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爱薛宝钗的人和讨厌薛宝钗的人应该一样多。但无论爱与不爱,都不影响薛宝钗这样一个人物,作为《红楼梦》的主角陪伴着爱红人一起走过人生。《红楼梦》是一部多主角的小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甚至王熙凤都是主角,而宝黛爱情和金玉良姻作为故事的主线,虽然在八十回后戛然而止,让人难窥真相,但薛宝钗的命运倒是可以猜测一二。
宝黛钗三人,薛宝钗的结局最难猜。黛玉死,宝玉出家,都清清楚楚在八十回前暗示清楚。可薛宝钗就有点暧昧不明了。她在贾宝玉离家出走后怎么样了?这还真不太好说。
一,薛宝钗嫁入破败的贾家为哪般?
多数人讨厌薛宝钗不是因为她为人周到,全面,也不是宝钗真善良假虚伪。而是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贾宝玉。宝钗为何嫁给宝玉?
贾家在八十回后已经江河日下。抄检大观园后大观园群芳离散,贾家也彻底衰落。那种颓败的迹象根本掩饰不住。七十七回开头,王夫人为了二两人参翻遍了荣国府,最终还是薛宝钗帮忙解决了人参的问题。二两人参对于当初的荣国府算什么?真有钱,王夫人会挨门挨户的问个遍还不买去?可她就是没买。不但如此,她还发了半天呆:
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
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是心中翻滚思忖良久。我曾经算过,二两人参应该也就二十多两银子。可这都要王夫人想半天,明显不是说没这二十两,而是这二十两应不应该花!贾赦那边更甚,他借了孙绍祖五千两银子,为了不还,干脆将女儿迎春给了人家。这是老赖的无耻行径,不怪孙绍祖醉后大骂迎春是五千两银子卖给他的。
贾家这样的情况,薛宝钗冷眼旁观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她费尽心机就想嫁入这样的贾家,试问她图的是什么?宝二奶奶很高贵么?显然并不是!荣国府继承权归属究竟是谁根本不明朗,于情于理,贾琏都更有优势。所以宝钗嫁给贾宝玉绝不是阴谋而是牺牲。
二,齐眉举案的宝二爷宝二奶奶。
宝钗宝玉结婚后,两人并没有怨念。反倒有一段相敬如宾,齐眉举案的日子。这是很和睦的关系。显然宝钗嫁给贾宝玉是让贾宝玉感怀的关系。通行本八十回后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后生活是反人性的。被耍了阴谋而生米煮成熟饭的婚姻竟然还过的有滋有味?贾宝玉要如何没心没肺?贾宝玉对林黛玉那种忘我的感情如何能让贾宝玉轻易接受宝钗?
我说过几次的“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应该就是宝黛钗三人命运的提前预演。藕官、菂官、蕊官就暗示了宝黛钗,菂官死后,蕊官才来补位,藕官纪念菂官,也对蕊官深情厚谊。因为菂官的死和蕊官的来无关。
宝黛钗也一样。按我之前的分析应该黛玉死,宝玉接受不了被重创(五十七回疯癫再现?),宝钗十有八九那时候嫁给贾宝玉冲喜。所以宝玉才可能在林黛玉死后自觉亏负宝钗,两人才齐眉举案的过了一段日子。
三,宝玉出走,宝钗无子孤单过一生。
贾宝玉最终还是走了。践行自己的誓言: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宝玉和宝钗婚姻持续了多久呢?我认为半年不到!这个推断不在薛宝钗的判词里,反倒在元宵节的灯谜中: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山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这四句谜语藏了好多迷!
