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又有什么功绩?
Ⓥℂ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又有什么功绩?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由来已久,而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四个人物,个个都称得上是英雄好汉。
那么,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呢?下面就聊一聊他们。
先说“王不过项”
这个“王不过项”中的“项”,便是指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祖上,是周王室的后裔,其家族为姬姓,周朝时期诸侯国之一的项国,便是项羽的先祖创立的。
项国被鲁国灭掉后,该国族人便以国名“项”为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项族人归属楚国,并且,还在楚国中身居高位。
像楚国的名将项燕,便是项羽的祖父。
曾经,项燕凭借勇猛,曾大败秦国大将李信和蒙恬的联军,不仅攻下了秦国的数个营地,还斩杀李信麾下多名大将,最终迫使李信率残部逃奔回秦国。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先辈都如此勇猛,项羽自然也不例外。
据《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项羽长大后,身高八尺,且力能扛鼎,寻常三五个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因此,其家乡不少年轻人都十分敬畏他。
并且更重要的是,项羽还才气过人,也就是说文武兼备,这在当时就相当厉害了。
而他在年轻时,曾干过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某年秦始皇前往会稽游玩时,项羽和叔父项梁(项燕之子)前往观看,而在看到秦始皇威风八面的仪仗后,项羽对项梁说了一句堪称“大逆不道”的话。
“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
这话说完,吓得项梁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唯恐被人听见,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项梁开始对这个侄子刮目相看。
在此之后,项梁便倾心教授项羽兵马谋略,而到了陈胜吴广起义时,项梁指示项羽杀死会稽郡守殷通,而项羽不仅成功得手,并且在当时就展现出了极其“悍勇”的一面。
当时,殷通被项羽击杀后,殷通的几百个部下要为长官报仇雪恨,因此将项羽团团围住,但项羽并未慌张,而是手提殷通人头,腰佩殷通官印,同时开始大杀四方。
仅凭一人之力,便击杀了殷通一百多名部下,硬杀得整个郡守府血流成河,而殷通的其余部下,均被项羽这种神勇给吓住,纷纷跪地求饶,无人敢抬头直视项羽。
这份杀伐之气,可谓是“悍勇无比”。
而到了项梁战死后,项羽接过了兵权,带着部下东征西讨,更是凭借悍勇在秦末乱世中争得了一席之位。
尤其是在公元前208年时,项羽单枪匹马在万军中斩杀宋义,更让他自此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当时楚国的不少将领,评价项羽均称其“为人彪悍,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由此可见,项羽的悍勇也是得到公认的。
而真正让项羽名动天下的,则是他大破秦军主力的事迹。
史料记载,项羽攻打秦将王离时,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悍然冲向敌阵,令麾下兵卒无不热血沸腾,纷纷跟着项羽奋勇杀敌,最终超常发挥,生擒王离,大破秦军。
而在之后,项羽在辕门召见众诸侯,由于惧怕项羽的威名,诸侯们只敢跪着前行,无人敢平视项羽。
这是何等的威风?可以说,纵观当时整个天下,也就唯独项羽能做到这一点。
而项羽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在彭城之战中,以少量兵力击溃刘邦数十万诸侯联军的壮举了。
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众诸侯,组织起了一支近六十万人的联军,浩浩荡荡进攻项羽,并且,在开战之初,刘邦所向披靡,成功占据了彭城。
为此,刘邦极为得意,认为击败项羽指日可待。
但项羽却不慌不忙地率领三万人马赶赴彭城,随即在彭城之下与刘邦展开决战,先是在攻城时,斩杀刘邦十几万人,之后又在追击过程中,再次斩杀刘邦二十多万人。
何谓“以少胜多”?彭城之战中的项羽,就给刘邦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教育课。
但在彭城之战后,项羽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经历了潍水之战后,项羽麾下大将龙且战死,二十万主力军也在此战中全军覆没,导致项羽面临的局势越发捉襟见肘。
不得已之下,项羽只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但从那个时候开始,好运气似乎远离的项羽,刘邦单方面撕毁协议后,派韩信等将大举进攻项羽,而项羽则被困于垓下,最终突围失败,于乌江自刎而死。
