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
➴⇇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咱先把德国人扮英军这事丢一边,毕竟这离咱太远,先说说日本人装扮的事。
这事他也分情况,有一出来就露馅的,也有装扮挺好的(这部分很少),不能一概而论。
这个原因小编也不说,先举个例子,给大家伙体会体会露馅的情况,再说说不露馅的,最后总结一下这些家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露馅的例子
根据战后日本人的资料显示,他们还真有一段时间,想要学习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您先别乐,真有。
这事是一个叫青木孝治的日本人,在他的《陆军铁帽物语》中讲述的,这人在日本算是一个研究日本人后勤的史料专家。
这是咋回事呢?
话说1942年的时候,山东这块有八路军,还有国民党的于学忠所部。
结果这一年中,日本人发狂了,要整顿一下他们的治安,这就发起了进攻,当时就把国民党的部队给赶了出去,至此国民党在山东算是没有了一兵一卒。
所以打这里起,山东的地界就成了八路军主场和日本人斗。
这斗来斗去的,日本人发现一个问题:“哎,八路军别看装备差点,他可比国民党这些正规军难对付多了。”
日本人想要一口气和八路军来个大决战,可他摆好了架势,找不到八路军了,等日本人要撤了,八路军出来对着他的软肋就是一口。
日本人不给机会那么没啥事,只要露出了破绽,他就要丢点东西出来。
今天少几十,明天少几百的,日本人也撑不住了。
不说别的,就拿驻扎在山东的第五十九师团来说,他们下属的旅团长在一次作战中,就被八路军的神枪手给盯上了,一颗花生米直接就给击毙了,你说这事,日本人能不火吗?
这口子窝心火把日本人烧的呀,嘎嘎的疼。
最终日本人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们要用游击的方式来和八路军作战。
日本人要做出一支合格的游击队,所以他们在随后就成立了一支独立讨伐大队。
番号有了,这就得找人。
咋说呢?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长相还就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体形。
当时我们中国人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普遍都偏瘦,再一个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都生活在大陆上,比起日本海岛的人,个子都显高。
所以相对的日本人大多数都是矮而且比较壮的样子。
还有大家伙通常知道的大脚趾的区别,当然这还是小细节。
所以当时日本人为这事也难为了一通,左挑右挑的挑了二十来个人出来。
随后就开始训练,他这学也没有现成的老师,别的不说中国军队中,八路军打游击战是最好的,但八路军也不会教他不是?
于是这些日本人就开始翻阅各种资料,以求在这些资料中,找到哪怕那么一丝丝和游击战相关的消息。
这算是起点,再来就是要学习中国农民的习惯,毕竟在日本人看来打游击战这就得融入到当地农民中才成。
于是为这事,还专门叫来两个汉奸,一个叫杨健康,一个叫冯德平,日本人认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叫来这两个汉奸干嘛呢?对这些挑出来的日本人进行封闭性训练,要求这些日本人举止神态都要变成当地的农民,而且交流的时候,不能使用日语。
好吧,这事俩汉奸还挺用心的,回头这些日本人就毕业了。
既然毕业了,这就得上战场上去试试,为了伪装的像一点,这些人所有人的衣服都是从城里老百姓家里弄来的。
您还别说,这些家伙穿上之后,还真像那么回事。
那么结果如何?别提了,一出门就让人给识破了,灰溜溜的跑回来了。
咋回事呢?日本人太一根筋了,日本的军队里头有一个规矩,一旦出了营门,不可光头赤足,不然这就得送到军事法庭去。
去军事法庭,这事可就大了。
那么按照规矩这些化妆成农民的日本人,出了门就要戴帽子的,咋整?
“好办!”于是日本人那管理后勤的家伙,直接订购了一批瓜皮帽子,给这些家伙戴上,每人一顶,一点没偏心,连款式都一模一样的。
您就说吧,咱老百姓手里有俩钱,还不给家里填补点吃食,最次也得填补一点家用,哪里有功夫给自己弄一顶老贵的瓜皮帽?这不有病吧。
当然偶然有那么一两顶出现,也不扎眼,毕竟说了都是偶尔吗?
可问题是,日本人这一队人马一出去,一水全是款式一样的新瓜皮帽子。
谁看了,都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在脑子里头:“嗯,这波人有问题!”
