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同学同窗共读;毕业后,各奔东西,如今发展成就如何?
✢☁若干年前,同学同窗共读;毕业后,各奔东西,如今发展成就如何?
不清楚友友所指同学们毕业后“如今发展(的)成就”指的是哪个方面的?也就是说是指职务高低、经济收入,还是其它方面?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从上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不可能全部是在一所学校完成多达十六年的学习任务,当然也不可能是在同一个班级。按照正常的情况推测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变化不大,有可能是某个人与同班同学可以在一个班级同窗六年。上初中就有可能被分开了,高中更不用说,通过中招考试一部分人升入所谓的重点高中,一部分上非重点高中,大部分被分流到技校。
最终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可以说就已经开始各奔东西了。如果仅仅局限于大学的同窗,按照目前大学专业细化,就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由于居住分散交叉,就是所谓的一个班级的同学也没有中小学同学接触的密切。本博曾听一位大学毕业的同事讲过,大学四年生活除了同宿舍的六七个室友外,就是同班同学也认识不全。原因就是除了上课,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各干其事,彼此接触并不多。
大学生毕业以后,由于学生本身就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加上各自择业途径不尽相同。现在由于通讯技术为人们互相联系提供了方便条件,关键问题是正象题目上所说,“大家各奔东西”忙于生计,短时间内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能有多大的“发展成就”?
本博不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全班四十个同学来自五个县,毕业分配时除了极少数人被分配到企业子弟学校,绝大部分人原则上各回各县,一开始大家都被分配到个人所在县的乡镇学校里当老师。由于当时基层行政单位人员老龄化矛盾突出,正赶上上级要求各级领导机构干部队伍四化,也就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不少人乘势而为,转行进入到行政机构开始跑龙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三到五年的锻炼,在本博所毕业的那四十个同窗当中若干年以后副科级以上级别的干部占了五成以上,副处以上三至五人。
这也许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当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多达六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到明年更是接近千万大学毕业生,僧多粥少,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若干年以后有百分之一的人发展能有所成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大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就是若干年以后,真正能够成为“发展有成就"的人还是极少数,而绝大部分的人还是从事普通工作的普通人,普通工作能够干好就是当普通人也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人毕竟各有长短,大学毕业生或其他的学历的同窗同学,所谓的发展成就高低,个人满意、家庭和谐幸福应该说都是有成就感的。(原创于:2021/12/29)
☉❤若干年前,同学同窗共读;毕业后,各奔东西,如今发展成就如何?
当年风华正冲龄,
何当共剪西窗烛,
楼角榕花伸几枝,
一渠清水向北流。
少男钟情少女俏,
开枝散叶走南北,
有人东山植樱桃,
有人傲才皇城根。
几多同窗偶相聚,
去岁十觥今三杯,
忆起当年有故事,
忽叹相知半为鬼。
古城偶遇暗恋人,
年年岁岁在梦内,
前缘恰是七夕会,
两情只在鹊桥路。
一代风华成过去,
当今都是一闲愚,
开言不谈官场事,
一壶老酒煮江湖。
------------------
推荐阅读:
48岁曾是摩托车的爱好者,现在有了汽车却少了以前的感觉,想再买一辆十万左右的机车,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吗?
双非一本学校考研能考上很好的重点学校吗,如果可以,现在大一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