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法则,你认同吗?
◐▒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法则,你认同吗?
认同
♒☣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法则,你认同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法则,你认同吗?
动物的繁殖策略从整体上看分为三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其中,以“一妻多夫”最为少见的,因为动物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发情期,而且通常一年只有一次,一妻多夫就意味着会浪费掉许多雄性繁殖的机会,毕竟雌性即使“多夫”,它生育的后代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一夫多妻的狮子
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繁殖策略其实是一夫一妻制的,我们以鸟类为例,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8600种不同的鸟类,其中约有97.6%的鸟是一夫一妻的,即便它们不是终生配偶制,在每个繁殖期也都是只有一个伴侣的,一夫多妻的鸟占约2%,剩下的约0.4%是一妻多夫的。
一夫一妻的好处非常的明显,对于鸟类来说,它们需要孵化自己的后代,而在孵化时,温度越恒定,孵化的成功率越高,所以一夫一妻的鸟类可以轮流的孵化卵以及觅食,能够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几率。
而一夫多妻的好处也比较的明显,那就是强壮的雄性会尽可能多地留下后代,这对于后代也是有利的,至于一妻多夫就比较少见了,在鸟类中只有黄脚三趾鹑、红颈瓣蹼鹬、彩鹬等少数的鸟类具备这个繁殖习性。
它们的特点就是在繁殖期,雌性鸟类会主动的用叫声或者鲜艳的羽毛来吸引雄性,然后在繁殖完成后,雌鸟产下卵就飞走,留下雄性独自完成孵卵和照顾雏鸟的过程,所以,具备这个繁殖习性的鸟,必须具备:雄性有孵化卵的行为、雌性产卵数量较多以及雌性会为了争夺雄性与同性竞争。
彩鹬
无论是哪一种繁殖策略,其实都是需要动物进行优胜劣汰的,一夫多妻制的动物雄性之间往往会爆发大战,胜者才有拥有“妻妾成群”的权利,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是双方共同选择较为强壮的个体,其实也是经历了优胜劣汰,而一妻多夫与一夫多妻差不多,只是冲突变成了雌性而已。
所以,自然界中的动物在繁殖这件事上都是要经过优胜劣汰的,有的动物甚至为了争夺交配权大打出手,付出生命的代价。
那么,为什么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如果一种动物失去了优胜劣汰的配种机制后,会发生什么呢?动物会不会灭绝呢?我们着重地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失去正常的繁殖机制后,大多数动物会被“还原”或者灭绝
失去优胜劣汰的繁殖机制,就意味着“人人平等”,所有的动物都有繁殖的机会,而我们的大前提是某种动物,而不是全部的动物。从表面上看,一种动物任何的成年个体都能参与繁殖肯定是件好事。
首先,该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参与繁殖,到了繁殖期,一片其乐融融,几个月后,所有的幼崽几乎同时出生,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大量的幼崽集体出生,能大大提高幼崽的成活率,对于食肉动物来说,能大大增加它们后代的数量。
其次,没有了竞争,动物成年个体的存活率也会大大提升,因为在繁殖期,动物们为了获取交配权,轻则受伤,重则死亡,而受伤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其实也与死亡差不多,因为受伤的食肉动物捕猎能力会下降,受伤的食草动物会更容易被捕杀。因此,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势必会大大地增加,这对于该物种来说确实是件好事。
但是,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现象就是“还原前的最后疯狂”,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分食草和食肉两类动物两种情况来说一下:
首先是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的数量因为繁殖机制的改变大大增加,其实是表面的繁荣,因为大多数的食草动物不仅有天敌还有竞争者,比如犀牛就会主动的驱赶来到自己领地觅食的水牛,当其中一种的数量增加后,必然会侵占其他同生态位动物的生存空间,这样食草动物间的大战就会愈演愈烈,这对物种来说是一种消耗。
除了同生态位动物的竞争外,食肉动物的威胁也会逐渐地增大,因为食肉动物其实是喜欢密度较大的食草动物的,而且一旦一些物种的密度很大,这个物种就极有可能成为食肉动物的主要猎物,比如在非洲,非洲水牛的密度很大,再加上体型也大(肉多),它就成了狮子的主要猎物。
