化了,碰到手中怕飞了这句话,都不足以形容朱佑樘对朱厚照的爱,再加上生在皇家,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因此,这就造就了朱厚照肆意妄为的本性。
而在朱厚照正是贪玩的年龄时,祖籍陕西兴平的刘瑾,来到了朱厚照身边,侍奉皇太子朱厚照。
刘瑾本不姓刘,祖上姓“谈”,年少时为进宫,认了一个叫做刘顺的宦官,并改姓刘才得以入宫,在明孝宗在位时,刘瑾曾经因为犯错,差点被处死,后来经人牵线,才得以保全性命,并进入东宫。
当时的朱厚照正值年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玩,而刘瑾在摸透了自己这位主子的心思后,便极尽所能地投其所好,因此,很快让朱厚照对他十分有好感。
公元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驾崩,十五岁的皇太子朱厚照登基,是为明武宗,在他登基后,刘瑾进入钟鼓司,算是升职加薪了。
刘瑾有一个心中十分敬仰的偶像,就是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身边的大红人太监王振,这位曾经干出来的“壮举”,就是怂恿着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自己也跟着耀武扬威。
不过,王振的最终结局是在战场上被愤恨他已久的大将杀死,但即便如此,刘瑾依然对他这位前辈十分崇拜,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有王振的风光。
因此,在最开始,刘瑾就将宝押在了朱厚照的身上,他知道自己的这位主人是个什么秉性的人,因此,为了配合朱厚照,他与其他几个臭味相投的太监一起,绞尽脑汁的逗朱厚照开心。
本身朱厚照就是一个贪玩的人,再加上他继位时,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以前还有父亲管着,如今自己坐拥天下,这就更让他忘乎所以,放肆的与以刘瑾为首的太监“八虎”胡闹起来。
进献几只鹰犬,送上几个美女,鼓捣一些稀奇的小玩意,或者开发创造一些小游戏,总之,为了让朱厚照开心,刘瑾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朱厚照玩的很开心,他开心了,自然对“功劳”最大的刘瑾就少不了丰厚的赏赐。
因此,刘瑾便步步高升,逐渐成为了朱厚照身边的大红人,由于他生性狡黠即便是有大臣对他不满,进而弹劾他,也被他通过各种手段给压了下去。
而在正德元年十月,刘瑾与反对他的文官群体一次交锋,不仅奠定了他在朝中无人撼动的地位,还借此再次上位,真正成为了一个权宦。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月,对刘瑾所作所为十分不满的内阁成员李东阳等人,开始了第一轮对刘瑾的弹劾,但奏疏递上去之后,犹如石沉大海,朱厚照对此毫无反应,看见了也当没看见。
对此,内阁几个大佬并不气馁,紧接着,包括吏部尚书张升等人也接连给朱厚照上疏,弹劾刘瑾,但依然是毫无作用,朱厚照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
在几个大佬商议之后,决定换一种方式,让五官监候杨源借助星象之说,来弹劾刘瑾,还别说,这次终于有反应了。
朱厚照之所以有反应,并不是害怕这些文官,而是那个时候,星象毕竟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国家兴衰都要看这些,杨源就是利用这一点,把刘瑾扯了进去,才会让朱厚照有所心动的。
但心动并不代表行动,为了给朱厚照加把火,李东阳联合六部九卿,集体给朱厚照上了一封奏疏,也就是说,整个大明政府内阁的所有高级官员,全部将矛头对准了刘瑾。
这下由不得朱厚照犹豫了,最终,在文官们的施压下,刘瑾等人被下诏送往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一旦到了那里,就只能混吃等死了,刘瑾自然不愿意去,就在被遣送南京的诏令下发的前一夜,刘瑾在一番哭诉之下,说了一句让朱厚照十分心动的话,改变了整个事情的发展方向。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决,谁敢不从?”---刘瑾
不得不说,刘瑾着实是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他一眼看穿朱厚照内心是不愿意将她们送走的,只不过是迫于文官的压力,才做此决定,因此,他绕过问题本身,直奔主题,把朱厚照捧到一个高高的位置上,因此,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
事情的结果,是刘瑾一方大胜,不仅继续留在京城,还将那些弹劾他的文官集团,给打压了个遍,除了李东阳被朱厚照强制留在内阁之外,其余人等,不是被仗责就是被降级,眼看胜利无望,内阁中也接连两位成员辞官归隐。
