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克格勃,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冷战时期的苏联情报部门,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的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
克格勃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为苏联著名的肃反机构“契卡”。契卡是由苏联初期著名情报头子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其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打击反动势力。据称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是契卡成员处决的。(捷尔任斯基)
后来该组织在1922年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4年又更名为“国家安全总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之后到1954年才正式定名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就是克格勃。
在冷战时期,克格勃的情报网可谓是无所不在。在巅峰时期,隶属于克格勃系统的人员高达50万人,海外谍报人员有25万之多。而且与英美情报机构不同,克格勃甚至一度凌驾于苏联各大党政机关之上。尤其是在贝利亚时期,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各级党政军干部都处于克格勃的监视之下,克格勃甚至有权力不经审判就抓捕和处决可疑分子。
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贝利亚也迅速被赫鲁晓夫拿下并枪决,苏联政府开始将克格勃纳入苏联法制之下,克格勃的行动也“绅士”了很多。但即便如此,克格勃仍然有着很大的权力,它直属于苏联高层,工作雷厉风行,可谓是无孔不入。
如此强大的一个情报部门,其招募特工也是非常严格的。挑选克格勃特工的第一要素就是家庭背景,以普京为例,普京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是一名苏联红海军战士,哥哥也是一名军人,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战死。正是由于普京良好的家世,使得他被克格勃所吸纳。
(图中左侧第一任就是普京)
可能与大家想像的不同,其实括克格勃在内的情报机构最喜欢的就是大众脸,最好是看十眼都记不住的那种。克格勃的大多数特工都是其貌不扬的,他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特征,外貌非常普通,如路人一样。
特工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努力的隐藏自己,将自己淹没于人海之中,长相越是普通的特工,越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才能不被敌方所发现。所以除执行特定任务的特工外,其他特工一律不得高颜值,像007布鲁斯南那种的大帅哥是肯定不行的,搞不好被星探看见拍个照就上电视了。一个情报特工把自己搞得尽人皆知,成了网红,他还怎么去搞情报?(已经66岁的布鲁斯南依旧帅气逼人)
当然,长得帅的人也是能进克格勃的。在冷战时期苏联就曾大搞“美人计”和“美男计”,克格勃派遣大量相貌英俊和年轻漂亮的特工去引诱北约内部的工作人员。
由于撩妹技术高超,许多北约内部的女官员在克格勃特工的关爱之下完全沦陷,以至于在得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的之后仍旧向其提供情报,并幻想着自己的“爱人”在完成工作后能与自己长相厮守。
但这些女性官员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她们“爱人”就会果断离她而去。在接受北约反间谍机构的调查时,许多女性官员一提及自己的“挚爱”就会精神崩溃,甚至有的人放声大哭,搞得调查人员十分无奈。
在克格勃俊男靓女的感情攻势下,大量北约情报遭到泄露,以至于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专门发出公告,要求工作人员警惕那些故意接近自己的小哥哥小姐姐。
对于北约来说,克格勃特工是十分令人紧张的。他们都是经过极为严格的训练,熟练的掌握外语、通讯、投毒、计算机、反侦察和使用武器,对本国的风土人情也非常了解。他可能是你身边的律师、保险推销员、酒吧歌手。牙科医生,或者就是你的同事。而且克格勃特工还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情商极高,很容易就和你玩到一块,然后在不经意间窃走你身上的情报。
ℜ☏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克格勃多厉害?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克格勃的特工都敢在我国搞间谍活动和发展下线,遇到凶猛的朝阳群众,被逮了个正着。
