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郝昭的结局如何?
▬≝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郝昭的结局如何?
228年冬十二月,诸葛亮率数万军,急攻陈仓,去被仅有千余人的郝昭所败。
郝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如何以千余人击败数十倍于己的诸葛亮的呢?建有如此功勋的郝昭,为何后来又没有得到大用?他的结局如何呢?
志在必得的诸葛亮
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受挫。
诸葛亮并不气馁,他严肃军纪、励兵讲武。通过整顿,“戎士简练,民忘其败”,蜀军面目一新,只待再战。
很快,机遇来了。
曹休在石亭大败,原屯关中的张郃也东下荆州,准备对吴作战,关中空虚。
诸葛亮抓住时机,急率军数万,走故道,出散关,直扑向陈仓。
陈仓,位于关中平原与秦岭交吻之处,一旦夺取陈仓,蜀军既可以直接威胁关中,也可以配合断关中与陇右的联系,为下一步北伐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此时,诸葛亮夺取陈仓的机会很大。
1、陈仓城防的防御力有限。
陈仓三面环山,又有渭水流过,地势险峻。
然而,陈仓城,过去的防御并不强。
陈仓城,是前762年,由秦人作建。当时,建城的目的,是为了储备军粮武器。
因此,很长时间内,陈仓都是屯兵之所,而不是守城之地,并不是为守城防御作战而构造的。
楚汉之时,樊哙以车骑野战击败章邯军后,一举占据陈仓。
汉末时,李傕、郭汜与马腾、韩遂交战,李傕军取胜后,也轻易攻占了陈仓。
其后,曹操攻张鲁时,张郃顺利占据了陈仓;屯田客据陈仓造反,赵俨也轻松夺取了陈仓。
依常理,携带了专业攻城武器的诸葛亮的数万大军,攻取陈仓,应当没有太大难度。
2、援军较远,有机可趁。
如前所说,张郃已远赴荆州,关中空虚。
显然,当“唯谨慎”的诸葛亮把目标选定为陈仓,正说明了夺取陈仓的把握不小。
诸葛亮,志在必得!
郝昭筑城
然而,诸葛亮遇到的陈仓,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再北伐,必攻陈仓,遂派郝昭在此筑城以备。
而郝昭的筑城,方法得当,效率极高。
郝昭保留了旧城,并在旁边修筑了新城,形成了上城(旧城)、下城(新城)并存的格局。
旧城,依然屯了大量的武器、粮草,新城,是按照“婴城而守”的设想新建的。
旧城在西,背靠群山,处于对蜀作战的后方,囤积了大量的器械、粮草,可以持久作战;新城在东,依托坚固城防,在前对蜀防御。
即便你诸葛亮攻取了新城,郝昭退守旧城,依然可以拖延时间,以待救援!
郝昭对自己打造的防御是信心满满的。
诸葛亮派郝昭的同乡来劝降。
郝昭以魏国律法、自己为人,拒绝了,随即自信地说到:回去帮我谢谢诸葛亮的好意,然后你们就可以开始进攻了!(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
诸葛亮再派人来啰嗦,郝昭已经懒得多说了:该说的我都说了。我认识你,我的箭可不认识你!
郝昭,出身部曲督,打了几十年仗才成为杂号将军。
想要扬名立万,一战成名,没有比诸葛亮更合适的对手了!
技术对决
诸葛亮先是摆出了传统招式:云梯+冲车。
云梯,可以让士兵爬上城墙;冲车,可以撞开城门。
诸葛亮人多,就算牺牲一些人,堆也能堆上去!
