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有最先进的手榴弹,为什么部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
▶ℂ中国已经有最先进的手榴弹,为什么部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就是一个去库存问题,我们看看解放军建国后的手榴弹。
第一代51式和59式木柄手榴弹。
建国以后,解放军生产了51式木柄手榴弹和59式木柄手榴弹。
这2种木柄手榴弹,都是二战时期我国仿造德国制造的木柄手榴弹的改良或者山寨。
它们是参加了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以及中越战争的手榴弹,实战性能还是满足需要的。
加上解放军一直很重视手榴弹,认为木柄手榴弹具有投的准,在山坡上不容易滚动,威力较大的优点,所以大量制造。
但就有的手榴弹有很多问题,常见的是破片少且分布不均匀,手榴弹延时爆炸的时间不准确,体积和重量大等等。
其中破片少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比较严重。
朝鲜战争中,我军使用手榴弹给美军造成很大危险,但七八成都是炸伤,炸死很困难。
因为有些手榴弹明明在近距离爆炸,因为破片分布的问题,美军士兵竟然会没事。
第二代67式和77式木柄手榴弹。
上面两种手榴弹,同二战期间没有大的技术进步。
于是,我国在60年代推出了新式的67式木柄手榴弹。
67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部分型号的外形不同。
比如67式加重手榴弹的弹体不再是圆柱形,而是接近椭圆形。
普通67式普通型号,外形没有变化。它的装药量从25克增加到38克,可以产生高达110片破片,威力惊人。
基本手榴弹爆炸后,半径7米之内的敌人全完蛋,致死率很高。
67式的威力有很大提高,但实用时候却发现它不太安全。虽然表面上杀伤半径只有7米,但个别弹片在80米外还有杀伤力。这就太夸张了,很容易误伤友军。
67式又进行改进,最终推出了性能更好的77式木柄手榴弹。
77式木柄手榴弹可以说性能有着很大提高,它的重量从600克减少到360克,长度从204毫米减少到172毫米,重量和长短都有很大降低。
另外,它的威力却有很大增强,装药猛增到70克,可以生产300多个破片,杀伤力很大。但手榴弹的安全性比较好,破片最远到30多米就没有杀伤力,避免误伤。
第三代82式无柄手榴弹。
其实早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期间,我们就发现美苏的无柄手榴弹性能很好。
60年代,国内军工专业反复研究后认为,77式就是木柄手榴弹的顶峰了,难以再有大的突破。
相比起来,当时美苏主流无柄手榴弹,综合性能是强于木柄手榴弹的,我国必须研发。
尤其是中越战争中,越军大量使用缴获的美制手榴弹,给我们造成很多麻烦。
1979年我军深入越南腹地作战,由于弹药匮乏也使用了一些缴获的越军无柄手榴弹,官兵们评价不错。
所以,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研发了82式无柄手榴弹。
82-2式无柄手榴弹重量只有250克,长度48毫米,都大大低于67式和77式木柄手榴弹。
会不会手榴弹小了以后威力不足?不是这样。
82式装药高达62克,弹体破片衬套是用1600颗钢珠和塑料注塑成型的。一旦爆炸,手榴弹可以向外射出1000多枚钢珠,杀伤力非常强,也强于77式手榴弹。
82式采用双重保险装置,安全性更好。
而且通过反复测试,实战中无柄手榴弹投掷距离同木柄是差不多的。
而无柄手榴弹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了58%,质量减少了57%,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所以,80年代开始我国就大量装备无柄手榴弹了。
第四代,新一代无柄手榴弹。
后来有研发了很多类型的无柄手榴弹,什么都有,包括先进的串联式手榴弹。
毕竟中国是军工大国,研发区区手榴弹还是没问题的,当年八路军土作坊都能制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之前解放军还用木柄手榴弹训练?尤其是民兵预备役大量使用。
主要是库存太多。
以67式和77式为例,制造数量极为惊人。
