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离开宋江,归隐江湖,为何挑走一担珠宝?
℘✯燕青离开宋江,归隐江湖,为何挑走一担珠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燕青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而且一直如此。
最初在卢俊义家做家仆,燕青虽知道主母贾氏同大管家李固通奸,却没有敢于告诉卢俊义。
为啥?
第一是捉奸捉双,燕青没有直接抓住两人通奸现场,没有确切证据;
第二卢俊义对贾氏和李固都很相信,况且自大惯了,从没想过自己会被戴绿帽,根本不会相信燕青的话;
第三李固和贾氏联手,实际上控制了卢俊义的经济,也有大量社会关系。就算卢俊义相信燕青,也未必斗得过李固和贾氏。
所以,燕青一直忍着不说,应该是暗中保护卢俊义,防止他被暗算。
到了贾氏和李固准备暗算卢俊义,要将其弄死,燕青无可奈何之下才说了。
结果,果然卢俊义根本不相信他。
书中写:卢俊义喝道:我的娘子不是这般人,你这厮休来放屁!燕青又道:主人脑后无眼,怎知就里?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色;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主人回去,必遭毒手!卢俊义大怒,喝骂燕青道: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谁不识得!量李固有几颗头,敢做恁勾当!莫不是你歹事来,今日到来反说明!我到家中问出虚实,必不和你干休!燕青痛哭,爬倒地下,拖住员外衣服。卢俊义一脚踢倒燕青,大踏步,便入城来。
可见,燕青看人是很准确的。
即便卢俊义不信任燕青,但燕青稍后竟然孤身去救他,差点自己也被活捉杀死,算得上有情有义。
期间还有很多事,也说明燕青情商很高。
最后,在击败方腊,大功告成的时候,卢俊义忙着准备邀功领赏,燕青却要求赶快逃走。
书中这么写: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
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燕青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那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这段话,足可见燕青的情商极高。
燕青很清楚朝廷只是利用梁山这批人,希望他们同方腊、王庆、田虎等人自相残杀,同归于尽。
虽然梁山剿灭其他3大寇,立了大功,自己也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将领,还愿意主动交出兵权,也不代表安全了。
作为北宋朝廷那批奸人来说,一定会对梁山斩草除根,彻底将他们除掉,不会允许他们活命。
所以,燕青要求卢俊义不要贪恋所谓的官爵,赶快逃走隐居起来,还能善终。
情商低的卢俊义还是不听,燕青只能自己走了。
但是,同最初贾氏李固事件一样,燕青其实还是在卢俊义身边,暗中保护他。
只是,燕青没想到朝廷用毒酒暗算卢俊义,后者中毒落水而死。
当然,燕青不可能去做平民受穷,他在战争期间搞到了方腊的一批财富,一担金珠宝贝。
一说,后来金兵击破开封,活捉了两个皇帝。此时燕青念着旧情,去开封城内救走了干姐姐李师师,两人后来结婚善终。毕竟李师师帮了燕青很多,燕青最后也是报恩。
⇣╋燕青离开宋江,归隐江湖,为何挑走一担珠宝?
要不怎么大家都说燕青这个人活得最通透呢。别的好汉们离开梁山时,都会找到宋江说明缘由,当面跟他正式告别,而燕青却只是留下一封信,而后:
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水浒传》
你看,燕青不仅没有亲自到宋江面前解释他离开的缘由,走就走吧,他还一声不响地挑走了一担硬通货(珠宝)。这就好比几个人一起创业,成立了一个公司,有一个人突然不想干了,但他没有当面跟话事人(牵头人)说,而是偷偷地从公司账上提取了一笔钱,留下一封信就走了。
你体会一下吧,如果你是公司的董事长,或者公司的其他合伙人(其他的梁山好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儿?对于燕青这个人,你会怎么想呢?
我想,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燕青这件事儿做得有些不地道。
你想啊,大家一起创业,兄弟一场,你燕青真想退出的话,谁也不会拦着你不让你走,你怎么着也得跟大家伙当面说一声吧?你倒好,黑不提白不提,蔫不溜地留下一封信就一走了之了。更
可气的是,你走就走吧,还偷偷地从公司账上划走了一大笔钱。没错,公司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有你燕小乙很大的功劳,你若离开的话,大家伙肯定不会亏待你。但是,大家主动给你,和你不打招呼自己拿,这不是一回事儿啊!
你这样做,就像是在单方面清账一样。如果仅仅是经济账,那还好说,大家都不是看重钱财之人。让大伙儿伤心的是,你这清得是感情账,你这么做,有点儿跟我们恩断义绝的感觉,这才是让大家接受不了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燕青这事儿做得是不是让人感觉有点儿小家子气呢?