郝昭不打算让你慢慢堆。
釜底抽薪:以火箭烧云梯,以石磨压冲车,直接摧毁诸葛亮的进攻武器。
诸葛亮遂调整战法:火力掩护+直接攀城。
火力掩护,当时最常见的方法是堆一座土山,居高临下,射击城墙上的敌人,掩护部队登城。
这是当时最常见的火力掩护方法,袁绍在官渡之战,曹仁围攻夷陵(甘宁部),司马懿围攻襄平,都采用了这个方法。
不过,堆砌土山工程比较大,诸葛亮时间有限,来不及。于是,诸葛亮就紧急打造了井阑。
所谓井阑,就是用木材制造成井栏形状,士兵爬上去,居高临下射击敌军。
诸葛亮“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井阑有百尺之高。
在井阑火力的压制下,蜀军填上堑壕,直接攀城而上。
应对这种火力压制的方法,通常是守方也加高城墙。
官渡之战中,袁绍以此法压制曹军,曹军“亦于内作,以应之”。
郝昭在城内紧急内筑城墙,以加强防御的稳定性。
诸葛亮遂再调整战法:挖掘地道。
郝昭令人在城内穿地横截之,你挖进去的蜀军刚好送上门来作俘虏。
打了20多天,攻不下。
魏军部分援军靠近,诸葛亮被迫退军。
郝昭一战成名。
这就是命
得知此事,魏明帝大喜,封其为列侯,并亲切接见了郝昭。
会见的印象很好,曹睿兴奋地对孙资说:你家乡有这么个牛逼的人,真是社稷之福呀!
重用!一定要重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郝昭病重了···
魏明帝十分忧虑,下诏减损大官肴馔,以为郝昭祈福。
司马懿劝阻:郝昭一病不起,“此乃命也”!减损大官肴馔,不合礼制,过分了···
这就是命!
临终的见解
临终时,郝昭对儿子做出了几点指示。
1、别再作将了。
我打了一辈子仗,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差事。
2、千万不要厚葬。
我打仗时,为了制造攻城器械,多次挖掘人家的坟墓(以棺木为材料)。
所以,厚葬这个事情,对死者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人生有生所,死了又能去哪里呢?
“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唯汝而已”,你看着办吧。
郝昭,出身部曲将,数战有功,成为杂号将军。
陈仓挫亮,一战成名,本来算是终于混出头了。
而从陈仓之战的表现看,郝昭确实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若得重用,郝昭必然能有更大的作为。
然而,在得到重用之际,郝昭却病重而死,这大约就是运气吧。
┉☈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郝昭的结局如何?
郝昭,生卒不详、父母未知、配偶未知、兄弟未知等,这样一位将领,就算厉害,应该也厉害不到哪里去。否则,历史不可能记载的这么模糊。
所以,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数万军队的说法,本身可能就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则需对史料进行分析甄别,或许才能还原历史真相。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公元228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这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只提到了王双,并没有提到郝昭。当时,诸葛亮因粮草不继,无奈退兵,并在退兵途中,斩杀王双,似乎王双比郝昭还要重要。
《三国志·曹真传》记载:“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这里,虽提到了郝昭和王生(王双),却称赞的是曹真谋略。说曹真早已料到诸葛亮攻打祁山时,必定会向陈仓出兵,所以才派郝昭和王生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后来,果如曹真所料,诸葛亮突然来到陈仓城时,却被早已做好准备的郝昭和王生拒之城外,连续攻城20日不能下。
因此,魏明帝封赏曹真食邑共二千九百户。也就是说,曹真才是此战的最大功臣,而郝昭和王生只是陪衬。
《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载:“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
这里,说诸葛亮当时的领兵数万,而古代所说的数万,一般是指5万以上,但诸葛亮历经7年的五次北伐,兵力几乎很少达到3万。
再说,曹真早已料到诸葛亮会出兵陈仓,绝对会派出足够应对诸葛亮大军的兵力,又怎么可能将一切希望放在“不可预知”的郝昭身上呢。不就是明知有风险,却要在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去冒险,岂不是傻子所为,能将大将军的曹真傻吗?
