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的话,过了那个阶段之后,然后就没有食欲了呢?
▉▄为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的话,过了那个阶段之后,然后就没有食欲了呢?
“糖”是给予身体补充能量的主要的来源、也是最方便的补充来源,糖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当碳水化合物被身体吸收后,就会经过一个过程并最终转化成葡萄糖,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转化的速度也有区别;
当摄入多量的“糖”时,身体就会存储一部分,当你停止进食、断了补充能量的主要来源时,大脑就会开始传递“饥饿”的信号,那么身体就会开始消耗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水平;
在维持一段时间后,如果仍然不补充能量,那么身体就会分解体内存储的糖原来为身体继续提供能量;
这时候仍然不补充,那么在糖原消耗空间减少的情况下,就会开始分解一些非糖组织来转化为葡萄糖,比如脂肪、蛋白质,继续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转,也就是“糖异生”。
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体表会带给人很明显得变化,当然不是变瘦了,可以想像一个人在一天甚至再久一点的时间,不吃饭、还要维持基本活动、维持工作的状态下的精神情况。
怎样才叫做“糖”?
我们经常理解的糖主要来自于各种食物添加糖,其实糖的形式有很多种,乳糖、果糖、蔗糖、淀粉等都是常见的糖类来源,并且糖类食物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为身体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
吃“糖”会胖?
过量的情况下是会的,所以现在很流行“戒糖”减肥,但是糖类种类的很多、自然区别也较大,并不是所有的糖都需要戒掉。
上面提到糖类食物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只是速度不一样,所以这就涉及到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当一种食物加工方式越精细、甜度越大、往往也就有着较高的升糖指数,如果说糖容易使人发胖,不如说是GI值高的食物很容易导致人发胖。
因为GI值高就会引起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那么就会过多的分泌胰岛素,使它更不稳定。
这就和减脂的原理相违背,减脂的原理是只有当胰岛素水平稳定和肾上腺素水平较高时,才能促使甘油三酯(脂肪)分离、燃烧、分解,也就是真正的减脂。
可想而知,如果吃了太多GI值高的食物,是很难达到减脂的需求的。
所以,我们戒糖,只需要戒掉各种添加糖就可以,比如零食中的糖、饮料中的糖、点心中的糖等;另一种是精细、含果糖高的食物虽然相对来说健康一些,但是过量的吃,也会容易引起高升糖,比如面食、水果、自榨果汁。
想要健康,怎么吃“糖”?
了解到高GI值食物的隐患后,日常中自然要以中GI食物来稳定血糖水平,比如在白米饭中加一些粗粮、或者选择性吃一些玉米、薯类当作一部分主食,这些食物虽然也是淀粉食物,但是和面食不同的是营养更加丰富、更有膳食纤维、饱腹感也很强。
Ⓧ❒为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的话,过了那个阶段之后,然后就没有食欲了呢?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没有真正的饿过。或者准确的说,没有了解和体验过饥饿的所有阶段。
1944年,在美国有过一次著名的“饥饿实验”。
此后人类再没有重启过类似实验,可以说,残忍到近乎泯灭人性。
这个实验叙述的话,过程很长,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简单的说:
1.普通的饥饿
2.随着肝糖作用饥饿感知弱化
3.理性尚存,对食物渴求会变成单纯对饱腹感的追逐。简单说,除了违背良心的事情,都能吃
4.认知崩坏。对食物开始产生幻觉,能不能吃的都会吃
5.人性逐步丧失。为获取食物,会伤害他人和自己。
6.人性完全丧失。严重自残,神经系统崩溃,感官麻痹及退化,彻底沦为不可言说的怪物。这个状态,是永久的。
所以,当我们谈论饥饿的时候,要知道,这并非只是一个温情的话题。
+≙为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的话,过了那个阶段之后,然后就没有食欲了呢?
