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之所以没啥大将,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没人可带!
按照正史来说,刘备伐吴,是带上了蜀汉的大部分精锐军队的,所以不存在刘备身边没有大将的说法!所以说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这只能站在三国演义的角度来分析!
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最出名的大将,莫过于五虎上将和魏延了,这六人基本算是蜀汉最出名的大将了,天下闻名的那种!那么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这些大将没在刘备身边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一、大将死了,刘备没法带
这里面的代表人物便是关羽和张飞了。自从桃园结义,刘备每次作战,基本都是带上关羽张飞两兄弟的,按理说这次伐吴之战,决定了蜀汉的国本,刘备是应该带上关羽张飞的,但很遗憾,在出征之前,关羽张飞已经去世了!
刘备从荆州离开,攻打益州开始,和关羽基本就没再见过面了。刘备进攻益州,刚开始带的是黄忠和魏延,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都留守在荆州,不过随着战事的扩大,刘备进攻益州不利,需要援兵,于是张飞和赵云等人也带着军队离开了荆州,只有关羽一人留下来了,自此,双方基本没再见过面。张飞赵云跟着刘备在益州、汉中一代作战,而关羽则是在荆州一代防守。原本刘备主攻,关羽主守,这种格局是非常好的,但是当刘备听说曹操要联合孙权一同图谋夺取荆州时,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命令关羽进攻樊城!
原文: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刘备和诸葛亮计划让关羽去攻打樊城,准备借此震慑曹吴两家,结果正是他的这一计划,直接使得关羽丢了性命!刘备下令关羽去进攻樊城,关羽肯定要完成,而樊城这边,曹魏也是死守不放,于是双方都打成了添油战术,曹军不断的涌向襄樊战场,关羽为了解决曹军,也不断的抽调后方的荆州兵,结果被东吴钻了空子,直接偷袭了荆州。关羽见老巢被袭,只能回军施救,结果根本来不及,最终只能向益州方向撤退,于麦城被俘身亡!
刘备没想到,东吴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背后捅刀,偷袭荆州,于是他在登基称帝后,立马着手伐吴准备。而就在伐吴大战开启之前,张飞又被手下给暗杀了!
原来张飞听到刘备要起兵伐吴,为二哥关羽报仇了,非常开心,立马命令手下赶制白旗白甲,全军为关羽挂孝,结果张飞给出的时间太急了,手下根本完不成任务,于是手下来找张飞说情,哪知道张飞毫不体恤下属,直接就一顿鞭子,而且还警告下属,必须按时完成,否则要对他们军法从事!
张飞这人,本来就是非常暴躁的,对下属比较苛刻,所以下属一直比较怕他。现在他给下属安排了的任务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众人惧怕张飞真的军法从事,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杀了张飞,直接投奔东吴!
原文:回到营中商议,范疆曰:“今日受了刑责,着我等如何办得?其人性暴如火,倘来日不完,你我皆被杀矣!”张达曰:“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
说实话,张飞的死,其实是可以预料的,他这人经常鞭打士卒,而且大大咧咧不做防备,把打过的人还放在身边使用,长期下去,肯定会有人对张飞动手的。
刘备出征前,关羽张飞已死,接下来在夷陵之战前,黄忠也死了!
黄忠的战斗力非常强,曾经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定军山之战,他更是一回合斩杀了名将夏侯渊,令天下震惊!而除了超强的战斗力,黄忠的军事能力也不可小觑,汉中之战期间,黄忠曾率军击败了曹魏名将张郃,足见其能力有多强。原本刘备伐吴是带着黄忠的,可是黄忠年纪大了,听不得人家说他年老,听不得人家怀疑他的实力,所以贸然发动了对吴军的进攻,最终陷入重围,被吴将马忠射中了肩窝,不治身亡!
自此,关羽、张飞、黄忠三人都死了,刘备自然是不可能带他们参加夷陵之战的。不过蜀汉有六大名将,除了关羽张飞黄忠三人,另外三人都活得好好的,为啥刘备不带上他们呢?
