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说一下闽南语真的是非常难学,因为它属于古汉语。
闽南语本身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当时为了躲避战乱,中原的汉人分别在西晋,唐朝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到福建闽南,所以这样就把河洛语带到福建,而闽南以外的闽南语则是由后来闽南人向外迁徙形成的结果。
当然,闽南语中,很多字只能读而写不出来。因为据研究,他是秦汉以及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和当地闽越土族的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所以现在说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语言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那目前使用闽南语的区域,国内主要是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以及闽西龙岩地区还有台湾。那据说在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以外,差不多都讲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语,其中,台中、台北的闽南语偏向于泉州抢,而台南、高雄的闽南语则偏向于漳州腔。
其实现在的闽南语就是河洛语所延伸出来的,而河洛语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而对于闽南语,是泉州先还是漳州先,这个有待考证,但绝对不是厦门。
闽南语才是河南话的真正源头,而闽南语也是正宗的上古汉语,但是现在很多本地的闽南语家庭,小孩儿却不会讲闽南语。也许可能在若干年以后,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人而渐渐遗忘了闽南语,直到消失。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闽南话,顾名思义,是闽南人说的或传播出去语言。闽南话又称河洛话,其源头是古代中原洛阳地区语言,与闽南地区古代原住民语言溶合演化而来的语言。
漳浦西庙建于唐朝,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及第一批开漳主要将领
现泉州、厦门和漳州,合称闽南,厦门是一座新兴城市,属地古时分属漳泉两府治地。闽南语其实就是漳州话或者泉州话了。
福建的泉州话,厦门话,漳州话,直至广东的潮州,汕头,海丰,陆丰,浙江的苍南,楚门等县市区及台湾省的方言,基本都是讲闽南语。只是语音差别,语法基本一致,说慢一些都可互通,当属闽南语系。
既然闽南语母语是古代的河洛话,那么,就要分析古代河洛人来漳州或泉州地区的住民,那里比较早有大规模中原人定居,做为朔源依据!
泉州做为古代地理名称较早,但旱期"泉"指的是现福州地区,闽南作为一个整体初现,为南安郡,辖南安、龙溪(现漳州东部包括厦门)和兰水(漳州西部)三县。
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当时泉指福州),归德将军陈政及后续其子陈元光率光州固始县87姓平乱,并奏请设置漳州,这些将士及家眷成为闽南地区来自中原的最大一批定居移民,也就是第一批在福建讲河洛话的中原人!
陈元光被后世称为开漳圣王,此时闽南漳泉两郡始立(但现泉州西部及厦门属漳州治地,且当时漳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漳南漳江湾地区)
五代王审之兄弟,随王绪统领的固始起义军入闽,选当地住民基本为河南固始祖籍的漳浦做为立足点,后取代王绪逐步攻占福建,建立闽国。
唐广明元年(880年),继黄巢起义后,安徽寿县人王绪在攻克寿州和光州后于固始县接收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及众多固始将士,于885年由漳浦(古代漳浦辖区包括现浦云诏东等地)入闽并攻克漳州,期间王潮发动兵变自立,第二年克泉州(现福州)任泉州刺史。三兄弟后建立闽国,后世称王审知为开闽王(有史料记载漳州在十国期间也是王氏集团的大后方,因漳州早期住民祖籍河南,与王氏兵眷有乡情连带之故)随王氏在闽国定居的兵眷,成为第二批在福建定居说河洛话的中原人!
