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工作会感动老板吗?
↘┧拼命工作会感动老板吗?
努力工作是本分,拿来让老板感动就没意思了。更何况工作努力不代表能力优秀,能力如果不行,努力工作只是为保住饭碗,好意思让老板感动么。
☉┮拼命工作会感动老板吗?
答:我在广东搞出租房,有一个租客只有初中文化,却在一个四五百人的工厂当上了主管,工资有八千多元一个月,至今还在那个厂里工作。
他是广西的,中等身材,他刚来打工时就住在我现在的出租房里,一直未动,所以租金一直未涨,很便宜。
这个人话少,干活卖劲,刚来时才二千多元一个月,干满一年后只加了几十元一个月,但他没有换厂,继续努力干,第二年也没有换厂,一些老工人和一些技工熟工嫌工资低换了厂,进来了不少新工人,他就被当上了副组长,带徒兼管理工人,工资就有三千左右,第三年没有换厂,正组长离了,他当了正组长,工资就又加了几百元,就这样又干了两年,当上了付队长,工资就有四千以上,然后又升了正队长,工资五千左右,后来老板看他年轻诚实肯干,派他在外地分厂当上了副主管干了一年后,对他非常满意,主管辞工后让他当上了主管,工资八千多,他说,虽然自己比前面那个本科生主管少了一千多元一个月,他还是感到骄傲,现在他主要抓管理,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还找了一个本科生的女友。
个人认为,老板也喜欢卖力的人,特别喜欢坚定不移的人,如果他也像别人一样,经常换厂,就只能永远当兵兵,当主管想都别想,好机会都是留给工作努力时间久的人。
╋→拼命工作会感动老板吗?
告诉你吧,没有一个老板是傻的,多数的老板不会为你的拼命工作而感动。
你怎么干的、干了多少,只要不是那些大公司的老板,一般企业的老板对员工的情况都是很清楚的。
至于你怎么拼命,老板是不会轻易被感动的,因为是你干了活他付了工资,加班干的活还要给你付加班工资,你们之间已经两清了。
除非是在危机时刻你帮了老板和企业的忙,这个他肯定会感激,也会有所表示。但毕竟这种危机时刻每年都不可能一遇啊。
职场干活不存在怎么拼命的问题,就是让你拼你能拿出几个命来啊,再说了你也不可能为了企业的事把命搭上啊,无非是偶尔几天你比别人多干一些仅此而已。
很多职工总是抱怨自己干了多少多少,无非就是在同事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想东风压倒西风而已。
在企业里多数员工都会积极干活的,他们认为应该对得起老板那份工资,或者高调地说要对得起老板的信任。
☪➸拼命工作会感动老板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个女销售中午12点才到公司,被领导抓了个正着。领导板着脸就是一顿训斥,对女销售说,你被辞退了。女销售没有接领导的话,只是连续接了几个客户的电话,又是要开房,又是订包厢,领导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要辞退到下不为例再到谄媚地对女销售说你以后就这个点来上班。
虽然是段子,可反映的却是现实。守规矩,努力工作的“老实人”,远不如一个能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的“调皮”员工。
老板开公司的目的是赚钱,公司不是谈感情的地方。拼命也许会感动老板,但老板在感动之余,也可能会开除你。所以,只是拼命工作并没有什么L用。
我刚工作那会儿,进过一家中介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只有7家店,几十个员工。
因为我是应届大学生,被分配到了旗舰店。
那时候的中介公司提成很低,但是是有底薪的,试用期800一个月,3个月内业绩突破8000就可以转正,转正后名片就会变成高级置业顾问,底薪1200块。
当时和我同时进公司的有三个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时间有些久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和相貌我都忘记了,但是另外一个同事的名字和样貌我却记得清清楚楚,他姓黄,皮肤偏黑,一米七的个头,身体单薄,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略显木讷。
记忆深刻,不是因为对他有什么特殊好感,而是他是我们店里唯一一个超级努力又被开除的员工。
新人刚进入销售行业,最难的就是没有客户资源,没有客户等于没有业绩。
所以新人第一件事就是搞客户,驻店守株待兔、网上发帖、路边举牌、电线杆子上贴牛皮癣……总之,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找到目标客户。
我天生面善(真没有吹牛,不止一个人对我说看到我就觉得亲近好相处),运气也不错。在入职20多天的时候,接待了一个有买房需求的客户,然后在两位老同事的帮助下,成功卖出一套公寓,那时候房价低,业绩只有7000多,加上我之前做了一个租单,刚好达到转正的标准。
正常来讲,我应该要分一点业绩给两位帮我成交的老同事的,可为了转正,我直接私下找他们协商,买了两包烟,对他们说业绩就不分了,等提成下来我折算成钱给你们。两位老同事没有拒绝,只是说像我这样的人,适合混职场,比很多新人都灵泛,知道变通。
那时候中介公司是做不了新房的,更没有分销之说,业务范围就是做租房和二手房买卖。
而且那时候的中介公司鱼龙混杂,大公司少,大多数是夫妻店,市场上对中介费也不认可,跳单不给钱是常事。我卖出的那套公寓就给客户打了七折。
我是三个新人里第一个转正的,我的开单也刺激了其他两位同事,特别是老黄。
因为公司小,老板也接地气,每一个转正的新员工,老板都会亲自到场给予鼓励,不像大公司,员工上了几年班,可能连老板长啥样都不清楚。
在例行早会上,老板亲自到场,还奖励了一个100块的红包,说了很多激励人心的话。如果是现在的我,可能会嗤之以鼻,无非就是画大饼,打鸡血。