通过以三个史料来看,郝昭是否真以“千余兵击退诸葛亮数万军队”的说法,是存在商榷的,而郝昭之能是否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更是需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再来看看《魏略》中对“陈仓之战”的描述,可能感觉还有点可笑。
《魏略》:“(诸葛亮)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
有兴趣的话,不妨去做个实验,将一块布团蘸上汽(柴)油,点燃后放在一段光滑的木材上面,便会发现,直到布团烧成了灰烬,木材也不会被点燃。现代的汽油尚且如此,更何况当时的燃料呢。
如果说,当时的火箭头上装有火药,那更是无稽之谈。因为,火药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家和炼丹家孙思邈发明的。根据他著的《丹经内伏硫黄法》记载,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的药粉,也仅是最初的火药雏形,而真正将火药当武器使用的时期,却是数百年后的宋朝。
所以,该史料中所讲“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显然并不符合作战常识。是否,存在“表功”过度,或造假,就不得而知了。
《魏略》:“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
当时,蜀军攻打陈仓城时,曾使用百尺高度的井阑。因井阑高度超过城墙,所以蜀军可以站在井阑中向城中的魏军射箭。同时,蜀军在井阑弓箭兵的掩护下,迅速用土填平护城河后,以云梯攀城攻城。
对此,郝昭于城内筑“重墙”,因“重墙”比井阑高,魏军便依托“重墙”的高度,俯射井阑中的蜀中,从而破了诸葛亮的井阑。
但是,想过没有,以郝昭千余兵力,筑一面高于城墙的“重墙”需要多少时日呢,就算不作战,没个一年半载恐怕也难以筑起来吧?更何况是在蜀军井阑弓箭兵的俯射下,能不能筑起来都是个大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城中可能有数千百姓。那么,想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来看,一个边境县也仅有千余户人家,而同为边境县的陈仓县的陈仓城中能有多少人呢,能用于筑城的劳力又有多少人呢?所以,不管怎么说,在诸葛亮“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期间,绝对是无法筑起“重墙”的。
后来,明代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曾这样评价这一战:“孔明不减公输,郝昭不减墨翟。”显然,他对作战细节也并未深思,虽然评价形象,却有失常识。
最终,“亮无计,救至,引退。”同时,根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来看,当时因魏国的援兵到来后,诸葛亮已知无法攻克陈仓城,又因粮草不继,这才无奈退兵。
此战后,魏明帝封郝昭为关内侯。不久。郝昭因病身亡,留有一子郝凯。
所以,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的说法,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更不能以一二句史料,来做判断,或当成“黑亮”的依据。只有多史料综合对比,并加以分析,或许才会看到历史的真实面目。否则,很容易将伪史料,当成真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
↗〓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郝昭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有多场精彩绝伦的守城之战。
曹魏集团:曹仁的樊城保卫战,张辽的合肥之战,文聘的石阳之战,张特的合肥新城之战,陈登的广陵之战,郝昭的陈仓之战等;
蜀汉集团:霍峻的葭萌之战,王平的兴势之战,罗宪的永安之战等;
东吴集团:朱然的江陵之战。
上述守城战例,全部坚守成功,而且大多都是以悬殊的弱势兵力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骄人战绩,甚至还有逆袭反杀的壮举。所以,对应的守城名将都得以青史留名。
在上述战例中,知名度最高者,大概就是张辽暴击孙权,其次则是曹仁死磕关羽(南郡保卫战也很突出),再往后,可能就是在网络中呼声极高的郝昭怒怼诸葛亮了!
本文的主人公,正是曹魏名将郝昭。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郝昭死守陈仓,以千余人的兵力,成功抵御了蜀汉的三万大军,令诸葛亮无功而返!