秦末乱世,虽说最终以刘邦全面胜利而告终,但西楚霸王项羽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而后世对其评价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意思就是说没有人能超越项羽的神勇,这也就是为何会说“王不过项”的主要原因。
再说“力不过霸”
这个“力不过霸”中的“霸”,指的是小说评说中的李元霸。
李元霸是一个虚拟人物,不过,大部分人均认为,李元霸的原型人物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也就是李世民的三弟。
李渊共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和四子李元吉,这四人均为李渊的嫡妻窦皇后所生。
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李玄霸,仅活了十五岁便病逝,并且在他死的时候,李渊还尚未建立唐朝。
而李元霸这个人物,最早出自于古典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在小说里,李元霸也是李渊之子,但其人生经历却和李玄霸大不一样。
按小说中的交代,李元霸是金翅大鹏雕转世,并且,其生的“面如病鬼,骨瘦如柴”,活脱脱一幅快不行的状态。
不过,表面上看着像个病秧子,但实际上李元霸却极为神勇。
首先,他的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意思是比四头大象的力气还大,这份神力,比西楚霸王项羽还要厉害。
其次,正因为他臂力惊人,因此武器也和寻常人不一样,小说里他使用的是两支金锤,每个重达四百斤,两个加一起,就足足有八百斤重。
还有,就是他的饭量惊人,据说他一餐,就能吃掉十斤肉和十斗米。
而他在小说里第一次出场,便对上了同样力气惊人的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要知道宇文成都在小说中,也是一个可以单手使用四百斤兵器的人,但到了李元霸这里却不够看了。
当时,宇文成都在晋阳宫大殿上与李元霸比武,结果,宇文成都使出全身气力,却丝毫撼不动李元霸分毫,而李元霸一个反手,就将宇文成都扔出去老远。
如此神力,确实无人能敌,而在这次比试之后,李元霸便由此名扬天下。
再往后,李元霸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很少有武将能在他手下过上几招的,大部分都是被他几锤击败。
比如在四明山一战,李元霸仅凭单人独骑,便击败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万大军,还有在紫金山对阵张德金时,李元霸同样也是单人独骑,将对方一百八十五万军队杀得只剩六十五万。
按理说,这样的猛人,已经是无人能敌的了,但李元霸最终还是死了。
怎么死的呢?当初他在离开师傅紫杨真人时,紫杨真人曾特意交代他,日后万不可大开杀戒,另外凡是遇到使用“镏金镋”作为兵器的,务必不少将其杀害。
而李元霸在最开始,尚能铭记与遵守师傅的叮嘱,但时间一长就开始忘乎所以。
首先是视人命如草芥,死在他锤下的人不计其数,尤其还喜欢把人掷向空中,扯住双腿生生撕裂。
至于师傅交代不可杀害使用“镏金镋”作为兵器的要求,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比如宇文成都以及其麾下大将伍天锡,均是使用“镏金镋”作为兵器,但李元霸在击败他们后,还是残忍将其杀害。
特别是杀害大将伍天锡时,伍天锡眼见落败,便连连求饶,希望李元霸能放他一命,但李元霸还是生生将其撕碎。
最终,在潼关前,李元霸先是被天雷轰得七荤八素,之后他恼怒之下,将手中金锤扔向天空,意思是要教训老天,结果金锤落下后,恰好砸在其身上,直砸的他气绝当场。
虽说李元霸是小说中的人物,但由于小说和评书等艺术形式的推广,让很多人都对李元霸较为熟悉,而他也正是凭借天生神力,得到了一句“力不过霸”的称赞。
还有“将不过李”
这个“将不过李”,说的是唐末大将李存孝。
说到李存孝,有不少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不过,他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既悍勇且颇具谋略的武将。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幼年时恰逢唐末乱世,父母家人均也死于战乱,孤苦伶仃的他,幸运地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收养,自此成了李克用的义子。
由于常年在军中生活,因此在李存孝长大后,极为骁勇,弓马骑射样样在行,并且领兵打仗也颇有一套。
据史料记载,早年间李克用曾多次派李存孝外出征战,比如攻打陈州、许州,还有征讨黄巢等战役,而李存孝每战必胜,从无败绩。
而李存孝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复夺潞州之战。
公元890年,由于李克用势大,唐昭宗下决心要出兵讨伐他,与此同时,原本属于李克用地盘的潞州,又出现了将领冯霸叛变一事,这就导致李克用在当时颇为手忙脚乱。
与此同时,历来与李克用不对付的朱温,趁机安排兵马进驻潞州,并且还分兵前去攻打李克用,总之,当时的形势对李克用相当不利。
而李克用当时由于正在泽州一带,因此便派出养子李存孝前去夺回潞州,李存孝得令后,仅率五千精兵,不仅夺回了潞州,并且还生擒朱温手下多名大将。