苏修克格勃间谍以苏联大使馆职务做掩护,披着合法外衣,利用外交特权搞间谍活动,化妆接头时被我方逮捕,马尔琴柯、谢苗诺夫、科洛索夫、李洪枢等五名苏联间谍分子被现场抓获。
这事儿当年传得轰轰烈烈,上面新华社下面小人书都有记载,让人们对“苏修特务”甚是警惕。
克格勃(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俄文写法是“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KGB或КГБ,其实就是苏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Committee of State Security)。
普京就出身克格勃,在很长一顿时间里,他的前妻柳德米拉甚至都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
克格勃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捷尔任斯基创立的特务机关“契卡”,其全名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令人闻风丧胆。
苏联的稳定建立,契卡居功甚伟,却也扮演了一个极为血腥的红手套角色。经契卡之手被消灭、监禁的人特别多,有俄国贵族、国外间谍、反革命分子、反动资产阶级、叛徒甚至神职人员。
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档案,契卡当年拥有25万特工,他们处决的人员高达14万,人们称其为“恐怖的红色秘密警察”。
实际上当时的契卡固然手段无情又酷烈,却也坚定地维护了革命政权的稳定,大量土匪、地痞流氓、妓女和反动分子被肃清。他们在苏联最难熬的时期,不断与旧贵族、军阀、以及外国势力支持的反动势力做斗争,还参与了战争孤儿的抚养和援助工作,在黑暗的战线上守卫了国家的安宁,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角保尔,就曾经作为老兵加入了契卡,成了其中的一份子。
契卡20年代被苏联政治局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ОГПУ,格别乌,1954年改为克格勃),开始逐渐降低其在社会上的恐怖形象,但又增加了监督劳改营改造和集体农业改造的任务,并逐步控制了苏联几乎所有的安全职能。
1934年,格别乌被合并进著名的“内务人民委员会”,成为苏联国家安全总局。在此期间,格别乌的特工已经开始了满世界的渗透,几乎无孔不入。
举个例子,有种说法是,格别乌的人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存在于除了日本以外所有的外国驻华使馆之中,只因为日本人不好冒充。
实际上格别乌的特工连当时的北洋政府都给运作了,1924年北洋政府为解决中苏历史问题赴苏谈判,因为对苏联一无所知,故谈判代表李陶雇了曾挨哈尔滨担任中东铁路分局长的白俄人彼得·波波夫当顾问。
这个波波夫与各路军阀关系都不错,业务能力也非常好,又是白俄,所以甚得北洋欢心。
结果呢?这个波波夫早就是格别乌的探子,他把北洋政府的相关情报捞了个底朝天,甚至弄出“暖气坏了”事件,堂而皇之将冒充成工人的特工带进大使馆四处“查检”,摸走了北洋的密电簿。
而且,苏联的间谍在二战前依然打入了日本内部,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佐尔格事件。
苏联人派出了一个德国人身份的王牌间谍,以《法兰克福报》的名义将之派驻东京,然后他还在东京建立起名为“拉姆扎”的特工组织,为苏联挖取了足以扭转历史的情报。
佐尔格传出的两个情报分别是“巴巴罗萨”前的“1941年6月22日德军将进攻苏联”,以及莫斯科保卫战关键时刻的“日美有变,日本短期无法调兵攻苏”。
佐尔格之前30年代还来过中国,他挂着德国人的身份,拿着德国外交部签发的介绍信,然后又用这份文件找德国驻上海领事开出了一堆介绍信……
通过一番骚操作,佐尔格一边结识了负责国军训练的德国军官,一面又认识了不少日方人员,很快就得到了“日军下阶段战略依旧是中国”的情报。
佐尔格这件事只能算是个小插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联特工相当厉害,他们最大的成就是渗透进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窃取到了原子弹的秘密;苏联依靠这种间谍渗透获得了相当多的美国技术。
1942年,苏联国家安全局特工发展了一个下线——犹太人朱丽叶斯·罗森伯格。他1940年在新泽西州的陆军信号兵工程实验室当研究员。
罗森伯格在此期间认识了其夫人埃塞尔,她曾因领导美国女工罢工被开除,但此后她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并结识了罗森伯格,两人很快结婚了。
在埃塞尔的影响下,本就拥有犹太人情怀和亲苏思想的罗森伯格沦陷并接触到了苏联间谍谢苗诺夫,然后又被谢苗诺夫交给费克利索夫当下线,当时费克利索夫公开身份是驻纽约领事馆的参赞。
费克利索夫从一大堆人员名单中相中了罗森伯格夫妇,1943年时他找到罗森伯格,让他帮忙盗窃了美国当时的无线电引信技术。
两人盗窃情报的方法简单又大胆——费克利索夫给出清单,罗森伯格去拿出这些相关文件,然后费克利索夫找个地方把文件手抄记录,抄完文件被罗森伯格再还回去。
后来嫌手抄太慢,费克利索夫干脆给了罗森伯格一台莱卡相机,让他直接对文件拍照。罗森伯格也不含糊,他甚至在厂里利用业余时间拼了台成品的无线电引信,想办法将其蒙混出去送给了费克利索夫。