初读《水浒》时,我也觉得燕青此举很奇怪。然而,多年后再次读《水浒》才明白,燕青才真正是活得通透。
怎么回事儿呢?燕青真的那么绝情吗?
绝对不是。燕青一向是个重情重义之人,看他是怎么对待卢俊义就知道了。
想当初,卢俊义被吴学究设计被“请”上了梁山,李固趁机举报卢俊义谋反,燕青在卢俊义返回大名府前,曾经提前给他报信。
卢俊义倒好,非但不听燕青的劝告,反而还踹了燕青一脚。而后,卢俊义前脚回到家,后脚就被官府给抓到了监狱。
即便卢俊义如此对待燕青,在他身陷囹圄后,燕青仍旧对其不离不弃。
因为卢俊义在牢中吃不上饭,燕青担心卢俊义饿死在牢中,便每日四处乞讨要饭,然后送到牢中给他吃。
而后,卢俊义被判刺配沙门岛,燕青怕他被李固收买的押解谋害了,又是一路悄悄跟随。就在董超、薛霸将要结果卢俊义性命时,燕青突发冷箭,将二人射杀,救下了卢俊义。
试想一下,在卢俊义被陷害后,如果燕青不管他,凭燕青的本事,完全可以远离这是非之地,自己去过逍遥日子。
更何况,燕青得知李固的歹意后,已经提前劝阻过卢俊义了,是他不听劝阻,执意回大名府的。不仅如此,卢俊义还不识好歹,给了燕青一记窝心脚。
然而,即便如此,燕青也没有在卢俊义危难之时,选择视而不见。正相反,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去营救主人。所以你看,燕青真的绝情吗?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了,燕青是卢俊义的家奴,他救卢俊义是忠心护主,体现的是奴性,没有一点儿的独立的精神,算不得英雄好汉。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可真就是小看燕小乙了。
燕青是对卢俊义非常忠心,但他也不是不讲原则的。要不然,在跟随宋江、卢俊义征方腊后,他没有理由毅然地离开卢俊义,选择独身一人归隐江湖。
事实上,燕青并不是不辞而别,在离开之前,他曾经面见卢俊义,举出了汉初韩信、彭越、英布被杀,这样“鸟尽弓藏”的例子,劝卢俊义尽早离开。
然而,卢俊义执迷不悟,笑话燕青说:“我们刚刚经过多少艰难险阻,终于功成名就,怎么能走呢?”
燕青见卢俊义如此执迷不悟,便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
所以你看,燕青已经向卢俊义表明自己要离去之意了。
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哪里去?”
看到卢俊义这么问,燕青不知道是不忍心对他说自己要离开,还是怕卢俊义拒绝自己(卢俊义心里还是把燕青当做自己的家奴呢),只能对他说:“也只在主公前后。”
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哪里?”意思是说,离得我,你还能有好日子过?
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所以你看,燕青为什么执意要离开啊?还不是看透了梁山好汉们跟西汉开国的三个异姓王一样,将要面临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
或许有人会说,燕青劝卢俊义不成,怎么不去试着劝劝宋江呢?跟卢俊义相比,宋江是个明白人啊!
您还真别说,其实燕青不是没有劝过宋江,恰恰相反,他第一个劝的就是宋江。而且说出来可能会吓你一跳,早在征方腊之前,燕青就已经劝阻过宋江了。结果,宋江也是不听劝的主。
宋江跟卢俊义的执迷不悟还不一样,他不单单是不听劝,更可气的是,他是明知道征方腊会“损兵折将”,明知道朝廷会卸磨杀驴,他仍旧不回头。
所以,燕青是因为心里看不上宋江,才不愿意跟他当面告别。
为什么说燕青是打从心里看不上宋江?
这一点,从燕青离开时,给宋江留下的信就可以看出来了。燕青的信是这么写的:
辱弟燕青百拜恳告先锋主将麾下:自蒙收录,多感厚恩。效死干功,补报难尽。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今留口号四句拜辞,望乞主帅恕罪。
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你看,燕青开头用了“辱弟燕青”,这是在强调自己跟宋江是梁山拜把子兄弟的事实,这没啥问题。然而,你再往下看,你看他是怎么称呼宋江的,发现什么不对了吗?
没错,燕青在信中以“辱弟”自称,但他却没有称呼宋江为“公明哥哥”、“宋大哥”。燕青称宋江为“先锋主将麾下”,这是大宋朝廷给宋江的封号。
燕青这是有何用意呢?
燕青是在表明,现在的燕青,仍旧是梁山的燕小乙,但宋江已经不再是梁山的公明哥哥了,而是朝廷的“先锋主将”。
而后,燕青强调自己“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怕“主将”义气深重,不肯放自己离开,就“深夜潜去”了。
最后,燕青还给宋江留下了四句拜辞,“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这四句话,可能别人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宋江看了之后,一定会脸红。为啥呢?
