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无障碍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在读高中时,非常喜欢《过秦论》,虽然文中有很多生僻字,但经过努力,我还是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
虽然能背诵,但文中很多字句的含义,对我来说还是模糊不清。好在当时的课本页脚都有注解,我就反复地看注解,弄清楚每个字词的含义。
高中的文言文大都是从《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古籍中精选出来的,将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精读,熟读,甚至大部分背诵下来,文言文这一关基本就过了。
好在我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要求我们全班同学人手一部。而且要求我们通读后,试着用半文半白写作文。这个要求还挺高的,但我努力照做了。但我对《三国演义》里描写诸葛亮太神了,就像无所不知的神仙一样,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我怀疑,但却不敢反问老师。便去图书馆借了一套《三国志》阅读。
因为有《三国演义》打底,对三国人物比较感兴趣又熟悉,读《三国志》并不困难,实在弄不懂的字词,查一下注解就是了。
高中课本有一篇叫《鸿门宴》,课文下边的注解说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因为课文实在太精彩了,我便去图书馆借《史记》阅读。史记的列传故事非常精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懂了《列传》,再读《世家》,然而读《本纪》,最后再读其它篇章,反正就是把《史记》当小说反过来读,我也记不得读了多少遍。我现在家中还有三套不同版本的《史记》,经常翻阅。
后来读《汉书》就不用看注解了,因为《汉书》大部分章节都是与《史记》重复,有的甚至是照抄的。
有了上面三本古籍打基础,再读《后汉书》时,就更轻松了,基本上不用看注解了。
到社会工作后,知道伟人毛泽东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心底认为这一定是一本好书,便买了一套。
哈哈哈,你猜怎么着,这时看《资治通鉴》就感觉有点像看白话文一样了。
无它,因为有了一定的文言底子,又加上是宋代人写的,离我们年代越近的古籍用字越浅显明白。
有了前四史打底,再看一些巜拾遗记》《博物志》《酉阳杂俎》等古籍就基本上就没有障碍了。
当然对《尚书》和《易经》这些关于上古时的典籍,文字晦涩,要想读懂就得费很大功夫才得。
就看你用心或专心的程度了。广西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仅初中学历,我看他解读《易经》却是头头有道,让我佩服。[作揖][作揖]
一句话,无障碍地阅读古籍靠的是日积月累,而且对阅读古籍有兴趣。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大家都能做到。只要用点心,下点功夫,普通人都能做到,并非什么大神。
◃┭无障碍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么说吧,很少有人真能做到无障碍阅读古籍,很少。
古文言是越往前越难懂的,越靠现在越简明。
可以这么说,明清的文言书籍,你确实可以做到无障碍。这个需要你记忆大量的实词含义,熟练文言文句式,大量阅读,大量翻译,你就可以做到无障碍阅读。一个正常学习的高中生就有这水平。你把文言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充就是现代文的意思,基本可以做到一遍过。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再往上到唐宋就有点不同,有一些吃力,但你也能勉强去读,可能不是太顺畅,但能连蒙带猜读个八九不离十。有时候即使不太明白,你联系一下上下文,想象一下,用逻辑一推,也能明白。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那再往上呢,汉朝时候的呢?还可以靠自己的脑补来理解文意吗?很明显读起来已经很艰涩了,需要相当程度的文言修养,才能在反复阅读之下融会贯通。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而到了先秦的文言,你就别指望能一遍读懂读通。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为了节约书写,古人能简则简,省略了很多的句子成分,句式也和现在的大不相同,书面语和口头语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你要想顺畅阅读,就得像古时候的文人一样有文言思维才行。而这还不一定够。
即使是古人自己,阅读起隔的比较远的前人的文字也会比较吃力,他们也会误解前人的意思,更别说现在的我们了。
像《道德经》这样的微言大义型著作,一百个专家一百种解读,连翻译都不能统一。所以说,无障碍阅读古籍,这真的是胡话了,历史学家们读古书的时候,遇到读不懂的,还得从其他书里推敲校正,何况普通的学者呢?
ℝ†无障碍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也是羡慕嫉妒恨的想知道啊,我想大神之所以能成为大神,可能都是些天赋异秉之人吧?我读现在的很多东西都觉得障碍重重。
↛⇛无障碍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现在基本能无障碍地阅读古籍,但我不觉得自己是大神。
这个并不神秘,秘诀就是《卖油翁》里说的那句话:“无它,唯手熟尔。”
我个人有学英语和学古汉语的经历。感觉两者差不多。实际上,学古汉语比学英语还要容易些。
因为现代汉语,也是从古汉语演化过来的,没有文化障碍。
港澳台同胞,学古籍容易一些,因为他们学的是繁体字。从繁体字,能发现对古籍里蕴藏的文化传承脉络更清晰一些。
大陆同胞,因为学的是简化字,学古籍,就有可能感觉到文化跳跃。
但是也没啥。
学好古籍,首先要兴趣先导。没有兴趣,学古籍就会觉得很难熬。
一但有兴趣,你就会看到古籍里附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慧,就会乐此不疲。
古籍里有不少生僻字,通假字。同样的字形,古今含义有变化。
但看的多了,一回生,两回熟,辨认和阅读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吸收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乐趣也越来越大。
学古籍,可以借助古汉语字典。
此外,很多古籍是文白对照。你可以先通读一下白话翻译,再通读一下古文后面的字词注释,然后再读古文原文。可以将重点字词注释做笔记积累,个人体会,这样学习古籍进步快点。
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本书……重复研读,逐步积累。阅读速度越来越快,理解越来越轻松。
慢慢你就会发现,阅读古籍,对你已经不是炫耀和装13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因此,等你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你就会发现,无障碍阅读古籍,是量变到质变,自然而然达到的过程,真的没啥大神的。
@禾麦文化
✕┢无障碍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完全无障碍阅读所有古籍是不现实的,秦汉之前有先秦,先秦之前有三代,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文字,文字一直都在变化中。三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汉字和语言文学都有不同的特点,词汇是不断地丰富的,词义也都在变的。而且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星像各方面都有。学海无涯,而人生而有涯。
但要把文言文学的好一些,还是可以推荐几部书的。
首先是工具书,说文解字。
其次就是《古文观止》,是非常好的课本。
再有可以从接近白话文的书看起,比较容易看懂。半文半白的《三国演义》、清代的《聊斋》都比较容易看懂,也比较能引起一般人的兴趣。
学完这些,就可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古籍来看了。经史子集,医卜星相都可以。但建议先不要看先秦以前的,先秦以前的基本都是经典,但有点难看懂,现在的译文,正确性大都也是有争议的。需要自己用心去悟。
汉语的发展阶段,文字有鸟虫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简体字。文风可分为三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字不说了,说文风。先秦以前,一字一意,汉以后开始有词组,到宋时,两个字组成的词,四个字的成语,已经出现得很多了。到元时已经出现白话文,后面就有了大量的白话文小说。
所以,先秦以前的经典难看懂一些。汉初对大量典籍进行了整理,汉语得到很大发展,这时候的语言还是很朴实的,已表达为目的。魏晋南北朝开始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于是在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骈文,到唐诗为形式上的鼎峰。追求形式的完美,是脱离日常说话的。然后,唐宋八大家倡导回归秦汉的朴实,文章又开始向日常说话靠拢。从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文章越来贴近日常,越来越贴近底层老百姓的日常说话。。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上一篇:有哪些温柔耐看的短句?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