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我们老家有一个人,五年前犯事儿了,在老家捅了人跑掉了,捉了几年都没有音讯。可以肯定那个人是隐姓埋名,换了身份躲在某个地方。
今年3月份,听说这个人抓住了。不是因为他用身份证或者银行卡之类的暴露了身份,只是因为他坐地铁,刷了一次卡。就被人根据他的行动轨迹找出来了。
具体如何抓住的外人就不清楚了,这也就恰恰说明大数据的可怕,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有痕迹留下,如果做了坏事想桃之夭夭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件事,我老公的一个朋友。在广西打工的时候,砍伤一个人,他就逃到了东莞。也是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的假证。平时需要用身份证的地方都不去,交通工具也不乘坐。找了个小厂子打工。平时就骑摩托车出行。
没想到一次外出的时候,他撞了个人,交警过来一盘查,暴露了,原来是个在逃人员。马上通知广西的民警过来,把人又带回广西了。
所以,现在的大数据真的是很厉害的,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千万别做违背公众良俗的事情。
☂⇏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如果说我在京东搜了“耳机”,转脸刷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就不断给我推送淘宝的耳机广告;或者我在淘宝上搜了“牛排”,然后在腾讯新闻里时不时跳出京东,苏宁的牛排广告,这些还不算可怕的话,我遇到过的非常可怕的例子:我和朋友在电话里闲聊,提到了辅导班,我说学而思,新东方这样的大牌子上市公司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线上品牌就比较差强人意了。聊天后没多久就能收到推送的学而思广告还有网课品牌跑路的新闻了。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我跟我儿子说买自行车别非得买崔克,闪电的,你还得长个子,用不了三年又得换车架,我儿子说那你觉得啥牌子合适?我心里想的是捷安特就很好啊,但是我没说出来,怕我儿子觉得我太大家长作风,就说那咱俩一起搜搜看。刚打开某网站,头一页居然全是捷安特的广告,要知道我只是心里想了想啊。以前我会认为大数据会窃听电话交谈内容,但是捷安特的事情让我觉得大数据应该有读心术。
♘♝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大数据十分强大,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几乎变成了“透明人”,几乎没有隐私可言。虽然大数据使得很多大数据分析者可以更加精准的挖掘目标客户,但是大数据对于消费者来说个人觉得还是弊大于利。很多行业垄断者掌握着很多大数据,比如用户的消费习惯,活动区域,消费数据,饮食习惯等等,通过多方数据汇总分析,进而得到更精准的数据画像,进而找到自己更精准的目标群体。
这么说恐怕很多人依然意识不到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下面我举一些大数据分析的一些实例,你就知道大数据究竟有多可怕了。
实例:美国某商场的数据分析。
美国有一个家庭曾经收到过一家美国商场发来的孕妇用品促销券,这个家庭有三口人,一对夫妻以及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儿,这对夫妻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所以很显然这个孕妇用品促销券针对的是家庭中十六七岁的女儿。
女儿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他认为这是商场对自己女儿的侮辱,毕竟自己女儿只有十六七岁。于是女儿的父亲随即就去找这家商场理论,商场态度也不错,向女儿的父亲立马道歉。
很多人认为此事也就完美结束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女儿的父亲真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已经怀孕了,而且还是未婚先育。
这就奇怪了,商场是如何知道这位父亲的女儿已经怀孕了呢?原来这家商场会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位父亲的女儿最近商场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评估该女性怀孕的可能性非常高,于是才有针对性地给这位女性寄了一些怀孕用品促销券。
这就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通过你的消费数据分析,就能分析出你最近的生活、工作情况,甚至是你不愿意向别人透露的隐私情况。就比如这位父亲的女儿,未婚先孕这件事,她比谁都希望这件事不让别人知道,但没想到最后竟然让商场的大数据给分析出来了。
再比如很多网购平台,注册账号就需要输入个人信息,要想付款还要绑定身份证,还要输入手机号,收货地址,另外再加上你的网购平台的购买记录。综合对这些数据分析,几乎可以得到一份非常详细的个人简历。甚至还可以分析出你的年龄,工作,生活习惯,购买力等等,这么多信息暴露出来,你们说大数据可怕不可怕。
总的来看:
大数据分析自然有它的好处,一方面方便快速找到精准客户,一方面消费者也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很多网站、软件都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送内容,这其实也是一种大数据分析。但是如果过度使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隐私将得不到保障,相信没有人喜欢做大数据下的“透明人”!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除!
