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原因有些让人无语,项羽和英布都被自己给坑了,这才让刘邦捡了便宜。
英布和刘邦一样,是平民出身,甚至他混得还不如刘邦。刘邦好歹祖上曾是贵族,刘邦自己也混了个亭长当当,在地方上也能耍耍威风。
英布则是实打实的平民百姓,整天靠土里刨食为生,这也注定了此人没有什么见识。
英布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人给他看相,说他将来必定犯事受刑,但是只要他能挺过去,就能称王一方,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别人都认为这是玩笑话,但是英布却将此事牢记于心。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英布后来真的犯事了,被处以黥刑,也就是在身上刺字。对此英布不仅不害怕,反而很高兴,他认为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后来他被罚到骊山服苦役,他就借机与同样流放至此的豪杰们往来,收服了一大批人,最后竟然带着这帮人逃出骊山当起了盗匪,英布则是这群人的首领。
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国义军四起,英布也加入了反秦义军的行列。
当时义军之中势力最强的要数项梁的队伍,项氏一族是楚国的贵族世家,项梁乃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加上项梁尊奉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叫楚怀王),其他义军纷纷加入项梁的队伍。
英布也是因此投奔了项梁,在其手下为将。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楚怀王就是个傀儡,义军的实权掌握在项梁和一干有实力的将领手里。
不过谁没有点梦想呢?这楚怀王自然也不甘心只当个傀儡,而这也是一连串问题的起因。
他趁着项梁战败被杀、义军群龙无首的时候站了出来,将项羽、吕臣等人的军队收归己有,然后又破格提拔宋义为帅,统领各路义军出兵讨伐秦军。
宋义曾经在楚国当过官,此人颇有智谋,可惜在义军中地位低下,不受重视。
当初,项梁接连大败秦军,有些飘飘然了。宋义发现后,曾经劝说项梁,指出此时义军将领骄傲自满而士卒又怠慢松懈,反观秦军不断调兵遣将,兵力越来越多。这样下去,项梁必败。
可惜此时的项梁根本听不进去,不过项梁好歹是贵族,涵养还是有的。他便将宋义打发去出使齐国,省得他在自己身边指指点点的。
宋义在路上恰好遇到齐国使者,他便劝使者慢点走,因为项梁必败。走快了只会和项梁一起倒霉。
结果一切都被他言中,秦朝全力调动军队增援前线,加上项梁轻敌,最终被章邯率领的秦军消灭。
也正是因为此事,楚怀王才知道有宋义这么一个人,立刻对其破格提拔,意图扶持自己的势力。
当时章邯的秦军正在围攻赵国,宋义率领大军到达安阳后便止步不前,一呆便是四十六天。
项羽看不下去了,前去要求宋义立刻出兵营救赵国。宋义告诉他,秦军强大,此时出兵胜负难料。最好等秦军和赵军打出个结果再说。
如果秦军赢了,那也是疲惫之师,此时出兵胜算将大大增加。如果赵军赢了,到时候再出兵和和赵军前后夹击,不用付出太多代价便能消灭秦军。
最后宋义还不忘嘴贱补一句:领军作战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
这明摆了是在指桑骂槐,说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项羽哪里咽得下这口气?更何况他早已对大军驻足不前充满怨言,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借口商议军务,直接将宋义给咔嚓了,夺取了大军的指挥权。
此后义军便一直在项羽的统帅下与秦军作战,楚怀王再次成了一个摆设。而英布也是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项羽的器重。
当时义军和秦军隔河而望,项羽派英布率先渡河击退秦军,为大军渡河创造了条件。其后,项羽破釜沉舟和英布互相配合,硬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后来项羽的大军被阻挡在函谷关外,又是英布率领少量兵力通过小路偷袭函谷关守军,使得义军得以通过。
可以说,如果没有英布,义军难以击败秦军,推翻秦朝的统治。
也是在这一连串的战斗中,英布和项羽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项羽将英布当做心腹。