此战之后,李存孝骁勇之名天下皆知,而在后来的多场战役中,敌军只要听说是李存孝来了,均是紧闭城门不出,根本不敢跟李存孝对战。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猛将,理应该在李克用麾下得到重用才对,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李存孝却在后来背叛了李克用。
背叛的原因,出在李克用的另一个养子李存信身上。
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养子,他看到李存孝立下了累累军功,并颇得李克用宠爱后,便心生不满,因此,经常就和李存孝对着干。
并且,李存信还时常在李克用面前诋毁李存孝,导致李存孝时不时地被李克用敲打一番,这样一来,李存信和李存孝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
而在李存孝夺取潞州后,他原本想着,自己有这么大功劳,父亲李克用必然会让自己升任节度使,但结果却被李存信在李克用面前一顿离间后,最终李存孝仅得了个刺史之位。
至此,双方的矛盾彻底被激发,而在两年后,也就是公元892年,李克用计划发兵攻打唐军时,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命他协同李存孝一同作战。
但这二人由于存在很深的矛盾,因此互相猜忌,并皆按兵不动,最终迫使李克用不得不改派他人方才解决唐军。
事后,李存信恶人先告状,他对李克用说,李存孝有二人,意图谋反,而李存孝在听说李存信告自己的黑状后,不仅没有想办法到李克用面前解释,反而因为担心李克用责罚他,暗中联合死敌朱温,准备攻打李克用。
这下,算是彻底坐实了他“谋反”的罪名,最终,李克用亲自率兵前来攻打李存孝,由于被团团围住,导致李存孝弹尽粮绝,最终不得不向李克用投降。
李克用事后也知道了李存孝的谋反是李存信捣的鬼,但由于李存孝确实有谋反的行为,加上他和朱温之间的信件也被公布与众,因此,虽说心中不忍,但最后还是忍痛车裂了李存孝。
而在民间传说中,李存孝临死时,由于他生有神力,导致车裂他的马都被他生生拽了回来,最后还是把他的手筋脚筋全部挑断,让他无法发力后,才成功将其”五马分尸“。
李存孝死后,据说被葬在了太原的太山中,不少老百姓都为他的死而鸣不平,同时也有感于他的勇猛,因此就希望李存孝能保佑自己,一来二去,关于李存孝的传说就越来越多,而他也成为了百姓口中太山的山神,那句”将不过李“也由此流传开来。
最后就是“拳不过金”
这个“拳不过金”,说的是北宋年间的传奇豪侠金台。
金台此人,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尚无定论,但正史中确实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仅在小说和评书中有过出现。
不过,在浙江义乌,至今尚存有据说是纪念金台所建的石桥和凉亭。
而在小说中,金台是个名震江湖的大人物,他拳术极高,号称中原武学第一人,并且,他的徒子徒孙中,还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
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和林冲,二人的师父便是金台的大弟子周侗,也就是说,武松和林冲是金台的徒孙,另外,在《说岳全传》中,岳飞也是金台的徒孙。
单看这几个人,就知道金台的武术有多高强。
那么金台又是师从何人呢?关于这点,传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他的武术,是得到了一个名为“蛋子僧”的世外高人所教,另一种说法,则是说他师从一名叫做田七的武侠。
具体是师从何人暂且不说,最终的结果是金台练成绝技,并开始行走江湖。
而在小说中,金台行走江湖后,干的第一件名动天下之事,便是在擂台上一拳打死西夏国的黑风僧一事。
据小说交代,金台学成武艺后,恰逢当时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登基,由于英宗听信国丈兼太师的澹台伟谗言,便在京城设立擂台,广招天下武林人士前来比武。
其实这是澹台伟的一个毒计,他想通过西夏国的黑风僧之手,将天下豪杰聚集在京城,再来个一网打尽。
但没想到的是,年轻的金台参加了这次擂台比武,并且在擂台上,仅用一拳,便打死了西夏国的黑风僧。
事后,金台被宋英宗赐予“天下拳王”的称号,但却遭到了奸臣陷害,以他误伤人命为由,将其收监,还要将他处死。
不过,当时刚好又碰上辽国挑衅,派来一名武师挑战,声称大宋要是能打过辽国武师便休兵,如若不然便举兵南下。
结果,大宋派出了多名武师均不能取胜,眼看辽国就要发兵,最终有人建议让金台试试,由此,金台才得以出狱。
而金台与辽国武师对战的过程,和与西夏国的武僧差不多,也是仅用一拳便将其击败。
至此,金台真正名动天下,在此之后,金台还在大宋边境危急之时,召集义乌各武馆的武士赶赴前线抗敌,还积累了不少军功。
到了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登基后,金台还受皇室委托,成为了王安石的保镖,专门负责协助王安石推行变法,正因为有了金台的保护,王安石的才得以推行各种变法政策。
而在金台的晚年之际,则专心收徒教授武艺,前文提到的周侗,便是在金台开始收徒后教授的第一个弟子。
除了上述形象之外,金台还在金庸所著的《天龙八部》中出现过,在其中,他客居嵩山时期,遇到了挑战少林寺的李沧海,少林寺不敌后,最终金台出手赶走了李沧海。
