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你如何评价?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你如何评价?
确实是导火索,但就当时欧洲这幅火药桶的状态,即便没这根导火索也会炸。
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已经衰退的不行,在巴尔干半岛上留下了一堆权利真空,然后几个独立出来的国家就组成了巴尔干同盟,暴打了土耳其一顿。(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但后来又因为分赃不均,又相互打了起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当然,巴尔干这几个小国家背后也都有诸如奥匈、沙俄、德国等大佬势力介入。
然后塞尔维亚这地方大体民族是斯拉夫人,宗教也是东正,和奥匈帝国不对付,但和沙俄眉来眼去的。但塞尔维亚有块地方叫波黑,这地方在1878年被奥匈接管,到1908年被奥匈正式吞并,这引起了塞尔维亚的强烈不满,加上当时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情绪非常激烈,所以就有了塞族青年枪毙奥匈费迪南大公的萨拉热窝事件。
反正当时巴尔干也就是个火药桶,奥匈还正好缺借口收拾塞尔维亚,那就打过去了呗~然后塞尔维亚的老大沙俄自然也得表态挺小弟。
然后欧陆那些大佬们早就协约国、同盟国两边队伍站好了,就等着干架。毕竟19世纪末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后,就总是被英法在经济贸易上欠着鼻子走,加上和法国的世仇。所以肯定想打一架来重整一下欧洲秩序。所以说萨拉热窝只能说是个诱因,就算没有萨拉热窝,也会有萨拉冷窝之类的促成一战。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你如何评价?
每次大事的发生总有一个诱因: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斐迪南大公,还有斐迪北侯爵,斐迪西,斐迪东。凑巧而已,该发生的事情自然会发生!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你如何评价?
事情还得从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谈起。奥斯曼帝国行将朽木,其欧洲领土部分展开民族独立运动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动荡。英国、奥匈帝国、德国自己沙俄插手巴尔干内部事务,各种力量的博弈搅混了这坛水。特别是奥匈帝国与沙俄都想在巴尔干扩张势力,而两国分属于不同的阵营。
萨拉热窝是塞尔维亚的首府,作为奥匈帝国未来继承人的斐迪南大公前往萨拉热窝耀武扬威必然会引起后者的不满。因此杀掉斐迪南一来可以打压奥匈帝国侵略气焰,另一方面表明塞尔维亚的民族自决。但是刺杀发生在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溢出了这两个国家。事情逐渐演变为以奥匈帝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同盟国集团和以塞尔维亚、沙俄、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战争。以上矛盾更是英德、法德、俄奥矛盾的外延。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你如何评价?
因为费迪南大公是奥匈帝国的皇储,也就是奥匈帝国未来的皇帝,皇储被杀后奥匈帝国必须要采取措施啊。
今天谁杀了人,公安机关都要把这个人依法逮捕,如果背后有人指使,还要严肃处理指使者,难道奥匈帝国对费迪南大公的死默不作声吗?
不可能的,奥匈帝国肯定要严惩凶手。
虽然杀死费迪南大公夫妇的是普林西普这么一个学生,但是普林西普背后站着的是塞尔维亚黑手党。
塞尔维亚黑手党可不是黑帮组织,这是一个由塞尔维亚王国少壮派军人组成的政治组织,他们的目的是建立“南·斯拉夫帝国”,让塞尔维亚统治所有南·斯拉夫人。
而这一目的刚好和费迪南大公准备在奥匈帝国体制内成立一个独立于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的斯拉夫王国,把奥匈帝国二元制改为三元制。
如果费迪南大公把这件事情做成了,那么奥匈帝国内的斯拉夫人就不会对奥匈帝国不满了,所以对于梦想建立“南·斯拉夫帝国”的塞尔维亚少壮派军官来说,费迪南大公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于是塞尔维亚少壮派军官训练了普林西普,并且派他去萨拉热窝刺杀费迪南大公。
讽刺的是费迪南大公之所以到萨拉热窝是因为他要在萨拉热窝主持一个防御性军事演习,演习目的就是“抵御塞尔维亚入侵”。
而当时塞尔维亚黑手党领袖是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德米特里维奇。
费迪南大公可以说是被塞尔维亚政府训练、塞尔维亚政府提供武器、塞尔维亚政府协助偷渡进入奥匈帝国的刺客暗杀,从任何一方面看都是死于塞尔维亚政府组织的恐怖活动。
所以事发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提出了十条要求:
1. 查封任何引起对奥地利皇室憎恨和藐视的刊物;
2. 马上取缔民族自卫组织 (Narodna Odbrana) ,并取缔其他作反奥匈宣传的组织;
3. 即时从教育团体及教学方法中,删除任何会或可能会煽动反奥匈之宣传的教学内容;
4. 革除军部或行政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之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政府提供;
5. 接受与奥匈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塞尔维亚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活动;
6. 在奥国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之协助与指示下,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1914年6月28日之刺杀事件,在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7. 即时逮捕奥匈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被点名人士;
8. 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9.向奥匈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
10.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告知奥匈帝国。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第五条和第六条,因为奥匈帝国甚至全欧洲都很清楚,刺杀费迪南大公真正的主使者是塞尔维亚少壮派军官,所以类似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德米特里维奇的人,奥匈帝国是不会放过的;但是如果没有第五条与第六条作为保障,那么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德米特里维奇这样的幕后黑手是肯定会逃脱的。
塞尔维亚最多丢出几个替罪羊。
事实上塞尔维亚王国也是在得到了沙俄有力保证后才拒绝了第五与第六条的。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塞尔维亚拒绝了第五与第六条就等于是表明塞尔维亚不会认真处理杀死费迪南大公的凶手。