后来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并以义帝的名义分封诸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
此时项羽和英布的关系好得不得了,就连英布自己都想不到自己会背叛项羽。
然而,义帝的死却改变了这一切。
就在完成了分封诸王后不久,义帝熊心便启程前往他新的都城长沙。项羽安排英布等人在半道上暗害了义帝。
项羽想要杀义帝,原因很简单。
义帝是他项家所立,身无寸功却居于他项羽之上。虽然义帝没什么实权,但是项羽见到义帝还要行礼称臣,这让只认同强者的项羽非常不爽。
而且义帝趁着项梁战死的时候,竟然企图夺取义军的军政大权,还让自己听命于宋义这种没有什么军功的人,他不服气。
别看义帝平时啥用也没有,但是他又是当时不可或缺的存在。
因为义帝的存在是分封制存续的根基,分封制之所以能存在那么久,是靠着一套严谨的礼法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最顶端便是天子。过去是周天子,此时是义帝。
这也就是为什么春秋五霸都尊奉周天子,而战国七雄想要搞点大的结盟,必须拉出周天子这面大旗。
凡事都要师出有名,这名便是天子,便是义帝。所有诸侯王在名义上都是义帝分封的,他们都是义帝的臣子。只有义帝在,分封这套体系才能玩得下去。
义帝一死,各种问题便接踵而来。
首先是田荣赶走齐王,自立为齐王,公然起兵反对项羽。接着赵国与齐国结盟,一同对抗项羽。
还有就是一直图谋天下的刘邦也开始吞并三秦之地。
这些事情看上去没什么关联,其实正是分封体系瓦解的征兆,君臣尊卑关系已经乱了。也就是从义帝死的那一刻开始,一切便重回战国时期,诸侯国间互相争斗已经无法避免。
但是此时的项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项羽根本不理解,项梁当初为何要立熊心这个楚怀王。
项梁是真正的贵族,他明白熊心的价值所在。有了熊心,军心民心尽归项氏一族,这样才能号令群雄。
项羽从小不学无术,只好武艺,根本算不上贵族。在他看来,拳头大的就是老大,就是天子。毕竟他生活的战国晚期,就是这么一个世道。
对于项羽来说,当时他的实力最强大,他就是天子,他就是老大。其他诸侯王都是他的臣子、小弟,听从他的号令是应该的。
所以他在讨伐齐国的时候征召英布一同出兵,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结果英布只派了手下将领带了几千兵马同往。
其实这事情很好理解,英布奋斗了几年,好不容易当上一方诸侯,是该享福的时候了。秦朝这个敌人已经不在了,他可没兴趣掺和项羽和田荣的私人恩怨。
再说了,英布是义帝的臣子,不是项羽的臣子。此时义帝不在了,还是英布自己干的。从他杀死义帝的那一刻起,君臣体系便已经崩溃了。英布就更没有理由听命于项羽。
英布派兵一方面是看在往日的情分,另一方面是畏惧项羽的强大实力。就算他拒不出兵也完全说得过去。
英布以为自己派几千人意思意思也就够了,结果却把自己给坑了。
对于英布的敷衍,项羽非常不满。多次派人斥责英布,并催促他全力出兵。
英布怎么可能这么做?他和田荣无冤无仇,他凭什么为了项羽消耗九江国的国力?
于是他继续装死、拖延,就是不出兵。
后来发生了彭城之战,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下子英布害怕了,他担心自己遭到项羽的清算。
恰逢此时刘邦的说客随何前来拜访。
随何帮英布分析形势,认为和刘邦结盟对英布最有利。
首先,英布屡次拒绝项羽的征召,已经把项羽给得罪了。项羽强大,等他收拾了刘邦、田荣等人,必定会清算英布。
到那时候英布不仅荣华富贵没了,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其次,别看刘邦现在打输了,但是刘邦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只要英布肯和刘邦结盟,一定可以打赢项羽。
最后,刘邦答应事成之后给英布更大的封地。
英布动心了。倒不是因为刘邦许诺的好处,或者吹嘘的实力,而是他真的担心遭到项羽的清算。
所以第二日项羽的使者到来,他才会犹豫不决,在考虑有没有可能和项羽修复关系。他真的不想卷入这场席卷天下的战争,他就想享受下好不容易得来的荣华富贵。
结果随何得知项羽使者到来,直接找到使者,声称英布已经和刘邦结盟。英布一看这些怎么都解释不清了,只得听取随何的意见,杀死项羽的使者,正式起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布并非真的想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而是项羽和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误会。
英布为求自保背叛了项羽,可惜却并没能得到善终。