二人通过这种方式,将美国许多敏感技术偷了个底朝天,除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外,还包含洛克西德公司的P80“流星”喷气式战机全套图纸(连生产工艺图纸都偷了)。
其后,罗森伯格通过妻子的弟弟戴维·格林格拉斯,接触并搜索了许多关于“曼哈顿工程”的秘密。格林格拉斯参与了绝密的“曼哈顿工程”,而且就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
除此以外,罗森伯格还发展了另一条下线,在橡树岭担任工程师的罗素·麦克纳特。这条线比格林格拉斯靠谱得多,罗素为其提供了制造浓缩U235的情报。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军情五处调查出另一桩事关核研究计划的苏联间谍大案,英国哈维尔核研究所从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克劳斯·福克斯被抓,此人早已被苏联招揽,提供了相当多的核研究秘密。
福克斯干的事儿与罗森伯格差不多,但他远比罗森伯格的妻弟那种小角色靠谱,他同样采用苏联特工的“照单抓药”方式,为苏联提供了巨额的绝密情报。
所以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将原子弹试爆信息试探性地提醒给斯大林时,后者表现得波澜不惊——福克斯在“三位一体”核试验前夕,就已经将砖头厚的《原子弹制造说明》交给苏联特工了。
福克斯最终还是落网,英国方面将审讯的口供传给美国,然后FBI顺藤摸瓜,逮捕了罗森伯格。
恼羞成怒的美国,在麦卡锡主义的浪潮下,于1953年将罗森伯格夫妇处以极刑。但一切已经晚了,无论是罗森伯格还是福克斯都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让苏联在1949年得以快速研发出原子弹。
根据后来解密的情报,苏联特工甚至联系上了曼哈顿工程的主持者奥本海默,奥本海默拒绝了苏联人的拉拢,这让苏联人“很是沮丧”。问题是,奥本海默也从未向美国官方报告过此事(奥从此受到美国质疑,余生都在捍卫清白)。
实际上,除了被杀的罗森伯格和被英国人逮出来的福克斯以外,曼哈顿工程还有不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苏联特工拉拢,至少有10个主要科学家深陷其中。
比如洛娜·科恩,她是剑桥核物理专家西奥多·霍尔(胖子原子弹就是他研制的)的信使,帮助霍尔给苏联提供了很多曼哈顿工程的绝密资料。当日本、德国对美国原子弹处于懵逼状态时,苏联人已经搞到了相当的研究数据。
战争结束后洛娜·科恩和莫里斯·科恩夫妇跑到伦敦定居,顺带又搭建起了新的间谍网,但不幸事发被捕,蹲了八年大狱被苏联换了回去,他们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苏联间谍”。而霍尔则躲在英国,坚决不去美国了。
还有当时英国从事核弹研究的梅利塔·诺伍德,她在40年代被苏联特工发展成下线,然后成为苏联的高级特工,提供了大量英国情报,活到2005年才以93岁高龄去世,人称“红色奶奶”,被认为是克格勃安插在英国的“最有价值的间谍”。
这条英国的克格勃线属于弗拉基米尔·巴尔科夫斯基,他自1940年到英国以后,马上就整出了自己的网络。在他的领导下,英国研究原子弹的全过程几乎都被记录并送回了苏联。
二战结束后巴尔科夫斯基回到苏联,不久又跑到了美国继续搞事,成为冷战中的暗线之星。后获得苏联金星奖章,活到2003年。
ˇ➽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在俄罗斯人那里,克格勃无所不能。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1941年被发展成为“克格勃”特工(那时还叫契卡),代号“阿尔戈”。
可以这么说,前苏联时期,克格勃组织唯有美国中情局能抗衡。
下面,我们就讲几个克格勃的经典案例。
1、“克格勃”的科学间谍,帮助苏联制造出了原子弹
克格勃的前身是“契卡”,是在1917年底成立的情报组织,由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是克契卡的直接创建者,此人被誉为“契卡之父”。
从创建之日起,契卡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安全,极尽所能地培养契卡人才,组织各种行动。
当时的契卡人员,人人一套皮衣,这成了契卡的身份象征。
当然,派出去的间谍不会明目张胆地着一身皮衣,不会此地无银三百两。
而且,苏联的契卡权利也非常大,可以私下处理反革命分子、“暴徒”以及个别类型的刑事犯罪,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
三四十年代,苏联契卡的情报网“红色乐队”遍布欧洲,影响力巨大,甚至有人潜伏在了希特勒身边。
而在亚洲,我们中国最为熟悉的契卡代表,就是佐尔格了,此人1929年就来到了中国,后来带着间谍团队,长期活跃于中国和日本。
1936年到1937年初,佐尔格根据调查得出结果:日本很有可能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后来调到了德国,佐尔格准确推测:德国要进攻苏联。
可是并没有引起斯大林的注意。
除了佐尔格,苏联还在欧美各国发展了一批契卡特工,出名的有剑桥五杰,作家海明威等等。
但对苏联帮助最大的一定是物理科学家克劳斯福克斯,因为他帮助苏联窃取到了最为重要的原子弹情报。
有人说了,网上不是说爱因斯坦的情人盗走的原子弹资料吗?
