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这是为什么?
╣⊕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这是为什么?
我大学寝室就有一个东北人,吉林省吉林市的,相处四年,我们几乎都成了半个东北人。我想,东北话是有传染性的,可他却说并不是,而是因为这个:
东北话不具备传染性,而是快乐具有传染性。
我大学寝室的同学,我们问他是哪的,他说“吉林的。”
“吉林哪的?”我问。
“吉林的啊。”他说。
“是,我是问你,是吉林哪的?”我当时心想,这哥们怎么听不懂话呢?
"飚啊!吉林省吉林市!”他说。
飚?我都傻眼了。后来,各种笑料百出。
我们一起去实验室,我让他去水龙头那接点水,他问我“有水舀子吗?”
我们一起去打篮球,他摔倒后说“波棱盖都卡秃露皮了。”
我们一起去食堂买饭,他说“整点好吃的。”可我们一起去厕所(很脏),他也说“咋整成这样?”
每天只要和他在一起,总是能感觉很开心。久而久之,寝室同学都会学说几句东北话,四年大学毕业后,我们好像都是东北老乡了。
♞#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这是为什么?
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我大学是6人寝,其中有一个是黑龙江哈尔滨的,另外一个是内蒙赤峰的,虽然赤峰行政上没有划分到东北三省,但他们的说话习惯和东北三省如出一辙,姑且算作两个东北室友吧!
我一个南方人,初听他们那一口大碴子味,很不习惯,但渐渐地,我不会时不时会蹦出几句,有时候甚至可以与他们直接用东北话对话。
但相反的,一起待了四年,他们始终没有学会我的南方方言。
其实我也和我的东北室友讨论过,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普及度高
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生活中,似乎哪里都会有东北人的身影,耳边也时常可以听到那一口或标准或不标准的东北话,耳濡目染之下,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说几句东北话。
从早先以赵本山为主的春晚,到他后来培养出来的本山影视传媒的员工,清一口的东北话,还有乔杉、大鹏等等这些网络搞笑剧的火热,将东北话的普及度上升到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局面,慢慢的,东北话和喜剧划上了等号。
所以每当自己的身边出现了东北人,总觉得是渲染气氛的最佳选手,大家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上几句。
第二、容易上口(学习起来比较的容易)
中国有七大方言区,除了分布最广的官话外,湘赣吴客家闽粤六种都在南方,每一种与官话相差都很大,内部之间更是完全不能流通,内部让人员学起来尚且如此费劲,那些北方人学起来更是不亚于新学一门生僻的外语。
但东北话就不一样了,本来就有广大人民的自发普及,影视剧中潜移默化的普及,加上东北话学习起来又不是很难(相比于南方方言),4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即使是说话嗲嗲的南方妹子,也能操起一口流利且爽朗的东北话与人交流。
第三、富有感染力(说着带劲)
东北话的感染力是有目共睹的,哪怕是个说着吴侬软语的萌妹子,说起东北话也是瞬间化身女汉子。这种语言上带来的反差,这种强烈的冲击感,除了一开始的不适外,瞬间拉进小姐姐和我们的距离,让人觉得对方就是一个邻家小妹,而不是一个什么娇滴滴不可靠近的大小姐。
此外,东北话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会觉得很带劲,很痛快,这是其它语言和方言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第四、天然带有喜剧效果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在喜剧界,永远会有东北人的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东北籍的演员已经占据喜剧市场的半壁江山,这除了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外,东北话天然带有的喜剧效果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试想看看,一段普通话,由一个操着东北大碴子味的东北人说出来,即使是在正常的朗读,也会觉得好搞笑(没有任何歧视的成分,单纯的就事论事),如果再加上一点效果,那就更明显了。
当然,南方人操着口音说普通话也会很搞笑,但南方方言普及度不高,很多人甚至还没有听懂,我们就说完了,那搞笑的效果就会因为延迟而失去搞笑的意味。
所以相比之下,东北人从事喜剧行业更有优势,而有了笑做铺垫,学习起来又没有那么的枯燥和无趣,大家对学习东北话也不会排斥,那4年之后,不是东北人,也是‘东北人’了。
✙┸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这是为什么?
你以为寝室有东北人,四年后都是“老乡”是因为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吗?并不是!我们寝室就有一个东北人,从他身上,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东北话的魔力,没有人会不“中毒”!
大一,寝室同学第一天见面,东北同学就特别“飚”地做起了自我介绍“铁子们好啊!我家是吉林长春滴,有时间去我家吃铁锅炖大ne(二声)啊!”
我们一脸懵地看着眼前这个二傻,心里想的可能都是“谁认识你?”紧接着,他就开始对我们施展各种“魔法”,“去食堂整一顿好的?”、“整点酒?”、“埋了吧太的,整赶紧点!”、“这事整的,叉p了!”……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整”到底有多少含义?
可时间久了,我们发现他的为人和他的性格一样,豪爽而可爱,幽默又乐观,特别重义气,这样的人谁能不喜欢呢?久而久之,大家受他的影响都开始说起东北话,“干哈去?”、“整点酒”、“秃喽扣”……这种话时不时的会从我们嘴里冒出。试问,有谁会不喜欢东北话,不喜欢东北人呢?大家都是被同化了。
╈∰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这是为什么?
大学寝室里一个东北人,4年后“全是东北人”,你以为是因为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吗?你以为是因为东北话具有传染性吗?错!原因只有一个:
大家都喜欢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
我们大学寝室就有一个东北人,他东北口音特别重,可他自己却不觉得,总说“我说的就是普通话啊!”
我们一起上实验课,他说“老师不样这样婶整。”老师都听懵了,“我……我说啥了?”
我们一起回寝室,门锁不好使,他说“拿个啥玩意儿别别吧。”……别别?
我们一起打篮球,他把一个同学撞倒了,他说“卡着没?”……卡……?
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直白又幽默的表达方式,时不时地也会说几句“嘎哈呀?”、“咋滴啦?”很幽默,愉悦,就会喜欢说。
∯$大学寝室若有一东北同学,4年后大家必定是"老乡",这是为什么?
我大学寝室也有这一个东北人,辽宁营口的,大三回家我妈就说我口音不对劲,怎么在长沙读大学,说话一股东北腔?我还说“咋可能?我说的是正经百八的普通话!”
大学寝室里有东北人,用不上四年,你绝对就会被“同化”。最可怕的是,你还不会察觉。当你在潜移默化间被东北同学影响说“干哈去”、说“别愣”、“栽楞的”时,你自己压根没意识到自己在说东北话,只是觉得自己在说普通话!
所以,东北话真的是太像普通话了,很难有人不会被影响。加上东北话很幽默,大家都喜欢学着说几句,慢慢的就都变成“东北老乡”了。
------------------
推荐阅读:
每年固定往银行存2万,30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来大概有多少钱?
世界上拥有最多邻国的国家是哪个?邻国多的话有什么好处与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