因为,这是属于宋江和燕青的“暗语”,其中的门道只有他们二人知道。
怎么回事儿呢?
这就要从“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那一回说起了。
各位看过《水浒传》原著的看官可还记得,在梁山大军破辽归来后,经过五台山地界时,宋江让鲁智深带自己到五台山上,找智真长老参禅,求问梁山的前程。
智真长老见到宋江后,送给了宋江四句佛偈:
“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水浒传》·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
智真长老这首佛偈也好理解,他把梁山好汉们比喻成群结队御风飞行的大雁,“东阕”的字面意思是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古代通常用其指代朝廷。
所以,智真长老是提醒宋江,虽然梁山大破辽军(108将中没有人员伤亡),但以后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梁山好汉们再次回到朝廷时,必将不能团圆。“双林”是你们功劳的顶峰,如果到了”双林“你们能就此罢手,可以保证福寿双全。
拿到智真长老的偈语后,宋江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请智真长老明示其意,智真长老说,偈语是禅机隐语,需要自行参悟,不可明说。
宋江下了五台山之后,就将偈语说给卢俊义、公孙胜等人听。众人听后,也参不出其中的禅机。于是,宋江就将此事放在一边,率大军继续行军。
而后,大队人马到了一个叫“双林镇”的地方。《水浒传》原文是这么描写的:
“宋江等众兄弟,雁行般排着,一对对并辔而行”
这个景别是一个读者视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视角”。文学中这样的描写,一般都是作者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没错,这就是智真长老佛偈的禅机。
此情此景,加上“双林镇”这地名,按理说宋江也应该多少会领悟到些什么。
但是,接下来作者没有写宋江,而是重点写了燕青。
当时,燕青也跟在大部队中。他走着走着,突觉自己的胳膊被人扯住,回头一看,原来这人他认识,是自己的旧相识——许贯忠。
两位老友重聚,马上相互行礼。怎知,这一幕正被宋江看见。
你别看宋江的武艺稀松平常,但他识人的本事可不是一般的了得,仅是瞥了一眼,他就确定跟燕青搭讪的这个人,必定不是个庸人,一定来历不凡。
一打听之下,果然,这个许贯忠是武状元出身,而且是文武双全,兵法、武艺、谋略样样精通。
按照燕青的话说,“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其余小伎,琴弈丹青,件件都省的。”总是,就像是另一个燕青,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宋江之所以能够统领群雄,就是因为他爱惜人才,会笼络人才,尤其是许贯忠这样的人才。
所以,听燕青介绍完许贯忠后,宋江马上就对其一番恭维,邀请他入伙。
这要是搁以前,宋江拉人落草入伙之前,如果不把人的后路给绝了,他绝不敢说这话。
但此时的宋江早已不比当初了,梁山已经招安,他又成了破辽先锋,前途一片光明。所以,在邀请人入伙时,宋江也多了几分的底气。
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好前程,许贯忠却不为所动,以要侍奉老母的理由,婉拒了宋江的好意。
宋江也不强留,允许燕青接受许贯忠的邀请,到他家小聚几日,暂时离开大部队。
就这样,燕青请了假,跟着许贯忠来到一个山凹里,见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拜见了许贯忠的高堂后,二人就吃着村醪野菜,谈起了心。
燕青深知宋江惜才,一定会遗憾错失自己的这位老友。而且,那时候他也觉得梁山会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又对许贯忠劝说道:
“兄长恁般才略,同小弟到京师觑方便,讨个出身?”
许贯忠不为所动,叹息道:
“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鸟尽弓藏”,燕青听罢,联想起了宋江前几日在五台山求得的偈语,顿时恍然大悟。
次日,燕青便辞别了许贯忠,赶往东京汴梁与宋江和卢俊义汇合,奉圣旨面见了宋徽宗。
燕青真的悟出来了吗?
没错,他真的悟了。
后来,在梁山军平定了王庆的叛乱后,分兵返回东京时,又路过了一个叫“双林渡”的地方。《水浒》中是这样描述的:
宋江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见了,心疑作怪。又听得前军喝采,使人去问缘由,飞马回报,原来是浪子燕青,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却才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雁,因此诸将惊讶不已。
《水浒传》写这么一段燕青射大雁的描写干啥?其意义肯定不一般。
燕青在这里与其说是秀箭法,倒不如说是在提醒宋江,提醒他智真长老的佛偈的含义。
那宋江领会到了吗?看他接下来的反应就知道了:
宋江把燕青叫到跟前,问道:“恰才你射雁来?”