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觉得饿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饿过了”,而这其实只是饥饿的第一个阶段。至于原因?是因为身体认为,都发出了饥饿信号,仍然没等来进食,可能吃不上饭了,得赶紧采取应急措施。
别忘了,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吃不饱才是主旋律,饿肚子,原本是很常态的事情。
吃饭是要为身体补充能量,吃不上饭,身体会启动“备用能源”
我们的身体,到了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就会发出饥饿的信号,让我们觉得肚子饿,应该要尽快吃饭了,然后给我们一个窗口期,等到窗口期过去,身体会觉得“这货大概靠不住了”,于是果断决定,得要先拿点“存货”出来用用。
既然没有新的能源供应,身体又很抠门,真正的“存款”(脂肪),一下子是不舍得掏出来的,“家底子”(蛋白质)更是万不得已,不会动用,那就只能拿出“备用金”——肝糖原,先顶上一会了。
最先动用的是肝糖原,如果你的肝脏血糖代谢功能正常,等到饥饿窗口期过去,肝糖原,原本就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这个时候就会被重新分解成葡糖糖,进入血管,变成血糖。
当你的血糖恢复正常的时候,身体早就放弃提醒你进食了,当然就不再觉得饿了,这个时候你吃东西的欲望,就好像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强了。这也就是你会“饿过了”的原因了。
不那么饿了,就不用赶紧吃饭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饿得四肢无力,饿得头晕眼花又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饿过了”这种感觉,其实并不会持续太久,虽然从肝脏那里抠出来的能量,其实的确是能够撑上好一阵子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肝糖原存量大约有100g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两个人的糖原储量差上一倍之多也是有的),要是不做过多体力和脑力活动,撑上十几小时才会耗尽。但是,“饿过了”的这段时间,却通常不会那么久。
这是因为我们的遗传记忆,总是习惯让身体做最坏的打算,并不会等到肝糖原耗尽,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而是早早就开始,降低基础代谢水平(就是为了活着,维持心跳、呼吸、大脑运转所需的,最低需求的能耗),葡萄糖这个重要的战略能源物资,就只会被优先供应给少数器官和组织了。
而非饥饿状态时,对葡萄糖的消耗最大的是大脑和长骨的骨骼肌,也就是我们的四肢,身体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大脑的葡萄糖供应中断的,当然就一定会对骨骼肌动手了。
知道骨骼肌中存在肌糖原的人,可能会觉得骨骼肌也是有“存货”的,偏偏肌糖原不像肝糖原那样,直接分解了就能用,骨骼肌在因为饥饿,被身体限制能量供应的时候,根本无法直接使用肌糖原,平时我们运动需要动用肌糖原的时候,得在无氧酵解的情况下,把肌糖原先变成乳酸。
所以,饥饿的时候,骨骼肌的“存货”是无法为它自己所用的,当骨骼肌被身体限制了能量供应,逐渐觉得“四肢无力”,就再正常不过了。
时间更长一些,肝糖原会被慢慢耗尽,开始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出现的时间因人而异,正常情况下会发生在大约12个小时之后,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糖代谢能力受损,可能有肝糖原储备不足以及肝脏调控血糖能力下降等情况,就会更早出现低血糖。
大脑对低血糖是尤其敏感的,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饿得头晕眼花,甚至是冷汗直流了,严重的还会出现情绪低落、认知能力受损。
【麦芽有话说】适当的饥饿,有时候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机体代谢能力,但是不规律的进食以及饿到低血糖的程度,对身体的健康却十分不利。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当我们饥饿的时候,身体对骨骼肌的这种,能量的暂时限制,就是通过胰岛素抵抗来实现的。因此,其实胰岛素抵抗原本是身体调控血糖的一种正常机制,并不是糖尿病人才会出现的“坏事”。
所以,适当的饥饿,对于我们营养师来说,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整身体代谢、减体重的方法,叫做间歇性断食法,运用得当甚至能够逆转代谢异常。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一定要以,不影响到我们的进食规律为前提。
为了减肥、忙着工作,甚至忙着娱乐,到点不吃饭这种不规律的饮食状态,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引起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次数多了,长期下来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总结】饥饿的时候,不及时进食,出现“饿过了”,是身体通知你进食的窗口期已经过去的缘故,接下来身体会调动肝糖原,使血糖水平不会过低,并且能够维持一段“不饿”的状态,但是随着禁食的时间增加,就会慢慢饿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严重的甚至可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采取适当饥饿的间歇断食法,有利于代谢健康,但是为了减肥等,不在饭点进食的行为,会因为饮食的不规律,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
科普创作不易,如果回答对您有用,别忘记转发、收藏和评论噢,您的鼓励,是麦芽坚持科普的动力。我是麦芽,一个专注肠道、睡眠、代谢的注册营养师,关注@注册营养师麦芽,获取更多健康知识吧。
⇗╈为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的话,过了那个阶段之后,然后就没有食欲了呢?
是因为肝糖的释放。
肝脏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调节血糖,其功能是由肝脏储存糖类为基础的。
人会觉得饿,就是因为血糖的降低。饿了一段时间,肝脏就会将内部储存的肝糖释放出来,转化为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血糖值升高,人就不觉得饿了。
人在饿久了以后,会一阵饿,一阵不饿,就是由于这个生理现象。这种情况可以重复多次。而所谓的饿得过久不觉得饿了,也就是人体内的血糖暂时升高了。
☤﹟为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食的话,过了那个阶段之后,然后就没有食欲了呢?
这个生理过程太复杂了,说不上来。大概就是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你没能及时给它投喂食物,它自己转而去消耗自体肝糖元,糖消耗完了,还没有投喂,就开始分解肌肉,消耗蛋白质啦!因为拖延的时间太长了,大脑刺激减弱,饥饿感慢慢消失,就是我们俗称的饿过劲儿了。如果还是不给身体喂水喂食,后边大概率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心慌无力,出虚汗,严重者会晕厥,这个时候就必须补充糖份了。所以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处于这种状态,有一句怎么说来着,在哪儿缺的就会在哪儿补回来。身体是很聪明的,节食减肥的人从来都没有真正成功过,就是这个原因。
------------------
推荐阅读:
俞敏洪称10年内会退休,新东方交给优秀人才,董宇辉接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