五代十国以后,泉州建置才与今日基本相同,漳州则近半。由此可见,唐朝之前,闽南只是初步形成,此时因人员稀少,中原人分布不广。是唐及五代两次大规模的河南人进入,才逐渐形成闽南主体人群,经过十国时期闽国的繁荣发展,闽南才形成完整、稳定的区域文化,并开始对外传播。
其实,去争论闽南语的发源地是泉州还是漳州没什么实际意义。现在真正能被闽南文化圈广泛接受的还是居于漳泉之间的厦门话。这和厦门的地理位置,近代社会背景,海内外智名度有关。
而原汁原味的河洛话,理该是古代漳浦辖地——现在粱山南北漳江湾区域的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区县的方言(云霄东山两县从唐至清均属漳浦治地)。
因为这些地区不但是两批中原人入闽的根据地,而且又几度是漳州府治所,做为古代文化重要载体寺庙林立,(据漳浦县志记载,从唐至宋还有寺院数百所),曾被称东南佛国,由此可见文化底蕴之厚重!据使五代王氏兵眷第二批入闽的中原人,大部份居住泉地,其人口规模也不及,已在漳州繁衡200多年的陈政府兵后代众多!
所以,千百年来该地区不断向外——广东,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移民,也同时将"加工后“的河洛文化(包括闽南话),向海内外传播!
另外,也是最主要的,五代以后,没史料记载有外地大批移民进入定居,故原语言少受外部语系的影响。因此,本人得出漳江流域的方言是"河洛话"自然进化,源头最渊远且相对纯正闽南话的结论。
↨ℱ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最早的“闽南话”,是4300年的南渚话,周代的南禺话、汉代的南海话,唐代韩愈贬潮,称潮州为闽南,才有闽南一说,如果是语言的渊源,应该是源自夏代韩江出海口的城邑。
《竹书纪年》:“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五十年,帝陟。”这是良渚受淹前的记载。良渚在4200年至4300年前被淹,而南渚被淹剩下了高地上的城邑,创造了“厝”字。由舜帝带到湖南一带,至今湖南还保留了“厝”字最原始的定义:三山之间的聚居地,而潮州城就是三山之间的城。
“厝”是夏造之字。但汉朝汝南人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把“厝”字解释为“磨刀石”,认为它形声字,外边的“厂”象山崖形,意思是从山崖上凿下来的坚硬的石头,并解释本义为磨刀石。古语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他山之石”,就是许慎说的厝,用来磨砺玉石。《康熙字典》则直接解释为:“古代的错字”。让人啼笑皆非。
厝象形字,是山崖、太阳和洪水的象形。夏代洪水泛滥,这个字就是夏时代洪水滔天的真实纪录。当洪水泛滥淹没“大荒野”的时候,古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冒犯了太阳,因此记成“昔”字,洪水在日上。洪水泛滥滔天,幸存的人都跑到山崖上。因此“昔”代表着上古难忘的过去。山崖代表着救命生存的场所。
所以,以前叫“厝”的地方,都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生命之地,大多都临近山崖,一方面告诉后人是厝让这些人幸存下来,才有了人类延续生命,同时也告诫后人,一旦再次发生大洪水,一定要跑到厝上去。有叫厝的地方,在古代一定是洪水劫后余生的高地。“厝”字在《山海经》“东南陬”通用,说明厝字是良渚、南渚留下来的,而不是移民带来的,移民只是入乡随俗,并没有反客为主。
《山海经》描述夏代韩江上游汀江:“有荣山,荣水出焉。 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汀江发源于武夷山东南一侧的宁化县境内,木马山北坡,木马上下合为“荣”字,古义屋梠两头翘起的檐角,即木马,厝角头。荣水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4县,在永定县峰市镇出境进入广东省,永定自古出煤,有黑水渗入,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汇合后进入潮州。荣山是武夷山木马山,永定出煤,黑水源头。
《山海经》描述韩江出海口:“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帝舜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荣水穷焉”,就是到达出海口,“不庭之山”是出海口之山,也是南部东端南禺山,即凤凰山,“少和之渊”,就是煤黑水被稀释调和澄清之渊,是意溪河内湖,“从渊”就是北边山泉所导泉池。唐代白居易说的潮州凤池,《永乐大典》方袷《思古亭记》说的:“潮阳(潮州曾用名)古垒,旧传地居鸭湖。”就是夏代“从渊”,位置在广济桥浮桥处下方,导致广济桥300年都无法立墩。
北魏骊道元《水经注》记载的鸭湖:“东为鸭湖,湖之北渠溪水所导。”又:“鸭湖皆山水所汇,曝则成陆,潦则成湖。”
可见鸭湖是一个特有的名称,唐代鸭湖、凤池和舜帝从渊,南禺泉穴,佐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古溪名“涸溪”的源头。《南次三经》载:“南禺之山,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有凤凰、鹓雏”。佐水,是凤池傍生的溪流,正是凤城潮州的历史渊源!
