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如何?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如何?
提问者没弄明白一个事情,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释的是自己一帮亲信的兵权,而不是把所有武将的兵权都释了。试想想,如果把所有武将的兵权都解除了,那岂非跑步进入没有战争的大同世界么?
第一,宋太祖为什么要释兵权?
宋太祖是经历过五代乱世,尽管后来自己发动陈桥兵变当了皇帝,但是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时代,今天当皇帝,明天可能就死于非命了。如何让皇权长久,如何让政权免于遭巅覆呢?宋太祖便向著名的文臣赵普请教。
宋太祖问:“自唐末以来几十年时间里,帝王之家换了八个姓,混战不停,百姓流离失所,这原因何在呢?我想要平息这些混乱,使国家能长治久安,不知有何良策呢?”
赵普答道:“国家陷入混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藩镇的权力太大,致使君弱臣强。若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夺藩镇之权,控制其钱粮,收其精兵,把财政、军权控制在朝廷手里,天下从此安定矣。”
赵普的矛头直对准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当时大宋帝国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是两大禁军,一为侍卫司,一为殿前司,分别由石守信、王审琦当统领。除了石守信、王审琦之外,宋太祖以前一帮结拜兄弟也多占据军队重要职位。赵普认为这样后患无穷,劝宋太祖把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调离禁军,另授他职。
宋太祖不以为然地说:“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我最了解,他们必定不会背叛我的。”
赵普回答道:“臣也不担心他们造反。只是以我的观察,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没有统御之才,恐怕难以制服他们的部下。万一部下想造反,他们也会身不由己的。”
这句话说,令皇帝赵匡胤如梦初醒。既然自己可以背叛后周而当皇帝,别人为什么不能背叛你呢?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第二,宋太祖要释谁的兵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针对的,主要是自己的一帮结义兄弟与亲信,皆是禁卫军之首领。
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如何才华盖世,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夺取天下的。在宋太祖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需要盟友与支持者。赵匡胤自投军以来,便想方设法拉拢一批人,团结在他周围。他甚至采用拜把兄弟的方式,与九人结为生死弟兄,这九人分别是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杨光义、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这十个拜把兄弟又称为“义社十兄弟”,其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等人都参与了陈桥兵变,成为大宋帝国的开国功臣。除了义社十兄弟之外,赵匡胤在禁军中的亲信还包括慕容延钊、韩令坤、高怀德、赵彦徽、张令铎等人。
没有殿前禁卫军的支持,赵匡胤就不可能当上天子。坐上龙椅后,赵匡胤把殿前禁卫军副点检慕容延钊提拔为点检,以韩令坤出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对于禁卫军在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赵匡胤比谁都清楚。他们的实力足以左右政局,甚至可以再度发动政变夺权。慕容延钊与韩令坤虽是宋太祖的亲信,但终究比不上结义兄弟亲。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罢免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之职,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改任成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一职不再设,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则由结义兄弟石守信担任。
此时殿前、侍卫两支禁卫军的重要头目如下: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马步军都虞侯张令铎、马军都指挥使张光翰、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在这些重要头目里,石守信与王审琦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赵匡义是亲兄弟,其他将领虽无结义,却也都是故交,情同兄弟。
在听了赵普一番话后,这些结义兄弟、亲信便成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对象。
第三,“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成功?
按理说,即便是皇帝,要解除将领的兵权也不是容易的事,搞不好就会发生兵变或政变,特别是宋朝刚从五代走来,大家都把兵变当作司空见惯的事了。那么,宋太祖为什么会成功呢?
宋太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不在正式场合以正式的方式来剥夺诸将的兵权,而是故意在私人宴会上、故意在半醉半醒之间暗示诸将。既传达自己的意思,又顾及、保全兄弟们的情面,不采取强制手段,而是让兄弟们主动交权。
情形是这样的:赵匡胤在皇宫设宴,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高级将领。虽然现在有君臣之别,但兄弟情分尚在,喝起酒来,其乐融融。喝到酒酣时,赵匡胤忽然长长叹了一口气。石守信等人一见,问道:“陛下为何叹气呢?”
赵匡胤说:“我若不是依靠在座诸位,今天岂能坐在天子的宝座上。可说实话,天子也不好当啊,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呢?我从早到晚,没有一刻能高枕无忧啊。”他装作半醉半醒的样子,道:“你们问这是为何,其实并不难知,谁不想坐我这个位置。”
石守信等人一听大惊,纷纷下跪道:“陛下何出何言?如今天下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宋太祖道:“我知道在座各位不会有异心,可是假若你们部下有人贪图富贵,若有一天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算想不干,又怎么做得到!”
我们看,宋太祖讲的话是非常巧妙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高的。他一方面表示我对在座诸位是信得过的,另一方面又表示,你们是信得过,但你们的部下就不好说了。
石守信等人魂飞魄散,道:“我等虽然愚昧,却断断做不出这等事。望陛下开恩,给我等指示一条活路吧。”
赵匡胤顺水推舟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人人都想要富贵,无非是为了多积累金钱,可享受欢娱,也让子孙后代不致于贫困。各位何不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购置些良田大宅,也好为子孙留一份产业。同时也可以多置些歌女舞女,每天可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与各位结为亲家,从此君臣之间,两无相猜,上下相安,这样岂不是很好吗?”
