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ℝ≖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到达兰州后,陇海线铁路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连霍高速仍在继续。我们离开黄河,沿着兰新铁路继续向西北行驶230多千米就来了武威市,此地距离连云港已有1500多千米。
武威,古称凉州、姑臧,是河西走廊中心城市,联系新疆的纽带,西汉张骞、东汉班固都曾走过的地方。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182.5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45个民族的兄弟姐妹。
武威境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是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王领地设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
我原以为古代的凉州城,是指兰州,其实不是的,古代凉州是指武威。汉唐时期,凉州曾经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城的大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以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武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气温变化大,降水稀少,分布不均。武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基本上可分为三带。南部祁连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在2100米—4800米之间,山脉很大,气候冷凉,降水丰富,积累大量积雪,正好供给中部平原绿洲区,绿洲区海拔1450米—21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甘肃重要的粮油、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北部荒漠区,海拔1300米左右,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是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境内最高峰天祝冷龙岭主峰,海拔有4872米。
汉唐的辉煌已经远去,现在的武威留给我们影响最深刻的,是一尊雕塑。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现为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奔马三足腾空,昂首嘶鸣,疾足奔驰。雕塑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非凡的工艺水平。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名扬天下。
兰州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
⇩ℎ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用皇天富地这个词来形容恐怕有许许多多的人会嗤之以鼻。
确实这里没有南方的山清水秀,没有东北新疆等地方的矿产丰富。不过你不要小瞧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在三国时期也可以算得上大城市了,说起来历史上还是比较有点名。
说到历史名人算上三国时期到清末还是有数的着,史册上还是有,有名有姓的那么几个大吏。
这个地方最主要的是缺水,所幸的五几年修了那么几座水库,要不然恐怕现在连口水都没有,城市发展就更不用提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值得一提。
不过武威这个地方还是很适合生活的。尤其是退休后。冬天不怎么冷,夏天又不怎么热,要不历史上怎么叫做“凉州”呢?
至于说什么赶潮流的疾病,少之又少。过去有风沙不过现在没有了,要说吗这是甘肃河西的绿洲,不信你坐火车往西就清楚了。
现在不是“新冠”多吗?可是这个地方楞是没有。
至于历史名迹也是有许多,如铜奔马,白塔等都是有名的。
↚┪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六朝古都、西北首府、古雍州。
凉州(Liangzhou),古称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梦幻之城,简称雍凉、凉,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经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河西最大堆积平原,西汉扬雄凉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 的富饶之地,“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丝绸之路节点之一。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凉州牧”、“凉州刺史”、“河西节度使”、“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凉州提督”、“永昌路”、“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的政府驻地。
凉州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西夏陪都”、“马踏飞燕故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凉都”、“雍都”、“凉州词的故乡”、“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之美誉。
凉州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的长河曾在这里抛洒过晶莹的珍珠。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
2100年前匈奴人修筑的故臧城,成为今天凉州城最早的雏形。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绵延万里的丝绸古道孕育了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今日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代简称“都野”、“盖臧”、“姑臧”、“武威”、“凉州”、“西凉”等,这里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会,是东西文化的交汇宝地,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中转站,故此地一度跃居为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史有“凉州畜牧天下饶”、“四凉古都,河西都会”和“凉州不凉米粮川,塞上江南银武威”之美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水草茂美,可耕可牧,物产丰富,战守有资,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塞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以“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为世人所瞩目,同时产生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西文化的精华“凉州文化”。