第一,宝钗宝玉结婚在夏季,“荷花山水喜相逢”说的很清楚。
第二,宝玉离家出走在秋天,“梧桐叶落分别离”这是深秋时节,梧桐叶已经彻底掉落。
第三,宝钗宝玉夫妻是恩爱的,“恩爱虽浓不到冬”我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但看到上面的“齐眉举案”分析,应该可以了解,婚后的宝钗和宝玉关系和睦,非常不错。
第四,宝钗无子!八十回后宝钗生子贾桂是绝无可能的。因为第一句“有眼无珠腹内空”已经明确说了宝钗宝玉结婚(有眼)却并没有孩子(无珠),古人将女子怀孕叫珠胎暗结,而腹内空更清晰了。
整段谜语清楚记录了宝钗宝玉婚姻生活的情感和结局,开始和结束。当然这个谜语未尝没有歧义。主要是不同版的谜语略有不同。[舒序本]将更香的作者变成宝钗所作。[庚辰本]将更香灯谜变成暂记宝钗制迷,畸笏叟还有一条批语为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但梦觉本和舒序本就又再次申明竹夫人为宝钗所作。而且在竹夫人灯谜后边有脂批:此宝钗金玉成空!比较下来,脂砚斋批语更可信!更香应该是林黛玉所作。毕竟那种缠绵的诗文是林黛玉的风格。而且据周汝昌先生研究认为林黛玉的潇湘妃子也有“香消”之意!林黛玉无论怎样都是燃烧消耗自己的意思。通行本采用了更香是林黛玉所作,竹夫人是薛宝钗所作。
贾宝玉走后,薛宝钗如何,这根本无法预知的。有人认为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这个说法的依据是贾雨村那句诗:钗于奁中待时飞!脂砚斋确实说过表过黛玉,又言宝钗,但这不过是《红楼梦》眼目,贾雨村所待之钗不过是前刻着眼的娇杏而已,与薛宝钗全无关系。
那么薛宝钗又如何了?贾家被抄家,一穷二白,薛家也不会好!等待薛宝钗的,不过是孤苦无依的人生,挣扎求生而已。至于死于雪里埋还是土里埋,留点想象也是好的。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薛宝钗是一个现实的人,她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种,只重视自身修养,鄙视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人。宝钗热衷仕途经济,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不与主流价值观相契合,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宝钗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和哥哥相依为命,打理家族事物。她了解社会的丑陋,知道要维持家族的兴旺,必须官场有后台,否则像他们这样的商人只能任人宰割,被勒索直至破产。
宝钗的价值观与宝玉和黛玉有本质的不同。宝钗的价值观与贾雨村类似,宝钗也欣赏贾雨村的能力,但这不表明,宝钗要嫁给贾雨村。他们之间有另外的关联。
贾雨村吟一句“钗于奁中待时飞",恰值甄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凡也!”显然这句表达了贾雨村的雄心壮志。
《红楼梦》作者一贯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钗有可能代表宝钗,贾雨村的字叫时飞。是否暗示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
宝钗嫁给贾雨村不太可能,年龄差距太大,宝钗的年龄和香菱相仿,贾雨村接受香菱的父亲甄士隐接济的时候应该二十出头,二人相差将近二十岁左右。不过那个时代“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的现象还是有的,宝钗和贾雨村的年龄差距还不算大。
即使这样我依然认为,宝钗和贾雨村的关系不应该是嫁娶的关系。
《红楼梦》一开篇就讲一僧一道,送神瑛侍者下凡造劫历世,【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来特地将他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
这一僧一道,负责帮助这些下凡的冤家经历磨难,渡劫后引渡回太虚幻境。
贾雨村是否是陪这些风流冤家下凡的僧人?
第二回,贾雨村到郊外闲游,看到了一座庙叫做“智通寺”。(甲戌侧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甲戌侧批: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甲戌侧批:是雨村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甲戌侧批:火气。)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看到批语,心内愈发糊涂,难道那个时候就有穿越?难道这个老僧就是未来的贾雨村?那么老僧又与宝钗和黛玉有什么关系呢?
我突然想到,黛玉和甄英莲三岁时,都被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去出家。只是他们的父母都不答应。宝钗小的时候得一种怪病,亏了一个和尚,说了个海上仙方儿,所以宝钗只要吃冷香丸就无碍。
我们知道黛玉、宝钗、香菱等都是跟着宝玉下凡渡劫的。他们劫难过后,要回太虚幻境销号。这个接引黛玉和宝钗回太虚幻境的人,就应该是僧人,这个僧人就是既证后的贾雨村。贾雨村出卖贾家之后,升了官发了财,但是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贾雨村最后落得一无所有,后来顿悟,当了和尚,即那个煮粥老僧。这样【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便有了新的解释,不是宝钗嫁给贾雨村而是宝钗死后,由贾雨村指引回太虚幻境。也就告诉了我们宝钗的结局是,穷困潦倒,孤独终老。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我要强调一点——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她也是个无比美好的女子。
我们读者可以根据偏好褒黛抑钗,或褒钗抑黛,但是我们绝不该否定两人都是美好女性的化身!
古往今来,太多人对宝钗有过分的偏见,我虽然喜欢黛玉。但这一点上,我也要为宝钗鸣不平!
薛宝钗的优点很多,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
唯一的一点遗憾,也就是造成了她人生悲剧的遗憾,就是她作为封建女子的楷模(有停机之德),碰上了贾宝玉这个不喜欢仕途经济的开悟之人。
所以任她如何付出自己的全部,宝玉也永远无法和她走到最后。其中辛酸,又怎么是世上的浊人浊物能理解的呢?
首先《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也是让宝钗宝玉结婚了。
脂批中写的很明显:宝玉有此世人莫忍心为之毒(宝玉有世上的人都不忍心做而他却能做出来的一种“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的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岂能弃而成僧哉?玉一生偏僻处!
