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
╡⇉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
东汉当然要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了。除去争取全国舆论支持,争取政治合法性不谈,刘秀在统一全国后,改认汉宣帝为爷爷,汉元帝为父亲,把自己塑造为西汉皇帝的直系后裔。而他的直系祖先则改为皇考,不再亲自祭拜。试想一下,刘秀连自己的直系祖宗都改认了,他怎么可能会不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呢?
不过,东汉时期对西汉皇帝的拜祭制度,有过多次更改,直到汉明帝继位之后才最终确立成型。
第一阶段——所有皇帝的牌位全部祭拜
刘秀称帝时,地盘只有河北一隅之地,而当时各地的割据势力有十几支,都是兵强马壮的军阀。这些军阀甭管是不是姓刘,都要拉一个姓刘的西汉宗室后裔出来撑门面,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合法性。为了减小统一的压力,刘秀极尽之所能的拉拢所有可以拉拢的势力,当时散居在各地的刘姓诸侯就是刘秀要拉拢的对象。比如西汉的末代长沙王刘舜的儿子刘兴,就是被拉拢的对象之一。
既然要拉拢刘姓诸侯,那么恢复汉庙,把西汉历代皇帝的牌位重新摆起来,以祖宗的名义号令刘姓诸侯,就是刘秀必然要做的。
建武元年,刘秀在洛阳立庙,祭祀西汉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三位皇帝,以明正朔所在。
建武二年,汉军进占长安,大将邓禹重新休憩了长安的高庙,收西汉十一帝神主,遣使者送回洛阳。
由于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东汉与各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尚在继续。为了显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刘秀直接把西汉十一位皇帝的牌位全部摆进了洛阳高庙。
“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后汉书》
第二阶段——恢复“天子七庙”制度
刘秀摆放所有西汉皇帝牌位的做法虽然能收揽人心,但是,这种先帝牌位的摆放方式并不符合儒家的礼制。
因为西汉实行的是“天子七庙”制度,太庙当中只能摆放七尊先帝的牌位。
所以在建武三年,刘秀便以太祖高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为三座不迁毁的祖宗庙。然后再建高祖父(刘秀的直系祖宗)以下四座随亲尽而依次迁毁的祖庙。以符合“天子七庙”的制度规范。
这说明啥?这说明:那时候刘秀是打算自立门户的,他的宗统不跟西汉的一起混,他打算各算各的。
备注:天子七庙制度的意思是现任皇帝要供奉七位先帝的牌位。其中一祖二宗是要万世供奉的。另外四尊牌位是现任皇帝的四位直系祖宗,也就是父亲、爷爷一直往上追尊四位。刘秀当时供奉的一祖二宗是西汉的汉太祖、汉太宗、汉世宗。而四亲庙则是他自己的四代直系祖宗。
第三阶段——刘秀入继西汉大宗
刘秀以高帝、文帝、武帝为祖宗庙,他自己的直系祖宗为四亲庙。这在数字上符合“天子七庙”的规制。
但是,刘秀的这种做法仍然不符合儒家的礼制规矩。因为按照宗法原则,宗族的大宗血缘统系是不可以中绝的。如果大宗的统系中绝,那就应该在小宗的子嗣中找一个人过继给大宗。
也就是说,刘秀要显示自己的正统性,他就不能供奉自己的直系祖先。因为他的直系祖先并不是皇帝,不是大宗,只是小宗。他必须要过继给西汉皇帝才能显示正统性。
建武十九年,刘秀这种在宗庙祭祀上另起炉灶的做法,引起了群臣们的讨论,群臣们一致认为,刘秀这种做法不符合礼法。群臣集体跟刘秀提意见。
为了平息舆论,刘秀不得不通过廷议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
最后根据廷议的决定:刘秀以小宗入继西汉大宗,认汉宣帝当爷爷,汉元帝为父亲。而他自己的直系祖宗则为皇考。每年祭祀祖先时,由刘秀亲自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汉成帝以下三位皇帝交给官员祭祀;刘秀自己的直系祖宗则交给地方官祭祀。
“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后汉书·张纯传》)
于是刘秀就这么把自己的亲祖宗给丢了,拜了汉宣帝和汉元帝为自己法统上的祖宗,确立了东汉和西汉的承继关系。
这里注意了:刘邦、刘恒、刘彻的皇帝牌位还在,这三位在“祖宗庙”。刘秀只是撤了他自己四座直系祖宗的牌位,改以汉宣帝以下的四代五位皇帝放入“祖庙”。
第四阶段——宗庙制度最终定型
刘秀在法统上过继入汉宣帝,这在政治上对东汉的稳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对此颇为不满。因为他觉得自己父皇太吃亏了。明明就是开国皇帝嘛,怎么搞得那么委屈呢?