《山海经》这一记载,是韩江古出海口的情况。从金山、陈桥、后沟、涸溪、东津、意溪这一圈,正是韩江夏代海岸线,韩江在金山东西分流,三山神拱卫的高地,在此处的城邑就叫三身国,三身,就是三位山神保佑的地方。潮州三山国王传说虽起于晋隋,但与商周“三天子嶂山”不无关系。夏代韩江在金山东西分流,正是“北属黑水(经煤区的洪水),南属大荒(浅水滩涂)”。
韩江的地质也表明,涸溪以上河床都是砂质地,以南则是海泥,表明涸溪以北韩江上游河床不曾受海水侵蚀,表明现在的韩江河道从形成那一刻起,海平就进入下降的模式!也表明高处的淡水一向很充沛!正是“有渊四方,四隅皆达”。
韩愈在《泷吏》说的:“州南几十里,有海无天地”,和白居易的:“凤池隔绝三千里”。因为主人的名声而留存于世,三言两语,足于见证历史。“州南”是夏代的“大荒”,“凤池”是夏代的“有渊四方,四隅皆达”,舜帝从渊,道出了潮州城显赫的历史。
公元前195年,刘邦以“亦越之世”置南海国,南武海阳合称南海,海阳侯升迁东海王后,南海国王城移入南禺海阳城,就是延续商周(楚)历史的。南海国废后的名称叫“揭扬”,就是楚国揭亭和扬越的合称。而同期,闽越国却被汉武帝坚壁清野几百年,今闽南历史就是南渚、南禺的一部分,更是南海潮州文化影响下的地区。
南渚、南禺、南海是一脉相承的,潮州南部南澳也出土8000年新石器,陈桥人遗址陶罐和良渚接近,也存在5500-6000年,良渚人、南渚人组成的“夏后总师”,是中原治水的主力军。中原文化早就和良渚、南渚融合在一起。漳州唐代才和潮州城分开,潮州文化才是闽南文化之源。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在福建省内谁南谁正宗。陈政督军潮汕,遇边民啸乱,奉旨讨伐,其一从潮汕整军,二从故土固始募兵由其子陈元光率部,分二路攻入现漳境,将中土河洛语言带入。当时潮州与泉州分界在九龙江边,现郭坑中学内仍存当初界碑。漳州府是陈元光任上从潮泉二州划出申设而成。闽南语应以漳郡音为准。泉州音受色目人音腔影响已荒腔走板,不仑不类。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闽南话应该说还是有不同体系的,泉州的闽南话跟漳州的闽南话分属不同的体系,根本就不一样,也因此泉州人听漳州的闽南话相当困难,漳州人听泉州的闽南也是鸭子听雷,懵懵懂懂。
因此,说闽南话最早发源地就是个伪命题,闽南话最早发源地在古中原,现在河南的河洛区域。
为什么说泉州的闽南话跟漳州的闽南话是不同体系?漳州建府开发始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漳州人绝大部分都是跟随陈政陈元光的部将兵士的后裔,一代一代传下来,漳州人说的闽南话也是古中原固始信阳这一代的河洛语,而泉州人说的闽南话跟漳州流传下来的河洛语根本大相径庭。
因此,探讨闽南话最早发源地应该说是古中原河洛区域,一定要说泉州或漳州两个选项完全是愚蠢的,不同体系的语言根本没有什么可选的。
------------------
推荐阅读:
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都经常提,为什么很少有人说第四宇宙速度?
关于德国当年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