郝昭是怎样做到的呢?此战过后,郝昭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陈仓之战的背景。
公元228年,诸葛亮启动第一次北伐,不过整体战况属于高开低走,在平定三郡(南安、天水和安定)之后,却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之战的惨败,被张郃狠刷了一波战绩。与此同时,兵出箕谷、以作疑兵的赵云也被曹真击退,赵云在撤兵时烧绝了褒斜道。
蜀军处于全面被动势态,诸葛亮无奈之下选择了班师,返回汉中修整;此后斩了马谡等人,还上书自贬三级。此期间,诸葛亮一直在汉中筹备军资、修整练兵,准备厚积薄发。
不久,曹魏与东吴爆发了石亭之战。曹休中了东吴周鲂的诈降之计,在石亭一战中被陆逊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了无数的辎重器械,阵亡了上万兵力,差一点儿就全军覆没,幸亏被贾逵救走才逃过一劫。此战过后,曹休很快就忧郁成疾,不久就病逝了。
曹魏方面加强了东线的防务,开始战略性偏移,魏兵大举东进,导致西线地区的兵力出现了短暂的空缺期。
诸葛亮看到时机成熟,同时也是为了策应东吴的战事,于是开启了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可谓是厉兵秣马、有备而来,那么曹魏方面有什么准备吗?
当然有了!一方面是曹真的预判和部署,另一方面就是郝昭的实操和防御。
此时的曹魏集团中,军衔最高、能力最强者,当属曹真。
当诸葛亮在汉中屯兵修养期间,曹真就预测到诸葛亮很快就会反扑,而且精准地预测到了诸葛亮的出兵路线,那就是陈仓道,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于是他做出了相应部署,“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郝昭当然也没闲着,他大搞基建,在保留陈仓旧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座陈仓新城!
旧城在后方,背靠群山而无忧,可以为新城支援器械、粮草;而新城在前线,依托郝昭提前修缮的城防体系,完全可以与诸葛亮进行消耗战和攻坚战!
这种防御体系,对于远道而来的诸葛亮来说,实在不妙呀!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此战的具体过程。
二、陈仓之战的过程。
诸葛亮来到陈仓之后,立即获取了两个情报:1.陈仓已经修缮了防御工事;2.郝昭在陈仓。
这两条消息,对诸葛亮来说,都是超级利空。
1.陈仓本来就凭借地形优势而易守难攻,现在重新修整、另筑新城之后,已经远远超过了诸葛亮的预期,“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估计是骂骂咧咧地各种吐槽。
2.“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诸葛亮听说郝昭在陈仓城镇守,简直大吃一惊!因为郝昭颇有威名,而诸葛亮素有耳闻,所以对于攻取陈仓,诸葛亮感觉有一定难度,“亮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诸葛亮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
当然不是攻城!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在三国冷兵器时代,攻城的难度要远比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难得多得多!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攻城方式,譬如几个人抬着梯子爬城墙之类的,都是超级小儿科,那只是古代攻城战中的超级缩影之一,如果想要用图文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古代攻城战中的攻防器械、攻防手段还有地形、城墙等各种因素,那必将是一篇上万字的专业论文!
因此,我们只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行,那就是一旦在兵力上达到绝对优势,一般情况下都是围而不攻,也就是兵书所云“十倍则围之”,攻城战则是最后的选择,还往往出力不讨好,效率和性价比相对来说都很低!
这一点,诸葛亮南征之前,马谡就献出过攻心论,也就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所以,诸葛亮准备派人招降,他麾下正好有一个人是郝昭的同乡,此人名叫靳祥。
靳祥只身来到陈仓城中,见到了郝昭,许以高官厚禄,但郝昭不为所动,慷慨激昂地说道,“吾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我已经做好了誓死拼搏的准备,你不必再说了,回去告诉诸葛亮,让他放马过来吧。
诸葛亮不死心,想让靳祥再去争取一下。靳祥来到陈仓城下,人家郝昭直接不让进门了,靳祥在城下吆喝了几声;郝昭大怒,做出搭弓欲射的样子,“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我已经有言在先,再说无益,即便是我讲同乡之情,这箭可不长眼睛!
靳祥灰溜溜地闪人了!
