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如果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猪的话,猪的数量早就“爆炸”了,但是,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牛的数量却一直非常的稳定,直到近代开始,牛可以随意屠宰了,牛的数量(存栏量)才开始大幅度的增加,截止到2021年,全球肉牛的存栏量达到了9.96亿头。
那么,为什么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牛的数量也没有爆发式的增长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古代为何一直禁止屠宰牛?
所有的家养动物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家牛(这里指黄牛)也不例外,它们的祖先是野牛(学名原牛),原牛曾经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上,后来由于人为的过度捕杀,于17世纪才灭绝。
从目前的考古来看,家牛最早是在8000年前被驯化的,家牛的驯化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种植农作物大约开始于距今1.2万年前,随着农作物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渐的增大,人类的体力消耗也是巨大的。
而在牛被驯化之前,人类只驯化了狗、羊(包括绵羊和山羊)以及猪,没有一种是能够骑乘以及辅助农业种植的,而牛就不同了,它们体型庞大,耐力强,吃的是草,全身的力气。当牛被驯化后,人类有了第一种可骑乘的动物,而且随着牛的驯化,一些农业工具(比如犁)也应运而生,此时牛成为了人类的主要畜力工具。
虽然之后也驯化了驴、马等动物,但是相比较牛在农业上的使用,它们是远远不及牛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主要就靠农业种植,而牛作为农耕时代主要的畜力工具,它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久而久之,人们对牛也注入了更多的情感。
从我国封建王朝建立开始,不能屠宰牛就已经写在了法令中,比如在秦汉时期就规定屠宰牛是要杀头的,到了隋唐时期,屠宰牛虽然罪不至死,但会入狱一年,宋代屠牛者要发配千里,并服刑一年,即使到了清代,屠牛者的刑罚也与宋朝差不多。可见,在古代屠牛可是大罪,法律对牛的保护也非常的健全。
我国真正可以随意的屠宰牛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不过,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也很少会将自家的牛杀了吃肉,最多就是年老之后卖掉。
因此,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是因为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而牛是农耕时代最有力的畜力工具,在古代缺衣少穿之时,如果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偷牛贼就会频繁出现,从而导致农耕整体受到影响(在这里还是要痛斥万恶的偷牛贼,小时候我家一头坏了孕的母牛就被偷牛贼给偷走了,这是我们全家最值钱的存在了)。
南方水牛耕田
为何几千年的禁止屠宰牛,牛的数量也没有爆发式增长?
按理说,一种动物只养不杀,它们通常可以从成年就开始繁殖,一直到老,而牛的平均寿命在20年左右,家牛如果长期役用的话,寿命会有所减少,平均在15年左右,而一头母牛从出生到1年左右就性成熟了,在怀孕之后,要经历38-44周的妊娠期,然后产下小牛。
按照这个繁殖速率算,一头母牛一生至少能留下10头后代,而这头母牛年老之后,它们繁育的这些后代们也早已经产仔了,所以说,即便牛的繁殖期较长,繁殖能力较差(一胎通常只有一只幼崽),但理论上说,它们也能数量爆发式增长了。
那么,为何在古代牛的数量比较稳定呢?问题就出在以前的人很少会让牛自然繁殖上。以前养牛,虽然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但是每家通常只养一只,而且人们也很少会让它们去繁殖,这是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牛要用。以前的农耕主要依靠的就是牛,所以人们会“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生怕它们病了,而牛的自然繁殖之所以被广泛的禁止是因为牛的妊娠期长达大半年,只要怀了孕,牛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出力了,尤其是越往后的月份,牛的使用频率就要被迫降低。
这就等于人们一旦让牛怀孕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频率地使用牛,这在以前显然是人不愿意看到的。
这就好比以前的母鸡,它们本能地会有“抱窝”(产卵后进行孵卵)现象,但是当母鸡出现这种现象后主人通常会用各种方法让母鸡“醒抱”(提前结束孵卵),原因就是母鸡抱窝后会停止产蛋,而且小鸡孵化后的几个月内,它也不会产蛋,这对人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牛也是一样的,除了妊娠期外,还有哺乳期,在哺乳期,小牛还得跟着母牛,这样去田间劳作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为了让牛能更好的干活,以前的人很少会让牛自然繁殖。