所以他们不穿帮都不可能。
咋整?于是日本人又想了一个主意,瓜皮帽是不能戴了,那就戴毛巾,这回不要求新的,也不要求款式统一的了,就从老百姓的家里找旧毛巾,各种款式颜色的都要。
得嘞,这一次日本人出来,脑袋上都戴着一条条颜色新旧程度不一的毛巾。
那么这回该像了吧?
您还别说,猛的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但还是被拆穿了,咋拆穿的?
下面的场景一说,您就明白了。
《解放文登——伏击战》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说我军的伏击圈都摆好了,八路军都爬在伏击圈里头等日本人上钩呢?
左等不来,右等还不了,等的人都要发火了,哎,就发现了几个小黑点沿着公路就过来了。
这近了一看,就是几个农民背着筐,沿路捡掉在地上的有机肥,来往有牛车,马车,骡车,就捡他们落地上的有机肥。
这种事很常见,过去地里头的肥料不足,老百姓都会上路上捡这些东西,回去肥自己家的地。
八路军里头有粗心的,看了一眼就重新进入潜伏状态,但也有细心的,总感觉哪里不对。
最终一琢磨,就琢磨出问题了,首先老百姓捡有机肥,一般都是沿大路捡,毕竟骡车,马车都是沿路走的,不会跑到公路两边的野地里去。
而这些个捡有机肥的农民,他们还就是在野地里头捡,而且还鬼迷溜眼的四处张望。
“有问题!”
找出了问题,其他的毛病,就展开了。
那些个农民,头上的毛巾也有问题。咋回事呢?
陕北和晋中地区的人喜欢给头上包一块白毛巾,原因是这里到处是黄土,出去一趟头上的土就能落一层,这么一包干净还不用清洗。
可问题是,这里是山东啊!没这习惯,再说你包一个两个这还成,也许有那爱好,或者干脆就是从陕北,晋中过来的一时之间没改过来的。
但问题是,你眼跟前可是一堆人,都是包着毛巾,这家伙绝对有问题。
不伦不类,揍他!
有点意思吧!
日本人的这些个伪装,还真就差劲,他们算不太专业的,所以被识破那都是正常的。
接着我们来说说,日本人那些个比较专业的。
大陆挺进队。
一听这名字,大家伙感觉有点熟悉,没错,大家伙印象中的,应该是益子挺进队和大川挺进队。
当然也有叫这些家伙为挺身队,名字都大同小异,当年日本人为了这些部队,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也组建了不少类似的武装,一开始的效果还真就有。
就拿这个大陆挺进队来说事,他是日本人陆军专门学校培养出来的,啥学校呢?叫日本中野学校。
您应该知道一个叫小野田宽郎的日本人吧,他被称为最后一个日本兵,在1974年的菲律宾的丛林里头被发现的,日本人战败近三十年,这家伙还在执行着射杀当地农民,烧毁房屋的事。
这人就是从中野学校毕业的,就这么一个例子,您就知道这个学校对进入学校学习的日本人,灌输的东西是多么严格。
那么这些日本人进入到中野学校,都学什么?怎么学?
您都不知道,按照他们的说法,要把进入学校的人,培养成除了脑袋和四肢是日本造的,其他全是其他国家造的人。
咋弄呢?
本来这地方就是一个警察学校,后来被日本人改造成为培养宪兵和特工的地方,在学校里头学习的人从士官到军官都有,必须都是现役军人。
一进入学校,他们就被分成一个个的班,按照在里边学习过的日本人的说法,说是班的话压根就不像,他更像是一个个的家。
每一个班都在模拟不同的国家,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班,那么他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要模拟某一个国家居民的行为举止,甚至包括语言都要学习。
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不许说日本话,还要学习这个国家的历史,要尽量忘记自己日本人的身份。
然后还要学习各种特工技能,什么情报啦,武器啦,暗杀啦,格斗啦都要学习。
学习完成之后,这些人员就会被派到模拟训练的国家,做间谍。
而小编说的这个大陆挺进队,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说道这里,您就知道这支部队的厉害了。