诸葛亮无奈,只能选择了最不愿意看到的攻城。“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也就是说,诸葛亮虽然选择了下下策,但他仍然自认为比较有把握,因为自己占据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而且曹魏的救兵一时不能赶到,所以就想一鼓而拿下陈仓城!
但是,一旦交火之后,诸葛亮就有点错愕不已了!在攻防战中,郝昭展示了出类拔萃的能力,纵然诸葛亮使用了各种攻城手段,都被郝昭一一化解!
蜀军架起云梯,郝昭就用火箭射之;云梯燃烧,蜀军被烧者极多;
蜀军以冲车攻城,郝昭就用大绳拴着石磨盘砸过去,冲车全被折断;
蜀军用井阑百尺作掩护(上面可以射箭),然后填平了护城的战壕,准备直接爬上城墙,但郝昭又在城内筑起了第二道城墙,“又于内筑重墙”;
蜀军启用了掘子军,准备挖地道突入城内,但郝昭见招拆招,“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就是说又挖了很多深沟,截断了掘子军的路线,令其自动暴露!
这一战的结果是什么呢?
“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在曹魏的救兵赶到后,诸葛亮选择了退兵。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在一月之内的攻城战中结束,最终没有捞到任何便宜!
我们思考一点:郝昭为什么能够抗住诸葛亮?是郝昭太神了,还是诸葛亮太菜了?
在当代网络中,对于三国人物的品评,经常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类现象,一类是无节制地拔高,譬如把郭嘉拔高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另一类就是无下限地贬低,譬如把诸葛亮贬低成了不懂军事的后勤总管!
当今网络中,对于陈仓之战,很多人都有共同的认知,那就是郝昭一战封神,而诸葛亮却一败涂地!
这些网友都会把郝昭捧上神坛,而把诸葛亮猛踩一脚,恨不能一脚踩到尘埃里!
诸葛亮荣入武庙,把司马懿打得“畏蜀如虎”,就真的如此不堪吗?
本文前两个部分,基本是站在曹魏和郝昭的立场来写的;现在我们站在诸葛亮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可能就会迎来反转了!
郝昭之所以能够守住陈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陈仓易守难攻;2.诸葛亮的后勤出了问题。
我们逐一分析。
第一点:陈仓坚固,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
诸葛亮虽然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受限于陈仓的地形,兵力无法完全展开,所以兵力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攻城战可不是阵地战,更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拔河比赛!
郝昭对于陈仓城的修筑,前文已经提到;至于多么难攻,也已经推演;现在重点盘点一下,三国攻城战的艰难战例。
1.曹操围攻吕布两个多月,然后水淹下邳,直到城内哗变,吕布才被部将生擒送了出来;
2.曹操围攻邺城,麾下诸位名将都上了,审配死守了三四个月;在决开漳水灌城之后,审配又坚挺了三个月,直到城内出现了叛军投降,才最终城破;
(备注:你能说曹操的全明星阵容不够强大吗?)
3.曹仁守南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对手是周瑜、张飞以及东吴主力,大概坚守了一年多,还把周瑜射掉了半条命;
4.霍峻守葭萌关,在只有数百人的情况下,顶住了刘璋派出的上万兵力,还有斩杀敌将的战绩;
5.罗宪守永安,只有两千人的兵力,却顶住了东吴陆抗的三万大军(陆抗可是超级名将),此期间,城内还出现了瘟疫,甚至还有小范围的叛乱,都被罗宪搞定了;
6.朱然守江陵,外援已被切断,成了孤城,兵力不到五千,对手是曹仁、张郃所率的五万大军,但朱然却死死地顶住了;与罗宪的遭遇相同,江陵城内也出现了瘟疫和叛乱,都被朱然平息;
7.孙权攻合肥,不提了,反正是一辈子没拿到一根毛线;
8.张特守合肥新城,面对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在拼死抵抗一个多月之后,兵卒战死、病死大半,最终城破,于是张特选择了诈降,并以缓兵之计获得了诸葛恪的信任,然后连夜修补了城墙,于次日再次决战,诸葛恪竟然一时又攻不下了,在撤兵时还遭到反扑!