燕青答道:“小弟初学弓箭,见空中一群雁过,偶然射之,不想箭箭皆中。”
宋江道:
“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是你能处。我想宾鸿避寒,离了天山,衔芦过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你看,宋江说大雁是礼义之禽,而且已经把上飞的大雁比作梁山众兄弟了,看到大雁队伍失去几个成员,宋江之所以伤心,是联想到了智真长老那句“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了吧?
听宋江说完,燕青知道,宋公明大哥也已经悟出了智真长老的佛偈了,于是,他也就不多说了,等着看宋江接下来做什么。
然而,接下来,宋江什么也没做,回到京城后,他领了圣旨,成了平南都总管,征讨方腊正先锋。梁山大军马不停蹄,开拔江南,去征讨方腊的叛乱。
从这一刻起,燕青对宋江产生了想法:宋大哥是不在乎兄弟们的生死,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啊?
燕青情愿相信是后者。
后来,征方腊一行,梁山军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他们损失惨重,很多结拜兄弟永远留在了江南。
智真长老的偈语最终还是应验了,宋江明明已经悟出了偈语,却选择忽视它。燕青明白,这是功利之心在作祟,宋江太过于贪恋体制中的那个虚幻位置了。因此,宋江虽然悟出了智真长老的佛偈,明知道征方腊的结局,却依然愚顽偏执,不愿就地解散队伍,不愿为梁山好汉们保得福寿。
更可悲的是,在征方腊后,面对失去众多兄弟的结果,宋江仍在为自己找理由,期望永远维持和领导梁山这个庞大的团体,用这个作为政治资本,以换取在体制中更高的地位,并维持这个地位。
燕青彻底看清了宋江的真面目,什么兄弟义气,只不过是他博取功名的工具罢了。
宋江是在乎福寿的人吗?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够青史留名。他知道智真长老佛偈的意思又怎么样?,他会因为几个其他兄弟的性命,就放弃为朝廷效忠?宋江作为主帅,不会亲自冲锋陷阵,所以,被射落的几率很小。至于其他的雁儿们呢,即使被射落,在宋江看来,那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这是属于他们的造化。
正因如此,燕青才不愿意跟宋江当面告辞。宋江那么聪明,也不会不明白燕青当初射雁,表面上是炫技,实则是对他的提醒(双林福寿全)。征方腊后,两个人都心照不宣了,面对面,又能说些什么呢?
燕青难道能去质问宋江,“当初,我搭弓射雁,已经提醒你了,而且,我也知道你已经悟出来了(佛偈),你为何不听?”
宋江会怎么答呢?他会回答吗?
燕青也没有那么单纯,去当面质问宋江。但他也不愿意再看宋江进行虚伪的表演。所以,劝卢俊义不成后,燕青只挑走一担珠宝,并且给宋江留下一封信。在信尾,燕青又提起了“雁”,对宋江可谓是“杀人诛心”啊!
所以,为什么燕青要挑走一担珠宝呢?
我认为,这是燕青选择的一种告别方式,不是对宋江告别,而对自己和梁山的这份情感羁绊的告别方式。
燕青的这种拿钱走人的方式,既是算账,也是清账。
这时候问题来了:燕青以这种市井买卖人的做事方式离开,难道不怕梁山好汉们看轻了他?
其实,燕青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虽然对宋江失望,但是跟其他的兄弟还是有感情的,哥哥们看轻了他,就会很快地忘了他;他只有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以后自己才不会对梁山念念不忘,才不会后悔离开。
燕青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但他却将自己与梁山的情义,用一担珠宝划了等号。因为,只有这样做,他才能无牵无挂,彻底地离开。所以说,燕青这个人,是活得真通透。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燕青离开宋江,归隐江湖,为何挑走一担珠宝?
