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解放军将军中,胜率最高且战果最辉煌的是林彪。
林彪从南昌起义开始红军生涯以后,从广东打到黑龙江,又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
东面打到东南沿海,西面杀到四川、甘肃,赫赫战功,无人能及。
21岁的林彪任第10师第28团1营长以后,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哪怕是红军已经陷入颓势的大环境下。
林彪一生的大败仗如下:
第一,五次围剿时的失败。
五次围剿,红军对付不了国军碉堡战术。
虽林彪获得温坊战斗等一些胜仗,但武力改变大局,自己也打了很多消耗战,窝囊仗。
但这一时期,林彪尚且没有大败仗。
第二,湘江会战。
林彪在湘江打了一个大败仗,但也是没有办法。
当时林彪接到命令务必在湘江死守,掩护主力部队过江。
林彪11月25日赶到湘江后,发现桂军故意让出正面,放红军通过。
林彪急忙汇报,要求红军主力全力高速行军,务必尽快通过湘江。
然而,李德博古指挥不利,红军直到12月2日,用了长达7天才通过湘江。
尤其是最后2天,林彪被迫死守阵地,同数量优势的敌人死拼阵地上,伤亡惨重。
此战后,虽然林彪的红一军团是各部伤亡最少的,仍然很多部队损失一半左右兵力。
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四团政委杨成武和五团团长钟学高负伤,五团政委易荡平等千余人牺牲,两个师共损失近四千人。
林彪指挥历史上,从没有这么大的牺牲。
据后人回忆,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
第三,血战四平。
时间跳到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率领十多万国军,包括精锐的美式装备驻印军北上杀入东北。
当时林彪名义上有20多万部队,但很多都是临时参军的乌合之众,包括:伪满官兵、伪警察、地痞、土匪,还有从没有摸过枪的年轻农民。
这些军队虽然接受了大量满洲国军的先进武器,但兵员素质太差,给他们核武器也赢不了。
林彪赶到关外的十多万八路军和新四军,此刻立足未稳,没有得到先进武器,甚至连吃饭和穿衣问题还没有解决。
相反,杜聿明手中的美式驻印军是国军精锐,曾经在缅北滇西歼灭过10万精锐日军。
当时毛泽东的意见是务必死守死拼,尽量保住南满,独霸东北。
但林彪认为,目前东北解放军兵力虽多都是虚的,战斗力不如国军。
如果强行在四平决战,只能被杜聿明借机重创甚至歼灭,到时候不要说南满,怕是连北满都保不住。
所以,林彪力排众议,果断放弃四平撤退到松花江以北。
四平战役解放军伤亡1万多人,随后又逃散1万多人,但主力尚存,元气没有大损失。
这边杜聿明又被伟大的马歇尔拖住了手脚,无法越过松花江进攻。
由此,林彪很快恢复了实力,清除了内部的投机分子,消化了苏联转交的大量武器和兵工厂,很快建立了战斗力强悍的东北野战军。
从第二次四平战役以后,林彪也就在第三次四平战役吃了点小亏而已,其余都是百战百胜,再没有输过一场关键战役,占领东北全境。
抛去政治因素,林彪是新时代的战神。
林彪为什么会这么牛?人家有真材实料的。
看看他的总结: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共有九条:
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
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论百战百胜,第一个就是朱德总司令,别看朱老总创立人民子弟兵以后,几乎很少在前线作战,但是他绝对是百战百胜第一位大元帅。
因为从工农红军时代开始,到八路军新四军时代,再到解放军和志愿军,朱老总几乎参与所有战役的制定与规划,怎么打,怎么退,如何诱敌,如何攻坚,各野战军如何配合,这些朱老总在后方使用电报,对各个战场每一次战役都是给予极大的指导的。
谁也不能否定朱老总指挥战役的能力。
因为朱老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从不贪图功劳,总是将功劳让给前方作战人员,他默默的提携、指导,将自己的智慧完全奉献出来。
所以解放军从元帅到士兵,都对朱老总敬佩有加。
朱老总的伟大就是德才兼备不倨傲,深受人民爱戴。
第二名,我最崇拜的彭德怀元帅,他曾经有过失败,但是他是真正的中国脊梁,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劣势,他都敢对敌亮剑,越是绝境,他越勇猛。
当年我们处于弱势地位,他发动百团大战,对日本进行打击。
当美帝在朝鲜危险我东北安全,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入朝作战,用他最勇猛的战术,将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打的黯然离场,凭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将美帝打到了谈判桌上。
试问,以当时世界的格局,有哪个将领,是真正敢向联合国部队亮剑的?