二、此二人刘备不愿意带
刘备不愿意带的两个人,一个是马超,一个是赵云!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赵云无论是在个人战力还是在军事能力的表现上,都是非常不错的,为啥刘备不愿意带上他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刘备不愿意带马超的主要原因是马超身份敏感!马超这个人,原本就是西凉猛将,其实力一度比刘备还要强大,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人物,这种人物,体会过权力巅峰的滋味,一般是不能给予他们实权的,因为刘备也不敢确定,马超在拥有兵权后,会不会背叛他,给他来个突然袭击。毕竟当年吕布就这么坑过刘备,刘备可不敢信任重用马超。而且除了身份原因,马超的能力也不适应于伐吴战场!
马超从小在凉州长大,他的军事作战都是在平原上玩的,可见他是非常擅长玩骑兵作战的那一套,但是蜀地多山,骑兵根本铺展不开,所以马超的用兵能力,放在蜀汉山地之间,根本没啥用处。当年汉中之战,刘备让马超带兵去进攻武都,结果被曹家的两个小辈击败,这就是明证,马超的骑兵战术,在山地之间玩不开!
马超身份敏感,骑兵战术在伐吴之战中也施展不开,所以刘备不带他伐吴,那么赵云呢?为啥刘备不带他呢?
实际上刘备之所以不带赵云,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赵云反对刘备伐吴!刘备登基称帝后,当众宣布要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就在众人都还没反应过来时,赵云直接出言反对,令刘备非常不爽!
原文: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赵云说得没什么错,因为刘备集团的目标就是匡扶汉室,现在曹丕篡汉,刘备建国的国号又是汉,是应该先攻打曹魏的。但是刘备这个人,非常看重兄弟之情,“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句话他就是他喊得出来的,足见他是多么的看重兄弟,关羽之仇,他必须报!而赵云当着众人的面顶撞刘备,还说刘备因公废私,为一己私利发动伐吴之战不可取,这令刘备非常愤怒!
在此之前,刘备是把赵云当作四弟来看待的,但是现在赵云的表现哪里像是兄弟,他根本不顾念和关羽的感情,所以说刘备对赵云非常不满,直接不把他带在身边了,只是让他做后应,督运粮草!不过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到大败,差点被俘虏,危急时刻,还是赵云及时出现,才将他救了出来。
三、魏延有更重要的任务,不能带
汉中之战过后,魏延被提拔为汉中太守,升官速度超过了大部分人,而刘备之所以如此看重魏延,其实就是因为魏延这个人的军事能力很强,刘备想让魏延帮他守护好汉中这个大门!
刘备伐吴,而东吴的孙权非常不要脸,竟然向魏国称臣,这就不得不让刘备多做思量,要考虑魏国会不会替东吴出头,从汉中出兵牵制刘备。有了这层考量,所以刘备是不可能让魏延离开汉中的,因为一旦汉中被曹军攻破,那么益州门户洞开,刘备很有可能被端了老巢!同伐吴之战相比,很明显汉中的安全更为重要!所以说,为了维护后方的稳定,刘备是不能带魏延走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刘备在夷陵之战时,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名将,只能靠关兴、张苞这种小辈武将了!