说个具体的事,您就明白了。
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人认为拿下武汉,中国人就会屈服,结果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所以日本人把目光又盯在了长沙。
大家伙都知道,日本人打长沙打了三次,都没有打下来。
在第一次打的时候,日本人真就用心了,当时我们在汨罗江建立起一道防线,这防线上有一条浮桥。
因为这是第二道防线,所以当时还有逃难的难民从这桥上过,防守桥上的中国士兵,负责警戒。
毕竟前边战斗打响了,如果国民党的部队想要撤,这做浮桥就成了一条要道。
结果就是这座浮桥出了问题了。
当时就这个大陆挺进队混在难民里头,有装成农民的,有装成老师的等等,形形色色啥人都有。
在守军警戒的过程中,他们实施了偷袭。
您想哇,看着像个先生,前脚还冲着你笑,后脚就掏出了枪,这看起来像个难民,后脚他就向你扔手榴弹。
而守桥的防御工事,就是被这些人,用几颗手榴弹就给攻陷了。
这些家伙,您想都想不到,他们的驻地和中国军队的驻地一模一样,这里边包括床,床上用品,甚至于他们使用的枪支,以及随身物品都是中国的,没有一点日本的东西。
如果要说还有一点日本人的样子,那就是出军营门口的时候,会来一个日本样式的军礼。
后来这支部队干了不少事,类似于上边夺桥的事,前脚中国守军看着他还以为是自己人,还冲他们笑打招呼,后脚他们就掏出了枪
那么这支大陆挺进队结果如何呢?非常可惜,在日本人战败之后,就被遣送了回去。
相对来说,这支大陆挺进队的行为更加的残忍好杀,当然小编的文字没有体现出来,但您可以参考一下最后一个日本兵,他可以在日本战败近三十年,还在无休止的杀害当地的老百姓,焚烧他们的房子和财产。
所以这支部队的凶残,您应该能感觉出来。
当然,日本人的这些所谓的挺进队,也不会像这个大陆挺进队一样幸运了。
您比方说,著名一点的益子挺进队,左权将军就是因为这支挺进队牺牲的。
后来我军也组建了一支这样的部队,专门针对这支益子挺进队。
咋说呢?益子挺进队的首领叫益子重雄,他活到了战后,他说在中国战场上他损失了一百七十三名队员,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他部队的总数。
所以可以这么说吧,大多数的日本挺进队的结局都不好,尤其是针对八路军的这些个挺进队,很多都是被老百姓识破的。
您比方说,大川挺进队和益子挺进队要对八路军总部机关发起奇袭。
这个益子挺进队,早在他们发动奇袭的早上,就被老百姓发现了,随后报告了上去。129师师部进行了第一次转移。
而另一支大川挺进队,冒充八路军军新一旅,还骗过了当地的农会,在农会的带领下渡过了漳河。
但他还是没有逃过老百姓的眼睛,小曲峧民兵发现了异常,给上级发了情报,说是看到一些穿着皮鞋和灰衣服的敌人,向王堡方向前进。
129师师部有了这份情报,这才进行了第二次转移,进入到大山里头。
说道这里,我们不免会产生疑问,老百姓咋就发现了他们呢?
咋说呢?他再装也不像。你能模拟,但你能模拟全中国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话您听过吧?
你能骗过一个老百姓,能骗过十个老百姓,但能骗过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他们总能从口音,从细节上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就拿那个益子挺进队一出门就被识破了,不说他带的电台,也不说他带的武器太好了,就说他融入到老百姓中,那脚步走路也是能看出来的。
一旦被看出一点,您感觉老百姓不会琢磨他们吗?这一琢磨啥馅都得漏出来。
再有就是老百姓就是当地人,周围八路军都有那些,他们不知道具体位置,但他们知道都有那些部队。
知道那些部队装备如何,知道那些部队能打,知道这些部队的特点。
骗?你怎么骗?
来个生硬的部队,细心的人总会琢磨他们的,咋都是生面孔啊?不应该啊?