联合国部队的实力摆在那里,不是谁都能丝毫不惧上阵的。
彭老总就有这股韧劲,就有这么个倔脾气,敌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敌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就是我最崇拜彭老总的原因。
当然还有林老总,他是一位不善交际,一心为民的人,他独特的军事思维,创造过无数奇迹,从平型关大捷,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都打出了绝响。
还有粟裕大将,一生尽打神仙仗,以险著称,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每一次战役,都是天才式的指挥艺术。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1948年的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当众问徐向前:“你们不到六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十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八个旅,你说一说,你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说起解放军的优秀将领,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林彪,粟裕,彭德怀,刘伯承等人,似乎本能的忽略到徐向前元帅。殊不知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是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是抗美援朝元帅的备选之一,如果当时彭德怀因故不能前往,徐向前必是最佳人选之一。今天我们就以晋中战役为例来详细解答徐向前元帅的指挥艺术。
1948年6月,临汾战役的枪声还在激烈作响之时,“既得陇,又望蜀”的徐向前已经开始构想进入晋中地区的作战问题了。并把自己的具体计划上报给了军委,不曾想,在兵团的作战会议上却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因为临汾战役历经72日夜激战,队伍早已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如果这个时候再贸然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恐陷整个队伍于不利当中。但徐向前却坚持立马发起晋中战役,他指出:艰苦的战役刚刚结束,按照常理理应休整。但我们这个时候打破常规,定能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敌人还没有机会和时间休整布防时,抓住战机,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往往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而且我们可以休整,但敌人并不会坐以待毙,此时正是山西地区麦收的好时节,阎锡山一直将晋中视为自己的粮仓,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不有所作为,那么老百姓辛苦劳作一年的成果又被阎锡山据为己有,所以即可发起晋中战役甚为必要。
最主要的是晋中的地理位置特殊,只有解放了晋中才能为之后的解放山西,解放太原创造有利条件。晋中盆地,纵贯山西中部,由北向南经过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等地,为云中山、系舟山、吕梁山。泰岳山所环抱、汾河、文峪河等流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盛产小麦、骨子、玉米、高粱、棉花、烟草、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是山西的粮仓。也是阎锡山赖以生存的大后方。因此。晋中于我部,于阎锡山都至关重要 。所以应即刻发起晋中战役。
况且,阎锡山雄踞山西多年,绝非等闲之辈。早在临汾战役打响之时,他就已经料到临汾会失守。在解放军拿下临汾之后,势必会对晋中发起攻击。所以。为了保卫晋中,固守太原。除了将重兵集结于晋中,太原之外。根据我军以往的作战特点,他还想了一套新的战术。阎锡山总结了同人民解放军作战屡吃败仗的教训。观察到我军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是因为指战员善于打运动战,机动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最大限度的保存有生力量。他说:解放军“不占领城市就有不占领城市的办法,就是会跑,使我们打他,屡打屡空。他们把“孙子兵法中的”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天之下。"此未实现的战术而运用的活灵活现。