在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后,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封地比之前大了好几倍。
没过多久,刘邦就开始着手除去异姓诸侯王了。在看到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人都被杀后,英布惧怕不已。
这一次,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得起兵反叛,搏一个未来。为此英布开始积极整军备武。一方面偷偷扩充军备,另一方面四处派出斥候,监视周边的一举一动。
一旦等英布准备完毕正式起兵,刘邦都要避其锋芒,他这汉初最能打仗的武将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到时候虽说英布无法消灭汉朝,但是称霸一方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惜这中间发生了意外。英布因为怀疑自己的小妾和他手下一个叫贲赫的臣子有染,于是下令抓住贲赫。
可惜贲赫事先得到消息,逃离了淮南国。贲赫一口气跑到刘邦面前告发了英布的计划。
这使得英布在没有准备周全之前就仓促起兵,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最终将其斩杀。
如果项羽没有杀死义帝,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英布在接到项羽的征召时,立刻率领九江国的大军出击,也就不会出现英布与项羽反目的事情。那么楚汉争霸的结局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项羽杀义帝,坑了自己。而英布只派了几千人敷衍项羽,也坑了自己。至于刘邦,只不过是捡了个便宜罢了。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在他分封的诸侯中,英布可能是项羽最信任的一个了。
不过,项羽虽信任英布,却并不了解英布,最后,英布还是被更了解他的刘邦集团挖走了。
好战友
英布,出身贫民,曾以刑徒身份在骊山修筑皇陵。后来,又逃入江中为盗,聚集了数千人。
秦末起义时,他率众加入项梁义军,开始跟随项梁、项羽作战。
巨鹿之战,英布与蒲将军为先锋,率先渡河,初战得胜后,又数绝甬道,为项羽“神迹”打下基础。
此后,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西进,英布又为先锋。
先入关中的刘邦曾在函谷关闭门防守,英布二话不说直接打了下来!
可以说,无论是歼灭秦军,还是压制刘邦,英布都是项羽的首功之将。
所以,项羽对英布有特殊的信任。
项羽分封诸侯,英布被封为九江王。
杀义帝,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项羽也是委托给英布去干的。
可是,很快,好战友之间就出现了裂痕。
裂痕
楚汉战争开始后,曾经一马当先的好兄弟,英布却“消极”了起来。
齐的田荣造反,项羽找英布征兵(霸王是诸侯之长,有权征调诸侯作战),英布却推脱身体有病,只派了数千人前去助战。
刘邦一路攻破彭城,英布又拒绝去帮楚。(得亏是项羽牛逼,再次上演军事奇迹,否则,这次就直接被灭了)
英布如此不配合,项羽很不爽,屡次派人责备,并召他前去,英布不敢。
曾经的亲密战友,如今出现了裂痕。
需求变了
项羽与英布之所以出现裂痕,是因为项羽不懂英布的需求。
当年,出身低贱的英布,只有拼死作战,才可能出人头地,裂土封王,自然骁勇积极。
可是,如今,英布从一个骊山囚徒,一跃成为一个万乘之主,他的需求已经变了。
杀义帝,对英布没有任何意义,好处都是项羽的。人家替你背上这么大一锅,项羽似乎没有太多表示。
项羽打田荣,是平定齐乱,对英布基本没有实际意义。
当时,其他诸侯,要么已经和刘邦眉来眼去,要么保持中立,像英布这样,还出几千兵已经算是积极了的。
刘邦抵达彭城时,大兵56万,气势汹汹。
这个时候指望英布“佐楚”,是让英布去送死呀!
作为诸侯王,英布的需求已经不是出生入死、出人头地了。他最大的需求是:保持安全、扩大地盘。
项羽一味以征调、责备来招呼英布,还指望英布像当年一样一马当先,怎么可能长久呢?
挖角
项羽不懂英布的需求,刘邦身边有人懂。
隋何找到英布,人狠话不多,几句话就把英布搞定了。
1、项羽和你已经闹掰了!
项羽屡次征调,你都不服从,现在关系已经闹成这样了,早晚来收拾你!
2、刘邦不会输。
刘邦虽败,但已经收拢诸侯,以成皋、荥阳为阻,以关中、巴蜀为基地。
我们只要坚守不动,就不会输!
何况,你也看到了,天下诸侯,多已反项羽,连彭越也在梁地反楚了。项羽就算能赢刘邦,也会被诸侯反抗。
3、事成以后利益大。
事成之后,刘邦分更大的地盘给你!
句句命中要害!
保持中立?项羽不会饶了你!帮助项羽?晚了!帮助刘邦?万无一失!利益大大!
隋何话不多,但人狠!