虽说金台此人在历史是否存在尚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武艺之高,确实是得到公认的,不少小说中他的形象,也是一位拳术高强的豪侠形象,正因为如此,民间便有了“拳不过金”的这个说法。
小结: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中所说的四个人物,分别是西楚霸王项羽、李元霸、李存孝以及金台,这四人中,有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也有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不管是存在还是虚构,都是古人对于强者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一种向往。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又有什么功绩?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流传许久,跟随这句话流传的还有四位历史人物,个个都立世不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四个人。
王不过项即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在历史上是个名人,几乎无人不识,无人不晓。项羽最大的功绩就是举起起义的大旗,推翻了秦朝的暴政统治。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以及长江下游的楚、梁九郡。项羽从小就志向远大,野心也很大,惨烈的乌江之战也见证了项羽的傲骨。垓下之围,项羽被围困,仅仅带领八千人奋力突出重围,但是仍旧被灌婴带人追赶,一路被追杀,逃到乌江的时候,仅剩下28人。但是就算只剩28人,项羽依然勇猛刚毅,以一敌百阻挡汉军,但是毕竟兵力悬殊,最终寡不敌众,又无脸回去见江东父老,自刎在乌江。
虽说项羽的下场惨烈,但是他为历史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他的神勇也被人们所赞扬。
力不过霸即李元霸
李元霸是虚构的人物,原型是李渊的第四子李玄霸,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弟。演义里李元霸形态消瘦,长相也没有哥哥们好看,但是却力大无穷,从小就不喜文墨,就爱舞刀弄枪。李元霸的武器是一对锤子,这双锤重达八百斤,他舞起来却毫不费力。当时在皇帝面前最吃香的是宇文成都,据说这宇文成都也是武功高强,李元霸知道了,硬是要和他比试谁的力气更大,宇文成都也不是吃素的,轻轻松松就把门口的石狮子给搬了起来。而这李元霸更是厉害,简直把石狮子当玩具在手里把玩,惹得皇帝连连夸赞。
不过李元霸除了力气大,作战勇猛之外,并没有什么功绩。他只会用蛮力,并没有智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小说中对李元霸得描写有很多虚构的部分,特别是在杀敌作战上,说他一人徒手杀了好几万人,过于夸大,李元霸力大无穷不假,但是也没有到如此地步。
将不过李即李存孝
李存孝,本姓安,名为敬思,是突厥族人也是唐朝的大将,以武功高强闻名于世,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世人赞他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是偶像般的存在。李存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很受李克用的赏识,导致营里的其他人都嫉妒他,李存信的嫉妒之心最重,嫉妒之心盖过了理智,他挑唆李克用和李存孝的关系说李存孝要背叛他,最后李克用将李存孝押回太原然后五马分尸,死状及惨。
李存孝死后,李克用又后悔了,想起李存孝生前的种种功绩,李克用越想越后悔,但是人死了是后悔也没办法了。每次李克用在和属下喝酒时都会想起他,与属下谈论关于他的事,说到伤心之处还泪流满面。
拳不过金即金台
对于金台这个人,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因为历史上没有这个人的记载,他有很大可能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书中记载说金台是北宋的武学奇才,尤其在拳法方面很有研究,是中国武学第一人,号称武功古今天下第一,这样的名号是很高的,当然在正史中并没有如此记载,只是在书中有说到。据说金台和武松、林冲、孙立、岳飞师从同一个师傅,他还曾经支持王安石变法,最后隐居于少林寺做了一名扫地僧人,这样的说法是否属实也无从考证。
总之,关于这四人的说法多种多样,在人们心中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是人们对武艺高强之人的崇拜,虽说很多事迹都是后人编纂出来的,但也表现出了人们心中对英雄人物的敬佩。↹♚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又有什么功绩?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概括了古代最厉害的四个人。这四个人物是中国民间对历史上武功超群的一个评价,他们当中既有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有虚拟的人物。那么这四个人分别指的是谁呢?
