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百年孤独》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ϟ┶为什么《百年孤独》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著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这本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里融入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等神秘元素,现实与虚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壮丽的想象世界。
《百年孤独》的开篇一直被公认为经典,甚至被称为伟大的开头,那么它到底经典在哪里?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开头吧。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这是《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白,被无数小说家效仿。有书君选取的是范晔翻译的版本,译本有很多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比较一下不同。
开头的第一句话,短短42个字,却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空概念,这开创了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将三种时空概念融合得如此精炼、自然,有书君还没有在其他作者身上见过,可见马尔克斯功底之深。
接下来是典型的倒叙结构,但是其功力不在于新颖的倒叙结构,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让人不得不读下去。主人公开篇就面临死刑,是什么导致他必须面对死亡?父亲带主人公去见识冰块,冰块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问题作者都没有直接交代,我们只能去书中寻找。而最后一句“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突然把人拉入了神秘、魔幻的空间。
其实,这样的开头在写作中极富挑战性和冒险性,就像是一场足球赛,解说员一上来就告诉了观众本场比赛的结果。已经知道了结果,看下去的兴趣就会大减,一旦写得不好,很容易就会让读者失去读下去的欲望,但显然马尔克斯做得很好。
如果读了开头戛然而止,你对这段文字除了好奇还有怎样的思考,在有书君看来,人在死亡前到底会想起什么?马尔克斯在这段文字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面对死亡,当然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但是恐怕更多的是对人生旅程的追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开头告诉我们,面对死亡,人最容易走进自己的记忆深处,人生过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经历在远处熠熠闪光。正是这些事物和经历,组成了荒诞不羁的人生之梦。加西亚·马尔克斯从“冰块”开始把人们带进了梦幻人生和魔幻之旅。
马尔克斯的这一写法引起无数作家的模仿,在中国,莫言、余华、苏童、格非、陈忠实、韩少功等作家的写法,或多或少都受到马尔克斯的影响。
有书君举几个例子,大家看一下,能不能读出一些马尔克斯的影子。
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余华《难逃劫数》: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那是因为沙子透过东山红彤彤的神采看到了一种灰暗的灾难。他隐约看到东山的形象被摧毁后的凄惨。
莫言《红高粱》: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莫言的《檀香刑》,余华的《兄弟》、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韩少功的《日夜书》,甚至郭敬明的《幻城》等等,这些书的开头都带着明显的《百年孤独》的开篇的影子。
包括马尔克斯自己,这样经典的写法还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纯真的艾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这两本他自己的作品又重现了这一写法。
马尔克斯的这一经典开头影响了世界上无数的作家,他的魔幻现实主义让无数作者不断提起,重复模仿还乐此不疲。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来说,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百年孤独》一样,有那么大的影响。
☿≐为什么《百年孤独》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一句话答案】乱序群像剧你说棒不棒?
《百年孤独》的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开头,最突出的原因就是时间线了吧?芝加哥大学的余国藩教授在《历史、虚构与中国叙事文学之阅读》中认为“传统诗人只能局限自己于一种故事的说法,史家却能取材于各种矛盾的说法以便探索事实和真相”,中国的文学常常有拟史的倾向,而《红楼梦》不断强调“大荒”、“无稽”、“无朝代年纪可考”,正是为了与这种传统的“史学模式”相抗衡。
用这种方法和眼光来看《百年孤独》的开头,百又显示出了比红的又一层超越,显示出文学和史学的双重超越。
( 《百年孤独》中的炼金鱼)
百年孤独不断回溯的时间线显然打破了史学式叙事的线性时间模式,显示出优秀的文学性。但正是因为这种文学性的时间叙事,在不断回溯的过程中,又不断补充、或者修正内容、或者提出与之前相悖的说法,比如利用不同人物之口,对同样一件过去的事有完全不同的描述,此处又体现了史学式叙事的优越性,即各种说法相互排斥,一种说法在否认前人的基础上前进,推动叙事。并且完成了历史只不过是叙事的新历史主义式证明,后现代性十足非常时髦了。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表送上)
杨早讲史,不一样的回答
⇜▾为什么《百年孤独》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您好谢邀!《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著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这本书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里融入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等神秘元素,现实与虚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壮丽的想象世界。
书中开头这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彻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的巨蛋。这是《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白,短短几十个字,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空概念,这开创了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作者将三种时空概念融合得如此精炼、自然,可见马尔克斯功底之深。接下来是典型的倒叙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让人不得不读下去,并能让读者一瞬间经历了多种时空转换,顿生人生沧桑之历史感,至此一生繁华落幕,句式中,现在时、将来时、过去时、将来过去时等不同的时态结构全在这一刻同现脑海,这是一种人生的终结体验。
《百年孤独》不断回溯的时间线显然打破了史学式叙事的线性时间模式,显示出优秀的文学性。正是因为这种文学性的时间叙事,在不断回溯的过程中,又不断补充、或者修正内容、或者提出与之前相悖的说法,比如利用不同人物之口,对同样一件过去的事有完全不同的描述,此处又体现了史学式叙述的优越性。书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化身,他们都需要和自己的心理孤独奋战。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开头告诉我们,面对死亡,人最容易走进死亡记忆深处,人生过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经历在远处熠熠闪光,正是这些事物和经历,组成了荒诞不羁的人生之梦。加西亚.马尔克斯从“冰块”开始把人们带进了梦幻人生和魔幻之旅。他的文章开篇是这样,结尾也是这样,被无数小说家效仿。故,其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为什么《百年孤独》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每一届,我都要跟学生一起聊聊《百年孤独》,尤其是开头,其实称它为最经典的开头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也是被人说得最多的一点,就是这个开头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我们且看这个开头: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开头是明显的倒叙式,从多年以后说起,这个在小说的写法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最特别的是,它的时空上的来回穿梭。读者打开书,看到这一句,在阅读心理上是往多年之后去的,然后下一句又赶紧往回奔,这种体验还是比较奇妙的。因为这种写法当时比较特别,所以给人印象很深。但后来模仿的作家多了,读来也不觉得什么了。
可是,大多数作家模仿的只是这种外在的形,没有得到真正的精髓。
那真正的精髓是什么呢?
就是第二点,这个一句话的开头,击中了小说这种文体的核心:塑造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奥雷连诺上校,家族中的叛逆者,一辈子都在反对政府,最终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这种性格不是莫名奇妙凭空出现的。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亲带他和哥哥去吉普赛人的帐篷看冰块,冰块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哥哥们不敢靠近,他却勇敢地上去摸了一把。就是这个参观冰块的下午,初显了他性格里冒险的一面,这是他一生的性格底色。
一句话,勾连了一个人一生的始终,突出了这个人的形象,俭省,而又力度,堪称巨笔如椽。
┩↳为什么《百年孤独》开篇是公认的经典?
《百年孤独》的开篇的经典在于它文学上的独创性,在这之前没有人采用这种方法去描写,这也是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给后世其他作家带去了巨大的创作影响力,这些都足以表明他的经典性。
当然,一部作品的成功只有一个好的开头是万万不够的,《百年孤独》的成功还在于他宏大的叙事,历数100多年家族发展,让他们成功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