就在英布暗中答应,却决心未下时,项羽的使者来了。
隋何直接说:九江王已经依附汉王,项羽凭什么让他发兵?
英布,就这样被挖走了!
被算死的英布
刘邦集团抓住英布需求,成功挖角。
英布大约想不到:刘邦集团牢牢抓着这个需求,把他算死了!
英布,是刘邦最后一个收拾的异姓王。
因为,刘邦集团已经看穿了英布。
在收拾其他异姓王时,英布无动于衷。
萧何就曾断言:英布本无意造反,只是看到韩信、彭越都被诛了,出于安全考虑,才决心造反。
而造反后,英布的战略也被刘邦集团算死了。
英布造反时,薛公就说:英布有上中下三策!施上策,则“山东非汉有也”。施中策。“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不过,英布从骊山囚徒到裂土封王,已经知足了,没有取天下的志向,他一定会“归众于越,身归长沙”,只扩充力量,以求自保。
英布所为,完全不出这些预料!
面对已经看穿自己的刘邦,英布毫无办法!
成为诸侯王后,英布的需求变了。项羽却一味以上下级的方式对待英布,彼此的合作自然难以长久。
无论是反秦时的亲密战友,还是楚汉战争时的叛楚助汉,英布从未背叛自己的立场。
英布背叛的,只是项羽的幻想。
成为帝王后,刘邦的需求变了。英布却直到造反时都寄希望于继续“裂土封王”。
无论是楚汉战争时的极力拉拢,还是称帝后的除之而后快,刘邦也从未背叛自己的立场。他背叛的,只是英布的幻想。
只有时刻考虑对方的需求,才能争取长期合作,预防变故。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英布是秦末汉初最能打仗的四大名将之一。英布应该和刘邦一样,都是属于天选之子。什么叫天选之子呢?就是出身具有神话色彩,命运早就天注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人本身就是自带故事的人。
据说英布是皋陶后裔,乃皋陶五十九世孙,是秦代的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市)人。英布的出生日期不详,但我们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大致推算出来。
据史书记载,英布大概是在壮年的时候犯了法,被判处黥刑。这种刑罚就是给犯人的脸上刺字,这样就可以告诉所有的人,这人是个罪犯,从而无处藏身。英布就是脸上刺了字,因此又被称为黥布。
别人受了刑愁眉苦脸,唯独英布兴高采烈。据说在英布六岁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号称“半仙”的算卦的。这人一见英布就急忙上前:“骚年,我看你骨骼惊奇,定时上天派来拯救苍生的。你现在没有超能力,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在你脸上刺字的人。”
因此英布暗暗把这句话记住。这一下子几十年过去了,英布一直没有碰到在他脸上刺字的人,没想到到壮年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英布遇到了真命天子,人生进入了快车道。
犯事,判刑,送往骊山修陵墓,跟着项羽打天下,封王。果然人生一帆风顺。但英布错就错在,他不应该背叛项羽,而他一背叛项羽,人生就如自由落体运动,一下子坠入了无底深渊。
那么英布为什么要背叛一直给他带来好运的项羽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英布是一个没有很大理想的混混!
