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妇好墓是夏启祠堂?
╇⋆为什么说妇好墓是夏启祠堂?
引言
《史记》曰:殷之祖,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於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此段史实说明四件事:一,契为殷之祖。二,契为帝喾与简狄子。三,契佐禹而受司徒封商地。四,契生为唐虞禹时人。那么契与妇好墓有什么关系呢?
发现妇好墓
公元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发现了妇好墓,并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并引发了中国考古界的巨大轰动,为什么呢?因为妇好墓里面出土的随葬品太震撼了,共有1928件文物,440多件青铜器,590多件玉器,560多件骨器。另外还有多种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还有6000多块贝壳等…是自1928年以来,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妇好墓
初鉴妇好墓
妇好墓主要是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主持发掘,并被郭沫若鉴定为商代22王武丁的贵妃墓,尊其庙号为“辛”…至今已五十多年了,世人皆以此为圭臬,妇孺皆知…
郭沫若
质疑妇好墓
然而,自从三星堆二里头申请夏都事件发酵以来,尤其是没有发现甲骨文字暴雷之后,殷墟妇好墓因为距夏代最近,文物最丰富,甲骨文数量最多,所以成了唯一“救命稻草”…然而,不巧的是,妇好墓已被郭老鉴定为商代晚期遗址,不仅商汤接不上,连盘庚迁殷也接不上,更无法接续商代早期和晚夏情况…所以目前屡屡遭到网友吐槽和质疑!理由大致如下十条:
一,为什么一个贵妃,还是22代商王贵妃,可以与丈夫分葬,单独埋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难道妇好有什么特殊身份,连商王自己和元妃妇妌/妇辛级别都不够?
二,为什么妇好文武全才,伐方平羌,是武丁中兴名将,却在《史记殷本纪》中无一字记录?甚至连先秦诸史及野史《竹书纪年》也无一字记载?
三,为什么甲骨卜辞会这么关注一个22代商王贵妃?连怀孕几次,得病几次都详细记载?甲骨文在祀?还是在戎?
四,为什么妇好生前贵为武丁贵妃,死后却冥嫁先公?是什么风俗允许乱伦先祖?甲骨卜辞作者是怎么知道妇好死后之事?他穿越死后世界了吗?
五,妇好一生怀孕十几次,如果按十月怀胎一次计算,十几次即二十来年,何况她还要同时领兵打仗,何况她死时才三十多岁,时间和身体岂能允许?
六,“冥嫁”若是母系社会风俗,难道王权等级森严的商晚社会仍然存在吗?尤其商王武丁有60多个妃子,难道都要死后“冥嫁”先公?
七,为什么妇好墓没有发现妇好尸骸?连棺椁也没有?反而6个殉葬者及5只殉葬狗却尸骸完整?
八,为什么妇好墓上会有享堂基址?如果是墓还需要年年挖坟掘墓搞祭祀?妇好贵妃究竟什么身份,会引来后人如此“长年累月”“兴师动众”祭祀?
九,郭老有什么证据证明妇好是武丁贵妃的?
十,《说文解字》是否与甲骨文本义一致,如何怎能证明两者一致?
许慎和《说文解字》
而根据郭老对甲骨卜辞的判断,武丁贵妃是一位十分出色的伐方平羌名将,又十分擅长祭祀,为武丁中兴立下赫赫战功,本应彪炳史册,可是为什么《史记》对此却没有一字记载?甚至连先秦诸史和《竹书纪年》也集体缄默,不很奇怪?
如果说,是因为司马迁不知道先秦诸史细节,那么《史记殷本纪》对武丁中兴及商代各王世系了如指掌,描写甚微…甚至对傅说和甘盘都不吝笔墨,可为什么偏偏对大名鼎鼎的武丁贵妃却一字不提?是何用意?如果真是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造成了史料缺失和断绝,那么躲过此劫的《古本竹书纪年》同样对此一字不提,不知又是何意?