自此,刘瑾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太监中最高的级别,而经过他与文官们的大战后,文官们见到刘瑾都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对此,刘瑾十分的洋洋得意,他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现在的他,比自己的偶像王振当年还要风光,朝中谁要是不依附他刘公公,马上就会被治罪,在他得势的那些年中,被他无故处罚的官员,足足有上百人,最惨的,不仅官职被夺,甚至累及妻儿,以至于家破人亡。
历史上的刘瑾,文化程度很低,就连大字都认不全,但他极为聪明。
为了达到自己欺上瞒下的目的,每次在向朱厚照汇报奏事的时候,他都会挑选朱厚照玩游戏兴致正浓之时,他在一旁絮絮叨叨,次数多了,朱厚照就会十分厌烦,告诉刘瑾,以后不要烦他,自己看着办。
就这样,刘瑾达到了自己独断专行的目的,除了大肆中饱私囊之外,刘瑾干得最多的,就是打击那些他看不顺眼的官员。
他发明了一种枷法,重达七十公斤,用这个来惩罚那些弹劾他的官员,曾经有多名官员,因为犯了小错,就死在这个枷法之下。
在刘瑾的不断欺压下,终于有官员忍受不了,在正德三年,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至内阁,但最终还是落到了刘瑾手中,他看完后大怒,就假传圣旨召集百官,让所有官员跪在奉天门外,当时正值酷暑,这些官员从中午一直跪到傍晚,其中还有两名官员中暑而死。
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可以说大明就是刘瑾的天下,百姓们只可以不知道皇帝是谁,但都知道刘瑾刘公公是何许人,整个大明,被刘瑾搅的是乌烟瘴气,很多正直的官员要么被迫害,要么辞官归隐,剩余的也是惶恐不安,对此,刘瑾是越发的嚣张。
但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日渐嚣张的刘瑾,终于迎来了他覆灭的时刻,他的覆灭,还要从他不该乱收黑钱说起。
前文讲过,刘瑾得势后,开始大肆中饱私囊,只要给他钱,就没办不成的事,而在送钱的人中,有一个人十分特殊,他就是安化王朱寘鐇。
朱寘鐇的祖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㮵,朱元璋称帝后,朱㮵被封为庆王,传到朱寘鐇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人了。
但这个朱寘鐇去没有祖上那种为国为民的气节,相反,他在袭爵后,反而觊觎帝位,暗中招募了一批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意图篡位。
篡位需要招兵买马,但容易被人察觉,因此,为了掩人耳目,朱寘鐇就找上了正得势的刘瑾,以自己需要增加点护卫为由,请求他批准。
当然,黄白之物是少不了的,在刘瑾一番假意推辞下,最终朱寘鐇达到了他的目的。
就这样,朱寘鐇暗中发展势力的时候,刘瑾却视而不见,毕竟拿了人家的钱,就要给人家办事,在经过数年的准备后,朱寘鐇在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宣读檄文,发动叛乱,史称'安化之乱“。
在朱寘鐇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刘瑾干了一件十分无脑的事情,他害怕朱厚照查出来他曾经收过朱寘鐇的钱,就把这个消息压下来不报,而这件事为他日后覆灭,埋下了一个引子。
当然,这场叛乱并没有给当时的大明带来什么重创,毕竟大明朝在当时国力还算强盛,何况当时还出了个牛人王阳明,因此,很容易就把叛乱给平定了,但平定叛乱之后,就是刘瑾倒台的开始。
事情的起因,是太监”八虎“中一个叫做张永的人,此人素有心机,并且与刘瑾不合,一直都有想取代刘瑾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但在平定朱寘鐇叛乱时,他作为朱厚照指派的先锋官,在宁夏见到了一个人,让他看到了机会。
这个人就是后来名震天下,官至内阁首辅,被誉为文德武功堪比唐代姚崇的杨一清。
在杨一清的帮助下,借助安化王朱寘鐇一事,把刘瑾索贿以及其他罪名共计十七条大罪写进奏疏,由张永带回京城,直接面呈朱厚照,以此来扳倒刘瑾。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且不说朱厚照能不能相信,就是相信了,能不能治刘瑾的罪也是一个问题,但最终,在张永以死相逼之下,朱厚照最终还是下令,在张永进京的当夜,将刘瑾抓捕归案。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以及朱厚照改变主意,张永等人连夜开始对刘瑾的审讯,刚开始刘瑾还十分嘴硬,但架不住张永知道他的态度底细,最终还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刘瑾认罪伏法。