我们上面说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大致推断出英布的岁数。英布是壮年受到的黥刑。大致在30左右。然后到骊山去修陵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公元前209年,英布随后也拉起一支队伍趁势起义。
也就是说,在陈胜吴广起义前,英布就是壮年。所以英布的出生年月大概是公元前240年左右。项羽是出生于公元前232年。英布要比项羽大十岁左右。
刘邦和项羽志向远大,都是奔着秦始皇的位置去的。而张良却是奔着秦始皇的命去的。英布没有那么大的志向,而他本身也没有什么理想,只是算卦的告诉他,在犯过罪之后可以封王。对英布来说封王就够了。
自从算卦的告诉英布可以封王以后,英布就刻意的在往封王的路上走。但依照当时的法律和各个出路,英布仔细盘算了一下,要想封王可能性不大。要想封王除非造反。英布不敢自己造反,因此只有先结交一些亡命徒。
由于英布“交友赛孟尝“所以身边聚集了一群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犯罪分子,而英布也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头。可见英布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人。
至此,刘邦,英布,项羽,韩信,萧何等,这些秦末的英雄们选择的路是各不相同。刘邦从一个混混,变成了一个泗水亭长,成为一个体制内的人。英布则彻底的堕落,和这些犯罪分子整天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出身贵族。当刘邦英布还在混生活的时候,项羽再跟着项梁学习读书识字,不很辛苦的练武功。
这个项羽一直是历史上一个迷,其神秘的程度和韩信一样。项梁教项羽读书,项羽说我只要认识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项梁教项羽剑术,项羽练了几天就觉得没意思。要学“万人敌”。项梁很高兴,马上传项羽兵法,项羽学了几天又放弃了。
照这样下去,项羽的人生可想而知,肯定就是一个啥也不会的富二代。但当机会来的时候,熟读兵书的项梁被秦将章邯打得打败,项梁还战死了。
但就是这个学啥啥不行的项羽,帅5万士兵,在巨鹿破釜沉舟,一举击败了秦将章邯四十万精锐秦军。这其中还包括秦国名将世家的王离,和他率领的二十万精锐的边军。
不读书的项羽是怎么会那么用兵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但项羽在巨鹿之战也不是全靠他自己拼出来的,其中功劳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先头部队英布。
英布在起义一开始就投奔项梁,但项梁没有看出英布是一个非常能打的人。没怎么重视,等到项羽杀了宋义,夺到军队的控制权以后,英布才大放异彩。
巨鹿之战前,首先是英布率军突破黄河防线。然后带着先锋部队一路向北,没碰到任何对手,一路摧枯拉朽之势就到了漳河边上。项羽为什么能大胜秦军,没有英布这样的猛将是不行的。
2)英布封王,完成人生理想。
巨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西楚霸王的绝对地位。以5万普通士卒打秦军四十万主力,打得名将王离阵亡,章邯投降。二十多万秦军被项羽坑杀。项羽的“狠”能赶得上当年的人屠白起。
所以《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巨鹿之战后,项羽在军营里接见各路诸侯,各路诸侯在项羽的帐中只敢“膝行”,就是用膝盖走路。都不敢抬头看项羽。可见项羽的威势。
而这时候性格直爽的英布,以能攻善战赢的了项羽的好感,项羽把英布当成铁哥们。英布也不负项羽的重托,带兵向西进攻咸阳的时候,非常容易的就打下了刘邦派重兵把守的函谷关。
那可是函谷关啊,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险峻关隘,被英布瞬间就攻破了。打破了刘邦在咸阳的快感。帮助拥有十万精兵的刘邦看清了现实。
拿下咸阳的西楚霸王项羽大肆分封。英布也被封为淮南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韩信还没有崭露头角的时候,当时天下最能打的三个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英布,一个是彭越。这三个人全部在项羽阵营里,可想而知当时项羽的强大。
在项羽巨鹿之战前,义帝熊心派去救赵国的领军人物不是项羽,而是宋义。
这个宋义来头很大,秦始皇灭楚时,宋义是楚国令尹,也就是宰相。项梁起兵的时候,听了谋士范增的话,为了军队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就找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当名义上的大领导。
项梁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贵族,本身出身高贵,再加上从起兵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战无不胜,因此心里有些漂。宋义就提醒项梁。没想到项梁一点不听,反而让宋义出使齐国,去联络感情。正走在路上时碰到了齐国使臣去见项梁,宋义就建议齐国使臣走的慢一点,好错过项梁兵败的日子。
