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正常成年人一共有206块骨头”这是我们课本上告诉我们的,但是,经过研究表明,欧洲人大都有206块骨头组成,而亚洲人,尤其是许多中国人(日本人也一样)身上竟然只有204块骨头,比欧洲人少两块。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为何比欧洲人少两块骨头?少的这两块骨头是什么骨?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一起来科普一下。
中国人比欧洲人少了哪两块骨头?
看到国人比欧洲人少了两块骨头,许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来的伪科普。但其实,这个是真实存在的,最早研究这一课题的是我国的科学家万玉碧,他在1995年的《解剖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第三、四、五趾趾骨数目的观察》的调查报告,研究人员通过观察615只足发现,其中有451只足的第五趾只有两个趾骨,占总比的73.3%,第四趾只有两个趾骨的有81只足,占比13.2%。
在随后观察的另外294只足中,第三趾有两个趾骨的有10人,占比3.4%。以上观察的足均为中国人,因此,研究人员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大多数人第五趾只有两个趾骨,而其他脚趾趾骨地为两个的情况较少。
之后,英国的两位科学家Pfitzner和Hasebe将观察的范围再次扩大,他们分别观察了838只来自欧洲各地的足和260只日本人的足,又结合了科学家Venning对4632只英国人的足的观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在828只欧洲人的足中,第三趾出现两个趾骨的只有4人,占比0.48%,第四趾出现两个趾骨的只有13人,占比约1.6%,第五趾出现两个趾骨的人有310个,占比约37%。
在4632只英国人的足中,上面三个足数分别为:21/100/1970,占比分别为:0.45%、2.16%和42.53%。
在260只日本人足中,上面三个足数分别为:0/20/191,占比分别为:0/7.7%、73.5%。
综上,在科学家们对不同地区人趾骨的观察中,第五趾为两个趾骨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欧洲人第五趾的趾骨为两个的仅有37-42.53%,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差异很小,第五趾为两个趾骨出现的几率为73.5%左右。因此,中国人第五趾比欧洲人缺少一块趾骨(正常是三个趾骨)的现象更加常见,所以这个标题其实不太严谨,因为欧洲人也有第五趾为两个趾骨的情况。
为何中国人第五趾两个趾骨的情况比欧洲人常见?
人在当下地球上可以说是“最孤独”的物种,因为其他的动物大都有亚种分化,即使没有亚种分化的,也有同属的动物。但是,如今地球上,人科人属下只有智人一种了,曾经那种人属成员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虽然我们根据不同的栖息地,将世界范围内的人以洲或者是国区分开来,但是这也只是个国籍和生活版块的问题,从基因上说,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智人,我们甚至连亚种分化都没有达到。既然都是智人,为何会出现趾骨数量不同的现象呢?
其实,这与人类生长过程中骨头的数量变化有关,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骨头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新生儿的骨头就超过了300块,随着不断的生长,一些骨头开始融合,在此期间,人体的骨骼数量逐渐的减少,到成年后,就会趋于稳定,所以,骨头多少一部分取决于融合的程度。
其次,从上面科学家们对足地观察我们发现,成年人不仅有206块骨头的,还有204块的(第五趾两个趾骨),还有202块骨头的(第四趾与第五趾都为两个趾骨),还有200块的(第三、四、五趾都为两个趾骨)。所以,人的骨头数量本身就有一个波动的区间。
总结
从整体上看,亚洲人出现204块骨头的情况要比欧洲人多一些,但是这也不能说明进化“快慢”的问题,因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骨骼数量本身就是有波动的,当然,任何的波动都是建立在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上,因为一旦有了影响,这种形态也不会被保留(天择)。
♆✓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以前人类是有尾巴的,可随进化的不断优胜劣汰,尾巴一点用没有,就慢慢消失了。无用的东西,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消失,是合理的。同样,那两块多出来的骨头也一样,证明多这两块骨头的人还没进化彻底,至少落后于我们!
+☀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成年人的身体一共有206块骨头,这是课本知识告诉我们的。
只不过这个206调查数据出错了,准确地说欧洲人大部分身体是由206块骨头构成,而亚洲人则大部分由204块骨头构成。
也就是亚洲人比欧洲人少了两块骨头。
这里面有三个疑问点:
疑问点一:为什么会少两块骨头?
疑问点二:少的这两块骨头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少的?
