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排辈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是谁规定的?
≞✱孔、孟、颜、曾排辈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是谁规定的?
首先,您的这个姓氏排位有问题。按照历代史料及孔庙四配排行,应该是孔、颜、曾、孟,因为曾参是孟轲的师祖。
四大圣贤
在中国古代有四大圣贤,又称四大“圣裔”。他们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他们的嫡裔,自古以来被称作“圣门后裔”。只有他们的家谱,才能称为“通天家谱”,他们自称时不说“免贵”这两字。
而四大“圣裔”的嫡传子孙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是康熙帝的决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只有孔、颜、曾、孟叫四大“圣裔”?
四大“圣裔”
孔庙四配
孔庙四配,即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位于孔子像的两侧。
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
一、衍圣公
孔子没得说了,“圣人”啊!
历代王朝对孔子嫡孙都是封爵的,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开始,对孔子后裔进行册封,当时叫奉祀君,公元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名为衍圣公。
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椿
到了明代,孔家衍圣公班列文官之首,属于一品文官,清代沿袭明制,衍圣公列内阁大臣之上,一直到1935年,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
1935年一月十八日,国民政府下令:
兹以孔子嫡系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颜氏嫡系孙为复圣奉祀官;
曾氏嫡系孙为宗圣奉祀官;
孟子嫡系孙孟繁骥为邹国公亚圣先师奉祀官。
以特任官待遇。
二、复圣公
颜回
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就是颜回,其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因为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唐太宗尊为“先师”,唐玄宗尊为“兖公”,宋真宗加封“兖国公”,元文宗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三、宗圣公
曾参
公元前482年,颜回病故后,师弟曾参就变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曾参27岁时孔子去世,将孙子孔伋托付于曾参,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唐玄宗时尊为“ 伯”,宋徽宗时尊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尊为“ 国公”,元至顺元年尊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回。
四、亚圣公
孟轲
为什么把孟轲放在最后一位?因为子思是曾参的弟子,而孟轲是子思弟子的弟子,所以从师承来说,曾参是孟轲的师祖!
据《荀子》非十二子篇:子思、孟轲为一派,《史记·孟荀列传》记载:孟受业子思之门人。
孟轲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宋神宗尊为邹国公,元文宗尊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尊为亚圣。
钦此四家字辈
需要指出的是,孔、颜、孟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但是曾子后裔没有享受这世袭的礼遇。
所以到了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下旨鉴于“四贤一体,皆有大功于吾道,而曾氏独无世袭,非缺典欤”,寻找曾子后裔。
最后江西抚在永丰县找到了曾子第五十九代孙曾质粹,曾质粹奉旨东归,封为翰林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希、言、公、彦、 承、宏、闻、贞、 尚、衍;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钦赐孔、颜、曾、孟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
清乾隆五年,定十字:兴、毓、传、继、 广、昭、宪、庆、 繁、祥;
清道光十九年,定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北洋政府批准续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56-65代)
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66-75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76-85代)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86-95代)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96-105代)
其中有某字因为避讳而改,“弘”字避讳乾隆皇帝,修改为“宏”,“继”字避讳,曾氏修改为“纪”等。
从此,孔、颜、曾、孟的排辈就一样了!
▓▶孔、孟、颜、曾排辈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是谁规定的?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孔孟颜曾排辈从来也没相同过,孔孟曾排辈是一样的,颜家另排辈。由曲阜颜府组织人排定,孔孟曾由孔府组织人排定。原因是颜家与孔家,不光有师徒关系,还有亲戚关系,孔子的母亲姓颜,叫颜征在。
✰♙孔、孟、颜、曾排辈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是谁规定的?
孔孟颜曾的排辈并不相同,四家各有各的辈分和家谱。
小时候家中老人讲,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只有孔、张以及当朝皇帝的同姓人,不用说免贵。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万世师表,奠定了2000多年中华传统思想;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创建正一道即天师道,被尊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1949年蒋介石在败退台湾时带走的3个人中,就有第三十一代衍圣公孔德成、道教掌门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
在历史上,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颜回、曾点(岑参父亲)、曾参都属于七十二贤人。而孟轲是孔子弟子的弟子的弟子,所以孟轲自称孔子“私淑弟子”。孔孟颜曾四大家族的家谱按照自家辈分传承,并不是使用相同的排辈,唯一与其他姓氏的区别是,孔孟颜曾四大家族在全国使用各家统一的辈分,例如,按照近代孟姓“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的排辈,祖籍河北保定市蠡县的开国少将孟庆山,就是出生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的喜剧演员孟繁淼的父辈。
┲⇘孔、孟、颜、曾排辈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是谁规定的?