并感触颇深的说道:'我们占了飞机,大炮的光,只学会了死守,受了飞机,大炮的害,跑又跑不得。“其实阎锡山是城市防御战的专家。他曾把自己的守城经验分享给前来取经的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要傅作义在唐山、塘沽、天津沿线修筑1到2万坐碉堡,认为这样就能阻止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但面对此次的太原、晋中之危,他却告诉部下,出路就是要学会跑。我们不仅可以保证晋中寸土不失,还要“以城复城,以国复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东风从何而来?就是我们军政能连成一片,配合起来跑。如此,我们就能打通临汾、大同。收复平定,寿阳。一跑万有,一跑万胜。我们就依照这十六字方针,打运动战。战机对我们有利,我们就从太原打出去,战机于我不利,我们就固守太原,寻找战机,再出城消灭共军。
其实,对于阎锡山的小算盘,徐向前早就做到了了然于胸,并做了详细的部署。他指出:“立即发起晋中战役,对我军是有利的。临汾被我们解放之后,晋中已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中,好似大海中的孤岛;我军处于战略进攻态势,部门打了胜仗,士气正足;敌军处于溃败之势。士兵已无心再战,士气低沉。在这种情况下。倘若部队休整好了再打,势必错失战机,硬性攻占太原彻底解放山西的大局。阎锡山势必会借此调整,巩固晋中防务,抢夺晋中百姓的粮食。增加他固守太原的本钱,使好打之敌 变成了难打之敌,对我后续解放太原产生不利影响。这正是:回其势而击人者,谓之乘势也。也就说说要抓住临汾战役取得胜利的发展势头,即刻组织发起晋中战役。
为此,徐向前在晋中的作战会议上说:阎锡山的“十六字秘诀”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是“事事无备,东风不吹。”但我们要十分小心他这个跑字,他出动这么多大部队布防晋中,并不是为了同我军决战。其实他是保存实力。他出动的野战军,名为打仗,现实情况却是为了“跑‘做准备。我们的正确方针是,抓住战机,不要让敌人轻易逃跑。阎锡山已无地盘可守了,目前仅剩下被我我军四面包围的晋中这片孤岛了。大同已成为悬在北方的孤城。阎锡山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仅剩下空中渠道了。虽然太原有军火工厂,但粮食却要全部由晋中地区供给,因此他不可能重兵把守太原,只能主动上前挨打。现在问题的根本是如何有序,有计划的迷惑阎军,将他的主力引诱,倾巢出动,再出其不意的予以歼灭。
6月4日,徐向前将晋中战役的作战报告和计划上报于军委:第一,以分进合围的态势,分裂阎锡山的防御体系,斩断其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部杂匪,保证晋中麦收顺利进行。第二,寻找机会夺取某些要点,诱敌主力与我决战,在运动战中歼灭其部分主力,达到削弱其实力的目的,进而缩小阎占区,为解放太原创造有利条件。具体作战部署如下。
晋绥军第十二旅和警备第二旅于6月16日前至太原以北,切断忻县到太原之间的铁路,并向太原逼近。以确保忻口至太原百姓的麦收。
命彭绍辉,罗贵波为总指挥,统一指挥吕梁军区独立第三、七、十旅以及第一、二、六、八、十军分区部队于6月19日前至汾阳、孝义、义水、交城地区。切断太原至汾阳的交通,肃清外围据点,确保以上城区的麦收;并调动阎军主力西进,以便野战军各纵队于太古至灵石见同蒲铁路东侧开展。
以太岳军区部队于6月16日逼近介林、灵石等地。打掉外围据点,夺取灵石,进而切断灵石与平遥之间的铁路,保卫麦收,队伍随时机动,歼灭阎军主力;任命肖久玟为纵指挥,指挥北岳军区第二军分区6个团于6月19日逼近榆次南北地区,切断榆次至太原、榆次至太谷间铁路和公路,阻止太原阎军向祁县、太谷增援。并派部队插入徐沟。太原。榆次三角地区以确保麦收。
以第十三纵队于6月19日以一部扫除自洪地区据点,而后攻占东观镇,切断太谷至祁县之间的铁路,以确保麦收,主力集结于东关地区,待机歼灭阎军主力;以第八纵队于6月19日以一部分兵力到平遥以东,以南外围据点,切断平遥,祁县间的铁路,确保麦收,主力集结于平遥以东地区,待机歼灭阎军主力。
为了确保晋中战役的顺利实施,有效的迷惑敌人,《人民日报》刊登了《徐向前将军谈临汾胜利意义》的文章,进而造成部队休整的假象。没成阎锡山果然上当。
6月上旬,各部都已进入制定位置,完成了既定部署。12日,太岳军区部队顺利攻占灵石。致使阎锡山错误地认为徐向前的主力已经转移,仅留下小股部队掩护麦收。于是,决定以其第三十四军团高倬之,率“闪击兵团”等部攻13个团主力,由平遥、介林、汾阳、等地出发,形成三面合一的态势,企图在高阳镇一举吞灭吕梁军区的部队。吕梁军区部队死守阵地不退,死咬住敌人不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形成相持状态。阎锡山为了确保战役胜利,达到提振士气之效,又增派其“亲自训练”的所谓“亲训师'第七十二师和”亲训“炮兵团前往增援。双方你来我往,战斗异常惨烈。晋中战役的序幕由此拉开。
徐向前在受到电报后,敏锐的察觉出阎主力已被调出,当即命令集结与平遥,介林东南山区的第八纵队和第十三纵队突然向祁县、平遥。介林出击,打乱了阎锡山的部署,迫使闪击兵团,仓皇回援同蒲路。
