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和光绪谁最有可能翻盘?
♝⇐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和光绪谁最有可能翻盘?
先说答案,这五个人之中只有宋钦宗最有可能翻盘,不少人认为崇祯也有翻盘的机会,其实崇祯一丁点机会都没有,崇祯即位就注定其要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秦二世、汉献帝、光绪都没有翻盘机会
说这三位没有翻盘机会大概没有太多的争议,因为这三人都不实际掌权,既然不掌权,自然不存在翻盘的机会。
先说秦二世,其继承秦始皇的皇位,此时距离秦始皇灭六国时间很近,秦二世根本没有能力驾驭朝政,虽然赵高把持朝政,但是天下皆犯,蜂拥而起,这对于秦二世来说,即便掌握权力,也没有办法平定叛乱,所以其亡国必然,没有翻盘机会。
汉献帝和光绪皇帝很类似,这两人其实都是傀儡,汉献帝保不了伏皇后,光绪皇帝保不了珍妃,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还何谈翻盘呢?其实汉献帝和光绪帝都试图翻盘,汉献帝有衣带诏,光绪皇帝曾经想利用袁世凯,无奈他们面对的曹操和慈禧太后都太过厉害,因此,其也没有翻盘机会。当然相比之下,光绪皇帝还存在一丁点的机会,那就是慈禧太后先去世,但是慈禧太后不会允许光绪皇帝翻盘,于是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用砒霜毒死了光绪。
崇祯没有机会翻盘
许多明粉喜欢崇祯,因为这位亡国之君兢兢业业,为了江山社稷呕心沥血,最后自缢身亡,充满了悲剧色彩。而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手下文臣武将很多,诸如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左良玉等等,只不过崇祯用人不当,所以才导致灭亡,更有一种说法是崇祯皇帝如果南下,就会翻盘。
崇祯皇帝
其实,崇祯皇帝从即位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其亡国之君的悲惨命运,为什么呢?崇祯皇帝的祖父万历皇帝、哥哥天启皇帝已经把家业挥霍殆尽,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三大征,把国家实力挥霍殆尽,而关外后金势力突起,虽然没有攻下宁远和山海关,但是其频频入关,国家需要对关外用兵,耗费粮饷;而关内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已经势如破竹,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是国家已经崩溃。
为了对辽东用兵,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就得不断采取军事行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明朝国库已经空了,朝廷拿不出钱,就得压迫百姓,从万历年间到崇祯灭亡,百姓的赋税增加了数倍之多,既然生存不下去,就只能起义,这也是后来李自成短时间汇集百万大军的真实原因;不仅如此,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官员贪污,压迫百姓,阶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而军队战斗力极差,这样一幅架势,注定其必然灭亡。
宋钦宗翻盘机会最大
排除以上四位,就剩下了宋钦宗。北宋的灭亡不同于任何一个朝代,绝大多数朝代的灭亡都是国家凋敝,实力下降,但是北宋的灭亡却在其顶峰时刻,其国家空前富足,对外战争频频胜利,一点都没有显现亡国之相。
宋钦宗
北宋灭亡具有很强的偶然原因,主要是重文轻武,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巨大胜利后,宋钦宗果断贬谪了主战派李纲,以至于第二次金兵南下时,没有什么准备,国家灭亡。而北宋灭亡时,军队建制都还完整保留,各路勤王兵马云集,国家粮草充裕,是完全有能力战败金国的。
还有一点可以印证的就是南宋的迅速崛起。由于北宋灭亡时,国家实力很强盛,因此,南宋成立后能快速组织政府军队,并在对金国的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如果不是宋高宗有意求和,岳飞收复失地,再续辉煌都是极为简单的事情,可见,如果宋钦宗稍稍改变政策,还是极有可能翻身的,因为毕竟国家实力、军队实力都很强。
▕◆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和光绪谁最有可能翻盘?
如果从登基的时候算应该是秦二世,登基的时候天下太平,只需要除掉赵高就行了,可以联合李斯除掉赵高
ㄨ✔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和光绪谁最有可能翻盘?