后来齐使就按宋义说的,果然等到项梁兵败被杀,躲过一劫。齐使就把这件事告诉义帝,义帝对宋义很欣赏,就重用宋义,这次救赵,就派宋义领兵。
没想到宋义就自以为是了。带兵走的安阳的地方时,就安营扎寨。说要坐山观虎斗,等秦赵打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去收拾两家。
这时候可以看出宋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宋义和项羽来自楚军,当时去救赵的还有魏国,齐国,还有燕国,再加上现在的楚国。战国七雄中此时唯有韩国没有复国。但今天还是走的战国时代的老路子,大家都在观望赵国对抗秦国,都在坐山观虎斗,跟宋义想的一模一样。
照这样下去,章邯和王离先拿下赵国,然后再一个一个收拾掉已经复国的东方五国。项羽一眼就看出了秦国的打算,但宋义就是不出兵,还摆老资格。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收编了军队。带着5万人义无反顾的“破釜沉舟”,击败了王离和章邯的四十万大军。
在边上观望的东方诸国,无一不对项羽的战力震惊。马上臣服项羽。英布也因在巨鹿之战的优异表现,被项羽视为心腹。
后来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后,就觉得自己功成名就了。就失去奋斗的动力了。人生已经到了巅峰。这个时候,英布就和项羽的目标产生了偏差。
3)靠兄弟情是无法结成稳固的联盟的。
要是项羽在一统天下之后不是自称“西楚霸王”,而是称帝,然后按功臣爵位分封,而不是大肆封王,项羽的江山就稳固的多。
别的暂且不说,但看他和英布的关系。英布一直是项羽帐下一名得力干将。从英布身上我们也能看出项羽为什么喜欢英布,不喜欢韩信。
项羽自身学兵法不成,著名的巨鹿之战充分体现了项羽作战特点,就是勇猛。项羽在巨鹿之战完全是靠自身的勇气和实力硬抗四十万秦军。是他和他的部下太能打了,所以五万人如同五万头猛虎,把秦军打的找不着北。
项羽的这种战法,就是靠自身超高的个人能力和勇气,打得敌人服。英布同样也是这种战法,也是靠自身的勇气和高超的个人能力。所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项羽喜欢英布就是两个人的作战特点接近。
再看韩信,韩信从来没有老老实实打过一仗,靠的就是奇计百出,出其不意。这也是项羽不喜欢韩信的原因,这人老玩阴的。
英布打仗跟项羽学,但为人确实跟刘邦一样。楚汉战争开始后不久,公元前205年,齐王田荣趁项羽无暇顾及,率军背叛楚国,使项羽陷入两线作战的烦恼中。因此项羽在前往攻打齐国的时候,征调英布的军队,但英布这时候不想再参与他们之间的争斗,因此托辞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将领带着几千人应征。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项羽分封诸侯的弊端,就是这些诸侯可以不服从命令。如果不是封王,哪个敢不服从命令?项羽当然对英布不服从命令很恼火,但现在无暇顾及,只能听之任之,项羽还拿他没办法。
后来 刘邦在彭城打败楚军,英布作为一个属国,又托辞病重不去辅佐楚国。项羽这一次非常生气,自己的将军分封王了,就不听使唤了。项羽还没有意识到是制度有问题,而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更不敢前往。
但此时项羽正为北方的齐国、赵国担心,西边又忧患刘邦起兵,知交的只有英布,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亲近他、任用他,所以没有攻打他。
但此时英布已经得罪项羽了,自己非常恐慌。这时候刘邦派说客来说服英布就比较简单了,再加上刘邦本来就是大嘴巴,先画饼充饥封官许愿。英布一听就心动了。就顺势投入到刘邦的怀抱。
至此秦末汉初四大顶尖名将有三个站在刘邦这一边,项羽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但可悲的是,这三个人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英布,彭越,韩信。
但看看这三个人的结局,项羽还是太实诚了。比不得无赖刘邦。项羽也应该信口开河,封官许愿,事后得了江山之后再卸磨杀驴,刘邦不就彻底完蛋了。
综上所述:英布因为小时候有一个游方的半仙一顿忽悠,顿时相信了自己天赋异禀。因此努力的朝着犯罪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终于在三十岁的时候,被判刑发配到骊山修陵。但英布相信自己的春天来了。
此后英布跟着项羽南征北战,以勇猛杀敌为己任,靠着战功赫赫被封为淮南王。也成为项羽的至交好友。
但后来的英布没有和项羽一起平叛。引起项羽的非常不满,经常派人去斥责英布,引起英布的恐慌。最终在刘邦的说客劝说下,英布终于背叛项羽,跟刘邦穿了一条裤子。但最后的结局还是一样,也因反抗刘邦而被杀。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英布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之与项羽就如同韩信之于刘邦,英布非但没有如同韩信为刘邦开辟第二战场,反倒对项羽釜底抽薪,在垓下之战中对项羽发起致命一击,究竟为何?