昌源河谷,两侧山峰林立,是晋东南前出晋中的必经之地。白晋公路沿长治盆地入山,越过沁县北面的分水岭、来远镇,就依着河东岸前行,沿途只见悬崖峭壁,待到子洪口,才豁然开朗。好一片晋中平原,就在脚下。在这群山峻岭的咽喉要地,阎锡山构筑了星罗密布的碉堡群,尤其是白狮岭据点最为险要,在子洪镇南侧,居高临下,控制着公路的进入口,阎锡山将其成为攻不可破的“金钢岭”。整个要塞由敌三十七师把守,是从东西山区进入晋中平原的重要门户,距盆地中央,同蒲路转折点的祁县,仅有15公里。
阎锡山的”闪击兵团'被吸引到汾河西高阳镇地区,受到吕梁军区部队的坚决抗击,敌我双方激战正酣之时,祁县及其南面之敌正大为空虚。为了减轻吕梁军区的压力,徐向前于18日下令第八、第十三纵队于太岳军区部队发动突然袭击,攻打祁县东南山口的敌据点,并提前出同蒲路东南平川作战。意在吸引“闪击兵团”回援。在他回援的路上予以合围歼灭。
雄踞在子洪山头阎锡山的碉堡群,虽然防备能力很强,但由于此前有了临汾战役的经验。所以打掉他并不艰难。只需多费一些时间,而且战役是突然发起的。考虑到驻守要塞的敌人年只能困守。不敢前出作战。于是,徐向前决定避实就虚,子洪据点先不拔除。而是令十三纵队于19日黎明前,利用夜晚绕过白狮岭,直出山下,以第三十七旅、第三十九旅、对敌菩萨村和台元沟两个据点发动突然袭击。以第三十八旅插至东观镇和子洪镇之间。监视、阻击东观镇敌人来救援。一切部署就位后,6月19日清晨4时30分,猛烈的枪声突然响起,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只能慌忙应战。后因山上并无动静,以为是小股游击队的袭扰,便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阻止有效的防御。
等到确定是“共军”野战部队主力时。顿时惊慌失措,军心动摇。下午4时许,两处据点均被占领。并全歼守备之敌。首战获胜,敌人的子洪要塞还没发挥作用便被截断。成了一步死棋。与此同时,第八纵队于太原部队也攻占了平遥,介休东南山口的东西泉,段村、洪山等多处要点。吕梁军区等第八分区的部队在汾阳地区重创了敌七十师,师长被毙。
徐向前指挥主力部队以突然袭击的战法打掉的敌人的据点,歼灭封锁山口之敌,轻而易举地就打开了晋中之敌的“大门”即乘猛虎下山之势,出现于平遥,祁县地区,随之作宽正面展开,迫近同蒲路,给敌人造成了严重威胁。北面集团按计划继续向忻县,榆次地区前进,破袭小据点,斩断铁路线,有效牵制敌军。
阎锡山原以为徐向前因兵力不足,会放缓从同蒲路之晋中的推进速度。不料,徐向前兵出奇招,放弃子洪要塞,直取其中重要据点。直插晋中腹地。更令人意外的是“金钢岭”守军,居然没发现大批“共军"从眼皮子低下通过。不仅没能完成把守大门的任务,更没起到暂缓敌进攻的任务,让其首站便陷于被动之中。为了保证太原的绝对安全,阎锡山急令”闪击兵团“高倬之挥师向东,并令榆次,太谷驻军南下祁县与之靠拢,以防再有新的变故。
20日,徐向前得到情报,晋绥军方向敌第三十四军已开往介休、为了不错过这一战机。急令第八纵队、太岳部队前往堵截,以彭,罗主力追击。在运动战中求得歼敌于平遥、介休地区;令第十三纵队将主力转移至祁县以南,洪山以东地区。以切断两地之间的联系。敌二十三旅一部分于当晚攻占了平遥西南的桥头镇,并就地阻止防御。至此。徐向前的“口袋阵”就已布好。
21日清晨,阎锡山配属给“闪击兵团”的“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以多路纵队,经张兰镇沿同蒲路回撤。进至平遥大甫村后,窜进了徐向前刚刚布好的口袋阵镇中。在此设伏的第八纵队和太岳部队采取了中路突破,前后夹击的战法,将敌人压缩在铁路西和汾河东之间狭窄的河滩地区与其展开了激战。阎锡山的“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被称为“王牌军”,也是阎锡山引以为傲的杀手锏,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是组建时间太短,缺乏实战经验。在此行动中突然遭到打击,顿时乱作一团,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扑,仅有少数人马在师长陈震的带领下逃回平遥。阎锡山视为珍宝的杀手锏就这样被歼灭了,这对阎锡山和他的军队产生的极大的打击。
6月22日,情报部门侦听到阎锡山的第十九军军部率暂编第四十师以及太原“民卫军”由平遥向北开往祁县。这又是一个有利的歼敌机会,徐向前命令第十三纵队主力迅速出动,以吕梁部队东渡汾河实施堵截。
6月23日早8时,敌第十九军军部以及暂编第四十师由平遥进至洪善车站,因受到“亲训师”被围歼的教训,害怕车站内有敌军埋伏,所以决定就地构筑工事,装出阻止防御的态势。直到中午,才离开铁路线分三路向西北运动,企图绕路开向祁县。由于汾河水涨,吕梁部队未能及时渡河,敌暂编第四十师以及太原“民卫军”乘机进至祁县。其余被压缩在北营村内。24日,北营村被困之敌发起奋力反击,但都于事无补,被全部歼灭。敌三十三军曾出动3个团增援,均被击退。太岳部队乘胜攻克张兰镇,将“亲训师”残部以及暂编四十五师“老虎团”歼灭。
