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你怎么看?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你怎么看?
包拯买猪肉是一个电视剧里杜撰的故事,故事虽小,但是这个套路却经常看到。
电视剧里包拯有两个哥哥嫂子,其中老大宅心仁厚,老二奸诈狡猾。包拯是老三,他老爹属于老来得子,但是包拯一出生就奇黑无比,遭到老人家嫌弃,是大哥大嫂心善把他抚养长大。
一天大嫂给小包拯十文钱,让他去买一斤肉,特意嘱咐他不要去二哥家买,因为二哥是出了名的黑星。小包拯拿着钱就去买肉,二哥二嫂看到包拯来了,忍不住就奚落他一番。原来小时候的包拯不仅黑,而且还出奇的笨。小包拯也是个耿直之人,上来就说二哥家心黑,不买他的肉。这时候二哥二嫂不高兴了,就开始骂骂咧咧,小包拯本来都准备走了,又折了回去。
他说要买一斤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是十文钱一斤,包拯说我买一斤,但是要半斤半斤买,先要半斤瘦的再来半斤肥的。因为肥瘦肉一起是十文钱一斤,所以分开来肥肉是四文钱一斤,瘦肉是六文钱一斤,这样半斤肥肉半斤瘦肉加起来就是五文钱。二哥二嫂一听有道理,就给包拯切好了肉。不过两人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平日一斤肉可以卖十文,包拯来买就五文了呢。
当然二哥二嫂一向喜欢缺斤少两,包拯买回去的肉应该也不足一斤,但肯定比半斤多多了,所以包拯用这个方法让狡猾的二哥二嫂吃了个小亏。
二哥二嫂为什么会吃亏呢,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单价和总价的概念,肥瘦相间的猪肉卖十文钱一斤,肥肉单价是八文钱,瘦肉单价是十二文钱,这样混合起来才是十文钱。而他们被包拯带跑偏了,认为既然肥瘦一起是十文,那肥肉就是四文,瘦肉就是六文,显然关于肥瘦肉的单价他们就搞不清楚。亏得他们还嘲笑包拯是个傻子,实际上他们自己才是大傻子。
关于这个故事,其实是电视剧演绎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包拯如此对待自己二哥二嫂,其实是想给奸诈的二哥二嫂一个小教训,所以看起来也不违和。但是如果二哥二嫂是好人呢,再用这种方法去误导人家那就是诈骗了。这种靠玩数字游戏获取利益的其实都是小聪明,并不值得提倡。
实际上,在我们文化当中,似乎特别提倡这种小聪明,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如果看古代的故事传说,类似这样的小聪明比比皆是,一般来说,施展小聪明的一方都是正义的一方,被人骗得团团转的都是反派,最典型的比如说《阿凡提的故事》。
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容易,面对强权没有办法直面反抗,又不甘心一直被欺压,只能施展一些小手段让自己过得稍微好一些,然后底层文人再编点故事骂骂,聊以自慰,日子也就那么过去了,对于实际的生活状态没有什么大的改善。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你怎么看?
类似“包拯卖猪肉”的故事,听过很多,印象最早版本是“买葱”,一斤大葱一元钱,买葱人要求将葱白和葱叶分开卖,葱白按六毛钱一斤,葱叶按四毛钱一斤,使卖葱人觉得价格没减少,并且没用的葱叶还能单独卖钱,好像还赚了。其实,作为买葱人,就是一种误导,甚至欺骗,而包拯的二哥二嫂就是数学没学好,自己挖坑自己跳。
以大葱为例,整体卖一元一斤,是不分彼此的,葱白葱叶都是一元一斤,只要明白这一点,就会发现买葱人报出的葱白葱叶价格都低了。
包拯的二哥二嫂不仅数学没学好,物理也没学好(当然这样说都是开玩笑,但能帮助理解其中的道理),从公平交易的角度出发,肥瘦一起卖的单价,类似于求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于某些时间内速度,而小于其他时间内的速度。反过来,某些时间内的速度小于平均速度,其他时间内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具体到卖肉,既然肥肉的单价低于肥瘦一起的单价,那么,瘦肉的单价就得适当高于肥瘦一起的单价,买肉的才不吃亏。至于低多少高多少,情况就复杂了,即要考虑肥瘦比例,还要考虑是否公平。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你怎么看?
“包拯买猪肉”就是《开封府》里小包拯到他二哥家买猪肉,半肥半瘦的肉是10文钱1斤,肥肉4文1斤,瘦肉6文1斤。结果小包拯就要求肥瘦分开称,要半斤肥肉,半斤瘦肉,花了5文钱买了1斤肉。
虽然二哥二嫂觉得哪里不对,平时卖10文钱的肉,怎么也不应该只卖了5文钱。但是终究没有找出问题所在,因为肥肉4文1斤,半斤是2文钱;瘦肉6文1斤,半斤是3文钱,卖出去的肉就变成了5文1斤,貌似也没有毛病。
其实问题就出在肥肉和瘦肉分开卖究竟该卖多少钱?
肥肉4文1斤,瘦肉6文1斤。加起来其实并不是半肥半瘦10文1斤,而是半肥半瘦的肉变成了10文2斤。
所以合理的定价应该是按20文为基数肥瘦4/6分,也就是肥肉应该卖8文1斤,瘦肉应该卖12文1斤。那样买半斤肥肉是4文,半斤瘦肉是6文,加起来就是10文。
这样一来,小包拯就钻不了空子了。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你怎么看?