次日,在张永的带领下,锦衣卫前往刘瑾家中搜捕证据,据传搜出无数金银财宝,还搜出藏在扇子里的短剑,而宫里的朱厚照听说了,都跑来瞧新鲜,等到他真正看到刘瑾家中不计其数的家产,以及那把藏着暗器的扇子后,才终于相信,刘瑾确实有造反的心思。
盛怒之下的明武宗朱厚照,亲自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要在三天内,割满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方可。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刘公公没能扛到第三天,仅仅在第二天,他就因忍不住疼痛而死,在他死后,刑场周围的百姓们争前恐后地要买他被割下来的肉,甚至出现了哄抢的现象,为了就是拿回去祭奠那些被刘瑾害死的正直官员,以慰在天之灵。
当然,刘瑾再怎么惨,也是罪有应得,相比他残害官员,欺压百姓,他的这个下场,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大快人心。
而他之所以会被这么快扳倒,并让朱厚照亲自下诏将其凌迟,是因为张永等人,抓住了朱厚照的心理,击中了刘瑾的要害。
其一,朱厚照爱玩,但并不傻
史书中的朱厚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就连清朝时,教育不爱学习的皇子,都以朱厚照作为反面教材,一句“你想学朱厚照吗?”,就能让皇子安心学习。
但实际上,朱厚照虽然贪玩,但是极为聪明,他纵容刘瑾,但不代表就不懂得制衡。
在刘瑾威胁到他的皇位时,朱厚照自然不会同意,皇位都没了,他还怎么玩,而张永正是抓住他这个心理,才让朱厚照下定决心,处决刘瑾的。
其二,刘瑾自作孽不可活
前文讲过,刘瑾曾收了安化王朱寘鐇不少黑钱,因此,在朱寘鐇叛乱时,刘瑾出于害怕,居然将叛乱的消息瞒报,试图不让朱厚照知道。
而张永和杨一清,就是借助这件事发挥,把刘瑾“牵涉”进叛乱一事,而无论在哪个朝代,但凡和叛乱扯上关系,那就是一件大事,没有皇帝不在意这个的。
因此,这样才能引起朱厚照的重视,才能帮助他下决心。
其三,家中藏着暗器,才是最致命的
刘瑾是什么人?天天在朱厚照身边的人,也就是天子近臣,而他家中藏着暗器,想暗杀谁?这还用质疑吗?
就是用脚指头想一想,都知道刘瑾所藏的暗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此明显的证据,由不得朱厚照不相信。
至于那把藏着暗器的扇子,是不是张永提前放好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因此,在张永、杨一清以及众多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刘瑾才得以被绳之以法,并最终被朱厚照下令凌迟处死,虽然在过程中,每个参与的人都有各自的目的,但目标一致,就是除掉刘瑾,并且,他们也做到了。
小结:
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不少,尤其是在盛产大太监的明朝,更是出了不少权宦,但刘瑾在其中,却是造成危害最大的太监之一,在他得势期间,官员们可谓是生不如死,备受欺凌却敢怒不敢言,而张永以及杨一清等人的计除刘瑾,真正算是为民除害,刘瑾被残忍的凌迟处死,称得上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刘瑾是一位特别有勇气的太监,别人到宫中去当太监都是请专业的人员做手术,而刘瑾是自己拿刀给自己做手术,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单是自己给自己做手术,这不足以表现出刘瑾的勇气,真正能够表现出刘瑾勇气的地方在于他当时并没有门路进宫,有很大的可能割了也进不了宫(太监是门热闹活,不是你说当就能当得上的)。多亏当时有位姓刘的太监看上刘瑾,将他带进宫当公公。刘瑾为了表示恩情,将自己的姓改为“刘”,原本刘瑾是姓“谈”。
聪明但是邪恶的刘瑾
从刘瑾进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刘瑾不会是一般的太监。别的人当太监都是给别人当奴才,可是刘瑾呢?他在给别人当奴才的同时还发奋读书,成为了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可是凤毛麟角,刘瑾很幸运,被帝国的当权者选为太子朱厚照的待从,很明显这是个很有前途的工作。
刘瑾慢慢的发现自己伺候的这个朱厚照是一个非常喜欢玩的人,只要顺着他的心意,那么未来必定大富大贵。
忠臣都希望皇帝能够勤勤恳恳的工作,开创盛世;而奸臣则希望皇帝能够不理朝政,方便自己把持朝政,贪污受贿。