看到上述战例,您是觉得曹操、周瑜、陆抗这些人水平不行呢,还是觉得审配、霍峻、张特这些人神乎其神呢?都未必吧?
那么再追问一句,您还觉得诸葛亮水平很拉胯吗?
其实,古代攻城战,真的是事倍功半,如果对方的城池足够坚挺,真的难以攻克,基本都是比拼后勤,耗光城内粮草,或者城内出现了变故,才有可能破城;一旦日久疲敝、军心涣散,或者对方援兵赶到,大部分都会无功而返。
诸葛亮之所以退兵,除了费耀赶来救援之外(张郃还在途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后期补给出现了问题。
第二点:诸葛亮的补给问题。
第二次北伐出兵之前,诸葛亮曾经专门给诸葛瑾写信,表达了牵制魏军的意思,“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这段话中,其实透漏了很多信息。
1.陈仓道年久失修,已经不利于行军了,于是诸葛亮在出兵前,临时开辟了这条道路;
2.既然行军不利,那么运粮就更不利。众所周知,诸葛亮北伐,困扰最大的问题,就是运粮问题,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诸葛亮二伐,粮食根本就没带够,又因为运粮艰难,所以大军的口粮,主要依靠大军自己携带的粮草。
这么说,有凭据吗?当然有!这个情况,是张郃判断出来的!
当诸葛亮开始围攻陈仓之后,魏明帝曹睿就坐不住了!
曹睿想到了最能打的张郃,于是火急召张郃至京师,命张郃赶到前线救援。曹睿担忧地问道,“迟将军到,亮已得陈仓乎!”等将军赶到陈仓,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得手了呢?深表忧虑!
但张郃不以为然,“比臣未到,亮已走矣”,我还没到,估计诸葛亮就撤了!
曹睿惊问其中玄机,张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屈指算来,诸葛亮的粮草辎重,肯定撑不过十日了!
张郃之所以位列曹魏五子良将,那可不是吹出来的,这家伙有一项天赋异禀,那就是料敌先机,对于诸葛亮的动向,竟然全被他精准地预测到了!
张郃连夜行军,才走了一半,诸葛亮就退军了!
以笔者的浅显之见,愚认为,诸葛亮兵出陈仓,并非真正的战略目标,他只是为了策应东吴的战事,牵制曹魏的西北兵力,如果能拿下陈仓,则首选劝降,实在不行就强攻拿下,最差的结果,就是打一枪就走!
如果诸葛亮吃准了要攻下陈仓,不可能就带那么几天的粮食吧!
此外,诸葛亮是11月出兵,12月攻城,在20余天之后撤兵,但是到了1月,陈式在另一个战场上得手了,他连续攻占了阴平、武都二郡,令曹魏国内为之哗然!
也许,诸葛亮的终极战略目标,可能就是武都和阴平!
最后,我们还是聊一下郝昭吧。
陈仓之战,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多么菜,但我们要客观地承认,郝昭是真的强!
此战过后,曹睿大喜过望,对中书令孙资(郝昭的同乡)说道,“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爱卿乡中有如此生猛快意之人,郝昭有如此上等表现,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这应该是对郝昭最大的褒奖了吧。
然而,正当曹睿准备提拔重用郝昭时,郝昭却因为用命过度、积劳成疾,很快就不行了。
临终前,郝昭在向子辈们吩咐后事时,再一次提到了陈仓之战的惨烈,同时也能彰显郝昭坚守的意志和誓死的决心,“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
在攻防战中,郝昭为了修补城墙,竟然把棺材板都用上了!
这种狠人,这种拼命的姿态,诸葛亮劳而无功,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郝昭的结局如何?