所以小编只说一点,再怎么好的伪装,老百姓的眼睛是避不开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ℬ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
上译经典《伦敦上空的鹰》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英军小队遇到了乔装打扮的德军渗透小队,竟然没有认出来对方,还一口一个“兄弟部队”的叫着。结果,英军小队被德国渗透小队“团灭”。
此次遭遇战,德军渗透小队有少数牺牲,德军负责人着重强调:讲英语,你们要讲英语,讲敌人的语言,心里永远忠于我们的德国。艺术来源于生活,《伦敦上空的鹰》说明一个问题:
德军伪装成英军是存在这种可能的,并且成功的几率非常之大,英国人防不胜防。
笔者留意到,网上有人说英军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且兵员都是地域性的,想要装实在装不来。其实,这就有点抬杠了。在笔者看来,德军伪装成英军是基本的战争操作。
在笔者看来,德军伪装成英军,不容易被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点深层次原因:
一、德国人、英国人血缘关系相近,容貌上差别不大;
英国雷丁大学考古学家海因里希·哈克曾对牛津附近的一个撒克逊公墓进行了研究,发现25%陪葬的人工制品同德国易北河发现的东西相匹配。这里有一个时代背景,即公元五六世纪,多达20万日耳曼移民来到英格兰东南部。
另,根据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半数英国人身上拥有北德人身上的Y染色体片段。历史上,源自日耳曼部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曾很快接管英国,对不列颠土著居民的基因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仅从外形上来看,英军突然遇到乔装打扮的德军,还真难以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不过,德国人、英国人长得还是略有差别,笔者不做过多赘述。况且战场上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让英军挨个去甄别。
二、生活方式相近;
前述内容的意思很明白,德国人、英国人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有句老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不管德国人、英国人如何相近,可两国中间隔着茫茫大海,各方面必然有所区别。
但是,德国人、英国人都有一个共性:生活条件大差不差。譬如,一个饿得面黄肌瘦的人去装扮富得流油的人,这根本不可能。是故,物质生活相近的国家,而长相又差不多,装扮起来就很容易。
三、德语、英语同属日耳曼语系,这就是德军的先天优势;
学过德语的朋友们,可能会有一个切身体会:德语部分单词和英语高度相似,仅仅是发音有所差异。撇开英语的方言问题,德国人学习英语容易上手。具体到装扮英军的问题上,“语言关”问题确实不大。
自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开始,英语对德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就能明白了,具体如下图所示:
看到没?德语、英语的拼写相似程度之高,不同之处可能就是读音有所不同。但是,读音问题可以通过特殊训练进行纠正,进而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
战争是不择手段的,装扮成敌方进行渗透,这只是小儿科罢了。无独有偶,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也有装扮成我方的战例,确实是给我方根据地军民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东方战场》中,冈村宁次组织了一支以渡边秀一为首的华北方面军特战队,该部模仿八路军的编制,冒用所谓“八路军新6旅”的番号,试图对我八路军总部进行渗透破坏。
但是,这支“八路军”很是阔绰:配备了十几挺机枪,还有迫击炮。实际上,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武器装备都很紧张,机枪这样的“稀罕物”,就算是主力部队也是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东方战场》中日军南充八路军的桥段,并非神剧操作。历史上,“大陆挺进队”、“益子挺进队”、“大山挺进队”等五八八门的挺进队,干的就是冒充八路军的伎俩。
不管日军怎样想着法的搞渗透破坏,可对八路军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我八路军主要构成是农民;
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主要构成就是农民,属于“亦军亦农,耕战结合”。日军渗透人员是职业军人,很难模仿出中国农民的精髓。
此外,中国地大物博,一个地方可能存在好几种方言。对此,笔者有着切身的体会。笔者老家家住三门峡渑池县,媳妇是陕州区的,两家距离也就20公里。
虽然都是讲的河南话,可我一到老丈人家,别人一听就知道我是渑池人。原因很简单,口音、语法、称呼都不一样。比如,陕州区人把女儿叫女子,渑池人则直接叫闺女(口音都是四声,特别重)。
回归到问题本身,日军就算有不少“中国通”,可也很难做到把口音问题给完美解决。再者,中国农民普遍黝黑瘦削,而日本人个子偏低精壮结实,这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二、八路军装备差;