从囚徒到战神
英布是安徽人,其祖上也曾荣光无比。但到了英布时,已然是一介布衣,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小时候有人给英布相面,预言他「受刑之后必当封王」。英布壮年时因犯罪受刑,英布却很愉快,认为自己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后来被发配到骊山修秦始皇陵服苦役。
在服苦役时,英布专与囚犯头目及各路英雄豪杰交流沟通,并在此后带领一部分人趁机逃走,入山做了盗贼。
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英布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后英布成为项羽的部将,随同项羽南征北战。历史上最经典的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英布便是项羽军队的先锋。后来又随项羽夺取函谷关,进入关中,为灭秦立下不世之功,成为项羽麾下乃至那个时代的超级战神。
从九江王到淮南王
(刘邦)
公元前 206 年,秦朝灭亡后,项羽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英布因战功被封为九江王,站上了人生的巅峰。英布也是项羽手下无数战将中唯一被封王的一位,可见项羽对英布的重视和优待。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英布坐上九江王后,与项羽渐行渐远。当时齐地扰乱,项羽召集各路诸侯前去平叛,作为项羽铁杆部下又被项羽扶上王座的英布却称病不前,仅派 4000 士兵跟随项羽前去。
刘邦发动「彭城之战」时,英布也是袖手旁观,并未发一兵一卒,坐观刘项成败。
后来刘邦派说客前去劝说英布叛楚归汉,在一番利益考量和刘邦使者的威逼利诱下,英布最终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彻底与项羽决裂。
从裂土封王到身死国灭
英布投靠刘邦后,积极为刘邦作战。在「垓下之战」中与韩信等刘邦军队十面埋伏,最终西楚霸王自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
后来随着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先后被刘邦吕后杀害,英布心存疑虑,十分恐惧。于是积极准备起兵反叛,刘邦率大军与英布作战,英布兵败被杀,大卸八块,分尸而葬。
从普通囚徒到一代战神,英布作为项羽和刘邦都极为重视,极力拉拢的军事人才和政治筹码,却最终身死国灭,不过数年时间,让人唏嘘不已。这其实与英布的出身,心态和格局共同塑造的「守成心态」有极为重要的关系。
早年英布一无所有,冲锋陷阵,舍死忘生,到后来裂土封王,坐拥荣华富贵,英布早已没了从前的锐气和进取精神,他唯一的目标就是保住自己拥有的一切。
英布背叛项羽,并非因为他了解天下大势,而是因为得罪了项羽,心中恐惧。这种恐惧又没有到彻底决裂的地步,始终在摇摆之间,最终在刘邦使者的逼迫之下才做出了这个选择。
公元前 196 年,英布之所以背叛刘邦,原因也是如此,和背叛项羽如出一辙。当他看到韩信彭越的相继被杀,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以及拥有的这一切也可能不保,狗急跳墙才做出了最疯狂的举动。
从英布被项羽分封为九江王之后,早年那位英勇善战的英布早已远去。在背叛项羽之初,即被项羽部将击败,在背叛刘邦之时,与刘邦作战再次失败。
那种曾经「视刑法如儿戏」的桀骜不驯和拼搏进取精神早已荡然无存,此时的英布早已背叛了曾经的自己,背叛项羽与刘邦,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都说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名将,其实在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之前,英布才是项羽帐下战功的第一人,说项羽没有亏待英布,不如说英布为项羽立下的大功、本就当得起项羽对他九江王的册封。
一、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前,英布常常是项家军的先锋,所接的任务不但最为危险、而且意义重大,何况英布每每替项羽办些千夫所指的恶事、难事
英布在项羽叔父项梁手下时,诸将之中就属他立功最多、最大,史书的说法是“常冠军”,就是功冠诸军的意思。等到项梁战败而死,英布在楚军中的地位并不比项羽低多少,史载:楚怀王派上将宋义救赵(为秦将章邯所攻),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而英布等人为将军。直到项羽杀了逗留不进的宋义,自己为楚军统帅,这时候英布才算正式归入项羽帐下。从此之后,项羽的霸王之路上,每每都是英布立下的巨大军功。
巨鹿之战,面对章邯强大的秦军,项羽不敢直接渡河(应该是洹河),就派英布率领前锋渡河,这实际相当于敢死队,等英布渡河后屡屡战胜,项羽这才大军渡河,一举击败秦军,由此奠定其霸王之名。
攻关中之战,先入关的刘邦派人拒守函谷关不放项羽进去,是英布带兵打破函谷关,让项羽顺利入关,由此才有鸿门宴和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的事儿。
这两件事儿,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史载:楚军功盖天下,常由英布能以少胜众也。英布为项羽立下的战功,绝不止上面两件,但上面两件意义重大。第一件,让项羽成就了灭秦的大功,奠定了巨大的名声。第二件,让天下诸侯都不得不承认项羽天下共主的地位。
然后,英布还帮项羽办了两件千夫所指、臭名昭著的事儿,一是为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二是为项羽追杀了楚怀王,这两件事儿实际让英布大担污名,但对项羽同样意义重大。
因此,倘若秦朝的三个降将都能被项羽封为三秦王,那么英布的九江王之封不是更应该吗?说项羽不曾亏待英布,不如说只是项羽对英布功劳的正常加封。
二、英布为什么要背叛项羽而投向刘邦?