那就是传奇故事,爱因斯坦并不是“曼哈顿工程”人员,他能提供的也就是一些理论的东西。
福克斯不一样,他出生在德国,后来加入了德国共产党,1933年,在组织的帮助下到了英国,并且成为了物理人才。
1941年,福克斯就加入了英国的原子弹委员会。
1943年9月,因美国人的邀请,福克斯到了美国,并成为了“曼哈顿工程”一员。
曼哈顿工程,那就是著名的“原子弹工程”,在这里,福克斯得到了原子弹制造的各种珍贵资料,以及各种实验数据,这些帮助苏联在1949年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如果没有福克斯的帮助,苏联研制出原子弹得到猴年马月了。
可以这样说,这个叫福克斯的科学间谍,改变了世界格局,也间接促成了冷战的对立,否则,苏联无法成为美国的对手。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联当时的间谍系统太过厉害了。
2、“燕子行动”让法国大使落入温柔陷阱
苏联克格勃非常善于训练“特色间谍”,其中,“性间谍”是非常重要的一类。
他们训练美女色情间谍,称呼其为“燕子”。训练美男色情间谍,称呼为“乌鸦”。除此之外,还培养训练同性恋间谍,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的。
而特色间谍中,比较出名的还是“燕子”了,靠着美丽的胴体,美女间谍们多次获得了绝密的情报。
在这里,我们说说“燕子间谍”和法国大使的一段故事。
1956年的6月,克格勃组织下达了指令,要收买驻苏联的法国大使莫里斯德让。据说,这是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决定。
因为,德让是戴高乐的密友,此时,戴高乐已经下野,苏联人预计戴高乐会再次担任法国最高领导。
如果能收买法国大使成功,可能会影响到戴高乐对外的政策。
派谁去呢?了解到,德让对女色有着强烈的爱好,于是,计划启动“燕子行动”,同时,使用美男计,发动“乌鸦行动”来影响大使夫人。
美男计,在大使夫人那里作用有限,大使夫人始终没有出墙,可是,她的不拒绝,让克格勃能够和法国人有接触,获取法国大使的作息。
而对法国大使德让,克格勃是成功了。
先是安排了美女洛佳,此女人肤白貌美气质佳,是个离异的女子,没接触几次,两人就比翼双飞了,法国大使陷进去了。
但是,克格勃发现,可能达不到效果,因为此事如果曝光,最多是大使有了情人,与人有了露水姻缘,造不成大的冲击。
因此,克格勃后来就演了另一处戏。
这一次的美女是洛兰,比前一个更年轻漂亮,这一次给这女子洛兰安排了一个丈夫。
当法国大使德让再次倒在“金发燕子”的温柔乡里时,简直不能自拔,洛兰无论从容貌到技艺,都是极其出色的。
一天,正当两人巫山云雨的时候,洛兰的“丈夫”来了,抓了现行。
此时,大使知道洛兰有“丈夫”。
如果此事曝光,德让的前途可能就毁了,这是破坏她人婚姻。
于是,大使德让找人帮忙,解决此事,找来找去,找到了克格勃的格里巴诺夫,这是个将军级别的克格勃。此事就此摆平了。
一个克格勃的领导,当然能摆平此事,关键是,就是格里巴诺夫他们策划的。
因为此事,格里巴诺夫竟然成了法国大使的朋友,因此,有了大把的正面接触法国大使和了解法国的机会。
但是,细致的信息,格里巴诺夫仍然不能获得。
此时,第一个“燕子”又出来了,极尽温柔,法国大使德让毫不设防,于是,一些细致的资料和信息,通过洛佳,一次次被传出。
而法国大使后来还是影响了戴高乐,使得戴高乐在上任后,做出了一系列突出的事情,比如撤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比如和苏联保持一定的关系。
苏联克格勃的各种操作中,“燕子行动”还是用得比较多的,甚至,曾经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都有一个“身份是克格勃间谍”的情人。
3、完美间谍
你以为,2001年最出众的人时本拉登,因为他炮制了“911事件”。或者,你以为最拉风的是小布什,因为他发兵阿富汗。
但是,另一个消息在2001年的震撼度,不必本拉登和小布什弱,那是一个56岁的FBI(中情局)探员,名字叫罗伯特汉森。
他为美国服务了25年,其中,有15年在为苏联做事,他被誉为“完美间谍”。
这是一只大“鼹鼠”,对美国FBI造成了极大冲击,让总统等人阵阵冷汗。
汉森因为级别较高,可以轻松出入美国中情局,也能进入国防部,这两处的重要资料,汉森常常能接触到。
汉森曾经“出卖了总统防卫计划”,看这个计划的薄弱点,苏联一颗导弹就可以让美国群龙无首,完成斩首行动。
这样的消息泄露,怎么能不让总统小布什心惊肉跳呢?