结语
综合来看,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之所以没有大将,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关羽、张飞、黄忠在此战之前已经战死了,不可能出现在刘备身边;二、刘备不愿意使用马超和赵云,所以这两人也不在他的身边;三、魏延有防备曹军之责,轻易不能离开汉中,所以他也不能在刘备身边效力。也就是说,虽然蜀汉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六员天下闻名的大将,但是刘备都没法用,所以才造成了刘备身边无大将的场面出现!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ϟ↤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平心而论,夷陵之战时,刘备带的将领并不差。
尽管他们的知名度不高,但他们在战役中的表现并不差。
夷陵之战刘备军将领
刘备伐吴前,调张飞率军到江州会和,应当是要以张飞为大将的。
不过,张飞被手下给作了,刘备只得重新调整将领班底。
参与东征的将领,主要有黄权、马良、冯习、张南、吴班、陈式等人。攻占秭归后,廖化归来,也被任命为别督,成为重要将领。
这些人的能力是不应低估的。
1、黄权。
许多朋友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其实,刘备时期,诸葛亮在军事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主要以坐镇后方搞内政为主。
刘备集团军事上的智谋之士,前期是庞统,后来是法正、黄权。
汉中之战时,人们都赞许法正的奇谋,但实际上“皆权本谋”。
可以说,庞统、法正去世后,黄权已经是蜀汉军事上的首席谋士了。
2、马良。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就是马良。
诸葛亮入川后,在荆州辅佐关羽的就是马良。
后来,诸葛亮收姜维后,给蒋琬写信,称赞姜维的才能“季常诸人不如也”,以马良为尺子,来衡量姜维的才干,可见马良的能力是突出的。
不仅如此,马良久在荆州为官,熟悉荆州及各蛮族情况,是争取荆州地区支持的最佳人选。
3、冯习、张南、陈式、吴班。
刘备进军时,以冯习为大督,以张南为前部,陈式、吴班为水军将领。
这个阵容,或许是最为后人所诟病的了。
不过,知名度不高,不代表人家没有能力。
这四个人中,只有吴班出身将门,冯习、陈式、张南,都是是从基层脱颖而出的人物。
张南是徐州广陵人,应当是跟着刘备从徐州一路征战出来的。
冯习、陈式,则与魏延一样,最晚是从刘备入川开始征战的。
在汉中之战时,这些人已经成为重要将领,走上了领导岗位。
对于他们夷陵之战前的战绩,史书记载不详。
倒是记载了一场陈式主打的败仗:率10营封锁马鸣阁道,被徐晃所败。
不过,不应因此质疑刘备识人之能。
同样战功记载不详的魏延,后来不也一跃成为汉中都督吗?
可见,并非他们没有战功,只是史书微言大义而已。
陈式的败仗之所以被记载,无非是因为那是徐晃的功绩。(败给徐晃其实并不算丢人,1年后,首席大将关羽不也为徐晃所败吗?)
事实上,夷陵之战的幸存者陈式、吴班,后来都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
后来,陈式率军收复武都、阴平,这是诸葛亮北伐中最重要的战绩。
而在卤城之战中,吴班、陈式,也与魏延、高翔一起,大败司马懿军,成就了诸葛亮北伐斩首最多的一役。
至于当时地位在他们之上的冯习,因为战死于夷陵之战,其记载不多,但可以想象的是,他的表现、才能大概率是在陈式、吴班之上的。
4、辅匡、傅彤、赵融、廖化等。
这些人,在夷陵之战中担任别督。
其中,廖化是知名度最高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典故人人都知,后来也成了蜀汉重要将领。
此外,辅匡也是与冯习等人一样,是从刘备入川开始跟随作战的。益州平定后,辅匡被任命为巴郡太守。
当时张飞都只是巴西郡太守,足见辅匡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这些人在夷陵之战中的表现,实际上表现并不差。
将领们在夷陵之战中的表现
夷陵之战中,这些将领都表现出了不错的能力。
1、黄权。
刘备进军前,黄权提出建议:我军顺流而下,易进难退;道路狭窄,兵力不易展开。请让我先探其虚实,您再率大军前进。
其实,这个想法与后来唐朝平定江南的李靖意见一致。后来,李靖也是劝主帅李孝恭在后,自率军前去寻找突破机会,并一举成功的。
刘备不听,让黄权去江北防御魏国可能的出兵(魏夺得东三郡后,确实具备从北面直击秭归的可能)。
结果,果然如黄权所担忧的,刘备大军进抵猇亭-夷陵一线后,无法前进,大军兵力不易展开,陷入被动;而当陆逊反击时,易进难退的刘备军又根本无法顺利撤退,损失惨重,连刘备本人也险些被擒。
可以说,刘备要是听黄权的,未必会失败,即便失败,也不可能败得如此之惨。
2、马良。
马良奉命去联络荆南地区的武陵蛮,成功策动了沙摩柯。
沙摩柯率万人加入到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时,刘备自己也只有“支党四万”,马良一张嘴巴就搞来万人,还要怎么样呢?