于是在刘秀驾崩后,汉明帝以刘秀中兴汉室有功,为其特立一庙,谥曰“世祖庙”。
这样一来,洛阳就有两所皇室宗庙,一个是祭祀西汉五位皇帝的“高庙”,一个是祭祀光武帝刘秀的“世祖庙”。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卒。他在临终前下遗诏,要求太子(汉章帝)不要再给他再建寝庙,他的牌位摆到世祖庙的更衣别室,并且还规定:“敢有所兴作者,以擅议宗庙法从事。”
汉章帝去世前,也仿效父皇汉明帝,让即将继位的太子(汉和帝)把自己的牌位也摆进世祖庙。
自此之后,东汉历代皇帝都以此仿效,都把牌位摆进了刘秀的世祖庙。而不是摆放西汉皇帝牌位的“高庙”。
于是,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东汉有两座祖庙,“高庙”摆放了五位西汉皇帝的牌位,“世祖庙”则摆放了东汉所有皇帝的牌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被称为“同堂异室”。
这个现象在历史上是颇受批评的。有后人曾经就对此评价道:永平所立世祖庙,又与高庙异处,无复昭穆之序。……其渎乱不经,未有如是之甚者。
东汉灭亡后,刘备在成都继位称帝,他也学刘秀,继位之后在成都立庙,祭祀两汉皇帝。
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三国志·先主传》
但是刘备所立太庙的规制如何,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为此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解时还特意的说:“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
会。
因为一笔写不出两个汉字。
西汉东汉之说是历史学家为了区分起的名字。
在光武帝刘秀看起来,自己就是汉朝的继承者。所以刘秀治理的时代叫光武中兴。
为什么叫中兴?就因为他认为自己中兴了汉朝,若是一个新的朝代,那肯定就叫光武之治了。
既然是一个朝代,那当然要祭祀前面列朝祖宗了。
否则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就会受到怀疑。
只不过时间过得那么久,祭祀起来就有点漫不经心了。
《汉礼制度》说“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
翻译一下就是,光武帝在洛阳定都,他把高祖以下到汉平帝等十一个皇帝藏在一个屋子里,然后一起祭祀。
看到了吗,刘秀同志已经开始搞批发了,成批量的祭祀,走不走心就很难说了。
就算批发,刘秀内心也不是对所有皇帝都一样的。
因为他的祖父是长沙王刘发,刘发是汉景帝的第七个儿子。
所以西汉十几个皇帝,能够称得上刘秀祖先的只有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个皇帝。
刘秀祭祀的时候应该会做一些区分吧。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
这个问题不用争论了,看一下范晔的《后汉书·光武帝纪》就一清二楚了。后汉书在这篇中有过明确的记载。是供奉和祭祀的
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这里明确说明了在洛阳开始建庙,将西汉的十一个皇帝都迁过来了。并且多次记载:祠高庙。
不仅在洛阳修庙,还:修理长安高庙,幸长安,祠高庙
另外,光武帝刘秀是汉景帝长沙定王发的后人,在后来做了一些变动,追遵孝宣皇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庙,成帝、哀帝、平帝于长安。
在对待女性方面,刘秀做的最大的决定是:降了吕后的位置,升级了薄太后。《后汉书》原文记载:
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
不知道拼死拼活了一辈子的吕后会不会想到自己到最后还不如自己瞧不上的薄太后。
虽然,现在分了东汉西汉,但是在刘秀看来,人家就是延续了刘汉的江山,并不是两家。怎会不祭祀呢?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东东历史,一起聊聊历史中的那些事】
ℱ▬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
东汉宗庙当然要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因为东汉刘秀是以西汉君统继承人自居的,所以必须供奉西汉皇帝。
1,两汉君统的衔接和建武十九年除四亲庙之议一直以来,有不少人为刘秀抱不平,觉得文叔是自己辛苦打的天下,又不是继承西汉的家业,怎么就不能尊崇亲爹亲爷呢?还非得供奉西汉皇帝呢?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只能说刘秀借用了别人家的东西,不得不做出一点付出。