崇祯的确是最有可能翻盘的,题中列了五个人,排除没有实权的三个傀儡——秦二世,汉献帝,光绪。这三个是折腾一下就可能被搞的不要不要的类型。
还剩两个是宋钦宗和崇祯。
宋钦宗是有一定实权的,但说重点,其实他身上隐藏的问题很多,只是都被紧急的战事所掩盖了。比如,战事紧急就是最大的问题,兵临城下了,最紧缺的是时间,敌人哪会给你那么多时间翻盘。
他身边还有很多“猪队友”,这些人还位高权重,不好处理,他老爹还在旁边站着,但凡有点顺风的苗头,可能就要出来抢班夺权了。他还有勤王的军队,但战力很不好说。
还有说能打的西军,但联金伐辽这事,西军也去了,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连半残的辽军都打不过,为什么会认为能干翻金国大军?
还有临危受命的宋钦宗,他的地位也未必稳固,只是战事之下,不易显露出来。
再退一步说,他真的翻盘了,那也是十分艰难惊险的过程。
崇祯为什么相对可能翻盘?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权利,这是一方面。另有一方面,其实崇祯有个相似度很高的模板,而他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这个相似度很高的模板就是汉末,被诸葛亮叹息的桓、灵两位皇帝,这两位其实都很不简单。
汉桓帝、汉灵帝和崇祯一样,都算是王朝末期皇帝,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条件还没有崇祯好,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手段稳定了局势,操控了朝堂。
汉桓帝刘志十四岁登基为帝,是个娃娃傀儡皇帝,你知道他面对的是谁吗?就是历史书中的“跋扈将军”梁冀,那可是连续杀了两任幼年皇帝的人物,又扶持了刘志这么第三个小皇帝,权倾天下,说垄断权利比魏忠贤只大不小。
汉末的外戚与宦官相斗的规模,一点不比明末党争来得小,最后也是外戚集团何进与宦官集团十常侍相斗直接搞死了汉朝的基业。
汉桓帝刘志铲除梁冀就是通过扶持了宦官势力,他秘密联合了五个中常侍,亲自与他们歃血为盟,秘密调遣兵力,雷霆一击诛杀了梁冀,并迅速清除外戚势力。
到这里就和崇祯有点像,但刘志不止于此,他扶持了宦官势力,封了“五侯”,但也不忘培养新的外戚势力,以此达到局势平衡,他就可以自由操作。
汉灵帝刘宏也来了一次相似的操作,他是11岁登基为帝,也是傀儡的娃娃皇帝。当时掌权的是桓帝留下的外戚大将军窦武,以及大宦官王甫曹节等人。
两方相斗的时间比较早,窦武直接就被干掉了,就不提他了。王甫有多嚣张?他劫持过皇帝,他被封过冠军侯,他搞死过皇后,权势也不是一般的大。
史书关于王甫的死写的很模糊,直接就是处死了,但记载曾提到王甫的势力是“父子兄弟皆为公卿将校,布满天下”,所以肯定不会那么简单,记载有不清不楚的地方。
总归是汉灵帝在这场斗争中胜利了,然后他又很快扶持了新的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十常侍的官宦集团以及何进的外戚集团,虽然这两方后来出岔子了,但汉灵帝活着的时候,汉朝基本还算稳定。
这有什么相似的?明末有天灾不断,有大规模农民军,有外族势力入侵,内部吏治腐败,财政枯竭,还有党争不断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在汉末基本也都存在。
汉末的大瘟疫被称为古代最大规模的一次瘟疫,曹操写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就跟瘟疫有关,百万黄巾军也是因为瘟疫而出的张角自称“符水治病”才发展起来的。这跟李自成等农民军因为陕西天灾而起兵也很相似,其他地震,水灾,旱灾,汉末也是多的一堆。
汉末十万羌兵进犯三辅,也曾引得京师大震,同样的王朝末世,同样的腐朽统治,财政匮乏就不在说明了。
相似的问题,明显崇祯没解决好,那这两位是怎么搞的?