汉森也“出卖了美国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地下挖地道的事情”,挖地道的目的是什么呢?可以通过地下电缆,进行截留,窃取大量情报。
曾经,美国和英国人在柏林干过这事,就是挖了地道,连通了驻德苏军总部的地下通讯电缆,窃取了大量情报。
汉森把美国中情局挖情报的消息给了苏联后,美国人的地道计划被迫作废,浪费了上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了,克格勃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俄罗斯情报系统当时还没理出头绪,对如何开展情报工作还有种种问题。
汉森很失望,在写信给俄罗斯情报部门时写道:我愿意牺牲生命来帮助你们,可是你们却把握浪费了。
2001年2月18日,汉森被捕,就此结束了他克格勃特工的生涯。
克格勃的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他们当中,有各种间谍,有严肃正统的科学家间谍,也有妩媚不可一世的“燕子”间谍,还有影响巨大的双面间谍。
在二战和冷战期间,克格勃的特工作用太突出,甚至突出到影响苏联的武器制造和方向制定。
太厉害了,也就是美国中情局还能和克格勃抗衡一二,其它国家的特工组织比起克格勃,无论从规模看还是从影响力看,都比不上。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克格勃是一个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与联邦调查局相当的情报机构组织。克格勃创建于1930年,当时主要是为了大清洗而创建。▲普京也是特工出身
后来在冷战的时候,克格勃的情报调查涉及到国内的各个领域,在某段时间里面甚至凌驾于苏联政府之上,也成为了红色恐怖的代名词。那么克格勃到底多厉害呢?
克格勃——托洛茨基喋血墨西哥城
在苏联时期,克格勃最出名的一次海外追杀行动,就是在墨西哥城成功杀掉了托洛茨基。他曾经是十月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但是为什么要杀他呢?
主要是因为自从列宁去世之后,他和斯大林在政治上有很多的分歧,被排挤到了政治边缘不说,最后还被放逐出境。离开苏联之后的托洛茨基,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组织,反对斯大林。
一直到1937年的时候,托洛茨基把自己的总部搬到了墨西哥地区。在当时的国际上,已经有人开始和他接触,希望能够和他一起联手反对斯大林。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演变,所以斯大林准备派遣情报组织刺杀他。而在另外一边,其实墨西哥政府也给他提供了政治庇护。在他住的位置有一个警察所,警察所内有一支警备队,专门用来确保他的安全。
1940年的8月20日,托洛茨基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有一个名叫莫尔纳尔的人,过来说是要拜访托洛茨基。他并不是陌生人,而是托洛茨基秘书的男朋友。之前来过很多次,所以也没有人对他设防。
但是当天过来的时候,天气明明非常好,他却穿了一个大雨衣。结果他径直走进托洛茨基的房间,从雨衣下面拿出了一把斧头,迎面砍在了托洛茨基的头上。
由于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托洛茨基既来不及叫守卫,也来不及自卫,就这样倒在了血泊当中。听到声音的警卫闯了进来,按住了莫尔纳尔。
但是托洛茨基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被送到医院没多久便断气了。经过调查发现,莫尔纳尔原来早就被克格勃策反。
克格勃——美国间谍丧命慕尼黑
克格勃再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追杀行动,则是距离这次墨西哥行动将近20年之后的1957年。克格勃发现一个名叫利比特的特殊人物,此人隶属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
平时的主要活动并不是打探消息,而是在德国地区训练间谍,然后让这些间谍打进苏联地区。克格勃的负责人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准备将其暗杀。