至于妇好死后冥嫁先帝的“乱伦”行为,及与丈夫武丁分开独葬殷墟宫殿区,及入葬规制反超武丁本人,而且祭祀时间长达数百年,祭品甚多,甚至出现“先王祭后王”的“穿越”礼器,就实在匪夷所思,不知所云了!至于墓上有享堂“母辛宗”基址,墓中却无妇好骨骸,更加不知妇好墓是墓是祠了…尤其郁闷的是,这些疑问至今五十多年没有一位权威专家出来解答,一切如斯,岂不是咄咄怪事?
网友万年龙公讲:“妇好”二字的解读就值得商榷的。先是字的结构问题;其次是“妇”的问题;当然还有姓的问题,要知道“妇好”的“好”不是读好,而是作为姓,读子。子姓是商王的国姓,而妇好也是子姓。这个问题放现在没问题,但在商周就不一样了…”胡乱使用子姓,可以灭九族的!这就涉及如何解读甲骨文和铭文问题…
董作宾在《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写到:
“殷墟甲骨,自清光绪二十五年出世,至宣统二年罗雪堂派人大举搜求之后,数年之间,出土数万。”
而在王国维死后的第二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才开始由政府和学界主导的对小屯村的考古发掘。也就是说,直到1928年之后的甲骨才算得上官方出土文物。
我们来看一下其中小屯村发掘西斜北西支的考古日记怎么写:灰土初夹蚌壳、黑陶与红色陶片,中有字骨和铜箭簇,带黑衣刻纹陶片……石子中夹刻纹红色陶片……土质全沙,大片的陶片加多,南部有字骨,木炭增加……
李济在《小屯地面下情形分析初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从殷商废弃这地直到小屯的成立,中间只有隋唐的墓葬,没有其它文化遗留。也就是说第一期为殷商文化层;第二期为隋唐墟墓;第三期为现代堆积。第一期与第二期中间是一页没字的历史,道上发现屈肢墓也是属于这个时代。
四方凤甲骨
关于妇好的性别问题,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收编在《殷墟文字丙编》的那片甲骨,郭沫若先生称上面记载了妇好分娩的内容,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右:甲申卜,殼贞:“妇好娩,嘉?”王占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引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
左:甲申卜,殼贞:“妇好娩,不其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惟女。
现在有关甲骨文方面的著作基本都是这么译,个别文字有所不同,但字义相同,不影响整体内容。基本意思就是问妇好分娩嘉不嘉。那我们就来抓重点。
先看“娩”字:
何为“娩”?即“㝃”,分娩,生子免身也。从子从免。以免身之义,通用位解免之免。晚冕之类皆当从㝃省。
娩
“娩”字的演变在到此之前一直没有离开“子”的范畴,不管是金文还是楚系简帛,又或者是《说文》,都有“子”字,意为分娩生子,繁衍后代(“子”非指性别)。而且按甲骨文造字的特性(niao xing),“娩”字下面也必有“子”字,这样才做到形意俱全。如下图的“孕”字和“育(毓)”就是如此:
孕
孕,甲骨文从人,从子,会怀孕之意。小篆上部变为“乃”字,下部的“子”依然存在。隶变后楷书写作“孕”。《说文·子部》:“孕,怀子也。从子,从几。”
而下图被郭老称之为妇好分娩之证据的“娩”字,并无“子”字在下方。完全没有分娩时的状态与情形。若“口”字改为“子”字,则还有点具象之意,然而并没有,连妇女生产时的羊水都没有出现。其实上图的“育”更符合“娩”字的甲骨文造字规范,而且“育”也有“生”之意,即分娩的意思。下图则更有可能有其他含义。
其实此字还被解读为“冥”。何谓之“冥”?《说文》:幽也。从日六,冖声。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冖亦夜也。与“娩”字相比较,谁更合情合理就交由大众去评判。
咱们先不说此字如何解读才对,就单单郭老对此字的解读,仅能当作一家之言供参考,又怎能成为学术权威,唯一答案呢?