王不过项——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今江苏宿迁人,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巨鹿之战后,他率军灭秦国,自称西楚霸王,之后,项羽大肆分封诸侯。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威震天下而著名的人物,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著名代表性人物,对后世武将影响是巨大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他的叔父项梁又教他学剑术,没多久他又不学了,因此项梁非常生气。项羽说:“读书只是能记住人的姓名而已,学剑也是只能与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项羽因此非常高兴,但是他只学了大概,就不肯再继续加以深究了。
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史记》
项羽勇冠三军,跟随叔父项梁征战立下了很多功劳,在项梁战死后,项羽被楚怀王封为上将军。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坑杀秦国降卒二十余万,让秦国的主力受到了重创。
秦国被灭后,项羽和刘邦形成了楚汉争霸的新局面。项羽刚愎自用猜忌范增,而刘邦则充分信任韩信、彭越、布英等人。最终一代战神项羽落得个悲情的结局,自刎乌江边。
力不过霸——李元霸
李元霸,是古典小说《说唐》与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这些小说中把李元霸说成是隋唐第一猛将,十八好汉之首。
李元霸的原形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李玄霸,他年仅十六岁就去世了。而小说中的李元霸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之力,无人能敌。他的武器装备更是夸张离谱,他手拿两个金锤,每个重达400斤,一对金锤就重达800斤。
李元霸打遍天下无敌手,十八好汉在他的金锤下没有还手之力。他最大的战绩则是在一下午一人一马,将十八路反王的一百多万大军杀得大败。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悲催的,他的结局是在举锤骂天中,被雷劈死。
将不过李——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人,今山西省灵丘县人。他因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被誉为唐末第一猛将。
李存孝是唐末晋王李克用手下的一员骁将,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李克用众多“义子”中的一个,因排第十三,故人称“十三太保”。
《旧五代史·李存孝传》: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李克用发掘收为义子,赐姓名李存孝,并加以利用。李存孝善于骑射,勇猛过人,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很多战功。
李存孝因在夺潞州之战中功劳最大,对事后封赏不公而心有不满。李存孝在李克用众多义子中因为是最得宠的一个,一向与其他人不和。李存信就是看到李存孝心存不满才去诬告其准备反叛。
李存孝知道消息后,并不是向李克用解释清楚事情原委,而是暗地里连结朱温等人共同讨伐李克用。在后来李存孝听信河东牙将袁奉韬的计谋,任由李克用在城外修筑防御工事。
有勇无谋的李存孝最终被李克用困死在城内,城中粮尽之后,李存孝只得乖乖的出城去见李克用。反叛李克用的他,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拳不过金——金台
金台号称武功古今天下第一,是传说中中国武学第一人。他出生于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佛堂镇金庄村,自幼父母双亡,因喜欢练武,在十二岁时就离家出走,从此浪迹天涯,与武侠田七结拜为兄弟,并学到了奇功绝学。
宋仁宗晚年,农民起义频发,当朝丞相、国丈、太师的澹台伟想要篡夺皇位,与是私下与西夏国勾结,派来一名武僧黑风僧前来中原摆设擂台,欲称霸中原。
宋仁宗听信澹台伟的谗言,下诏让天下豪杰进京打擂。但他不知道澹台伟是想借此机会趁机把天下英雄都召至京城,借打擂之机,加以陷害,他便以为这样可以稳取赵宋江山。
金台在双林寺僧的推荐下,前往皇城打擂。金台到了皇城后就前往黑风僧摆设的擂台,与黑风僧签订了生气契约后,两人才上台准备比武。金台上擂台后,一拳就把黑风僧给打死了,被誉为“天下拳王”。