另一个旁证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不到三天,当时塞尔维亚王国总理帕希奇就向沙俄陆军大臣苏霍姆利诺夫要了几万支步枪。这也说明了塞尔维亚政府一开始就不想真的处理幕后黑手。
当沙俄不分青红皂白就是要支持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拒绝奥匈帝国最后通牒后,一战已经是无可避免了。
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是塞尔维亚王国少壮派军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王国六分之一的民众死亡,整个国家被占领;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协约国让塞尔维亚少壮派军官们的“南·斯拉夫帝国”梦想成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斯拉夫联盟不复存在,南·斯拉夫诸国又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态势。
奥匈帝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复存在。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你如何评价?
一,世代冤仇,碰上刚愎自用的大公夫妇,个人悲催变成了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灿烂,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皇妃索菲亚前来访问。他此行之目的就是想借此提升爱妃的地位,因为他的爱妃在维也纳皇室被边缘化,被放逐在皇室荣誉之外。
但是,此公不度读书,忘了冤仇恨。贸然的行动,注定了刚愎自用者的结局是悲催的。
塞尔维亚这块土地被奥匈帝国在1908年野蛮地吞并,国破家亡的民众对敌人充满了仇恨。刺杀敌国首脑的计划正在酝酿着。
正在人家机会逮不到的时候,斐迪南和他妻子一行却送上门来。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被拉入了血泊之中,战争开始了。
二,德国与法国的矛盾
德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战争。在中学课本里面就有都德的《最后一课》,提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割地洛林和阿尔萨斯。这里不多说。
由于地缘关系,德、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英国与法国也有英法百年战争,也是仇恨不已到冤仇)而靠拢。法国企图从德国手里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此积极准备“复仇”战争。
此外,德、法两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也有着尖锐的矛盾。
法国与俄国的关系,纯粹是利益关系。原因就是俄国与德国有世仇。而俄罗斯与日本打了一场战争,俄国打输了,力量衰弱。所以,它要与法国一起对付德国的强大和对自己的威胁。
如果德法发生战争,俄国鞭长莫及,不可能的有力支援法国。
另一方面,德、奥势力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危害着俄国的利益,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控制这一地区。
就在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一旦铁路修成,德国将控制黑海海峡的通道,俄国出入黑海将受到德国的限制。日俄战争后,俄国的经济日益依赖英法两国,英俄两国的矛盾也因俄国国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剧而暂时缓和下来。
在这些情况下,英、法两国于1904年4月8日签订协约:
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
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和尼日尔、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利益分配。英法协约签订后,英俄两国也逐渐接近。
至此,英、法、俄走到一起,标志这战争的火药桶已经做好了一个。
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两大集团中各国一面利用外交会晤进行和平欺诈,一面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三,火上浇油的分割摩洛哥利益问题
1905年初,摩洛哥发生了危机。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扼守着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法国统治着摩洛哥的大部分国土。
德、英、意、西等国都想扩大自己在摩洛哥的势力。
法国为了巩固自己在摩洛哥的“特殊地位”,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从1900年到1904年,法国先后同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签订协定,规定了它们各自在摩洛哥的利益。
1905年1月法国向摩洛哥苏丹提出一个对其行政、军事、财政的全面“改革”方案,接受这个方案无异于承认法国的保护权。德国不容许法国占领这个地中海上重要的军事基地和铁矿产地,决定破坏法国的计划。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的丹吉尔港,发表挑衅性演说,提出要“维护”摩洛哥的主权和独立。德国向美、英、法、西、俄等国照会,指责法国违反了马德里公约(1880年签),并以战争相威胁。法国考虑到这时如发生战争将对自己不利,决定让步,把同德国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1906年1月16日,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耳黑西拉斯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俄、英、美诸国甚至意大利都支持法国,德国陷于孤立。会议决定承认摩洛哥“独立”,摩洛哥的财政由国际监督,警察组织由法国和西班牙分别管理,由它们负责摩洛哥的“治安”,这就等于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控制。德国虽然失败,但并没有放弃对摩洛哥的野心,争夺摩洛哥的斗争成为战争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1911年4月,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反对殖民统治的人民起义,意大利与土耳其爆发战争,非洲形势恶化
法国以恢复“秩序”和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德国不容法国独占摩洛哥。7月1日,德国炮舰豹号驶进摩洛哥的阿加的尔港,随之巡洋舰柏林号也出1914年摩洛哥海面,德法战争迫在眉睫。这时英国决定支持法国,并声称在摩洛哥问题上英国不惜与德国一战。在英国的压力下,德国不得不同意与法国谈判。11月,双方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割给德国作为“补偿”。