阎锡山本指望着他的“闪击兵团”以及“亲训师”旗开得胜,不了全被徐向前全部歼灭,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固执的认为山西的共军早已全部开往中原,西北、华北、以及东北战场。留在山西作战的不过是小股部队。所以,他怂恿阎锡山要敢于同共军决战,誓死保卫晋中。在蒋介石的蛊惑下,信以为真的阎锡山急令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和副司令员原全福前出祁县一同指挥作战。率领暂编第十总队,于6月23日由榆次进至太谷,向祁县推进。25日,敌第三十三军、三十四军由祁县、平遥对进,集结于洪镇地区,敌人又来增援令徐向前喜出望外,高兴的说:“日寇战犯原全福一贯骄横无理,赵承绶又昏晕无能,他俩彼此又不对付,这正是我们歼灭他们的最佳时机。
赵承绶兵团果然不出徐向前所料,一上来就气势汹汹的和我军称顶牛状态,这在军事上属实大忌,徐向前果断挥师北进,将敌军逼入预设的徐沟,太谷,榆次间的战场,全歼赵承绶兵团。1948年7月2日,历时一个月的晋中战役宣告结束。在徐向前的精心指挥,部署下,先后歼灭正规军70000余人,非正规军30000余人。
总结晋中战役大获全胜的原因,应该说,首先是合理,及时的把握住了战机。我军刚刚局的临汾战役的胜利,此时势头正盛,战士们请战心切。而敌军则接二连三的失败,从心里已经产生了畏惧,畏战的的情绪,此乃绝佳战机。
二是指战员的战略目光,敌我双方虽然在装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敌人是以逸待劳,我军是疲惫之师,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指挥官都会选择让部队休整,择机而战,但是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却一反常态,他认为,敌人的畏战和我军的请战就是可乘之机。我们就是要利用有利的态势去打击敌人。不给敌人准备的机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乘机而动,乘势而战,往往可以取得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作战效果。这就是晋中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这更说明了徐向前指挥的别样之处,和异于常人的战略目光。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古有白韩卫霍,李岳徐戚,近有彭刘徐粟,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粟裕(排名不分先后)这四位常胜将军。
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十大元帅之一。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后参加革命和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总参谋长,主持日常工作,指挥军队,百战百胜,无一败绩。百团大战,让日寇闻风丧胆;抗美援朝,让美国甘拜下风,一仗打出了国威,打出数十年和平,让西方国家在海边架起几门大炮就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斯大林赞曰:“彭德怀是当代天才军事家”,毛主席挥毫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形神兼备,真实生动,彭大将军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刘伯承——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四川开县人,十大元帅之一,杰出的军事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留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为我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为军事理论体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
刘伯承乃一流儒将,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他作战重谋略,讲技巧,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擅长伏击战术和运动战术,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等伏击战为其代表之作,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更是大兵团和运动战大手笔。
刘伯承戎马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生涯大小战事数百起,未遭败绩,独眼军神、刘邓大军美名流传,为世人敬仰。
朱德元帅赞曰“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元帅誉之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徐向前——最被低估的十大元帅