当时宣传全民皆兵,要求老百姓可以没枪,但必须有手榴弹。
军人要求每人40枚,民兵4枚,普通男性老百姓至少1枚,大家算算生产数量有多少。
而且一旦开战,手榴弹消耗数据巨大。
比如朝鲜战争上甘岭第17天的战斗,在九个半小时内,志愿军消耗3万颗手榴弹。
所以,当年木柄手榴弹生产数量巨大,包括估计也有20亿枚以上,一说是30亿枚甚至更多。
这么大数量的手榴弹,一旦过期就要全部销毁,太可惜了,还不如大量用于训练。
尤其当年还生产了海量的训练弹,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不用白不用。
随着木柄手榴弹的报废期到了,解放军使用木柄手榴弹也越来越少了。
比如我们看看2014年的报道:2日13时40分许,第26集团军某摩步旅手榴弹实弹投掷正在进行,当轮到该旅四营机枪连战士王险投掷时,意外发生了,已经拉开拉火环(保险销)的手榴弹从王险手中滑落,滚至他右后约1米处。危急时刻,在一旁组织训练的连长王祝纵身一跃,抱住王险扑向避弹掩体
可见,在2014年这支部的训练,用的是无柄手榴弹。
2015年一个新兵训练报道,也特别注明不再用老式木柄手榴弹:11月下旬,兰州军区某红军组织新战士进行手榴弹实投考核。据了解,为提高实战化的氛围,该团将新战士拉至陌生地域进行手榴弹实投训练,在硝烟中磨练新战士血性胆气。
有意思的是,2013年也是兰州军区的新兵训练图片,训练弹还是木柄的。
看来在当年,训练和考核时还是使用木柄手榴弹。
到了今天自然全部无柄了,上面2020年的一张图。
木柄手榴弹,早点淘汰吧。
➘❦中国已经有最先进的手榴弹,为什么部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
主要是80年代以前造太多了太多了,到今天也没有用完。但是不能浪费不是,因此用来训练还是不错的,要报废集中处理反而是一件大麻烦事。
4枚手榴弹曾是我军标配
80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就很落后,加上冷战期间受到美、苏两大国的包夹,还有老蒋天天嚷嚷着要反攻,那时候战争压力很大,基本天天都处于备战状态,部队数量也是高达500万以上。缺少重武器的我军就只能生产手榴弹了,80年代前我军士兵的标配就是人手4枚手榴弹,500万士兵就要携带2000万枚了,还有预备役、民兵编制,另外还得为战争准备大量的库存等等,因此那个年代我国保守估计有上亿枚手榴弹,甚至可能更多。
目前我军尚在服役的木柄手榴弹基本都是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库存,扔在服役的主要是67式和77式手榴弹,看这个型号的年代就明白了吧!67式弹径48mm,全弹长204mm,重600g,主装药为38gTNT,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7m,破片离炸点80m以外仍有杀伤威力。77式该弹的全弹质量为3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172mm,内装药70gTNT炸药,杀伤半径大于7m。经过改进的77式手榴弹虽然重量轻了不少,可得益于内刻破片槽的设计和装药量的增加,破片杀伤威力大幅度提升。
刚才我们说了,迫于战争的压力我军不得不以手榴弹弥补火力不足问题,那么当年我国为何就不造卵形手榴弹呢?其实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首先我军传统就是游击队起家,游击队更多地利用山地地形掩护,便于边打边撤,而在山地作战中卵形手榴弹丢到山坡上极可能滚下来误伤自己,丢在敌人人群中也可能滚走。即使打阵地战我们也大多是占领制高点,利用工事和坑道与敌人火拼,同样适用于刚才的原理。
第二当然是有更远的投掷距离了,同样重量的卵形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明显在投掷距离上木柄手榴弹会更远一些,这对缺乏重火力的我军来说也很重要
第三 木柄手榴弹工艺简单,制造便宜。对于当时工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便宜实用这个理由难道还不够充分吗?价格更便宜,工艺简单,用同样的钱造更多的手榴弹,为更多的士兵提供保障,这笔账不用我细算了吧。因此木柄手榴弹在当时是一款威力适中,但效费比极高的武器。