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魏国有一个著名将领,曾经以1000余名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大军,历史上确有其事。
此人就是郝昭,他为人非常雄壮,很小的时候就从军打战,为曹魏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
这个杂号将军可不是什么杂牌军,他们曹军边防军中的精锐部队。中国正史《三国志》记载:
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意思就是说:曹真认为诸葛亮出祁山,必然经过陈仓,于是命令郝昭等人镇守陈仓。
郝昭等人接防后,马上修治城墙,来年的春天,诸葛亮果然围困陈仓,郝昭已然有充分的准备,诸葛亮始终不能攻克该城。
其实,诸葛亮早就听说郝昭在河西的威名,考虑到难以攻下城池,便让郝昭同乡人靳详,在城外远远地劝降。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你不必多说,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诉诸葛亮,就来攻打吧。”靳详没办法,只好返回蜀军军营。
但是,诸葛亮自以为有几万兵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众,又估计东来的魏军救兵,未必就能及时赶到陈仓,于是进军猛攻郝昭军。
昼夜攻守,连续不断的进攻,相持了20余天,诸葛亮仍无法攻下陈仓,与此同时,曹真派遣费曜已经领援军到来,诸葛亮不得已只能下令退军。
据《魏略》也有相关记载说:诸葛亮本来就听说过陈仓坚固,等到了之后,看陈仓早已有准备,又听说郝昭就在城中,也是大为吃惊。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这个事情让曹魏朝廷上下都兴奋不已。
战后,魏明帝立马下诏褒奖郝昭,赐其为爵关内侯。郝昭后来回到洛阳,魏明帝居然还亲自接见了他,高兴地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乡里,居然有这般豪爽之人,为将能如此,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魏明帝本来还打算要重用他。可惜郝昭不久却生病,而且一病不起,魏明帝很是忧虑,还下诏减损大官肴馔,颇有斋戒为其祈福的用意。
可惜,郝昭为关内侯不久。最后还是因染疾而病死。我个人估计,一代魏国名将郝昭被诸葛亮强攻20余日,惊魂未定,艰苦备尝,也可能是过劳死。
我是@龚柳辉 请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正史上,郝昭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郝昭的结局如何?
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历来都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是在正史抑或野史中,诸葛孔明都是绝顶聪明、智慧超群之人。他早年鲜有败绩,还经常上演以少胜多、绝境生还的经典战役。
不过,在后蜀时期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却碰到了一个扎手的硬茬,让他不得不铩羽而归,尝到了失败的苦果。这个人就是魏国的首功之臣郝昭。
如果不是这场战役,名不见经传的郝昭也许会被淹没在历史滚滚长河中,绝少被人提及。但经此一役,郝昭不但挡住了鼎鼎大名的诸葛亮的进攻,而且以寡敌众坚持了近一个月,让他就此青史留名,成为了一代骁勇名将。
(郝昭剧照)
那么,郝昭是何许人也?他是怎样在和诸葛亮的对阵中占据上风的呢?其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郝昭是太原榆次人,年轻时体格强壮,喜好舞枪弄棒,好勇斗狠,“以义勇扬名于乡”。后来投身行伍,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迅速由一名士卒擢升为标首,直至位列将军,成为魏国的一名猛将。
