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有关昆仑奴的记载多出现在唐朝,因“昆仑”在古代除了指昆仑山之外还指黑色的东西,故唐朝以“昆仑奴”称皮肤黑色的人。《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曰:“盘盘,在南海曲······其臣曰勃郎索滥,曰昆仑帝也,曰昆仑勃和,曰昆仑勃谛索甘,示曰古龙。古龙者,昆仑声近耳。”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卷八一中提到:“昆仑语,上音昆,下音仑,时俗语使亦作骨论,南海州岛中夷人也。”所以,古龙、骨仑、骨论等都指昆仑。
昆仑奴的长相与中原汉人有很大的不同。卷发、黑皮肤是昆仑奴的主要特征之一。《隋书》卷八二《南蛮传·真腊》:“人物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卷发黑身,性气捷劲。”昆仑奴的身体并不高大,但身体素质较好,力气大,性情温和。从出土的昆仑奴俑看当时的昆仑奴多赤裸上身或斜披帛带,穿短裤,社会地位并不高。当时的社会上层都以用昆仑奴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昆仑奴,新罗婢”成为了社会上的流行趋势。
有关昆仑奴的来历,学界有诸多研究,主要的观点有三种:一为南洋的黑人,二为非洲黑人,三为两种黑人都有。从《旧唐书·南蛮传》和《新唐书·南蛮传》等书中都提到了昆仑来自真腊、林邑、扶南等南洋国家。如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该观点被西方学者接受。日本学者桑原鹭藏和中国的吴春晗也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述,认为从体格差异和当时对运输条件来看,来自南洋更为合理,记载也更多。而我国也有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认为从唐朝之后,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非洲大陆的交通条件已经较为发达了,是有可能把非洲黑人带到中国的。唐朝有关于“僧祇奴”的记载,僧祇即“Zangi”,指桑给巴尔人,是唐朝的人对非洲黑人的称呼,这证明了当时有非洲黑人。(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但也有人指出,当时应该是两种黑人都有了,只是中国人对两种黑人不会区分,所以统称为“昆仑奴”。(孙机在《唐俑中的昆仑与僧祇》)
早在先秦时期,有“僬侥”(矮黑人)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已有黑人在中国境内。之后有关记载不多,但从印度的史书可以侧面印证中国一直有接收黑奴。大量的记载是在唐朝时,“昆仑奴”的说法出现,昆仑奴在上层社会流行一师。昆仑奴一是来自奴隶贸易,再者来自外国对中国的朝贡,还有一部分是作为战利品被掳掠到中国,也有少部分是跟随外国遣唐使到中国后留在中国。昆仑奴也多存在于中国经济、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所以境内依然存在有“昆仑奴”。但明清时期,随着“海禁”和“闭关锁国”的颁布实施,数量减少,渐渐销声匿迹。
↵↮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昆仑奴在古代时期,分佈在各各列国。那时还没有统一。赵,齐、燕、周等都有昆仑奴的存在。
昆仑奴在历史最早时期流散在,老挝、越南、缅甸、非洲、南非都有昆仑奴血统。
大多数东南亚一带黑人,是随阿拉伯人来华的。在当时社会里,都是一些身分显赫、达官贵人、用得起昆仑奴。
昆仑奴是印度的一个民族,昆仑奴有达罗毗荼人。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是一个文化发达国际大都市,满街都能看到各种肤色的人。昆仑奴在当时称之为新罗婢,昆仑奴人性情温和,身体都非常壮实。达官贵族都非常喜欢雇佣昆仑奴人。
昆仑奴在非洲北部,有东西方四十国侨民,包括非洲黑人。有相当多的非洲黑人部落,分散在马来西亚以南半岛上。
据唐代记载,昆仑奴在支那半岛的小黑人,还有老挝当黑人卡族在内。谭嗣同在《獄中提壁诗》中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用“昆仑奴″比喻革命义士。也是指家中的义仆。
昆仑奴是今地处中国的昆仑山,所以认为昆仑奴是现今昆仑山的原住民。其实是从西域通过西北通过丝绸贸易带入中国。
昆仑奴最大特点,就是皮肤黑。当时阿拉伯商人常常进入非洲亚洲之间,到中国做生意。中国的史籍中记载着,阿拉伯商人贩卖非洲黑人以及奴隶。
唐朝人呼印度昆仑奴为奴隶,是有证书记载。
✉▓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是唐朝贵族炫富的三大神器,其中的昆仑奴跟中国第一神山的昆仑山又有什么关系呢?