十个铜板一斤的猪肉,怎么把肥肉和瘦肉分开卖 ,就变成了五个铜板一斤了呢?其实这就是自己的逻辑思维不严谨,被误导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吧。
影视剧《开封府》片段,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在电视剧中,这一片段是出现在包拯小时候,包拯在家排行老三,又因为长得黑,所以就叫三黑,这一天包拯正在赶麻雀,用弹弓打鸟,但是却打不中,这个时候包拯的大嫂过来了,告诉他打弹弓不能两个眼睛都睁开,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包拯怎么都学不会,于是嫂嫂就说他,你怎么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这也算是一个称赞包拯公正无私的一个小彩蛋吧。
之后,大嫂让包拯去买猪肉,说给他做红烧肉吃(为什么说不是真实发生的呢,红烧肉是东坡先生苏轼发明的,所以又叫东坡肉,但是包拯生于999年,苏轼生于1037年,也就是说,苏轼发明东坡肉也应该是二十多岁也就是1060年左右,包拯死于1062年,吃没吃过红烧肉都不好说,怎么可能在小的时候,他嫂嫂就给他做红烧肉吃呢)。
但是他嫂嫂说别去二哥家买,因为二哥家黑心,包拯走到集市上,果然没有去二哥家,但是被二哥知道不去他家买肉的原因,于是就骂包拯是个傻子,还说大嫂坏话,包拯一听就不开心啦,于是就折返回去,要买二哥家的肉。
黑心商人,自食恶果
买肉开始,二嫂子问包拯,“要买多少肉啊”,包拯说“我要一斤”,二嫂回答说“十个铜板”,但是包拯又说“我要瘦肉和肥肉分开买,卖不卖,我要半斤瘦肉,半斤肥肉。”二嫂说“卖,肥肉四个铜板一斤,瘦肉六个铜板一斤”,包拯听完说“半斤瘦肉三个铜板,半斤肥肉两个铜板,一共五个铜板”
之后二哥二嫂反应过来,自己怎么少挣了五个铜板,自己连肥带瘦是是个铜板,怎么就少了五个呢,但是找到包拯也说不出什么毛病来,最后只能打碎了牙咽到肚子里了。
什么原理?
什么原理呢?其实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就跟着二嫂钻进了圈子,一斤肉十个铜板,一斤肥肉和一斤瘦肉,加一起,能是一斤吗?这不是二斤了吗?
所以按照一斤肉连肥带瘦十个铜板,一斤肉里面肥瘦四六分也就是这十个铜板里面,肥肉占四分,瘦肉占六分。但是我们要知道,半斤瘦肉加上半斤肥肉才是一斤肉,所以,应该是半斤肥肉四个铜板,也就是一斤肥肉八个铜板,半斤瘦肉六个铜板,也就是一斤瘦肉十二个铜板了。
而不是电视剧里面所说,一斤肥肉四个铜板,一斤瘦肉六个铜板,这就是包拯买肉的原理,包拯其实没有多说一句话,只不过是嫂嫂自己钻进了迷魂圈子,这样一来也说不上是包拯诈骗,而是店主自己说的呀。
怎么样,你们明白了吗?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你怎么看?
包拯的故事屡次被搬上荧屏,观众对此也是津津乐道。其中有一段小故事备受关注,这件事发生在包拯小时候,他用自己的智慧从黑心的二哥二嫂那里买到了实惠的猪肉,故事趣味横生,也非常有启发性。
包拯的父母老来得子,本来只是一件乐事,可是包拯从小皮肤黝黑,所以父母不怎么待见他。幸好包拯的大哥是一个善良的实诚人,他的妻子也很贤惠,这对夫妻看包拯太可怜,所以平时对他颇为关照。如果不是大哥大嫂,也许包拯无法顺利长大。包拯还有一个二哥,但是二哥和大哥的性子截然相反,大哥有多善良,二哥就有多黑心,他还经常刁难包拯,所以从小包拯就不爱和二哥一家子亲近。
在家人眼中小包拯不怎么聪明,家里除了大哥大嫂以外,其他人经常对包拯冷嘲热讽,还认为这个孩子长大一定没出息,所以包拯的童年并不怎么开心。那个时候包拯的二哥二嫂以卖肉为生,可是大哥从来不在他们家里买肉,因为他们只赚黑心钱,一不小心就会被骗。有一天大嫂让包拯出去买一斤猪肉,还特意叮嘱他不要去二哥二嫂那里买。
包拯当时记下了,他经过二哥二嫂摊位时,他们就开始说包拯的风凉话。本来包拯打算到别家去买肉,可是他听不得别人一直说自己的不是,就转头去了二哥二嫂的摊位。不过在买肉之前包拯询问了猪肉价钱,二哥告诉包拯,一斤猪肉十文钱。包拯还问了肥肉和瘦肉是怎么卖的,二哥回答说,瘦肉一斤六文钱,肥肉一斤四文钱。随后包拯就要了半斤瘦肉和半斤肥肉,就这样包拯只花了五文钱就买到了一斤肉。
包拯离开以后二哥二嫂才明白过来被他给诓了,但是已经来不及,包拯早已拿着肉回到了家里。其实二哥当时本想着从包拯那里骗钱,结果没想到却把价格说错了,瘦肉应该是十二文钱一斤,肥肉是八文钱一斤,没想到居然会价格弄错,反而被包拯占了便宜。
其实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们在遇到狡诈之人时,不仅要小心应对,还要用智慧反将一局,这样才会给坏人教训,否则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骗下去。而包拯正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黑心的二哥二嫂上了当,偷鸡不成蚀把米,也让他们得到了教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