凉州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著称于世。据史料反映,这里早在4000多年前,凉州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古天山文化”,这里成为炎黄先民血脉发端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时期最丰富的文化宝藏,此期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传说成为千古佳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里便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服河西,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设置的“武威郡”,“武威”从此得名,之后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郡置府致力经营。
三国时设置凉州,成为全国十三州之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在这里建都,有“大五凉”之称,创造了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
隋、唐三百年间,是凉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长安以西凉州最大,凉州七城十万家,人烟扑地桑柘稠,“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这里也成为西北地区最为主要的军事重镇,在这里产生了以边塞诗为代表的千古绝唱“凉州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气势恢宏的灿烂篇章。
宋朝时期,这里是西夏国的“陪都”。元代成吉思汗之子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盟”,完成了西藏归属祖国的统一大业。明、清时期,分别在这里设置凉州卫和凉州府,有“小五凉”之称,“塞上江南银武威”始称于此期。中华民国置甘凉道,后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时期,凉州基本沿袭旧制,分别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等县。在历史上,凉州有过她容光焕发的年代,也有过凄惨哀怨的岁月。
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凉州连续发生了地震、水灾、旱灾、兵灾和瘟疫等天灾人祸,使这颗西部明星的天空失去了往日光辉,凉州人民也遭受了历史上最为沉重的苦难。
清朝末年,由于外强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灾难深重,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凉州荒旱连年,农事不兴,民怨沸腾,人心思变。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凉州反清志士齐振鹭(字飞卿)等先后领导了两次农民暴动,虽遭失败,但扩大了辛亥革命在凉州的影响,以鲜血唤醒了凉州民众。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朝末代宣统皇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战乱频繁,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加之地震、水灾、早灾、瘟疫和兵变等天灾人祸,是凉州人民苦难最深重的年代。
民国16年(1927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凌晨,凉州、古浪一带发生了里氏7.75级的强烈地震,造成空前的大破坏。据粗略统计,倒塌房屋40多万间,震毁村庄1.93万处,压死居民3.54万人,伤4.3万余人,牲畜死亡20余万头,毁坏耕地7200多石(以播种量计)。凉州城头的24座楼子,除北城头独存一座外,其余全部被震塌。
号称“文笔三峰”的罗什寺塔、大云寺塔、清应寺塔也未幸免于难。城北郊的雷台、东岳台、海藏寺等古建筑大部分被毁,古凉州面貌全非,堪称空前浩劫。
其后,余震不断,一直延续到秋后。由于地震造成渠道淤塞不通,山峰合拢,又值盛夏,祁连山积雪融化,水量集中,积水爆发,又造成空前洪灾。这年六月十七日夜,洪水破堤而下,浊浪滔天,水高数丈,所过之处,人畜皆为鱼鉴,房舍农田化为乌有,衣物和死尸悬挂树梢之上,灾害之惨烈,不可言状,仅死于水灾者就达3000余人。
民国17年(1928年)的“凉州事变”,是继大地震之后凉州人民遭受的又一次大灾难。
1926年国民军进入甘肃,刘郁芬任甘肃省督办,和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日益加深。1928年6月30日,国民军教导团团长刘志远率领部属数十人和县府警察百余人占领了凉州镇守使衙门,吓跑了凉州镇守使马廷勒,掠走镇守使衙门中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马廷勒逃到皇城滩后,在西宁镇守使马麒的帮助下,不久带兵卷土重来。当时凉州城防空虚,很快就被攻陷。
在这次事变中,守城士兵和无辜百姓死亡数千人,学校、寺庙和民房被烧毁多处,有500多年历史、气势雄伟的北城门楼也被付之一矩。其后,马廷勒部开始在凉州城大肆烧杀抢掠,死亡人数有尸可查者就达1600多人,省立四中、仙姑庙、地藏寺、东关大庙、光明寺和部分民居被焚毁,至于被抢劫的商店字号和惨遭奸污的妇女更是不计其数。后马廷勒被孙连仲的部队击溃,逃往四川。
人祸刚完,天灾又至。1928年,凉州大旱,农田禾苗枯萎,颗粒无收。到第二年春夏青黄不接之际,老百姓被迫扶老携幼,纷纷外出逃荒。凉州到处是卖儿需女、逃荒要饭、饿遍野的惨景。大灾之后疾病流行,白喉蔓延,老人、儿童死亡无数。1930年冬天,气温降到零下30度左右,又冻死不少人畜树木。
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给凉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931年,国民军骑五师驻防凉州,一直到1941年秋,马步青统治凉州达10年之久。这期间,由于官兵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敲诈勒索,巧取豪夺,为害地方,使“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古凉州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民在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盼望着苦海出头的日子到来。
闻名河西的凉州八景,分为城外八景与城内八景。
凉州城内八景分别是:文笔三峰、大云晓钟、鱼跃龙门、滚龙石、夜雨打瓦、千里眼、七星剑、罗什倒影。在著名的城内八景中,四大城门楼就占有了四席。可见,从明清以来,凉州四大城门及城楼一直就是武威人民引以为豪的景观。
武威历史上的四大城门及二十四座城楼,彰显了古凉州城曾经的辉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为专区所在地。