这无外乎是当时的形势发展所决定的,说客随何的三寸不烂之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英布本来就不是项羽的家将、旧将,他曾是江洋大盗,而且在投奔项梁(项羽叔父)前已经有一只较有实力的队伍。
英布在投奔项梁前,他聚集人众不比初起兵的刘邦少,论反秦的资格,义军中的地位,英布尤且在当时的刘邦之上。不能认为英布投奔了项梁,就该是项羽想当然的部将,刘邦不也投奔过项梁,为何大家就从没有把刘邦认为是项家军呢?只是巨鹿之战前,项羽杀了楚军主将宋义,英布这才被迫成为项羽的直接属下,在此之前,他是很独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英布对项羽的背叛,终究不是部将对主帅的背叛那么简单。因为,在一段时间内,英布在楚军中的地位并不比项羽、刘邦更低。
2、英布不但自身实力强大,而且有着自己强大的盟友。
英布是番君吴芮(后来的长沙王)的女婿,因此,他不但有自己的势力,还有一个诸侯王盟友。因此在淮河以南,英布至少自认为自己可以形成割据势力。这一点,即便在汉朝建立后,英布也是认为可能的,因此他觉得自己可以反复无常,是有强大势力为支撑的。
3、项羽与英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更类似于互相利用的关系,谈不上太多恩情
倘若说项梁还对英布有点知遇之恩的话,项羽就谈不上了,毕竟在项羽掌管楚国大军之前,人家英布早就是一方大将了。项羽对英布的重视,不过是觉得他骁勇可用,因此屡屡把最为艰险的任务交给他。英布对项羽的感情,也无外乎是不得不为项羽效力而已,说他打赢巨鹿首战是为了项羽,还不如说他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4、项羽对英布的册封并没有超出他的资历和功劳,谈不上特别的加赏
譬如说三秦王中的两人,不过靠着对项家有些私恩就封王,那英布的九江王之封也实在是理所应当,因此,英布不可能对项羽特别感恩。
5、英布封王后,一方面志得意满,另一方面他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自然就和项羽愈发疏远
史书上也说了,英布出于盗贼,因此当了九江王他还是比较满足的,不愿意在亲冒矢石为项羽去冲锋了。而另一方面,当时楚汉相争,天下属谁还很难说,英布自然要观望之,打打小算盘。这样,就造成了项羽的愤怒。
6、项羽不识人心,他的愤怒更促成了英布的反叛
当时的项羽恐怕会认为,英布就该对他感恩戴德。而当时的英布多半会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项羽给英布的一切,在他看来,已经非常丰厚的。正是他对人性、人心的错误判断,造成了他对英布不亲自出兵援助自己的事儿极为愤怒,由此把英布推向了刘邦阵线。
7、英布的确认为自己做下了项羽绝不会原谅的事儿,不得不反
一件是英布不遵项羽将令,称病不亲自带兵帮项羽攻打齐王田荣,只派了四千军去意思了一下。第二件更严重,那就是项羽的都城彭城一度被刘邦攻陷时,英布依旧按兵不动。或许在那个时候,英布是真认为项羽必败了。他哪里想得到,项羽突然回军,居然以数万人大败刘邦五十六万人之众。
8、刘邦说客随何促使英布做出决定,投入汉军
这点无须多说,随何的说辞的确击中了英布的要害,但即便没有随何,英布即便不会降汉,恐怕也难以真心助楚。
三、在英布背叛项羽的过程中,体现出刘邦、项羽对人心认识的不同
在随何当说客之前,是刘邦一眼看出了英布有背叛项羽的可能,而项羽还在那儿为英布的首鼠两端而大发脾气。项羽认为自己给英布是超出常人的恩典,但在刘邦看来,永远是人心不足、趋利而动的本质。事实上,项羽并非像韩信所说,对功臣都吝啬赏赐,但他赏了英布,却不会让英布感恩戴德,这才是他最大的问题。倘若项羽像赏英布一样赏韩信,恐怕结局会有巨大差异。最大原因恐怕在于,英布本来就有大本钱,而韩信曾经一无所有。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要购买一个二手房,怎么谈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