燕青是个聪明人,离开宋江时挑走一担珠宝,是为了给自己以后做打算。
在《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中,梁山大军费尽千辛万苦平定了方腊,班师回朝之后,浪子燕青便私下找到卢俊义,劝说他急流勇退,但卢俊义断然拒绝,最终燕青只得拜别卢俊义,趁夜色挑着一担珠宝,离开了宋江,就此飘然而去。
为何燕青会在平定方腊后坚决离开,并在临走前挑走一担珠宝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燕青知道梁山众人的气数已尽,同时也为了给自己日后做打算,所以才会挑了一担珠宝离开,说白了,燕青是一个难得聪明人。
忠心耿耿的聪明人
燕青的身世十分可怜,书中曾交代他自幼父母双亡,以至于乞讨为生,若不是卢俊义搭救,恐怕早已饿死在街头。
因此,卢俊义对于燕青来说,是有救命之恩的,这便是为何在后来卢俊义落难后,燕青为何一直会忠心守护的原因所在。
除了忠诚之外,燕青的最大特点,就是聪明。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宋江为了让卢俊义上山,派出军师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接近卢俊义,并称其有血光之灾,对此卢俊义深信不疑,为了避祸,他听从吴用的建议,准备离家前往泰安州。
但燕青一眼就看出来其中有问题,他向卢俊义提出,前往泰安的路线上,要经过梁山泊,不仅路途凶险,并且,这个算命先生有可能就是梁山泊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诓骗卢俊义上山。
其实燕青说的几乎是分毫不差,如果卢俊义当时听了燕青的话,那也就不会最终落了个身死的下场,只可惜,他根本听不进去。
而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燕青所料,在卢俊义走到梁山泊时,就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宋江也借此将卢俊义留在了山上。
之所以燕青能够看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从小为了生活,就一直在街头混,各色人等他也见得多了,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社会经验丰富,因此在识人这方面,燕青是强项。
而卢俊义在这方面明显就差得多,毕竟他出身于富商之家,这种尔虞我诈的行为,他很少经历,因此才会被假扮成算命先生的吴用一顿忽悠就上了当。
除了识人方面之外,燕青还是一个很好的说客。
《水浒传》第八十一回,燕青受宋江之托,下山打探招安之事,期间遇到了李师师,面对李师师的言语撩拨,燕青不仅不为所动,还利用李师师的关系,见到了宋徽宗本人,并向宋徽宗表达了宋江愿意被招安的心愿,最终促成了梁山的招安大事。
且不论招安对于梁山是好是坏,但从燕青下山后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先是利用自身的才艺,成功地吸引了李师师,而借助李师师见到宋徽宗后,主动表示梁山愿意为国家效力,整个过程他知进退,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并对人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到位,这才说服了宋徽宗等人,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而在招安之后,燕青更是把善于谋略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攻打王庆时,燕青劝说卢俊义不要亲自临阵,以免身陷险境,但卢俊义不听,执意要亲自上阵,燕青见劝阻无效,就在两军交战的必经之路平泉桥旁,让士兵打了个浮桥,以防不测。
结果,卢俊义上阵没多久就交战失利,等到他撤退时,平泉桥又被乱军压塌,若不是燕青提前搭了浮桥,恐怕卢俊义就会命丧当场。
种种例子表明,燕青是一个难得的聪明人,就连《水浒传》的作者在书中,都对燕青极为推崇,形容他为“百伶百俐”,这足以说明,燕青属于聪明且一点就透的那种人。
而正是因为燕青聪明,他才会在征讨方腊后,第一时间劝说卢俊义隐退。
目光长远的明白人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梁山大军征讨方腊归来,一番休整后,宋江带着众人准备前往京师,临行前,燕青私底下单独见了卢俊义一面。
见到卢俊义后,燕青先是把自己深受卢俊义的恩情郑重地表达了一遍,随后,就直截了当地向卢俊义提出,想和他一起隐姓埋名,以终天年。
之所以燕青会在这个时候提出隐退,是因为他早就看到,朝廷是不可能容得下梁山泊的。
在此之前,朝廷因为有用得着梁山泊的地方,所以才会答应招安这个条件,但作为朝廷来讲,梁山泊始终是一帮反贼,不管到什么时候,这个身份标签都不会改变。
既然是反贼,那么就意味着隐患,对于当时的朝廷来说,这种隐患早晚都要清除掉。
也就是说,朝廷和梁山泊始终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不会随着平定辽国、王庆、田虎以及方腊后就会消弭,况且,朝中还要童贯、高俅、蔡京等人把持朝政,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放过梁山众人。
燕青没读过什么书,但各种卸磨杀驴的事情,他也听了不少,以他的观点来看,朝廷背信弃义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他才会第一时间找到卢俊义,劝说其急流勇退。
而为了劝说卢俊义,燕青更是搬出了汉高祖刘邦杀韩信、杀彭越等案例,但都被卢俊义一一反驳回去,坚决不同意就此隐退。
见劝说无效,燕青心中就拿定了主意,而在这里,燕青再一次发挥出他目光长远的特点。
书中提到,燕青在百般劝说卢俊义无效后,对卢俊义说要向他辞别,卢俊义便询问他要去哪里,此时燕青回答了一句“也只在主公前后”,正是这句话,才让燕青成功的独自脱身。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如果燕青当场说要走的话,卢俊义自然不会轻易放他离开,毕竟两人主仆一场,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其二,若是燕青执意要走,势必会惊动宋江,到时候离开就会更加麻烦,甚至能不能走还是问题。
因此,燕青才会对卢俊义说了那么一句话,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主公卢俊义去哪里,他燕青就跟到哪里,而卢俊义也信以为真,认为燕青想离开,只不过是一时之气,笑着回了燕青一句“看你到哪里?”。
“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到哪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哪里?”---《水浒传》
实际上,燕青当时已经打定主意,只不过为了方便脱身才故意那样说,在两人对话的转瞬之间,就能想这么多,不得不说,燕青不仅目光长远,心思也是极为缜密。
这场谈话也就此结束,燕青随后跪倒在地,对着卢俊义拜了八拜,起身离开,当夜挑了一担珠宝,留下一封信,飘然而去。
会过日子的通透人
为什么要挑走一担珠宝?因为燕青需要钱。
在《水浒传》中,燕青出场的人设便是“浪子”,之所以有这个称号,除了他长得英俊潇洒之外,更多的是他经常流连于烟花之地。
虽说是隐退了,但依照燕青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来说,他自然不可能会找一个深山老林里终老此生,很有可能会继续混迹江湖,甚至光顾曾经喜欢光顾的地方。
而去这些地方要什么?要钱,要银子,没有银子,想都别想。
即便是不去烟花之地,燕青总得吃饭穿衣吧,况且他也不可能孤独终老,不管是李师师还是其他女子,他总要有个归宿,到那个时候,身为男子汉的燕青,拿什么养活自己心爱的人呢?