这个活动交给了克格勃的特工史塔辛斯基,他是克格勃的老员工了,十几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克格勃的组织。当时克格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研发了一种特殊的药物。这种药物是一种喷剂,使用的时候只要喷到目标人物的脸上,很快就会造成目标人物的心脏麻痹,紧接着因为心脏问题死去。而之后在尸检的过程当中,很难检查出来具体的死因。
1957年的10月份,史塔辛斯基按照计划乘坐飞机来到慕尼黑。第2天和慕尼黑地区的克格勃特工交接之后,就开始前往利比特经常出现的路上蹲点守候。
等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史塔辛斯基才终于等到了利比特的身影。当时他买了一份报纸,看到利比特出现之后,装作是路人跟了过去。靠近他之后,朝他脸上喷了这剂毒药。
任务完成之后,立刻消失在现场。当救护车赶来的时候,他已经坐上汽车准备搭乘前往苏联的飞机。当他回到苏联没多久,就听说了利比特死于心脏病的消息。
克格勃——保加利亚叛逃者死在伦敦
克格勃再次制造轰动世界的暗杀行动,则是距离上次慕尼黑事件10年之后。上世纪的70年代,克格勃成功在英国杀了一名保加利亚的叛逃者。
当时在保加利亚有一个叫马尔科夫的青年,是一名非常有名的作家,借着自己的身份之便,经常写各种言论攻击政府。最后甚至出现叛逃的行为,而且出逃到英国之后,继续在国外攻击政府。
▲领导人来访,特工伪装成摄影师
来到英国的马尔科夫,经过别人介绍,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而当时马尔科夫想要在西方混下去,不仅要接受西方的政治言论,还需要像之前一样发表各种攻击性的内容。
所以在他制作的很多节目当中,都是大肆攻击苏联政府。马尔科夫的此种行径传回苏联之后,引起了苏联民众的气愤,他也成为了克格勃必杀名单上的人物。
1978年的9月7日,马尔科夫像往常一样准备上班。但是走在街上的时候,有一个中年男子手里面拿着一把雨伞,正好戳到了他的小腿。当时只是感到轻微的刺痛,但是腿上没有明显的伤痕。
由于那名中年人很快道歉,所以马尔科夫也没有追究。但是等到晚上回到家里,马克服却发了将近40度的高烧。送到医院的第2天便没了呼吸。
经过医生解剖之后发现,马尔科夫的死因是一种毒药。而且从他小腿的肌肉里面,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小的空心金属球。经过专家推测,毒药很有可能装在这个金属球里面。
那么和克格勃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在很早之前,克格勃发明了一种雨伞,这种雨伞是一种特殊的武器。在雨伞的尖端有一个机关,通过它可以把一些毒素注入到别人的体内。其实克格勃的工作不仅仅是暗杀,有时候也需要窃取情报。比如说当年的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研发原子弹的计划。克格勃派了两名卧底女特工,专门去接触曼哈顿计划的研究人员。
其中有一名女特工,就是负责接触爱因斯坦。虽然说爱因斯坦并没有直接参与原子弹的研发工作,但是作为原子弹理论的提出者,还是多多少少的接触到了一些数据。
这名女特工靠着自己的魅力,成功的和爱因斯坦摩擦出火花,最后也是顺利的拿到了情报。所以苏联才能在美国之后,很快就制造出了原子弹。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全称!
它的预算高峰期达到100多亿美元:美元尚未与黄金脱钩!
庞大的预算让它成为苏联的"国中之国":它只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苏联国内所有机构都在它监管以下(除了与格鲁乌的相爱相杀!)
普京总统曾说过:“克格勃,一人足以抵得上一支军队!”足以说明特工的素质之高!
克格勃的前生今世办了不少震惊世界的大事:暗杀托洛茨基、策反海明威/爱因斯坦……下至美军军事信使中心的警卫、上至FBI/军情六处的反苏间谍负责人,他们都是克格勃的特工!他们都是红色帝国的保卫者!
克格勃最引以自豪特工:普京大帝。他从普通特工一步步奋斗成为俄罗斯最高领袖!时至今日,俄罗斯政权内的前克格勃们依然在为俄罗斯的安全、崛起而奋战!
------------------
推荐阅读:
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三个科目期末怎么结转会计分录咋做?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