八路军长期处于敌后,条件极为艰苦,武器装备也是五花八门,根本不可能出现统一的制式枪械。网友的零星记录很有说服力,如下所示: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听过老八路做报告,威海的鬼子想化妆偷袭八路,出来一次被揍一次……每次都改进,什么装备衣服走路方式,说话也有叛徒出面。最后还是不成功,因为八路穷,大多数(八路军)不穿鞋,实在学不了……
由上可知,日军化妆偷袭八路,确实是做足了功课。不得不佩服老一辈,无论敌人怎样狡猾总能看出破绽。究其根本,八路军各方面实在太艰苦,这是怎么装也装不出来的。
所以说,《东方战场》中,我八路军军事主官凭借“军鞋”判断出敌人有诈,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不仅仅是军鞋,我八路军军服主要是依靠地方小作坊制作,颜色、样式、材质等都不统一。
三、人民战争靠人民;
和平年代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人民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我方根据地的村庄,基本上都有民兵和地方干部,周边部队什么情况都是门清儿。
人民战争的精华在于军民鱼水情,那种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护,日军无论如何也学不来。再说了,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常年饱受战火摧残,哪支部队对他们好哪支部队是冒牌货,心里都有一杆秤。
人民战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人工情报天网”。根据地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上级基本上都知道,很快就能作出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日军装八路军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反过来,我方地下党工作人员可以在沦陷区从容斗争,而不被发现,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
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冈村宁次指挥日寇第11军主力猛攻新墙河防线,后面的汨罗江防线已是风声鹤唳,第37军某部的上等兵杨佩尧,当时奉命与战友们警戒一座浮桥。这座桥位于汨罗江畔一个叫新市的小镇边上,由于湘北地区战火连天,此时正有大批难民从北面涌过来,乱哄哄过桥准备继续南逃,当然,也有溃退下来的军队。
守到第六天中午,杨佩尧正呆望着不断过桥的大批军民时,突然听到桥头响起了枪声,他本能地一咕碌跳进掩体,然后再探出头观察,而接下来看到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一个戴着眼镜,身穿蓝布衫很像是教书先生的人,手里却端着一挺轻机枪,一边疯狂地对守军扫射一边往前冲,随之后面几十个农民打扮的人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也拿着各种武器向前冲。
在守军的一片惊讶和混乱中,码头阵地很快被这伙人占领,浮桥失守。这帮家伙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日军“大陆挺进队”,是日军情报培训机关专门训练和组建的的、以中野特工学校毕业生为主组成的化妆袭击部队。这事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日本人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可以有针对性地模仿中国军队的操典和习惯,同时学习一口流利的汉语。
“大陆挺进队”的成员汉语都比较过关,也熟悉中国军队的各种作派、条令和指挥关系,经常穿插到在中国军队的阵地后方,执行袭击、暗杀、侦察等特种任务,很是祸害。这帮家伙穿中国军装、使用中国军队的武器,令人真假难辨,在后来的湘西会战中,日军也是用这种方式遂行夺取后方桥梁和隘口的任务,每每让中国军队猝不及防。
尽管“大陆挺进队”的战果不算大,但是必须承认,其在正面抗日战场上的伪装还是相对成功的,鬼子经常化装成为国军、或者化装成为平民的便衣队,给国军在战场上造成很大困扰,在河南、在湖南甚至在滇西战场上,国军都因此吃过亏。不过在敌后战场上,其实日军的化装是不太成功的,“益子挺进队”和“大山挺进队”就是例子。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两伙鬼子都不是专业的特工人员,而是从陆军部队(第36师团)中挑选出来的临时袭击队,成员不完全精通汉语,会说的大部分也是半吊子,所以还配属了若干汉奸帮忙。比如“益子挺进队”就配有16名汉奸特务队员,其专业程度远不如受过长期训练的“大陆挺进队”,其危害主要在于携带了电台,可以及时通报八路军后方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另外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八路军比较“土”,尤其是1938年以后发展起来的部队,其军事素质、军容军纪、军装武器各方面都不如老八路,许多人不久前还是农民,经过简单的训练就成为了八路军战士,某种意义上,脱下军装就是个普通农民,这样“亦兵亦民”的做派,日本人是无论如何学不来的,因为鬼子是职业士兵。
并且这两伙鬼子“挺进队”一色的日式装备,为了加强火力还超额配备了机枪,100多人的八路军哪有这样的装备水平?另外诸如单兵装备、军装军鞋也容易被看出问题,“土八路”是没有什么制式军服和装具的,甚至一个军分区所属的武装,军装颜色都未必完全一致,因为都是土作坊自己弄出来的,枪械也是五花八门,鬼子小部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不露出破绽。