答案也是钱。
因此,燕青在临行前,必须得有所打算,不仅为现在,也为将来,不然到时候出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情况,那就十分的尴尬了。
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燕青对这个道理了解得相当通透。
那么说,对于燕青挑着珠宝离开,宋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或者说他怎么没去追上燕青,将其拦回来呢?
第一他不敢,第二他追上了也白搭。
宋江不敢追燕青,是因为燕青手里有一道宋徽宗的赦书,还是当初燕青在京城时,托李师师的面子,让宋徽宗亲自写给他的,有了这个,宋江无论如何也不敢冒险去拦截燕青,不然就是抗旨。
即便是宋江冒着风险追上了燕青,也做不到让他回来,要知道燕青的功夫在梁山中还算是名列前茅的,李逵在燕青面前都只有被遛着玩的份儿,更何况其他人呢?
能拦住的不愿追,愿意追得拦不住,宋江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在燕青离开后沉默不语。
而燕青的最终结局有好几种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是在《水浒后传》中,燕青投奔了远赴海外的李俊,并帮助李俊成为暹罗国王,自己也被封为上柱国,还顺手救了宋高宗一命,被宋高宗晋封为太子少师、文成侯。
不管燕青最终的结局如何,至少在当时,他果断地离开宋江,选择远走高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然,他的下场很有可能与其主人卢俊义一样,被随便找个理由毒杀。
综上所述,燕青在离开宋江,归隐江湖时,挑走一担珠宝的原因就是他要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因为他早就明白了梁山泊众人的结局不会太好,所以才会选择在征讨方腊结束后隐退,只可惜卢俊义没有听从燕青的建议,落了个枉死的下场。
﹪✗燕青离开宋江,归隐江湖,为何挑走一担珠宝?
燕青在宋江大军平定方腊的返京途中选择留书一封,悄然离去,他走时带走了一担珠宝。燕青为什么要带走一担珠宝?当然是为了享受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生活,那担珠宝也是燕青应得的,若孑然一身离开看似清高,实则苦了自己,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财就要过吃糠咽菜的生活,燕青怎么可能受得了那种清苦的日子!
燕青私自挑走一担珠宝不算违背原则,燕青功劳很大,别说是一担珠宝,就是担走三四担也受之无愧
燕青无论是对卢俊义和宋江个人,还是对整个梁山乃至朝廷来说都有功劳,他做到了仁至义尽,有始有终!