而且不仅“娩”字解读有问题,“嘉”字同样也有!下面我们也来看看。
上图郭老解读的“不嘉”的“嘉”。
再看看《说文》:嘉,美也。从壴加声。 文字演变到现代汉字的结构没大变化,为上中下结构。再看看上图所谓的“嘉”,左右结构。二者不管从字形结构角度、字形会意角度还是字形演变角度来对比,丝毫没有关联。
嘉
其实学界在郭老解读此字为“嘉”之前,一直解作“奴”,即“女力”。后来唐兰称“女力”释作“奴”属旧误,又称“郭沫若解读成‘娩嘉’是卜辞研究中一重要之贡献”。(《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
奴
因为唐兰觉得“‘不奴’不知当作何解也”,而郭沫若的“不嘉,唯女”则通,但何为“不奴”?那我们再看看甲骨上的“不”字到底是不是“不”字。
《说文》:不,飛,鸟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有些人称许慎没见过甲骨文,不可参考,这“不”就打脸来了吗!
不
真正的“不”字如上图所示,许慎所讲。而称“妇好分娩”的那块甲骨上“不嘉,唯女”中的“不”是没有“从一,一猶天也”的,所以这是不是“不”字,也值得商榷!我们再看看甲骨文中那么整段卜辞的意思就不是什么妇好分娩嘉不嘉了!那么妇好是男还是女?那么是妇好还是帚好?
包括下图在保利香港2021春拍上拍品——子眉罍。跟“妇好”甲骨中有记载的一样,“子眉”在甲骨中也记载了所谓“分娩占卜”的刻辞。
子眉罍
学术界解读:“贞:子眉娩不其嘉?二告。贞:子眉娩嘉?”然后,“子眉”就变成“子媚”了。这又是哪位王的妻子?想好了怎么编没有?
(如上是“万年龙公”个人观点,我表示基本赞同)
唐际根
如上观点是部分网友对妇好墓问题的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如果有关专家们不作出全面的解答,并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驳斥如上看法,那么妇好墓的问题就可能会重新鉴定了…
三星堆疑问
尤其当三星堆一声炮响,一件件奇形怪状的文物忽然出现在世人面前之时,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竟然没有一位权威专家出来解释其出处,真是尴尬之极!仿佛一夜之间,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所有人士都是一脸懵逼,没人知道三星堆是何来路!甚至被青年人当成“外星文明”和“海外泊来文明”看待,真是岂有此理!
而寄以厚望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表”,竟然采用“偷工减料”的方式“抄袭”史记和竹书,甚至玩起“夜察天相”的算命鬼把戏,根本没有考虑到考古文物和铭文支持,也让人嘲笑不已!
试问专家们几个小小问题:“为什么二里头断代3800年,三星堆断代3200年,都没有甲骨文?为什么史记没有相应记载?甲骨文为什么只有殷商记录而没有夏记录?是没有夏还是我们不认识夏?目前我们对甲骨文的解读正确吗?除了甲骨文之外有没有其它断代方法…既然殷墟妇好墓距夏最近,且规模巨大,铭文众多,是否可以作为夏代纪年参考?而郭沫若依据《说文解字》对妇好墓的鉴定是否存在错误?一个女人文武双全,伐巴平蜀,又擅长祭祀,却没有记载,这可信吗?…
妇好墓
重解“妇好”铭文
为此我建议重解殷墟甲骨文和妇好墓,用商代铭文对标三星堆文物来研究甲骨文,彻底躲开《说文解字》。因为甲骨文自殷商至汉代起码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至少经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秦灭六国三大事件,文字也经金文→鼎文→篆文等变化,汉字字形和字意可能早已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南辕北辙,岂能正确解释甲骨文?