王安石变法时,宋神宗为了支持他的变法,就派遣武艺高强的金台去给王安石做了十年的保镖,为王安石得以安全的推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税法、保甲法等十大富国强兵新法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是古人崇尚武力的最好见证。而这句话中的四个人中,除了李元霸是小说中虚拟的人物之外,其他的三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特别是“西楚霸王”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ℬ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又有什么功绩?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这片大地上,诞生出不少的勇王猛将、能人侠士,后人为了歌颂他们的传奇人生以及赞叹他们的高超武艺,于是乎就有了“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的说法。四句话分别代表四个人,这四个人在各自时代都是武力值最高的那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后人通过总结、比较整个历史、小说里的全部与武相关的人物,得出了“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的结论!
那么“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所说的四个人分别是谁呢?
其实最常见的只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力不过霸,拳不过金”为小说演义作者添加进去的。
而更确切的说,最早只有“王不过项”这一种说法,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
㈠“王不过项”说的是项羽!
清代文坛大才女李晚芳曾这样评价过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周恩来总理也曾评价项羽是“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
加上项羽在败亡之时写出了《垓下歌》这样的泣鬼神之悲壮之作,里面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展现出他的气吞山河之势、感慨万千之情,同时让人感到有几分同情之心和惋惜之情,项羽生平有着勇冠三军、所向披靡的能力,就连《史记·项羽本纪》都写项羽“力能扛鼎”;所以综上种种,后人认为:“罢了……论王,还得是西楚霸王!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王能超过西楚霸王项羽了。”他是集力量、勇猛、豪气、悲情于一身的王!这才有了“王不过项”的说法。
㈡“力不过霸”指李元霸!
关于“力不过霸”这种说法多为小说故事和评书人说的较多,可以说是他们加进去的,为了故事更精彩,把李元霸和项羽比肩。为了将李元霸向项羽看齐,小说里说隋炀帝封他为“西府赵王”,和项羽的“西楚霸王”差俩字,差的那两个字拼音发音都是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一样的。
在《说唐演义全传》中,书中谈李元霸是大鹏金翅鸟下凡,嘴尖缩腮,黄头发,戴乌金冠,穿铁水穿成宝甲,胯下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单田芳评书说的是万里烟云罩),此人天生神力,所向无敌,一对大铁锤重800斤(单田芳评书说的是擂鼓瓮金锤),力挫隋朝头号猛将宇文成都,三锤打的排名第三的好汉裴元庆直吐血。
李元霸在小说里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撵铁如泥,胜过楚汉时期项羽。李元霸力量被描绘的如此之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西楚霸王项羽和他比力气都不及!他的臂膀之力超过四头象,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说:他两膀用力那么一晃,就是五万斤的力量,他一个人能拉住四头象。
故此,才有了“力不过霸”一说。
李元霸这个人物本就不是真实历史人物,李渊的第三个儿子叫李玄霸,字大德,16岁就死了,也没有什么很强的武功和很大的力气,死后追封为卫怀王。据说李玄霸被改成李元霸是因为康熙年间,康熙帝的名字叫“玄烨”,人们怕玄霸这个名字有点冒犯玄烨,所以就改成了李元霸。
㈢“将不过李”,普遍认为指李存孝!