而刘瑾属于奸臣。
朱厚照继位后,刘瑾别的事情不做,就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介绍各种玩法给朱厚照玩,比如耍老鹰、观虎斗、看豹扑食、美女跳舞等等,总之只要是刘公公知道的,都介绍给了朱厚照,而朱厚照照单全收。
朱厚照天天玩,朝隔三差五才上一回,奏折更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扔给了身为司礼监太监的刘瑾批。朱厚照成了挂名的皇帝,刘瑾成了真正的皇帝,刘瑾是奸臣自然要贪污受贿,打击异己。
刘瑾在贪污这方面相当的有心得,不管你是谁,是否有钱,只要你当官,不管你是入京汇报工作,还是到地方上巡查,只要动了,都必须给钱或者送礼,如果说不给钱,也不送礼,那就送命,不是说说而已!有一位言官家里穷,到地方上办完事回到京城汇报工作,没有给刘瑾钱,也没有给刘瑾送礼,当即被刘瑾逼死。
任凭刘瑾怎么样胡作非为,朝中都没有人敢说刘瑾一句,因为敢说的人基本上都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告了。刘瑾杀人的手段相当残忍,他从来不会直接把你了结,而是慢慢的折磨你,比如把你扔到锦衣卫那里,或者让你带着一百多斤的枷锁到处游街,无论哪一种都必死无疑。
皇帝不理朝政,刘瑾专权,为什么刘瑾到头来被判处凌迟之刑?
不作就不会死,导火索
刘瑾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一天他开悟了,觉得自己做的坏事太多,得做一点好事,正是这一点好事间接要了他的性命。
朝会上,刘瑾向朱厚照进言整顿军屯。军屯制度是朱元璋开创的,所谓军屯就是给士兵田种,在打仗的时候士兵打仗,等到不打仗的时候就种田,自给自足,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
此时距离朱元璋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时候的田地大部分到了军队干部的手里。当国家整顿军屯的命令下去后,各地的政府部门都不敢执行。没有谁会蠢到领着几个只会抓人、打屁股的衙役去对抗军中的干部,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国家已经明令整改,不管有没有真的执行,该收的粮食是一定要收上来的。军中的干部不肯交出手中的田地,这些粮食自然也就不存在,但是为了完成国家的指标,军中的干部只能从小兵那里扣。
小兵虽然不识字,但是性格方面却特别的强劲,你压他,他就反。恰好有一个藩王想造反,这个藩王就是安化王朱寘鐇。这位大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宁夏这个鬼地方,要什么没有什么,甚至连水有的时候都缺。
他曾试图换一个地方住,但是没有人肯跟他换。
朱寘鐇早就琢磨着造反,但是由于没有军队不敢造反。机缘巧合之下,刘瑾刘公公给他送来了军队,这些军队就是被压迫的小兵。整顿军屯的命令是刘瑾下的,而且刘瑾在全国范围内声名狼藉,既然当初先祖朱棣能够以“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为什么我不能。朱寘鐇以“诛杀刘瑾,为民除害”为由,举兵造反。
这件事是刘瑾挑起来的,最怕的人当然也是刘瑾。刘瑾当机立断封锁消息,找来朝廷重臣商议,最终决定派赋闲在家的杨一清前去平叛,虽然是自己同伴,但是却与自己不合的太监张永担任监军。
刘瑾这辈子最大的错误由此诞生。
其实他完全不必派遣杨一清与张永前去平叛,因为在张永与杨一清还在路上的时候叛乱就已经被平定了。
杨一清、张永联手
杨一清是属于杨廷和、李东阳这一类的正直之臣,当初正是因为得罪刘瑾才导致赋闲在家。张永虽然身为“八虎”之一,是刘瑾的同伴,但是却是个有良心的人,对于刘瑾的胡作非为非常不满,而且还表现出来,因此刘瑾也对这个同伴不满,多次想要整他,但由于他也是朱厚照最亲近的八个太监之一,一直动不了他。
刘瑾亲自将这两个人撮合在一起,真的是天要灭刘瑾。
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后事还是要处理的,杨一清与张永来到了宁夏。一开始杨一清以为张永是和刘瑾一样的人,不想与张永亲近,直到杨一清在街上散步发现张永发布的那一条命令,才对张永刮目相看。张永在进城之前给了手下一百两银子叫他们拿去分了,代价是不能够拿百姓一分钱,敢拿的直接治罪。
张永给杨一清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好的,但是杨一清是传统的读书人,向来对宦官有偏见,并没有特别的看好张永。加上张永本人比较激进,没读过什么书,开口就骂刘瑾,这让杨一清对张永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他到底是真的恨刘瑾,还是假的恨刘瑾?