这两位在铲除旧势力后,都扶持了新力量,维持了二者平衡,保障了皇权稳固。
吏治腐败的问题短时间搞不定,但财政问题和党争问题都是可以暂时压制的。
没钱啥也干不了,党争会影响权利的输出,所以这二位搞得相同的事就是卖官和党锢。
皇帝卖官肯定是糟糕的行为,历来都是批判昏君的“铁证”。但一码归一码,紧急时刻这是一条途径,死马当活马医吧,秦始皇汉武帝都在特殊时期做过,后来者就更多了。
对于汉末来说,财富已经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官职也是一样,汉朝可没有科举,举荐制基本也是士大夫群体的垄断。
所以,不论你卖不卖官,能当官的都是那一批人,这两个皇帝看的很明白,而且真正手里有钱的人,也都是士大夫群体,不找他们找谁,找穷苦老百姓?
以汉末糟糕的财政,能摆平百万黄巾之乱和十万羌兵入侵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花的钱是流水一样,钱从哪来的?
这个士大夫群体,也叫士族集团,这个群体是很会闹事的群体,汉末明末都一样。正经出事的时候,他们不管,事办完了,他们出来喊口号了。
像汉桓帝刘志的时候,梁冀那么嚣张,也没人出来“主持正义”,而小皇帝和宦官把祸患除掉了,哎,他们觉得自己厉害了,坚决要主持“人间正义”了。
这个“正义”是什么意思呢?朝廷大权不该交给宦官,而应该交给他们。
这还不算,很多情况下,这些人越过皇帝直接去攻击宦官,类同于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想干啥就干啥,甚至直接攻击皇宫。
结果自然是惹到了皇帝,你想想他们成功了会出现什么事?肯定是找皇帝要权啊。所以就开始了党锢之祸,在皇帝支持下,大肆利用宦官抓捕“党人”,直到汉灵帝过世,党锢都没结束。什么时间结束的?是董卓解开了党禁,结果这帮人又把董卓搞死了,从此开始了三国士族的“狂欢”。
这里边就有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桓灵二帝通过打击士族群体,收了钱,办了事,稳定了朝堂和政权,还算有效,汉朝灭亡的宏观根源也不在他俩身上。都说“独汉以强亡”,这二位都出力不小,但他们在史书中都是妥妥的“昏君”代表,诸葛亮都不放过他们。
但崇祯到死都不敢碰文官体系,以至于江山没了,他的名声都还不错,说他是明君,这其中意思大了去了。
别的先不说,先找经验,崇祯想翻盘需要做的措施,搞人,搞事,搞钱。
搞人,是要扶持能办事的人,能行权的人。
崇祯搞掉魏忠贤没问题,但需要扶持一个平衡势力,一个属于以及忠于自己的“魏忠贤”。不能把权利直接下放给文官士大夫们,那就等于底牌一下打出去了,人家压根没有顾忌了,要办事就很难。
搞事,就是压制士大夫集团,这些人说话行,办事不行。可以搞个类似党锢的政策,不一定要照猫画虎,也不一定要大规模,高强度,只要达到收权的目的就行,锦衣卫和东厂也在手,这个是大有可为的,就看你做不做。
很多人说明末的官僚士大夫集团是不能碰的,他们势力太大,碰了立马完蛋。这是胡扯,怎么魏忠贤搞得他们五迷三道的就没事,偏偏别人不能碰?
其实文人集团,远没有想的那么凝固,魏忠贤为什么能权倾朝野?他可不是凭的太监们,也不可能把小太监们都安排去当官。这是因为有大批文人士大夫投靠魏忠贤,组建了他的宦官集团,这些人不乏科举进士的人才以及官宦子弟的能人。
他麾下的“五虎”、“五彪”、“十狗”等人,不乏任职六部尚书高官的,还有很多任职御史的,内阁辅臣中也大部分是他的人。不同的文人有不同的追求,都是为了背后的利益罢了。
分开来说,明末官僚集团可不止一个东林党,还有浙、齐、楚、宣、昆党等,他们之间本身就有不小的矛盾,魏忠贤就是和这些派别结盟而起势的,怎么能说官僚不能碰呢?又不是打算一次清理完,扶持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完全是可以的操作。
所以,根据上面的操作,搞钱也可以同时进行,一方面打击某一派别,继而得到后面的富商集团的利益通道。另一方面,像汉末一样,搞点“纳捐卖官”之类的,也是有可能的。明朝的“捐官”制度是本来就存在的,扩大化点也是不是不可能的,反正大都是散官,虚职,火烧眉毛了,别顾着名声了。看看后来的康熙,平三藩之战的时候卖了五百个县令的官职,照样有人夸他康熙大帝。
要是操作的好,还能收回来一部分针对性的税权,整盘棋就有活的可能了。
不用对底层重税,民间的反抗就会降低,自己的实力就会增加。明末不是没有能打的军队,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将军。若能稳定内部的局势,哪怕只是暂时的,外部的问题就不会滚雪球似的扩大。
最后补充,崇祯有翻盘的可能,不代表能把明朝起死回生,但类似汉末那种短暂稳定的局势还是很有可能的,哪怕只是拖上一代人或者能稳定个十数年的时间,就可能出现很多变数,满清是不是能入关就不一定了。
⇈♒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和光绪谁最有可能翻盘?