孔孟之道,讲的是儒家传承,孔是大圣,孟为亚圣,而辈份上压根不沾边。
孟子是孔子四世孙子思的学生,与孔子、颜、曾相差十万八千里。颜回、曾子是孔子学生,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按论资排辈,孟子要叫子思是师父,要叫孔子太祖师爷爷了,叫颜回、曾子曾祖师叔公了。
只有在儒家传统地位上,孟子出类拔萃、后来居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辈份只是依据年齿先后,泾渭分明,不可逾越。只看年份,不看地位、成就。而历史地位,只以成就高低来排列。
商纣王、楚霸王,皆早于关云长;李闯王、洪天王,都位高于关云长。但关大帝、关帝庙、关武圣,竟超越纣王、霸王、闯王、天王,独步天下,独占鳌头,不得不让人恭敬关公、关老爷。
辈份以家族家谱为序,尊爵以历史成就历史地位为考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孔、孟、颜、曾排辈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是谁规定的?
通天家谱
从这四个字就知道这份家谱非同凡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甚至比皇族姓氏更加尊贵。我们国家是一种道德属性的文化内核,而这一内核则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孔子创立了儒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后续两千多年里逐渐被确立为思想核心。而孔子的后人,也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尊崇。到了明朝,朱元璋建立宗法制度时,也给孔氏后人赐了八个字,作为孔氏家族的家谱延续字辈。而这一家谱,也被称为通天家谱。
自汉高祖开始,孔子后人便被封为“奉祀君”。汉武帝执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地位再次上升。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儒学经典为开科取士的内容,儒学思想渐渐成为读书人绕不过的坎。尤其在宋朝,儒学的根基上衍生出理学、心学、关学等新学说。孔子地位再次提升,被封为“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正式称“圣”。孔家家主也被封为“衍圣公”,此后流水的皇帝,不变的孔氏衍圣公。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不久,开始着手制定许多文化、思想类的政策。八股文、宗法制度等,都起始于明朝。朱元璋要求自己的子孙按字辈取名,也给孔家赐了“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八个字。在确立字辈之前,朱元璋已经封了两任衍圣公孔希学(五十六代)和孔讷(五十七代),合在一起便是十个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讷取偏旁)。明末崇祯年间又核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
康熙年间,满清是异族统治,为了彰显正统,更加重视尊孔。于康熙23年南巡曲阜时拜谒孔庙,御笔赐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二十个字。(后避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乾隆年间再增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道光年间再增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北洋政府期间又增十字:“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便是完整的通天家谱。
儒家四圣
另一方面,除了孔子,儒家孟子、颜回、曾子,也分别在嘉靖时期确定亚圣、复圣、宗圣的名号,被称为儒家四圣。并陆续采用通天家谱,康熙61年,下旨特许孟、颜、曾三姓后人也按孔家家谱取名排辈。曾姓为视尊孔,自降2代字辈,从第62代开始启用“宏”字辈,与孔子第60代对应。晚清名臣曾国藩(族名传豫)即曾氏后人。
颜姓则因为与孔家有表亲关系(孔子之母为颜徵在,是颜回的姑奶奶),所以未采用与孔门相同字辈,而是由皇帝另外钦赐一套传世字辈。颜氏自六十一世起为:公重从嗣胤,伯光绍懋崇。怀士锡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启裕显兆守。
“亚圣”孟子是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物,孟子原名孟轲,师从孔子的孙子孔伋(史记记载)。南宋时期,《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地位也极速上升。
“复圣”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可惜颜回早逝,未能留下著述,只有只言片语记录在《论语》中。
“宗圣”曾参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弟子,曾参虽然不如颜回那样被孔子满意(孔子评价“参也鲁”),但却是继承孔子学说的关键人物。曾参自己著述颇丰,四书之一的《大学》出自其手,《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不弘毅”等名句,也均出自曾参之口。另一方面,曾参受孔子托孤,抚养教育孔子嫡孙孔伋。孔伋再传孟子,使得儒学思想进一步发展。
一脉相承,千古不断
孔孟颜曾等大姓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最有力象征。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儒学道德文化,而道德文化不同于宗教文化,其本身是反人性的,需要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被人所接受。宗教不同,“神”代表的是未知,崇神本质上是人畏惧未知的本能。道德完全不同,一个人不能生而有德。
但自汉朝开始,中华文明就树立了儒学核心,科举制度建立以后,这一核心便坚不可摧。无数读书人受权力欲望的驱使,沉浸于道德训练中,成为有着一致的道德信仰的士大夫。虽然底层人民所接受的文化杂糅了道教和佛教,但儒学对此并不排斥,形成了独特的包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没有宗教主义的包袱,也没有道德信仰的包袱,这是近代能重新轻装上路的关键。
儒学流传到今天,既需要我们了解并发扬,也需要我们批判并扬弃。历史是向前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日日更新,执迷于旧思想里无疑是一种缺乏进取心的表现。
家谱排字论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虽然不需要我们再去因循守旧,但文化知识却可以代代传承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