当初卢俊义还只是大名府的一个财主,但很不幸地他被宋江和吴用看中,但凡好人家被梁山盯上了不死也扒一层皮。卢俊义是祖传的富户,家财万贯,几代身价都十分清白,怎么可能吃饱撑着了去上梁山当土匪,没的污了祖宗名头,但这也难不倒狗头军师吴用,他胸中自有百万害人的韬略。
吴用计议停当之后带着李逵下了山,他扮作一个走方的术士混进大名府来到了卢俊义府前,他故弄玄虚成功吸引了卢俊义的注意。卢俊义这种富户最信鬼神宿命之事,当下把吴用当做上宾请进了府中,希望吴用能给他算上一卦占卜吉凶和运势。
吴用装模作样的给卢俊义算了一卦,算罢立刻危言耸听,说卢俊义有血光之灾,必须去东南一千里出方能避货,临走前还在卢俊义家后堂墙壁上留下一首藏头诗。
卢俊义听了吴用的话深信不疑,如坐针毡,思量了半晌他决定去东南方一千里走上一遭。一来可以避祸,二来也可以顺道赏玩一下风景。打定主意之后卢俊义叫来了管家李固和仆人燕青,他让李固跟着自己,燕青留在家中看家护院管理家务。
对这个主意首先表示反对的是李固,他认为算卦的就是江湖术士,胡言乱语不可轻信,卢俊义应该在家好好呆着。李固的话也对,但是未必处于真心,他只是不想跟着卢俊义受跋山涉水舟车劳顿之苦。卢俊义听不进去。
接下来燕青开始规劝卢俊义,他看得更为通透,他提醒梁山泊在卢俊义行程的必经之路上,梁山贼人十分厉害,官府都无可奈何,卢俊义万万不可听信妖言以身犯险。燕青甚至怀疑算命的就是梁山中人,故意装神弄鬼前来欺骗卢俊义。
卢俊义却不以为然,他自负武艺了得根本不将梁山好汉放在眼里,还扬言要抓几个梁山贼人建功立业。李固、燕青规劝不住,卢俊义的夫人贾氏也来劝阻,卢俊义依然不改初衷,斩钉截铁了否决了夫人的意见。
燕青见苦劝无效便改变了策略,他要求跟卢俊义同行,真遇上了盗匪也能帮个手。卢俊义依然不答应,他要求燕青留在大名府管家。安排妥当之后卢俊义带着车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他这一走果然落入了梁山泊的圈套之中。
在这件事中燕青虽然没有成功劝阻卢俊义,但他做到了尽人事,对卢俊义可谓仁至义尽。
卢俊义被掳上梁山之后众头领日夜规劝,但卢俊义是个清白人家又有偌大的家产,他怎么可能抛家弃口当个强盗。这一点早在吴用的算计之中,在卢俊义家中的藏头诗便是后手,为了把卢俊义留在山上吴用是加了保险的。
为了稳住卢俊义宋江和吴用不再规劝卢俊义,他们假意答应放回卢俊义,只是要留卢俊义在山上多住几日以叙敬仰之情。另一边吴用放李固和从人回家,只不过吴用诓骗李固卢俊义已经入了梁山,让李固赶紧滚回家去。
李固和卢俊义的夫人贾氏早有私情,只是碍着卢俊义和家中众人总是要偷偷摸摸的,十分不痛快,听到卢俊义当土匪的消息后李固大喜过望,这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光明正大的和贾氏长厢厮守并霸占卢俊义的家产了。
回到大名府李固就把卢俊义给告了,然后光明正大的作了卢府的新主人,言情不肯同流合污,李固便把他赶出卢府并放出豪言,哪个敢收留燕青的他便打官司整垮哪个。卢俊义原本家财万贯,钱能通神,果然没有一家敢收留燕青。
以燕青的本事纵然不在大名府,到别的地方谋个差事也不是难事,但他为了给卢俊义报信提防李固,宁肯沿街乞讨也不离开大名府,真可谓忠心不二的义士。
只可惜上过一次当的卢俊义再被梁山放还之后仍然不肯相信燕青,终于被李固陷害下了大牢等候问斩。几经周折卢俊义死罪免了,但活罪难饶背叛发配沙门岛,李固为了和贾氏做长久夫妻非置卢俊义于死地不可,他花钱买通了押送的公差董超薛霸。
董超薛霸对这种杀人越货的事可谓轻车熟路,他们挑了个荒僻之处便要送卢俊义上路,哪知燕青一直在暗中保护卢俊义,见卢俊义命悬一线他果断出手,一箭一个结束了董超薛霸这两个害人精罪恶的一生。
征方腊凯旋途中,燕青曾私下见过卢俊义,他引经据典的告诉卢俊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力劝卢俊义和他一同归隐,卢俊义当局者迷不肯听从,执意要回京搏个封妻荫子以图光宗耀祖。苦劝无果燕青只好留书一封悄然离去。
燕青对卢俊义可谓仁至义尽,只是卢俊义向来刚愎自用又不通人情世故才落得个凄凉下场,与人无尤。
对宋江而言燕青算是下属和兄弟,他做到了忠义两全。
燕青是个通达事故的风流人物,宋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两次用他来促成招安。第一次因为李逵耐不住性子坏了大事。第二次宋江只派燕青和戴宗前去京师促成招安一事。燕青用才艺打动了李师师和宋徽宗,他趁势给自己讨来了赦书,还把宋江的赤胆忠心以及童贯、高俅欺上瞒下的事一一禀明。第二日他又找到正直的宿太尉诉说衷肠。双管齐下最终促成招安。
说燕青是宋江的大恩人不为过,宋江一辈子想的就是招安围观,封妻荫子,燕青为宋江做了这么多,拿走一担珠宝都是少的。
对朝廷来说,燕青做到了忠。燕青明知道高俅蔡京等人不断派梁山人马东征乞讨是要借刀杀人依然无怨无悔,不断地为北宋朝廷效犬马之劳,如今大事已了,拿些金银犒劳自己也是理所应当。
燕青从小到大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知道钱财的重要性
燕青从小是不幸的,父母双亡,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卢俊义收养了他。卢俊义把燕青当做兄弟和家人来对待,自小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自不必说。更令人感动的是卢俊义亲自教授燕青武艺,还招人教授燕青读书识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各类风雅之事无疑遗漏。
燕青虽然名为仆人,实则更像卢家的少爷,平时出入用度,俨然一副富家子弟的模样。