可我记得当时老黄羡慕的眼神,特别是被老板一番鸡血演讲后,眼睛里都冒光。
现在想想,公司更愿意招年轻人是有道理的,有激情,干劲足,对老板的画饼行为抵抗力低,工资要求也不高,没有家庭负担……
我要是老板,我也愿意用年轻人。
吃过老板大饼后的老黄,发誓要在第二个月转正,从此开始了拼命三郎般地工作模式。
虽然是销售工作,但我们一般是早上8点30上班,下午6点下班,除非有客户要带看,一般不会加班。
可老黄为了能早日开单转正,每天都会在8点之前到店,晚上9点以后才下班。
最后连值日搞卫生的同事都把钥匙交给他了,反正他是第一个到店,最后一个下班的人。
可做业务这事,不单单是努力就可以的。有时候缺少一份运气,就是做不出业绩来。
老黄第二个月依旧挂蛋,他的努力不是没有效果,手上的客户确实多了起来,也带看了几次,可就是没开出单来,有一个租房客户,都准备交定金了,接了一个电话就流失了。
老黄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店长也多次进行了表扬,甚至在每个月18号的总部大会上,老板还特意点名夸奖了老黄,说他的奋斗精神值得每一个公司员工学习,还邀请老黄上台做分享感言……可随着月底到来,老黄都没有开出单,店长的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开始对老黄发出警告,说按照规定,新人三个月无法转正,就会被开除。
也就是说老黄只剩最后一个月时间了,如果再达不到8000的业绩,他就会被公司辞退。
老黄似乎很喜欢这份工作,可两个月业绩为零,也让他有些抬不起头来。
老黄继续坚持了一个月后,只开了半个租单,而且这半个租单,还是一个老同事可怜他,扔给他一个租房客户,让他跟单,然后分了他一半业绩。对于这事,店长也心知肚明。所以,三个月时间一到,店长就找老黄谈了话,到了月初,我就再也没见过老黄了。
其实,在销售行业,很多人都是坚持了一两年后才突然爆发的,可公司不会养闲人,何况一个月800块钱的底薪,也是成本,在老黄身上,公司亏了钱,自然也没有给老黄这个机会继续证明自己。
不是我生来无情,我一直认为职场是最冷血的地方,同事老板之间的感情也远不如发小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厚。
人走茶凉这四个字,在职场上最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你回忆一下自身,辞职三个月以后,和曾经的同事老板是否还有联系交际?除非你身居高位,还在同行业,有利益互换的可能。
永远不要期望能用拼命工作来感动老板,没有成绩的努力在老板眼里一文不值!如果你为公司创造不了效益,还不如学学如何拍老板马屁来得靠谱。
┅☣拼命工作会感动老板吗?
拼命工作只是一种态度,光凭态度可以引起老板的注意,但还不足以感动老板。老板要的永远是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员工能通过自己的拼命工作,要么能提高效率,要么能提升业绩,要么能突破瓶颈杀出重围,进而改变局面。
我们公司之前在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区域市场,广告费投入的比例和其它市场一样,但在张经理的负责下,业绩却一直起不来。
公司经过综合研判,觉得是张经理过于依赖硬广,在渠道下沉、终端维护和社区宣传等方面做的不实在。
于是,老板决定将我调整为该区域市场的负责人。说实话,尽管当时我负责的其他市场的业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是接手一个经过两年投入还不温不火的市场,要再度创造神话,我的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然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做市场没有秘密武器,只有常规武器。即只要做到渠道布局合理、终端维护到位、宣传工作做实,出业绩是迟早的事。
于是,我带着两个助手就进驻这个区域市场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部分渠道,拜访终端。按照计划,上午和下午各拜访一家,除了与终端交流培训外,我们三人都会将DM单页上盖上终端的印章,然后在方圆1.5公里范围挨家挨户投放。
这一招很快把终端的心凝聚起来了。DM是我们出钱印刷,但加盖了终端的印章,并且有三个人为终端免费宣传,更重要的是终端每出一单利润相当丰厚。所以,终端都愿意向进店客人推荐我们的产品。
晚上我们干什么呢?我们就按照区域城市的小区分布图,挨个小区进行扫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深耕细作,市场终于有了起色。
为了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我根据终端的反馈和建议,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问题,结合区域的人文喜好,编撰了三十篇都广微型软文,连同配图,打包发给每个终端,让他们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发布。
加之有硬广、促销和体验推广的常态化支撑、这个区域市场的年终业绩终于夺得了同类市场的冠军。
记得在当年的年度表彰大会上,我代表团队发言后,老板感动得亲自为献花,与我们三人合影,并称我们三人为市场拓展“梦之队”。
试想,如果我们三人拼命工作后,市场业绩没有上来,老板充其量安慰我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了就好。
由此可见,真正能感动老板的,是员工拼命工作并创造了老板期待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