3、冯习、吴班、陈式。
夷陵之战开始前,孙权特意把巫、秭归从宜都郡划出,另设固陵郡,并让陆逊率李异、刘阿坚守巫、秭归。
夷陵之战开局,冯习、吴班击破李异,夺取了李异的巫县和陆逊把守的秭归。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陆逊只是宜都太守,还没有被任命为大都督,他没有权力主动收缩!
巫、秭归同样是狭窄地区,兵力不易展开,冯习、吴班,也只能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攻坚作战,击退陆逊、李异。
此后,吴班,陈式率水军挺进夷陵,并击败了孙桓,只是因孙桓苦苦坚守,无法破城。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为大都督的陆逊确实已经采取主动退却、诱敌深入的战略,但夷陵已是阻敌最后关口。如果可能,吴军是完全必要控制夷陵江面水道,解夷陵之围的。
东吴以水军自豪,但在交战中,仍为吴班、陈式所压制,可见蜀将的强悍。
可以说,在夷陵之战中,这些知名度不高的蜀将表现突出,只是因刘备统帅之略不如陆逊,才陷入“连营八百里”的困顿局面,进退两难,最后又“舍水就路”,拱手让出制水权,并最终为敌所破。
4、冯习、张南、傅彤等。
最后,陆逊大举反击时,“连营八百里”,兵力无法展开的蜀军根本无法组织抵抗,而“舍水就陆”,放弃制水权使蜀军拱手让出制水权,使吴军可以从容调度,或各个击破,或组织拦截。
败仗中,大督冯习、前部张南、别督傅彤全部战斗到最后一刻。
尤其是傅彤,主动留下为刘备断后,最后高呼“汉将军岂降吴狗”,不屈而死。
三国大溃败不少,但是,高级将领如此高比例阵亡的再无二例。
作为高级将领,真要抛下部队,只率少许亲信,逃出生天的概率是很高的。
由此了见,这些将领都有不抛弃队伍,死战到最后一刻的坚定气节。
进则克敌,败则死战,这些将领不应被低估!
重将短时间集体凋零
参与夷陵之战的将领们确实具备相当的素养,绝非平庸之辈。
然而,一个正常的新老交替,应该是相对漫长的。老将渐渐凋零,剩下的老将发挥余热,以老带新,实现过度。
可是,夷陵之战前后的2年内,刘备集团的老将却像约好一般,集体迅速凋零。
219年,关羽被杀。
次年,黄忠病死。(并没有如小说所说的参战)
再次年,张飞被部下所杀。
再次年,也就是夷陵之战的这一年,马超病重,并于夷陵之战后当年去世。
关张马黄,短时间内集体凋零。
除了这些老将外,中生代中比较突出的将领,刘封、孟达,也因内部斗争,一个被赐死,一个投魏。
各当其任的其他重要将领
吴蜀交兵,吴已臣服于魏,并请求魏出兵干预。
显然,汉中前线,是一定要留下重将的。
汉中都督魏延及关中都督吴懿(诸葛亮前期最重要的两位将领),必须留在汉中。
孙权在夺取荆州后,又把被安置在公安的刘璋搬了出来,并任命其为益州牧,企图利用他的影响力搞乱益州。
因此,大军东征后,需要留下重将坐镇重要区域。
诸葛亮辅佐刘禅坐镇今四川的省会成都,赵云坐镇今重庆,都是必须的。(个人认为“刘备不带赵云是因为赵云反对东征”的说法说不通,不符合刘备、赵云君臣的一贯素养。)
因此,诸葛亮、魏延、吴懿、赵云等人,也就各有必须承担的重任,不能参战了。
总的来说,夷陵之战,正值蜀军新老交替之际。
但是,蜀军重要宿将短期内集体凋零,使新老交替被迫变得“赶鸭子上架”。
不过,参战的蜀军将领们表现不错,并没有给刘备拖后腿。
只要刘备还是这么指挥,就算带上了关张马黄,恐怕结局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本人,负完全责任,怪不到那些为保护他英勇捐躯的年轻将领头上。