第四 集束优势,以步兵徒步作战为主的我军,在面对敌人的机械化洪流该怎么办?火箭筒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这时候将手榴弹绑在一起是不是很熟悉呢?还有简单实用的炸药包,这些都是战争中没办法的办法。当然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合了。
徒步快速穿插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汇总起来其实就一个字:“穷”。木柄手榴弹缺点也很多,比如使用时还得先拧下保护盖再捅破防潮纸再拉引信,这就比卵形手榴弹麻烦一些了;刚说了防潮纸,这说明木柄手榴弹在保存的时候明显不如卵形的方便,木柄内的引信肯定是不能受潮的了;另外木柄手榴弹个头也更大,没有卵形手榴弹携带得多,这么长的手榴弹挂几个在身上,不知道战斗时会不会有磕碜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杀伤力,木柄手榴弹的最多也就几百个碎片的杀伤,可卵形手榴弹已经达到了上千碎片,两者不是一个数量级,而且在野战中目前恐怕手榴弹也很难有发挥余地了,更多的还是为巷战考虑,这样木柄手榴弹的那一点点优势都彻底失去了。
因此,我们现在如此发达的国家了,可是军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不是某些人说得那么高大上,终极原因是库存还远远没用完,而且现在的库存量都还很大,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用木柄手榴弹了。当然从另个角度来说,手榴弹在战场上的作用其实并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还是训练士兵的勇气(巷战中手榴弹作用还很大),制式步枪下挂各种流弹发射器,我军的狙击榴等,这些无论威力还是杀伤力都不是手榴弹能比的。
=✏中国已经有最先进的手榴弹,为什么部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
因为木柄手榴弹好用,而且物美价廉。
世界上所有的木柄手榴弹都是在德国斯蒂尔手榴弹的基础上仿制或者迭代。早在一战期间,这种木柄手榴弹就已经是德军的标配,在二战期间这种非常独特的外观使得它被称为“棍子手榴弹”,或者英军口中的“土豆捣碎器”,并且目前仍是风靡全球的最经典武器之一。可见木柄手榴弹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才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被淘汰。
在德军没研发木柄手榴弹之前,普遍采用的是重达750克的球形碎片手榴弹,为先头部队在进攻工事时使用。但是它太重了,不适合未经训练的部队在战场上经常使用,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这使得德国迫切需要一款简易设计而且方面携带操作的手榴弹。
而木柄手榴弹最早出现在一战期间,1915年被引入德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设计进一步发展,增加和删除某些功能。除了其木柄的外观,德军在1915年版的木柄手榴弹中,使用了一个摩擦点火启动系统,不同于当时大多数手榴弹使用的打击帽销,这种方法在当时其他国家军队非常罕见。
木柄手榴弹把一个装药头安装在一个长的中空木柄上的圆筒内。在内部填充物中,最初是氨化的炸药,但后来大约170克的三硝基甲苯填充物被连接到雷管上,一根拉绳从雷管沿着空心手柄的长度从底部伸出。为了使用它,一个士兵只需向下拉绳子,进而触发引信内的点火器。手榴弹的摩擦接触会导致火花和火焰从内部点燃,使保险丝燃烧。这根导火索大约花了4.5秒到达雷管,然后大约从触发引信5秒后爆炸。与米尔斯手榴弹等盟军炸弹相比,引爆木柄手榴弹引爆所需时间也更长。
也就是说,木柄手榴弹由于其工作原理,可以给投掷者5秒的容错空间。在我军一次新兵投掷手榴弹的训练中,由于新兵忙中出错,其使用的新式手榴弹不慎滑落,好在当场的指导员眼疾手快,在3秒内紧急将这名新兵成功救援。在很多时候木柄手榴弹由于引爆的时间较长,更适合未身经百战的新兵使用,毕竟实战环境的残酷和训练时的所处环境还是有所不同,训练时的水平不一定能发挥在实战中,从而为了提高可靠性,更容易上手的木柄式手榴弹不会彻底被淘汰。而且由于其5秒的引爆时间,可以让木柄手榴弹在投掷时可以在空中飞行得更远,防止其未到达目标所在地就在空中引爆。