↚≢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以前有个搞软件数据的告诉我“没有人比大数据更了解你,包括你自己!”在此不去讨论此话的真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伪装”自己,尽量让我们表现的正常一些,但在网络大数据面前,你的兴趣爱好、行事作风都将被一览无余,甚至很多网站都知道你平时都在浏览什么内容。
大数据能让你的“网络信息”产生价值,从“小”的方面来讲,这些价值可以卖给相关APP,所以我们经常打开某APP,首页就给我们推送“心目中的产品”;从“大”的方面来讲,大数据能加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真要讨论起来,我认为大数据的恐怖在于“知道的太多”,在这个前提下,它绝对能“先下手为强”,幸运的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有限,如果人工智能脱离控制,诞生自己的意识,再配上恐怖的大数据,科幻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并非不可能。
言归正传,本文尽量用大白文揭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也会告诉大家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
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把每个人分成两部分,基础部分为人体,你在人体的基础上会产生数据,包括吃饭、逛街、打游戏、购物等等,可以说只要你活着,就会产生数据,哪怕是宅在家,那也能证明你是个宅男(女)。
以前的信息数据大多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没有成立小组专门研究一个人,那么数据就很容易“烟消云散”。
但在网络化时代不同,人类在网络世界留下的所有足迹,都会被网络“记住”,包括你每天看了多长时间的购物网站,这些数据慢慢堆积后,逐渐就形成了“个人数据”。
起初,个人数据的用处并不大,但是随着网络化进程逐渐加快,数据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时候有人就会建立一个超级大的数据库,里面装满了很多人的“个人数据”。
他们将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梳理、存储、分析、可视化,也就是说他们把原材料(大量个人数据)经过一系列加工后,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大数据。
这些大数据有很多类型,例如“W地区90%的人喜欢吃辣”,那么这条数据就可以卖给某购物网站,接着网站就会在W地区主推“辣椒酱”、“麻辣零食”等等。
所以,通俗的讲,大数据就是有价值的网络数据,其中就包括你的网络数据。
大数据到底有多么可怕?
这是个讨论范围极其广泛的话题,也许一群教授讨论10天10夜都说不完,在此我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按照我的理解,大数据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在你联网的状态下,或你出现在他人的“互联网世界”中,你所产生的任何行为,都会被记录。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配偶?
你喜欢吃什么美食?
每年你去过哪里?
平常在家上网,你都干了些什么?
每天你的行动轨迹是什么?几点出门,几点回家,去了哪里?
其实这些都会被记录,哪怕你手机关机,只要你出现在路边的摄像头中,你还是会被“数据记录”。
所以,我认为大数据的可怕之处就是记录并且产生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地方,大数据充其量是个“无主之物”,最可怕的是被背后运用大数据的人,用得好,大数据能加快人类文明发展,用得不好,后果是毁灭性的。
作为普通老百姓,显然这些东西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知道“大数据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觉得被侵犯隐私,咱们还得知道如何尽量防范。
普通人应该如何防止泄漏个人数据?
先说一点,完全保密个人数据是不现实的,下面主要讲三块,即“手机APP”、“电脑端百度网页搜索”、“管理微信广告”。
1.手机APP
在安装APP过程中,系统会弹出“读取通讯录、照片、短信、地理位置等权限”,如果你介意,全部点拒绝,特别是通讯录,我就不明白,软件要读取通讯录权限干什么?