➣↸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刘备最拿得出手的武将就是五虎上将和后来崛起的魏延。刘备伐吴时关羽已死,四虎+魏延这一高阶武将阵容还是不错的。
刘备伐吴阵容上明面上有张飞和黄忠,但是张飞在伐吴之初就被人刺杀了;黄忠在史书中死于公元220年,并没有参与伐吴。就算按演义来,刘备最初并没有打算带上黄忠(确实是太老了),黄忠是不服老,自己参加的。这样一来去掉两员虎将,刘备伐吴的阵容真算不上强大。
一、二虎加准虎各有不带的理由
除去突然被刺杀的张飞和年迈的黄忠,刘备手上仍有两员虎将马超、赵云和一员准虎将魏延,刘备伐吴没带三人,也是有理由的。
1、魏延负责镇守汉中。汉中这个位置相当重要,伐吴最怕的就是曹丕横插一杠子,伐吴能不能打成,关键在于益州是不是太平。汉中是益州的屏障,魏延是刘备选出镇守汉中的最佳人选,就目前来说暂时没有合适的替代人选,魏延根本动不了。
2、马超自从投靠刘备以来,攻打汉中时有一些参与,后来逐渐被边缘化。
马超在羌人中很有威望,刘备将他放在西部防御羌人,马超可以用很少的兵马就能震慑住羌人。马超防御羌人期间也确实起到了作用,马超防御期间,羌人从来就没有攻打过蜀国。但马超死后羌人就参与了曹丕策划的五路伐蜀。
另外马超死于公元222年,之所以如此早亡,一是跟他早年受过重伤有关,二是马超在刘备手上抑郁不得志(和曹操的血海深仇不能得报,却给刘备看门,抑郁之情可想而知)。刘备伐吴是公元221年,亡与公元222年的马超在公元221年的身体状况如何不得而知,但估计也不会好到哪去。
3、赵云比较有战略眼光,他和诸葛亮一样是反对刘备现在伐吴的。刘备很固执,伐吴时,对有反对声音的人员一律不带。
丞相诸葛亮被安排在太子刘禅身边处理内政。赵云也被安置在江州驻扎。这个安排看似有些置气,但实际上也很无奈,南方南蛮并不安稳,有诸葛亮总镇,赵云驻扎江州策应,也是防止南蛮捣乱。
魏延、马超、赵云三个人实际上是在做北、西、南三方的防御工作。
二、刘备善于挖掘新人
刘备成事比较晚,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挖掘人才是刘备非常热衷的事情。人才怎么挖掘?干点事走两步是最好的选择。
刘备入川时,有功劳的老人一个也没带,带去的都是新人。比如黄忠、魏延,还有军师庞统,另外还有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将刘封、关平。
这些人经过锤炼都展现出了不俗的成就(阵亡的除外),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为拿下汉中奠定了基础,魏延后来被选拔为汉中的守将。就连刘封也带兵和孟达一起打下上庸。关平后来回荆州成为关羽重要的辅助力量。
还有刘备入主成都后挖掘的人才李严,成了蜀汉的托孤大臣。这些人行不行都是通过做事来体现出来的。
伐吴也是如此,刘备在张飞死后任命吴班为先锋,并且提拔了一些新将领,比如关兴、张苞、冯习、张南、傅彤等。
别看刘备和东吴结亲成了孙权的妹夫,但在刘备心中是非常瞧不起东吴的,在他心中这个阵容足够了。而且这些人在初期的战斗中表现的相当不错。
可以想象刘备伐吴一旦成功,刘备带出来的这些人才绝对会成为蜀汉后期的中坚力量。当然刘备最终失败了,很多将领阵亡,是不是好人才已经无法判定,但逃出生天的关兴、张苞成了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人选,这是不争的事实!
