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惹质疑争议,短视频的“精神家乡”存在吗?
ℑ❁《二舅》惹质疑争议,短视频的“精神家乡”存在吗?
一部好的作品必然有引起共鸣的地方,必然有值得传播的内在动力。有些人就喜欢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来显示作者的无能,这种心态其实嫉妒作怪,对这种人来说承认别人优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二舅》的刷屏,无论有无阴谋论,就其本身来说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作者并没有歌颂苦难,只是用白描的手法介绍了二舅不算传奇的传奇而已。
“活着”只是一种状态,怎么活着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选择。二舅选择了接受不公平的命运达观而坚强,这有什么好非议的呢?
庄敬自强,是书面语,太过文雅。对于二舅来说就是好好活着,上有八九十岁的老娘,下有女儿和外孙外孙女,一大家子人,就是要好好生活,祖祖辈辈人就是这么过来的,这这不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吗。
作品要看要点,而不是纠结于细枝末节和无端的猜疑。
♞▍《二舅》惹质疑争议,短视频的“精神家乡”存在吗?
二舅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上到50后,下到00后。很多人一遍一遍刷着视频,一遍一遍流着热泪。
二舅的人生经历,可能只是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但是,二舅面对苦难的人生,不抛弃不放弃,手里的一把烂牌,让他打成了一把好牌。用他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乡”。
二舅的“精神家乡”,是芸芸众生心中的“精神家乡”
我们被感动,是因为我们从二舅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或者现在的自己。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压力多大,甚至有时会崩溃,但是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
这就是,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人,无论日子再苦再难,也要活出精气神。
与其说二舅的故事感人,不如说二舅身上的那种永不服输,努力把坏日子过成好日子的精神,更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从贫穷的年代走出来的50—60后,二舅的故事,他们是见证者经历者;
那些“小镇做题家”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他们是“二舅;
那些奔跑在高考中考路上的孩子,那些挑灯夜读备考研究生的青年,他们也是“二舅;
那些为了生计,抛家傍路,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的打工一族,他们就是“二舅……
二舅的故事里,写着我们自己的故事;
二舅的人生里,藏着我们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中国人的“精神家乡”!
☼ℚ《二舅》惹质疑争议,短视频的“精神家乡”存在吗?
短视频我没有看过,只是在这种质疑声里,去看了文字介绍。但是凭着我所接触过的时代辙迹,当然是父辈的讲故事一样的回忆较多,必须承认我们这一辈的共和国同龄人以及上一代人的精神家园的真实而圣洁的存在。
我的奶奶是7岁小接到婆家,31岁守寡,大女儿14二女儿10岁,三女儿7岁,我父亲5岁,我小叔叔1岁。
在十年九涝的辽河平原,没了男人,就没了劳动力,也就没了收成。五个孩子的生存,压在了一个单身女人的肩上。奶奶去给大户人家做女佣,两个姑姑在家做母亲给揽回来的针线活。紧接着小叔叔病死,俩姑姑出嫁,奶奶找了一个能供一顿晚饭的缝洗工的活路,那是个常年有长工的人家,答应父亲姐弟俩可以去吃晚饭,条件是要帮忙烧锅。
父亲说,从小体弱多病,七八岁的孩子,活干不好,会被做饭的师傅骂。挨了骂,忍着眼泪,干完活去到没人的柴禾垛里面哭,哭完了把泪擦干,呆一会再回去等着吃饭,得不让妈妈知道自己哭过,怕妈妈哭,自己只能在隐忍中坚强,长大……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怀疑前辈人的经历!历史从来就不是鲜花和画卷,而是绝大多数人对苦难的抗争。
⇖↹《二舅》惹质疑争议,短视频的“精神家乡”存在吗?
二舅倒底真实否,这个已不重要!全当小说虚构人物也何尝不可,只要他是正面激励大众,都应该肯定作者的努力。能引起社会共鸣已经证明了他的成功。何必吹毛求疵的去计较别人的成功呢!
▋Ⓕ《二舅》惹质疑争议,短视频的“精神家乡”存在吗?
《二舅》视频对我无感,像二舅这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人,我见得多了。
我认为,人在世间,大都不易,作为残疾人来说,确实更难,但为了生存下去,只有更努力才行,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而坐等大家的同情、帮助和社会的救济才是最不可取的!
当然,作为广大民众和社会,多给他们些关爱、扶持也义不容辞,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这对二舅这种经努力还是能够自立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既然命运如此,你不扛着又能怎样?
所以,我认为,二舅的事,再普通不过了,不必附丽上更多高大上的东西。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美国历代总统,谁功绩比较大?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