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又发生了战争。意大利早就蓄意侵略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决定趁英、德、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时,染指的黎波里。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的“企业活动”。土耳其拒绝接受这个无理通牒,意土战争随即爆发。
两万余意军先后在的黎波里登陆。意军装备精良,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了飞机,意大利舰队控制了沿岸港口,英国又不许土耳其援军通过埃及。这样,意大利打败了土耳其军队,但遭到了的黎波里阿拉伯人的顽强抵抗。战争一直延续到1912年巴尔干战争开始才结束,土耳其把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后来合称利比亚)割让给意大利。
五,欧洲列强疯狂扩军备战,结果就是战争到来
从1911年起,德国每年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军事预算。到1913年,德国已拥有由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现役部队76万。英国军队(包括印度军队在内)增加到41万。法国于1913年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将两年兵役制改为三年,役龄从21岁到45岁改为从20岁到48岁,使军队增加到77万。沙皇俄国在大战前夕已拥有兵力为130万的军队。列强还积极扩大海军,英德两国的海军竞赛最为剧烈。
1912年,英德两国举行裁军谈判,英国坚持两国海军比例应为2:1,德国则要求定为16:10,谈判最后破裂,双方更疯狂地增加军费。到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6亿马克。两大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制订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各国资产阶级宣传机构也大肆活动,散布沙文主义情绪。资产阶级御用学者竭力为战争辩护,宣传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甚至宣称战争能对人类起“优生”的作用。德国骑兵将领柏第公然叫嚣:
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首先规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
罪恶的战争终于在巴尔干酿成。巴尔干半岛成了“火药桶”。
六,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了战争爆发的借口
1914年5月,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会谈,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他们认为,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德皇建议奥匈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进攻塞尔维亚。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还明确向斐迪南保证,假如俄国插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6月28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奥匈的这一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黑手社”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
塞尔维亚政府事前已发觉了刺杀斐迪南的行动,并反对这一行动。塞尔维亚政府试图阻拦“黑手社”的人出境,但与“黑手社”有联系的边防军使他们顺利地越境进入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政府又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奥匈政府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
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亚的女侍。
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
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
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普林西普的枪声响了,奥国皇储夫妇一命呜呼。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普当场被捕。
七,被利用的大公夫妇的死亡,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借口
7月29日,英国格雷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
当德皇威廉二世最终获知英国参战的真正意图之后,曾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接受英国的调停。可是,奥匈已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军队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奥塞战争迅速爆发,俄法两国站在塞尔维亚方面,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德国于7月31日向俄国宣战,8月3日对法国宣战。
8月2日,德国总参谋部为了实行施利芬计划,向比利时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德军借道比利时对法军作战。700万人口的比利时人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并向英国求援。
8月4日,德国悍然破坏1839年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4路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获知德国有入侵比利时的意图后,于8月4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无条件尊重比利时中立。但德国宰相贝特曼对英国驻德大使声称:“国际条约不过是一张废纸。”
于是英国便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对德国宣战。这样短短一周时间内,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在一片战争叫嚣声中纷纷亮相,卷入一场为期四年的战争。世界大战开始了。
当然,不是这对不幸的夫妇遇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照样要爆发,帝国主义的本性就是战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