≂┤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夷陵之战一把火断送了蜀汉的未来,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折损。
夷陵之战刘备身边不是没有大将,而是带上了蜀汉几乎所有的精锐。这一战蜀汉黄权、马良、张南、冯习、辅匡、赵融、廖化、傅肜、吴班、陈式、向宠等人全部参战。这已经是当时蜀汉的最强阵容了,还有沙摩柯等五溪蛮加入,如果这还不够看,在当时的情况下,蜀汉实在是没人了。
蜀汉武将
《三国演义》的流传让蜀汉武将名气大增,但是相比于曹魏、孙吴,蜀汉真正拿得出手的名将还是太少了。蜀汉最有名的武将是五虎将,加上一个魏延。此外有名的就是刘封、关平、霍峻、陈到、马岱,以及武侯祠中竖立雕像的孙乾、张翼、王平、姜维、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关羽身死,失去荆州。大怒的刘备以“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大举兴兵伐吴,让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到江州会师。张飞临出兵前,就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带着头颅投奔了东吴,张飞还没去参战就这样去世了。
在正史中是没有五虎将的,只有前后左右四个将军,分别是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夷陵之战发生的时间是221年,黄忠在220年就去世了,根本没有参加夷陵之战。蜀汉的四大将中剩下的马超,半世枭雄,投奔刘备后虽然位高但不受重用,一直处于留守状态。相比于赵云,刘备更看重的是魏延,不过魏延是汉中太守,负责抵御曹魏。刘备攻打东吴还没有昏了头,需要防御曹魏,不会让魏延离开汉中重地的。赵云是极力劝阻刘备的,刘备没有带他,让他都督江州,是最接近战场的地方,因此刘备败逃时赵云是第一个来接应的。
在这些有名的武将之下,就是关平、刘封等人了。关平在荆州之战中随关羽一起赴死,刘封刚烈勇猛但也正因此被诸葛亮劝谏处死,霍峻、孙乾也是早早去世,姜维、王平、马忠、张嶷等几人都是后期的人才。这时的蜀汉主要将领就是黄权、吴班、张南、冯习、向宠等人,廖化是从东吴诈死奔赴蜀汉时遇到刘备的,继续担任大将。除了武将,刘备还带着马良、程畿、傅肜这些文臣谋士。刘备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家底,还安排了张飞会合,赵云接应,如果这都叫没有大将,又让刘备去带谁。如果这一战赢了,这些人才都会是蜀汉的王侯将相。
这一战孙吴一方是最后的赢家,关羽虽然看不起江东,但江东多的是英杰。蜀汉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人才的补充,尤其是荆州丢失后,更需要培养新的人才。曹魏占据中原不用说,孙吴也多有世家大族的人才,这一战吴国就出动了陆逊、孙桓、朱然、潘璋、徐盛等名将。刘备这次损失最重的就是带领的这一批人才,以致于后期北伐时没有大将担任先锋,只能让年老的大将廖化冲锋陷阵。
夷陵惨败
221年,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吴班、张南、冯习率领约三万人打头阵,击破吴军李异、刘阿,占领秭归。当时黄权曾劝刘备自己当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让刘备坐镇后方,刘备没有听从,让他驻扎在长江北岸防范曹魏袭击。为了扩大实力,刘备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说服五溪蛮各部。马良成功说服五溪蛮各部首领,沙摩柯带领约一万人前来助阵。这时蜀汉约有5万人,东吴孙权派遣的陆逊带领的也是5万左右人马,两方势均力敌,但刘备一方的精锐士气正盛,速战速决,拿下陆逊一方是不成问题的。
《孙子兵法》有言,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陆逊是当时名将,他深知刘备兵势强大,锐气正盛,又求胜心切,选择了避其锋芒,坚不出战,就这样两方相持了五个月。面对陆逊的战法,刘备毫无办法,士气渐渐涣散松懈。当时又正值酷暑,为了避暑,刘备将水军转移到陆地,扎营在深山密林里,百里连营。
山林扎寨是兵家大忌,兵力分散,又最易遭到火攻。刘备也算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却犯了大忌,曹丕听说后就说刘备必败。果然,陆逊发动反击了,火烧蜀军连营,趁势攻击大乱的蜀军。这一战朱然、韩当、潘璋、孙桓、诸葛瑾、骆统、周胤等吴将配合陆逊的主力,攻击败逃的蜀军。张南、冯习、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投降,刘备乘夜逃遁,断后的傅肜誓死不降奋力战死。在江北防御曹魏的黄权后路被吴军切断,不耻投降吴军,投奔了曹魏,程畿、马良等人也战死。这战断送了蜀汉未来的人才,傅肜、程畿、马良、张南、冯习等人誓死不退,黄权投降魏国,这之后蜀汉才是人才大凋零。