“麦克风权限”最好也关掉,有的软件会读取聊天内容,抓取关键词,然后APP里推送相关产品。
此外特别要注意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像IOS可能好点,它应用商店里的APP都经过严格审批,相对来讲,安卓系统的恶意软件多一些。
还有路边扫码送礼物等活动,能不参加就不要参加,我曾经扫了一下,领了个小玩具给我女儿,第二天就收到了20多个电话,里面有装修、教育培训、贷款、保险的,气的那天直接关机了。
所以陌生APP尽量不要装,手机里也不要存放重要信息,比如身份证照片、房产证照片、护照等等。
2.电脑端百度网页搜索
现在用的最多的搜索引擎仍然是百度,为了防止百度抓取个人上网数据,可以在搜索页面关闭“搜索历史”、“关闭预测”。
当然,在登录状态下,也可以点击“隐私设置”,把“记录搜索行为日志”关掉。
此外,绝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还有个设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下方一行灰色选项中点开“使用百度前必读”。
之后点击“隐私权保护声明”,点击“隐私保护平台”,里面就有百度产品的隐私政策,比如“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有详细关闭采集个人数据的教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3.关闭个性化微信广告
很多时候,我们在刷朋友圈时,总会出现一些关联性很强的广告,比如有次我在维修读了几篇关于眼镜的文章,结果第二天就刷到了某眼镜的广告,我当时就懵了。
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微信的个性化推荐,以下就是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流程。
“打开微信”—“我”—“设置”—“关于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个性化广告”(往下拉)—“关闭个性化
推荐广告”(需登录)
结语
总之咱们在网上的数据,都会被记录,目前还没有彻底关闭个人数据的办法,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性,不随意安装陌生软件,不随意打开各种权限,手机里尽量不要保存重要照片、视频等。
大数据始终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吃瓜群众,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END——
⇛▣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大数据的可怕,一般人只会想到隐私被侵犯吧?的确,隐私被侵犯这当然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之一。但,这并不是全部。如果实现大数据联网,广义地讲,人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的。因为你所有的可采集的数据,都将成为别人对你研习的工具。这当然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个守法公民的隐私可能被侵犯而不自知。也有积极的一面,那一个网逃,将无处遁形,因为所有的消费记录,甚至是到过之处,都将留有影像记录。
那大数据还有什么更可怕之处呢?其中一个可怕之处,就是所有以信息采集收汇总类的工作将会消失。比如记者、比如会计等等等等。而且一些担负信息收集工作的公司和部门将会消失,你比如办事大厅、中介公司等等。还有一个是贸易的方式改变了。以前是做出东西之后再做市场销售,可以网销或是现实销售。之后不会,之后只会在收集信息之后,按需生产,按需销售。比如,天冷了小王需要一件毛衣,他身上的体感终端感受到了他的需求,然后上传到主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将结果交于更多的生产中心。生产中心机器人,以需求将毛衣做好,然后将生产信息上传主机。这时候主机将生产信息发送到小王的体感终端,提示小王,现在已经按您的身体特征生产了一件毛衣,价格合理,你确不确定需要?小王按了确定,然后无人机系统在天黑前将快递放到小王家的阳台。于是交易完成。
这还仅仅是一笔交易,如果这样的交易有三四千万笔呢?你想想天上的无人机,会有多少?这还不算,还有更大量的撮合交易呢?比如,无人机送完小王的毛衣,正好他楼下的小李想寄一份快递,主机将指令分发到无人机,无人机瞬间到达小王楼下的小李家的阳台,快递被第一时间取走。想想,如果这样的撮合交易有三四千万笔呢?再想想天上的无人机。
还还有,很多跟异性偶遇的过程,很有可能是主机撮合完成的。因为经主机分析,你跟这位异性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非常契合。于是,异性见面撮合交易完成。你以为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恋爱,其实不过是大数据中心撮合的一场交易。而你们,很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一些消费,大数据中心就已经在你们的消费中收取了佣金。
再多,就不再展开了,目前想到这一步就已经非常可怕了。科幻片分集剧情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