当食肉动物把这个物种当成主要猎物时,该物种的数量就大大减少,直到减少了该物种之前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还原。而且在食肉动物的控制下,物种的繁殖机制还会变成优胜劣汰,不然它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其次是食肉动物。食肉动物在失去优胜劣汰的繁殖机制后,其实与食草动物是差不多,它们数量增加后也会大大增加与其他相近生态位食肉动物之间的冲突,从而有所损耗。不同的是它们不会成为某种食肉动物的主要猎物,因为食肉动物原本就很少吃食肉动物,这是风险和投入产出比共同导致的。
但是,当一种食肉动物因为失去了正常的繁殖机制数量剧增时,它们必然需要更多的猎物,但是猎物的密度并没有改变,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食肉动物的数量是受猎物密度的影响的。
当食肉动物的数量超过阈值后,食草动物的数量就会大大地减少,甚至会区域性的灭绝,失去了食物之后,即使再多的食肉动物最后也只能沦为互相残杀,最终而灭绝。
失去优胜劣汰的繁殖机制后,有的动物依然能活得好好的
虽然大多数动物在失去优胜劣汰的繁殖机制后会被还原或者灭绝,但是也有动物是个例外,因为它们压根就没有这样的繁殖机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鼠。
老鼠在自然界中属于少有的“混交”动物,所谓的混交就是没有竞争的繁殖机制,它们一旦成年遇到成年个体就能自由组合,甚至会兄弟姐妹近亲繁殖。
给大家举个例子,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约翰·卡尔宏(John B. Calhoun)做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实验,他将4对老鼠放到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并且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水,结果8只老鼠每隔55天数量就会翻一倍,到了315天时,原本的8只老鼠已经变成了620只的大鼠群。
不过这正是从这时开始,老鼠数量增加的频率变慢了,由原本的约55天增加一倍,变成了145天增加一倍,比原先慢了接近3倍,随后就是数量开始逐渐的减少,到了600天时,老鼠们彻底“疯了”,同性繁殖行为,杀婴行为成为了家常便饭,老鼠幼崽的成活率也不足10%,最终这些老鼠数量归零,这就是著名的“老鼠乌托邦”实验。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老鼠的混交确实没有所谓的优胜劣汰,当然这个实验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封闭的空间,对于自由自在的老鼠来说,它们可以通过下水道迁徙的方式来减少区域内的种群密度,所以,它们可以活的很好,而迁徙、多生其实也是优胜劣汰的一种表达方式。
总结
大多数动物是以竞争为基础的繁殖机制,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后代最优化,一旦这些动物失去了这种繁殖机制,那么,要么它们会再次回到该机制,要么就是灭绝。
但是,有一个方法能逃过这个“魔咒”,那就是超强的繁殖能力,用一年多胎,一胎多仔的繁殖策略让产生强大个体的几率增大,除了老鼠外,兔子也是可以的,要不然澳大利亚的穴兔就不会泛滥成灾了。
➩Ⓔ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法则,你认同吗?
认同!
优胜劣汰,这是连动物都要遵循的法则。我上学的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片名叫《狐狸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深深触动灵魂。一大家子狐狸,在自己的领地快乐地生活,最小的那只狐狸或是因为体质柔弱的缘故吧,它受到的宠爱最多,遇到狂风暴雨或是其他凶猛动物的攻击,总是有父母兄姐挡在前面……。当父母老去兄姐各自成家,小狐狸变得孤立无援,举步维艰,结局凄惨,最早离开这个美丽世界的就是这只最小的狐狸!
适者生存,生物界如此,动物界如此,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否则必遭淘汰!驰骋职场,决胜疆场,体育竞技,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职场做到金领,沙场取得胜利,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充分享受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为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万物才得以不断进化,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与发展!
↜╣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法则,你认同吗?
认同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