其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关系,与国统区那是完全两样,无论是化装的日军部队还是便衣队,最容易露馅的地方,其实是在百姓、在村庄当中显现出来的细节,你帮着挑水也不行。因为老百姓对各色军队都很门清,见惯了中央军、杂牌军、八路军都是什么情况,一支各方面比较突兀的队伍,是很难瞒过他们眼睛的。
在国统区,由于战时思想教育跟不上,百姓对军旅之事基本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即便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也懒得向军方报告,搞不好还得被骂一顿多管闲事。但是在抗日根据地可不成了,老百姓警惕性高、各村庄还都有地方干部和民兵,发现问题会马上跟八路军取得联系并汇报,事实上,八路军总部当时很快就获悉:一股日军伪装进入了根据地,只是不太了解具体情况而已。
特别纠正一下,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化装成为英军的情况非常鲜见,因为英国兵是“真心不好装的”,这支军队成军很早历史较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军队内部风气、习惯和做派,而且英军建制单位多以一个地方或者城市的人群为主,什么苏格兰威尔士或者英格兰某地的,互相之间的口音和生活习惯特熟悉,伪装起来难度很大,一不留神就得露馅。
比如早年的二战电影《纳粹十六死士》,也有叫什么猛鹰突击兵团的,反正就是一伙德军伞兵化装潜入英国,准备劫持或者干掉丘吉尔首相。即便这帮家伙个个英语流利,也没有敢直接化装成为英军,我要是没有记错,应该是伪装成为了一伙“波兰伞兵”,一方面就是英国兵不好装,另一方面当时在英国境内,确实有好几个流亡政府的兵,不容易引起注意。
最终暴露的原因,是一个德国伞兵“学雷锋做好事”,去救一个落水的孩子,结果自己淹死了露出穿在里面的德国军服(这是怕被抓住当间谍枪毙吗?简直多此一举),然后引来附近美军的围剿,都被消灭了。这当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德国兵都这么热心肠也就不叫“德国鬼子”了,但是足以说明问题,就是德军对于伪装成为英军,也是心里没底的。
同样,在真实的战场上,比如1944年的阿登战役期间,“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武装党卫军中校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特种部队,在盟军后方捣乱时,也没有敢化装成为英国军队,而是乔装成为美军!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没有什么自己纯粹的种族,西欧、东欧、意大利的后裔乱七八糟,甚至还有不少德裔,这才方便德军进行改扮。
于是美国人就蒙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去甄别,于是宪兵到处设卡盘查,问出来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答不出来就当场拿下,甚至布莱德雷将军都被一度扣押。换句话说,一个没有民族、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在这方面是比较可悲的,很容易被敌人钻了空子,而如果斯科尔兹内装成英国军官,恐怕分分钟就得现形:英国军官太能“装13”了,很难学得来。
看过《雪豹》里面周卫国化装成为日军大杀四方吧?其实也是抗日神剧的表现,中国人伪装成为日军官兵,那也是非常之难的,哪怕日语过关都不行,因为鬼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军人做派,跟中国正规军队完全不同,短时间内很难训练出来,况且日本这个国家地方小、更没有什么少数民族,互相聊上几句肯定露陷。
读遍抗日战争史,好像就没看过中国军队整建制化装成为鬼子,实施敌后特种作战,然后取得不错战果的战例,朋友们和其他军事爱好者有这方面的发现吗?不吝赐教为盼。
(大陆挺进队员照片)
のΣ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
1944年,美女间谍汉妮潜入英军内部,蹲在保险柜前,旋转着密码锁,可是怎么也打不开。外面传来脚步声,她的双手颤抖,踩着凳子,将墙上挂钟盖着的一块红布掀去。
在战争年代,经常有人乔装打扮,潜入敌方内部,获得想要的东西。在行动之前,都会精心部署,制定周密的计划,也会认真挑选参与者,通过伪装,具有很高的迷惑性,让对方难以分辨。能够用好伪装术,在战场上面,也是克敌制胜的一种方法。
德军中的一名间谍,伪装潜入英军内部窃取资料,最终付出了代价
1944年,德军获得重要消息,英军会有大动作,为了提前知道他们的动向,于是高层准备派出一名间谍潜入英军内部,希望获取想要的情报。
选派人员时,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这个人既要熟悉英军的生活习惯,又能快速进入核心人物的圈子,不会引起他人的戒备。
于是,叫汉妮·哈露的一名间谍出现在眼前,她的身姿曼妙,长相甜美,有很多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曾在英国长期活动,用自己的姿色,俘虏了很多敌方军官,拿到了重要的情报和资料。
收拾好行囊,汉妮将自己乔装成翻译员,顺利进入英军内部,工作了半个月以后,与骑兵卫队的一名军官熟识起来,两人经常出入各种酒会。
作为间谍,交际是不可缺少的技能,汉妮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天赋,仅过去三个多月,便勾搭上了英军装甲团的高官。
俗话说得好,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名高官很快就被汉妮的美色折服,陷入爱河。