夷陵之战蜀汉并非没有大将,主要原因在于主帅刘备。刘备一没听黄权的劝谏,二犯了兵家大忌而惨败,如果刘备能听从黄权的劝谏也不至于这样惨败。在惨败下,将领也是无能为力的,而幸存下来的廖化、吴班、陈式、向宠都是后期重要的大将。
█➶夷陵之战中,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刘备63岁的时候。他毅然率领士兵向孙权进军,为二哥关羽报仇。虽然刘备那时很老。但他已经是汉代的皇帝了。虽然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但他仍然想吞并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去了解刘备当时为孙权远征而排的队,我们会发现,他基本上是领导进攻的人,而他的五位虎将则不是。
为什么没人能陪他去打孙权?不是他不带人。小说中可悲地说,当时刘备带着70万大军进攻孙权。首先,70万军队不可靠。因为当时蜀国的总人口只有100万,他不可能召集70万兵力作战。根据三国志等资料,可以理解,当时的总兵力应该在8万左右。其中包括从南部野蛮部落借来的士兵和马。
但8万不是一笔小数目,刘备是唯一的统帅。他手下的将领并不出名,除了吴班和黄权,其余都是二线将领。刘备向孙权进攻,为什么不多带些人呢?其实,并不是刘备没有带这些将领,而是他当时完全不在。现在,收复荆州刻不容缓。不能再拖延了。毫不夸张地说,刘备不在。
关羽两年前被孙权的部下杀害,这次是为了复仇。一年前,张飞也被两名手下斩首。刘备是三兄弟中仅存的一个。黄忠将军在汉中获胜后不久就去世了。五虎将军只有马超、赵云还活着。当时,赵云反对孙权东征的计划。赵云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继续发展自己的实力,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打败曹魏。
后来孙权自然投降,所以不支持刘备的军事行动。而且,刘备一直对刘备持否定态度,所以刘备不能带他到第一线,而要让他负责监督粮草。而让赵云在江州守着,这样即使他战败了也有退路。另一个大将军,马超,就更没用了。刘备离开时,马超病得很重。
即便他没有打仗,但是在夷陵之战的时候马超也是因病去世了。所以在这个时候,马超又老又弱,不可能从西北回来参战。北方的羌族人总想打搅汉中地区。只有马超在这里掌权,羌族人才不敢前进。毕竟,马超曾经杀了羌族大军。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不能和刘备一起去。
毕竟,刘备刚刚成为皇帝,所以川中许多地方宗族不服从刘备,所以他们不得不留下一个人来主持成都的大局。当时,只有诸葛亮有资格胜任这项工作。如果诸葛亮跟着他到前线去为东吴而战,国内可能会出现混乱,即使他有最大的能力,他也会进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刘备在东征的时候,没有一个将军可以跟随,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使用。最后,庞统早逝。关羽、刘禅、诸葛亮、赵云就可以守卫成都和荆州。马超防守汉中时,刘备使出浑身解数,带着张飞、庞统、魏延、黄忠进攻东吴。吴国的弱国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在吴国之后也不安全。
刘备在诸葛亮一生中做得不好,最重要的是没有孙刘同盟,因为马超攻打曹操的时候,最好的机会是到整个王国去,诸葛亮还担心会毁了东吴吗?这是我看三国演义最费解的地方。只有东吴灭亡,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打曹操!总的来说,夷陵之战爆发时,蜀汉的大将已经是去世的去世,反对的反对。
三国有三大战争
官渡之战,成就曹操北方霸主地位;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时代开启;
夷陵之战,蜀国元气大伤,三国时代即将落寞,也助魏国完成统一。
夷陵之战,火烧蜀军七百里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最后一战,夷陵之战,正是这一战结束了动荡一百多年的三国乱世之局。对于夷陵之战蜀国的战败,在历史上也是存在颇多争议。夷陵之战可谓是刘备举蜀国全国之力的一战,为何这么重要的一场战斗,刘备身边没有带他的诸多猛将,全是年轻将领,甚至连诸葛亮也没在身边出谋划策,刘备出战前的决策是否妥当?