第二:食量的增加。记得小时候,几乎每天放学都要牵着牛去野外放牛,不过放牛是个好差事,因为只需要找一片草木茂盛的地方将牛橛子砸到土里,就可以安心的写作业,捉昆虫玩了。
不过,到了冬季就很少放牛了,我们北方一般会在秋季囤上许多的玉米秸秆,到了冬天用草闸把秸秆切碎了给牛吃,一个秋天囤积的一大垛的秸秆,一头牛一个冬天就能消耗干净。
如果让母牛怀了孕,那么母牛的食量就会增加,毕竟小牛在其体内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而且即使在小牛出生后,母牛的食量依然惊人,不然就没有足够的乳汁来哺乳小牛。
要知道以前,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牛,庄稼的秸秆都留下来自用了,所以一旦母牛怀了孕,如果要度过冬天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母牛食物不足和营养不良,从而影响来年开春时的农耕。
第三:母少公多。古代人养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作为畜力工具,那么什么样的牛更适合做畜力工具呢?答案就是力气大的牛。而公牛和母牛的体型差距都是很大,同一种类的情况下,成年公牛的平均体重如果是800公斤的话,成年母牛的体重也就600公斤就很大了。
这就导致了母牛的力气要比公牛小很多,在实际的使用中,显然力气更大的公牛更受欢迎,所以,在古代养牛的公母比例是严重失衡的,这也导致了母牛更不容易繁殖后代。
写在最后
以前的牛确实在禁止屠杀的动物名单中,但是由于古代人对牛过度的依赖,所以导致了牛的繁殖率是非常低的,因此也就不会出现牛的数量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而从近代开始,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屠宰牛,牛的数量反而节节攀升,这是因为目前人们已经不靠牛作为畜力工具了,反而将牛当成了一种主要的肉食来源,所以规模化的养殖逐渐的兴起,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兽力需要是有限的。
正常来说,大户农民每家有1头牛就足够了。
因为养牛并不容易,牛的生长较慢,也比较能吃。
同时,因为中国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所以耕地的很多都是公牛。
公牛的脾气暴躁,很容易伤人,所以很多还要阉割。
其实我们不要说那么多,就看一条。
今天养牛如果不是奶牛,其实并不怎么赚钱。
大家都知道,养鸡速度很快,今天喂饲料,可以养45天鸡,60天鸡和75天鸡。
养鸡的周期很短,没多久就可以将肉鸡卖掉,赚上一笔。
那么养猪的呢?
大家都听过以前有种猪饲料,叫做百日肥,说养猪白天就可以杀。
其实100天夸张了一些,现代化生猪出栏时间一般为6-7个月, 宰杀重量大约在95-110公斤。6到7个月,也就是180天到210天,半年左右。
而宰杀重量100公斤左右,这个猪还算是比较赚钱的。
自然,古代没有今天这种养殖技术,但比较周期还是短的。
那么,大家知道今天养牛要多久?
我国的牧区,牛犊是4到6个月断奶,要养到第2年,也就是牛犊1.5苏以后,才能出栏。
但是,这样宰杀不合算,一般还要再养半年,到牛2岁时候才能屠杀。
那么,养牛的周期等于是养猪的4倍。
虽然牛的猪肉率较高,但时间太长,没有养猪合算。
所以,古代养牛是为了吃肉的商家,少之又少。
一般只有两种,第一是耕牛老了或者病了,得到官府许可以后宰杀。
第二是回民等少数民族,因吃肉的种类有限,才会养牛吃肉。
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养肉牛,最多养一头耕牛用于耕地即可。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我是炒米,我来回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大集体分户的时候,有个老头抽签抽到了一头耕牛,笑开了花;有个年轻人抽到了一台拖拉机,却泣不成声。
全生产队周边四五个组,每年春耕翻地,耕牛预约排得最满。请他去耕地的,都得带上烟和酒,耕地当天,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走的时候从扫把上折根竹枝剔着牙,拿眼瞟着主人家包多大的红包。
但是老头并不知道,这是传统耕牛时代的最后的辉煌。
其实拖拉机比耕牛的效率要高得多,而且不但春耕的时候用得着,收割、脱粒的时候也用得着。但是那个时候柴油需要票,买柴油花的不只是油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油票也还需要钱。抽到一台拖拉机,就相当于抽了一台烧钱的祖宗。
那个时候路也不好,大集体的时候集中耕地,拖拉机是个香饽饽,一台拖拉机顶几十个劳力,但是地分户承包之后,拖拉机的优势明显就被耕牛比下去了。拖拉机最后不得不装个翻斗,到砖厂帮着拉砖讨生活。
养牛的老头着实过了几年滋润的生活,但是很快村里有几个年轻人也开始琢磨着养牛。
一下子村里有了十几头牛,但是村里的地就那么多,请老头去耕地的自然就少了,所以弄得老头整天骂东骂西。而那些年轻人也不得以赶着牛到外村去寻找活计,但很显然外村也不缺牛。
于是几个年轻人狠狠心就宰了一头牛打算卖肉收回成本。结果肉有人愿意吃,但是账都欠着,最长的两斤牛肉欠了三五年,因为那时候人的确拿不出钱来,村里最有钱的不是杀猪的,而是卖豆腐的,那会儿买块豆腐就算请客了,村里十天半个月都杀不了一头猪。