汉妮准备以他为突破口,窃取英军这次行动的重要情报。
在一次外出游泳时,汉妮拿到了办公室保险柜的钥匙,于是用肥皂做成模子,复制出一把钥匙,放在自己手里。
趁着军官午睡,汉妮潜入他的办公室,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时,里面竟然还有一道密码锁,试了很多次密码,怎么也打不开。
外面楼梯间传来一阵脚步声,汉妮内心十分害怕,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就在这关键时刻,想起军官曾经说过的话,墙上挂钟虽然停了,但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汉妮站在凳子上,将挂钟上的一块红布掀掉,用指针停的时间,当成密码,终于保险柜的门开了,顺利拿到情报,退出房间。
汉妮拿到情报以后,返回德军阵营,高层迅速部署,没想到在战场上吃了大亏。
原来,汉妮拿到的那份情报是假的,她进入英军内部的时候,真实身份就已经被人识破,那名军官就是用来麻痹汉妮,将计就计,让她上钩,最终让德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德军装扮成英军,不容易识破,但是汉妮是一名间谍,英军对她足够了解,这也是她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普通人来执行任务,也许就是另外的结局。
为何把德军装扮成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若是距离隔得不远,文化差异也不大,在相貌或语言方面的区别不大,即使是不同区域的人,有很多的共性,很难被认出来。
比如说在二战时期,经常有德军装扮成英军,这是他们经常用到的战略,上级强调他们要讲英语,执行下去时,做到形神兼备,成功率有了很大提升,令英军防不胜防。
德军装扮成英军,不容易认出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德国人与英国人的血缘相近
想要知道两个人有多亲,大多会用血缘关系来评价,血缘越近,都有相同的基因,在长相方面的差别就不大。
我们看到的德国人和英国人,大多是金发碧眼,肤色较浅,鼻梁高挺,很难区分具体是哪一国人,缘于他们的血缘相近。
为了证实这一点,英国雷丁大学的考古学家,对牛津附近的一座公墓进行研究,发现里面的随葬品,大多保持了德国那个年代的制造特点。
查阅了历史资料之后发现,早在六世纪时期,就有德国20万日耳曼人,为了能生存下去,移民到英格兰东南等地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地方的人通婚,产生混血后代,生活习性慢慢统一,血缘关系越来越近。
后来,英国进行人口来源进行普查,有了重大发现,大多数英国人身上,保留了德国人的Y染色体片段。
那个时候,日耳曼部族进入英国,强大的基因结构,对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们的后代,已经没办法靠相貌来区分。
所以德国人与英国人的血缘相近,单从相貌上很难区分,在战场上进行装扮,也没那么容易认出来,不过在细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第二,德国人与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相近
德国和英国都属于欧洲区域,两个地方的飞行距离只有一千多公里,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
喜欢简单的生活,但会享受生活,即使收入不高,也会留着假期,外出游玩。
就拿饮食方面来说,主要以西餐为主,早上煎一块培根,再配上香肠和牛奶,营养丰富,中餐用汉堡包或蔬菜沙拉就可以解决,早上和中午,大多是冷餐,想吃一口热乎饭菜,只能去指定的餐厅。
到了晚上,肉类成了主角,牛肉、猪肉和羊肉都可以,大多是以煎烤的方式烹饪,再配上啤酒,产生较高的能量。这种饮食习惯,使他们的身体高大,男子的平均身高在1.8米以上。
外部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成为物质和能量的根源,也决定着基因变化的方向。DNA里面的核心是细胞核,而生活方式决定着细胞的基质。
所以说,生活方式大体相同,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统一,德国人装扮成英国人,就不太容易被发现。譬如一个面黄肌瘦的人,去装扮成身材高大的富家子弟,根本就不太可能。
第三,语言相近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离不开沟通,学过外语的人就知道,中文与英文的差距太大,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英国人学中文也一样。
但是德国人学英语就要简单得多,单词的拼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发音不同而已。
只要掌握了发音的技巧,后期通过训练,德国人说英语,可以让对方无法分辨。
日军装扮成八路,为何容易露陷
在影视剧中,日军装扮成八路的桥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乎没什么破绽,却因为一句话或动作,最后还是露陷。
日军装扮成八路,容易识破,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很难模仿出八路军的精髓
八路军的队伍,大多数是由农民组成,为了保家卫国,放下手里的锄头,扛起枪来到战场,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空,就会帮助村民干农活。
但是日军就不一样,属于职业军人,根本就没有下地干活,就算模仿成八路,在细节方面做得很像,但很难模仿出农民的真正精髓。
就拿干农活来说,拿起种地的工具,可能都不知道怎么用,一个动作就可以暴露出真实的身份。