所以,结了婚又怎么样呢?到头来还不是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她与宝玉性格是不可能合得来的。
脂批也透露,后文就有回目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我们可以想象,80回后,在薛宝钗几番劝解之下,一向对仕途经济厌恶至极的宝玉终于爆发了,一怒出家而去,独留宝钗守活寡。
那么宝钗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抑郁而终(而且是在宝玉出家后不久)
我们再回到宝钗的判词上:金簪雪里埋。
刘心武先生对此有一番见解,他说这句诗里面,用簪不用钗是大有深意的。
钗是由两股金针合起来的,而簪只有一根。这个非常形象,就是写宝钗最终是守活寡的结局。
命运如此无情的打几下,薛宝钗仍然坚持着,她承受着精神的无比煎熬、命运的无情把玩、
最终,在她那雪洞一般的房间里抑郁而终。(这里大家有不理解,就去网上查一查,内容比较复杂,这里不赘述)
金簪雪里埋,一朝成谶,叹叹!
最后给大家,曹雪芹和脂砚斋分别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我只有一句话:同此一哭!
曹雪芹: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脂砚斋: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t♁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未完,关于大观园中众人的结局,一直都扑朔迷离,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今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宝钗的结局。
关于宝钗的结局,前八十回中,有过几处隐隐约约的文字透露,因此关于宝钗的结局,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我们不妨一一加以分析。
第一种,改嫁贾雨村。很多人把宝钗结局跟贾雨村联系起来,是因为贾雨村曾做过两句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对于最后一句的解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不少人坚持认为:钗是宝钗,时飞正是贾雨村的表字,因此这句话暗示了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嫁给了贾雨村。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这句话之后的两句甲戌本脂批。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脂批什么意思呢?就是前面跛足道人和癞头僧人先说了宝玉和黛玉的前世姻缘——木石前盟,这里又说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玉和钗暗喻金玉良缘。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贾雨村的这句话透露的二宝姻缘,跟贾雨村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以宝钗品行,她在宝玉出嫁后,也不可能改嫁,所以宝钗改嫁贾雨村一说,不足信。
第二种,孤独终老。第一回里说到了甄士隐的败落乃至出家,他出家之时,曾一口气解读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我们知道,这段对于好了歌的解读,几乎可以看作是红楼一书的总纲。
如果我们结合脂批来看,这段解读相当于是提前交代了很多人的结局,其中也包含了宝钗。原文有两句话是这样的: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如果我们不看脂批,这句话也很好理解,说的是红颜老去的情形,这暗示的自然是红楼中的女子,这句话后有句甲戌本脂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根据脂批可知,这两鬓成霜的人是宝钗、湘云等人,结合脂批透露的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的结局,宝钗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守寡到老,从脂浓粉香的闺阁女子到两鬓成霜的孤寡妇人。
我在之前的文中也分析过,宝玉和宝钗婚后没有孩子,整个红楼梦中都没有新生儿,所以宝钗的结局最可能是孤独终老。
第三种,凄惨死去。要分析十二钗结局,判词不能不看,宝钗跟黛玉合用一首判词,关于宝钗的结局,似乎在“金簪雪里埋”这句话中透露了,不少人也据此认定:宝钗最终死亡,而且凄惨地死于一个冬天,尸体被雪盖住。
这种解读我不敢苟同,因为如果只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未免误读了红楼,如果宝钗是这样不堪地死去,那么黛玉的“玉带林中挂”就真的成了黛玉上吊自缢了。
我们知道,黛玉下世即为还泪,原文中有过透露,她跟宝玉说自己的眼泪越来越少,而脂批也明确点出,黛玉最终是“泪尽夭亡”的,也就是说,黛玉未满十八岁,就泪枯而亡,这正符合她把一生的眼泪还尽的设定。
所以,曹公如此钟爱的两个女子,不可能这么不堪地死去,我对宝钗这句判词的理解是,婚后的她被宝玉冷面相对,因为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第四种,青春早逝。元春省亲回宫后的那年元宵节,贾母因为元春高兴,也拉着一家大笑玩起了猜灯谜的游戏,贾政也来凑热闹,但热闹没凑成,却闹了一肚子郁闷,因为这群女孩的灯谜,都是她们命运的谶语。
贾政看完四春和宝钗的灯谜后,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如果说四春和宝钗的灯谜是谶语,那么贾政的这个心理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谶语。
他认为这群孩子都不是福寿之辈,也就是活不长久的。我们看,元春死的早,迎春死的早,探春远嫁,惜春出家,宝钗会不会在跟宝玉结婚后不久青春早逝呢?