疑问点三:少的这两块骨头是否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两块骨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1点:骨头的起源问题
在我们谈论人类的骨头之前,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不同肤色的人种或者不同地方的人种其实是有区别的,只不过这些区别伴随着全球化,变得越来越小而已。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相当于欧洲人个个都白,而我们是黄皮肤,同时非洲人的皮肤特别的黑。
再或者说非洲人在跑步及运动方面独具天赋,而欧洲人和亚洲人在这方面可能就稍逊一筹。
每一个种族都有着自身的天赋,同时相对于其他种族而言,也都有着自身的缺陷,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
单纯的从外在来分辨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区分很容易,但是从内在分辨难度就稍大一些。
比如在1985年,科学家经过抽样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来,欧洲人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骨头数量为206块,而亚洲人大多数的成年人骨头数量却只有204块。
少出来的这两块骨头分别是小脚趾里的一块骨头,是因为一个人有两只脚,所以合在一块就少了两块骨头。
第2点:要明白什么是中性突变
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学会基因突变对不对,有一些物种突然发生基因突变之后,在一定概率存活下去之后就会朝着基因突变的方向发展,成立一个完全隶属于自己的种族或者自己的部落。
因为年代久远,对于基因突变这一块的知识,指望着我能够完整复述出来,难度较大也不太现实。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点,在我们上学时,生物老师一直说过基因突变有好的变异也有坏的变异,好的变异能够使这个物种更迅速地融入到整个社会当中,在生物圈当中能够占据主动。
而坏的变异株,有可能把这一小支物种推向毁灭。
而基因突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底层的基数足够多,可能需要100万、1000万甚至需要一个亿的底层基数,才有一定概率发生基因突变。
而基因突变本身又代表不确定性,除了好的基因突变和坏的基因突变之外,还有一种新型的基因突变,那就是中性。
你既不能说它好,也不能说他它坏,有与没有没有什么两样,好与不好也区别不出来。
但是在进化的过程当中进化掉了,我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而这些细微的改变对一个人体来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就属于分子进化中性学说。
更加诡异的是,如果我们家里有养宠物,不管养的是猫也好,养的是狗也好,就会发现猫是分品类的,而狗也是分品类的。
有人就说了:不对啊,他是黑人我是黄人,另一个人是白人,我们也是分肤色的呀。
不好意思,肤色的确有,但是我们统一归类为人。
人类在自然发展过程当中的确是非常罕见或者非常具备统一性的物种。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过假设,说那就是除了我们这一种人之外还有其他的人类。
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部分人类遭遇到了另一部分人类的敌对或者在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当中,另一部分人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节奏。
关于这一部分的论调有很多,在此我就不给大家一一讲解了。
第3点:人类的骨头本就具备一定的波动性
现阶段对于人类的骨头调查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了,毕竟各种高科技仪器设备可能简单地对你扫描一下,就能够看出你的身体有多少种骨头。
而骨头的数量也不再局限于204个和206个之间,准确地说204和206是大比例情况之下可能出现的骨头数量的集群之一。
包括我们常见到的新生儿或者一部分人诱发某些疾病,再或者先天的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的身体骨头数量呈现较多或者较少的数量,都在一定的可行范围之内或者可接受范围之内。
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从原则上来说问题不大。
只不过单纯地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204和206的确是两个较大族群,同时这两组数据也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罢了。
第4点:关于204和206的假设
事实上关于骨头的缺失,除了从基因突变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之外,我们很难从客观的角度拿出更客观的理由来。
目前学术界方面对于这一点也有一部分论调,但这些论调我们只能看看而已,是否真实,甚至区出自谁口都不得而知,毕竟实在是太过久远了。
再加上之前有一些学者提出过这是中性突变,原则上来说并不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进程,所以关于这个中性突变究竟是怎样突变而来又为何能够保留下去,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最有可能的一点就是局部环境不同,这也是大部分学者所秉持的论调。
所谓的局部环境不同,则是完整地匹配了进化论。就相当于一个动物在这个地方生长得又瘦又弱,但是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之后,变得又强又壮一样。
这一点咱们在中学时的语文课本当中曾经学过,同样都是橘子树,在南方生长可能就苦涩,在北方生长可能就非常的甜。
同样的物种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形式也不同,关于这一点我们仍然持否定或者怀疑态度,姑且拿出这个论点来给大家讲一下。
一些人认为欧亚地区的地形不同,相比而言,亚洲的平原较多,欧洲的山区较多,所以在欧洲可能需要更多的小骨头来保证身体的平衡,而在亚洲则大可不必如此。
但关于这一点大家看个乐呵就行,未必是真的,准确地说大概率都不是真的。
因为缺失的这两块骨头本就没有对人类的进化产生过多影响,所以其本身也不存在进化得快与慢之说,也不存在不同地区的人口比较之说。
充其量只能说就是个基因变化而已。
≄↻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生理课上讲到人体的骨骼时,上面清楚地写着:“正常成年人身体的骨骼有206块”。但是,有研究人员近年来提出,世界上不同区域的人,身体上的骨骼数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并以中国人和欧美人为例,指出中国人成年人体内的骨骼数量大多为204块,比成年欧美人的206块少了两块。这到底是博人们的眼球,还是事实就是如此呢?