这些禁卫军首领都不是傻子,一下子就全明白了。他们的权势太大,皇帝是不放心了。说实话,皇帝能这样把心里话讲出来,也确实是把他们当作自家兄弟,总比背后找借口一一灭口强吧。谁也没有据理反驳,只是叩头谢恩。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斌等人陆续来了,纷纷递交辞呈,称身体有疾,要求自行解除兵权。赵匡胤当即批准辞呈,并下令重赏这几名将领。
一杯酒,就解去大将们的兵权,赵匡胤果然老谋深算。
第四,诸将为何事后也不反叛呢?
其实,削夺兵权确实不是容易的事。这些将领虽然表面辞去禁军的职务,但是影响力犹存。那么,宋太祖做了什么,让他们忠心耿耿不反叛呢?
首先,宋太祖虽然“杯酒”释去诸兄弟、亲信的兵权,但并不是剥夺他们的所有权力,而是让他们去当地方节度使。石守信被任命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
大家知道,唐代以来,节度使是地方实权人物,兵权很重的。但是宋太祖委任的这些节度使,是没有军职的,但是表面上看过去还是很风光的。由于石守信与宋太祖关系密切且屡建战功,皇帝还是特别照顾他的面子,保留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但也不过挂名罢了,不再过问禁军事宜了。显然,宋太祖也是有些策略的,对于石守信这样的巨头,还是慢慢来,不能一下子打压太厉害。
诸将没反叛的另一个原因,是宋太祖为了笼络他们,与他们结为亲家,拉近关系。宋太祖长女昭庆公主嫁给王审琦之子,次女延庆公主嫁给石守信之子,妹妹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弟弟赵匡美娶了张令铎的女儿。大家看看,通过一个姻亲关系网,就把这些兄弟给笼络了。
由此可见,宋太祖的手腕是非常高超的。
↲ℜ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如何?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以免陈桥驿兵变的重演。
北宋太祖武皇帝,睿智过人,心中城府深不可测,用杯酒释兵权,将朝内武官的权力实行了控制,这是作为一代君王的智策。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如何?
“杯酒释兵权”只不过是君臣之间一次彼此妥协而已,武将们当然不愿意握在手里的实打实的兵权,皇帝更不希望卧榻之侧容得别人酣睡。
既然如此,双方彼此都在等对方服输。当然走上了皇位赵匡胤是不愿意将自己的这块蛋糕轻易与别人分享的,作为拥立赵匡胤走上帝王的武将们现在就等着这家上市公司分红呢。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作为皇帝的赵匡胤不得不主动出击,快刀斩乱麻,尽早结束这样尴尬局面。
“杯酒释兵权”的酒宴其实就是一次双方最后的摊牌会。皇帝老赵也饱含深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弟兄们,你们这样手握军权我老赵就是心里不踏实;这样长期下去,总有一天我老赵是会忍不住动手的。”老赵的不按套路出牌,一下子让刚才气氛融洽的场面顿时尴尬起来。作为手握兵权的石守信等人一听就知道要摊牌了,不过没有想到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的。诸将们连忙表态,“老大啊,是老天让您当皇帝,作小弟的只是跟在您后面喝点汤,怎么敢造反呢。”
老赵继续说到:“得了吧,兄弟们;哥哥我当初和你们一样,现在不就黄袍加身了;世事难料,谁能保证的了了”。诸将一听,心头一紧,想到:“今天这二百斤不会就交代在这了吧;赵大啊,赵大,没看出来啊,说动手就动手了,怎么一点都不含蓄呢。”但是话还是要说的,“既然这样,大哥,您是皇上,您说怎么办?”“是啊,大哥,弟兄们可是心里向着您的呐!”“大哥,弟兄们也不容易啊!”就这样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开来,可诸将谁也不敢撕破脸皮,毕竟看样子,说不定外面就埋伏着赵大的刀斧手呢。
赵匡胤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我老赵能当上皇帝,全靠弟兄们的支持。弟兄们真心对我,我老赵也不是不仁不义之人。”然后,赵匡胤听了一下,用余光扫视一下全场。诸将心里一千匹那个什么马奔过,瞅着赵匡胤。赵匡胤继续说到:“兄弟们,跟着我,无非就是为了有肉吃,有酒喝。这样只要弟兄们交出兵权,我老赵保证弟兄们,继续做好富家翁,根本不用移民,票子、房子、车子、女子样样管够。当然,弟兄们可以不要,那只能是刀子了。”
话既然到这个份上了,诸位手握军权的将领们,也不能再说什么了。纷纷表示,大哥就是大哥,想的就是周到,兄弟们当然听大哥的了。于是,第二天朝会上,石守信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罢去禁军职务,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当然,赵匡胤还是讲义气的,兑现了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三弟赵光美。把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后,从此再不授人。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如何?
