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吗?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吗?
万事万物皆有生老病死过程,天体、动物、植物、人、社会…都逃不过这种循环,没有永远与万岁,没有不死的人,也没有不亡的国,什么永远到的是多远?万岁万万岁不过是一种奢望、奉承与敷衍。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吗?
没有关系。杯酒释兵权是以怀柔手段解决创业一代骄兵悍将威胁皇权的问题,对当期战斗力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大碍。宋代军事积弱关键症结在于重文轻武、以文抑武,使军事领域得到的社会资源和人才越来越少,再加上军事制度上强干弱枝(做大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将分离(将领只在战时有统兵权)等设计进一步加剧了北宋军事实力的制度性崩坏。此外,将军队作为流民安置所、商业发达对军队的影响等也有消极作用…这些问题,都不是杯酒释兵权的必然结果。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说,军事积弱特指北宋,南宋由于在金的持续压迫下,军事资源一直有保障,虽然开局就冤杀岳飞且制度性问题依然存在,但军事上比北宋还是有所提升。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吗?
大宋积弱,不在太祖,而在太宗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吗?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所有影响宋军战力的因素中,应该是排第一位的。但是,“杯酒释兵权”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原因是:
第一,北宋从五代十国的乱局造成的废墟上建立,需要稳固中央权力,所以会有“杯酒释兵权”,目的是尽快稳定国内局势。
五代十国从黄巢起义开始,到北宋统一中原及以南地区,共持续了七八十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战乱,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生产凋敝,人口数量下降,财富耗尽。
而与此同时,自从石敬瑭当了契丹人的儿皇帝开始,北方草原上的契丹人建立的北辽政权日渐强大,存在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这种结果,是中原地区的人不可能接受的。所以赵匡胤结束长期战乱,削弱军阀兵头的权力,是为了断绝此后军阀割据的可能性,是受到文人士大夫欢迎的,全国人民也一致支持。
第二,北宋因为客观条件的原因,对北方草原民族一直采取守势,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杯酒释兵权之后,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武将在指挥作战方面没有自主权,有点类似于后世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军队。
北宋的将领出征之前,军队如何行军如何驻扎如何作战,全部不能偏离后方参谋机关提前做好的“阵图”,一旦偏离就会面临被杀头,身死家灭的结局,谁都承受不起。所以那时候的武将,作战基本上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管对辽夏作战,胜多败少,但因为制度和缺乏骑兵,战果寥寥。而一旦作战失败,基本上都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所以作战不利不是军将不拼命,是制度造成的,胜则无果败则被灭,再强大的经济实力时间长了也承受不起。
第三,太宗 赵光义伐辽失败后,朝廷上下再也没有了进取心,只可能越来越弱。
宋朝的前两位皇帝是马上皇帝,作战军功起家,能认识到辽国对自己的威胁。由于攻辽失败败得太彻底,赵光义此后谈辽色变,再也不想向北进攻。后世的所有宋帝,都没有从军经历,在胆量和进取心方面,更是与太宗太祖天差地别。
所以,此后从皇帝到大臣再到武将,只能是黄鼠狼生下小耗子,一辈不如一辈。这都源于太祖定下的军事制度,也就是文人掌军权,武将只听命。
所以,“杯酒释兵权”是积弱的直接原因,带来的最终结果。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吗?
大宋的积弱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但关系不大。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只削弱了宋军一时的战斗力,整个军队人士的上升渠道并没有堵死,只要出色的将领被选拔出来,宋军的战斗力会很快恢复。真正造成大宋积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文官掌权,一个是少数民族汉化。
宋太祖定下了重用文人的国策,宋太宗则确立了文人把控朝政的政治格局,所以宋太宗之后武将彻底沦为文官们的附庸。在宋以前,大丈夫封侯拜相都是通过在沙场建功立业实现的,所以军队中汇集的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汉人的军队战斗力自然强。但宋朝不一样,普通人只需要读读书写写字就能获得王侯将相的地位,而在军队中即使你再会打仗也达不到文人们的地位,这样大众参军就不那么热情了,而为了补充兵力,政府只能强迫犯人、流民去充数,这样军队中不仅人才少了,士兵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是会受影响。军队要想获得提升只能靠那些十分喜欢打仗,有才能但又淡泊名利的人,很显然这样高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从安史之乱到宋朝完成统一,中原大地一直战火频繁,不少汉人纷纷北逃,为草原各民族带去了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实践理论,在治国理念与军事装备上,游牧民族与中原已无太大差异,再加上游牧民族具有骑射的传统优势,汉人政权在与之抗衡时明显要比之前困难的多。
文人掌权造成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汉人北逃造成胡人战斗力提升,一升一降的大背景下,大宋自然就显得十分弱鸡。
------------------
推荐阅读:
乌克兰被美国为首的北约当枪使,打残了自己,为什么还不醒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