实际上,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调查和分析作为基础,差异就出在人的第五根脚趾头上。早在上世纪末,我国的科学家就此问题率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的小脚趾多数只有两根趾骨,占比约为73%,而拥有三根趾骨的概率很低。
随后,有英国科学家对该问题也展开了调查统计,发现欧美人小脚趾拥有两根趾骨的比例较低,仅为36%左右,有一部分人的小脚趾有三根趾骨。综合来看,中国人在小脚趾的趾骨数量上,有一定的几率要比欧美人少一块,两只脚加起来就少了两块,于是就有了上面提到的“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的结论。
当然,我们看到的这个结论,反映的是一种概率的问题,并非是所有中国人都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也并非所有欧美人身体的骨骼数量都是206块。但是,既然是一个整体性的概率,按理说人体的骨骼是身体最为基本的构架之一,而且现在全球所有的人种都属于智人的后代,在人类进化史上在几万年前就已经差不多定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人类祖先在500万年前从森林开始走向草原,也从四肢行走逐渐演化为直立行走。那些早期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随着这种生活习性和栖息区域的改变,迫使他们需要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来获取生活资源,于是无论是从奔跑能力、使用和制造工具方面,还是从脑容量的提升、全身毛发的退化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满足适应自然环境的相互竞争的需要。当人类祖先的智力越来越高、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时,非洲大草原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于是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迁移,从非洲走向了世界各地。
最近一次的大迁移发生在距今5万年前,这个时期的人类祖先与现代人非常接近,智力更高,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比原先走出来的人类祖先和分布在其他大洲的远古人类更为出色,最后在相互竞争、融合的过程中,其他人种都逐渐消失,只留下了智人这个人种。由于人类祖先迁移到了世界不同的地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与非洲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智人的肤色、智力、身材、身体毛发、生活习性等方面,也都逐渐发生了分化,慢慢形成了四大人种,即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和棕种人。
其中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身体骨骼数量的改变。其实,人的一生中,身体骨骼的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婴儿时期的骨骼就达到300多块,后来随着身体的发育,部分骨骼开始融合在一起,因此骨骼数量相应就逐渐减少。而对于目前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的人种,骨骼数量也并非只有206块和204块,有的人第四和第五脚趾都只有两个趾骨,这些人的身体骨骼数量就是202块;还有少数人只有200块,他们脚趾中第三、第四和第五个脚趾都只有两个趾骨。
所以,对于目前的成年人来说,骨骼数量的不同取决于脚部趾骨数量的多少。那么,为什么不同区域的人,脚趾骨的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类祖先在不同区域适应自然的结果。当人类祖先学会直立行走后,身体的重要都压在了脚掌之上,这就需要脚掌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因此直立人的脚掌大小要比之前的古猿变得更大。与此同时,当人类祖先从森林走向草原之后,获取猎物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靠制造和使用更为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人类的奔跑速度,这就需要人类祖先的身体更加灵活,奔跑更为迅速,这就需要足部有更多的骨头来保障。据有关考古资料显示,人类祖先身体内的骨骼数量,要比现代人多得多,有的甚至达到了305块,这与刚才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当人类祖先从非洲迁移到欧洲之后,由于纬度变高,温度降低,他们一方面需要进食更多的食物来获取能量,因此身材逐渐变得比较高大,足部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变高。另一方面,欧洲的地形比较复杂,多崎岖的山地,脚部多出一定数量的骨骼,可以保障他们在行走、生活和捕猎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而生活在我国的人类祖先,则多居住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区域,这里山脉较少,多是平原地带,而且气候更加温和,对于食物的需求量、捕获猎物的难度、对身体灵活程度的需求都相对较低,久而久之,一部分古人脚趾的趾骨发生了融合,数量也就相应减少了。
因此,中国人比欧美人骨骼数量少两块,是一种出现概率较大的现象,并不是绝对的。其根源是人类祖先长期适应生活区域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的演化结果,最后以基因的形式在后代个体中保留了下来。
▿#为什么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这主要是环境不同,饮食(素食为主还是荤食为主)不同,人种不同,思想意念不同,引起基因突变。因为化繁为简是朝正确好的进化。工作效率会更高。比如受力(站立)更稳。还有黄种人的下蹲更低更稳更自如。所以亚洲举重运动员抓举先蹲再挺(?还是挺举?)。不能说缺两骨头,只能说黄种人和西方人骨头数不同。
------------------
推荐阅读:
如果承包一座山全养猫,弄成旅游景区,会有人观览吗?有前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