山西五台人,十大元帅之一。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他胆识过人,用兵强调“狠、硬、快、猛、活”,敢打大仗、硬仗、恶仗;他谋略超人,善于出奇制胜,运动歼敌,屡屡以弱敌强,以少歼多,战绩颇大。
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是战斗力最强悍、战绩最辉煌的,先后开创了全国三大苏区中的鄂豫皖和川陕两大苏区。解放战争中,他指挥太原战役、临汾战役、晋中决战,消灭盘踞山西数十年的阎锡山,解放山西全境。
徐向前堪称最被低估的元帅,他的胆略见识和指挥艺术臻于化境,临汾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晋中战役,他用6万人歼敌10万,是解放战争中最成功地运用运动战术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太原在历史上一向以城池坚固著称),也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次解放军兵力少于国民党军队,却敢主动攻城,长期围城的大型战役。
刘伯承元帅曾说过:”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我们应当给予这位被低估元帅应有的评价。
粟裕——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湖南会同人,侗族,早年就读师范学校。十大大将之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曾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
粟裕性格沉稳,用兵深思熟虑,视野开阔,又设计灵活,不拘一格,被陈毅誉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特别擅长集中兵力和调动敌人,指挥大兵团作战,因此能屡战屡胜,战果卓著。
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均为粟裕军事生涯代表之作,尤其是淮海战役这一最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中,粟裕被认为是实际指挥者,毛主席评价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粟裕被后世誉为战神,常胜将军,刘伯承评价他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粟裕大将完全具备授元帅之实力,但他主动让贤,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主要战役是什么?
1950年10月3日,毛泽东召集林彪等常委开中央常委会议,讨论出兵朝鲜问题,可是会上却被气够呛!为啥呢?本来中央有意认命林彪担任志愿军司令,出兵朝鲜。
不料,林彪竟然反对出兵!
会上,林彪认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如若贸然出战,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他还说:“我们过去打国民党军队还可以,现在能不能打败美军,实在没有把握。如果美军丟几个原子弹,那可够我们受的。”
毛泽东不喜欢听这种丧气话,当即怼道:“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可以战胜它的原子弹,无非是个纸老虎!”
林彪又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因此,我不赞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周恩来总理看不下去了,批评林彪:“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我们的目的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一定会胜利。特别是朝鲜政府、金日成首相一再请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最终,会议结束后,林彪由于反对入朝作战,以及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的原因而未能成行。后来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彭德怀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入朝作战,抗美援朝!
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就战场指挥能力而言,林彪都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在辽沈战役这样的大兵团战役之中,几乎是“百战百胜”,鲜有败绩!