蜀国五虎将
1.刘备身边的五虎将和丞相诸葛亮为何不一起出战,这也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个点。
首先五虎将,黄忠在夷陵之战前夕便以病逝,也就没办法出战了;
关羽死于荆州之战;
张飞为兄复仇,被部下暗算;
镖旗大将军 马超
马超虽然健在,但一直被病患侵扰,想战也是有心无力,被刘备命令坐镇后方。另有人分析是马超为后期加入刘备阵营,刘备害怕其心有异,所以一直不给马超大将军之位,只封为镖旗大将军。马超也知晓其中之理,所以马超在蜀国也没有什么大的战功,所以刘备也没有让马超随行出征。
赵云
那为什么没有带赵云一起出战呢?赵云作为最初跟随刘备一起打天下大将,这么重要的一场战争,赵云为何不在。主要还是在出战前赵云便反对刘备出兵东吴,认为还是该把主要军力对准曹魏,而不是孙权。我个人认为,赵云作为刘备的心腹,在得知关、张二人之死后,不想着为兄弟复仇。刘备心生不满,于是决定一意孤行,心想着不要你们,我也能为而为兄弟复仇。再则赵云执掌中护军,是为了保护皇室成员,所以赵云也没有随刘备出征。
刘备白帝城托孤
再谈争议最大的诸葛亮,为何没有随刘备出征东吴。据《三国志》记载,极力反对刘备出兵东吴的是赵云等人,诸葛亮只是提了下,并没有极力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
其一: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此时正在孙权阵营,要避嫌。
其二:诸葛亮的地位正被法正威胁,法正的能力太强,已经开始威胁诸葛亮的位置了,从军师做到丞相还是很难的,诸葛亮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后路。
由以上几个观点可以看出,刘备出兵东吴,是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连赵云都极力反对。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非要出征呢,刘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2.刘备出征东吴,真的是为兄弟复仇,还是另有所图。
夷陵之战
有人说刘备利用了关羽的死,来振奋军心,或者找个理由去攻打东吴。为何会有这样一说,因为当时在于曹魏之战中,曹丕明显没有曹操有雄心。在与蜀国之战中接连受挫,也使刘备心中没有把曹魏放在眼里,由此生出先拿下东吴,再顺势攻下曹魏。
蜀国三英 刘 关 张
而此时有关羽的死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于是就在刘备仅仅称帝三月后就出兵东吴。从常理上这个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刘备当时的心里想法,然而刘备由以前的一个卖草鞋的,到一国之君,内心的膨胀也可能占有一定得因素。所以刘备利用关羽之死出兵东吴,个人觉得还是想拿下东吴为主,顺带帮关羽报仇,同时还可以借助关羽的死振奋士气。
虽然我的观点有点狭隘了,但是有时候人性不可揣测,历史的事情我们只是看客,往后活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实,感谢朋友们的观看,记得留言关注哦!
------------------
推荐阅读:
5个月的小猫在宠物店里寄养了4天,回来之后不吃不喝躲在角落一直昏睡,这是为何?
美国女排负于东道主波兰女排,是纯属爆冷,还是有其他“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