有如此丰厚的家底,燕青平时在外出手自然阔绰,各种风雅场所也是常常光顾。
即便是后来上了梁山,燕青也有吃用不尽的金银。梁山常常劫掠州府,金银财宝抢劫无数,梁山府库中的钱粮堆积如山。山上众人都过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的生活,燕青也不例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倘若燕青归隐江湖之时不为自己做些打算,空手而去,他以后将何以为生?诚然,燕青于吹拉弹唱,诗词歌赋之道无一不晓无一不精,但他过惯了优越的生活,怎么可能拉下脸皮去做抛头露面博人一笑的营生。
以燕青的风流俊雅便是留在宋徽宗身边做个大臣也绰绰有余,这种更加体面且唾手可得的差事燕青都不要,要他留在风月之地博文人雅士一笑更是万万不可能。
征方腊归来途中有不少好汉选择了退隐。
鲁智深武松是看破了红尘,情愿抛弃富贵常伴青灯古佛。
李俊和童威、童猛向来自由惯了,不愿入朝为官,于是三人演了一出戏,李俊诈病并要求宋江留下童威、童猛兄弟看顾,之后来了个金蝉脱壳,三人乘船去了泰国,李俊和童威童猛本来就是亡命徒,再去干刀头舔血的日子的不在乎,凭着自己的本事,他们打出了一片天地,李俊当了泰国国王,童威童猛则被封为大臣。
燕青和其他的人都不同,他本是个体面人,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不会上梁山当强盗。即便归隐了燕青也想体面舒坦的活着,每日吹拉弹唱陶冶情操,闲了就去风雅场所游历一番,这事何等的惬意。
要过这种生活必须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眼前既然有现成的富贵可取,燕青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靠自己双手谋生?梁山的功劳簿上有燕青一笔,燕青不过是拿了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燕青离开宋江,归隐江湖,为何挑走一担珠宝?
燕青是一个非常精明且有头脑的好汉。他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好汉死的死伤的伤而他能够全身而退善始善终的原因。不愚忠不盲从有主见,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为名利所累,这是燕青最大的优点。
燕青虽是玉麒麟卢俊义的家奴,但若论眼光,卢俊义差着燕青好几条街。在宋江率大部队班师回朝的时候燕青就已经敏锐的预感到此次回京,朝中奸佞势必会卸磨杀驴,对梁山弟兄大动干戈。
念在卢俊义曾收养自己的情分上,燕青主动找到卢俊义陈说厉害,谏言卢俊义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不要跟着宋江返回京师。
“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燕青的提议无比正确,谁知卢俊义竟然拒绝了燕青的苦口良言。拒绝的理由竟然是怕耽误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
由此可见卢俊义鼠目寸光,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即将面临的风险,燕青苦劝不成作罢。作为他来说对昔日的主人已经尽到了仁至义尽,正所谓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燕青纳头拜了八拜,算是对卢俊义最后的告别,同时也是对自己过往梁山生涯的作别,从此之后他将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卢俊义最终落得个被奸臣下毒落水身死的结局,所谓的封妻荫子终究是一场空!
燕青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燕青投向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下半生将会非常富足而惬意。一担金主宝贝足以让他在某个山清水秀的市镇购买田产,过上使奴唤婢的豪富生活。
当夜就能收拾一担珠宝说明燕青早就为自己留下了后路,确切的说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真正是做到了未雨绸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或许他早就分析过梁山绝非久居之地,招安也不是明智之举,早打算早准备才能在时机成熟时潇洒的抽身而走,燕青做到了。
燕青堪称人生规划大师,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似乎对每一步都进行过丈量,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其先见之明和睿智令人钦佩!要说梁山有哪些人生赢家,燕青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
------------------
推荐阅读: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为了后代消灭强大的德川家康,反而始终对家康很客气,临终前还将他作为顾命五大家老之一?
《龙珠》里面撒旦的战斗力是多少?可以通过修炼变成超级撒旦吗?
上一篇:商贩是怎么煮羊头的?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