彭德怀元帅亦如此!
万万没想到的是,林彪竟然因为此等原因而反对出兵朝鲜!这样一来,这位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百战百胜”的将军,就无缘残酷的朝鲜战场了。
以上讲了这么多,现在回到问题上来,大家的理解或许就可以更深刻一些。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如果单看将军们“百战百胜”的战绩,意义其实并不是很大!
实际上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已经从14年的抗日战争中壮大起来了,虽然总兵力上仍少于国民党部队,但是从军队素养、军人士气等方面已经远超对方。国民党军队呢?由于吏治腐败,国民党军队普遍存在军纪懈怠、各自为政、军心不振,不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支持……打仗时,就地起义的有之;临阵脱逃的,有之;见死不救的,有之……
所以,解放军同这样一只军队作战,胜率当然是很高的。甚至于,有些将军达到了“百战百胜”,也就不足为奇了吧。这不是因为解放军太强了,而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太弱了。
真正困难的作战,是同那些远在自己之上的敌人作战,并且取得胜利!这才更有意义!也才是真正的考验!
而这种考验,朝鲜战场就有!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胜利有多难?
对比解放战争,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要取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面临的困难要更加严酷!简单跟大家说几点:
1.战争初期,几乎被完全切断的后勤补给!众所周知,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就是靠着老区人民的“手推车”推出来的。那时,解放军最起码还有“小米”吃。但是,到了朝鲜战场上,后勤补给的困难程度超乎想象!美军飞机不计轮次的轰炸志愿军补给线,致使战争初期,志愿军“有的就雪吃炒面,有的就只剩下雪了”。上甘岭战役爆发时,15军军长秦基伟,为了给前线战士送给养,有个“奇葩”规定:“谁能给志愿军阵地送上一个苹果,立二等功”!就这样,1000多人牺牲在后勤补给线上,竟然只送进去一个苹果!这是多么残酷啊!2.冬天严寒,志愿军冻伤减员严重!1950年的冬天,朝鲜出现了历史上的最低温,有些地区到零下40多度!在这样冰寒残酷的环境下,广大的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行军打仗都是极为困难的。糟糕的气候条件,造成了志愿军非常严重的冻伤减员!(解放军战史上,还从未有过大规模冻伤减员的情况出现,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这在解放军战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比如,主打长津湖战役的9兵团(辖20军、26军、27军约15万人)!战役结束时,20军减员2万人,其中有1.12万人冻伤;26军减员1.5万人,其中有9000人冻伤;27军减员1.89万人,其中有1万人冻伤。总计减员5.39万人,减员率高达36%。长津湖战役之后,9兵团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3.部队装备严重落后!空军的优势自然是没有的(后来,苏联空军有支援),这就没得说了,其他装备的落后程度也是超乎想象的!周总理曾经在中央常委会上说过: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大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2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
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竟然能取得大规模作战的胜利,比如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简直是匪夷所思!毛泽东在总结胜利原因时说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美军是“钢多气少”,志愿军是“钢少气多”!意思是志愿军的胜利,完全靠的是军人强大的意志!
胜利来得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朝鲜战争,也是彭德怀司令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高峰了吧?比如,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采用大规模运动战的方式;再比如,志愿军因地制宜开发的坑道作战……在中国各个元帅级的将军里,很难猜想还有谁能打这样的战争!
所以,朝鲜战争中各个战役的胜利,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从难度上讲,远甚于解放战争中的各个战役。
总结
战争本身是异常残酷的,很多将军(比如林彪、彭德怀、粟裕等)可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不断累计积经验,以提高指挥能力,不经意间就达成了“百战百胜”!这在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由于对美军的“胆寒”,林彪反对参战,而没能入朝;彭德怀元帅则敢于“啃硬骨头”,被毛主席点将成了志愿军司令,从而有机会指挥朝鲜战争,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这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气魄,是彭德怀将军的过人之处!
彭德怀了不起!
也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致敬!
------------------
推荐阅读:
为什么同样建的砖混结构,有些房几十年不变?有些房子却不堪一击?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