话说新朝末年,由于王莽侵犯到豪族们的经济利益,再加上天灾频频,终于引发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乱世中的老百姓自然会想念前汉的平静生活。王莽篡汉是通过“和平”的禅让方式,没有引起大流血事件,对普通老百姓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如今面对天灾人祸,乱世流离,不免会思念以前的生活,你说元成哀都不是好皇帝,但他们在位时,整个社会相对平稳啊!有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形成了民间“人心思汉”的怀旧思潮。
那些起兵的集团们看到这种倾向,纷纷打出刘氏招牌,以博取老百姓在感情上的共鸣和支持,一时之间,真的刘氏宗室、冒牌的刘氏宗亲都冒出来了,以西汉皇室代言人、继承人自居,想占据天命、正统的舆论支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刘秀自然也不例外,人家好歹是正经刘氏宗亲呢!因此在建武元年(25)六月称帝后,在八月份,就祭祀西汉的太祖、太宗、世宗三位先帝,以西汉的法统继承人自居。
建武元年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后汉书》·光武纪上)
割据势力隗嚣比刘秀还先祭祀西汉的一祖二宗,他采纳方望的建议通过为西汉的一祖二宗立庙的方式来迎合民众。
“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事毕移檄告郡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有不从命,武军平之······及更始败,三辅耆老士大夫皆奔归嚣。”(《后汉书》·隗嚣传)
隗嚣的年号也是明晃晃的“复汉”,向老百姓表示他要带领大家恢复汉朝的幸福生活。外姓人都如此,何况刘秀这个宗亲?当然得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号,我是正统,你个冒牌货死开。
定都洛阳后,在建武二年(26)正月,刘秀就在洛阳立高庙,据《汉旧仪》的记载说洛阳新立的这个高庙,其实是西汉宣帝时为武帝设于此地的郡国庙,也就是说,这个高庙的前身其实就是孝武庙。国家草创时期嘛!没钱,自然一切从简,也是权宜之计咯!
就在当年攻下长安后,又把长安的西汉十一帝神主都请到洛阳,安置到高庙去,一个庙里合祭西汉太祖以下诸帝,这就是东汉“同堂异室”宗庙制度的雏形。
建武三年(27)正月,刘秀又在洛阳立四亲庙,祭祀亲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亲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亲祖父巨鹿都尉刘回、亲父南顿令刘钦四世祖先。
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顿君已上四庙。(《后汉书》·光武纪上)
既然为四亲立庙,就是把亲高祖父以下四代都列到皇帝宗庙系统中,已经远远突破永光改制后的七庙制,也隐隐有用四亲取代西汉大宗四庙的意思。
刘秀这个举动自然违背宗法原则,按照宗法制度,帝系大宗不可绝,如果大宗中断,就得选择同宗中的支子去承嗣大宗,承嗣者就必须削减对私亲的礼制,你刘秀自诩为西汉的正统继承人,自然就要屏弃私亲,不能过河拆桥吧?
因此,天下平定礼法恢复后,儒学士大夫们就不能坐视皇帝带头践踏礼法,才有建武十九年(43)正月,张纯、朱浮上书请除四亲庙的奏议。要求刘秀陛下依据宗法制度的“为人后者为人子”原则,撤消亲生高祖父以下的四亲庙,以西汉皇帝大宗替代。
秀哥是要脸面的人呐!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撤消设立于洛阳的四亲庙,改在章陵立庙,降低私亲祖先的奉祀规格,由所在郡县奉祀;同时,以元帝为父,宣帝为祖父,和太祖、太宗、世宗三位神主一起供奉在洛阳高庙;又把平辈的成帝和晚辈的哀帝、平帝三位神主供奉在长安高庙,由臣下奉祀;总算解决掉刘秀和西汉诸帝的世系衔接问题。
也就是说,在刘秀建武十九年时,大汉的宗庙里除了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四帝万世不迁,还有元、成、哀、平四亲,怎么数都是八个啊?这怎么算?没法算就不算,迷糊着过呗!
2,东汉初期奉行同堂异室庙制的深层次原因
中元二年(57)二月,六十二岁的刘秀驾崩,留下“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的遗诏。
按照宗法礼制,做为入继大宗的刘秀陛下驾崩后,他的神主就该像西汉诸帝一样安置在高庙中,序昭穆、享受祭祀,这才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他的儿子明帝刘庄以老爹拨乱反正、中兴大汉为由,另外起庙,尊为世祖庙。
这样,洛阳帝京就有两所宗庙,一个是祭祀着西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元帝五帝的高庙;一个是祭祀着世祖光武帝的世祖庙,让人不禁猜度,这是恢复多庙制的节奏么?