这个“将不过李”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也是普遍更多人认为:这是指唐末猛将、人称“十三太保”的李存孝;第二种说法,认为指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卫国公”李靖。
那么“将不过李”到底指的谁?其实还真的是李存孝。
理由很简单,按照“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个顺序就可以看出,项羽是楚汉时期人物,李元霸是唐朝人物,李存孝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有明显朝代差的,如果是李广,那么顺序就有问题,应该是“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力不过霸”这样的顺序,而李靖也有同样的问题,他和李元霸是同时期人物,同时期不会出现两个类似人物。
另外,“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个说法,其主要目的是形容这个人武力值在同时期处于天下无敌的状态,实力要接近项羽和李元霸那样,很显然,李广和李靖都达不到,或者叫武力值明显高于其他名将很多,这个人凭一己之力能同时打败同时期的多个名将,李广和李靖也达不到这个要求。而李存孝达标!
李存孝,外号“十三太保”、“飞虎将军”,年幼时期因为兵荒马乱的年代被李克用收养,自小爱习武,长大后又学习骑马射箭,练成一身本领。
《旧五代史·李存孝传》:“存孝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未尝挫败!”
李存孝在那个年代是最勇猛的大将,常率先锋铁骑冲在最前线,随李克用救陈州、许州,又征讨黄巢、朱温,战场上所向披靡,逢战必胜,未尝一败。后人这才把他与项羽、李元霸等勇王猛将相提并论,“将不过李”由此而得。
㈣“拳不过金”是金台!
金台也是小说里的人物和民间传说人物,北宋年间浙江金华人,在《金台奇侠传》、《金台三打少林寺》、《铁臂金刀周侗传》以及《金台传》等武侠小说里都有说明,民间传闻说金台的父亲叫金沛然,金沛然属于老年得子,金台出生后金沛然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祖宗保佑老金家,老金家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于是金沛然就带着小金台去老坟山磕头,哪知道他刚把小金台放在一旁,自己正磕头呢,哪知道山林里冲出一头花斑母虎,一下就把小金台给叼走了。
这金沛然吓傻了,然后就是回家哭啊!认为儿子刚出生就被老虎吃了,小金台被老虎叼走后的几年里金沛然夫妇就没过什么好日子,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
可就在金台失踪第七年的头上,家里突然来了个小男孩,这孩子金门就是对金沛然夫妇磕头,就是不怎么会说话,老两口吓傻了。仔细一问才知道这正是失踪七年的儿子金台。怎么回事呢?根据金台用手比划着回忆:他被母老虎叼走后,老虎没吃他,而是喂他老虎奶,待他会行走后,老虎每天带着他捕猎,上蹿下跳的,练就了一身本领,母老虎快要老死之时,就把小金台带到当初叼走他的那座老坟前,小金台后来就按照坟墓上的字比划,通过问路这才找到了老家来。
金台回来了,老父亲老母亲自然喜出望外,教他说话、认字,金台喜欢练武术,就把他介绍到了惠禅院,那边有个叫“蛋子僧”的高人,金台就跟着高僧习武,由于喝老虎奶长大的、又从小练就了跳跃的本领,金台体力和悟性都超出了常人。
不久之后,金台就学会一身武功,这时候他已经长大了,父母也已经去世,他开始行走江湖,一路上与不少武林高手过招,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后来干脆就摆擂台,还是没有人可以赢过他,江湖上都称他为“天下拳王”。
金台有了“天下拳王”的称号以后,武功得到了认可!后来武功更高,特别是他的拳,当时是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这才被人们称为“拳不过金”。
小说里有写金台成名后遇到了周侗(周侗是卢俊义、林冲等人师父),教了周侗武功,后来金台去少林寺挑战,期间还遇到了李沧海。
另外也有民间传说他挑战少林寺后就待在少林寺藏经阁,学习少林易筋经,说金台正是“扫地僧”是也。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分别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和金台,他们都有什么功绩呢?