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
其实所谓的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指的是唐朝时期最受欢迎的三大异族奴隶。
昆仑奴并非来自昆仑山的奴隶,而是指的黑人奴隶,至于为什么不叫“黑人奴”,要叫“昆仑奴”,与高大上的昆仑山扯上联系,我们后面细细详谈。
新罗婢,顾名思义,就是来自新罗的婢女。
唐朝初期,朝鲜半岛同时存在三个政权,分别是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的新罗与唐朝关系最亲密,每年向唐朝上贡,后来借助唐朝的力量先后兼并了百济和高句丽,一统朝鲜半岛。
而每当新罗贵族来朝贡之时,他们不仅会携带贡品献给大唐皇帝,同时也会携带很多本土特产献给大唐的贵族。
“新罗婢”就是其中的特产之一,这些婢女在新罗贵族的洗脑之下,个个性情温顺,服服帖帖,很受大唐贵族们的喜爱。
但是能从新罗来到唐朝的新罗贵族毕竟少见,能获得他们带来的新罗婢的大唐贵族就更少了,一时间“新罗婢”成为当时的顶级奢侈品。
久而久之,新罗婢成为贵族们互相炫耀的工具,从而导致了“贩卖人口”的现象,很多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前往新罗诱骗或者掠夺女子来到唐朝,然后经过简单地训练,再高价卖给贵族们,这些才是新罗婢的最主要来源。
应有海,掠新罗良口,将到当管登莱州界,及缘海诸道,卖为奴婢者。伏以新罗国虽是外夷,常禀正朔,朝贡不绝,与内陆无殊,其百姓良口等,常被海贼掠卖,于理实难,先有制敕禁断。——《唐会要·八十六》
新罗朝廷发现这一现象之后,不得不向宗主国大唐寻求帮助,唐朝政府也觉得新罗作为自己的小弟,买卖他们的人口太不像话,于是下令禁止新罗婢的买卖行为。
然而,就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一样,有50%的利润就能让人铤而走险,100%的利润就能让资本践踏一切人间法律,300%的利润就能让他们敢犯任何罪行。
新罗婢的利润显然远远高于300%,因此朝廷虽然明令禁止,但是这个买卖却一直在暗中存在,经久不衰。
菩萨蛮,指的是来自于西域的舞女,相比起普通婢女,这些有异域风情的女人,更是披上了也曾神秘的面纱,非普通人可以得到。
唐宣宗时期,有一个小国女蛮国前来进宫,这个小国的随行人员高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
提起“菩萨”,我们应该记得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每见到漂亮的女子都会称呼一声“女菩萨”,并不是说这人就是真的菩萨,只是一种美女的特称,也是一种时代特色。
“蛮”字代表她们的国家女蛮国,是否暗含“蛮夷”之贬义就不得而知了。
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杜阳杂编》
因为这些“女菩萨”能歌善舞,所以他们又被称为“菩萨蛮队”,乐工专门为此作《菩萨蛮曲》,进而演化成后来有名的词牌名《菩萨蛮》,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
《菩萨蛮》—温庭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昆仑奴其实就是黑人奴隶
自秦始皇一统中原开始,凭借威服四海的国力,秦朝就开始接受外邦来朝。
到了唐朝时期,强大的综合国力更是让无数少数民族臣服,海纳百川,使得大唐长安也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在这个大都市中,不仅黄皮肤黑眼睛的东亚人随处可见,棕发碧眼的西域人也屡见不鲜,当然少不了的还有一种特殊人群,他们以奴隶的身份跟随在各种达官贵人身后,成为这些贵族的炫耀工具。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就有这样一幕:
太平公主与韦氏逛街,忽然看到一种奇怪的面具,便问道:“这是什么面具?黑如锅底,鼻子这么宽?”
摊主回答:“公子不知,这叫昆仑奴面具,大海盗王世杰刚从海那边贩回来一批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却性情温良,踏实肯干,一到长安就被贵族豪门瓜分殆尽。如今,上街能带两个昆仑奴保镖,是世家少爷们最时兴的玩意儿!”
虽然是艺术情节,但是却与真实情况相差不大,在当时昆仑奴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样子,皮肤黝黑,体壮如牛,却性情温良,踏实肯干。
《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按《旧唐书》中的说法,这些昆仑奴来自于林邑以南,只要是卷发、黑色皮肤的,都以“昆仑”称呼,又因为大多数都是奴隶身份,所以被称为“昆仑奴”。
林邑又是哪里呢?
林邑是一个中南半岛的小国,西汉时期,有一个日南郡象林县,被称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东汉末年,林邑人区连杀害县令,自称林邑国王。
南朝刘宋时期,林邑向刘宋称臣纳贡,隋朝时期彻底被征服,设置林邑郡。
大约在如今的越南南部地区。
而林邑以南,指的主要是南洋诸岛,这些东南亚地区有一种矮黑人种,也是黑色皮肤,卷发,《旧唐书》中所指的“昆仑”大体就是指的东南亚这一带的黑人,属尼格利陀人种。
既然他们又被称为矮黑人,为何会有“体壮如牛”的说法?