杯酒释兵权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搞笑的是初中历史课本把这件事情专门用红色小楷字体写下来。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王立群读宋史——宋太祖》里提到,他认为“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后人添油加醋的成分较多,与真实的史实相差甚远,因此并不可信。
应该算是一种节点式事件吧,把削藩事宜抬到明面上的一个节点。自古以来削藩都是大事,一个不小心没成功,还会被赶下位置(明初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造反)要是几杯酒几句话就这样,赵匡胤未免也牛逼过头了吧。
也许是借吃饭放出了要求他们释兵权的信号和态度吧。
杯酒释兵权其实只是解除了禁军的威胁,后来削藩的过程非常漫长,基本上是把老一辈节度使给耗死。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在北宋中后期被人为神化出来的一个历史事件,类似于当代赵国历史学家用自己的办公室政治斗争经验解读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同北宋初期的历史事实并不相符合,被神话的办公室解读。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所有的武将都愿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如何?
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政治事件,广为后人“点赞并转发”。
在这次事件中,所有的武将都愿意,没有不同意的,细节却听我慢慢道来。
一、赵匡胤作为后来居上者,对唐朝的藩政割据和五代十国的“有兵便是王”的乱局有清醒的认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让国家长治久安,他虽贵为天子,但茶不思,饭不香,他总结出了一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畅?他焦虑“皇袍加身”的政治把戏被其它人效仿,他在思考解决之道,他请教了宋朝首席大管家赵普,赵普说,要没收武将的兵权。于是,建隆二年,赵匡胤思虑周全后,借机会把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招在一起吃个饭,这些人是他的铁哥们儿,也是“皇袍加身”的参与者。这次,赵匡胤是想再次与他们合作,帮助他完成“杯酒释兵权”的又一政治壮举。
二、以石守信为首的禁军首领开始并不知道赵老大的真实用意,还以为就是兄弟们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加强一下感情沟通,平时都有公务在身,难得一次相聚。就在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赵匡胤忽然唉声叹气,大煞饭局气氛,众人认为你已是天子,还有什么不快活的呢?他说:“我这天子也难啊!”,大家惊呼,忙问何故?有的酒杯端起来又放下了,有的伸出的筷子又撤回来了,只见赵匡胤慢慢说道:“昔日是你们把我推向皇位的,我很感谢你们。皇袍披在谁身上谁就是天子,这件事太好办了。假若有一天有人拿一件皇袍披在你们肩上,试想会怎样?”,在场各位方知老赵为何叹,有喝醉的这时也马上醒了,连忙跪下高呼,他们并无异心,请老大放心。赵匡胤说:“你们虽然无心,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为了荣华富贵有没有这个心,真到了那时,也由不得你们了。”,至此,杯酒释兵权已达到高潮,众将领都是聪明人,重要的事不用说三遍,他们忙说,那依老大的意思,他们该何去何从呢?赵匡胤说:“人生在世,不就图个快活。不如交出兵权,把你们的“户口”转了,从城市搬到乡下住,广置良田,多养歌姬,为子孙长远计,逍遥快活后半生,岂不美哉!我再与你们结成亲家,大家有来有往,互不猜忌,你们看怎么样?”。石守信等人知道老大已早有谋划,而且也为他们着想,他们也不敢说不,再喝酒已变了味道,大家又说了一些话就散了。
三、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上朝后,主动呈交辞职报告,得到赵匡胤恩准,工作交接完毕,他们就回乡下作一方土豪了,朝中大事再无他们的身影了。至此,杯酒释兵权圆满结束,兵不血刃,谈笑间定乾坤,自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赵匡胤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保兄弟们快活,并结为儿女亲家,成为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
四、如果武将不同意,或者说当时同意,事后反悔,那么是很不明智的。原因如下:
1、领导的话你不听,结果是轻则一巴掌把你打回到解放前,重则给你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你永世不得超生;
2、大局已定,即便你手握重兵想谋反,也出师无名,因为皇上也没有治你罪,降低你的福利待遇,只是想把你的工作调动一下,大不了封你一个闲职,你何必丢下太平清福不享受,而要折腾去谋反呢?再说,谋反你有几成胜算,恐怕胜算不多,老赵可是一位军事天才。
3、老大还算比较厚道的,只是夺了你们的兵权,并没有加害你们,反而结为婚姻关系,既是往日哥们儿又是儿女亲戚,荣华富贵并不曾亏待于你,不当领导也少操心,安享幸福,何乐而不为呢?这等好事,我想傻子也能看出来。
4、老赵家不只是赵匡胤有能耐,他弟弟赵光义也是一位人才,还有三弟赵光美,还有宰相赵普,都不是好惹的,那都是和赵匡胤是一条心的,你以为朝廷少了你们几个就不行了吗?眼中钉,肉中刺迟早是要拔掉的。杯酒释兵权也是给你们一个台阶下,不然,往后就没有台阶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