永平十八年(75)八月,四十八岁的刘庄驾崩,“遗诏无起寝庙,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后汉书》显宗纪)
就是让嗣皇帝把他的神主安置到世祖庙中、他母亲光烈皇后阴丽华的更衣别室之内,并没有为自己立庙。刘庄的这个举动既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对母亲的孝意,也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老爹光武帝刘秀,进一步突出刘秀再造大汉帝国的光辉形象。为了避免儒士们哔哔,刘庄还特意留下遗诏:“敢有所兴作者,以擅议宗庙法从事。”
刘庄为啥留下这样的诏令,不就是因为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违背宗法礼制,只能用皇帝的权威震慑儒士闭嘴。
章帝刘炟继位后,有司上奏说,“孝明皇帝圣德淳茂,劬劳日昊······省送终之礼,遂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天下闻之,莫不凄怆。陛下至孝烝烝,奉顺圣德。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祫,于光武之堂,闲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庙故事。”(《后汉书》肃宗纪)
通过这个奏议可以看出,阴丽华的更衣室在中门之外,和奉祀刘秀的正殿是分开的,能够专门为明帝进行单独的祭祀,刘庄能够享受单间待遇,就是说世祖庙中还有他的显宗庙,庙中之庙,这个时候,东汉皇帝宗庙的“同堂异室”制度就已经形成了,并为之后诸帝沿用。
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三岁的章帝刘炟驾崩,也留下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他儿子和帝刘肇继位,上庙号肃宗,奉神主于世祖庙,从此,同堂异室在东汉彻底形成惯例。
后来和帝刘肇驾崩,上庙号穆宗;安帝刘祜崩,上庙号恭宗;顺帝刘保崩,上庙号敬宗;桓帝刘志崩,上庙号威宗,“皆藏主于世祖庙。”
至于襁褓小儿殇帝刘隆,邓太后以他还是婴儿,不用列庙,只是在陵寝接受祭祀就行;冲帝刘昞、质帝刘缵都以殇帝故事,就陵寝祭。
就这样,东汉诸帝神主都立于世祖庙,与西汉帝系的高庙五主并行,俨然两个系统,好像是对世人昭示他们和西汉诸帝截然有别的蕴意,因此,被宋人徐天麟讥讽“不知礼义之正”。
是呀!你们既然表示上承西汉帝系,又为何另起世祖庙,你们东汉的张纯、朱浮、曹褒、郑玄都号称明习典礼,为何让东汉的庙制不列昭穆、没有迁毁、不复古人七庙之制呢?
东汉人蔡邕是第一个为同堂异室解释的人,“孝明立世祖庙,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义,后嗣遵俭,不复改立,皆藏主其中。圣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执事之吏,下至学士,莫能知其所以两庙之意,诚宜具录本事。”(《后汉书》·祭祀下)
把东汉实行同堂异室制度的原因归纳到刘秀节俭上,蔡邕的言论颇受人推崇,南朝沈约、刘宏、隋朝许善心都沿用蔡邕的解释,认为光武帝中兴崇俭,才同堂异室的。
但是,细细思量,如果说东汉初建之时,因为战事频频,财力的确匮乏,不得不事事从简;那么经过刘秀、刘庄父子两代近五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元气已经恢复,经济状况远不是国初可比,依照古礼更改庙制并不是多困难的事。
所以,同堂异室并不是遵俭的问题,只能是东汉诸帝的私心作祟,不能尊崇本生四亲已经觉得很委屈压抑,如果再让刘秀屈尊在西汉诸帝之下,实在难以接受,因此才特别褒崇刘秀,才开创同堂异室的庙制。
3,初平改制为帝国续命
因为东汉诸帝都上庙号,也不迁毁,到了灵帝刘宏在位时,除了殇、冲、质三帝不列庙外,世祖庙就有世、显、肃、穆、恭、敬、威一祖六宗七位皇帝,以至于“积多无别,是后显宗但为陵寝之号。”
这时候连明帝刘庄都没有单间享受了,同堂异室的弊端逐渐展现出来,改革庙制也势在必行了。
再加上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士大夫大混战,礼法败坏,各种矛盾日趋激化,终于导致黄巾大起义,使整个帝国处于分崩离析风雨飘摇之中,那些儒学士大夫们就把希望寄托到古礼上,企图通过变革修正宗庙制度、重新构建被严重践踏破坏的礼制秩序,为大汉帝国续命。
献帝初平元年(190),蔡邕提出“宗庙迭毁议”:以西汉没有庙号的元、成、哀、平四帝亲尽,都迁毁;以东汉的和、安、顺、桓四帝功德无殊,还有过差,不应为宗,请除四帝庙号。
非宗亲尽宜毁。(《后汉纪》孝献皇帝纪)
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后汉书》孝献帝纪)
并参照周礼,实行七庙制度,但是,鉴于两汉君统衔接的特殊情况,皇帝宗庙庙数并不仅限于七庙,而是十一庙,分别是:西汉高庙的一祖三宗高、文、武、宣四帝;东汉世祖庙的一祖二宗光武、明、章三帝,二祖五宗七帝并为世世不毁之庙,安、顺、桓、灵四帝为四亲庙,亲尽迭毁。
众所周知,初平元年的宗庙改制并没有达到为帝国续命的目的,依旧在军阀混战中走向末路。
4,猴格说
和赵曙、朱厚熜之流相比,刘秀的确是太委屈了,几乎是白手起家,却不能尊崇自己的亲爷们,只怪当初自己贪图别人家的好处啊!便宜哪里是好占的?但反过来说,还是因为刘秀有底线的,做不出赵、朱之流翻脸不认账的行为,只能自己压抑咯!