其实,当时流入大唐奴隶市场的黑人,并不仅仅只有东南亚矮黑人种,还有一些是来自于非洲的桑给巴尔人,“僧祇”即“Zangi”,他们又被称为“僧祇奴”。
这些非洲来的昆仑奴,虽然与南海黑人都是卷发、黑色皮肤,但是体型相差比较大,再加上非洲距离比较远,运过来的奴隶显然价格更加高昂,物以稀为贵,属于“昆仑奴中的精品”,故而我觉得一般描绘的“体壮如牛”,大概就是指的来自非洲的昆仑奴。
因为在当时,大多数人只知道昆仑奴是黑皮肤、卷发,根本不会细分到底是来自于哪里,所以才没有区分开来。
为什么叫做昆仑奴?
《晋书·后妃下》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孝武文李太后……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意思就是在晋朝时期,黑皮肤的人就被称为“昆仑”,因此昆仑奴并没有其他含义,就是特指黑人奴隶。
为什么会用中国第一神山之名来代表这些黑人?
最为普遍接受的是,在古代,有这么一个小国,以昆仑为名,而其国人都是黑皮肤,卷发,又被称为昆仑人。
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周去非《岭外代答》
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昆仑层期国”是否就是昆仑国的由来,但是从唐朝以后,基本上昆仑人与黑人是相同的意思。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大唐盛世,才能造就“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的传说,唯有自强不息,国家繁荣,才能役外族而不被外族奴。
✐◎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唐朝,一个繁华又开放的朝代,注定会有些与众不同。譬如一种唤作“昆仑奴”的仆役的流行。何为昆仑奴?是从昆仑山上下来的人吗?他们长什么样?怎么在唐朝那么受欢迎?种种疑惑,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昆仑奴,虽带“昆仑”二字,但与昆仑山实在没什么关系。“昆仑”除了是山名,又指代黑色的东西,唐人将黑皮肤的人都统称为昆仑人。所以昆仑是一个泛称,不是指某一个地方。既然昆仑奴是黑色皮肤,想必不属于汉人,那么他们何以在唐朝为奴呢?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到:“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接连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鬈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由此可知,昆仑奴大都是被捉至国内,贩卖为奴的。
那昆仑奴长了什么模样呢?其实上段中文献就已经能让我们略见一二了——黝黑的皮肤,卷曲的头发。不仅如此,从诱捕方式看,似乎尚处于原始社会。而已有的考古发现则更加细化到穿着打扮——发掘出土的唐代昆仑俑,大多赤裸上身,下穿羊毛短裤。这副打扮,在当时看来,当是十足野蛮了吧。
既然昆仑奴是“野蛮人”,那为什么在唐时还很受欢迎,有钱人纷纷以豢养昆仑奴为流行?第一点,是因为唐朝的长安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人放眼望去都算不得稀奇,因而对外族的包容性较高。第二点,昆仑奴性情温和,任劳任怨。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叫陶岘的人爱游历山川,他去广东看望亲戚的时候得了一大笔钱,便花钱买了一把古剑,一只玉环和一个昆仑奴。那个昆仑奴名字叫摩诃,水性非常好。陶岘最喜欢的娱乐就是驾舟和他一起出行,到了某个水深的地方就把古剑和玉环扔下去,让摩诃捞上来。有一次,他们驾舟到了湖北黄石的西塞山,陶岘见这片水域水色乌黑,且死气沉沉不流动,心知必有古怪,顿时来了兴致,扔下古剑和玉环让摩诃去捡。摩诃这次潜了许久,才爬上船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这里有鳄鱼,没有办法拿到了。”但陶岘可不管这些,摩诃无奈,扯散头发大吼一声,跃入水中。这次一去,便没再回来,只有被扯下的断肢慢慢浮到水面上。陶岘后悔不已,从此再也不提游历江湖。
第三,唐朝僧人慧琳说,昆仑奴非常擅长驯服野兽,在唐时有些富豪把猛兽当宠物养,自然少不了昆仑奴当驯兽师。昆仑奴也擅长语言,《隋书》中已经有记载说,隋将率兵攻打东南亚几个岛国,抓了几个昆仑奴,本来是让他们负责看门,送饭,打更这些杂活,却意外发现他们会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所以让他们去当了翻译。
这些昆仑奴都是从哪来的呢?有种观点是他们大部分是居住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矮黑人,属于尼格里托人种,也有部分是自北非辗转而来。还有些学者推测,昆仑奴中也许还有达罗毗荼人(属印度)。