尤其注意,妇好铭文在甲骨文中的行文顺序是“帚子女/帚女子”,而不是婦好,帚和女是分开的,说明是两个不同的字,比如“帚”铭文外形酷似一棵树,对比三星堆文物, 应该是青铜神树象征,如图所示:
《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根据观察,龙枝代表颛顼,乌头代表少昊,说明帚即少昊和颛顼结盟的扶桑木,含义是九司轮流值班作启王之义,即史称的禅让制,俗称华表,如图所示:
②而妇好铭文中的女字,许慎说是女人,两点为乳,但经过三星堆文物对比,“女”铭文的外形更象是一个跪坐的面具人形象;“母”铭文应是龙虎面具本身!母字双点并不是女人双乳,而是纵目面具“直目正乘”之双眼…如图所示:
妇好铭文中也发现了跪坐面具人形象,说明铭文女和跪坐面具人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联,如图所示:
当然,因为可能许慎并没见过三星堆文物和殷墟甲骨文,所以主观会意帚女为婦,十分自然!但总病根在周武王身上,因为他灭纣时,不仅盗劫了殷墟王陵区,而且改造了妇好墓,把商契的“母辛宗”,改为周弃祠(即妇好墓),还埋葬了妇好墓,最后用周鼎文替代了甲骨文,造成商王(女)变周姓(姬)情况!但穆天子传和山海经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史记留下禅让制和颛顼帝喾记载。
诚如网友“万年龙公”说的那样,女铭文未必是女人,妇好冥未必是妇好分娩…郭老认为“冥”字为双手扒开女阴之形,通娩…可是娩字在甲骨文中是有本字“孕”的,孕为含子,娩为出子,而冥中并无子,何来分娩?当然,仔细观察“冥”字,也可以理解为“双手抱日”之祭祀状,而“日”当为少昊太阳图腾象征!大汶口陶文可证,如图所示:
甲骨卜辞“三抱二示”即殷人冥祭(也叫汤祭/周祭)也!此义也符合妇好墓出土于祭祀区情况,即“帝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之祭礼!
三抱二示冥祭(广汉玉雕拓印)
③最后,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子”铭文形态,如图所示:
为什么甲骨文“子”头上有“三条线”?与金文“子”不一样?再观察一下如下两枚“妇好铭文”:
为什么两枚“妇好铭文”中都没有“子”?只有一只玄鸟为代表,为什么?是不是玄鸟就是子呢?从目前出土的青铜树分析,树枝上应站九鸟一乌,但当前尚缺一乌,三星堆文物中发现一戴胜金乌,如图所示:
金乌(太阳玄鸟)PK甲骨文子
大家对比一下甲骨文“子”和戴胜金乌,两者头上都有“三根羽毛”是不是很相似?如果九鸟代表司徒“女”,顶端为值日金乌启王“子”,汉字为“好”。也就是说,妇好之“子”并不是儿子,而是“负日金乌”玄鸟…《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汤谷中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葛国,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金沙遗址出土“使四鸟"金箔,进一步说明金沙人是“玄鸟”子姓后裔。
金沙遗址“使四鸟”金箔
当然,如果在陶器上出现单独的鸟纹,其实并不少见,毕竟大汶口文化可能受到来自庙底沟文化的影响,而庙底沟文化中飞鸟纹一直是其主要母题。
庙底沟文化飞鸟陶纹
但是大汶口的鸟纹却有所不同,它一般多和太阳、山峰一起出现,这就让人难免浮想联翩。而甲骨文“岳”的象形合义就是:太阳+鸟+泰山!说明什么?说明甲骨文岳就是大汶口太阳山图腾与庙底沟鸟图腾相结合的产物,即少昊玄鸟族符号!如图所示:
而“金乌负日”图说源流于大汶口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该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的“双鸟负日”骨雕和“双鸟朝阳”牙雕,可说是最早的“金乌负日”的资料。
“双鸟负日”骨雕
凌家滩负日玉鹰
所以综上所述,子铭文并不是汉史所言及的儿子之义,而是“鸟负日”之义!如图所示:
根据《史记》“少昊孺颛顼”史实分析,妇好铭文应是夏商结盟的契约符号→颛顼太阳+少昊鸟=夏启符号!那么妇好为“启”符号当可确凿!如图所示:
妇好公式
庙底沟“鸟纹”(下七垣文化)+大汶口太阳泰山陶文(岳石文化)=“玄鸟生商”(先商文化)=夏启妇好。
当然,很多网友不同意我的判断,说孤证不立,于是我又用铭文和图腾开始解读二里头和三星堆。
二里头大禹墓
目前,根据对二里头3号宫殿贵族墓“抱龙人”怀抱“绿松石龙形器"分析,与禹字“抱虫式”结构完全一致,而他入殓时头戴三皇羽冠,腰系青铜蛾铃,脚踩绿松石,项戴蚌壳项链,又符合水政共工之“抱龙(司空)”礼,与禹王碑“圣浮图”入葬法相同!根据C14检测结果,此人时年三十七八岁亡于二里头,符合禹载因积劳成脚疾而逝之史实,如图所示:
禹贡“抱龙(司空)”入葬礼
同时“二里头抱龙人”也得到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抱蛇礼”文物支持…如图所示:
说明二里头“抱龙人”极有可能就是大禹本人!同时,对比绿松石龙形器发现,它酷似阳历夏至日(6月22日)星空的青龙星宿,与墓中出土的春牛及秋蝉铜牌饰,组成大名鼎鼎的伏羲三皇牌,即民间俗称的夏历(农历),其实就是禹令!《竹书纪年》记载,“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历于邦国,起壬子终壬戍。”如图所示:
夏至日青龙星相pK绿松石龙形器
夏禹时令牌
而根据绿松石龙进行图腾追踪,在濮阳西水坡又找到了鲧城证据,即颛顼帝丘斟灌,证明了蚌壳龙虎图腾就是华夏氏族的龙虎文化起源…如图所示:
而且,经过图腾和铭文对比,确认濮阳西水坡龙虎墓的蚌壳龙是鲧鱼(扬子鳄),即史载“鲧生禹”传说的起源,如图所示:
证明二里头是大禹都城,而殷墟妇好墓是商契建的夏启祠堂,是宗庙祭祀坑!加上妇好墓本身在宫殿宗庙区,这样的话,上层建筑就是宗庙,而且因为不是墓就可以去掉朝向错乱之疑。三星堆遗址早些时候就发现有祭祀坑上层基址,可以说二者极为相似。
神秘的铁血“亚长”大墓
那么夏启商契的真身骨骸埋在哪里呢?公元2000年冬,距妇好墓东南500米处的花园庄发现M54号亚长墓,有大量文物及骨骸出土…
根据亚长墓出土的“十字网手”符号会意结果为“日抱龙",铭文为“日又其",鼎文司其!后经周鼎文演变为小篆启,公式为:“启=日+手+虫=日又其/司其”,简写为“启=司其”,如图所示:
而十字“亚”铭文,甲骨文为子形,是商族玄鸟符号化身,如图所示:
而“长”字铭文经观察为“持杖戴羽酋长”形象!符合金文“父”字会意,所以亚长即启父也!启父即篆文殷字!如图所示:
殷即亚父启
表明殷墟亚长墓即是殷侯契之墓,而亚长启父“持杖”形象,得到同墓出土的青铜手器(义肢)及金沙遗址出土的“鱼凫王”黄金权杖证明支持,如图所示:
青铜手杖(非义肢)
鱼凫王权杖
并且青铜手上的“玄鸟目”图腾符号和黄金权杖“鱼凫王”图腾及甲骨文“高祖王亥”之亥(凫)义完全一致,符合《国语商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子契出身,即玄鸟→凫王→契!如图所示:
进而专家对亚长墓主人骨骸查验后发现,此人死因是受七处刀伤而亡(残缺右臂),说明主人属于非正常性死亡!如图所示:
亚长骨骸
那么问题来了,根据《竹书》所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及《史记》讲“益避启于箕山之阳”,说明启不应该是被人所杀,反倒是杀益之人!那么,为什么亚长墓主人经铭文解读和考古检查是被人所杀?两者到底谁是真相?史记和竹书与考古发生矛盾怎么办?…别慌,翻开另一本史册《山海经大荒东经》也有凶杀记载,即“有易杀王亥”,如图所示:
经查发现,此王亥是因“仆牛”而被有易氏所杀…而在亚长墓和妇好墓中出土大量仆牛文物,说明亚长极有可能就是王亥!如图所示:
而且玉石仆牛刻有“司辛”铭文,经金文解读即“双手持钺”为“商”字,公式为“商=司辛”,符合王亥商王身份,如图所示:
但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王亥是契6世孙振,因为甲骨文“高祖王亥”之“亥”是“枭/袅/凫”的本字,是玄鸟图腾。如图所示:
但这只能证明契和振都是玄商氏子孙,如何区分王亥是振还是契呢?而且敢称“高祖”的人,甲骨文中仅有“高祖河/岳/乙/夔”等10几位先人,辈份极高,而能同时兼称“高祖王”的人却只有王亥一人尔,说明王亥是高祖中最大的王者,那么身为6世孙振怎么可能胜任此事?