秦二世、汉献帝、光绪,基本可以出局了。因为他们从始到终,手里都没掌握过实权——除非你设想赵高中风、曹操死全家、慈禧突然性格大变“舔犊情深”之类的大变故。
宋钦宗与崇祯,再差再差,也是掌握实权的一国之君。再说面临太多困难,他们都属于自作自受、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那种。
北宋灭年,明朝末年,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内忧外患,但是国家还有钱有粮有兵,只要把手里的资源好好整合一下,钦宗与崇祯都能成为“中兴之主”。
宋朝最精锐的是禁军。北宋末年,禁军中最精锐的是西军。岳飞、韩世忠都出身于这支军队,不过当时他们还都是下层小军官。而《水浒传》里提到的王进投奔的老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道,就曾是这支部队的统帅。
东京保卫战有两次。第一次战胜之后,钦宗愚蠢地打发西军复员,回到防地,丝毫没有布置下一步的防卫工作,更不用说战略反攻之类。到第二次东京保卫战的时候,守城的只有京都的少数兵马,而庞大的西军根本没接到调令——有点类似于警察守城、作战部队原地待命。“靖康之耻”也就不意外了。
明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官场腐败,灾荒遍野。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那是一个小冰河期,长江以北的灾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天灾难免,政府是干什么的?调动江南富庶之地的物质,去救济北方的灾民,不是政府的应尽之责吗?问题是崇祯刚愎、多疑、猜忌,执政十多年,却没有建立起忠诚听命的官员队伍。朝臣个个心怀鬼胎,使政府的政令难以下达,几乎每一条重大措施(不管对错),都会受到各种反对。调动物质,赈济灾民,也就是说说而已。
天灾不是崇祯的错。地主家的余粮是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但是饥民就应该饿死吗?于是李自成来了,张献忠来了,风起云涌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来了。
于是明朝灭亡了。
≛☑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和光绪谁最有可能翻盘?
答:这几位皇帝能否翻盘,一是要看当时的历史大势,二是要看他们的个人能力。
我们一个个地说:
1.秦二世嬴胡亥
秦二世要对秦亡负重大责任
应该说,秦二世面对的大秦王朝,还没有到了必亡的局面。他登基之初,文有丞相李斯,武有大将蒙恬,可谓文武都是安邦治国的人才。
对秦二世嬴胡亥来说,比较难处理的有两件麻烦事——一是怎么摆脱赵高对他的控制,也就是摆脱宦官对朝政的控制;二是怎么处理他哥哥,原太子,秦始皇长子扶苏。赵高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毕竟他只是一个宦官,在朝廷没有任何根基,想明白这一点(我怀疑秦二世想不明白……),就很简单了,直接换一个太监顶替赵高就行了,参考嘉靖帝如何操控太监。
扶苏的问题稍微麻烦一些,首先要把蒙恬升官,提成太尉,进朝任职,这种手法很常见,表面上蒙恬升官了,但他离开了边疆三十万大军,没有了根基。同时,把副官王离代替蒙恬原先的统帅位置,相当于对王离施恩了,王离肯定忠心效力。 这时候再把扶苏调离,让他来咸阳也行,但先要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好位置,尤其是搞定李斯。那个时候李斯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还想要什么?当然是他死后家族能够继续享有权贵地位,这还不简单?提拔李斯的子孙们,这也是平衡李斯和蒙恬两股政治力量的方法,参考康熙如何玩转索额图与明珠。 扶苏不能在咸阳久待,既然他很孝顺,那就去看守秦始皇陵,或者调到一个偏远的州当个王就行了。