魏文帝黄初二年,郝昭随镇西将军曹真,进剿河西胡治元等人的叛乱。在此战役中,郝昭有勇有谋,身先士卒,深得曹真的喜欢,后升迁为“杂号将军”,不过为何被赐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号,史籍中并未说明。
此后,郝昭就替魏国长期镇守西南边陲,一边抗衡蜀国的进攻,一边防范羌人的反叛。
公元227年,诸葛亮就曾为北伐中原开始谋划。他趁着魏国新君魏明帝刚刚登基不久,唆使西平郡守将麹英杀死临羌县令,想方设法策反了他,以实现将西平郡作为北伐跳板的目的。
一时间,魏国西部边陲风声鹤唳,危机四伏。一旦诸葛亮此计得逞,将是对曹魏的一次重大打击。
关键时候,郝昭力挽狂澜,受命于曹真讨伐麹英,快速赶在蜀军接应麹英之前,将叛乱平息。并一鼓作气将麹英斩首,干净利落地弹压了此次叛乱,让诸葛亮的计谋落空,史称“民夷畏服”。
(诸葛亮剧照)
在第一次的较量中,诸葛亮并未讨到半点便宜,其策反之计化为了泡影,也让他的兵出祁山之计功败垂成。经过这次交锋,郝昭意识到诸葛亮绝不会就此罢手,一定还会另寻他路,再出祁山,而陈仓必定是诸葛亮下一次攻击的对象。
郝昭将顾虑禀报了曹真,得到曹真的赞许。曹真马上命令他加固陈仓城池,储备战略物资,务必加强陈仓的防务。
公元228年8月,诸葛亮果然率数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北伐。蜀军一路直扑陈仓,在12月天寒地冻之时,兵临陈仓城下,将只有1000余魏军守卫的陈仓团团围住,伺机发起攻击。
郝昭早有准备,不但加固加高了城池,还实行坚壁清野,等待着诸葛亮的到来。诸葛亮知道魏军守城将领是老对手郝昭后,明白此人虽只有区区千余兵力,但勇猛兼备,不好对付。便找来郝昭的同乡人靳祥,希望能劝降郝昭,兵不血刃地占领陈仓。
靳祥举着白起来到城墙下,高声喊话,希望郝昭明白双方力量悬殊太大,不要以卵击石,早早打开城门,归降蜀汉。
郝昭听后,回应道:“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言,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
诸葛亮听闻郝昭之言后,被他对曹魏的一片赤诚所感动,惜才之心油然而生,便吩咐靳祥再试一次,希望郝昭能回心转意。没想到,郝昭视死如归的决心坚如磐石,怒喝靳祥道:“前言已定矣,休再多言!我识卿耳,箭不识也!”靳祥只好灰溜溜地返回蜀军营地。
(蜀魏战争)
诸葛亮见劝降失败,便仗着兵力上的优势,对陈仓发起了猛攻。郝昭也不甘示弱,身先士卒地率领着千余守军拼死抵抗。
一时间,城墙内外箭矢如雨,杀声震天,双方均寸土必争,咫尺不让,上演了惨烈的攻防战。一晃数天过去,两军都损失惨重,但却仍然势均力敌,谁也没能占据丁点儿上风。
诸葛亮忌惮曹魏援军到来,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更加猛烈的攻势,士兵们踏着战友的尸体,扛着云梯、推着冲车潮水般涌向陈仓的城墙。
每当蜀军的云梯将要接近城墙时,郝昭便命令魏军用火箭还击。一时间,城墙下烈焰升腾,云梯上燃起了熊熊大火,蜀军纷纷跌落摔死或烧伤,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诸葛亮见地面进攻受挫,转而命令士兵挖掘隧道,想从地下攻入城内,尽快啃下这个硬骨头。没想到,郝昭早就想到了这招,让士兵们在城内横挖沟壕分段截击,一旦发现地下潜入的蜀军,通通消灭。
就这样,诸葛亮和郝昭见招拆招,始终难分高下,郝昭硬是凭借着区区千余士兵。生生阻挡了诸葛亮近一个月,把个小小陈仓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终于,郝昭等到了援军,诸葛亮却已经弹尽粮绝,锐气尽失了。他不敢恋战,只好率领残兵败将匆匆南撤。
郝昭这一以少胜多之战,得到了魏明帝的高度嘉奖,不但亲自诏见了他,还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并高兴地对他说:“魏国有你这样的为将者,我还有何虑呢?”
不过,就在此战后不久,郝昭却突患恶疾,英年早逝了。临死之前,郝昭还不忘嘱咐后人,其丧葬务必从速从简,不必车马劳顿地返柩故里,只需将他埋葬在陈仓即可。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