另外,亚长墓还位于殷墟宫殿宗庙区内,紧邻妇好墓,是商人祖庭区,也不是契6世孙振能承担得起的级别,而且随葬铜钺就有7把,比妇好墓4把还多3把,其中6件铸有'亚长'字样,另有卷头刀3把、铜戈73把、铜矛78把、铜箭头800多支,是出土青铜钺最多的殷墟墓葬,证明亚长生前是代表着军权的最高王者…身份十分尊贵!符合王亥地位!
另外,墓主人是趴在棺里、脸朝下入葬的。考古上称之为俯身葬。对此有两种看法,一个是凶葬,指意外死亡的本族风俗表征;一个是王权象征之葬,比如“持权杖+俯身葬”,符合“启父→殷”之会意。当然“启有九招之舞”形象,也得到三星堆“扭跪坐人像”证明,如图所示:
启有九招之舞
综合如上分析,高祖王亥应该是商祖契的可能性,远远大于6世孙振!另外,考古人员通过对亚长尸骨进行了锶同位素分析和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亚长并非来自安阳本地,而来自某个沿海地区,也符合契之少昊氏出身。
亚长尸骨锶同位素分析表
如果这个判断成立的话,那么“高祖王亥”就有可能是商太祖契,也就是夏启了,而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事件就顺理成章了…结合《山海经》和《竹书纪年》有关情况整理,具体情况应是这样:
契
约公元前1650年,商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开三门峡实现了伊洛济三川并流入荷泽盛况,故受尧舜封夏启司徒,史称殷侯子亥,封地为商(安阳),并营建“殷祠”夏启祠堂,商人自称“母辛宗”(故安阳殷墟也称古商丘),竹书纪年称“帝泄元年”,史记称“禹生启”事件!《殷墟书契后编》收有“甲申卜,即贞,其又(禹祭)于兄壬。于母辛宗。”
而伯益同受司马位,故1638年,商契在易水仆牛时被尧(绵臣)和伯益(河伯)设美人计杀死后放葬亚长墓,经称“有易杀王亥”。公元前1632年后启上甲微(虞舜)替商契复仇反杀尧(绵臣)并囚丹朱,竹书称“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事件。又因伯益偷放尧子丹朱(即山海经“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名曰摇民”),故4年后被上甲微虞舜复杀,即竹书称“益干启位,启杀之”事件。
公元前1625年,尧子丹朱反攻鸣条岗逐舜南逃,史称“商汤灭夏”…并留下二里头(偃师)/鸣条岗(东下冯)/三星堆(金沙)/石峁(皇城台)四大遗址,最后舜因南巡死葬鹿邑长子口(老子)墓,时年60~70岁之间,而后稷周弃“西逃”陕西石峁皇城台,营建周弃(实称周启)神木城…
石峁皇城台
公元前1046年,周弃16世孙周武王姬发伐纣,改殷祠为启祠(即妇好墓),留下妇好卜辞及鼎器109件,史称“宅兹中国”宗周事件,妇好墓即少昊和颛顼合一之夏启祠→启祠/冥祠/帝喾祠/少昊祠/颛顼祠/夏祠/商祠/殷祠!民间俗称为“太昊/伏羲/黄帝/神木祠”!即考古界之“母辛宗”,并复建禹墟二里头(偃师商城),借以恢复夏祀法统,即“帝喾而郊鲧,祖文王而宗武王”成周事件,如图所示:
宗周妇好弃祠
二里头禹邑斟鄩
并铸何尊“宅兹中国”!因何通河,即甲骨文“高祖河”→伯鲧之义,史称河因治水而亡!其实是被尧极杀而亡(击穿胸椎)!如图所示:
妇好墓出土极鲧玉俑!如图所示:
鲧像
极鲧俑
“长子口”上甲微虞舜墓
1997年秋,距商丘不远的鹿邑太清宫,无意间挖出一座名唤“长子口”的隐山大墓,初期鉴定为老子墓,但后期认定为商周之际长氏贵族墓,后与2000年安阳殷墟花园庄出土M54号亚长墓同属一系,但因史无所载,故至今悬而未决…
我经过铭文分析,长子之“口”字为鼎形,铭文叫其,汉字即启,是二里头其鼎形象,是夏启商契王权象征,如图所示:
二里头其鼎
故长子口也称长子其(启),民间误称“长”为老,认“其”为口丹,故有周口/老子丹/长子其之称,河南郸(丹)城有箕子台遗址,鹿邑有太清宫和老君台遗址…
鹿邑老君台
而此长子口墓形为中,在殷商时期是仅次于夏启亚形级别,但椁室正是少昊太阳亚字符号,与殷墟亚长铭文和王陵区墓道形状完全一致,如图所示:
说明长子口墓主人是商契直系,而出土于棺椁之中的虎首玉人文物证明是虞舜,而虞舜正是杀尧之上甲微,如图所示:
上甲微(舜)铭文
而“长子口三戈”正是易水“祖父启”戈象征,也就是古宋国主长子启之始祖,如图所示:
说明长子口墓主人就是舜本人,也即大名鼎鼎的老子丹!也就是让张光直在商丘苦苦寻找了20年的先商大墓也!
结论:
根据铭文解读一路“势如破竹”,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发现了二里头禹墓,鸣条岗舜都,三星堆禹南巢,金沙殷后都,石峁后稷弃都,安阳殷墟夏启契都,妇好夏启祠,易水尧墓,鹿邑长子口虞舜墓,良渚颛顼南巢,大汶口少昊陵,濮阳西水坡鲧墓…原来妇好墓是商契建的夏启祠堂,你认可吗?当然,三星堆和金沙毁于秦始皇之手,因为秦人是商人伯益后裔,不灭夏祀社稷不敢称始皇帝也…
改错:
①汉史专家破译的夏启不是禹子,而是商祖契。禹生启是王权传承。②史称商汤是伯益尧子丹朱,不是契十四孙。③甲骨卜辞“妇妌/妇好/妇辛”不是武丁三妃,而是殷商周三代王权对启制的不同供鼎,即“禹生启制九鼎”之起源!
A“妇妌”甲骨行文是“帚戉女”,是殷字!子契供启鼎。
B“妇辛”甲骨行文是“帚辛女”,是商字!伯益供启鼎。
C“妇好”甲骨行文是“帚子女”,是弃字!武王供启鼎。
附录:
①妇好墓少昊颛顼世系表:
少昊颛顼王权传承表:
二帝一后:
少昊(司日/玄氏),公元前1880年~1800年,曲阜。
颛顼(司日/阳氏),公元前1800~1750年,僕阳。
帝喾(司曰/辛氏),公元前1750~1700年,安阳。
二伯一后:
司马皋陶(公元前1670~1625年),安阳殷墟;
司空伯鲧(公元前1670~1650年),濮阳西水坡。
后马伯益(公元前1670~1625年),安阳。
二王一后
帝挚(司日/陶氏),公元前1700年,平阳。
帝尧(司日/唐氏),公元前1700~1638年,易水。
帝丹朱(司日/臣氏),公元前1638~1634年,易水。
二启一后:
夏姒大禹(公元前1670~1650年,斟鄩二里头)。
夏启商契(公元前1650~1638年,二里岗/安阳殷墟)。
夏后稷周弃虞舜(公元前1670年~1625年,东下冯/石峁)。
②妇好墓十三铭文解读表(初稿):
╄≓为什么说妇好墓是夏启祠堂?
“高祖王亥”,
------------------
推荐阅读:
如抗战时期中国把每座城市都作为堡垒,誓死不退,会战胜日军吗?
上一篇: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