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多大学,多专业爆冷,说明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今年高考录取多大学,多专业爆冷,说明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今年很多名校断档,很多专业爆冷,说明今年考生报考务实,很多专业就业不好。
今年一千多万毕业生,七成毕业即失业。这是有史以来最惨的一届,这种结果社会影响很大。新生和家长们奔着就业目的选专业,是务实的表现。
今年互联网、教培、地产等行业处境悲惨,也影响新生专业选择。如土木工程、金融、管理类分数大降。师范、医学、计算机分数提高。历史上就业难的专业捡漏的人也少了,多省出现了"断档"。
还有,今年强基变化很大。平均报名人数比去年少了1/3。这意味着失去低分进名校的机会。很多学生想明白了,选专业重于名校平台。
有爆冷,必有爆热。对于强基,我觉得不报可惜,有报没报报一个,又没什么损失。但学生态度很明确:即使考上了也不值得一一去清北垫底,不如去华五选个好专业。
额外说一下选专业重于名校平台的原因。现在大学生太多了,比农民工还多,继续深造很重要。每个院校都有一定的保研率,如果在一校里垫底,不如在另一校里当"鸡头",得到保研的机会。这是务实的规划。
♫➨今年高考录取多大学,多专业爆冷,说明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今年高校录取,冰火两重天,比较明显的有两热两冷!师范类、医学类专业,取分继续居高不下,呈现出暴热状态!
而往年比较热的土木工程专业,与财经类大学与专业,今年突然遇冷,而且,反差十分明显!低分录取不够,还要进入征集志愿环节!
这种现象,说明现在的学生以及家长,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功利性心理,主要考虑将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所以十分理智地选择专业!不管什么学校,专业不好就业的,果断放弃!
医学一直是就业热门专业,取分一直相当高,如北大等名校的医学部,取分都超过本部,就连双非大学,二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取分都超过211大学!
师范类专业,包括教育部直属的公费师范大学,将来就业好,路子宽广。这两个专业,主要是通过疫情考验,人们发现医学与师范,是除了公务员以外最稳定的职业,而且入职比公务员容易!这样就给医学与师范加热,变得热上加热!变得炙手可热了!
相反土木工程专业,在楼市比较好的时候,都是热门专业,去年以来,楼市遇冷,房地产公司效益受到影响,用人与待遇就大幅下滑,再加上土木原来就有工作环境差的缺陷,导致今年土木工程专业取分极低,就连土木工程顶尖的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都未招满,最终考征集志愿完成招生任务!
还有经济类大学与专业,疫情的不停反复,对经济影响十分明显,人们对就业求稳心理变得十分强烈,即就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也是生源空缺极大!
其实,这也十分正常,人是社会产物,要在社会中生存,就有一种避险趋利的本能,经过疫情考验,人们知道了职业与行业的优劣,所以,大学录取中的冷热,就是人们趋利思想的体现!
┦♣今年高考录取多大学,多专业爆冷,说明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看这两年各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医学类师范类专业的分数越来越高,所谓“天坑”专业无人报,以至于一流高校录不到人分数大降。说明就业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学生报专业越来越务实了。无论家庭条件怎样,都想让孩子毕业后有个稳定的行业和工作。看起来教师和医生未来依然是最受青睐的职业。
☀✖今年高考录取多大学,多专业爆冷,说明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疫情之下,人心思稳,低风险偏好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爆冷专业,六七年后未必是差专业。
➳▾今年高考录取多大学,多专业爆冷,说明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先讲一个故事,正月初一那一天公交车司机工作的热情是非常高的,那一天客运站是没有给他们排班,跑车纯属自愿。在那一天的车费一律按五元收,早上从周边乡镇往县城的去的车人数爆满,下午从县城往周边县城去的车人数爆满,并且那一天这条线路上的公交车到了镇子上就不往其它村子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都是逐利的,唯一一天不用请假,可以休息、陪家人的时间。结果,他们比平常上班干劲足。
专业爆冷在于人们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堪忧,这个行业逐渐走向衰弱,人们称其为“夕阳红”。你选择了这个专业,即使你幸运的找到了工作,当你到了中年,你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公司辞退,进而造成失业呢?原来在单位里月薪拿到2万多,经过公司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批人失业了,他幸运地留住了,不幸的是薪资降到1.3万元。
选择和努力都很重要,选择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努力也无济于事。这就造就了选择大于努力的观念。
我的观念是选择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试错,明确了方向,去努力做,做到进行不下去了,再去尝试其它的,直到寻找到能为自己赚来丰厚回报的方向,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路越走越顺,你的价值因别人利用提现出来,给他人创造财富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回报。
以上,是我个人的答案,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