因此,刘秀的儿子刘庄才曲线救国,把同堂异室发扬光大定为制度,让自家老爹死后不用那么憋屈。
当然,不能因为东汉承认西汉的帝系就认为他们遵守礼仪,其实东汉诸帝也是数次践踏礼法制度,比如让迭毁制度形同虚设了,比如勿论有没有功德哪怕在位是个混蛋如桓帝都追上庙号了,已经开了庙号泛滥之源头。
名声还凑合的顺帝刘保也曾经为了表达对老爹安帝的孝心,在安排宗庙陵寝祭祀的时候,把安帝排在殇帝前面,理由是殇帝小孩子了,安帝为其兄了。
到顺帝死后,他的妻子梁太后也企图把身为侄子的顺帝排在殇帝前面,理由也是“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在谏议大夫吕勃和大鸿胪周举的反对下才没有得逞。殇帝泪目:你们两口子不能揪着我一个襁褓小儿往死里欺负啊!
孝殇皇帝虽不永休祚,而即位逾年,君臣礼成。孝安皇帝承袭统业,而前世遂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后相逾,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庙之重,垂无穷之制。昔定公追正顺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安帝)次康陵(殇帝),宪陵(顺帝)次恭陵,以序亲秩,为万世法。(《后汉书》·孝质帝纪)
就是这样。
简表系猴格自制。
图片截图影视剧侵删。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汉代庙制问题探讨、汉书、后汉书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
对于东汉和西汉的说法,实际上是后人为了方便研究这段历史的而人为划分的。东汉与西汉的国号都是汉,只不过西汉是刘邦建立的王朝,而东汉是刘秀建立的王朝。
西汉灭亡后,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秀复兴了汉朝,历史上就将他建立的汉称之为东汉,把他复兴汉朝的壮举称之为“光武中兴”。那么,东汉是否会供奉西汉皇帝的宗庙呢?
答案是肯定的,东汉王朝一直将自己视为汉王朝的延续。汉朝皇帝的宗庙被安置在长安、洛阳,其中不分东汉和西汉,这表明东汉自认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的宗庙里,一共供奉了西汉11位皇帝的宗庙,包括高帝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洵、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其中不包括吕后册立的两个少帝以及霍光废除的昌邑王刘贺,因为这都属于废帝,不进宗庙。
不过,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并不是西汉皇帝的嫡出。刘秀虽然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但刘秀的亲生父亲只是南顿令刘钦,连一个侯爵都没有。所以传到了刘秀这一支南阳刘氏的时候,其家族距离西汉皇帝的嫡出血统已经比较遥远了,只能算是汉朝后裔。尽管他有中兴汉朝之功,但庶出远支继位是不符合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
因此,为了彰显自己继位符合宗法制以及中兴汉朝的壮举,东汉光武帝刘秀不仅供奉西汉皇帝的宗庙,而且还追认了西汉的元帝刘奭为父、成帝刘骜为兄,这样一来汉朝的皇位传承就衔接上了。
------------------
推荐阅读:
《罚罪》李伯东为何会和郑广天直接通话?他为何如此厌恶肖振邦?
邢岫烟在大观园中生活艰辛,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薛宝琴出嫁才能娶邢岫烟?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