⒈项羽
抛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点,不然说项羽有功绩有些勉强,毕竟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项羽杀气很重,坑杀秦卒20万,又儿女情长一心想着虞姬,让人无法去分析的功绩。
如果非要划重点写,那么也是有的。例如是项羽推翻了蛮秦王朝,他以霸王的身份将当时动乱不堪的社会分为十八个小国,各诸侯、大将都封了王,史称“项羽分封”。
项羽这么做起码是暂时性的结束了战争动乱,稳住了局面,安抚了其他诸侯,自己也算是仁义了一把。
在军事上,项羽也并非有勇无谋,例如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他的军队渡过漳水后,项羽下令把木筏船只全部毁掉(破釜沉舟的由来),这是给军队下死命令,没有退路,断了后路,只有战胜秦军才是唯一出路!事实证明,他这么做确实取得了效果,军中将士无不拼命死战,大大提升了士气。所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还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取得大胜,那么当时的天下会更乱。
在文化上,项羽写出过《垓下歌》这样的惊泣鬼神之作。而“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作壁上观”、“锦衣夜行”这些成语故事也都和项羽有关,可以说就是项羽贡献的。
⒉李元霸
“力不过霸”的李元霸在正史上没有功绩,因为没他这个人,就是原型人物李玄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16岁就病死了,唐朝建立和他没关系。
如果是小说里的李元霸,那么他是有功绩的,李元霸勇猛过人、力挫隋朝大将宇文成都,他还懂得报恩,知道秦琼是恩公,没有对秦琼下手,听秦琼的话,最后就是帮助李世民打赢很多硬仗。
⒊李存孝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功绩:李存孝一路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永远冲在最前面,其勇猛之功,无出其右。特别是在复夺潞州之战中,李存孝功劳最大,他对李克用还是很忠心的,不过他的功劳太明显招致其他“太保”不满,最后被害。
《旧五代史·李存孝传》:“(李存孝)及壮,便骑射,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十月,存孝引收潞州之师,围张浚于平阳,营于赵城。华州韩建遣壮士三百夜犯其营,存孝谍知,设伏以击之,尽殪。”
李存孝的功绩于李克用而言很高,他本人一开始也是中心不二,后来由于“十三太保”的其他人从中挑拨,他与李克用之间彻底反目,后来被围,死于太原。结局和项羽很像。
⒋金台
“拳不过金”金台的功绩严格意义来说也没有,毕竟是小说人物,说他是拳术天下第一,武术奇才都是小说写的,什么厉害的拳?怎么没有流传下来?如果说真的有什么拳证实和他有关,那么此人属于有功绩。例如像张三丰那样的,属于有功绩之人。
按书中说法,金台最大的功绩就是教了周侗这样的徒弟了,后来又举荐周侗去朝廷为国效命,金台的一颗报效大宋之心算是一个功绩,他把武功传给周侗也算一个功绩;周侗后来又教了岳飞这样的徒弟去精忠报国,由此可见这都和金台的教诲有关!一种爱国精神传承,算功绩。
金台还真有拳谱在网上出现,就是没有得到证实是什么拳,大概率也是小说之后延伸的内容。
总结:“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是人们对于历史上冷兵器时代那些无敌高手的最高评价!最厉害的王、最大的力、战场上最勇猛的将和武术方面最狠的拳,都挑选一个人出来。
这已经成为过去,后世再强恐怕单方面也超不过那四位了,其中在流传过程中或许有夸张成分,但作为后人去讨论,没什么不好。起码中国历史上和小说里曾出现过真的“战神”一般的人物,他们勇猛多少还是有探讨、研究价值的。
(请问,你怎么看?你认为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可以相提并论?你认为这四人的称号是实至名归吗)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又有什么功绩?
谢邀:王不过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一个被人称为万人敌的名将。语出:史记:项羽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文化,只能记住姓名,学剑术,只能抵敌一人,不足学,学万人敌。项羽的万人敌,在他人生最后的一战中,表现最为突出,项羽带800将士,冲出汉军5000人的垓下之围,最后只剩28人,可见战斗之慘烈,四面楚歌,一代霸王,乌江自刎。宋词赞过:生亦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力不过霸,在说唐书中,李元霸被称为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他是唐高祖第四子,书载: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手持俩柄铁锤,共重800斤,坐骑号:万里云。将不过李:李存孝,是唐代末期至五代时的猛将,拜晋王李克为义父,按年龄排十三,人称十三太保。拳不过金:金台,对金台这个人,所有记载,存在小说,因此,此人应为虚构。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明朝万历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有些很火的史书有涉及?
生完孩子掉头发,是人到中年开始脱发?还是带孩子睡眠不好导致?
上一篇:退休金有5000以上的你,会愿意拿钱出来给孙子们交学费吗?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