杨一清一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直到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个晚上,张永就要带着犯人回京了。在这个晚上,杨一清决定赌一把,表明自己与刘瑾势不两立,同时表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张永在回京汇报安化王之乱时,奏刘瑾一本,弄死刘瑾。
张永明白刘瑾一死那么他就可以替代刘瑾的地位,地位得到的同时名声也能够得到,因为他除掉了刘瑾这个奸臣。这笔买卖虽然风险大,但是利润同样也很大,张永答应了杨一清,带着杨一清列举刘瑾罪状的文书,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京城。
刘瑾惨死
正德五年八月十五日,朱厚照亲自组建饭局好好的款待张永这位“有功之臣”。饭局上,张永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刘瑾不怎么喝酒,也不怎么吃饭,只是盯着他看。张永为了麻痹刘瑾,只能装醉。刘瑾不是个善茬,也算得上是半个知识分子,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感到张永来者不善,就算醉,也要一直盯着他,以免他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原本可以一直在饭局上盯着的刘瑾离开了饭局,不是他想离开,而是他的哥哥在8月16日要办丧事,他必须要离开了。刘瑾一离开,张永当即拿出杨一清写的那份文书递给朱厚照,朱厚照认真看了一会儿,便将文书放到了桌子上,很明显朱厚照并不在意。
张永之前虽然与刘瑾不和,但并没有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现如今张永奏上这么一本,宫中满是刘瑾的耳目,明天刘瑾一收到消息,必定与张永你死我活。张永奋力一搏,怒斥刘瑾想夺取大明天下,本来以为这一句话足以要刘瑾的命了,没有想到朱厚照竟然来上这么一句,大明天下他想要拿去他就拿去吧。
张永浑身颤抖,浑身冒汗,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句话还杀不死刘瑾。这时的张永已经没有退路了,突然间灵光一闪,张永想到了这么一句话,天下是他刘瑾的,那么陛下去哪呢?正是这句话要了刘瑾的老命。的的确确啊,要是这江山是刘瑾的,我去哪呢?
朱厚照当即命令张永前去抓捕刘瑾,抄刘瑾的家。抄家的时候,朝廷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刘瑾的家中有一大堆的武器,刘瑾经常用的那把扇子,实际上是一件暗器,人赃俱获。
墙倒众人推,那些早就看不惯刘瑾的百官在这时几乎全部上书罗列刘瑾的罪状。
这时的刘瑾已经无力回天。
人证有了,物证也有了,刘瑾谋反的罪名坐实了。在封建王朝,谋反是诛九族的罪过,刘瑾运气好,没有被判处诛九族,而是被判处凌迟之刑。所谓凌迟之刑就是将身上的肉一片一片的割下来,刘瑾一共要在身上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凌迟之刑从胸口开始割,刘瑾在第一天被割了三百五十七刀,每割一刀刽子手就大声喊叫一下子,以防刘瑾晕过去。行刑的过程中,刘瑾狗急跳墙,曝出了不少朱厚照的猛料,当时由于现场有一大堆百姓在场,不好强行堵住刘瑾的嘴,只能任由他爆料。
行刑的第二天,为了防止像昨天那种情况发生,负责此次行刑的官员,在刘瑾的喉咙里塞了一个核桃,以免他再次发出声音。这一天,刘瑾只是被割了百八十刀就一命呼呼了。刘瑾虽然死了,但是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第三天的刘瑾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而他的首级则被吊起来示众。
总结
刘瑾将整个大明王朝变得乌烟瘴气,贪污之风遍布全国,同时还直接或者间接杀死一大堆的忠臣,最后被判处凌迟之刑一点都不为过。那些死在刘瑾手中的官员如果在天有灵,看到刘瑾被处以凌迟之刑,估计笑的都喘不过气。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上一篇:有哪些打动人心的经典爱情语录?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