所以我们能够看出,秦二世面对的局面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翻盘。李斯和蒙恬联手坐镇,陈胜吴广或者刘邦项羽都闹腾不起来的。
2.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求生欲爆棚,可惜坑了妻子儿女
汉献帝的求生欲真的很强,他被曹操控制起来之后,仍然挣扎了两波。建安五年,他用衣带诏秘密召集小团队,包括老丈人车骑将军董承、将军吴子兰和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还有未来的汉昭烈帝刘备,可这个阵容它赢不了啊。事情败露后,刘备跑了,董承等人都被曹操杀掉,甚至就连怀孕了的董贵人也没有逃脱毒手。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皇后伏寿写信给自己老爹伏完,意图谋害曹操,这些人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杀掉曹操就能翻盘吗?曹操手底下的人能听你们的吗?这一年的曹丕已经27岁了,正当壮年,曹操死了,人家曹魏集团肯定会继续拥戴曹丕啊。结果,伏寿的信被曹操截获,这下子芭比Q了,下场极其惨烈。伏皇后被幽闭而死(也有说法是当场被杀),伏皇后给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也都被杀,伏氏宗族更是被处死了上百人,总之几乎是灭族了。但汉献帝活了下来,他是一个象征,直到他禅让给曹丕之后,活到了天年。
所以说,汉献帝刘协是没有任何翻盘机会的,活到天年终老,已经是福气满满了,曹操利用他,但就是不杀他,算是对他不错了。要不是汉献帝自己瞎折腾,董贵人和伏皇后都不会惨死。
3.宋钦宗赵桓
宋钦宗不用主战派,结果葬送了北宋
宋钦宗赵桓很倒霉,被他父皇宋徽宗强行禅让,推上了皇位,就此成为亡国之君。但宋钦宗算是有些作为的,登基之后,他把蔡京、童贯等奸臣贬职赶走,重用李纲抗金。但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罢了,没多久,他就听信谗言,把李纲给撤职了,也不抗金了,转而求和。结果他只当了一年皇帝,就遇到了“靖康之耻”,丢人丢大了。但他如果继续重用李纲抗金,能否打得过金国呢?答案是——能!!
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其实是能打得过金国的,至少能够守得住。可惜宋钦宗更加信任投降派,最后结局就是被金国一锅端,只逃走了康王赵构。宋钦宗没想到的是,他的遭遇影响了五百年后的另一个皇帝崇祯帝。因为明朝的士大夫鉴于北宋靖康之耻的教训,都以与满人议和为耻,搞得崇祯皇帝万万不敢谈议和(投降)的事情,和战两难,最后上吊在煤山。
4.崇祯帝
崇祯帝神操作很多,带领大明提前翻船
应该说,就面对的天下大局而言,崇祯帝是所有亡国之君中,最难的一个了。明末崩坏,根本没法挽救。这么说吧,就算朱元璋重生,那朱元璋也只能通过当起义军的形式重建一个新明,想把烂到骨子里的大明救活,谁也做不到。当然,崇祯帝还是做出了很多贡献的,正是他的杰出战略眼光和顶级指挥能力,让明朝早亡了十几年。崇祯帝如果不是这么敬业,明朝肯定能再延续十几年没毛病的。所以,崇祯帝是完全不可能翻盘的。
5.光绪帝
光绪帝斗不过慈禧那个老女人,翻盘无望
光绪帝的难题,就是拿不到实权,而他太年轻,政治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政治手腕处置慈禧太后这一派。光绪帝不是没想过从慈禧太后那里夺权,然而失败了, “戊戌六君子”壮烈牺牲。过不了慈禧太后这座大山,就不要想着拯救晚清了,说了都不算,还怎么救?
综上所述,比较容易翻盘的,是秦二世和宋钦宗,比较难翻盘的是光绪帝(他要是再耐心点,情况可能不同);绝无翻盘可能的是汉献帝和崇祯帝。
------------------
推荐阅读: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临终时为裕王指派贤臣时,为什么没有提到已经入阁的赵贞吉?
英雄联盟那些只玩一个英雄的玩家,最后都怎么样了?成为大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