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为什么以前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以前农村的赤脚医生是不带工资,给农村老百姓治病的医疗服务人员。他们的报酬是村上每年记同等劳动力的工分,按工分给分粮食。和过去的老民请教师是一样的。农村赤脚医生的精神很好,整天背着医疗箱,谁家有病人就到谁家上门去看病,看病不收任何费用,不吃患者家里的饭,更不收红包,真正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以前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历史的产物,是毛泽东时代留给广大农民的精神印记。
建国最初的10年,农村医疗状况非常差,缺医少药现象尤为严重。农民生病多数采取土方治疗,感冒发高烧咳嗽时,或在身上拔火罐,或在手指头上放血,要不喝点姜汤盖上被子捂出一身汗,然后就等着看疗效了。小病靠硬扛,大病没得治,人均寿命多在六十岁左右。
针对农村医疗实际状况,毛主席在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卫生部工作提出了严厉批评。会后,卫生部立即讨论整改落实方案,并于当月20日向毛主席呈送报告,决定在11所医学院开办三年制学习班,为农村培养医生。毛主席觉得时效太长,还是不能在短期内尽快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卫生部便又大范围增设了许多速成学习班。
过后,毛主席仍对此忧思难忘。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当主席从医疗资源分布数据中得知,全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只有10%在农村时,不由震怒了:“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就是 “六二六”指示的源头背景。
毛主席不仅把农村医疗卫生看作实际民生问题,更是将其视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保持党的初衷的根本途径。
“六二六”指示激起整个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大批城市医务人员巡回奔赴农村、边疆。同时,将人力、物力、财力的重点,逐步投放到农村和城市基层。
此后十多年,中国医疗卫生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村三级转诊体系成为农村卫生的“三大法宝”。
所谓赤脚医生,泛指农村医疗人员。人员成分大体有三:一是农村从医世家;二是具有高小、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县级医院培训后略懂医术病理的农民;三是一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尽管这些赤脚医生,文化程度不高,接受专业培训时间短,但在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学习钻研的劲头十足。由于工作性质处于半农半医状态,平时除了坐诊卫生所给病人看病外,其余时间照常下田干活。碰到前来求诊的,立马从田里拔出泥腿,光着脚就跑去了。赤脚医生名称由此而来,其中包含着一种亲切。
赤脚医生的出现,给农民医疗带来最切实的改观:小病小伤得以及时处置,接种疫苗、卫生预防宣传、询诊听诊无所不在,更重要的是就诊方便,不耗太多精力和时间。
到1977年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至此“赤脚医生”逐渐消失。根据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就此终结。
从去年卫生部公开的数据得知,目前的卫生技术人员是50年前的6.4倍,可见中国的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从这些数据中察觉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2017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占总比较2013年降低了5.78个百分点。可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需要继续关注和改善。“把医疗放在农村去!”半个世纪前的伟人指示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以前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那时没有鞋子穿,赤脚为老百姓服务。故称赤脚医生。
✞☻为什么以前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农民种地,走在泥泞的路上,都会赤脚,尤其是种水稻地区如此。农村的医生家里也有责任田,种田必须赤脚,所以就把农村的医生称为赤脚医生了。
〓◔为什么以前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时代名词,即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我堂伯父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祖传中医,后又参加培训学习了一些简单基础西医知识,在我们当地治疗小孩病痛有一定名声。我八岁时患肝炎,就被他几副中药搞掂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