从1953年起,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伴随着国家发展的总旋律,凉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以治水必改土为中心,蓄、引、提并举,田、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农电线路基本上通村入组,农、林、牧、副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商口粮基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有了显著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和城市建设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
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又被命名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7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现辖19镇18乡,2个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2.2万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边塞古城凉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融汇、传播和辐射之地,由此而形成的古凉州文化,以独特的风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宝库。
凉州人杰地灵,自古艺文荟萃,文学、音乐、书法、美术等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有诗云:“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
西晋至五凉时期,凉州是北中国的一个文化中心。五凉文学是十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建安,下启隋唐,对敦煌学的形成和发展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时期作家中的一些作品,与偏安江南的东晋文人的作品相比,毫无逊色,堪称上乘。凉州籍的南朝诗人阴铿,是开创我国格律诗的先驱,他的作品对后世许多诗人影响深远,如李白、杜甫等人。杜甫有诗句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影响可见一斑。
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事业的发达,使凉州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因吸收西域、中亚特别是印度的外来影响而有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杰出的诗人,如陈子昂、王维、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翰、张籍、刘长卿等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并写下过不少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其中一些已成为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等,就是这类诗的名篇。凉州诗人李益,其边塞诗在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特别是《夜上受降城闻笛》更是妇孺皆知千古流传。
与此同时,凉州还是一个歌舞音乐之乡,所谓“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就表现了这方面的情景。古典名曲《西凉伎》以及《凉州大曲》、《霓裳羽衣曲》等舞曲,在当时极负盛名。此外如狮子舞、胡腾舞、民间赛神、百戏、“变文”等都很活跃,一直延续到今天。
宋元年间,由于连年战乱与自然灾害的侵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凉州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文学艺术活动进入低谷,除元朝余阙留下不少诗作外,文学艺术领域成就有限。
由明至清,社会生产较前有所稳定,经济有所发展,文学艺术活动也再次兴起,逐渐走向繁荣。特别是清朝中后期,在社会经济、人口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文教事业也一直持续上升,读书习礼之风日渐浓厚,凉州出现了许多成就显著、在省内外很有影响的人物。如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张澍,著名教育家、书画家、诗人张美如,著名历史学家李铭汉,著名水陆画家杨先声,著名政要、书法家牛鉴、著名诗人陈炳奎……他们的著述和其他文化活动方面的成就,给凉州乃至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精神财富,丰富了凉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民国时期,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诗人于右任和国画大师张大千等先后来凉州考察采风,并与当地文化界人士酬答往还交流艺术,在凉州民间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积极影响着凉州文化艺术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凉州百废俱兴,文学艺术园地继往开来,欣欣向荣,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许多作品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图片均网络剪辑,侵权请@续烩删除。
♆⇉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武威,河西四郡之一,汉武帝为彰显其“武功军威”而命名,设城史有2000多年。秦以前曾是戎、羌、乌孙、月氏、匈奴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因南部有祁连山,历史上水草丰美,畜牧业甲天下,产良马,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后在雷台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所以又称为天马故里。
武威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别名有凉州、姑藏、休屠等,历史上曾一度是西北首府,仅次于长安、洛阳等的三大文化据点之一,是五凉故都,西夏部都,蒙元会盟地,北中国佛教中心。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诸如齐家文化皇娘娘台、民勤沙井文化、汉明长城、罗什寺、文庙、雷台、天梯山石窟、百塔寺、大云寺、昭武门等遗迹。
武威有146万人口,经济繁荣,是河西门户,美食众多,三套车、面皮子、凉面、凉州大月饼为人称道。欢迎到我的家乡游玩。
❅⇄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这就是传统中的武威人!城市的名字和人一样!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职场中有哪些好用的效率工具?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