而根据英国战争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当时使用圆球形状的米尔斯手榴弹的站立投掷的平均数字为27米,蹲下时为23米,俯卧时为22米。而木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平均在27.43米到~36.58米。圆球状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受限,其中一个原因是着陆后其随机性的不可预测的滚动,这也是很多目前新式手榴弹遇到的一个难题。但是由于木柄手榴弹的手柄和装药头的设计,一起防止手榴弹的无规则滚动,可以让其在到达投掷目标后的乱跑。这是因为木柄手榴弹在滚动时,创造了一个旋转轴,只会围绕旋转轴滚动,它会从一边滚到另一边,因为装药头和手榴弹的长度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以抑制其不可控制的运动轨迹。
(米尔斯手榴弹)
而且木柄式手榴弹主要依靠震荡爆炸效应造成杀伤,其薄金属容器与当时的许多手榴弹,如米尔斯炸弹和苏联F1手榴弹、二战后期的美国Mk 2手榴弹相比几乎没有碎片。碎片手榴弹产生的弹片可以在一个大范围内击伤敌军步兵,这使得这些类型的手榴弹在开阔地区非常有用,例如田野、无人区、海滩、宽阔的战壕和宽阔的城市街道。但是在狭窄的战斗环境下,这种碎片手榴弹很可能就会伤及己方战友或者友军,对于大范围的无选择杀伤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此时选择木柄式手榴弹更为合适。
(F1碎片手榴弹)
而类似震荡手榴弹的主要设计目的是在近距离内用炸药爆炸击昏对手,从而减少步兵用步枪和刺刀在短兵相接时瓦解地方的抵抗力。尽管在开阔区域的炸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木柄式手榴弹在清除封闭空间,如建筑物、防御工事和敌方坦克的战斗舱室方面极为有效和可靠。木柄式手榴弹也就填补了碎片手榴弹的短板,让军人在面对不同实战环境时有更多选择。
而且木柄手榴弹的设计和性能也一直在改进,以适应战场的需要。原来的M15木柄手榴弹设计有问题。触发手榴弹导火线的拉绳从里面伸出,可能会被战场上的碎片或杂物夹住,导致导火线被战火点燃,就曾出现过木柄手榴弹在一名步兵的腰带上爆炸而发生意外。
这导致了M16的改良。与M15相比,除了功能相同外,M16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一个小瓷球被放在手榴弹的底部,直接连在拉绳上。这就防止了绳子暴露在手榴弹的外部。小珠子的一部分被包裹在木把手里,这意味着需要用力才能把它拔出来,士兵不再需要自己拉绳子了。
魏玛共和国在1924年又改良了一个木柄手榴弹的新版本M24。在保留相同的炸药和引信的同时,M24和原M15的主要区别是装药头略短,并去掉了皮带夹。因为任何爆炸或热量都很可能点燃皮带上手榴弹的导火索,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设计上的另一个变化是加长了木把手。这是为了让德国士兵可以更容易把手榴弹塞到制服的腰带后面,让其紧紧地勾住手榴弹。
(M24的内部构造)
由于木柄式手榴弹重量较轻,更容易迅速运输转移。在运输过程中,M24储存在专门设计的板条箱中,最多可携带15枚手榴弹。而且为了提高安全,各国军队在使用木柄式手榴弹时,都被建议只在即将投入战斗时插入实际的引信组件。
在入侵苏联的多次行动中,德军发现,在严寒条件下,M24的引信可能无法点火。作为回应,研制了一种带有耐寒炸药的变体,并供应给部署在苏联作战的东部前线部队。因此我国仿制的木柄手榴弹也能在严寒的朝鲜半岛发挥作战效果,在同样的严寒环境下,木柄手榴弹也相当可靠。志愿军在面对美军时,也才有了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的底气。
而为了掩护步兵前进或后退,或遮蔽敌人的战场视觉。德国设计并生产了一种烟雾手榴弹,它是在M24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进,其引信机构经过改造,爆炸填充物被冒烟的材料所取代。烟雾是从金属装药头底部的小孔中喷出的。也就是说,木柄手榴弹不仅可以具有爆破功能,还充当了战场的烟雾弹。