所以很快村里的养牛规模,逐渐就变成了只剩两三头的格局,这样保持了一个基本平衡。
大家都勉强能够过得去,老头也不会撑死,态度也客气多了。而那些当初跟风养牛的连续拉了好多年的饥荒,吓得再也不敢养牛了。
但是到了90年代初,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一些老人在家种地,显然力气也不如年轻人。拖拉机耕种很快就回归了,因为这个时候柴油放开了,买柴油不需要票了。一头牛要耕一天的地,拖拉机两个小时就干完了,干得快人家也不留在家里吃饭,省下招待费,算到工钱里跟请耕牛误差不了多少。
所以当开春,再也没有人去请老头去耕地的时候,老头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老头的牛老死之后,他也没有再继续养牛。而村里竟然再也没有看到养牛的了。
过去的不单单是老头的养牛的时代,也是传统2000多年耕牛时代的结束。
直到几十年后,有城里人专门跑到村里圈了一块地种玉米、高粱,养奶牛。村里才有再次见到了牛,但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种水牛。
而在古代,被列为战略物资的耕牛,无论官方如何保护,也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这是因为传统2000多年,农村经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耕牛一直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从战国时期,国人开始重视耕牛,立法禁止屠宰耕牛。
但如果耕牛只是提供农业生产劳力,它是会受到严格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的。在没有形成规模的肉、奶供给市场之前,像水浒中那种大块吃牛肉,也就成了偶然消费,并不能扩大养牛的规模。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按照良性草场循环来说,一公顷草场能养五头牛,然后呢?耕地呢?
养牛用来耕地是因为耕地种粮食带来的土地食物产出性价比远远高于直接吃牛,所以没人会有事儿没事儿养一群牛,因为压根没那么多土地去让牛啃。所以过剩的牛当然得宰了吃啊。
而且不是禁宰耕牛,是禁止私宰,需要官府批复而已。多余的耕牛,尤其是牛犊该吃还是要吃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是的,牛是农村役力,我保证农田役力,历朝历代一直禁止屠宰牛,有的小说写大碗喝酒,大块吃牛肉,那是假的,牛那个屠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允许屠宰牛的,过去吃牛肉是屠宰丧失劳动力的老弱病残牛,还必须由领导机构批准,不是随便就可以屠宰牛吃牛肉的。那么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1、牛病危害:牛瘟、炭疽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牛瘟从1876年由国外传入,是危害很严重的疫病,对养牛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有资料说明,1931—1940年,贵州省西部、南部35个县暴发牛瘟,死牛19.7万头,牛瘟成为农家养牛的大害,每发生一次,流行几个月,造成很大损失。解放后加强了预防接种,经过综合防制,1956年消灭了牛瘟,以后再没有牛瘟发生。1978年前仍然将牛瘟病例为一号病,1978年后降为6号病。牛的疫病也比较多,牛瘟、炭疽病、牛出败、牛气肿疽等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古代的医疗水平又差,县兽防机构是空白,只有民间兽医,而民间兽医往往以地方兽医世家或者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以走乡串寨的方式行医,家畜发病只有等死,疫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家畜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因此,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能够稳定增加就不错了,就谢天谢地了。
2、牛的繁殖速度缓慢,一般初配年龄黄牛为2—2.5岁,基本是三年产两胎,每胎就一个牛犊,很少有双胞胎的,发展缓慢。牛一般可以繁殖的年龄6岁,一生就是4—5年可以产犊,也就是能够产3—4胎。
3、本地牛个体小,产肉量,外国人曾经说,“远看是条狗,近看是头牛,一根扁担挑两头”,说明国内本地牛个体太小,而且产肉量特低,没有经过育肥的牛产肉就是35%左右,一百公斤体重产净肉35公斤左右。
4、饲养管理水平低,农村养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普遍存在,农村耕牛在冬季天寒地冻时转为圈养,饲养管理极其粗放,仅喂些未经处理且贮藏不当的农作物秸秆,到了春季有的耕牛骨瘦如柴,这时面临春耕大忙季节,许多瘦牛就会在春季死亡,也叫倒冬。
------------------
推荐阅读:
我给女儿买了一个Ipad,但是被丈母娘拿给她孙子用了,怎么办?
领导让我辞职,跟他一起跳槽,不用加班,工资翻倍,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