昆仑奴因其名称,总给人以神秘之感,但细细说来,也不过是战争的牺牲品罢了,被迫背井离乡来到异国,从自由人变成奴仆。但也正因为有了如昆仑奴一般的异族人的加入,唐文化才焕发出更璀璨的生机,更充满活力,更加多元。也许在当时,他们是卑微的,渺小的,但他们所发挥过的作用,是值得说道的。
←☹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昆仑奴,新罗婢”应该算是唐朝时期达官贵族的一个高级配置了,这两者虽然经常放在一起说,但是又有不同,新罗婢比较没有争议,就是来自新罗的婢女。新罗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大唐的附属国,在唐初没少被高丽和百济欺负,后来唐高宗时期灭了高丽和百济,新罗得以扩充地盘。
新罗婢女成为大唐显贵之家的婢女应该是八世纪开始的事情,唐初的时候很少会出现,当然即便出现也是新罗国进献而来的贡品,是高级歌姬之类的。贞观年间,新罗还曾给李世民仅进献了两个新罗美女,不过被李世民拒绝了,两个美女又回到了家乡,李世民的理由是她们远离故土会想念家乡,自己不忍心让她们忍受思乡之苦。
但是到了九世纪,新罗婢就多了起来,因为有强盗掠夺新罗的良民,然后到中原来卖,新罗婢都是经过训练的,性情温和,乖巧能干,重要的是不是大唐人,似乎更能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于是新罗婢在这一时间段盛行。不过后来大唐皇帝严令禁止买卖新罗奴婢,而且还下令将中原的新罗婢用船只送回新罗,这才减少了帝国的新罗婢。
与新罗婢相对的另一个奴仆品种就是昆仑奴,新罗婢可以顾名思义,但昆仑奴似乎并不能顾名思义,至少有一种共识就是,昆仑奴并不是昆仑山上出产的奴隶。
如果用一种笼统的说法来表述的话,那么昆仑奴就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黑人奴隶。至于昆仑奴来自什么地方,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是有分歧的,或者说一直没有达成真正的定论。实际上后人将其细化或者定向了,而唐朝时期的昆仑奴则更可能是一个统称,就是黑人奴隶。可能有不同的身体特征,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人们不认为有必要将其细分,反正就是外来的黑人奴隶。或者来自东南亚等地区,或者来自非洲地区,或者还有别的来源,都无所谓,只要他们力大能干、吃苦耐劳就是好的。至于高矮胖瘦没必要计较,不同地区的黑人必然有身体上的不同之处。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可能是唐朝人对昆仑奴的最初认识,即来自于南海诸国的黑人奴隶,之后又有别的地区比如非洲来的黑人奴隶,也因为其黑皮肤和卷头发被归为昆仑奴之列。
南海诸国也就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来自这些地区的黑人奴隶或者被当做贡品运送到大唐或者沿海的强盗掠夺而来或者干脆就是自己来的。
而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则是经由大食国(阿拉伯国家)来到的大唐,大食国建立于7世纪初期,而在7世纪后期就进入了非洲,开始进行黑人的买卖,8世纪左右大食就将这些黑人奴隶卖到了大唐,成为大唐贵族们的身份的象征。
可能会有人觉得昆仑奴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主要做的就是脏活累活,其实未必,他们这些奴隶都很能干,有的还有不错的技能,即便只是奴隶,也并不完全是被人看不起的。
甚至在唐代还有将昆仑奴塑造成豪侠的小说,《太平广记·豪侠》中就收录了这样一个豪侠形象。说是唐代宗时期,崔生身边就有一个很了不起的昆仑奴叫做磨勒,磨勒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身怀绝技。在崔生为某一个官居一品的官员家里的歌姬魂牵梦萦的时候,磨勒主动为自己的主人排忧解难,不仅帮崔生解开了红绡女发出的暗语,更是带着崔生飞过了一品大员家里那十重垣,让崔生和红绡女相见,并在不惊动一品官员的情况下,又带着崔生和红绡女飞了出来。
红绡女隐居在崔生家,一直到几年后她跟随车队外出赏花,被一品大员的家奴发现,一品大员这才知道了当年的真相。并将崔生的家团团包围,想要杀死磨勒,只是磨勒毫不畏惧,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出高墙消失得无影无踪。过了很多年之后,还有人在洛阳城见到了卖药的磨勒,丝毫没有变老的迹象,还和从前一模一样。
当然这就是一个神化了的故事,这种神话故事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唐随处可见,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昆仑奴并非只是简单的奴隶,他们中的很多是有特殊技能的。
------------------
推荐阅读: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