而为了对付坦克和攻坚建筑物,木柄手榴弹可以将多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杀伤。许多木柄手榴弹的手柄和保险丝被拆除后,可以将其捆扎在一个手榴弹上,通常用简单的绳子、布或金属丝捆扎。这种情况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在战时缺乏重武器时瞬间提高战力。由于这一具有成本效益和可靠的解决方案,德军在二战时可以快速地临时制造出比原来的爆炸威力高达7倍的木柄手榴弹,这个使用方式相当于现在的集束弹的效果。
由于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开始仿制并使用M24型木柄手榴弹。即使是当时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可以大规模生产。而1939年生产的木柄手榴弹,为了符合当时我国军队的身材,其木柄的长度缩短了将近10厘米,更便于投掷,并且可以填充更多的炸药。就像德军,中国士兵经常把手榴弹捆在一起炸开防御工事、车辆等。另一种策略是把手榴弹绑在一根长竹竿上,从而可以将木柄手榴弹挂在墙上或窗户上,以炸开处于高位置的军事目标。后来可能日本鬼子由此受到启发,其伏龙特工队也使用这种方式攻击美军。
二战结束后,解放军研发了67型木柄手榴弹。它成为了解放军的标准手榴弹,并被广泛使用,在越南战争期间也大量供应给北越。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成产成本极低,在战时如果工业能力下降了,可以在不改变使用效果上节约成本。这也是为何德军在用M43取代M24型手榴弹时,为了更容易生产,去掉或更换了一些昂贵的零件,战争太烧钱了,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军需物资的生产成本,比起其他都用金属材质的手榴弹,使用木柄手榴弹可以更省。
而且木柄手榴弹在使用训练时更容易上手。比起无木柄抓手的圆球形手榴弹,它可以通过多次训练,形成肌肉的记忆,从而在投掷时更精准。而如果是圆球形的手榴弹,由于没有着力点,而且表面太光滑,在实战时很容易由于忙中出错,手滑失手。这种设计缺陷不容易让战士在重复训练中不断迭代,因此木柄手榴弹多用于训练,而在实战中为了更快适应和无缝切换,由于使用惯性也出现在战场上。而且在我军广泛使用的工兵铲早在二战期间已经出现,照样可以焕发生机,旧瓶装新酒也同样出彩,有时候形式不重要,效果才最重要。
⇄✤中国已经有最先进的手榴弹,为什么部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
一是库存太大,木柄手榴弹过去、尤其是珍宝岛冲突后,为了防止苏修侵略,大办民兵师,大搞人民战争,大约生产了上亿还是几亿枚之多,当时的每个中国人都可做到人手一枚,可想数量之巨。
二是木柄手榴弹也有其优势,和卵形手榴弹相比,前者被称为进攻手榴弹,后者被称之为防御手榴弹,原因因为木柄手榴弹由于有木柄加持,抛扔时由于离心力更大,故抛得更远更准,而卵形手榴弹由于没有木柄的加持,抛扔较近,故一攻一防。
三是在遇有坡度的地方,特别是上坡仰攻时,木柄手榴弹不会滚落下来,顶多原地转两个圈即中止滚动,随后爆炸杀伤敌方;而卵形手榴弹则反之,会往回滚动误爆自己人。
以为纯属个人分析,不知可有道理,望高人指正。
学术探讨,各有观点;思想风暴,各有一套;倘有相佐,勿打棍戴帽!
➝◂中国已经有最先进的手榴弹,为什么部队还在用木柄手榴弹?
我个人的看法:一是,库存量太多了。导致现在还没有用完。当年中国造了多少枚手榴弹。据传,就连我们这些老百姓每人都能分到几枚。那些现役军人和民兵预备役更是无法想象的。谁让我们有一个北方的军事强国呢!对我国虎视眈眈的。
再一个就是:这些手榴弹都保存完好。也不可能全部销毁吧?
那就部队训练时,使用吧!这一用就是几十年。都用习惯顺手了。也不舍得换了。
再一个就是,虽然之前我们国家也配备卵型手榴弹。但是或多或少有点缺陷。也就是近几年新型手榴弹频繁出现在训练场上。证明某种缺陷已经得到解决。
我推测木柄手榴弹不会退出现役的。而且还会和新型手榴弹同时装备部队。毕竟两种手榴弹各有各的优势。
------------------
推荐阅读: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瓦尔特”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