第二,八路军来自五湖四海,方言和口音难以模仿
八路军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数人讲本地的方言,即使有人讲普通话,也带着很重的本土口音。日军想装扮成八路,就要过语言这关,虽然日语和中文的字迹,也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在发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说日语时,整体发音都比较短,就好像压着拍子,给人一种急促的感觉。就算日军学习中文,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方言和口音难以模仿,八路军听他们说话,就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引起警惕。
第三,饮食习惯不同
八路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走到哪里,不拿群众的一针一钱,在生活方面也很节约,吃饭的时候,有白面窝窝头就相当于是好东西。困难时期,还要吃稻壳和糟糠,就算难以下肚,也不会轻易浪费,他们深知粮食来之不易。
但是日军的伙食就不同,标配大米和精麦,偶尔还有罐头肉。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日军装扮成八路,在吃饭的细节上,就很容易露陷。
曾经在抗日时期,日军扮成八路军进村,村民给他们准备饭菜,可是饭后却发现异样,菜里的配料香菜都被挑出来,丢在垃圾桶里。
日本人大多不喜欢吃香菜,虽然八路中也有人不喜欢吃香菜,但他们至少不会浪费,仅凭这一点,村民就有点怀疑,报告给上级以后,将这群假扮八路的日军抓获。
第四,八路军的生活条件艰苦
八路军不仅会打仗,还会下地种田,不用老百姓养活,减轻他们的负担。所以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八路军生产粮食,自给自足。
到了战场,条件也十分艰苦,没有统一的武器装备,就连双脚穿的鞋,都是自己编的草鞋。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八路军形成了独有的特征,手心有了厚厚的老茧,双脚的肤色有点黑,可以看到很多小伤口。
敌人做足功课,装扮得很像,在细节方面总能看出破绽,八路军的条件艰苦,就算有再好的表演天赋,也装不了。
写在最后
八路军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正是有他们百折不挠,浴血奋战才有今天的好日子,这种精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八路的军民鱼水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对老百姓的呵护,也是发自内心的,就算再狡猾的日军,也没办法模仿这种精神。
✾Ⓒ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
人受的教育会不自觉得显示出来,不同的文化下养成的习惯不可能装得象。德军扮英军也不行,德国和英国文化差异巨大,装英国人也装不象,英语再好也不行。所以德军一般都是扮成法国人、波兰人以及在英国的其他各国流亡人员,装成英国人,实在不行,苏格兰人英格兰人文化差异都很大,装不像。德军装美军是非常成功的,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民族,所以不存在独特文化,美国人中德国后代比例非常高,就算说错话冒出句德语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美国人为了找出假冒的,想出提各种古怪问题的办法,比如问美国电影明星的丈夫是谁,棒球队的明星是谁,这类问题不是美国人一般都回答不出来,但受过专业训练的德军居然还能回答对,还是解决不了,最后才发现破解的办法,德军特务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而美国兵多数都是没文化的下等人,提问时有些问题能回答对的反而多半不是美国人,比如问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哪里,德国人回答是斯普林菲尔德,当场被抓起来,德国人不服说他没答错,宪兵拉过一个美国兵,告诉他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哪里,美国兵说是芝加哥,送到将军那里,将军承认是这个德国特务说的对,只有少数研究美国情况的人才记得住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哪里,多数没文化的美国人都认为是芝加哥。后来就用这个办法抓美军中的德国人,结果被错抓的都是将军,士兵都能准确答错是芝加哥,而德国特务都能准确答对。这就是受教育的结果,将得再像也没用,你可以伪装的绝对正确,但伪装不了人家的错误 。
日军装八路总是露馅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太大了,而没文化的中国人差别实在太大,一个对中国文化精通的日本特务也无法适应没文化的中国人。比如日本能精确研究了有些中国农民爱在头上包个毛巾,扮的极像,出去执行任务,一到游击区就被抓了,日本特务很奇怪,扮相肯定没有问题啊,八路军说咱山东人什么时候头上包毛巾了?中国各地服装千差万别,口音本省都对不上,就算日本人能研究清楚本地人服装口音就在本地干,八路军的武器是万国造,没有一支八路军能统一装备,统一服装,军装布料染色都统一不了,而一支日本鬼子出来总是领出全套新军装,统一日本三八式步枪,就算帮农民挑水,标装的军人形态是装不掉的,八路军就没有个军人样,脱下军装就是个农民,但日本人脱下军装也能看出来是个军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