如果我们结合比较可信的第二种结局,宝钗可能也不会活得太久,当然,也不会真的青春早逝,也许像元春一样,四十岁左右去世,而不是能够像贾母这样,可以活到八十多岁。
综合起来看,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女子,所谓薄命,要么青春早逝,要么孤独终老,一生命运坎坷,黛玉属于前者,宝钗则属于后者。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薄命司金陵十二钗之冠,其结局定然不如人意,但她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呢?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是鲥鱼多刺,二是海棠无香,三是《红楼》未完!因红楼未完,读者不但有许多遗憾,也有许多推测,关于薛宝钗的结局,也有许多推测。
一,薛宝钗虽然是皇商之女,但其言行志气,却绝不输权贵之家的闺秀。她的人生,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了宝二奶奶,但贾宝玉却因失了玉而魂魄受损,终日浑浑噩噩,后虽灵台净明了,却在考上举人后便离家出走,撒手悬崖,好在此时,宝钗发现有孕,后来生下一子,取名贾桂,与贾兰一起,中兴贾家,使贾家成为兰桂之家,因李纨早死。薛宝钗当然顺理成章的成为贾府的老太君。(通行本)
二,贾府被抄,薛宝钗与贾宝玉不得不依附宝钗娘家,因宝玉不知世务,又从小娇生惯养,事事难免不如人意,薛姨妈与薛蟠对他也是处处挑剔,就是宝钗,也会经常对宝玉言行进行导正,最后宝玉便如甄士隐一般,在历经种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后,便撒手悬涯,留宝钗一人艰难渡日,寂寞孤独相伴。
三,贾宝玉与薛宝钗依附薛家,贾宝玉被薛氏母子种种刁难,已有厌世之意,后来遇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在二人有意无意的点拨之下,蓦地悟透人生真谛,于是也如甄士隐、柳湘莲一样,跟随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走了。而薛宝钗则遇到了贾雨村,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想平步青云,曾希望"好风凭借力"的薛宝钗再嫁贾雨村。
对于薛宝钗的结局,前两种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让人觉得很有些道理。但是说薛宝钗在嫁给贾雨村这种根据我却觉得有些好笑。
一,薛宝钗是山中高士,她有些城府,有些心机,是一个"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她的利己是在自己利益即将受损的情况下才开启使用。
一般情况下,薛宝钗是宽厚豁达,"藏拙""守愚",并愿意示人以好的。比如他帮助过史湘云举办螃蟹宴,关心照顾过邢岫烟,对林黛玉也是十分体贴,主动提出为林黛玉提供燕窝以调养身体,对香菱等下人也非常维护。她也有善良和胸怀,也有做人底线。不然也不会被曹雪芹誉为具有"停机德",被曹雪芹封为"山中高士”。
想一想,一个具有"停机德”的“山中高士"。会不会与一个狡猾、残酷、贪婪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二,薛宝钗已嫁给贾宝玉,而贾宝玉离家出走前,并没有把薛宝钗休弃、或与薛宝钗和离,因此,薛宝钗虽然是独居,在我们眼中也是寡居,但是她守的是活寡,并没有再嫁的资格。所以,她再嫁贾雨村的机率一点也没有。
三,宝钗虽是大家闺秀,见识胸怀修养等都是贾雨村的继室娇杏比不了,但是有一样薛宝钗确实比不上娇杏的。那就是运气。更何况娇杏有一子,待到贾府败落时,怕是已经十多岁了。
而贾雨村也如薛宝钗一样,是那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混不吝,怎么可能不顾自己的官声,前途,而弃娇杏而再娶宝钗呢。
人们之所以认为薛宝钗会再嫁贾雨村,是因为贾雨村在初一出道时吟了两句诗。
贾雨村出场时,曾经吟了两句诗来表达自己追求,抱负。这两句诗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而贾雨村号"时飞",于是便有宝钗再嫁贾雨村一说。
但是,若是按这种猜测法,薛宝钗不应该嫁给贾宝玉的,而应该一直在"奁"中等待“时飞”才对。可是薛宝钗并没有在"奁"中一直等待,而是不断的追求贾宝玉,最后嫁给了贾宝玉。可见把“钗于奁中待时飞"解读为"薛宝钗一直在奁中(闺中)等待嫁给贾雨村的"方法是错误的。
况且,薛宝钗无论做为大家闺秀,还是守活寡的宝二奶奶,与贾雨村根本没有交集点。纵然两个人有可能邂逅,贾雨村也未必能够认得出薛宝钗就是薛宝钗,就算认得出薛宝钗就是宝二奶奶,贾雨村家里有一个娇杏,又有一个爱子,哪里会有贾雨村求娶薛宝钗一说呢!
其实,对《红楼梦》,许多读者都认为许多地方有些过度解读,而认为薛宝钗再嫁贾雨村的说法应该也算其中一种吧。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果开车遇到持刀棍拦路怎么办?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